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在学习和工作中 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 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论文 1 一 加强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新课标改革中明确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且两者应该保持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 来进行有效的沟通 交流 互相交换观点看法 达到情感上的统一 因此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论文1

一、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新课标改革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且两者应该保持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互相交换观点看法,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要能够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相关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诵,再邀请学生A进行朗诵,提问学生B点评教师和学生A朗诵情感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即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进行这篇文章的朗诵,再邀请其他学生来进行朗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将教师情感意识传达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同时,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目标。

二、采用“主动发展”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一般来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大多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存在很多教师片面的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接受者,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简单的对学生进行重复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发展,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关于马克思生平的资料,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可以以此篇文章作为范文,举行小规模的演讲比赛,展现学生的朗读风采,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

三、开展“开放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要能够体现出多样性。这就需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的大框架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开展协同”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将学生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超越书本知识、注重共同发展和开放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走出课本知识,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并能够与其他学科的进行有效结合,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将传统封闭的语文课堂,逐渐向开放式、协同式发展,推动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这才是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要能够落实新课标改革的相关措施,就要与时俱进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与其他科目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语文教学论文2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预习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但是很多学生都对课前预习不重视。由于预习缺乏实质性内容,教师也难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缺少了老师的监督,学生也就不会主动进行预习。因此,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经常会显得十分迷茫,也就谈不上主动学习了。所以,有效的预习是初中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读后感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比如,在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哪部分内容?说说你喜欢这部分内容的理由?这些问题有着开放性特点,既可以激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预习习惯得到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中都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加以“填充”。可以说,读者对文学作品有多少种理解,文章就有多少处“空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填补“空白”的过程。而文章中的“空白”,其实就是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问,这也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价值。比如,教师在讲授《孔乙已》这篇课文时,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教师在讲到这里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孔乙已的长衫不见了?”其实,课文里面是没有说明这个问题的,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你一言我一句,积极投入到思考中来,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3.培养学生阅读积累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习惯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学生如果不能积累足够的语文知识,那么语文阅读的能力就很难提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课内词语的数量,还要积极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养成勤做读书笔记、勤于摘抄的习惯。摘抄是学生积累阅读知识的有效途径,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下去,就会逐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虽然做读书笔记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简单做起,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可以先写下心得和评价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并且要流畅地、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和背诵,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领悟。加强背诵,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使之掌握大量的知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推荐《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课外书籍时,可让学生摘抄其中的经典段落,背诵书中出彩的句子。

4.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习,也能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然而在很多时候,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并不浓厚。学生在校园学习时,会和相同年龄段学生一起竞争与合作,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所不能替代的。因为同班学生之间的年龄都是相仿的,这就便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尤其是对很多独生子女来说,参与合作学习能够带来归属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合作,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和表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就可以先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朗读,然后再让两名学生通过拥抱表演体现出这句话的含义。

二、结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

语文教学论文3

教学是一种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老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目的、态度、习惯、方法、爱好、兴趣、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今天的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相对 脆弱、缺乏刻苦精神、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因此我一直在克服自身缺点,力求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趣点。

一、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在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同时,我恰好在一中观摩到了这一课的教学全过程,他们也让学生进行表演,但他们把机会让给了勇敢的学生,学生推推搡搡地,最后勉强有学生上台,但是还是没人愿意表演佛印的角色,两位学生终于是在台上完成了表演。但我认为这一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在考验学生的勇气,场下大部分学生不时的发出好笑的声音,注意力并不在于理清文中三人的方位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的表演上,而是一种好玩的心理活动过程展示罢了,同时也在无形中埋没一部分学生的表演才能,因此课堂效果欠佳,。课后老师很遗憾的表示很留恋上届学生,因为上届学生很有表演的欲望与勇气。想想我以前的教学也是如此,不由得让我让我感慨课堂教学确实需要灵活性与多样性。

二、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在上《桃花源记》时,我考虑到本篇课文表现的美境的确无以伦比的,描绘的意境美伦美奂,因此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把它改写成记叙文,果真他们能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讲评的时候,学生更激动,因为他们的语言受到了我真诚的赞赏,我把他们最感兴趣的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与《幻城》拿来作比较,感受语言的清新、灵动、奇妙,领略幻境的神秘与奇幻,相信学生在课堂内外都会有较大的兴趣与主动性。

