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8―01
1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的区别
1.1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用实证对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它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①证据;② 护士的技能③病人的实际情况。 这三个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及其他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过程,施护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措施,以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相结合。辨证施护注重三因护理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医的辨证施护讲究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2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关系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在基本观念和护理特点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原则,以“证据”为护理依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制定并实施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循证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证据,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辨证施护则以“辨证”为原则,以患者的“证”为护理依据。辨证的结果即作为中医治疗和护理的理论依据,是临床确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中医护理注重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正护与反护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病情观察和舌苔、脉象,循证护理重视整体观,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而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循证护理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影响
3.1 循证护理使中医辨证施护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学,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文献的方法学,它强调的是有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的“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原则与循证护理“从证据人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决策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中医“症”与“症候”的复杂性,且中医诊断客观指标较少,主观经验居多,因此“辨证施护”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将循证实践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通过临床实践辨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询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称为护理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循证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当前,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提倡对病人诊治决策应结合当前可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经验及病人的意愿进行取舍,这是循证医学强调的临床决策思维(诊治方案的选择)及行为的原则和方式。因此,循证医学不同于以往的经验医学的医学实践,它更强调利用发表的文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对证据进行严格分级,提供指导对医学文献评价分级的实践指南,并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解决具体临床问题。循证护理也使传统的经验主义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 6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沦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解决需要鳃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将最适宜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循证护理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形成新的中医护理实践模式,使新模式成为真正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循证护理范文第2篇
在药物治疗中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指导患者避免产生用药依赖,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药物治疗 护理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问题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和方法。循证护理是指将法学的思想融入护理理念中,认为“证据”在进行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任何一个护理方案的提出,都要有相应的依据和证据来说明 。
药物治疗是指用一切有治疗或预防作用的物质治疗机体疾病,使疾病好转或痊愈,保持身体健康,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就是减轻症状及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护士既是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者,同时又是患者用药安全的监护者,还承担着患者药疗方案的知情告知义务[1]。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药物治疗的循证护理中尤为重要。
1 方法
1.1明确治疗对象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并非每个患者者都需要同样的药物、同样的剂量、同样的疗程进行治疗。使用药物的种类、数量都应由严格遵医嘱执行,不能由患者自己来确定。单一药物能达到治疗效果的,决不能再使用其它药物,必免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1.2严格执行治疗方案 对于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治疗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必要的理化检查结果确定药物治疗的时间、方法及剂量,在治疗中避免患者擅自停药及随意加减药量。
1.3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头,对责任组长及资深护士进行有关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学习使小组成员掌握循证的有效方法。
1.4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及时发现问题,把对患者健康影响最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
1.5寻找循证支持: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及查阅相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可靠性、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
2 循证过程 找出传统给药中存在的问题:(1)护士的药物相关知识欠缺,尤其是对新药的知识掌握不够,对口服药物治疗不够重视。(2)服药时间安排不科学,未按药物的时间治疗学安排给药。(3)摆药、给药方法及流程欠规范。如摆药:先由一人统一摆好药物后,再由第二人核对,多种药物混在一起,造成难以正确识别,为差错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宜餐前、餐时、餐后分别服用的药物摆放于同一药杯内.造成发药时患者一次服下,未按要求分开服用;含服药物与口服药物摆放在同一药杯内,造成应含服的药物未按要求含服;摆药时未注意药物的有效期。
再如给药方法及流程:给药前未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后的反应;未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的相关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服药指导及健康宣教欠缺。
3 循证护理实施
加强药理知识培训,强化口服给药质量管理(1)请医生给予有关药理学知识、新特药物使用的培训,使每个护士都能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半衰期、代谢过程、配伍禁忌、与饮食的关系等内容。(2)安排护士专人负责药品管理,收集各种药物使用说明及相关资料,利用早交班时间反复组织学习.以强化护士对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3)加强新药通用名的学习,了解药物的结构和组成,掌握缓释片、控释片的特点及注意事项。(4)在口服药物医嘱执行方面建立必要的制度,充分利用时间治疗学,时间生物学、时间护理学安排个体化服药方案,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合理。
4 循证护理措施
4.1严格规章制度,遵守给药原则 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中首先要遵医嘱执行,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即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和有效期。患者有疑问时应耐心解答,详细介绍药物作用、副作用,明确征得病人同意后方可应用。
4.2加强业务学习,掌握用药方法 不同的给药方法各有其相应的操作规程及要求。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各种不同给药方法制订流程化。每一次操作前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配伍禁忌。易过敏药物,给药前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使,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对新药的使用,护理人员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4.3整体观念,强调以人为本 护士的服务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在药物治疗中就遵循“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的原则,注重患者情绪、思想和感觉,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建立对护士的信任,以**的状态接受治疗。观察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赖程度与情绪反应,随时给予指导及解释,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4.4学习法律法规,避免安全隐患 药物治疗与病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以保护病人并自我保护。在执行药物治疗时每一个环节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半点疏忽。把对患者负责的情感换成自身内在的品质,视病人的生存为自己的生存。用知识保证质量,用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5 体会
循证护理是一种工作方法,将遵循**论据的新思想、新理念引入到医学护理学领域,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的论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循证护理核心。
药物治疗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使用药物治疗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在药物治疗中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解释并得到病人的理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轻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我科针对目前药物治疗的现状和问题,运用循证护理这一新兴护理学的方法,制定了有效的护理措施,规范了给药的流程与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给药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服药健康宣教率和满意率,减少了用药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崔炎.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5
[2] 蔡红.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的挑战及进展[J].护理与研究,2004,18(6):945-955.
