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成语故事 有眼不识泰山 注音 y u y n b sh t i sh n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 东京禁军拳棒教头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棒打小流氓高俅 10 年后高俅官至殿帅府太尉 直接管辖王进 高俅为报一棒之仇把王进抓来打一顿 王进连夜携全家逃到史家庄 史进有眼不识泰山 还是史父识英雄 让史进拜王进为师 典故 师父如此高强 必是个教头 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成语故事】有眼不识泰山

【注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东京禁军拳棒教头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棒打小流氓高俅。10年后高俅官至殿帅府太尉,直接管辖王进。高俅为报一棒之仇把王进抓来打一顿。王进连夜携全家逃到史家庄,史进有眼不识泰山,还是史父识英雄,让史进拜王进为师。

【典故】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释义】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近义词】有眼无珠、视而不见

【成语例句】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天老爷有眼不识泰山,故意跟蔡姆成他们作对,放岩泥后久不下雨,社员们就用抽水机抽岩洞的水出来救,可也没有见效,玉米苗一天天枯黄卷叶起来。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很早以前,泰山前麓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们连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如今妻子又有了身孕,夫妻为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的命运担忧。

后来,一个算命先生对丈夫说:“以后再生孩子,你当晚出大门往北去,碰到什么吉祥的东西就取什么名,不但能保性命,而且准能成器。”

这年进了腊月没几天,妻子就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按照算命先生的嘱咐,当天晚上,丈夫出门往北沿着登山盘路一直走,但除了寒冷的北风和冷冰冰的.石头,什么吉祥的东西都没碰到,他只好回家说只看见了泰山和石头。妻子听后,便给孩子取名泰山。

泰山长到10岁时,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来到泰城做活,正巧投宿在泰山家中,泰山的父母便让孩子跟他学习木匠。但泰山似乎无心学习木匠活,而对鲁班的木雕倒是很感兴趣,每当鲁班在那些太师椅、拔步床上描龙绘凤时,他总是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过后再找块木头刻。就这样,泰山跟了师傅将近一年,师傅见他在木工方面确实不入门,就让他先回家,等年龄大些再学。

泰山回到家后,又开始了天天打柴挖药的活计。一天,他发现挖回来的树根奇形怪状,就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从师傅那里学来的雕刻手艺,反复琢磨,精雕细刻,把那些平常只能当烂柴烧的木头制成了一件件工艺品,然后拿到岱宗坊附近向来游泰山的人出售。

几年后,鲁班为造登城云梯,带着徒弟到泰山来选木材。当他来到岱宗坊附近,见到许多栩栩如生的根雕工艺品,不禁连声叫绝。就在他细细品味时,只听摆摊的人连声叫师傅。这时,鲁班才发现,那摆摊的小伙竟是前几年跟随自己学艺的泰山,不禁脱口说道:“你刻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当初不该把你送回家,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据说,后来泰山在鲁班的指点下,创造了许多根雕珍品,从那以后,也就有了根雕这门艺术。

鲁班是我国战国时期有名的能工巧匠。他姓公输名般,因为是鲁国人,“般”又与“班”同音,大家就惯称他为“鲁班”。鲁班只不过是个手艺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甚至把他的名字编成成语千古流传呢?这里讲两个小故事。

鲁班从小爱干木工活,因为他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匠,不少人纷纷拜在他门下,成为他的徒弟。

一天,鲁班带领徒弟上山伐木,准备造房子。树干又高又粗,真是造房子的好材料。他们挥动斧子,“吭唷,吭唷”地叫着号子拼命地砍,干得汗流浃背,膀酸腕麻,好半天,才砍倒三五棵树。

第二天清早,鲁班又带了众徒弟上山。他心里非常着急,爬山的时候,用力拉了一把野草,不料手被划破了,鲜血染红了手掌。

“咦,这野草叶子怎么会如此锋利?”他用嘴吮了吮手指,拉起野草叶子仔细看了起来。原来这种野草叶边长着又密又锋利的小尖齿。他用草在手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

“哦,想不到这些小利齿居然这么厉害!”他突然眼睛一亮,心中似乎悟到了什么,顾不得伤口疼痛,立刻下山。他来到铁匠铺,请铁匠试打了一段边缘有小尖齿的铁条,铁条两头安上木柄。他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块木材上一来一往地拉了起来,木头很快被一锯为二,既省力又省时。鲁班从生活实践中发明的这种工具,就是现在木工干活不可缺少的锯子。

鲁班自发明锯子尝到甜头以后,又开始动脑子琢磨起另一件事来:木材用锯子破开以后,表面毛糙不平,怎么才能使它光滑平整?这道工序历来不是用斧子削,便是用刀子刮,十分费事。他反复研究,屡屡试验,终于又发明了一种新工具:在一块平整的木头中间嵌上锋利的.刀,在不平整的木材上来回推动,这种办法又省力又省时,木面刨得非常光滑,这就是“刨子”。

鲁班连续发明了锯子和刨子以后,前来投师学艺的人更是挤破了门槛,鲁班来者不拒,办起了木工作坊。有一天,他正在传授徒弟技艺的时候,发现徒弟泰山不按他设计的式样制作,刚开口询问,泰山就滔滔不绝地申辩,鲁班大为震怒,当即把泰山赶出作坊。

三个月后,鲁班去城邑办事,发现市场上有好几组精巧别致的家具,商贩们竞相购买。鲁班大为惊奇,上前一问,才知道是自己原来的徒弟泰山的杰作,鲁班后悔不迭,拍着脑袋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木匠干的是个手艺活,手艺活不能光凭力气,还要靠脑子;要有勇气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去班门弄斧,弟子不必不如师,要敢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典故来历之一】

据民间老人讲,泰山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竹匠,曾经做过鲁班的徒弟。鲁班对徒弟要求极严,从不轻易放过他们的缺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鲁班十分珍视自己得来不易的声誉,为保持声誉,他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

可是有一年,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因为技艺长进不大,而被鲁班辞掉了。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次鲁班在集市上见到一批制作精巧的竹制家具,便想结识这个制造竹器的高手。于是,鲁班便向当地人打听制作这些家具的人的名字,当听说他就是被自己赶下山的泰山时大吃一惊。于是,鲁班对于当初错辞泰山的事很是惭愧,并且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典故来历之二】

据传说,鲁班婚后十年,一直在外做工,和他名叫泰山的`儿子从没有见过面。泰山长大之后便去寻找父亲。

有一天,鲁班给一大庙堂上梁,围观者对其超人技艺赞叹不绝。突然一手拿雨伞,背着包袱的过路少年说道:“好是好,只是上得有点儿高。”

话毕,鲁班循声看去,只见这少年眉清目秀,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心中暗暗吃惊,觉得这少年定会超过自己,不由一阵嫉妒,随手抄起一个木棍子掷去,正中少年头部,少年当即身亡。

过了几天,鲁班回家探亲,夫妻团聚,老婆问他有没有见到儿子泰山?不说不要紧,一提到这事,鲁班便想起了那个被自己砸死的少年。于是他便把那少年的事说了一遍。夫妻二人仔细核对相貌特征之后,鲁班才知那含冤死去的少年便是自己的儿子泰山,大叹一声:“唉!我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瞎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说吧,鲁班当即挖去左眼。从此以后,鲁班用一只眼干活,再也不嫉妒保守。

据说,后来的木匠为鲁班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为纪念鲁班,在检查木料曲直时总是闭起一只眼看,并流传至今。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1-06 15:36
下一篇 2024-11-06 15:34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7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