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识字写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重视写字指导,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强化写字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2、(出示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1)学习生字“亡、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3、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看图片猜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失 钻进去

(2)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进去”中的“钻”读zuān;“叼”的读音为diā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的人丢了xx次羊,最后他把羊圈xx,结果xxxx。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生字时,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②学习生字“钻、叼”。动作演示“钻、叼”。

熟字加偏旁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③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法:土+方=坊。换一换法:房——坊。)

②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的人吧!(指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要表现出街坊对养羊的人的关心。)

③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预设: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真是多此一举。不就是一只羊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养羊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⑤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的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养羊的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7、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①你能体会养羊的人现在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的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②学习生字“悔”。

换一换法:海——悔。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后悔的经历。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①读一读,说说养羊的人是怎么做的。

②相机学习“此”。

熟字比较法:比——此。

减一减法:些-二=此。

③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预设:第二个句子中的“赶紧”一词说明事情紧迫,养羊的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的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④指名读句子。(将这句话与养羊的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的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亡羊补牢”的意思。)

(3)小结:养羊的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再次朗读,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此环节中抓住了“又”和“赶紧”,感悟养羊的人因后悔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当养羊的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会怎么说?养羊的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合作表演后,教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习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由此可见,像养羊的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xx,就xx。

6、“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犹未为晚”。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与解题相联系,并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同时,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指导:

钻:左窄右宽。“钅”的竖提不要穿过第三笔的横。

劝:第二笔是长点,右边的“力”写得比左边高一些。

丢:第一笔撇写得短而平,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告:第一笔撇与“丢”的撇写法有区别,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而稳一些。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感受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教师不能硬性总结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尽可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谈。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同时又能学到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片)

2、你知道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画出“揠苗”的意思,增强读文的实效性。

二、学习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出示生字:焦、筋、疲、喘、截。(带拼音读,去掉拼音再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汇报,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1)加一加识字法:皮+疒=疲,肋+q=筋。

(2)换一换识字法:载——截。

(3)字理识字法:焦——(出示字理图)上边的字形是一只小鸟,下边的字形是火的演变,就像小鸟在火上烤,这是多么令人着急的事。

(4)利用熟字比较记忆“喘”:端——喘。

5、检测词语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7、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xx地想要禾苗快点长高,就把禾苗xx,结果禾苗都xx。

(1)先自己说说看。

(2)指名说。

(3)课件出示:焦急、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枯死了。(引导学生齐读)

8、解题。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你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借助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巩固对词语的运用。

三、深入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那个种田的人的“焦急”。

1、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焦急)

2、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焦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焦急?(“巴望”是盼望的意思,说明他心里很焦急;“天天”说明他每天都去田边看。)

②你能读出种田的人焦急的心情吗?(指名读)

(2)引读:种田的人多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出示句子)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指导朗读:“一点儿”要重读。

③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种田的人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真是个急性子的人。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性词语的好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②指名读,谈体会。(第二个句子多了“焦急地”一词,更能体现出种田的人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急切心情。)

③理解“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造句。

④指名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句子。

(二)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拔苗过程。

1、是啊,种田的人是那样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想出的办法是——(拔苗)。请你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他是怎样拔苗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①指名读,读的时候要强调“一棵一棵”。

②随机提问:种田的人一边拔一边可能在想什么?

③引读: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种田的人汗流满面时,他还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2)引读: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课件出示句子)

①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②(出示图片)看,你能说说种田的人都累成什么样了吗?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③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种田的人的心情。

1、过渡:拔禾苗把种田的人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他回到家里,却一边喘气一边说——(出示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2、你能想象种田的人当时的样子和心情吗?(种田的人当时很累,可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帮助禾苗长高了。)

3、指名读。

师:是啊!这个种田的人不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出他的“得意”?

4、引读: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生读)禾苗都枯死了。

5、总结: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种田的人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这是故事的起因;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禾苗都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焦急”一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种田的人的内心活动,通过做动作的表演读、引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种田的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梗概,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合实际,体会寓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种田的人的焦急,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也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种子成长过程的视频。

2、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4、小结:是啊,这个种田的人太想让他的禾苗快点长高了,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这样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这就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5、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观看植物生长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明白种田的人犯错误的原因。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从而对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筋、疲。

2、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3、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书写要领。

筋: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相互靠拢。

疲:“皮”要写在病字旁的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伸展。

4、学生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故事题目为突破口。这两则寓言的题目都是对故事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故事题目也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要脉络。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理解题目,从而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指导识字,如字理识字、熟字带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3、以读为主。整个教学中,“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4、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类似的现象,从而体会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焦”、“喘”、“截”等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意思,能独立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课前媒体资源准备: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课题

(一)板书课题,简介寓言

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寓言简单来说呢,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两个说明深刻道理的小故事。

(二)这节课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同学们认识这几个字吗?谁能试着读一读?(指名读一读;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可能问题:“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揠苗助长”?)

