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作文

 家乡的味道作文通用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味道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年的年末,家里的女人们都忙着在阳台上做一件事——腌咸肉。咸肉是扬州独有的美味,哪怕是很近的泰州等地都是没有的。这味,独一份! 这也倒不是因为咸肉有多难腌



家乡的味道作文通用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味道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味道作文通用15篇

每年的年末,家里的女人们都忙着在阳台上做一件事——腌咸肉。咸肉是扬州独有的美味,哪怕是很近的泰州等地都是没有的。这味,独一份!

这也倒不是因为咸肉有多难腌,因为这味一直在扬州人的口中,其他地方的人都吃不惯,这味就对扬州人,扬州人也就对这口味!

这咸肉,只需肉与盐,再加些八角。别看原材料简单,做起来真要些精力。首先这肉不能太肥,一咬全是油;也不能太瘦,容易塞牙缝,就得那猪上最精华的部分,一层肥一层瘦那种。买回肉后,洗洗干净,先用盐在肉表面敷一层盐“面膜”,再用小刀在肉上隔8厘米拉一刀,再在刀口处撒多些盐,每逢晴天就出去晒晒,三四天取下来再来一层“复盐”,等十多天后那猪肉皮呈“红棕色”,脂肪呈“鸭黄”色后,方可食用。

在那晒的十几天中,那咸肉味一直飘荡在我鼻尖,对我这种等级的吃货是一种折磨啊!

好容易才晒好了,我就催着妈妈做“菜苔子烧肉”。这味道,才叫人不敢相信,咸肉烧制后,皮与肥肉都是那种鸭黄,如宣纸一般,最下面那一层肉比上面略显棕色,放在嘴中,咬一口,这味道既有肉的质地,又比鲜肉多了一层咸味与鲜味。肥肉与瘦肉错层口感,使人感觉不腻又不塞牙,就这样爽滑入口,还口齿中留有余香,温暖香郁,与室外的冰天冻地形成反差,更让人感到家的美好。

咸肉的味道不仅与其它食材搭着好吃,哪怕它一个“挑大梁”,也是极好的,一锅饭快做好的前十分钟,切两片咸肉放在锅里与饭一起蒸,饭好了,肉也熟了,肉又把自身的味道传给了饭,也是真真儿的绝顶美味。

有一次,在香港打拼多年的大舅回乡来我家,他刚坐下,就偷偷地问爸爸“家里有咸肉吗?”爸爸大笑,说:“有的,有的。”大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香港那边只有一家咸肉店,离公司又好远,唉,把我喂大的扬州咸肉,忘不掉哦!”

黄昏把大舅头上的白发染成回忆,小时那情景在时光中定格。

在外打拼的扬州人哦,别忘了家乡,别忘了家乡那咸肉的味道,别忘了你的根。

年末了,哦,那咸肉的味道。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各自的特色、各自的文化和味道。在我的家乡濮阳也有别具一格的风味。

特色小吃是家乡的味道。

在濮阳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卖凉皮的身影。走进店内,一股清爽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的味蕾早被这股醇香打开。只见晶莹剔透的面皮,翠绿诱人的香菜。凉皮也可谓是五颜六色——白色的凉皮,点缀着黄澄澄的面筋和绿油油的黄瓜丝儿,加上红红的辣椒油与咖色的芝麻酱,这等颜色交织在一起,揉合在一起,让人垂涎三尺。吃起来更是深感美味十足,吃一口,那薄如蝉羽的凉皮,清凉舒服;含在嘴里的黄瓜,清脆不硬;富有嚼头的面筋,香精可口;还有冰爽的汤汁,喷涌而出。一碗凉皮下肚后,那滋味会让你回味无穷,把所有的烦恼都会抛至九霄云外。

千年文化是家乡的味道。

濮阳市虽然只是一个建市只有30余年的新兴城市,然而这片沃土却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颛顼都帝丘、仓颉造书契、虞舜生姚墟、孔子居卫国、卫郑新声、城濮之战、澶渊之盟,清丰事亲至孝等等,不胜枚举。

濮阳的中华第一龙可名不虚传。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图墓葬。龙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积淀着先民的思想、情感,信仰与期望。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和升华,龙已经成为尊贵、智慧,勇敢、吉祥、美好、兴盛的象征。体现出中华民族和合共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我喜欢龙都濮阳的味道,它是全世界龙的传人寻根探源的故乡,落叶归根的祖庭,祈福沐恩的圣殿!

