团队先进事迹材料

 团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项生产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各项生产、安全指标完成较为出色,这是各个部门、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这其中,质量管理项目作为安全工作



团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团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8篇)

各项生产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各项生产、安全指标完成较为出色,这是各个部门、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这其中,质量管理项目作为安全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在人力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各项工作完成较好,成绩较为突出。

一、克服资源紧张限制,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圆满完成各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在,质量管理项目人员最少,目前只有3人,但却要完成安全、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工作繁杂而具体。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质量管理项目积极想办法、找对策,首先对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工作中互相协助,充分发挥团队工作效能;其次在具体工作中对外积极沟通协调,打破部门间壁垒,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对内不断提升个人能力,除了积极派人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强化了个人自学和内部的经常**流,针对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结合规章、公司内部规定深入讨论,争取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抓住与其他沟通交流的机会,向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同行请教和咨询,快速提高了个人工作能力,也迅速弥补了与兄弟单位在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差距,为圆满完成质量管理项目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安全管理有特色,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提高。

安全,是机务工作永恒的主题,作为安全工作主管部门,质量管理项目在安全活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开展、安全信息收集管理、sms系统推进建设、安全隐患组织排查、安全风险管理等工作中尽心尽力,结合实际,积极想办法,为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开展的安全活动中,质量管理项目结合持续安全改进活动,陆续组织开展实施了安全月活动、三项行动、轮胎扎伤专项治理、国庆节前专项大检查、刮碰飞机专项治理、安全责任大讨论等相关活动,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使的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全年未发生一起一般差错(含)以上不安全事件。同时通过努力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

1、排查出级隐患8项,并将其中两项作为风险项目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7项整改。

2、通过安全活动的开展,结合质量审核工作,组织修订完善了相关生产制度。全年质量项目组织修订了24个程序,完善了包括故障处理、a检工作管理、工具管理、设备管理、航材管理、质量监督等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修订了《恶劣天气应急处置预案》,完善了大风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3、针对新版《事故征候标准》的学习,组织排查地面刮碰飞机导致地面事故征候的关键点,并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进,质量管理项目跟踪落实,同时为进一步减少飞机刮碰事件的发生,按照分公司要求组织开展了“刮碰飞机专项治理”活动。

4、组织开展了安全责任大讨论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员工对自身应承担的.安全责任进行思考,并写出书面材料,既达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使安全责任得到了细化。目前这一工作正在实施中。

5、积极协调机场公司、驻场其它单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机坪安全锥的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积极与机场公司协调,目前已解决;针对单位间共同使用的轮挡、工作梯架配置、管理中存在的责任不落实问题,组织协调几家单位落实解决,目前进展顺利。

6、积极推动实施sms建设,结合实际开展安全工作。质量管理项目组织制定了推进sms建设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对全员开展了sms理念宣贯,并于近期协助办公室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分公司《航空安全管理手册》的培训,对培训后考核未通过人员组织进行了补学和补考,以让大家真正掌握sms的真正含义和具体工作的要求。

同时结合sms理念,开展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管理项目将“工卡回收不完整”和“频繁出现晚接飞机”两个安全隐患通过评估后作为风险项目进行控制,至目前,以上两个风险项目已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7、组织制定了级别的安全检查单。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检查单制度,针对自行滑出机位的送机安全,为防止出现送机时耳机未拔、勤务盖板未关等事件,质量管理项目组织制定了级别的安全检查单《指挥飞机—出港(自行滑出机位)》,自11月23日开始启用,至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要求,质量管理项目下发了多份质量业务通告进行规范,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

三、质量管理工作进步明显,各项质量工作开展有序。

不论是适航管理工作,还是人员资格管理、手册管理、差错调查、质量监督、质量审核和检验等工作,质量管理项目均组织有序,进步明显。特别在内部质量审核工作中,质量管理项目按照审核要求,重新制定了审核项目单,并针对目前审核员实际情况,尽量将审核内容进行细化,在审核实施过程中细致、严谨,发现了各部门存在的一些平时不易察觉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是系统上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实施整改,弥补了工作中的不足,完善了系统管理,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质量。

