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1
(1)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2)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3)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由普陀区人民医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及时向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指导是否到位;护士是否经常巡视;对护士的各项技术操作是否满意;对护士的语言、态度及形象是否满意等。调查结果分:1(非常满意),2(较满意),3(一般),4(不满意),5(很差),5个等级,其中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腹症患者中外科84例分诊正确82例,内科66例分诊正确65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5例;对照组外科79例分诊正确70例,内科71例分诊正确62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1例,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分别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回收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急诊;护理隐患;防范措施
急诊医学中包括院前急救部分,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是急救医学发展的先决条件。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学的主要步骤,其主要是对急、重、危症患者实施急救护理,也是在患者位置到医院之间实施的紧急救治处理及转运监护的过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患者的生命挽救回来,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降到最低值。因急诊工作相对特殊,随机性较强,时间紧迫,车上配备的设备有限,这就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熟练地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增强相关的知识学习,认真实行交接班,检查出诊的器械和物品,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做好院前急救医疗定位很重要。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做好院前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1.1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来势迅猛、病情发展快,患者对疾病的预见性不强 ,致使患者及 其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焦急、烦躁、惊慌等心理反应,就诊时,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而医护人员没有和他们同样的焦急反应,引起他们恼火,引发矛盾,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心理,以发泄不满、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
1.2 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使患者错过**的治疗时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3 急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1]。医护人员不仅要担负急诊救治工作,面对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 医务人员在每次抢救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1.4 医患沟通信息缺乏,在急诊抢救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视了患者家属对信息的需求,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缺少与家属沟通,致使家属对患者的状况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解除和减少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稍有不如意,则易
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一旦抢救无效,家属不可避免产生怀疑态度,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5 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社会逐渐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急诊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其了解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不断的提升急诊技术水平,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素质培养,加强急诊护士必备的应急能力和防范措施、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2.2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如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3 增强医患信息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依法行医”的观念[2]。沟通也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近年来许多患者家属对医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在做抢救工作的同时, 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应增强对家属需求的敏感性,引导和鼓励他们倾诉其真实感受,多与家属沟通,注重家属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告知患者的各种变化,并考虑伦理和文化背景,依据法律和伦理来维护医患关系,推定病人了解将接受何种治疗措施,并作出认可或拒绝的决定。让病人接受和理解有关他们的病情、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性质、选择权、 风险和好处,避免某种医疗措施无法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时,病人或家属向医生提出某种不合理的医疗要求。做好全程优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通过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使我科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效果,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大大提高急诊护 理工作的质量。
2.4 加强急诊物品和药品的管理,认真执行抢救仪器交接班制度,急诊人员必须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急救仪器完好无损。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每周大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急诊仪器突发故障时,立即用人工方法代替,迅速排除故障或更换仪器。同时规定所有的仪器一律不得外借。要求每个出诊的人员必须检查好自己的急救箱,保证出诊所带出的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完好,认真完成每个抢救细节,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抢救的成功率。
2.5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对法律知识进行培训,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让护理人员真正了解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使管理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相关法律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让医护人员了解工作中需要运用法律来进行自我保护,规定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急性急救处理。
【参考文献】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急性胸痛;急诊室;护理
胸痛是常见急诊症状之一,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时的确能反映出疾病的特征,但有时与病情并不完全成正相关。有的胸痛发生后不久即可猝死,有的胸痛对健康却无关紧要,病因不一,预后悬殊很大。入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多为急性,疼痛较剧,程度表现很重,预后可能极差。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以来,急诊室收治的56例急性胸痛患者经及时的处理,皆改善了预后,部分患者节约了费用,减少了不必要医疗资源浪费,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急诊室收治的56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9~78岁。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心包炎2例,肺炎4例,支气管炎2例,肺栓塞1例,气胸4例,液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带状疱疹2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4例,其他2例。
2 护理措施
急性胸痛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护士是第一位接待者,对胸痛一旦明确诊断的高危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情得以缓解,对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2.1 注意观察临床表现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是否痛苦、淡漠、自然,难以忍受还是尚能忍受,面色苍白、有无大汗;明确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及持续的时间,左侧、右侧、胸骨中后端、后背痛,疼痛呈压迫性、烧灼感、针刺样、波动性,程度是否剧烈,持续时间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持续不缓解;有无皮肤损害、异常隆起;疼痛部位可否扪及、有无固定压痛点;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或使用镇痛类药物疼痛是否缓解。同时,要做好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的监测,观察是否正常[1]。以上所有情况并及时报告诊视医师,以帮助及时明确诊断,以利治疗,改善预后。