三、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

尽力做到在学生发言时,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发挥民主的原则和学生商量,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他们自尊。本单元教学有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口头表达水平层次区别明显,比如庄文臻同学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活跃的一个学生,喜欢发言,但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是有待于提高的,他在回答关于桃花源环境的畅想时是较幼稚的,比如“我来到了桃花源,首先踩上了一片泥土,接着我躺在一颗树下,树上的叶子落在我的身上……”,他一边缓慢的讲,下面的同学早笑成了一片,笑他回答“言之无物”。但我即刻给予了鼓励,说“庄文臻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畅想,说明他很有自信,同时他一直在思考着回答问题,希望下次继续努力。”很好地把他的自尊保护起来了,过后我告诉了他回答此类问题不妨可以多些语言的修饰,不妨让想像内容尽量丰富些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他很高兴,以后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心理上安全感将更强了。

语文教学论文4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不仅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在学习中形成健康的人格。职教中心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学习,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如果教师一味地刻板说教,强制学生学习,将会适得其反,对教学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会对学习产生正确的心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职教中心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差生,教师都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千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人。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应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所发展。二是既要多肯定学生,也不能滥用表扬。在学习中尊重学生、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但是,一些教师滥用肯定和表扬,不管是什么情况,哪怕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是一味地肯定、表扬,这种做法也是不妥的。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对人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职教中心的学生毕业后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人际交往、团结协作能力将直接受到考验。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形成合作意识,端正心态,正视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正确的评价,提高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以便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加强学生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用的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与作品、作者进行心灵交流,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内涵,进而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并会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而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内阅读。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大多是经典作品,内涵丰富,代表性强,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范本。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讲解,让学生深刻领受文章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自主阅读、联想与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在学习中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课外阅读。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作品需要学生在课外自己阅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指导,比如,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分享学生的阅读体验,等等。通过大量有益的语文课外阅读,学生的眼界宽了,心灵滋润了,道德修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三、注重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审美需要是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它与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让人分辨美丑、善恶,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说,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必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审美教育,一方面依托于教材中大量的美学元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处处体现了美,不管是语言美、结构美,还是情感美、自然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品位。另一方面,教师应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更好地影响德育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灵、情操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职教中心的学生。这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德育教育方面,语文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具有强大的优势。语文教师要依托这个优势,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以便应对将来的挑战。

语文教学论文5

一、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技工学校轻文化重技术

当前,大多技工学校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培训专业技能为单一目的的“实用”,在技工教育中技能实践占主要地位,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偏重专业技能,忽视文化知识,造成在对语文的认识上师生之间都存在偏差。

(二)教学方式单一化

虽然经过若干次的教育改革后,在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甚少,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学习,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于教师的讲解像是听天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知识的讲解,教师也是照本宣科,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状况,不能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整个教学流程是为教师教学而设计的,重在怎么教而不注重如何学,教学流程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是被动的。教师独自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学生只能无条件执行。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同时有较低的语文学习应用能力,快餐文化充斥着校园,使得学生只爱看小说、小故事,甚至不能完整地写完一篇文章。

二、技工学校语文的改革建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站在讲台上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整堂课都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出现了资源浪费、教学质量较低的弊端。因此,只有采用多阳光的语文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和教学中来。技工学校语文需要融入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特征.本文建议技工学校把不同专业技能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正确处理“导”和“学”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切实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也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近年来许多教职工和专家通过研究得出的必然选择。

(一)语文教材内容选取与加工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细致加工,进行必要的删减和补充,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只有精心安排好教学任务。才能更好地解决教与学关系。内容的选取方面: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其次才考虑知识的深度。还要解决好教学与学生训练的时间和频度关系。使学生有兴趣、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二)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融合

1.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对于语文的学习,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创造活跃的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自主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立体思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学生的以后发展,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口语。专业口语的训练不同于日常口语训练,结合专业技能的语文学习给学生创造了较强专业性的交流环境。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符合实际的多样的口语训练策略,可采用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可以采用现场模拟训练企业岗位工种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交流语言,让学生以专业角色的身份对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与礼仪进行学习,进而得到综合提供。

3.情景设计的模拟,通过岗位的模仿进行训练。在对知识的讲解之前,语文教师应该先全面了解所教专业课的基本特征,并以了解其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为基础,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逼真地么模仿具体的工作环境,以提供给学生“准真实”的工作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满足企业对技工语文素质的要求。

三、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语文课程的教学以“突出专业特色,尊重个性,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转变,实践过程可以采用如:口语表达考核、课堂提问考核、小组合作考核、积极参与考核等等方式,要用全方面、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得到科学准确的评价,而且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利于学生学好相关学科,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对技工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有深远的影,技工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学对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具有无可替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点代的重要性。

作者:叶齐玲 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囿于答案,让学生跟从于自己的思维,不敢有半点改变。教师要以教学相长共生的提问主体、形式内涵共融的提问内容、开头结尾俱全的提问时机等方式对提问进行“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焦点放在有效教学上。作为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提问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困囿于教参,以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不恰当的提问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感受不到文章带来的美感,也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乐趣。