杂技是家乡的味道。

濮阳杂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濮阳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20xx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濮阳市先后投入巨资打造的大型杂剧剧目《神龙部落》和《水秀》等等,极大地提升了濮阳杂技在全国的地位,最终濮阳市被命为中国杂技之乡。

我喜欢家乡的味道,我为我是濮阳人感到无比自豪!

我的家乡罗田,地处吴头楚尾的大别山腹地,秋冬季节,气候清寒,自古以来就有围坐火塘吃吊锅的习俗。说起家乡的味道,除了脆脆的板栗、甜甜的柿子、鲜嫩的野菜,最让我念念难忘的就是罗田吊锅了。

山乡土菜招远客,吊锅美名天下传。隆冬腊月,正值农闲,是乡亲们一年中最享受的时候,因为可以开始吃吊锅了。近几年“罗田吊锅”作为特色美食亮相于黄州的街头。城里的吊锅从土吊锅推陈出新,吊锅下面是由一个铁架子,铁架子中间的火盆里燃烧的是无烟,无污染的人造碳。架子上面的铁锅挂在升降自如的铁钩上,锅里煮的食物五花八门,蒸腾的美味香气扑鼻。

每每在黄州吃着家乡的吊锅,就想起老家三叔公家的土吊锅了。三叔公家的吊锅我觉得是最最正宗的“罗田吊锅”。三叔公家在楼房旁另砌了一间厨房,厨房靠墙的一角,用土砖做了一个火塘,火塘上方的桁条上安一根能升能降得滑钩,火锅就吊在滑钩上。土屋的另一角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树蔸子,这些硬柴可是烧火锅专备的。每逢回老家,亲朋好友围坐在火塘的四周,一碗自制的老米酒下肚,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接着,话匣子一打开,家长里短,乡间趣闻,无所不及。三叔公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往火塘里添树蔸子,火塘里的火越烧越旺,吊锅里肥嫩的野干笋、美味的熏腊肉、腊鱼,地道的肉糕,金黄的炸豆腐,滑嫩的鱼丸子,再添上一碗香浓的土鸡汤,一起被锅下的柴火烧的咕嘟咕嘟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屋外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屋内炉火正旺,美酒飘香。我一边心满意足地享用着美味的火锅,一边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句家乡人尽皆知的歌谣,用在此时是多么贴切!

家乡的春夏秋冬都有各种各样的野味美食,春天的地菜、香椿芽、春笋、荆芥茶叶;夏天的蕨苗、苦菜、马齿苋、枞树菇;秋天的板栗、甜柿等;冬天的吊锅、糍粑、各种干菜和野味等,它们具有家乡特别的味道,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

除了美食,我常常会想念家乡的青山绿水:神奇险秀笔架山、醉人秋色九资河、避暑胜地天堂寨,无不令人魂牵梦萦。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欢迎朋友们来罗田赏美景,品美食,点赞我们家乡的味道!

离开家乡久了,许多东西都淡忘了,也模糊了,但是家乡的味道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我站在家乡的麦田间,四周散布着农家小院。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麦香,淡淡的,随着风的方向向四周传递。麦田里,盛开着几朵淡黄、或淡紫色的小野花,一只采蜜蜂在花间飞过,我好似闻到了它身上那蜜和花粉的甜香味道。这味道一闪而过,却让我难以忘记。我伸出手,摘下一株三叶草,放到我的鼻翼前,它酸酸的,但这酸味不会让鼻子难受。我又走到树荫下,树边靠着一束束未剥的芝麻,一阵阵柔和的芝麻香味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走到家门口,木门有着茶一样的檀香。门上挂着艾草,艾草干干的,看起来毫无生气,却有着温馨而淡雅的香味。我走进厨房,那儿的空气还余着一些中午烧菜后油沫味儿。我来到后院,竹子搭成的架子上趴着葡萄藤,上面结着紫晶晶的葡萄,我摘下一颗来尝尝,不甜,但也不怎么酸。从后院门外,我看到干活归来的农民,他们身上有汗水混合着青草的味道,而更多的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朴实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还有贫穷的苦涩。那样愁雨涟涟的日子,爸妈在谋划着要卖掉家里的什么来替我交学费。爸妈为着如何生计而愤怒的争吵。家乡的味道呵,让善良勤劳的背后也沾满烦恼。记得,我读大学的那一年,母亲送我上车,她从口袋里掏出的是一毛一毛的角票。那些皱皱巴巴的角票,诱着我眼角的泪水。我那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一抺想宽慰母亲的微笑,却在母亲内疚的眼神里,忍不住,扑扑簌簌的滑落。窗外的母亲和车内的我。在挥手告别的瞬间,都已模糊了视线。

