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有哪些故事选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童话吧,童话故事的主旨是教人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聊斋志异有哪些故事选集童话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聊斋志异:考城隍
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城的一位秀才。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通知单,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走来。对他说:“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随他去。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衙门。宫殿建筑宏伟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其中只有关帝是认识的。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一会,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俩把文章做成后便呈送上去。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话,说:“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住地称赞。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宋先生一听,这时才开始明白过来,连忙跪下去,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70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堂上一位好象是帝王样的人,立即命令查看他母亲的寿禄。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有什么关系,让姓张的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于是,堂上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从仁爱孝敬之心考虑,给你九年的假,到了期限还得叫你去。”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做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诗忘记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两句。宋先生骑上马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村里时,就好象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啦。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吟呻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他打听长山那个地方,果然有姓张的这个人,已经在那天死去了。
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母亲果然到时候便死去了。丧事发送完毕之后,宋先生洗完了澡,走进屋子里也死了。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门里,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人员。丈人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他们急忙跑到宋先生家里去打听消息,原来,宋先生已经死去了。
我姑夫自己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保存下来,这只不过是个大概吧。
《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第一篇。是一篇宣扬仁孝之德的寓言故事。
文章记叙了宋焘考取城隍一职的事情。宋焘卧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参加考试。接下来作者用虚幻之笔,重点写了阴间众神面试宋焘的场面。考试场面怪诞而庄严:宫殿雄伟华丽,考官有十几位官员,考生只有宋焘及长山张秀才。考试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字。宋焘很有才学,对社会问题有独道见解。他对考题精辟地解释为:“有心做善事,虽善不奖赏;无心作坏事,虽恶不惩罚。”,受到了诸神的传赞不已。宋焘认为,对善恶要从人的动机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为判定的惟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对善恶的后果作具体分析,然后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是做官的基本条件。这两句,既表明了宋焘具备了当官的必要条件,有赏罚分明的才干,又包含有对封建社会善恶不分,黑白不明的抨击,同时也暗含着宋焘因久试不第而郁结在胸中的积怨。
接下来作者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突出写宋焘的孝行。当众神十分赏识宋焘的才能,决定委派他任河南城隍时,作为一个老廪生,在困顿寒窗的痛苦折磨中突然考中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此时此地应非常高兴才是。而作者偏偏用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的手法,写宋焘不但没有高兴,而是顿首哭泣,乞求众神,“我母亲七十岁了,无人奉养,请允许我伺候她到寿终,我再唯命是听,任你们录用派遣。”于是感动了众神,盛赞宋焘有仁孝之心,破例准假九年,让张秀才代理城隍之职。这个场景的描写,细致、详实、感人,有力地了说明宋焘是个品行端正,为人高洁的秀才。后面宋焘写给张秀才的赠诗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这两句对仗工整。这一工对句揭示了宋焘是个才学之士,具有豁达、豪放的个性,淡泊名利,胸襟坦荡,追求自由,没有其他迂腐文人的穷酸相。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笔下的宋焘是个德才兼备的读书人。在为官与尽孝之间,他能以尽孝为先。这对那些官迷心窍,不要仁孝的人,无疑是个有力地批判。他有德有才,却一直只是个老廪生。这对于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无疑是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
这篇小说的情节成功的运用了“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语)”的故事结构法。作者让人物以病卧进入梦境,然后展开神奇的故事情节,由实入虚,由虚返实,再由实归虚。这样就在虚幻的故事上涂抹上了一层真实性与现实性的色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聊斋志异:尸变
翻译
阳信县有个老翁,是县郊蔡店人。村子离城五六里,父子二人临路开设客店,方便过往商人投宿。有车夫数人,贩运货物,常寄宿他家。
一日黄昏,车夫四人同来投宿。但住客已满,四人无奈,只得央求收容。老翁沉思片刻,想到一个地方,但只怕客人不愿意。客人说:“只求安身,不敢挑剔”。原来老翁儿媳死去不久,停尸在室,儿子正外出购买棺材。老翁因想灵所冷寂,于是带领客人穿过一道巷子前往。进了屋,只见桌上灯光昏暗,桌后悬挂灵帐,用纸衾覆盖着死者。再看卧处,是仅隔着一个门的房间,设有连铺。四个客人因劳苦奔波,倒在枕上便鼾声大作。其中一人朦朦胧胧,忽听得床上嚓嚓声响,急忙睁眼瞧去,灵前灯光照得清清楚楚,女尸已揭开纸衾起来,并下床步入卧处,面色金黄,生绢裹额。女尸走近卧榻,俯身向睡着的.客人一一吹气。客人顿时大惊,深怕她向自己吹气,偷偷地扯被子盖着头部,不敢出一丝气。一会儿,那女尸果不走近他,照样吹气。凭感觉知道她已出房去,又听到纸衾嚓嚓响,才略略探出头来窥看,见女尸僵卧如初。客人非常害怕,但又不敢发出声响,便暗暗用脚踢同伴。