一、教学相长共生的提问主体

1.教师提问。提问不能局限于少数优等生,而让大部分学生沦为“观众”,要面对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感受,从而使不同的思想产生碰撞、情感得到沟通。面对教师的提问,学困生会有畏难情绪,教师应引导启发、适时鼓励,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石榴》一文学习中,重点是托物言志,颂扬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石榴特征的段落,再引导学生讨论描写石榴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者让学生阅读文本,说说作者对石榴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石榴是可爱的,可爱在什么地方?找出相应段落,理清文章思路。描写石榴的特征时,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提问,既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要确保问题在他们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

2.鼓励学生提问。教师不能独霸课堂的“提问权”,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在提问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在《端午日》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提出问题:“茶峒人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文中写出茶峒人的哪些活动?在介绍这些活动时,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细的?为何要这样安排?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质疑、释疑,既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能促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二、形式内涵共融的提问内容

1.针对文本内容提问。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矛盾,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的苦心孤诣。如《孔乙己》一文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猜测,而“的确”是肯定,两个词看似矛盾,教者在此处提出问题:“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并不矛盾,说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他肯定要被社会淘汰,不劳动无法养活自己,且被打断了腿。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是因为事隔多年,无从考证,也没人真的知道他的真实情况。在部分作品里,作者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特意地留下“空白”,给人“词尽而意无穷”的味道。教师要选取文本的“空白处”提问,发挥学生的想象,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如《安塞腰鼓》一文的结尾“远处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腰鼓戛然而止,引发学生想象与思考,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思考,有认为是早上到了,而安塞腰鼓结束了;也有学生认为安塞腰鼓停下后,世界变得出奇的静,与表演时的震撼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学生认为表演的地点离村庄很远,是在漫天飞扬着黄土的高坡上。

2.针对写作手法提问。一方面,作者运用不同的句式,使行为流畅,提高表达效果,也透出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关注句式变化,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修辞是一种艺术,修辞手法的应用,给读者以不同的感受,或和风细雨,或气势磅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如《春》一文教学中,在写“春花图”时,以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他们的争相盛开,用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的娇艳,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蜂闹蝶飞,映衬出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3.针对写作意图提问。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特定的写作背景,在此处提问,才能让学生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如《社戏》源于小说集《呐喊》,展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三、开头结尾俱全的提问时机

1.课前提问。教师可采用悬念式提问,让他们处于“悬而未决“的境地,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课文1~6段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何作用?”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了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情感。

2.结课提问。教师利用提问,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知识结构有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把握。如在《幽径悲剧》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燕园中的人和我分别是怎么看待这场悲剧的?这样的悲剧仅发生在北大的幽径吗?”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激发兴趣、开启智慧、发挥想象,拉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才能引发学生探究,让他们感受文本之美。

语文教学论文7

一、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工作,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能够理解文章,还应该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的情况是我们教师在阅读之前设置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就比较少,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工作。同时,阅读的展开还需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兴趣也就更加的浓,阅读的过程才能更加长久地坚持下去。

长期积累下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我们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适当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比较良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这样,阅读就成为了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通过诸如这样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认为,从下面几点着手比较好。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有着比较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若不能良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形成系统的、整体的阅读观念。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恶阅读的行为,这对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针对于小学生活泼的特性,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沉下心去,在阅读中不要一心多用,要沉下心来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这是至关重要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多多进行记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可以主要针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标记,这样也是比较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乃至三五天,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我们慢慢地、不断地长期练习,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形成。

(二)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对于阅读的过程来说,是存在着各种各样阅读方法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在提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只是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但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却是已经足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阅读方法理论的讲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我们应该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阅读来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教授学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技巧。如在阅读之前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对主题进行一定的猜想。进过阅读之后,再将讲读后的理解与自己先前的猜测进行对照,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等诸如此类的比较实用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注意文章中语句的表述方式。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时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的地位,我们要更加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因此,阅读教学可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过程,不能仅仅将阅读的过程放在课下,这样往往是学生没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阅读的材料不单单局限于我们的课本,还可以向课外健康的读物进行扩展。这样,阅读的范围才会更广,学生阅读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广。

(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对于阅读课程来说,我们应该让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能单独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更进一步深化阅读效果。其中,游戏比赛性质的活动比较适合于这样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也比较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所以这样也是比较不错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之后,让学生进行讲解,说说自己所读过的书籍中最深刻的一部,介绍给大家,介绍出自己的所得所想所感所悟。这样,对于讲授的学生来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回味,对于别的学生来说又有了一个更好的阅读材料的选择。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写一些有语病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改正,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势必是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乐意参与到其中。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总结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的阅读能力。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更进一步得到提升,我们还应该更加积极深刻思考,不断探索,寻找出更加优良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努力。