在质量监督工作中,质量管理项目不断完善细化“监督检查单”,并针对实际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改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在质量现有人力的基础上,实施了业务班制度,即定期安排一名质量部门人员值一天业务班,以强化对航后、航前工作的监督检查,全年质量项目实施了60多次现场质量监督,完成了72份监督检查单,发现了40余个问题,并全部组织完成整改,有力促进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其他各项工作中,质量项目也都开展得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纵观全年的工作,特别在安全、质量方面,各项指标完成较好,这其中与质量管理项目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质量管理项目充分发挥了团队工作的力量,克服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自身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显著。

自本项目部班组组建一年来,项目部成员精诚团结、勤苦务实、奋勇争先,实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合格、工期合理、廉洁高效的既定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现将主要工作成绩总结如下:

一 .组织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得力。

该项目部完全按照业主和公司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项目部下设项目经理室、质检部、预算部、技术部、材料部、安全部等十个部室,管理及技术人员共计二十六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其中长期工作在工程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成员占据42%。项目部以标准化管理为载体,结合民主管理原则,将职能分区规划得创新合理、生产事务公开有序。项目部为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安全演练、生产知识竞赛及内部交流会等,各项活动均有记录及图片资料,建立了完善的项目部档案。项目部实行月考核、年考核制度,考核项目细化全面,可操作性强,有效地激励了员工工作干劲,收到了更低失误,更高效率的显著成效。

项目部现场管理模式严格,注重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实行责任到人、技术施工一体化。定期组织各班组召开协调交底会,每周进行安全生产例会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各个专业、各项工序的具体工艺逐步落实。开工至今,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采取过程严谨可寻,措施细化到位,稳中求胜等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了零失误,高效率的管理系统。

二.工作高效,效益突出。

项目部成员严于律己,工作态度认真积极,具有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不仅扎实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更注重各岗位间的沟通,全程无脱节。在节假日期间,为了工作,主动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使工程进度得到了保证。

项目部倡导安全工作,注重安全意识的宣传。不仅定期组织班组内部成员进行安全学习、安全演练等活动,还为劳务队伍的农民工开展安全宣传会,组织体检活动等,全方位保证了工程工作安全,为工程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良好收益提供了保障。

项目部工作环境整洁、有序,生活设施齐全,仪器设备优良。项目部自觉履行良好的“窗口服务”:挂牌上岗、举止文明,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及党建工作。不仅加强产品形象建设,更重视员工队伍形象建设和项目文化宣传形象建设,获得业主及社会的好评。

项目部的生产任务保质保量,与甲方、监理沟通良好。施工效率高,均提前完成生产计划,并做到降耗节能、成本节约。工程实施以来,无责任事故,保持良好生产秩序,实现了既定效益目标。

三.项目部团结和谐、精神文明,充满凝聚力。

项目部遵守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成员无任何违纪的人和事。项目部共有党员干部3人,在项目建设中担任不同的工作岗位。

从去年开工到现在,项目部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学习、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施工中,坚持两个合同一起签、一起抓,即把《工程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结合起来,做到廉政建设。同时,项目部经常组织参与公司各学习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精神,做到物质建设、精神建设两手抓。

项目部亦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实行岗位与岗位间交流学习,同岗位互助学习,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的方法。项目部设置有篮球场、党员活动室等,以丰富成员的文化生活,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的良好团队氛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项目部成员紧密团结,认真工作,顺利的完成了既定任务。我们深知成绩代表过去,发展需着眼将来。面对未来的挑战,项目部会秉承谦虚谨慎,追求工作上的尽善尽美的精神,继续全力以赴、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

这两天,刷屏最多的就是港珠澳大桥开通了。这个有“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完成这项奇迹的背后有无数劳动者及其组成的团队。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人和他的团队,他就是林鸣,他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所承担的外海沉管隧道任务是整个工程最核心、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外海环境下的沉管隧道,是“0”!而港珠澳大桥需要做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上最长! 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外国公司手里。 当时世界上只有2座沉管隧道超过3公里的跨海大桥!在向荷兰公司寻找技术支持被拒后,林鸣和他的团队坚定了“要自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信念!利用6年时间,林鸣和他的团队开了无数次的技术研讨会议,从概念到方案到具体施工,从研究到设计到实施,一次次的论证、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优化...... 终于,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节海底沉管隧道的安装,从此,利用4年时间,完成了33节沉管隧道的安装。今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正式通车!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座大桥建成的背后,是林鸣他们永不言弃的.努力。