同伙都一动不动。想来无计可施,不如穿衣逃出。刚把衣披上,嚓嚓声又起,只好再次把头埋入被中。感觉到女尸真的又来,连续向他吹了多次方才离去。一下,听到灵床上有响声,知道女尸又躺下了。于是客人慢慢从被底伸出手去拿裤,匆匆穿上,赤着脚便往外没命地跑。这时,女尸也起来追逐,等她离开灵账,客人已开门逃出。谁知那女尸紧追不舍。客人边跑边叫,村里却无人惊醒。想去敲主人的门,又怕来不及。只好朝县城方向竭力逃跑。到达东郊,看见一座寺庙,还听到木鱼声,于是急忙敲门。庙中和尚非常惊讶,又不肯立即放他入内。转瞬间女尸便到,相距只有一尺多。客人窘急无路,见庵前有一白杨,树干粗约四五尺,只得借树遮身。尸从左来,就侧身向右;尸从右来,就侧身向左。相持很久,女尸越发大怒。然而彼此精疲力竭,女尸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客人气喘吁吁,汗流不止地靠着树干护身。突然间女尸暴起,伸着两只胳膊隔着树干向他扑来。客人吓倒在地,女尸没有抓住他,僵硬地抱着树干。
和尚偷听许久,直到没有声息,方才开门出来。见客人躺在地上,用烛一照,已死,但胸口仍有一丝气息,背进庵中,夜尽才苏醒,让他喝了茶水,然后问他是怎么一回事?客人把经过一一进述。这时,晨钟响过,天已蒙蒙发亮。和尚见树上果有女尸,立即报告县官。县官亲自验看,令人拨下女尸手,牢不可开。仔细观察,左右手四个指头并卷如钩,插入树干,不见指甲。后又增几人,合力拨开。看看指穴,好象凿了八个孔。县官派遣差役到店家打听,店里正因女尸不见、客人死去,纷纷喧嚷。差役告诉其中缘故,老翁跟差役去将女尸抬回。幸存的客人流泪对县官说:“我们四人同出,今只剩我一人独归,这事如何能使乡人信同呢?” 县官替他出县证明并送给衣食等物而去。
聊斋志异:崂山道士
城里有一个姓王的后生,排行老七,是财主家的儿子,年轻时就羡慕道人。他听说崂山仙人很多,就背着书籍等去周游。
这天,登上一座山顶,看见有座庙宇,十分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发漂拂在脖子上,神气爽朗豪迈。便上前叩拜,与道士交谈。听道士讲的道理十分玄妙,他就要拜道士做师傅。道士说:“恐怕你娇弱懒惰,不能受苦。”王生回答:“没问题,能吃苦!”于是就收了他做徒弟。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时都聚集来了,王生与他们都施礼相见,于是就留在庙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招呼他去,把一把斧子授给他,叫他随众人上山砍柴。王生谨慎的接受训育。
过了一月有余,手和脚上都起了厚厚的老茧,有点忍受不了了,私下里有想回家的意思。
一天晚上回来,见有两个人和师傅在喝酒。天已经黑了,还没有灯烛。就见师傅用纸剪了个镜子的形状,粘在墙壁上。一会儿,月光明亮的照在屋子里,光下能分辨毫芒,各位徒弟围着他听后使唤。听有一个客人说:“美好的夜晚,应尽情欢乐,不可不一同享受。”于是师傅从案上取了一壶酒,分赏给众人,并嘱咐都要一醉方休。王生私下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能尽兴?众徒弟都各自找盆和钵盂,来到酒。王生怕酒没有了,就先干了一杯。可连续到了数杯,壶内的酒竟一点也不见少。心下奇怪。一会儿,一客人说:“承蒙赏赐月光照明,可这样饮酒太寂寞,何不把嫦娥呼来?”于是又见师傅把一根筷子掷到月亮上,旋见一个美人,从光中出来,开始还不到一尺高,等到了地下,竟与人的身材相同。纤细的'腰肢,秀丽的脖颈,风流飘丽,竟跳起霓裳羽衣舞来。跳了一会儿,又唱道:“做神仙啊,不情愿啊,想回来呀,为什么把我囚困在啊,这广寒宫啊!”声音清脆悦耳,响亮如箫管。喝完,盘旋升起,跃到桌上。众人正惊顾间,已经又变为筷子了。三人大笑起来。有一客人说:“今晚最欢乐,然而不胜酒力了,你们把我送到月宫中去怎么样?”三人移了席子,渐渐进入月中,众人看到三人在月中饮酒,胡须眉毛都看得见,好像人的影子照在镜子中。又过了一阵,月光渐渐黯淡了,侍从的人点起灯来,却见道人一人坐着,客人都没有了。桌上吃剩的东西都在,粘在壁上的月亮,只是圆圆的象镜子一样罢了。