家乡的味道,还有那老屋,那厚厚的土墙壁,黑色的小木门,沾满灰尘的小纱窗;还有,还有院子里那棵大大的浓荫遮蔽的老槐树;开满南瓜花的蓠芭墙;还有粗声粗气说话的父亲,来来往往窜门的邻居乡亲;还有院子后面那一丛小树林里捉蝉的乐趣,有捉了虫子喂小鸡的童真……

家乡呵!深呼吸,嗅嗅家乡的味道。

不管是酸甜苦辣,都一样样的铭刻于心,久久萦绕。

这就是我爱的,家乡的味道。

在一次晚饭的桌上,出现了一道不常见的菜:酒腌小河蟹。这道菜是爸爸的最爱,同时也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故乡生活。

我的故乡是安徽,那里有着大山大水,空气特别新鲜,到处遍布着树林、小溪。

小时候在家乡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和小伙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结伴来到小溪边,正直盛夏,大家都脱了鞋,站到没过一半小腿的小溪里。水不凉,也不猛,温和地冲击着皮肤。

大中午的,烈日当头,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缝中,偶尔有一两只悄悄地出来找些吃的。我和小伙伴逆流而上,往高处边走边找。一旦谁发现了小河蟹,大家就会一拥而上团团围住,然后派一个人去抓。

记得当时有个叫灵灵的男孩子,对这儿的小溪特别熟,每次都是他带头领着我们走,也总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阴暗角落、石头缝里的小河蟹。

大家边走边找,我也弯下腰很仔细地搜寻,像个急着立军功的士兵。可我越急,蟹就越跟我作对,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但灵灵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头似的,不一会儿就能找到一个。对付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来,七手八脚的把手伸进石缝里摸索或者干脆用手掏。有的时候当小河蟹快要钻进洞里看不见时,我们就会故意去惹恼它,让它夹住手,再忍着疼痛把手抽出来,这样就把小河蟹带出来了,每次这么做的时候都有种当了英雄的感觉。

抓了十几二十只,我们就要回到家中享受胜利的果实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们就把小河蟹烧汤喝。那时候与也没怎么好好跟大人学过做菜,就马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盐和调料……

正式开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岗位:烧水的烧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负责切些花椒啊,蔬菜什么的。别小看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术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匀,都是有讲究的。

一切都准备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汤里煮,再加些调料,一会儿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捞上来,再倒些汤,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从未体验过的。河蟹小小的,两三下便能吃掉一个,蟹肉也很嫩,仿佛还带着些清香,让人欲罢不能。

这就是我的家乡,散发着淳朴、清新的气息,这就是我度过快乐童年的地方。家乡的味道让我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看世间百态,扑朔迷离,我不懂那朴素的衣装,不懂那白墙灰瓦的水乡风情,不懂那醇厚的笑容,更不懂那快乐而幸福的守候。

我的老家在南方,溪水流淌的小镇,人们的生活辛苦劳累。这里过的不是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家中老少一天的脚步都离不开整个村镇,人们衣装简朴,没有特殊的样式,有时破了洞,反复的用针线缝补。家中,水泥地和突兀的电线处处可见。懂得经营的人家便开间便利小店,生意算不上兴隆。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我不懂,不懂为何每个人都那么幸福而快乐。

小时候,我很少来这里,时隔几年,便也不觉得这里的亲邻多么熟络,可我不懂为何当他们看到我时如此热情与感动。一次晚饭过后,我看到阿婆拿出一桶萝卜,用模板一点点的搓着丝。我觉得新鲜,坐到阿婆身边,阿婆操着一口浓重的口音与我谈笑起来。我不能听懂每一个字,但半知半解的明白阿婆说这是自家种的萝卜,上午刚收回来的,明天要给我做米果。在我的家乡用糯米包上萝卜馅的团子叫做米果。我点点头,不懂这普通的萝卜与糯米怎能包裹出什么美味。

第二天中午,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米果端上桌来,阿婆给我夹了大大的一个,我咬下第一口,热气呼之欲出,我耐心的细嚼,一种相隔久远的属于糯米属于萝卜属于南方的清香,和我的味蕾一见倾心。我夸赞道:“好吃”!阿婆笑了,笑的那么甜,满脸的皱纹挤在一起,眼睛被挤成一条小缝,看的出来,她似乎得到了她期盼已久的.夸赞,这夸赞来自隔山隔水的亲情。让人觉得她是那么的幸福。

米果没有什么陪衬,安静的躺在素淡的碗里。咬上一口,清淡,黏糯,在味蕾中渗透着那家的清香,让人觉得幸福。我懂了,当阿婆为了家人做了一桌饭菜,也许那并不是什么美味的佳肴,却希望劳累一天的他们回到家后感受家的味道,每一道菜不是因为多么美味,而是那些都是阿婆对家的诠释。吃的人幸福,做的人亦幸福。