经过学习他们的事迹,我感触良多,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特别是做为一名建筑技术工作者,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敢于担当,勇于挑战。林鸣他们寻求外国技术支持遭到拒绝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下定了要自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坚定信念。林鸣他们利用6年的时间,攻坚克难,一次次的研究、论证、试验、优化,这期间不知有多少次失败,但是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期间每次经历失败,并且敢于在失败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学习。

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第一节沉管隧道从出坞这一刻开始,作为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兼总工程师的林鸣一直盯在施工现场,直到第一节沉管顺利安装就位,整整96个小时,林鸣没有瞌过一次眼,这期间他亲自盯在现场,和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讨论编队、浮运、转向、系泊、沉放等每一细节,下达各种指令。这之后,每一节沉管隧道的按装,林鸣都会到现场安装船上指挥、决策。作为项目部的最高领导,一个分项工程的施工他一直盯在现场,这真的是很少见。也正是因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使得最后一节沉管隧道贯通在他指挥下,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安装成功(按照西方国家的传统方法,最后一节沉管隧道安装贯通至少需要8到10个月),当他知道沉管隧道的贯通误差在16CM的时候,虽然误差满足规范要求,但他依然决定调整,使得最后的贯通误差下降到2MM,在外国人眼中这是一个奇迹。

不断学习。林鸣从一个普通工人到今天的总工程师,靠的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一生专注于自己的桥梁事业,付出的艰辛要比别人不知道多多少倍,成为实干家,开拓者,成为行业的脊梁。中华民族复兴,他们这一类人才是真正脊梁。

他们是我辈的楷模,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将寻着他们的脚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专注于自己的测绘事业,不断学习,认真总结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提炼自己;坚持原则,原则是不容谈判改变的,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

“‘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半导体量子点量子芯片研究方向带头人郭国平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

12月30日,本报报道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自主创新故事,他们面对全球工业4.0给港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十几万次的流程测试,终于建成了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蝶变。报道刊发后,在全社会特别是制造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同样是每天与技术创新打交道的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运控部总监陈钢深知创新不易。“我也是从基层车间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知道张连钢他们多年如一日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创新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行为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只要胸怀理想、心有家国、执着专注,就能持续不断地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世界。”

“‘连钢创新团队’一连串的全球首创表明,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法宝’。”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朱恒银说,任何时候,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都是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初心、使命和担当。朱恒银研制的国产装备,在深部勘探中创造了我国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最深纪录,对推动我国深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他认为,科技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自信”才有底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2008年进入中车青岛四方公司,主要工作是高速动车组的焊接工作,那时正好是动车组高速发展时期,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持续创新和蓬勃发展。”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焊工高级技师张合礼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靠自己!’这句话也是我们高铁人常说的一句话,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赢得世界。”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吴毅告诉记者,在“连钢创新团队”身上,他看到的是那股子勇担当、敢拼命、求创新、善钻研、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展望‘十四五’,永钢铆定了更远大的发展航向,我们将把‘连钢创新团队’那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坚持产业报国,勇担时代责任。”吴毅说。

而在年轻人眼里,“连钢创新团队”带给他们的思考是该如何传承这种时代精神,担负起新发展时代的新使命。

“古人讲‘惟精惟一’,一个团队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就是创新。但现在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喜欢追求新事物,不愿意把心思定下来,更不要说好几年很专注地去干一件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级学生董亚文对记者说,“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这本书其实没必要写得太复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她也要做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宣传部干部、90后宣讲员胡晓岚则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为“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鼓与呼:“我在接下来的宣讲中,会把这个团队作为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让年轻人从中吸取营养和力量,不断奋进,书写中国华章。”

