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传说范例6篇

二月二的传说范文1 她打开电话,淡淡的应了一声, 电话那头的亚梦急切的问:“歌呗,真的吗?昨天也不告诉我。……还有,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歌呗又笑了,那笑容中夹杂着悲伤,希望,欣慰……“好好琢磨琢磨,等你明白了,我也该回来了。再见!” 她挂了电话,脸上又恢复了往常的冷漠,对着那个黑衣人说:“飞机几点起飞?” 黑衣人恭恭敬敬的说:“正午12点。”歌呗看看手表,还有半个小时。

二月二的传说范文1

她打开电话,淡淡的应了一声,

电话那头的亚梦急切的问:“歌呗,真的吗?昨天也不告诉我。……还有,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歌呗又笑了,那笑容中夹杂着悲伤,希望,欣慰……“好好琢磨琢磨,等你明白了,我也该回来了。再见!”

她挂了电话,脸上又恢复了往常的冷漠,对着那个黑衣人说:“飞机几点起飞?”

黑衣人恭恭敬敬的说:“正午12点。”歌呗看看手表,还有半个小时。

“歌呗,有坏蛋!”绘琉大叫。

歌呗皱起眉头,对黑衣人说:“我出去一会儿,很快回来。”

亚梦这边……

亚梦和唯世躲过一个又一个攻击,

亚梦:这次的坏蛋怎么这么多,又有人捣鬼?

唯世闪过一个攻击:不知道。但是这次不同于以前,这次坏蛋的攻击力好像上升了许多。亚梦,保护好自己!

亚梦脸红ing

突然,坏蛋们俯冲下来,围成一个圈,把他们围在里面。

Yaya害怕的大叫:哇~~坏蛋太多了,一点都不可爱嘛…

这时,一束洁白的羽毛飘下

亚梦抬起头,看见了天使般的歌呗:歌呗……

歌呗用一点带责备的语气:真是的,连自己都保护不好,净给我添乱。

Then 净化ing……

大家解除了变身,亚梦说:歌呗……这次出国,时间长吗?

歌呗笑了:我这次出国,是为了学习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两年……,最多两年,我一定会回来!还有……歌呗顿了顿:我的忙,你会帮我的,对吧?

亚梦肯定的说:恩,我一定会的!

机场

“再见,歌呗!”亚梦挥着手。歌呗从机窗里向他们招招手并笑了笑。

再见,亚梦!

………~华丽分割………~

飞机起飞了,歌呗坐在飞机的头等舱里,痴迷的看着窗外的景色……

“小姐,请问需要点饮料吗?”一个怯怯的声音打断了她,

歌呗抬头一看,是一个空姐。歌呗的声调没有一丝变化:“不需要。”那个空姐好像很害怕,又说:“那……我就不打扰您了。”歌呗没有看她,点点头。她匆匆的走了。

(After four hous)

“小姐,到了。走吧。“那个黑衣人说着。歌呗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的走了。

一路上,她一脸的无所谓,心里却一直在想着黑衣人的话:“星那小姐,据我们所知,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有着悠远的音乐历史,但是,中国的音乐的确是很独特的。所以,我们要去中国去学习。”

黑衣人还帮她介绍了一位中文老师,是一个文气的女生说:“星那小姐,从今天开始,您先学习中文,然后在中国继续开演唱会。在这之前,这个女生就是您的向导兼仆人。”说完便离开了

那女生扶了扶眼镜,自我介绍到:“小姐您好,我叫王雪薇,是个初中生,您想做什么都可以告诉我。”她好像一点也不害怕。

歌呗挑了挑眉:“你连我的私人生活也要管?”她说:“不好意思,如果需要外出的话,请和我联系。但我并不会影响您的个人生活。”

下来是一段学习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歌呗发现,王雪薇这个女生并不简单,她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符合歌呗的意思,日文也说得十分流利,不太像是一个初中水平的。

歌呗叫来雪薇,盯着她的眼睛:“你,真的只是个中国初中生?”

