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物理变化知识

物理变化知识物理变化知识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变化知识 仅供参考 大家一起来看看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融化成水 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冷凝成水 水凝固成冰 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 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 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又如扩散 聚集 膨胀 压缩 挥发 升华 摩擦生热



物理变化知识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变化知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物理变化知识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融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又如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参看化学变化)。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几种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FeCuZn相对原子质量..565

【元素周期表】

表现元素周期律的元素分类表。元素周期律指的是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着核电荷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所排成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七个周期,分别包括有2,8,8,18,18,32……等种元素(其中核电荷数93以后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除第7、8、9三个纵行为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个族,共16个族。元素周期表除最右侧的纵行是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外,最左侧的纵行是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紧临稀有气体的纵行是非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

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仔细研究大量资料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根据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编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元素符号】

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

通常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例如,氧的拉丁文名称Oxyge-nium,氧的元素符号O。碳的拉丁文名称Carbonium,碳的元素符号C。有些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则用两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例如,铜的拉丁文名称Cuprum、铜的元素符号Cu。如果第一和第二个字母都相同,则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三个或以后的字母作小写字母。例如,氩的拉丁文名称Argoni-um、氩的元素符号Ar,银的拉丁文名称Argentum、银的元素符号Ag。现在通用的元素符号是1860年世界各国化学工作者在卡尔斯鲁厄召开国际会议,共同制订的国际统一的元素符号,一直沿用下来(参看“元素符号的形成”)。

元素符号不仅代表某元素的名称,还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N表示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5Cu表示5个铜原子。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理性质是分子集体显示的性质。分子体积很小,如1滴水里大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也非常小,如1个水分子只有3×10-26千克。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很大,液态、固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①一些非金属单质,如溴Br2、碘I2、硫S、磷P、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②气态化合物,如CO2、SO2、氨气NH3;③酸类,如HNO3;④有机化合物,如甲烷CH4、乙炔C2H2、酒精C2H5OH。这些物质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如氦气He、氖气Ne等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H2、O2等是双原子分子;H2O、CO2等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共价化合物的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只是分子聚集状态改变;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聚集成新物质。分子的概念是在1811年首先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来的,他还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参看原子、阿伏加德罗、分子概念的形成)。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氧化物、酸、碱、盐等类物质大都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常见的分解反应有:

(1)氧化物分解成单质。例如:

2HgO=2Hg+O2↑

(2)大多数碳酸盐在不同温度下受热可以分解。例如:

CaCO3=CaO+CO2↑

Cu2(OH)2CO3=2CuO+CO2↑+H2O

(3)不稳定的盐分解制取单质。例如: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4)难溶性碱分解制取碱性氧化物。例如:

Cu(OH)2=H2O+CuO

2Fe(OH)3=Fe2O3+3H2O

(5)含氧酸分解得到酸性氧化物。例如:

H2CO3=H2O+CO2↑

H2SO3=H2O+SO2↑

(6)结晶水合物分解。例如:

CuSO4?5H2O=CuSO4+5H2O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性质比较不稳定的物质,分解后生成较稳定的物质。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能量,一般需要在加热、通电等条件下进行。

【化合价】

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时,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是这种元素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化合价的正负与离子所带的电荷一致。例如,在形成氯化镁时,一个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即镁为+2价,一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即氯为-1价。

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化合价的正负由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例如,在氢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水分子时,一个氧原子跟两个氢原子共用两个电子对时,且电子对偏向氧原子,则氧为-2价,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为+1价。

书写化合价的价标要与离子所带的电荷加以区别,价标写在元素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Mg2+表示镁离子,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人类认识化合价有个历史过程,英国化学家弗兰克兰于1852年根据许多化学实验事实,提出原子价的概念。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于1856年从研究大量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中,提出碳原子四价的学说。1868年威克尔汉斯建议氢为1价、氧为2价、氮为3价等。进入20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进而发现了化合价的本质。

【物理变化知识】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1-06 11:58
下一篇 2024-11-06 11:5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7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