道士问众徒弟:“喝足了吗?”众人回答:“足了。”道士说:“喝足了,应早睡,不要耽误了砍柴割草。”众人应声退走了。王生私下羡慕,回去的念头打消了。又过了一个月,是在不堪忍受其苦,可道士又不传一术,心里实在不能等待,便向道士辞行说:“弟子数百里来向仙师学习,即使不能得长生术,有小小的教给弟子,也可以安慰弟子求教之心;心在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不过是早晨出去砍柴,晚上回来。弟子在家时,没受过这样的苦。”道士笑着说:“我原说你不能受苦,现在果然如此,明早一定送你回去。”王生又说:“弟子劳动了这么多天,师傅略微教给点小技法,这次来也算不白袍。”道士问:“你求什么法术呢?”王生说:“每次见师傅行走,墙壁都不能阻挡,只学会了这法术就满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于是传给他一个口诀,令他自己念咒,念完招呼道:“入之!”王生面对着墙数步,不敢进入,道士说:“你试着入一下。”王生果然从从容容的走,可到了墙跟前,却被阻住了。道士又说:“你低着头猛然跑入,不要犹豫。”他果然离开墙数步,猛然跑着进入,到了墙根,像没有墙一样,回头一看,果然到墙外边了。他大为高兴,进去感谢师傅。道士说:“回去应该用恭敬的态度来对待,否则不灵验。”于是给他路费,叫他回去了。
到了家,自夸自己遇到了仙人,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妻子不信,他便模仿着原来的动作,离开墙数尺,跑着向墙而去,可头撞在了硬壁上,砰然有响声。他妻子上前一看,见额头上肿起来像鸡蛋那么大一块。妻子做手势嘲笑他,他惭愧、气愤,骂老道士无良心。
作者说:听到此事,没有不大笑的。可是象王生这样的人,世上正经不少。现在有一个卑鄙无聊的家伙,喜欢嗜欲,得了病,却怕用药。接着又有吮痈舔痔的人,进来告诉他有治病的法术,来迎合他的意思,骗他说:“拿了这个法术去,可以百病治愈。”当初试验了一下,不能没有小的效果,于是认为天下的事都可以这样行了。看来,他们不到撞墙壁而疼痛时,是不能停止的。
终极往事
书生赵平行走在进京赶考的途中,行至一处郊外荒岭,恰是傍晚时分,狂风骤起,大雨倾盆。
斗大的雨点急促地敲打在身上,赵平忙将书篓紧紧地护在胸前,眼看着唯一值钱的家当——孔孟老庄四书五经——就要被大雨毁去,不由得焦急万分。突然,如漆如墨的雨幕中,隐现一点烛火,不远处竟有人家!欣喜万分的赵平不及多想,抱紧书篓,跌跌撞撞地朝着那孤灯如豆处狂奔而去。
待赵平跑到近处,反而看不到刚才的灯火,只看到一座建筑,高墙萧然古木森森,黑黢黢地立在这荒凉的雨夜里,说不出的落魄苍凉。突然,一道闪电当头劈下!冷光划破这黑漆漆的夜空。赵平借着那隆隆炸落的雷电之光,隐约辨认出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安灵宝刹!这里竟是一座庙宇。那么,刚才的那点灯火之光是这寺里的僧人点起的?
"谢天谢地,在这荒郊野外竟能找到借宿避雨的去处,真是佛祖显灵菩萨保佑。"看清楚这里是座庙宇,原本有些犹疑的赵平安心不少,一边喃喃说道,一边叩响安灵寺的大门。不想,却良久无人应门。赵平泡在雨里,等得心急,他越敲越使劲,最后,竟然像擂鼓一般猛力地砸起门来。猛一下砸过去,木门竟"吱呀"一声被他砸开了。急于避雨的赵平管不了那么许多,就此推开大门。陈旧的门轴生涩地转动,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在这阴沉的夜晚,听来格外吓人。
赵平迈进门来,只见不大的前院不过枯柏数棵,倒是野草杂乱,生长得分外茂密,显出些芳草萋萋的意味来。只是这野草竟长得湮没了穿过庭院的道路,是因为这寺里的僧人太过懒惰,疏于打理至此,还是因为这庙已经被荒废,根本就没有什么僧人了呢?在一个阴森的夜晚遇到这种场面,胆小的赵平不由得头皮发麻,两股颤颤。硬着头皮穿过杂草丛生的院子走进正殿,却见罗汉零落菩萨歪倒,好一个乱七八糟——这里果然是一座被废弃的荒庙啊。既然是荒庙,就不会有僧人,那先前指引自己找到这里的灯光,却又是怎么回事呢?有鬼魅藏身荒庙谋害过路人性命的传说由来已久,类似的志怪故事也流传甚广。这次,莫不是什么山精鬼魅在作怪吧?赵平站在正殿中,湿透了的身体瑟瑟发抖,因为寒冷,更是因为害怕。
听着外面怒号的风雨之声,呆立在黑暗的正殿之中,赵平越发不自在起来。满满一屋子罗汉金刚,横七竖八地胡乱放置着,早已不复佛堂庄严博爱之宝相,黑影憧憧中只显得诡异而狰狞。电光划过,照亮各路神佛圆睁的怒目森严的脸孔,赵平只觉得这十八个罗汉三十六只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自己,更是诡异难言。外面的雨声太过单调,反而让这夜晚显得更加安静,浓稠阴郁的空气仿佛黏着全身。这样的环境,实在是让人想自在也难。犹豫许久,寒毛直竖瑟瑟发抖的赵平终于不敢再和这一屋子神佛相处,还是走出正殿,向寺庙后部的僧舍摸索而去。
绕过正殿旁边的回廊,穿出窄小的拱门,就是僧人居住的僧舍。这些破旧的屋子很多已经倾坯倒坍,更加印证了这座庙宇已经被荒废的猜测。然而,在这一片破败的景象当中,唯一一间较为完好的`屋子竟然亮着灯!