2.2 高危患者护理措施 急性胸痛患者中患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属高危患者,有猝死可能,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初步诊断系此类患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以随时需要投用急救药物。必要时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血压过低或循环差者,立即行深静脉穿刺,以便准确观察循环情况。同时予以吸氧,以提高动脉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也利于缓解疼痛,稳定患者情绪。①经心电图、心肌酶学、肌钙蛋白、影像学、D二聚体及联系既往有下肢静脉血栓史等检查后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肺栓塞患者,如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即可遵医嘱在急诊室予以溶栓,因血栓形成的时间越长,纤维蛋白凝血愈硬,越难被溶栓剂溶解。首先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证[2];溶栓前还要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型,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血,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中止治疗,紧急处理。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注意有无再灌注后的一过性低血压和心律失常,抽血查心肌酶,询问患者疼痛有无缓解[3]。溶栓结束后观察病情稳定,可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本病例有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室予以溶栓治疗后转入病房,效果明显;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危险度高,需特别引起重视[4]。急性胸痛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呈撕裂样,且向肩背部、腹部放射,测双上肢、下肢血压及脉搏不等,结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立。立即遵医嘱予以硝酸酯类药物降血压,并密切监护血压;同时予以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并密切监护心室率;另外,积极配合床边心电图、床旁超声、床边胸片及护送至影像科行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等,病情趋于稳定后转血管外科或介入科进一步治疗。本组有1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急诊室予以积极降血压后病情平稳,后转血管外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③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亦属高危患者,如发病急亦可危及生命。一旦明确诊断可立即在急诊室行胸腔穿刺,引流气体、液体,缓解肺压迫症状,降低纵膈摆动风险,可以挽救生命。本组2例大量气胸、1例胸腔积液在急诊室直接穿刺,缓解了病情。
2.3 一般患者护理措施 对于以急性胸痛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少量心包积液、肺炎、支气管炎、少量气胸、少量胸腔积液、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等,在遵医嘱积极对症镇痛治疗的同时协助医师稳定患者情绪,部分对心血管急症有恐惧心理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更要及时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但是有报道以胸腔积液作为第一表现而就诊的肺栓塞患者[5],需注意鉴别。
3 心理护理
所有入急诊室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都要予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十分尊重患者,细致观察病情,技术操作娴熟,态度要和蔼、耐心,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认真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患者,同情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保持**心理状态,增强治愈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对高危的急性胸痛患者,心理护理更是尤其重要,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改善疾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4 体会
急性胸痛是急诊室常见急症之一,其病因繁多。包括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等;呼吸系统急症:如肺炎、支气管炎、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等[6];消化系统急症:如食管破裂、食管炎等;以及带状疱疹、心脏神经官能症、外伤性的胸痛,对于外伤性胸痛我们没有选择。
我们对不同的病情患者给予了不同的护理。首先,对病情高危的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急救的同时,通过心理护理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思想顾虑,积极地配合治疗;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认真的对患者进行体检,并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和了解,以免误诊。其次,对疼痛表现很明显而病情确实非高危的明确诊断患者,分别给子不同的处埋,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对于非器质性胸痛患者首先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关心、爱护他们,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只要将心身护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王一镗.急诊医学(试用版).学苑出版社,2001:6972.
[2]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3.
[3] 李玫,康晓梅.胸痛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对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3435.
[4] 刘文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97198.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1引言
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所在。在医院的急诊科,会有急诊病人随时就诊,而且多数的急诊病人病情比较危重,病情比较复杂。在专业的医师到达就诊之前,要求护士以最快的速度、简洁的方法和熟练的技术,做好抢救前以及抢救中的各项具体的护理工作,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医师。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
2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急诊科是医院接收急诊患者抢救和诊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在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方。绝大部分的患者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病人自身会有情绪急躁的特征,且病人的数量不也有不定性。这些特点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须具有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和有敏捷的思维。急诊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进行思考和探讨,对提高急诊科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水平、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1)护士长作为急诊科护理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质量观念、质量意识,建立实施急诊护理的质量体系。急诊护士的行为是在大多数人病人失去部分知觉或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也是在无人监管、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医院的急诊科要建立和实施全面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护理服务的每个具体环节始终处于受监管状态,这会最大限度的促进医护人员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制定抢救质量管理标准和急救技术操作标准。(2)要经常进行质量检查。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科是质量控制小组随时和不间断的对各个具体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护士长要不定期地对质量控制小组、科室内的工作进行质量监管,使护理的质量随时处于受控状态,这就会使护士的松懈思想起到减少的作用,会有一种自我约束的作用[2]。
3.2加强急诊科的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急诊科护士要本着为急诊病人服务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规范服务流程,服务就是效益。急救护理工作是在短时间内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如果没有整体的质量控制观念,没有全面的质量控制理念就不能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实施快速的积极处理。因此,制定各种护理质量标准,避免发生过的错误再次发生,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准确、独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能力。
3.3制定急救护士工作质量标准。急诊科护士的业务技能要不断提高,能够熟练、准确并且迅速和有条不紊的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急诊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激发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主动性[3]。比如,病人呼吸收跳骤停的情况,可能立即迅速进行的心肺复苏术,或者进行人工呼吸,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严密观察病情,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对病人进行救治等。
3.4加强硬件建设,保障急诊科医疗护理需要。急诊科的具体设置要满足基本要求,如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用房面积要达到8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10张。急诊科的设备要齐全,像基本的仪器:监护器、呼吸机、输氧装置、洗胃机、吸痰器、心电图机、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如抢救药品等也要齐全、充足、完善。急救物品、设备要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切实保证所有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同时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标准,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与维护。
3.5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急诊科比较常见的风险预防预案包括,抢救设备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应对预案、护理登记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制定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程序和规则。制定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像入院须知、出院告知以及特殊诊疗征求意见和有关的操作知情同意书等,并严格落实。建立急诊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对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相关的要求登记,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特殊药品(如,毒、麻、限、剧)应有专人专柜进行管理,药品的品种、数量要正确,用药情况要进行登记,药品合格率必须要达到100%。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
总之,急诊科护理工作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基础,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不断修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9).