我的老家在南方,溪水流淌的小镇,人们的生活安逸自在。清汤寡水背后的小镇朴素又夺目,我看懂了那简单又充满情谊的家乡底蕴。我看懂了那家的守候。看懂了那家乡的味道。

神州大地,有一县城,名曰威县,乃吾家乡。我从小虽未在此地长大,但来自它的那香喷喷的味道却让我魂牵梦萦,那便是威县牛舌头香酥火烧。

第一次到达威县,母亲告诉我这便是我的家乡,我将信将疑,之后父母带我去了一家火烧店,坐定之后,看着桌上金灿灿的大火烧,我禁不住直咽口水,父亲说这家店的火烧最为正宗。

我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了。

火烧刚出炉的时候最为可口,它不像陕西山西的面点总有点干硬,又不像南方面点过于软糯。它很特别,金黄色的外壳,香酥焦脆,内芯又层层叠叠,绵软可口,吃一个就会想吃第二个。我个人认为火烧一定要吃脆皮的,我曾见过有人故意将火烧放硬,当馍一样泡在汤中吃,我没有尝试过,总觉得这样吃不免失去了火烧本身的烟火味。我还特别喜欢干吃火烧,什么都不加,因为这样能吃到火烧最原本的味道,它的香酥脆也不会被其他的加料抢去风头。

做火烧也是个技术活,面要软硬适中,油的用量也要恰到好处。太油就会太软,没有嚼劲;太干就会咬不动。把面做成牛舌头火烧状也需要有三分功力。火烧的内芯并不是饼,它的内芯是多层的,有的师傅做的好,内心千层薄如蝉翼,吃起来口感丰富很有层次感,放到炉子上烤时的火候更是十分重要。火太大,外壳就会被烤糊;火太小,又烤不出火烧外壳的焦脆香酥,所以每一个油酥大火烧都倾注了了一个师傅的心血。

要问吃火烧搭配什么最美,那绝对是胡辣汤,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喜好,胡辣汤的辣味被火烧的香味中和,使这个搭配不仅味美,而且回味悠长,胡辣汤的麻与火烧的咸香融为一体,堪称一绝。如果你吃不了胡辣汤,那火烧羊汤的搭配不要错过,羊汤的膻味被火烧的香味消除的一丝不剩,冬天来一碗热乎乎的羊汤外加一个香喷喷的火烧,一口火烧,一口羊杂,保证你吃完心里暖洋洋的。

如今依然思念家乡的这种味道,在大街上看见卖火烧的铺子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每个人的家乡里都有一段独家的记忆,都有一种独特的味道,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这也是乡愁吧。

家乡,往往有一种神奇的味道。

我的家乡充满着特别之处,它四季分明,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静美的渤海与豪放的黄海之中,百花芬芳的春,海之气息的夏,瓜果飘香的秋,酸菜鲜美的冬,无论我在何地,家乡春夏秋冬的味道始终无法忘怀,我的家乡在大连。

春天的大连,绿意盎然,她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若一打开门,未见花影,扑面而来的却尽是淡淡的芳香,香又不刺鼻,若有若无,甚是迷人。走至路边,见到满眼粉红色的樱花,那幽幽的淡香夹杂着早晨露珠的清新气味一直萦绕着我,自己仿佛看到了花神降临,洒在大地的一个个生机勃勃的万物。再走前一步,樱花的香又变得甜鲜,气入鼻中,呼唤着我,呐喊着,像极了一个天真的孩童,笑声活泼,嬉戏玩耍,陪伴着我。

深春走后,降临在世的便是夏季。夏乃酷暑之季,可大连的夏却截然不同。来到星海公园,我便已沉浸于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深吸一口气,每个毛孔都是与大海拥抱的气息,是石滩与贝类戏耍的气息,是山林与海浪混杂的气息。夜晚各户人家的蚬子面,路边的撸串吧,海鲜的浓香,鲜汁鲜美的气味散出了整个大连!