难道是年老重病被同伴抛下的僧人?或者是无家可归的浪人?还是和他一样只是来避雨的路人?又或是山精野魅妖鬼之流?想到这里,赵平的心脏仿佛被捏紧。他强迫自己停止联想,摇了摇头,像是要甩开过于丰富的想象,忐忑不安地上前敲了敲门。谁知没敲几下,就被一个声音打断。因为过于尖锐而说不上好听的声音,尾音还带着惊恐的颤音,问道:"谁?!"
听那声音竟是个女子,赵平忙在门外作揖施礼,克制颤抖朗声答道:"小生唐突了。在下赵平,河南安阳人士,进京赶考路过宝地,不料路途崎岖天降大雨,可否在此躲避一宿?望姑娘成全。"考虑许久,那屋内的女子叹了口气,打开门道:"进来吧。"
进得屋内,赵平连忙拧干了衣服上的雨水,才抬起头来。见一少妇装扮的女子立于五步开外,穿着寻常人家的布衫,面色苍白,不过中人之姿。
见此,赵平不由得大为放心。若是妖鬼狐媚变化人形祸害路人的话,应该变化为绝色美女才对,断不该是这般模样。但如此孤男寡女同处一室,赵平略觉尴尬,连忙行礼,"小生赵平,唐突冒昧打扰,还望夫人多多包涵。"
该女子屈膝还礼道,"这位公子不必多礼,奴家名唤意娘。同是天涯沦落人,此等天气,公子来此间避雨理所应当,冒昧二字,莫要再提。"虽然惊惶之色仍在,但意娘行动间落落大方,礼仪周全,竟是知书达理,颇有教养。赵平不觉奇怪,这样一个女子,为何会孤身一人留宿在这荒郊野岭的破庙之中?
一时竟再无话可说,两人相对枯坐,只听得窗外雨声连绵。一盏破旧的油灯在斗室中间的桌子上安静燃烧,散发出昏黄的光线。斗室之中陈设简陋,一床一桌两椅,其余不过家徒四壁而已。在那朦胧暗淡的光线的笼罩之下,那桌、那椅、那意娘,都显得有些恍惚而不真实。在这一片朦胧的暧昧之中,有些往事前尘,隐隐约约,依稀翻腾。忘川之水也洗不去的,为何心?为何情?
空包宴
--宫夜梦巡游地府,途遇二鬼差恭候道旁,邀请赴宴。官喜宴,乃从去。至一城,见殿阁宏丽,既入,上高坐一人,冠带如王者,威势显赫。官参拜毕,王者赐 坐,笑慰之曰:"勿惧,吾闻大人好宴,今特备小酌,无他故也。"遂命摆宴。鬼差应声而出,顷刻张罗完毕。官欣然入席,但见筵上肴馔皆盛以银盘,盖以金碗, 灿如云锦。启开视之,乃一盘盘肉包子,大者如拳,小者似卵,香气充溢。官大喜,持筷挟之,噗地猝灭,了然无物。大惑,问:"此为何物?"王笑曰:"汝乃贵 人,好忘事,竟不记尊口所出之承诺乎?"官更茫然。王顾盼左右而大笑曰:""汝在世为官,信口雌黄,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信诺不兑,以故鬼怨人怒,骂汝无 赖者载道,吾乃收集汝之诸等承诺制作此类空包,请君品尝焉。"
官大惭,梦遂醒,良久叹曰:"此乃吾不诚不信自食其言矣!"自此洗心供职,弥自刻厉,不复妄言慨诺矣。
同身床和同心椅
一书生上京赶考,路过荒野,暮无所宿,恐遭兽害,遂攀缘上树,以待天明而行。 夜半,生难耐风寒,警醒。忽闻"切嚓"有声,急视之,但见荒冢累累,四野寂寂,并无人至。生益惧,侧耳屏声,莫敢疏忽。俄而,见一鬼负床喘息而至,咚然释床于树下,已而卧其上,似候人。
生注视其床,长约丈许,阔不盈尺,大小诚如此鬼之瘦长身材。
生大惑不解。彷惶间,忽又闻"切嚓"声起,又一鬼负椅至。二鬼乃于树下一卧一坐,竟作人间语。
前鬼笑曰:"吾观今日之阳界人,长则过长,短则过短,胖又太胖,瘦又太瘦,不堪入目矣!吾此床妙不可言,短者卧之可使之长,长者卧之可使之短,胖则可变 瘦,瘦则能变胖,无不效。此乃同身床也,有此床,阳界阴界人鬼同身,难分难解,无人能识破吾等鬼魅伎俩呢!"