她想了想说:“这……之前请我的那位先生不让我说……”

歌呗眯起眼:“放心说吧,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

雪薇如释负重的喘了口气:“谢谢小姐,我一直因为这个说不出来。其实,我真的只是一个初中生,至于我的国籍……”她停了一下“我原是个日本人,在5岁那年跟着父母来到中国。在中国了解到了日本以前侵略了这里,我就有点不喜欢日本。但后来我在六年级时,班里不知谁知道我是日本人,把消息传开了。于是大家开始叫我‘小日本’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讨厌那个国家,为什么自己不是生在别的国家而是日本。父母知道后就很生气,认为是中国的教育扭曲了我的思想,要把我送回日本。可我就不回去。父母没办法,就把我一人留在中国的一个中学,他们回去了。”

她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后,看歌呗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原先的自信满满中有夹杂了一丝担心。

歌呗脸上毫无表情,也没说什么,挥挥手让她走了。

二月二的传说范文2

二月河撰写的康雍乾系列小说可谓长销不衰。自1986年他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以来,至今他的作品依然在各大书店热卖。这在今天的出版市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2001年,美国中国贸易中心图书博览会评出的“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是二月河。该奖项的评选是严格依照书店的销售和读者的借阅率评选出来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至今为止,二月河是惟一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但二月河认为,并不是他的书写得特别棒,而是他的文章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多,这不但是他的胜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

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月河满怀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疾呼:“我们要研究历史、分析历史,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把其中的精华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二月河特别提到,贞观年间全国处决的犯人有一年只有29人,是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们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很多糟粕,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近代,中国落伍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和大炮不仅摧毁了中国的边防和市场,也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受到许多的否定。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对我们的渗透冲击不容忽视。今天,我们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依然任务艰巨。

二月河说,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光靠作家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社会学家和政治家。尤其是政治家更需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做到立德、立言、立行。政治家的修养可以对整个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二月河认为,在保护好传统文化方面我们有个基础性工作要做,那就是弄清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且也应该包括墨子、韩非子、庄子、老子,许许多多这种“子”,那些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需要我们把孔孟与这些东西融合起来,捡出非常好的东西为我们今天所用。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二月河说:“今天的党和政府,亲民务实。和谐比稳定、比和平高一层次。和谐,是面和,更是心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提法是非常合乎人心世情,顺应世界潮流发展的,是一大贡献。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中国延续、传承了完整的历史文明,就是因为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传统文化。和谐社会理念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中国优秀文化的集中凸现。作为一名作家,应该深谙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去讴歌、体现、弘扬。”

二月河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过日子”。他说:“光说好好过日子,不像一个作家说的话,我再加一句――好好读书,好好过日子。如果每个人都好好读书、好好过日子,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美好。”

二月二的传说范文3

关键词:魏伯阳;参同契;月体纳甲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to launch a 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of yue-ti-na-jia (a theory utilizing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moon to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tri-gram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 Ching learning, especially that of the Han Dynasty. Basing on Jing Fang's na-jia theory, WEI Bo-yang, living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reatively set forth the yue-ti-na-jia theory, which will b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its impact on the I Ching learning of YU Fan, a famous expert in I Ch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ill be further exposed.

Key words: WEI Bo-yang; Chan Tong Qi; yue-ti-na-jia

一、魏伯阳月体纳甲说的创立

传统易学意义上的纳甲说,始创于西汉著名易学家京房。至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在运用《周易》原理探讨道家炼丹之术的过程中,将京房纳甲说与月象有规律的盈虚变化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月体纳甲说。

《周易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依京氏纳甲说,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天干又具方位,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戊己为中。而月亮在一月的时间内,月象在各个不同的方位,又呈现出圆缺盈虚的有规律变化。魏伯阳对此引起了重视,认为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月象,恰恰与京房纳甲所说的卦象特别相似,上文所引即是他对此的论述。他认为:初三,月亮微明,出现在西方庚位,震纳庚,而此时月亮正象震卦一阳生于下。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借太阳之光反射而发光。因此,每月朔日后三日,月方生明,此是指由前一月之晦暗而生明,亦即阴极而阳生。此即其所谓“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至初八日,月象上缺一半,其平如绳,出现在南方丁位。兑纳丁,此时月象如同兑卦之象,阳由震初进至二为兑,故月明之半。此即其所谓“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至十五日,月满圆,出现在东方甲位。乾纳甲,乾三爻均为阳,此时月满圆极明之象,如同乾卦三爻阳极之象。此即其所谓“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七八”即指十五日,十五日月形象乾卦,阳道已尽极,阳极则生阴,此即其所谓“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至十六日,阳道开始消退,而受统制于阴,即阴进阳退,阴始用事。这体现在月象上,则为十六日月亮退现在西方辛位。巽纳辛,此时月象由十五满明出现亏虚,此象如同巽卦一阴初生于下。此即其所谓“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至二十三日月缺下半为下弦,而出现在南方丙位。艮纳丙,此时月象如同艮卦二阴生于一阳之下。此即其所谓“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至三十日,月完全丧明于东方乙位。坤纳乙,此时月丧明之象,如同坤三爻均为阴,阴极之象。此即其所谓“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