语文教学论文8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

由于小学生在思维上是多种变化方式的,所以利用想象力在作文中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写作事物描述过程中,能本着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能更好的发挥自我表现能力的创新。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也扩展了他们的思想建设,使他们能通过一个事物的描述扩展为对多个事物的描述方法。从而在小学生建设发展中提升了他们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个人想法加入到写作中去,使学生能在写作中发挥个性化的发展方向[1]。而且在改革创新模式下,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写作能力,就是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使素质教育在小学作文想象力发展中得以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由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在建设方向上必须要具有系统化的学习模式,所以在小学发展建设中融入想象力的创造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由于写作是生活变化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在想象力想象力写作中合理开发和运用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很小,在写作中常常会缺乏素材的利用,而发挥想象力的创造能使学生在思维创造上进行创新,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流程、写作的内容更丰富,实现的写作效果也更具有创造力[2]。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表象储备

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比较弱,对社会的理解也比较少,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间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在表象知识的储备方面还不够,从而妨碍了他们在作文中的写作能力。所以为了发挥小学生的表象知识储备问题,使他们在作文写作中能更好的实现能力的提升作用,就要提供较多的想象素材,培养他们在想象力上的创新。首先要增加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一些室外的自然事物,使他们能通过自然界中的太阳、月亮等事物的变化发挥想象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工艺品的观赏能力,教师应带学生去美术馆等地,使学生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对于增加学生的表象知识,还要注重对表象知识的质量掌握,教师在选取素材过程中要选择具有积极发展意识的事物。

(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只有将学生的想象力变为立体事物的创新才能发挥更大的培养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发挥立体思维的培养能力,这样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才能将画面形象的描述出来[3]。由于小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实际的学习时间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在立体思维上的能力也比较弱。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进行训练和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使学生能写作出立体事物的想象。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感知能力,使他们发挥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从而产生良好的立体形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工艺品,使学生能亲身接触对事物的立体感官,然后将学生制作的艺术与实际的艺术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找出自己在立体思维中要提升的方面。

(三)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

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是能受思维变化的限制,为了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思维创建中形成良好的想象力,就要在学生一定的掌握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扩展和创新。在培养自由思维变化中,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手法,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打开学生在思维变化中的空间建设[4]。不仅仅如此,在扩展思维方向上,还要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再次发挥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作文描写。结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培养阶段,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利用良好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自己在作文写作上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9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一些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距离,课堂教学过程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背道而驰,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亦步亦趋”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力度

这是小学教师的通病,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没自信,所以课堂上总是带着学生小步子走。这样做,课堂上呈现出热闹纷繁的场面,因为问题简单,所以大多数学生往往不假思索便可得到答案,这种热闹是以学生的思维的丧失为代价的。

〔案例〕六年级语文《浮冰上》(鄂教版教材)教学片断

师:为了一条狗,诺尼放弃了生的希望,为了保全狗的生命,他放弃了小刀,这是充满人性的爱,尼诺克可以吃了诺尼之后,多活几天,可它吃了诺尼没有?它是怎么做的?

生:犬围着诺尼打转,嗥叫……

师:他为什么打转,嗥叫?

生:不知道主人怎样,担心主人。

师:犬还怎样做?

生:扑上来。

师:扑上来干什么?

生:看清主人为什么倒下。

师:犬还怎样做?

生:犬呼吸时的热气……

师:犬还怎样做?

生:舌头去舔诺尼的脸……

〔原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明显地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的问题没有张力,显得细碎。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无需与文本进行对话便可对答如流。这样热闹纷繁的课堂,所表现的是学生思维的缺失。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浅显理解上。还有的教师怕问题放下去之后,学生不会回答,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自己又缺乏必要的课堂调控能力,对自己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导致课堂上教学的重心放下不去。

〔对策〕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

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独具匠心,从大处着眼设计问题。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

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关注答案”现象,忽视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知道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一到课堂上,做法又回到了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老路”上去了,课上的每一个问题或做法都循规蹈矩,对于一些“越雷池”之举,不去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是简单地把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课堂上逐步演绎教材中的规则,少了探究发现的快乐。

〔案例〕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

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好,现在大家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用圆规画圆。

(生在自己本上用圆规画圆。其中有一个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定圆心,再固定圆规的一只脚,开始“依葫芦画瓢”,可另一部分学生在定了圆心之后,将圆规固定不动,而是通过旋转本子来得到圆)

