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艺术教育 全面发展 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体系
一、普通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
普通高校理工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与文科类学生相比,其思维方式更加严谨,研究问题时追求体系的严密,解决问题时遵循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但同时存在着易受经验和各种定理定律的约束,甚至墨守成
规,受到教条化思维的局限。
二、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和目标
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教学中美育教育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影响了学生
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国家已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下,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指导性文件,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高等教育界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艺术教育薄弱是其中主要的表现之一,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多年的探讨,对素质教育这个基本问题形成了共识,认识到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整合体。
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得到认可。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非艺术专业的理工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不是指具体的艺术表演和欣赏,而是将艺术作品欣赏与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能动的创造力。
三、建构普通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的思考
教育部艺术处处长万丽君曾说过,“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仅仅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它是每一个大学生理应获得的教育权利。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推进艺术教育的课程化,才能实现艺术教育的公平和普及。”重点指出了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核心在课程建设。因此,学校应在制度上规范艺术教育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目标、教学人员、教学场地、教学时间、教学经费、教学考核等方面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
艺术教育可实行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块,实行多学科多层次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体系,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在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学科中,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爱的艺术课程学习,从大一开始通过几年的学习,保证在某一门艺术门类上,达到一定的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安排:必修课由一些艺术鉴赏课和基本技能课组成,选修课以专业技能课为主。大学生艺术必修课3—4门,选修课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若干课程。总学时达到必修和选修规定的课时,才能学完相应学分所要求的学习内容。
四、对普通高校理工科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纵观国际国内,在人才培养和办学上有特色的大学,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如:我国的北京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这些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给我们的启迪是,一所大学如果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如果它的艺术教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色彩,那么它所培育出来的学生总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力、更富有进取精神,具有更开阔的胸襟和眼界。在我国就有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艺术家,在综合大学多学科的艺术教育环境中成长为艺术家和科学家。如英文系出身的黄宗江,哲学系出身的孙道临,后来都成为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在国际上,人类学博士毕业的大提琴家马友友等。以上实例可说明,艺术教育的环境在客观上会推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这对于培育艺术家和科学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应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它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智力,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和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告诉我们想象力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存在于人类思想中最为神奇的一部分,很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最早的雏形都是来源于人们的奇思妙想。艺术教育中的类比训练、转化训练、反向训练、推理训练、发散训练等,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不是千人一面的泥娃娃,如此才会有人性的充分展示,才会有不同的思想,才会有充满活力的人与社会。艺术教育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独立、进取和积极的品质。对艺术教育而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艺术教育代表着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水平,它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是一致的,它本身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因此,在推进艺术教育的进程中,艺术教育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艺术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王秋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艺术百家,2007年第2期.
创新意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然教学 创设情景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自然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一定要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例如“酵母菌和霉菌”一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知道酵母菌能够用于发面、酿酒,放久了的馒头会发霉等,但他们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解答问题的同时学到知识。
对学生来说,只要把要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就能把学习新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二者统一起来。
二、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适当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不管是采用哪种提出问题的方式,目的都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明确研究目标。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
三、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留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例如许多学生都知道保留的面肥可以用来发面。教师可以问学生面肥为什么能很快地将面发好呢?启发学生得出发面得有适宜的温度。环境条件适宜,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繁殖的个体多,呼吸旺盛,面很快就发了。取一小块发好的面在阳光下晒干或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冷冻保存起来就是面肥。为什么再发面时将面肥与水混合后合入面中就可以了呢?小块面肥中还有酵母菌吗?由此引出酵母菌在条件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生殖,孢子可以度过不良环境。如果馒头一次蒸多了,没吃完,环境温度较高,湿度又大,2~3天后馒头上就会长出毛来,这毛是什么呢?它们从哪里来的呢?由此引出霉菌以及霉菌的孢子生殖。再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和曲霉的橘皮和馒头,比较两者的形态和颜色,通过闻一闻馒头的味道,引导并启发学生总结出霉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这样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其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的程度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可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留给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充分遐想。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粮食、衣物的理想贮存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和保护衣物的教育。总之,推崇创新、善于创新、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改革的方向。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我将不断学习和创新,积极探索更切合实际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生物教学新方法。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范文第3篇