盛时金秋,乃大连佳季。走在小路上,我惊讶的发现,枫叶似火,梧桐如金,它们铺好了一条华丽的路。它们也散出坚持奋斗的气味,不停的钻入我的鼻孔中,让我振奋起来。金秋的水果自然也多了,苹果,蜜桃,葡萄的果香随着光辉散出,那果香是那样香,比鸭梨的清香更浓,比南国梨的浓香更清一点,让人闻了有腾云驾雾之感,又似有世外桃源,叫人心旷神怡。

雪色之冬,甚是寒冷。飞天作雪,广场处处雪堆,寒风刺骨,万物早眠。姥姥做的酸菜,是一种心中永远的记忆。姥姥家楼道里弥漫着酸菜坛子的鲜酸滋味。这个酸,不是山西陈醋的醇厚之酸,不是青梅果子的垂涎之酸,这个鲜酸夹杂着户外的大雪,闻之,让人觉得家就在眼前,仿佛一推门,一跨步,就进入到温暖的家了。冬北的酸菜永远是雪海中最亮的那颗星。

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远行的牵挂,更是心灵的归属,那家乡春夏秋冬的气味就像烙在心头,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我从小就生活在我的家乡——汪清县。这是个风景优美,群山环绕的小县城。它虽然没有大城市美丽,但在我心中,是比大城市还要美的。近几年来,家乡又发生了新变化,为这个小县城涂抹上了一笔绚丽的色彩。

原来街道旁边的草坪里面尽是野草,大树孤零零的立在那里显得很冷寂。而现在,整齐的绿化带旁围着精致的白色栅栏,显现出勃勃生机,与从前真是大相径庭。看起来就像一位穿着绿色长裙的姑娘戴了一顶白色蕾丝帽一样,十分淡雅美丽。每次我看到绿化带时心里就特别舒服,像是在炎热的夏天吃了雪糕一样清凉,真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家在妇幼保健院附近,那里新建了一条绿色长廊。在施工前,那里是一大片荒废的土地。一起风就沙土漫天,下雨时更是成了“泥潭”。而现在却铺上了地砖,成了人们散步的**场所,还建起了可以下象棋的小亭子、供人们乘凉的长廊,还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还有那条天天散发着臭味的水沟成了一条“小河”,周围是大气的石柱环绕,有些书中“护城河”的意思。这“绿色长廊”白天是小朋友的乐园,荡秋千,玩游戏……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笑声;而傍晚就是老年人的世界,每天晚上七点左右,老爷爷、老奶奶们就会带着音响来跳广场舞,跳得比年轻人还要有活力。在他们爽朗的笑声里和美丽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和幸福,体会到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家乡不仅在环境和休闲场所有所变化,家乡高楼建筑上的变化更为巨大。在去年,友谊商场斜对面又新盖起一栋百货大楼,它是整个汪清县引人注目的焦点。它通体银灰,散发出尊贵华丽的气息。里面更为壮观,金色的灯光照耀在亮闪闪的墙壁、装饰物上,有种童话中“水晶宫殿”的意思。百货大楼还装有景观电梯,坐在上面,大大小小的楼房、车辆都尽收眼底,像是在天空中遨游。

我的家乡汪清,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经过人们不断的努力,会勾勒出更加美丽的蓝图!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虽然不能像叔叔、阿姨们那样用幸勤的劳动和智慧的头脑去建设家乡,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古人:“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定下心来努力学习,用知识来武装头脑,快速成长,时刻准备着在未来家乡的建设中发光发热、大显身手。我坚信,明天的汪清,会更加繁荣、更加辉煌!

走过“处处闻啼鸟”的春天,路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经过“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天;轻轻抬脚,伴着秋季最后一轮落日,随着拉长的身影,踏着枯萎的残叶,嗅着冰凉的味道,我迈入故乡最美的季节——冬季。

我最爱故乡冬季的味道。

初冬的微风,已微微泛冷,似有似无地吹过,却也会觉察到丝毫尖锐的凉意。晴朗的日子里,太阳露出最灿烂的面庞,笑盈盈地照耀着大地上的我们。它秀口一呼,身旁绕满温暖的阳光的味道。

寒冬在隐隐约约的温暖中悄然逼近。大地褪去残绿的妆,变得银装素裹。推开涂满冰花的窗,窗外“千树万树梨花开”。揉和着清晨水汽的湿润,雪花的清爽,梅花芬芳的味道,一股脑扑入鼻腔,唤醒疲惫的身体。成群结队的伙伴们,踽踽而行的行人,都在此刻,登上故乡的小山,去感受冬雪的味道。

时光如沙般从指间流泻,不留温度,只剩微尘。转眼已是冬季的尾巴——腊月。冬季彷佛没有五彩缤纷的节日,每当看到电视中海南群芳争艳的春节,江南锣鼓喧天的端午节,东三省冰雕各异的冰雪节,总会深思,想在灵动的冬日里,找出更加灵动的色彩。“腊八节”突然闯入脑海。我最盼望的是故乡的腊八节。每到这天,爷爷奶奶总会赶在天亮前起床,做前夜就开始蒸的八宝粥。