魏伯阳将一月三十日分为六节,每节五日,各以一卦主之。自朔旦至第五日为第一节,属震;六日至十日为第二节,属兑;十一日至十五日为第三节,属乾;十六日至二十日为第四节,属巽;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为第五节,属艮;二十六日至三十日为第六节,属坤。至三十日,六节既尽,则日月合朔之后,坤阴极(月丧明于乙)则阳生,即晦去朔来,阳受阴之禅,复变为初三之震,震一阳动于下,此即乾初九“潜龙”。月象盈亏之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故称为“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十干始于甲乙,终于壬癸。此即所谓“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蟾蜍”即月之精,“兔魄”即日之光。日明于昼,日出则月没,月出则日没,此即其所谓“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一月分为六节,分属六卦,又月本无光,受日之光而发光。此即其所谓“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

《周易》中最为重要的两卦是乾坤,此无需多论。但自东汉京房提出乾坤为阴阳之根本,坎离为阴阳之性命之后,以至东汉末年,人们对坎离的重要性,似乎比前代尤为关注。这一点在《周易参同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应当说,人们对乾坤尤其是坎离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乃是魏氏创造性地提出月体纳甲说的关键理论依据之一。《参同契》说:“乾坤,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又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又说:“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则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此是说,乾天坤地,坎月离日,乾坤定位于上下,而坎离则运行升降于其间。天为上,地为下,日出东,月出西,此即先天八卦方位中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朱熹《参同契考异》说:“其象如垣郭之形,其升降则中车轴之贯毂,以远轮,一下而一上也。”天地生日月,日月运行而形成四季,从而产生了万物。此说明了在乾坤定位之后,坎离则充分地体现了乾坤之用。就“易”字而言,坎为月,离为日,日月合之则为古之“易”字,故魏伯阳认为“坎离为易”。就纳甲而言,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此六卦均有定位。坎纳戊,离纳己,居于中宫。但中宫为土,土主四季,四方四行皆禀受坎离阴阳之气。从这种意义上讲,坎离无定位,这就如同乾坤用九用六无固定爻位一样。

应当说,魏氏月体纳甲说是易学中的纳甲说在炼丹及天文历法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表现。魏伯阳援易入丹道,创立月体纳甲说的目的在于说明其丹道之术合乎《易》道,以及便于炼丹过程中对火候进退的把握。