一、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新大纲》中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明确目标,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要有勇于创新的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过分强调了共性、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按计划执行,盲目服从偏重概念与结论的学习模式,在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受教育者没有实质性的选择权利。因此,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长河里,他们能够继承,但难以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上要勇于创新,只有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的环境,给予他们创造性尝试的机会,对于学生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无穷力量,也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不断地去创新,去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在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建议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创新”就是建构眼前不存在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人脑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就没有科技的进步。正因为如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猜想也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它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猜想是属于发散性的思维,猜想在数学中作用甚大,利用它可以发现解题思路,利用它可以发现新原理、新公式。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思维有整体数量关系与空间形体的结构,而这个结构越完整,越能认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统一。
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意教学的作用。这样就一定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展的要求。
六、体验成功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路搭桥,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的灵魂”,这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人的共识。基础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只有基础教育不断创新,才有坚固的国家创新体制和强大的国家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语言操作,创设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好奇心为基础”的探究心向
好玩和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好奇心是人主动探究新异事物的动力之一。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好奇心,知识之门”。小学生的好奇心是该年龄阶段孩子开拓探究活动的心理基础。因此,有了好奇心,才会主动地对要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对问题的探求才能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这种兴趣能激发出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无穷的毅力.如果学生解决了新发现的问题时,自然就会产生对新生事物的发现,有了新的发现,就会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新物品.如:爱因斯坦孵小鸡的故事,是因为爱因斯坦对母鸡孵小鸡之事产生好奇心,所以激起他对母鸡孵小鸡这事情产生了疑问与兴趣――我能孵出小鸡吗?于是他就亲身去做实验,探究。就因为如此,爱因斯坦一生中才能为人类发明,创造出最有价值东西.所以说,好奇心是一种推动儿童进行学习,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敢于创新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有一次我在《麻雀》一课中老麻雀为了拯救自己幼儿准备用自己弱小的身躯和猎狗搏斗那部分内容,为什么老麻雀这么弱小,而且紧张得浑身发抖,却还毫不犹豫地和庞大的猎狗搏斗呢?从老麻雀奋不顾身的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说的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没有写老麻雀是母的还是公的,如果是公的还能叫母爱吗?教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讨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既保留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开动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有了发展。
三、营造和谐气氛,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要以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动机去激励推动,这种双方共同合作,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的“自由参加”与“自由表达”,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的配合,达到和谐.融洽相一致,学生才能感受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的群体才能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的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我在《第一场雪》的第三段授课时,我问学生:“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就白了”、“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等,一位调皮的学生提出“枯枝本身就不结实,不下雪也有断的可能”,针对这样不同的意见,我没有马上判断对错,也没有责怪他,而是鼓励他有独特的见解。受到表扬的学生更是信心十足,理直气壮的陈述了他的看法。由于他的叙述,先前认为雪下得大的学生也动摇了,有的甚至发表了补充意见,在此基础上,我及时点拨,让学生注意句中的“积”字,并进一步分析雪能“积”在枯枝上,说明雪很多,而前面“刮”了一下午的狂风,也未刮断枯枝,说明枯枝是由积雪压断的,从“压断”一词可以看出雪下的很大。整个课堂始终十分活跃,学生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论回答的对错与否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主动参与的欢乐,也克服了学生盲目符合他人的意见,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从这里是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时,感情上也会融洽,心里一会沟通,气氛更宽松也就会愉快的投入到教学当中。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创新
创新意识范文第5篇
我们教师应善于根据所教的学科内容、学生以及时机的不同,
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还要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
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教师就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种“奇特”的教学境界,来诱导学生多思、多问,促其欲先知而后快。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奇心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意识的源泉。为此,我们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利用已有语言教学素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手段来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因为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蕴藏着求知和好奇的热情。这有待于我们去开拓。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活用教育教学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活用教育教学形式,建立一个“竞争”的机制,用这个机制来开发学生创造知识的潜能。因为“争强好胜”是儿童的本性,而良好的竞争机制能激活儿童的大脑,使学生潜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更能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变得兴趣盎然,满堂生辉。
其次,教师要联系教学实际,努力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教学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交际思维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把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