师:你们这样做不对,本子不能动,要动圆规。

生:哦。(于是按住本子转动圆规开始画圆)

〔原因分析〕非常明显的,这位老师没抓住学生的生成,而是把这种有效的生成当做错误资源处理了,这样只关注最后答案,却忽视学生正确画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不能旋转纸张?老师的认识偏差,只求结论的做法导致学生的不求甚解。正确的做法,老师应该抓住这资源,问这些学生,为什么想到旋转本子?画圆时为什么不能旋转本子?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例子:在操场上画圆能旋转操场吗?在黑板上画圆能旋转黑板吗?通过对比交流,学生就自然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在画圆时旋转本子的道理了。

〔对策〕关注与强化“过程和方法”首先,教师课前要把“备学生”当做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在检查老师的备课时,发现一班老师的教案都写得特别完整、周密,看起来似乎设计得非常精心,非常完美。但却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备学生”。所以课前要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问题,找准渗透学习方法指导的训练点。既要考虑教师“如何教”的过程,还要考虑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与方法。

其次,课上将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关注并强化“过程和方法”,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教师就得认真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考虑给他们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运用和提高。在阅读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回顾思考的过程,让最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让全体

同学共享。教师引导的过程不止于简单得出“对”或者“错”,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和思考,面对错误的答案,我们也要肯定学生在其中思维过程有价值的因素。面对暂时不符合要求的应答,也要尊重差异,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思考过程。这样,引导的过程才会丰满、有份量。

三、“视而不见”现象,缺乏资源捕捉意识

课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为教师是面对的活生生的人,这些学生由于个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各异,所以每堂课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如果好好加以利用,这些生成时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资源,可好多老师捕捉资源意识不强,导致这些精彩的细节稍纵即逝。

〔案例〕鄂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乡歌》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师:现在大家看看这幅挂图,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山。

生:船。

生:帆。

生:清清的水。

师:还有吗?

生:树。

生:房子。

〔原因分析〕从以上的教学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出,老师心目中只有导入环节的实施,而根本没有捕捉课堂资源生成的意识。开始有三个学生简单地说出了图上的景物名称,可说出来的是干巴巴的几个名词,一点语文味都没有。但当一个学生说了“清清的水”时,却用了一个修饰词,这样好的语言训练点,老师没有把握住,而是任之稍纵即逝,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熄灭了,造成效果不佳。

〔对策〕课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语文课不比其他课,课上的师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话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学生回答问题用了不规范语言或不知怎样表达时,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该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表达尽量规范。当学生有不同寻常的回答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有敏锐的资源意识。

四、“替代思维”现象,缺乏信任学生意识

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总有老师怕学生说不上来,或者怕学生说不到点子上,东扯西拉会影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秩序,所以在学生说出其中一部分,而又不知怎样组织语言把话说完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极大地不放心,立马把话茬接过去,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维结果。

〔案例〕三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教学片断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

师:谁知道?

(不到一分钟,老师有些着急)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是……(老师变喋喋不休地讲起来,学生听得茫然)

(对接下来的学生的质疑,教师也是自己替代学生,说出答案)

〔原因分析〕有些教师教学效果不好时,不是从“教”的角度去找原因,而是从“学”的角度去怪学生笨,怪学生的不可理喻。“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榆木脑袋!”

我们有些老师就是不相信学生,课上舍不得“施舍”时间空间给学生。有这想法的老师都坚持一些“朴素”的想法:一节课时间太少了,不能去等,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不把知识讲透学生能理解吗?就这样,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被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占用了,学生浅尝辄止的自主学习成了课堂的点缀。时下的一些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可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没有?如果一节热闹的课上没有思维的参与,那堂课绝算不上是好课。

〔对策〕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引导学生解答”还是“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课上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问题出来之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问一句“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一方面帮学生总结了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又让其他学生从中受益,知道以后诸如此类问题该怎样去着手动脑筋了。

五、“盲目开放”现象,缺乏点拨回应意识

为了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喜欢设计一些开放的环节。可有些老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课堂上的开放环节后的场面表现出极大的无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思维火花缺少积极的点拨和回应,导致“开放”最终流于形式。

〔案例〕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

师:下面大家动手实践,创造工具画圆。

(教师提供的工具:圆钉、两头打结的绳子)

(这个环节很具开放性,也看出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希望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动手实践)

(学生的表现:三分之二的学生沿着圆钉的边沿画圆,一部分学生把绳子解开,在桌上围圆,只有一个孩子按老师的意图画圆:把图钉固定绳子的一端,然后用另一头绑住铅笔在纸上画圆)