而我总会赖床,等待阳光叫醒我。妈妈会吻吻我的额头,在耳畔低声道:“女儿,再不起床,小心变成小兔一样的红眼睛!”我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嗅觉神经被八宝粥的豆香、米香、枣香挑逗,我不由垂涎三尺。想起一传说:古时有一位很贫穷的母亲,一年年末腊月八日这天,家里米缸已见底,她怕孩子挨饿,便向邻居们借米。白色糯米,金黄小米,乳白大麦,红色高粱、红豆、红枣,一起入锅,煮成一锅满是母爱的红色八宝粥,即“红粥”这红色,不仅是冷清冬日里一抹亮丽热情的颜色,更是萧条的寒冬中,母爱的斑斓;这味道,不仅仅是冷清冬日里一缕诱人的米香,更是萧条的寒冬中,亲情的温暖。

闻过滨海的海味,尝过蜀地的川味,品过首都的京味,而我最爱的,永远是故乡清爽的雪味,甜蜜的粥味,浓浓的情味。

故乡的味道,在心中,越酿越难忘!

北方人喜吃面食,譬如馒头、包子、烙饼,都是面食。但在北京,一提到“面”,可就不是这些,而是面条了。

面条有长寿的意思,所以北京人的面有“长寿面”,每逢生日,不论是在家吃还是下馆子,都要吃一碗长寿面,意思是祝福寿星“福寿绵长”。

除此之外,北京人在日常中也经常吃面。炸酱面、打卤面好多种吃法。今天,我专门儿讲讲炸酱面。

北京人一般只吃抻面和切面。抻面就是把切好的面擀成大片,切条后用双手拎起来抻,切去两头下锅去煮。我们家一般是吃切面,往擀薄的面片上撒干面,一层层叠起来切丝,煮好后放“浇头”搅拌着吃。我和姥爷爱吃醋,就喜欢在里面撒点小醋,解腻又开胃。

吃炸酱面,比较常见的是肉丁炸酱面,用肥瘦参半的猪肉丁与黄酱一起下锅炒。吃时也有讲究,天冷时吃“锅挑儿”,即刚出锅的热面,天热了就吃过冷水的凉面(但我从来没吃过过凉水的炸酱面((毕竟谁大夏天的吃炸酱面)),麻酱面是一定要过凉水的),再配上时令小菜做“面码儿”。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是很讲究面码的,但每个人有有每个人不同的喜好。像我妈就独爱黄瓜,我偏爱白菜、芹菜和豆角。面吃干净了,还要就着汤,用豆角蘸着炸酱吃上几口。

“原汤化原食”,是中国的饮食传统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吃完捞面、水饺后喝点“原汤”,就是煮这些食物的水。在我们家倒也有个小传统。吃完炸酱面的碗壁上沾着不少炸酱,我们会用面汤把碗涮干净。这样既可以让刷碗的工作轻松些,还可以让汤更好喝。我还会再夹几个肉丁吃,让面汤更香。但其实这步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汤里不仅有面香,还有煮过的菜码的清香。六姥姥曾告诉我一件趣事,她说三妹元溪自从来我们家吃了两次炸酱面后,也养成了涮碗的习惯,六姥姥六姥爷还觉得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家的习俗传到了三妹家。

面食各地有各地的做法,面条也一样:武汉热干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四川担担面……各种做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味之处,也分别代表着各地特色,但只有看到那裹着肉酱的棕色面条,闻到带着热气的扑鼻香气,感受浓烈的肉香、清新的菜香和绵绵的面香在口腔里迸发,我的心貌似才得到真正的慰藉,发自内心地由衷感叹——这才是家乡的味道。食物从来不只是为了果腹而存在,这上面更是有着情感和精神的寄托,而在我的记忆里,炸酱面大概就是家乡北京,最经典的名片吧。

我的家乡在安阳这座古城内西部的一座小村庄,这里是我永远的乐土,因为这儿有我最喜欢的味道——皮渣的味道。皮渣是家乡婚宴三下锅文化、三道版文化、八大菜系文化的主要食材,是独具地方特点的美味菜肴。