[3] 叶慧.新型医用抗菌敷料-银离子[M].中国医疗信息,2003,9(2):40-41.
[4] 蒋琪霞、刘云、 王桂玲等.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 护理杂志,2007,10(16):50-51.
[5] Morykwas M J、Argenta L C、Shelton B E、et al . Vacuum2assis2ted closure : a new met hod for wound cont rol and t reatment : ani2mal studies and basic foundation [ J ].Ann Plast Surg , 1997 ,38(6) :553-562.
循证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 护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61-01
循证护理(EBN)为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高等护理教育指明了方向,它为我国的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模式。
一 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
1.护理教育界对EBN理念更新不够
造成EBN教育领域发展滞后,十几年里我国护理教育中几乎未引入该理论及教学法。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护理教育模式上,也未重视对学生循证技巧的培养。
2.教师对EBN的内涵学习理解不透
检索医学领域的新发现、护理学的新进展不足。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强调知识传授多,讲解认知和思维方法少;基础理论知识多,联系护理实践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不足。不注意与学生互动,对具体临床病例不善于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寻找多种更好的解决方法。
3.学校护理研究者与临床护士对护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从事护理研究的需求不同,使得护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有些研究结果缺乏临床验证及临床应用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超出《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规定范围,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加上没有行政支持、医疗人员的反对和惯性工作抵抗等原因。使得护理科研的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困难较大。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全国的循证护理研究和实践尚未形成合力,因此,缺乏完善的循证护理资源库为护理人员、教师、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二 护理教学引入循证护理的必要性
1.满足护理实践的需要
当今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对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分析文献研究结果,结合个人经验和病人愿望做出正确评价,获得最好证据,指导临床护理操作。而现今临床护理人员多数未具备此能力,大多学历偏低,缺乏计算机和统计学基础知识,护士主要任务仍是执行医嘱,完成多种技术操作,科研能力较差,不能针对不合理操作提出质疑。调查发现,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了解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带教质量。循证护理教育缩短了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好基础,也为循证护理的开展培养了后备人才。
2.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增加学生的知识效果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终身性和广阔性。因此,如何使护士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知识,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循证护理的理念,加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应用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循证意识
在教学的决策中、在课堂设计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中要更新观念,对在校护士学生尝试将EBN引入护理教育中,将传授式教育变为学习方法的教育,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不断的主动学习。为将来的护理实践和护理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教师对EBN的内涵学习,通过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循证护理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逐渐培养出一支能传授循证护理知识的教师队伍,使循证护理教育能与循证医学教育同步发展。
2.开展循证护理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对新入校学生开设循证护理启蒙课,主要介绍循证护理的理念、原则、基本步骤,了解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所谓评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基于全面的观念来洞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别事物,形成决策的过程,是循证护理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始学习医学基础专业课时,老师应运用循证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改变以往思维方式,把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思考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形成以自我教育为主的主动学习习惯,能够将老师的讲解和自学相结合,形成循证思维方式。
3.培养循证实践能力
在护理教育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研究过程、发展护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熟悉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而没有训练护生如何运用循证的方法及对循证护理进行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护生将不能掌握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护理教育中,除增加循证护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等理论教学内容外,还应培养护生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循证护理的实际运用。
循证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教学;循证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3―01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这一理念是在1991年由加拿大Dicenso教授率先提出,它指的是护士能够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一切研究证据,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程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将循证护理程序归纳为4个连续性过程: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2]。我们不难看出,该理念明确的提出临床经验、临床证据与病人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为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
1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循证护理的临床特点 循证护理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健康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综合评价、采取措施,以及效果再评价。现在临床上倡导的整体护理是指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与其相应的护理程序,而在护理程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视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做到有据可循。整体护理顺利而准确的实施有赖于循证护理,而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整体护理科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说循证护理目前在临床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教育必须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3]。
1.2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繁冗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将学生置于不断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收集资料、分析和归纳推理。首先,学生把通过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或教师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统一记录下来,然后依靠学生自觉通过多种途径(例如上网、图书馆、书店等)去查找相关资料以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设法创造让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方法,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案例尽可能的普通易懂,甚至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或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的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师循证观念的培养
2.1 循证护理教育 循证教育(Evigence-based Education,EBE)是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其所获得的**系统研究证据相结合的教育观[4]。目前较为有效地循证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自我导向的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知识的保留度,促进新概念的传播及其与基础科学知识、临床问题的整合。