〔原因分析〕这个教学的开放环节完全是低效的,沿圆钉边沿画圆,用绳子围圆,这些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何来创造?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帮助?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如下:其一,教师没有跟学生讲清画圆的原理,学生对画圆还缺乏基本的认识,一下子就让学生去创造性的画圆,学生束手无策;其二,教师在学生出现这些情况时缺少必要的回应和点拨,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结果很好的创意就在“小儿科”的游戏中结束。

〔对策〕及时点拨回应

首先,课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开放题,提前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开放”程度,打有准备之仗。这样,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一些突兀的表现就能做到成竹在胸,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其次,把握好开放的时机,是放在新知识学习前,还是放在新知识学习后,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形把握好时机。

最后,在学生按照自己的策略理解探究之时,对于那些漫无目的或全然不知的“瞎开放”现象,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精要点化,指引学生排除探究障碍,畅通探究路径。这样,才会有开放后的成果共享

语文教学论文10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许多的语文教师很难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得教学模式一直处于僵化阶段,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上课听为主,教师只是负责讲解,这就与新课程的改革形式大不相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的不利于学生能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其次,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培养师生交流方式的新形式、教师不能培养写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那么,就会使得教师严重忽略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机会,启蒙工作也起不到它应有的垫脚石作用;最后,目前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导致教学方法也很落后,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很难对知识的全面性进行详细了解,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完全,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师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评,教学知识的内容较为单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不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小学的语文教师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中,通过调查显示,如果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所有感知器官,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知识,将图、文、像等形象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开发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独立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性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及难点问题更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知识,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

(二)小学教师合理整合书本知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熟读教材,整合教材的内容,将所有的知识点和难点详细的罗列出来,有重点性的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主要突出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学生进行语音训练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好坏差别对待,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后生积极上进,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地发扬创新性教学的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蓬勃发展。

语文教学论文11

一、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模拟特定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如我在讲授《应聘》时,就模拟了招聘会的场景。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应聘者进行应聘。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前准备几个应聘时需回答的问题,在应聘者进行应聘时进行提问,最后由学生决定录用其中某位应聘者。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从应聘者的服饰、言行举止、个人专业素质上去判断应聘时怎样做才是最突出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二、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阅读。通过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语文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在讲授《芝麻官餐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观,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就是一个高尚的公民;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阅读,教师可培养他们在逆境中直面困难、顽强不屈、积极奋斗的思想情操;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要执着、认真地对待工作,进而使学生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习《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通过深入阅读,学生领悟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明白在了整个职业生涯中,人格美才是永恒的,使学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学习《一张诊断书》时,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让学生体会林巧稚的人道主义精神及令人敬畏的敬业精神。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挖掘不同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未来面临就业时调整好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

许多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较薄弱、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开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找到语感

教师可先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字、词、句、篇的读法,在实际教学中以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体会到文章的韵味,提高朗读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试着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学期:不规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美景、美人、美事,可以讲故事,谈谈自己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第二学期:规定某一特定主题,让学生发表看法、意见,并进行演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在应用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大多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其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如在教授拓展模块中的《会议纪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完会后,写一份活动会议纪要,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教授基础模块下册重点《计划》、拓展模块中的《总结》时,教师可让学生各写一份工作学习计划或总结;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自我介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中作自我介绍,或者设想:假如你去应聘,你将如何推销自己?假如你第一天上班,又应怎样向新领导和新同事介绍自己?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为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之,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12

在现代化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认识,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教师要想符合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对于教师来说,专业化并不是要求教师能够成为新一代的理论家,而是需要教师革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论,从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不断成长,逐渐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的教育事业能够得到质的提高,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教学,使自己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一、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教师要具备高素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还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教学理论,同时还要有能够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语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教师还要具备高素质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为教育服务的思想。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新时代的课程改革步伐下,善于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实践逐渐上升到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高中语文的性质有着如下的定义,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交际工具,语文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把其特有的人文性和作为交际的工具性进行了有效的统一。所以来说,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中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兼顾提高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让学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让所有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广阔发展的空间,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成新时代的接班人,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能够充分团结人们的人。

所以,对于高中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知识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还要能够注重课程开发方面的知识。

2、能力要求:教师首先要能够精心地设计教案,能够开发出课程规划,还需要熟练地使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注重和其他课程之间的综合联系。

3、转变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转变,从教师的一言堂,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角色转变:教师要善于从传统的课堂角色中转变过来,教师要从教授型的讲授课程向引导性的传授课程知识进行转变,教师要能从知识的代言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进行转变,有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向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进行转变。