后鬼嗤曰:"汝床与吾椅比,小巫见大巫耳。吾观今日世界,众生心眼尤多,汝想汝的,彼思彼的,同床尚作异梦,哀莫大矣。吾此椅能治万众心思,立竿见影,亦 无所苦。只须在椅上少坐片刻,起而皆变,所思所言,所作所为,相似乃尔,如出一辙。此乃 同心椅也,有此椅,世间地府人鬼同心,难分你我,吾等与之勾结,彼此心照不宣,再无抗逆之人了呢!"
"善哉!妙哉!"二鬼大笑。遂相商于此偏僻荒野之地,设一客栈,收住过往旅客,广罗天下人士,让魔床魔椅大显神通,制作同身人和同心人。
生闻之大惊。急急诡作鸡啼。二鬼闻啼惊恐万状,乃急弃二物疾遁而去。天明,生下树觅搜,了然无物,唯荒冢两座,赫然入目。生思之良久莫解,乃唾之, 不期二坟即地而灭矣。生大悟,喟然叹曰:"观此二物,诚是冢也。如不唾弃,则人鬼辗转相生,人人鬼模鬼样,朗朗乾坤岂不成鬼魅世界乎?"
终极往事
晚清年间,山东有个叫丁士成的,从小就酷喜斗鸡,专门建了个大宅院养斗鸡。
斗鸡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河南斗鸡、山东斗鸡等。丁士成为了集全天下斗鸡,走南闯北,四下搜索,十几年间竟给他将天下斗鸡种群几乎尽纳院中。
丁士成十分爱惜斗鸡,为了斗鸡,他放弃了娶妻生子。天热了,他给斗鸡掌扇;天冷了,他把火盆搬到斗鸡房里。就这样,他的斗鸡越养越多,品种越来越齐全,丁士成善养斗鸡的名声也传遍山东。
有一天晚上,丁士成看过斗鸡正要回房睡下,门外有人叩门。丁士成打开门让那人进来,冷不丁吓了一跳,只见那人身着一身红袍,面色如血,说话声气如雷。丁士成想不出那人是谁,没等他问,那人先开口问他:“闻听丁公子善养斗鸡,这也是某家平生喜好,故此冒昧前来打扰,不知公子可否愿将您的斗鸡让某家观赏?”丁士成见红面汉是同道中人很高兴,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看就是了。”
于是丁士成领红面汉看遍了他的斗鸡,红面汉高兴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着说:“丁公子果然名不虚传,天下斗鸡几乎尽入贵院,可算得善养斗鸡之人了!好,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下也养了几只斗鸡,不知丁公子可愿去我处观赏?”