2.2 教师循证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提高学生循证护理的能力,首先要从教师做起,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循证护理教育开展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譬如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出国留学等。教师本身也应该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主动学习,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查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证据,运用循证护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将循证护理观念融合到教学中去。
3 学生的循证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3.1 学生循证意识的培养 循证护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护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首先,我们应让学生对循证护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用到课本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病例的相关知识,从而得到最适合该病人的个体化护理程序。
3.2 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评判性思维就是以全面的观念来观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断事物形成决策的过程[5]。护理相关学科均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循证护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程度上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太会去主动思考,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收集和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要求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以评判性思维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教育是教学相长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重视知识的传授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循证护理教育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及护理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Mulhavl A,Nursing,research and evidence [J].Evidence Based Nursing,1998,10(1):4-6.
[2] 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495-497.
[3] 张晓英.浅析循证护理与我国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74-75.
[4] Davies,Philip.What is evidence-based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1999,147(2):108.
[5] 曹力.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62.
循证护理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34.5±5.1)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17例;疾病类型:前列腺增生19例,输尿管结石10例,压力性尿失禁12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1.4±6.2)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5例,高中及以上13例;疾病类型:前列腺增生20例,输尿管结石12例,压力性尿失禁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由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过循证护理知识培训、写作能力较强的护士组成。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出问题
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利用评判思维的方法发现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临床问题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静脉留置针封管使用肝素效果好还是生理盐水效果好,对特殊人群的疼痛管理方法等;如何对并发压疮患者作出确切判断;腹部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引流管护理等。
1.2.2循证支持
针对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制定相关的证据。可作为实证的有:循证医疗中心和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系统评价、一般的系统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仪器制造商的建议、护理专家的意见等。然后制订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此节省护理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1.2.3循证应用
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三大主题。施行临床教育路径,根据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悬挂在患者床头,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保证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促进护理质量。同时,由于外科患者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因此,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利用证据支持制订高标准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2.4观察指标
对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时间促进临床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护理过程中,制订护理质量考核表,由监督指导小组成员就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书写、护理操作等内容进行检查,并提出高标准要求。同时,制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生活护理、护理操作技术、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待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表并认真填写进行统计。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制度、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书写、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7.6%,对照组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并蕴含在临床护理之中。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有较新护理观念的新型护理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实证,对文献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可信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达到**的护理效果。循证护理即遵循证据的护理,也叫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步骤为提出问题-寻找实证-护理干预,其基于临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个人技能,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模式或护理方法学,其核心思想是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为患者提供服务,为护理人员做出正确的护理决策。循证护理的依据是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相对普通护理而言,循证护理是基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与经验,重在遵循科学、可靠的证据,将实证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选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能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科学性原则。因此,循证护理自推广以来,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青睐,也得到患者的认可。循证护理重在遵循科学、可靠的证据,主张将实证与护理人员的经验、患者具体病情相结合,通过循证以“安全、有效、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法,最终受益的是患者的护理服务得到明显提升。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比较,循证护理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证据,其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寻找最适合患者的临床护理决策。同时,在施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必须不断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循证护理的理论与方法,并付诸实践,指导临床工作。本研究结果发现,循证护理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远远大于传统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不仅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4结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1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