每逢过年,我都会回到这个美丽的宁静的村庄,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度过这喜庆非凡的节日。而在众多饭菜中,皮渣一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它既可煎可烩,也可炒菜做汤,我曾经无数次看着奶奶做出这种晶莹的佳肴,奶奶首先把正宗的红薯粉条与淀粉糊融合在一起,两者是1比1的,还要加“调味”,绿绿的葱丝,黄黄的姜穗,白白的蒜蓉,奶奶挥手一洒,就像雪花般飞舞,飘飘然,均匀落在已熔好到糊糊里,顿时一股清香飘出。然后把它放在容器中,如锅、盘之类,上笼开蒸40分钟即可,一出锅,那浓浓的混着姜、蒜辣的气味扑鼻而来,过会儿就会慢慢的香起来,就不像那般猛烈了,却有丝带温柔划过鼻尖。最后,把皮渣切成一块块,它看着已是晶莹剔透十分精致,不过这时候可不能尝噢!要耐心,因为它十分烫,凉后尝起来可是果冻般弹软,看似软软,却十分筋道,不会碎,不会变成糊,香而不腻,厚味绵长。每次当我大口咀嚼着这喷香的皮渣,忙活很久的奶奶都会坐在一边慈爱的看着我,满足地笑着。

我爱家乡的味道,就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爱的皮渣味道。

姑姑告诉我,皮渣除了给自己人吃,还有给来访的客人邻居,以及给远在外打工的儿女。没错,每逢春节村子里就会被浓浓的皮渣味弥漫香,香而浓郁,看起来烟雾缭绕,实际是皮渣的热气儿,往而平静宁和的小村庄,这时沸腾起来了,热闹非凡。人们在村子里来往穿梭,敲敲东家门,拍拍西家窗,给对方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有礼有节,笑脸相迎。各家的皮渣有各家的味道,浓缩着各家的情,不同的人家做出的皮渣自然各有特点,但那种祝福与期望美好的朴实情感早已包在这可爱软软的皮夹里了,这是一种异曲同工的味道更是热情友爱的味道,

我爱家乡的味道,是饱含着热情有礼的景色味。

甜而暖,红而香的皮渣是家乡人民最朴实最实在的情,像红色丝带般系在每个家乡儿女的心中,将他们紧密的连在一起。那带着皮渣出门打工的儿女们就像是带着家味,无论走到哪儿,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会忘记那份温暖,也会永远记住,总有家在身后等着你凯旋归来,在心中和行动上也会越来越有劲,不负家乡所盼望,不忘初心,懂得感恩之情。

我爱家乡的味道是皮渣的味道,人情的味道,爱的味道。

有人说,广东人最懂得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一番讲究的做法后,都变成了美味佳肴。然而,广东人的“善吃”,除了表现在用珍贵食材做出的美味,更在于,广东人能用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食材做出让人尝一遍后回味无穷的小食。

广东的老年妇女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做上许多点心,走家过户时,这便是最好的手信。其中,最受广东人欢迎的,就是“咸水角”。怎么听著名字那么怪呢?望文生义,大家都会猜,这是一种角状的咸的东西。那它到底是怎样的呢?竟能成为广东人家招呼亲朋好友的必备点心?

“咸水角”又称“咸鸡笼”,笼统地说,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包着馅儿油炸而成的点心。这听起来倒是很容易的嘛!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广东人做这道点心是十分考究的。

首先,把适量西芹、马蹄、冬菇、红萝卜切粒,加面豉调味成馅料备用。馅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配。接着就要准备糖了。诶?不是咸的点心吗?“咸”的只是里面的馅儿,传统做法都会用糖溶水掺入糯米粉中搓粉。搓粉这道工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力度和时间,这样搓出来的粉团才会有筋道。把搓好的粉团切成小圆粒,用手捏成小窝后,还得用擀面杖擀成面皮。不过擀面杖这种东西,广东人一般不会特意去买,把装腐乳的玻璃瓶洗干净,就是擀面的工具了。擀好了面皮就可以包馅儿了。包咸水角跟北方的包饺子一样考手艺,摆上桌的食物,虽说味道重要,但这卖相同样占重要比分。最后就是下锅油炸了,现在更健康的吃法是加少许油慢火煎熟。刚上锅的咸水角香飘四溢,一口咬下去,里嫩外脆,咸甜适中,口齿留香啊!

除了“咸水角”,广东还有很多特色糕点,比如“钵仔糕”、“白糖沙翁”等。但现在广东会做这些传统小吃的人,年纪都比较大,而年轻一辈的,又没几个人肯学,不是嫌麻烦,就是怕做点心没前途。要说想吃,那还不简单,酒楼多得是!先别说酒楼做的正不正宗,就说那份倾注在点心里的感情,那份家乡的味道,在外面是吃不出来的。我们在呼吁保护遗产文化的同时,更不应该忘了这些饮食文化!

广东歌里有这样一句:“民以食为天,食野讲新鲜,色香又要岩先……”足可以看出广东人对饮食的讲究。制作饮食的过程不免繁琐,但那代表广东文化用心做出来的美味,怎么能让它流失呢?