二、月体纳甲说对虞氏易学的影响

两汉象数易学集大成者虞翻对道教及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极为倾心,他是为《周易参同契》最早作注者,其对魏氏月体纳甲说非常欣赏。月体纳甲说对虞翻易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月体纳甲援入《周易》经文注解之中。魏伯阳将易学援入炼丹之中而创立了月体纳甲说,虞翻则是将魏氏月体纳甲运用到其对《周易》的注解当中。今将虞氏有关此类方面的易例述录如下:《讼》上九:“终朝三*4之。”注:“乾为甲。”此指乾纳甲;《蛊.彖》:“先甲三日。”注:“乾为甲。”此亦指乾纳甲;《震》六二:“七日得。”注:“震数七。”震纳庚,于数为七;《归妹.彖》:“归妹,人之终始也。”注:“阴终坤癸,则乾始震庚。”坤纳癸,震纳庚;《巽》九五:“先庚三日。”注:“震主庚……乾成于甲,震成于庚”;《既济》六二:“七日得。”注:“泰震为七。”《泰》中互体震纳庚,故为七;《系辞上传》:“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注:“五位为五行之位。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谓天地定位也。丙艮、丁兑相得,合火,山泽通气也。戊坎、己离相得,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风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阴阳相薄,而战于乾。”甲乙为东方木,丙丁为南方火,戊己为中央土,庚辛为西方金,壬癸为北方水。此即所谓的纳甲说;《系辞下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注:“日月周流,终则复始,故‘周流六虚’。谓甲子之旬,辰巳虚,坎戊为月,离己为日,入于中宫,其处空虚,故称‘六虚’”;《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注:“万物成始乾甲,成终坤癸。艮东北,是甲癸之间,故‘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者也”;《坤.彖》:“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注:“阳丧灭坤,坤终复生,谓月三日震相出庚,故‘乃终有庆’……谓阳月三日,变而成震,出庚。至月八日成兑,见丁。庚西丁南,故‘西南得朋’……二十九日,消乙入坤,灭藏于癸,乙东癸北,故‘东北丧朋’”;《坤.文言》:“敬意立而德不孤。”注:“阳见兑丁,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故‘德不孤’”;《坤.彖》:“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注:“谓阳得其类,月朔至望,从震至乾,与时偕行,故‘乃与类行’”。初一至十五,历经初三震象出庚,至初八兑象见丁,至十五乾象成于东;《蹇》“不利东北”。注:“艮,东北之卦。月消于艮,丧乙灭癸,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彖》文),则东北丧朋也。”月自十六阳始消(即巽),历二十三日为艮,至三十日阳尽灭于坤北;《蹇.彖》:“蹇之时用大矣哉。”注:“谓坎月生西南而终东北。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退辛,艮象消丙,坤象穷乙,丧灭于癸,终则复始,以生万物,故‘用大矣’”;《归妹.彖》:“归妹,天地之大义也。”注:“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丰.彖》:“月盈则食。”注:“月之行,生震见兑,盛于乾甲”;《系辞上传》:“四象生八卦。”注:“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东者也。”乾坤甲乙为木于东方为春。艮兑纳丙丁为火南方为夏。震巽纳庚辛为金于西方为秋。魏氏月体纳甲说认为,北方壬癸又为乾坤所纳,但乾坤已主春,故虞氏以中宫坎离主东。其主要原因在于坎于后天八卦方位及四正卦说中,位于北方为水;《说卦》:“水火不相射。”注:“坎戊离己,月三十日,一会于壬”;《说卦》:“震,东方也。”注:“震初不见东,故不称东方卦也”。震象出于庚为西,非见于东,故不称其为东方之卦;《说卦》:“巽,东南也。”注:“巽阳隐初,又不见东南,亦不称东南卦,与震同义。”巽象消于辛为西,不见于东南;《说卦》:“兑,正秋也。”注:“兑象不见西,故不言西方之卦。”兑象见于丁为南,不见于西方;《说卦》:“乾,西北之卦也”。注:“月十五日晨象西北,故‘西北之卦’。”乾纳甲壬,十五日暮月盈于甲位东北。至晨则又象于壬,位西北,月象晨见于西北,故称为西北之卦;《说卦》:“乾为大赤。”注:“太阳为赤,月望出入时也。”月望即十五日,乾象盈于甲之时,日月相望;《说卦》:“坎为弓轮。”注:“坎为月,月在于庚,为弓。在甲,象轮。故‘弓轮’也。初三月微明于庚,月形象弓。十五日象盈于甲,月盈则圆,故象轮;《杂卦》:“未济,男之穷也。”注:“否五之二,六爻失正,而来夏阴。未济主月晦,乾道消灭,故‘男之穷也’。”《未济》来自《否》五之二。《否》**坤于月体纳甲,为丧朋于三十日(即晦)。自十六日巽至三十日坤,乾道(阳)始消以至于尽灭。

二月二的传说范文4

关键词:帛书《周易》;传文;卦气思想;评价

“卦气”,乃是以气为本,取《周易》六十四卦与一年十二月的气候相配合,以作占验之用,亦称之为“十二辟卦”。此学说是象数易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学说。“卦气”说渊源久远,如果追溯到先秦,先儒认定早在《子夏易传》中实际上就有“卦气”思想了。而“卦气”说的集大成者,则为西汉的著名易学家京房。

1973年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包括帛书《周易》在内一批帛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轰动。随着帛书释文的不断发表,由此也带来了学术史上的革命,甚至改写了许多学术难题。帛书《周易》包括《六十四卦》、《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诸篇。从文本上看,今本《易》与帛《易》显然是当时不同的本子,说明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不同的传《易》渠道。故研究比较今本《易》与帛书《易》二者之差异,对于深化易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本文仅就帛书《周易》传文《二三子问》、《要》篇中所蕴含的卦气思想作一简要分析和评价。不妥之处,请教于方家。