同学们很爱动脑筋,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读文识字

1、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圈画字词,标记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寓言写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字、词,标记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一记。

同桌互读互教。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指导:“揠”的意思就是“拔”;“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

“转”是一个多音字,它在本课中的读音是zhuàn,组词:转动、旋转、转圈等;另一个读音是zhuǎn,组词:转身、转告等。注意区分“费”和“废”;“拔”和“拨”。

3、读词读句子,巩固识字。

4、送字词宝宝回家,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板书:起因)从哪些词语中看得出他很焦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时画出有关词语。(“巴望”“好像”“天天”“焦急”)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边读边想:农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他心情怎样?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经过)

生:农夫把禾苗拔高了。(教师相机板书:拔高禾苗)

生:农夫干了一天,筋疲力尽。(板书:筋疲力尽)

生:我们又从“终于”、“急忙”词语中可以看出农夫急切、兴奋的心情。

生: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了,心里特别高兴。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农夫干了一天的活,很累了;但是又很高兴。那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读农夫说的话吧!

3、农夫这样心急,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小组交流学习

4、感悟寓意

通过学习课文,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这个农夫就在你面前,你要对他说些什么?

生:我明白了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如果让它生长得快些,应该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灭虫等方法。

生: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我知道了做事情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5、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揠苗助长”的现象?

如:小明说:“我爸爸,天天要我做一大堆课外习题,恨不得要我从现在的六十几分一下子考到100分!”

小芳每天回家都要弹钢琴,一弹就是几个小时,而且都是很难的曲子,如果弹不好妈妈还要发火,恨不得要她一下子就成为钢琴家。

四、作业设计

快乐作业123。(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作不同题)

1、回家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多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班级讲故事比赛。

3、续写《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起因)——(经过)——(结果)

巴望拔高禾苗禾苗枯死

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力气

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咱班的小朋友今天可真精神,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揠苗助长”。(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课件)

3、故事听完了,那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拔),噢!所以也有好多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这个农夫想让禾苗快点长高,就(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可结果禾苗却枯死了。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想)。

【设计理念:直接切入课题,以问促思。观看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再通过画面直接感受,作好感情铺垫。

二、初读认字

1、把课本轻轻的翻倒122页。注意,读书时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2、认读生词

⑴这么快就读完了,那我要考考你们,瞧,词宝宝出来了,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生词,如果一起读,就示意自由读)

⑵会了吗?谁敢站起来读读?你来读第一组(其他同学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一遍,读错了,我们就帮助纠正。)(评:没关系孩子,读错了改过来,老师一样表扬你、你读得非常正确。如读错“喘”就顺势指导喘的识记方法或者喘的意思。①喘气,师范读,指三名学生读,并齐读。②如生说端,就交流识记方法,“喘”是用嘴大口大口的呼吸所以是口字旁。)

⑶还想读呀!下面我点一个,你们就读一个,比比谁看得准,读的正确。开始了(抢读)(重点指读错误的。)

3、认读生字

⑴生词也会了,瞧,字宝宝出来了,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这样先和同桌说说吧。(同桌互读)

⑵谁先来,你来第一组(指名自由组词,)(非常正确)第二组你来。(不错)重点交流“望、焦、费、截”(望的朋友可多了,谁还会组词,希望、盼望、渴望、愿望。焦还能组其他词吗?生接烧焦、烤焦、焦字是四点底,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还可以组,那费呢?生接浪费、免费、费用。“截”字还会组词吗?一截、截断、截开)

⑶嗯,给字宝宝找了这么多朋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开小火车。

4、生字回文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一起送字宝宝回家吧,相信这一次,一定能读得很流利。开始吧。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孩子。抓重点词句,以问促思,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读,探究性地读。】

三、熟读课文

(一)课件出示:故事大王培训开始啦!你想争当几星级的故事大王呢?……

要想讲好一个故事可不简单。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请自己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每一段应该怎么样来讲?(点课件)

学生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读出急):这一段谁先来讲?

