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方案(1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事故隐患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一般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目标和任务
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一切事故苗头,认真消灭事故隐患,确保“0”事故,力争“0”事件的总体目标。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以及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生产。
2、方法和措施
(1)治理方法: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活动及各类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发现隐患后,应当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各类隐患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隐患治理,排除险情;
非本公司管理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等出现安全隐患时,但对本公司可能造成影响的,发现者应及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安全管理人员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隐患评估,决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根据危险程度,按照色彩管理办法,下达相应的隐患整改通知单;
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即刻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必要时可停产整改;
各部门应及时进行隐患治理,确保在限期内整改完成;
整改结束后,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现场验证,确保治理达到规定要求。
(2)治理措施: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各措施可单独使用或者结合其他措施综合使用。
工程技术措施: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优先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其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并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
管理措施:通过加强管理,通过制订和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育措施:对隐患涉及部门、管理者、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防护措施:对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的隐患,岗位操作人员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措施:在隐患未整改前,应临时采取必要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
3、经费和物资
治理隐患所需经费,通过安全生产经费投入管理制度进行申请、拨付;
当治理费用较大时,由总经理做出决定或安委会召开临时会议决定;
财务部应无条件确保隐患治理费用及时拨付;
治理所需物资应按照特事特办原则,由采购和仓库管理部门及时采购和调拨。
4、机构和人员
公司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安全总监)
副组长:
成员:
组长全面负责安全隐患整改治理部署,监督各项安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法的7项安全职责,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整改;
各部门负责人是所在部门隐患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各部门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5、时限和要求
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错;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即刻下达,一般隐患整改通知书下达时限在半个工作日内(自接到隐患报告始);
治理时限自接到通知,一般不超过24小时;复杂、工作量较大或已停产的治理任务一般不超过72小时;
隐患治理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消除危险因素,并认真检查,确保没有因为治理工作,产生新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做好现场验证工作,验证不合格的,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隐患治理工作与安全责任制挂钩,实行年终一票否决权。
根据区卫生局江卫通【20xx】9号关于印发《江城区卫生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全面推进农场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结合我院安全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探索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和手段,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握隐患治理、事故防范的主动权,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隐患排查工作治理的原则: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权益,为农场医院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主要内容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得到整改、监控,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和“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机制。
(二)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有关规定,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坚决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单位要对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查找安全漏洞和火灾风险隐患,加强对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等的安全管理,切实做好办公楼、住院楼、家属宿舍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重点抓好对人和物的管理,要保证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通道、疏散指示、应急照明)完好,配足配齐消防设备,消火栓及消防水带齐全有效。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做好消防灭火及人员疏散演练,增强职工的'安全用电用火常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坚决遏制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情况。要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等各类特种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检修,确保生产设施、设备时刻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本单位各类特种设备定期年检,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操作规程。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要加强对毒、麻、精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对放射源、剧毒化学品、毒菌种及其他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存放和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要建立管理台帐,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必须用专用仓库储存或单独存放的规定。
(五)各项安全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安全责任是否明确,执行是否认真;水、电、气、热等后勤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及维修、保养情况;财务部门、收费处、计算机房、病房、集体宿舍等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设施的落实和管理情况。
(六)建筑安全监管情况。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实行安全“三同时”的规定;强化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用火用电、危险作业等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在建项目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存在的建筑安全隐患,能彻底改造的要彻底改造,一时不能改造的要实施必要的加固处理,并严格建筑安全监控措施。
(七)交通安全监管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员和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script>s("content_relate");
【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6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