一、《二三子问》中的卦气思想

在《二三子问》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话:

卦曰:“履霜,坚冰至。”孔子曰:“此言天时潜(?),戒葆常也。岁田产(?)湿,以 (乎)始于之守之德与天道始,必顺五行,其孙贵而宗不亻威(?灭)。”

首先,从“履霜,坚冰至”引入,进而提出“天时”、“岁”,“始于”、“守之”云云。这其中应该说,有某种与天时密切相关的东西在运动。由于文中缺字太多,我们对于其具体情形,一时还难以做出判断。

但是,在《易赞》一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条关于“履霜,坚冰至”的解释:

易曰:“履霜,坚冰至”,子曰:“孙(逊)从之谓也。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君子见始弗送,顺而保孛斤”。

从文中看出,作者要说明的主题是“从”、“顺”。帛书《易传》中所称“顺”者,应该是“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这也许即为与《二三子》中描述的某种与天时密切相关的运动。在古代,依中气一周为一岁,岁的意义就在于中气之运行。显然,“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具有中气运行的特点。那么,如何进一步做出解释呢?

“东北”,《说卦》以其卦为“艮”,“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俞琰《周易集说》:“艮居东北丑寅之间,于时为冬春之交,一岁之气于此乎终又将于此乎始。始而终,终而始,终始循环而生生不息,此万物所以成终始于艮也。艮,止也,不言止而言成,盖止则生意绝矣,成终而复成始,则生意周流,故曰成言乎艮”。故此,帛书《易》中说:“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于东北当有成始之意,于西南未必言其有成。这是其一。其二,在《逸周书.周月》也有这样一段文字:

二月二的传说范文5

关键词: 翦灭 词义 辨正 《左传・成公二年》

“齐晋之战”是记载于《左传・成公二年》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历来被选入不同版本的《古代汉语》教材。

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S克因曾在齐国受辱,故作为晋军主帅将兵救援鲁卫。文章集中展现了齐师的骄傲轻狂,晋军的同仇敌忾,以及由此导致的最终结果――齐师败绩。在表现齐顷公的轻敌狂妄时,有这样一句:“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本)将“翦灭”解释为“消灭”,“翦,剪除”①。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力本)将“翦灭”解释为“剪除消灭”②。王宁《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宁本)“翦:消灭”③。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称荆本)认为“翦”是“剪”的通假字,亦解释为“剪除”,“翦灭,消灭”④。胡安顺、郭芹纳的《古代汉语》(以下称胡本),“翦:尽也。翦:消灭”⑤。洪成玉《古代汉语》(以下称洪本),“翦灭:剪除消灭。一说翦是全的意思,翦灭即全部消灭”⑥。王叔岷在《左传考校》中引阮元《校勘记》曰:“《说文系传》引‘翦灭’作‘B}’,似不可为典要。”王叔岷案:“《说文》:‘B,}也。’《系传》:‘《春秋左传》:“楚王曰:‘姑B}此。’借翦字。”’《系传》所称楚王,乃齐侯之误。引《传》之‘翦灭’为‘B},’改从《说文》也。谓‘借翦字’,是所见《传》文B本作翦矣。”⑦李学勤主编的《十三经注疏》中对“翦灭”的解释也提到了徐锴《说文系传》的说法⑧。

由此来看,对于“翦”字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郭本、王力本、王宁本、荆本解作“剪除”、“消灭”。一是胡本和洪本保留了两说:一说释“翦”为“尽”;一说解“翦”作“消灭”。一是王叔岷和李学勤所提到的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认为“翦灭”有作“B}”的解释。

综合几家的看法再考证原文,将“翦”解释为“消灭”“剪除”或者是“尽、全”属于结构关系的差异问题。当将“翦灭”理解为并列结构时,“翦”为“消除、除灭”义;当将“翦灭”理解为偏正结构时,“翦”为“尽、全”义,“翦灭”为尽灭、彻底消灭。

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对宣公十二年的“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句中的“翦”做了如下解释:“周礼秋官官郑注云:‘翦,断灭之言也。’成公二年《传》云:‘吾姑翦灭此而朝食。’昭三十年《传》云:‘使翦饰夤而封大异姓乎?’翦灭、翦丧同义词连用,足以证明郑x。”⑨杨伯峻先生不仅认为“翦灭”二字是同义词连用,还指出杜预注的“尽”是错误的⑨。应当说,这种解释是比较合适的。