1、男生读。(评:第一个站起来就读的这么流利,这里有一个字,你读得非常正确,“得”在最后一句话中读dei,一起来读“我得像个办法帮他们长”)

2、要想讲好这一段,当然要让听众感受到农夫的心情。这农夫种下禾苗之后是什么心情?(焦急、着急。“高兴”,只是高兴吗,你来说,焦急)。你从哪看出农夫很焦急、着急?

谁是那个焦急的农夫,请他(她)来试一试。

①———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巴望”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是非常的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来【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谁能像他这样讲故事,(来吧孩子)如读不好,师范读: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谁能像老师这样子读读。(你来)】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讲?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如果天天读得很好,就评:你读出了天天去看,可农夫心里很急呀!听老师来读接上面范读。

师:还从哪也看出他很焦急?

②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师:你看这个农夫焦急的转来转去,谁也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转来转去,但还不够焦急。(如果读得好,真是个急性子的农夫!)谁再来读?(这才叫焦急呀!可自言自语能这么读吗?想一想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你不但读出了焦急,我还感觉到你在那儿想呢!)谁能来模仿他的样子也来读读这句话。瞧农夫着急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还从哪也看出他很焦急?

③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长高了)你怎么知道?

好像:其实是长高了,只是……(长得很慢)

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所以文中说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农夫的心理呀特别的着急,谁来完整的讲讲这段的故事内容。

第二自然段(读出累)

1、那他到底想到解决的办法没有呢?故事继续往下讲。哪个故事大王想来试试呢?(请学生来试讲)

2、他想出的好办法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弄得——(筋疲力尽)啥是筋疲力尽?(生自由说)①不想动了,(是挺累的)②没有一点劲了,光想躺到地上。(你体会得真好),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叫筋疲力尽。你来讲讲这段内容吧?(读吧)

3、是呀,虽然很累,可看着被自己拔高的禾苗,他是什么心情(高兴的)!谁来高兴的读第三小节。(中等生读)

你读出了高兴,谁来一边喘气一边高兴的读读,(来读吧,好一点的学生上堂表演。如果学生表现不是很到位,可以老师示范)。

4、他认为他的办法很好,还非常得意呢。

(谁一边喘气一边得意地读,你也上来读:“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瞧这农夫又累又得意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我读前边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生接——

你看农夫得意洋洋的样子,结果怎样呢?谁来讲讲最后一段

农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设计理念:通过转换角色,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的对话中感悟,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自主地投入,读出感情,读出感受。】

四、说出寓意

1、揭示故事结果

生自由回答(因为把它拔死了)

现在我就是这个农夫,你们就是被我一棵一棵拔高了的禾苗,小禾苗们,你们想说什么?(给孩子们带上自制的'小禾苗的头饰)

生:哎呀,疼死我啦,赶快把我放到土里去吧。

师:这棵小禾苗在伤心的哭呢!

生:笨农夫,你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我们拔起来,你会后悔的呀!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可以丰收啦。

师:这颗小禾苗在气愤地说。

生:你不应该把我们拔起来,应该让我们慢慢长高。

师:那我可等不及了,我想让你们快点长高,我应该怎样做呀?

(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你们说的这些,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板书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这就是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道理。像揠苗助长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文章就叫做寓言,板书寓言,其实在阅读课上,我们也读多好多这样的故事呢,像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龟兔赛跑等

4、在生活中像揠苗助长不按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的病人,想病快点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药,反而病更重)你能说出哪些?像父母希望孩子聪明,就拼命的给学生买营养品,可学生不但没有聪明,反而越来越肥胖,小小年纪就得了肥胖症等,我们以后做事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课件出示:寓意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以激励的语言,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最后引导学生以读抒情,以读促情。】

五、写字

师:我们写字也一样,要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写出漂亮的字。下面来展示一下吧。看书这四个字哪个最难写?仔细观察,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生:你们觉得那个最难写,指导“费”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弓”字要写的扁一点,再写撇、竖。焦的书写位置,望和算自己写,注意算中间是目,要用眼睛认真看。

【设计理念:小学低年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中,老师带领孩子随文识字,让孩子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大意的了解。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小学生写好字的关键。老师把写字要求编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一看二写三对照。先按生字的间架结构归类,记忆笔顺,描红,最后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26 19:36
下一篇 2024-06-26 19:1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7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