“‘连钢创新团队’生动诠释了新发展格局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青岛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彭建国总结说,当前,青岛正在全力打造“工匠之城”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需要培养更多像“连钢创新团队”一样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要干,就要占领世界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制高点;要干,就要引领世界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要干,就要干出百年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要干,就要让梦想在我们的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张连钢在二期码头建设动员会上的话。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过程中,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弄潮儿向涛头立,精诚协作、追求极致、众志成城,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钢铁团队、胜利之师。尽管自动化码头一期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一期方案,而是握指成拳、勠力同心,始终瞄准持续领先的目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2018年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的号角。靠着众志成城图强、誓立时代潮头的团队精神,2019年11月28日,短短15个月,集合了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全球首创运用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投产运营,领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将世界高科技码头的王冠揽入怀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德国工业4.0提出者门蒂斯参观后表示,“4.0的精髓是系统整体的自动化,人与系统之间要能无缝对接,系统与系统之间能有效交互,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席约翰·沃尔特表示:“ISO希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标准化推广到全球。”

一次又一次攻坚,一轮又一轮超越,让这座码头的存在,拥有了远远超越码头本身的意义。“时代创造楷模。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滚滚的时代洪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连钢创新团队’就是这样的楷模。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勇担历史使命,依靠自主创新,攻关核心技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青港国际总经理王新泽说,这个码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世界最高端形态,体现了国家的港口综合科研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装卸效率全面超越传统人工码头,连续5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运营更为全球“智慧生态港口”建设贡献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复制的“青岛模式”“中国方案”。

2017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单机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时。

2019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几万次。”“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有数百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段时间,AGV(自动导引车)“死锁”情况频繁出现,李永翠和同事们用了几个月,分析了上万条工作日志,从中归纳了十几种“死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负责作业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宁等做了40多个闸口方案……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而且,经过17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18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效率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自动化码头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或者说“贵族码头”。在建设之初,全世界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码头整个亚洲一个也没有,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大胆尝试,业界充满了质疑。

“能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全自动化码头,此生不算虚度!”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连钢就对自己这样说。“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他的整个团队也始终秉持着这种信念执着前行。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勇气,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不气馁,从未妥协,越挫越勇,向难题挑战,向权威叫板,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不断实践中登上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最高峰。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在先,他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靠着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他们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了云端,变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转眼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已满三周年,偌大的码头和堆场空无一人,只有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的蓝色设备在静悄悄地自动运行,行云流水般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而在这平静的背后,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更加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

从7年前方案开始攻关的那天起,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现在,加班奋战依然是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不仅要继续冲击世界自动化码头效率的极限,更要实现自动化码头高度智能化的升级,用自主创新敲开未来港口的大门。

团队中唯一的“女强人”李永翠已经好几年没有背过女式包,每天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一有空就打开工作。“自动化码头把我的妈妈夺走了。”她的女儿小远扬一度对自动化码头产生抵触。

团队的周兆君出差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天津设计院、上海振华,基本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最令他难忘的一次是确定轨道吊轨道扣件胶泥选型,一天之内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和北京的两家生产商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下车后已是凌晨2点多。

“自动化码头的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不断完善,运行更加合理优化,维护工作量和成本显著降低,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张连钢说,“要保持自动化码头领域的领先地位,自主可控是核心。”

激光扫描仪是自动化轨道吊的“眼睛”,轨道吊就是通过激光扫描仪来确定集装箱的位置,从而实现精准装卸,但这一领域仍为德国公司的进口产品所垄断。在张连钢的构想中,图像识别是替代激光扫描的一种新技术路线,可以实现更高的读取率和更出色的可靠性。

这样的国产替代方案在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工程中已经比比皆是:自动化码头桥吊的俯仰机构采用了国产的篱笆式卷筒,相比于动辄数十万美金的进口货,成本不到十分之一;AGV导引车摒弃了国外主流的铅酸电池,大胆采用自主研发的钛锂电池,实现了低成本、小容量、长寿命、轻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一举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着眼于港口实际需求,不断自主创新进行优化升级,正是这个可推广、可复制、可商业化的“平民码头”超越国外前辈的秘密。

在妻子眼里,张连钢是个凡事都要做到一百分的典型理工男,最大的享受就是讨论和解决问题。

90分往往就能引以为豪,要做到一百分何其困难。但对于自动化码头而言,这是由无数个细节的完美串联而成的大美,每一个环节都要不断优化以达到更优。

怀着这颗初心,张连钢和他的团队还在继续迎接新挑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让自动化码头更深度进化,朝着“自学习、自完善、自组织”的高度智能化码头不断进发,在世界高科技码头之巅牢牢树立中国港口的地位。

【团队先进事迹材料】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1 17:03
下一篇 2024-05-11 17:03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4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