首先,《左传》中除成公二年的“翦”字外,还有五处用到了“翦”。分别是:

1.《左传・宣公十二年》:“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杜预注:翦,削也。子浅切{10}。

2.《左传・襄公八年》:“蔽邑之众,夫妇男女,不皇启处,以相救也。翦焉倾覆,无所控告。”杜预注:翦,尽也{10}。

3.《左传・昭公十五年》:“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翦其翼。”{10}

4.《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10}

5.《左传・哀公十一年》:“悼子亡,卫人翦夏伐。”杜预注:翦,削其爵邑{10}。

第三、四处按原文的意思都可以解作是“剪除”。五处“翦”都是单用,仅有一处杜预解释为“尽”,即襄公八年。襄公八年句是郑楚讲和,王子伯骈向晋国报告时所言:国家被侵略,将要倾覆,百姓无所控告。表现的是国将不国的悲惨景象。“翦”解作“尽”是程度的加重,也是对后面“倾覆”二字的呼应。而成公二年齐侯早在开战前就派人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蔽邑,不腆蔽赋,诘朝请见。”⑩表现得极为嚣张,开战前言“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更是充分表现了他的骄傲轻敌⑥。这里涉及的主要是齐侯的狂妄和对敌的不屑,没有表现出关于剿灭敌人程度上的大小或者是范围的广狭。因此,解释为翦灭、剪除意义是较为合适的。

再从“翦”字的字源上来说,《玉篇》:“剪”为“俗翦字”。《正字通》:“k刂”为“剪本字”。《说文》:“k刂,齐断也……本作k刂,今作剪。”《康熙字典》:k刂又通作B。《史记》:周公自B其爪,沉于河{11}《三仓》:B,犹翦也。《集韵》:B,或作扌剪。《正字通》:B,即剪也。亦与翦通,或加刀作扌剪,加羽作扌剪,并赘文。{11}《说文解字・羽部》:“翦,羽生也。”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12}《说文》:“k,不行而进谓之k。从止在舟上。”段玉裁注:“后人以齐断之前为k後字,又以羽生之翦为前齐字。”{12}意即“k”是“前”的本字,为前後的“前”字;“前”或“k刂”是“翦”的本字,是剪齐的意思。它们的关系是:“k”为先出字,加刀旁为“k刂”,即今之“前”字,而“剪”是“翦”在“前”上加刀旁、羽旁而形成的后出字。“前”的意思是羽毛初生如剪齐的样子。用为动词时,有剪整齐、割剪、杀戮、歼灭、削减的意思{13}。“剪”是“翦”的俗字,“k刂”又为“剪”的本字,且通作“B”。《说文・手部》:“B,}也。”“},扌此也。”“扌此,垡病!薄郏持头发也。”因此,后来的“翦”“B”“剪”通用,都解释为是剪除、消除的意思。

最后回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的原句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姑且消缌私军后再吃早饭。所谓“朝食”,古人一般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饭在上午九、十点左右,称为“朝食”③。如果将“翦”解释为“尽”,意思是要全部消灭后再去吃早饭,加之前面提到“诘朝请见”,表明是在早晨相见决战,因此,尽管齐侯狂妄,但作为一个战略指挥者,他不可能不知道在早饭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彻底消灭晋军从时间和能力上来说都是不可能的,故将“翦灭”解释为“尽灭”、“彻底消灭”是不合情理的。

综上所述,《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句中的“翦灭”二字应当是同义词连用,属于并列结构,解释为剪除、消灭义是比较恰当的。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中的解释应当最合理。

注释:

①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第1版:139.

②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04年7月北京第38次印刷:31.

③王宁主编.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348.

④荆贵生主编.古代汉语(上)》(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16.

⑤胡安顺,郭芹纳主编.古代汉语(上册).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第1版:335.

⑥洪成玉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1年3月北京第4次印刷:23.

⑦王叔岷.左传考校.中华书局,2007年7月第1版:141.

⑧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193.

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719,791.

{10}左传(春秋左传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581,844,1401,1667,1780,641.

{11}康熙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70,387.

二月二的传说范文6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21 16:25
下一篇 2024-05-21 16:20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