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当碰到学生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有差别便有点心慌不知该如何应对,以城镇乡村的复式统计表来复习旧知引出新授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在探索中前进,在矛盾中成长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设计了一道例题:“北京和桂林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两道练习:“泉山小学兴趣小组参加人数统计”和“学生秋游统计题”;以及一些课外延伸题,比如,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这节课知识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统计图的信息;通过学习例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把一个不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等等。这些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当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轨道的时候,我便给他们送上一盏明灯,让他们能在数学海洋中顺利地扬帆启航。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习题设计上,通过“学生秋游统计”和“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这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制作复式统计图的能力。最后通过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电视节目的情况这一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
一、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或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尽管课前想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但上课时却没能充分地运用出来。比如,有学生回答他在观察条形统计图之后获取了哪些信息,回答得很正确,而我只是对他说“好,坐下”,但没有及时表扬,而且没有进一步分析他的回答好或不足在哪里。这些恰恰又跟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密切相关。当碰到学生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有差别便有点心慌,不知该如何应对。由此一来,会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受。
二、语言魅力不够
其一,表现在过渡性语言用得不够到位。比如,课堂设计上有“闯关”环节,在闯关的时候,我只是平淡地对学生说“我们来闯第一关”、“接着闯第二关”等,不能顺利地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不了他们上课的热情。其二,表现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三、不能较好调节自己的主观情绪。
教学中最忌的是心乱。然而,由于讲授这一课时是借班上的公开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又是陌生的,加上当时多媒体出了些故障,因此,我方寸大乱,又没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不知不觉中把这种慌乱情绪传递给学生,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如何让课堂教学做到有效”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研究和践行的。
我反复地探索着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在探索的道路上,感受最深的是我成长了,由过去一味地自己讲给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胆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交流合作等方式掌握知识点,他们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从中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正是这节课的精华与遗憾震撼着我,同时让我看到了数学教学中那条富有挑战性的路。如何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切,任重而道远。矛盾使我成长着,探索则让我前进,我相信,只要付出热忱与真心,一切困难将会迎刃而解。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个教学重点,绘制统计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以下几点:
一、结合生活中的材料做为教学内容。
以城镇、乡村的复式统计表来复习旧知,引出新授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的例题2是学生们熟知的体育达标测试,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更容易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试一试”我选择了一组统计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书局,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练习更容易收集与整理数据。巩固练习,2016年国庆期间蒙城县和涡阳县空气质量统计图,主要是结合现在禁烧秸秆污染大气,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让他们知道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尝试绘制复式统计图,立刻引起了学生要制作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欲望。在画图的时候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醒:画图时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学
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探索怎样画统计图,所以,在绘制玩体育组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总结绘图的方法步骤,讨论之后让学生按照折步绘制余下的统计图。之后,我分别展示了几个学生的作品,比较其中制作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制图的分析能力。
三、统计无处不在
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并会绘制复式统计图之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统计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们积极踊跃,这个环节,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统计拓展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感受到统计的趣味性。这时我抓住学生的浓厚兴趣,出示统计图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最后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并试着写一份分析报告,和大家一同分享。新课到此结束,给学生留下学习的空间自己去探索。
四、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这堂课是一次公开课,反思这节课,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教学时间的安排的不够合理,教学评价上较为单一;课堂激情性不够高,导致学生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公开课不是上给听课教师的,而是上给学生的!课堂不能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走,教师跟着学生走,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数学二组王利新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统计》中的第一个例题。例1主要是通过给定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在教学中选择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时比较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但是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突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利用已有的单式统计图引入,通过和例1中的统计图比较,使学生明白以前的统计图是让我们利用直接根据给出的数据涂色,而现在要求自己根据数据画出直条。我把画统计图作为重点,把找准直条的高度确定为难点。由于学生提前完成了自己准备的“四年级男女生住宿人数统计图”的素材,绘制了出了“四年级男生住宿人数统计图”和“四年女生住宿人数统计图”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在课上我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明确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特别突出找出准确数据来确定直条的高度这一难点。然后让学生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由于教师给出的材料中的单位长度不是正好平均分成正毫米的,(1厘米或2厘米)使学生在将一个单位长度平均分时遇到了困难,导致学生在绘制统计图时浪费了时间,加上学生初次在横轴上画直条,操作缓慢,致使本节课没有完成,没有来得及将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进行比较。也没来得及练习。整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学生什么也没学会,只是画图,结果图也没有画好。从这节课中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业务素质还需努力提高,缺乏细致的工作精神,考虑问题没有做到全面周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6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