三、自我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想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教师本身就必须要有无群的知识。高中语文本身是一个基础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新,调整。教师这时就必须要站在社会的最前沿,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学科的前沿,进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教材,才能给学生于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只是凭着自己在学校时念书所学的知识进行给学生传授着知识。如果只是这样教师又怎样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要让生活因为读书而不断变得精彩,我们要让读书来成就我们的梦想。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知识才能更加丰富,才能积累我们的文化底蕴,成就我们的智慧。

四、多一些有效的反思,少一些无效的苦干

应试教育正在逐渐走到我们的.教育内心深处,我们现在的学子正是有着高的分数,低下的才能,机械学习造就了我们的时代学子。而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当面对今天的这种状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地读书,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当我们不断反思的的时候,就是自我提升的时候,我们要站在一个更加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要每天不断的重复向学生讲解着知识,我们要以一个中更加有独特思考的激情来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少一些无味的苦干,我们要把这些努力变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说过: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方寂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使命感,在品味过程中得到升华。而不善于抓住灵感、不善于反思的人,内心才会空虚。

总而言之,新世纪的教师,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成的教育智慧。在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化成长要开发潜能,张扬个性,走进信息化的美好人生。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语文教学论文13

一、图式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

1.补充图式,促进体验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仅仅依靠之前建立的图式可能达不到消化吸收新知识的作用,这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适当补充图式,即通过列举相关的内容,举一反三,同化学到的知识,巩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桃花心木》时,教师不仅应该介绍种树人的意图,“使桃花心木可以在土里自己找水源,经得起自然的考验”,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补充图式,“如果将动物园中的动物放到大自然中,动物会不会生活得很好?”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动物因为习惯了可以依赖的生活,所以放到自然中不能从容地面对自然的挑战,不会生活得很好,因为自然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在这两个例子的结合下,点出文章主旨,“同样,人也是一样的,在不确定中生活,才能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在不同例子的协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体验所学内容的深意,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复合图式,提高感悟

每篇文章所表示的含义并不都是浅显易懂的,有时候一个知识点的展开是需要多个图式共同作用的,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将所有相关的知识都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消化吸收后,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头脑中紧密相连的内容整合,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堂内容的感悟,促进学生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一文中,学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学生:“直到现在还思念项羽,不愿意渡过江东。”之后教师介绍项羽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教师还要介绍当时南宋正处于岌岌可危,朝廷投降,诸臣逃亡的状态。在复合这两项图式的基础上,教师询问:“作者这句话想要表述什么内容呢?”学生深思,理解了这句话是诗人对朝廷投降的有感而发,在与项羽作对比后,表达对朝廷的不满,以及自己的爱国情怀。所以对于这篇文章,在学习时就要整合项羽英勇就义的故事以及南宋王朝的历史背景,对诗句进行全面的理解。教师的讲授不应该仅仅限制在表层意思,还应该适当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巧妙地将其整理结合,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感悟。

3.选取图式,正确理解

随着阅读的积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图式。随着头脑中图式的逐渐积累,学生在理解不同文章时需要适当选择相配的图式背景,但是这时将很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图式,即在头脑中搜索与新知识特征类似的相关联的内容,达到使其正确而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效用。例如,在学习《画杨桃》时,教师在介绍课文时,应该偏重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实事求是”的讲述,选取合适的图式,而不应添加变通,混淆思维。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提问时就要适当点题,提的问题不能模棱两可,要具有准确性,帮助学生选择图式。教师:“同学们,谁能为大家举一个生活中实事求是的例子呢?在这里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无论今后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凭空想象,随波逐流,而要相信事实,坚持自己。”这样学生在与自身联系的过程中,理解了文章内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实现了学有所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图式,将大大提高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效率。

4.拓展图式,多重解读

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应该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也就是帮助学生将特征相似的内容一一列出,使学生通过联想,掌握更多的内容,以形成坚固的图式体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例如,在教授习《望梅止渴》这篇文章时,在解释“望”的含义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其他有类似含义的字,像环顾左右的“顾”,走马观花的“观”等等,然后分别解释这些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的图式基础更加全面,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到位。在教师解释以及类比词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更多的图式,辩证地看待学习的内容。所以在今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适当地帮助学生拓展图式,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多重解读,为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素养以及知识积累奠定基础。

二、利用图式理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将图式理论引入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之中,使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对于课后的评价与反思同样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教师需要依据图式的特点、功能以及与阅读理解的内在关系,在课后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以及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做出评价,思考自身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完成《匆匆》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应该构建一个程序性的知识图式,此图式由文章大意、文章主旨构成,在组织学生回忆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类似的图式,使学生可以在回忆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思考自身是否完全掌握了课堂内容,是否从中得到珍惜时间的启示。通过构建图式,学生还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将大致的结构应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中,达到掌握评价与反思思路的目的,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论文14