这是丁士成求之不得的事,当下,高高兴兴随红面汉出了宅院。红面汉牵起丁士成的手,二人飘然而去。
不多时,红面汉引丁士成来到一个空旷的山谷之中。丁士成见四下荒无人烟,心里有些害怕,但为了斗鸡豁出去了,全身蓄势,防备红面汉对己不利。跟着红面汉一路前行,果然,走过山谷,他看到一座不大的宅院,院里只有一间茅草房,四下没有人家,孤零零的,景致暗淡。
红面汉引领丁士成走进院子,昂头高叫一声,茅草房里飞出几只形态各异的斗鸡,雄赳赳、气昂昂引颈高啼。
丁士成顿时看呆傻了,红面汉虽只有区区几只斗鸡,其气势竟将他家中所有斗鸡都比得一文不值。
红面汉挺立庭院中间,口中学着斗鸡鸣叫之声,其中两只斗鸡闻声竟然一跃而起,二鸡自在空中厮斗,看得丁士成目瞪口呆。
不一会儿,红面汉再叫一声,那两只厮斗正酣的斗鸡突然停下,双双落下,停在院中不动。
红面汉看看丁士成,说:“公子可有雅兴再看看某家别的斗鸡?”丁士成紧张得说不出话来,频频点头。红面汉这次没有呼叫,却是抬起脚在地上重重跺了两下。这下不得了了,茅草房里传出一声犹如凤鸣的啼叫,一只全身通红似火的斗鸡走了出来。
只见这只斗鸡大摇大摆走到院中,昂起脖颈再叫一声,原先挺立院中的两只斗鸡竟俯首呆立,全身抖动,其他的斗鸡也都匍卧地下,看得丁士成赞叹不已,自愧不如。
于是,丁士成再三恳求红面汉送他一只斗鸡。红面汉先前坚决不允,经不住丁士成苦苦相求,几乎要给红面汉跪下了,红面汉叹息一声,说:“原本某家看在公子酷喜斗鸡的分上,带公子来此便是要送与公子一只斗鸡的,奈何公子竟一路猜疑某家来意,让某家寒了心。”
红面汉此话一出,丁士成顿时面红耳赤,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小人之心,更无二话可说,抱拳向红面汉揖了一揖,再看了一眼院中斗鸡,依依不舍低着头欲转身离去。
谁知,没等丁士成脚步跨出,红面汉竟先行叫住了他,说:“也罢,若非公子如此喜爱斗鸡,某家今日断不会将斗鸡送出的`!”
丁士成闻听大喜,转身再向红面汉一躬到底,问:“不知兄台肯将哪只斗鸡送与小弟?”
红面汉先将那些斗鸡赶回茅草屋,袖子抖抖,里面竟跳出一只鸽子般大的小斗鸡,对丁士成说:“公子若是不嫌弃,某家便将这只斗鸡送与你。”
丁士成万没想到经过这么多波折,红面汉竟送给他一只鸡雏,心中很不满意,面上自然流露出来。红面汉哼了一声,将那只小斗鸡唤到手中,小心地托送到丁士成手中,说:“公子可再细细看来。”
丁士成再细瞅瞅,见这只小斗鸡虽然不大,竟是成鸡,托在手中沉实如铁,再看它二目亮如灼星、怒气勃发,知是异种,便小心地收入袖中。心下犹有不甘,思量再求一只,向红面汉看了一眼,却是张不开嘴了。红面汉看出了丁士成的心思,虎下脸来赶丁士成出去,厉声喝道:“世人皆贪心,丁公子也是这般。如此某家却不敢留你了!丁公子,记住某家的话,若令此斗鸡蒙尘,某家便将其自行收回!”
丁士成没有办法,只好离开院子,走出几步回头看时,茅草房早不见了,原本是茅草房的地方竟是自家院后的那棵参天巨柏。
丁士成情知事情怪异,却也无从探究,摸摸袖筒,斗鸡还在,放心地回到家中。
果然,红面汉赠予丁士成的小斗鸡神勇非常,丁士成虽有良种斗鸡无数,竟无一只能与之匹敌,偶一相遇,小斗鸡跃起丈余,双腿钳住大斗鸡脖颈,令其无法呼吸,立时败下阵来。丁士成爱惜非常,寻常人等决不与之相见。
这一日,京城来了个大官,是丁士成父亲的结拜兄弟,到此前来探望,却不知丁士成父亲已于几年前故去。大官与丁士成唏嘘一阵,问:“久闻贤侄善养斗鸡,不知可否让某一见?”丁士成抹不开情面,让大官到鸡舍走了一遭,大官看了丁士成的斗鸡赞不绝口,夸到后来面露不甘之色,說:“某看贤侄非小气之人,为何不悉数拿出让某观赏?”