广东侨乡,钟灵毓秀。广东人创造出广东的饮食文化,广东的饮食文化也造就了一代代广东人。

家乡的味道没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没有精美无比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华无实的味道。虽平凡清淡,却令人心驰神往,浸透着甜甜的小吃,暖暖的人情味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无不令我沉醉其中。

家乡的小吃令我铭记在心。记得小时候,每次父母载我去爷爷奶奶家,我爷爷都会准备我最爱吃的驴打滚。做好的驴打滚是金黄色的,轻咬一口。豆馅香甜,入口绵软;糯米皮黏腻却不粘牙;黄豆面满口焦香。不一会儿的功夫,一盘驴打滚就已经见底。有时,会有闻到香气的邻居从窗口探出头,向爷爷家喊到:“呦!你家诺诺回来喽?”这时,爷爷总会扬起灿烂的笑容:“嘿嘿,对哟!要不要来尝尝诺诺最爱吃的驴打滚啊?”

这美味的小吃是家乡的味道,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人情味令我倍感温暖。记得有一次我与朋友约定一起去公园玩,时间临近中午,但因为朋友家离得较远,路上堵车,再加上冬天温度很低,所以当我在约定地点等待时,狂风无情的刮过,刮的我的手和脸生疼。这时,路边一个烧饼店中的一个叔叔走了出来,对我道:“小姑娘,外面太冷了,进来坐着等吧,我再给你拿碗小米粥。”我进了点,果然温暖了不少,叔叔将小米粥放到桌上,爽朗大笑:“哈哈哈!小姑娘,我和你说,我们家的小米粥可特别香!你快尝尝!不要你钱!”我端起粥,缓缓的喝了下去,这小米粥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也温暖着我的心底。一个素未识面的陌生人,可以向我施以援手,北京人的淳朴,大方的品质感染着我,我爱这种单纯的善心。

这香气四溢的小米粥是家乡的人情味,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古建筑,令我的心倍感自豪。在北京的老街区,仍旧保留着少许古时建筑物。夕阳西下,一抹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里。精致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钹,老槐树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追逐顽戏的孩子,还有那由远而近、略带沙哑的的吆喝声……

这胡同中的清香是家乡的味道,我所眷恋的味道。

我忘不了家乡菜的味道,忘不了人情味的味道,忘不了古时建筑木香的味道,更忘不了我的家乡,北京。

既然忘不掉,那就记一辈子吧。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更有不同的味道。

我的家乡——南日岛。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这里不像都市那般光彩夺目,令人仰望……可是家乡是孕育我们一方的清秀水土,也承载了我们的幸福童年,记录了我的喜怒哀乐,这一切足够我用一生去品味。而我家乡的味道更让我回味无穷,即使我身在别处,也都记得这个味道——大海的味道。

我的家乡是个小岛屿,它四面环海,岛上的风景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由于我出生于海边,对家乡的大海情有独钟,更不会忘记它的味道。

我站在高处,极目眺望,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风平浪静,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在阳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面上也有许多渔船在捕鱼。偶尔传来一两声海鸥的鸥叫。我慢慢地走着,这清凉的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舒服极了!不过,这海风带着一股浓浓的海腥味,这是家乡的味道。

涨潮了,大海就像一只凶猛狂暴的小烈马。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涌向沙滩,真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海水冲向沙滩,浅起了许多白色的小水花,就像无数个小孩子同时吹起了无数个小泡泡,十分壮观。我经不起大海的诱惑,慢慢地走进了海水中。海水冲刷着我的小脚丫,感觉很舒服,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突然,一个大浪涌过来,冲到岸边的礁石上,溅起了一米多高的水花,一阵风吹来,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一个调皮的小水中跳入我的嘴里,咸咸的、苦苦的、涩涩的。我想:这才是家乡的味道吧!

夕阳吻着西山,大多数的渔船向岸边驶来,船上的渔民把网撒在地上,鱼儿活蹦乱跳的,这时太阳公公把金色的光芒洒在了鱼儿的鳞片上,那些鱼儿变得金灿灿的,好像一条条“金鱼”。我也该回家了,带着一身的海腥味回家了。

晚上,妈妈给我煮了几道海鲜:有蒸螃蟹,鲍鱼海鲜汤,糖醋鱼……真是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妈妈笑着说:“真是家乡的味道啊!孩子,要多吃点。”我早已垂涎三尺,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南日鲍,尝了一口,啊!真是美味极了。那味道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让我们细细品味,因为那是我们家乡独特的味道。

以后,无论我到哪里品味各种美食,但都无法忘记我家乡那浓浓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1 17:05
下一篇 2024-05-11 17:05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4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