高中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由于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比较不利于新课程教学的方式存在。为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教学方式的提升,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在阅读中逐渐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对文章的鉴赏书评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方式的改变,导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堂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盲目追求课堂形式新颖,在课堂教学时,借讨论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但由于没有涉及到真正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与讨论,反而基本的课堂效果都没得到保证。有的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形**的方式,将课堂气氛烘托的异常热闹,从表面上看确实做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但是对学生在阅读教材上的理解程度却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课堂效果并不明显。2.教师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的一些活动包括思考方向都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江苏省泗阳中学郝颖慧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对文章做出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理解都由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在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鉴赏的时间非常有限。3.教师教学目标出现偏差。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教师由于过多关注高考和升学率,导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都是针对考试题目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往往还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题目训练,在对文章进行分析鉴赏的时候,也将重点放在介绍解答文章的技巧和方法上,从而忽视了对文章本身的感情、语境以及个人体验的赏析。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性探究

1.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不能仅仅体现在形式上,而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切实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提高。高中语文阅读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涉及的种类也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供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和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手法,例如,在遇到需要重点学习的名篇时,需要做到精度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在通读的过程中,只需要抓住文章的要点就行,而对于一般的泛读来说,只需要从中发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即可。另外,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也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有效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分散。除此之外,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有的文章就需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而有的需要结合自身的情感参与到作者的感情表达中去,通过类似阅读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产生对阅读的分析能力,在今后面对任何一篇文章时,都能第一时间采用合理的阅读方式对文章进行鉴赏。2.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性化发展。一直以来,语文就是和我们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悟,将这些运用在阅读中,就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个性化方法。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学生思想各异的阅读体验,不能用全盘否定的态度轻易对学生进行评价,因为在阅读领域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在教学课堂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中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尤其是阅读作品更是存在多元化,更需要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融进整个教学中。3.教学课堂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长期阅读的积累,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真体会文章的魅力,在有效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鼓励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同时还应该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及各类图书期刊。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一角成立一个读书栏,然后放置一些适合高中阶段的课外读物,包括文学名著、当代名家小说、四书五经等,通过这样的安排在整个教室中营造出一种浓重的读书氛围,逐渐带动整体学生的阅读欲望。另外,教师也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里也提供一个课外阅读的环境,并且在家长的监督下,能有效保证阅读书籍的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需要以实际教学实践为基础,同时符合新课程的具体要求,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能力,给予他们适合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金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讨【J】.读书文摘,20xx(18)

【2】陈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xx(15)

【3】刘萍.刍议高中语文引领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上),20xx(07)

【4】窦小棉.浅析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语文学刊,20xx(05)

语文教学论文15

1、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行构建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是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得到增强,学生烦躁情绪得到缓解的重要保障。想要对学习氛围进行构建,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和鼓励;二是老师要对自己的角色以及身份进行适当的转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挖掘出来,还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对于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老师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正确的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错误的观念应该及时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只有不断的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才能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并最终使学习目标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参加并完成的,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才能使学生的责任感得到增强。

2、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老师,也是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的保障。只要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知识保持的时间也会更久,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有效的。兴趣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也会使其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学习。所以要想对高效课堂进行建立,就需要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老师应该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加,以使学生可以主动的思考和研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对教学手法进行更新,使教学语言更加幽默,使课内和课外活动更加有趣和生动,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语文的新鲜感得到保持,从而使学生可以在一个比较轻松以及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并积极的对知识进行获取,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使师生关系可以更加和谐

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传授知识从而进行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密切合作,并且相处和谐是使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使和谐关系进行建立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3。1要宽容的对待学生。其实小学生的想法非常简单,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老师能够喜欢他们,并对他们的人格进行尊重。从内心深处希望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赏,对他们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可以进行引导,并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对他们采取积极的鼓励,而不是进行一味的唠叨和批评。

3。2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一定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以建立起公平并且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信任。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小学生也有个性、爱好、兴趣、要求以及自尊心等,所以小学生也拥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因此,在对小学语文的课堂高效性进行提高时,老师应确定好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让学生整体素质有所发展。

4、将多媒体应用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老师板书的数量有所减少,也使讲课效率得到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的教学情景比较形象和生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在对语文课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内容,老师口头的讲解不能使学生进行充分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使学习更加的容易。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语文知识进行扩充,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特别大的作用。

5、结语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老师想要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必须要将教学观念以及方式进行转变,备课时要积极认真,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更加完善,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立体、双向的信息交换和传递过程。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真正发挥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并建立起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论文】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1-23 11:08
下一篇 2024-11-23 11:0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35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