丁士成闻言面红至颈,之所以没将那只小斗鸡拿出给大官看,实在是怕大官出口索求无法拒绝。但大官既开口问了,想必来之前已闻听小斗鸡的名号,故此方有此言。
当下,丁士成无法再瞒,只好从袖筒中取出小斗鸡让大官看。大官托在手中,看了又看,果然不愿还回,眼巴巴看着丁士成不说话。丁士成自知其意,却碍于大官与父亲的关系,又不能硬性夺回,只好眼睁睁看着大官将小斗鸡带走。
几日后,丁士成放心不下小斗鸡,去大官在县城里的暂住之处回访,话语之间询问小斗鸡事情。大官面露烦躁,说:“某本以为贤侄名声在外,谁知盛名之下实有不符!”丁士成不解何意,大官又说,他把小斗鸡拿回后,让县令重赏丁士成,县令口中诺诺,逢迎中隐含不恭之色。大官逼问之下县令方说,大官为丁士成所骗,这分明是只雏儿,却当神鸡送人,大官不办丁士成欺瞒之罪已是大度宽容,怎能重赏与他?
大官不信,让县令放出其家养斗鸡,令与小斗鸡拼斗。谁知,小斗鸡竟全失先前神勇之态,匍匐在地任其啄咬,毫无反抗之力,令大官丢尽颜面。大官恼怒之下,令人将小斗鸡丢入犬笼喂与恶犬。
丁士成闻听痛彻肺腑,却也不能说什么,思量寻回小斗鸡残骸回去好好安葬,却是遍寻不得,犬笼里连根鸡毛都找不到,无奈悻悻地回到家中。
当夜,丁士成刚刚睡下,猛见红面汉出现在面前,指责他说:“某家只以为丁公子是爱斗鸡之人,却不知也是趋炎附势之辈,某家怎能任尔脏污某家的斗鸡,故悉数先行取回,随某家尽享世外之乐去也!”
丁士成并非红面汉口中所言之人,欲行辩解,却不待他说话,红面汉袖中跳出那只小斗鸡,尖尖的利爪抓向丁士成,吓得丁士成大叫一声坐起来,竟是一个梦。
丁士成感觉其梦太过怪异,放心不下,起身去看他的斗鸡,却惊讶地发现,他的斗鸡一只都没有了。此时,丁士成方悟出红面汉便是斗鸡神,看不得世人专以斗鸡寻欢作乐,迎上压下,故收走了斗鸡。
从此,丁士成再也不养斗鸡,于一日离开家宅,不知所终。
狼诈
屠夫贷肉归,时已昏暮。途中,一狼迎面来。屠惧,恐担中肉尽,又无以投骨。不料狼侧身迂去,似甚急切。屠奇,回首审视,但见狼蹲坐道旁,作喘息状,口卸一物,灿灿然乃金条耳。
屠夫大喜,急弃担于道旁,执刀在手以伺机杀狼。狼觉察,急起奔走,屠夫紧跟不舍。少时,进一山谷,狼突入不见。屠夫四顾,则见那狼踞立岗上,冲天长埠,顷 刻狼声四起,遥相呼应。屠夫大惧,急急出谷,然晚矣,谷口己有数狼挡道,四方亦皆见狼进逼而来。至此,屠夫始悟中计,哀号末了,群狼奔至,顷刻碎屁矣。
呜呼!禽兽之变,诡诈几何!昔日人以肉作饵缘木求狼上钓,今日狼以金作饵诱人陷身于谷。此盖因人患性贪也,性贪则自掩其智而不能自顾其后,诈乃以得逞。世之如此类者比比也,可备一鉴。
【聊斋志异有哪些故事选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7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