[2]杨慧林. 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9)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急诊; 分诊; 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97-02
急诊科的特点是患者多、病种复杂、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急诊工作忙而不乱、快而准。尤其是急诊分诊工作,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其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1]。分诊护士作为患者及其家属来院就诊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其除具备有相关的急救护理专业知识及素质外,还需了解部分专科性疾病的医疗和护理知识常识,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评估病情的能力[2-3],只有这样按照患者病情,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安排到相应科室治疗,才能使其获得及时、适当的诊疗与照顾。为切实提高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就如何加强急诊科分诊及预见性护理工作,制定相关方针及实施细则。
1 岗位要求
考虑到急诊科的特点及“因岗聘人,人岗相宜”的原则,对急诊科的分诊护士从业务能力、业务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及社会经验等方面,提出以下岗位要求:(1)从事急诊服务的相关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须有内外科轮转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并经过急诊护理专业的各项培训,且急诊监护、急诊手术室相应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能够胜任急诊科室工作;(2)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相关流程及政策,并具有与院内各部门(如:警卫、各专业科室、住院部各病房等)进行熟练沟通的能力,能有经验地收集及整理资料,为进一步的救治及护理提供必要的信息;(3)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切实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并对院前急救、抢救等日常工作具备应有的敏锐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救治及护理;(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事冷静、果断,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快速评估、将患者正确分类,且应具有应付特大社会性意外事件的能力及心理素质;(5)社会经验丰富,了解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
2 分诊职能要求
随着我国近年来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急诊科分诊不再是单纯的发号和登记,其服务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新的拓展。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门诊空间里,合理、快捷、有效的分流急诊患者,以缩短患者侯诊时间,及时予以合理的专业治疗,已成为分诊的重要职能与任务。因此,在急诊科室日常工作就要求分诊护士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为医师提供诊治线索。分诊工作主要包括:简要了解患者病情,并重点观察其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对病情较轻患者予以分诊,安排专科治疗;对危重、急症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如遇大批伤患者,应立即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4]。针对以上分诊工作的内容及性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急诊科分诊职能。
2.1 流程制订
急救的原则是“时间第一、生命第一”,而面对病种复杂、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的分诊工作,分诊护士就必须在平时实践的基础上,制订应付各种急、危重患者的分诊及预防性护理流程[5]。分针护士首先应排除引起症状最可能的原因,再考虑次要的病因。如对老年患者应首先排除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对腹痛患者,应先排除心脏的原因,再考虑胃及胆囊病变;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疑似传染患者如艾滋病、肝炎、结核等疾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和控制传播途径并上报。
2.2 标准制定
本着“时间第一”的原则,急诊分诊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时间也是判断急诊科各项工作效率的重要参数。分诊护士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病情咨询,病情判定、分类等工作;除对时间严格控制外,还要求分诊的准确率必须达到工作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应予调整岗位,更换、调整其工作岗位。
3 预防性护理职能要求
护理工作在急诊科诊疗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尤其是在分诊结果不明时,预防性护理对减少伤残、减轻患者痛苦至关重要。急诊患者就诊时,因其多是急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负面情绪较强,而且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极易导致护患关系的不和谐。尤其是急诊分诊及护理的整个服务过程均暴露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混乱的场景有进一步加大了服务的难度。因此急诊分诊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分诊及预防性护理服务的同时,必须从护理质量、工作态度、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均要力争优质,为患者的下一步救治提供坚实、有效的措施。
3.1 细化职能,预防护理
根据各项护理工作的性质不同,细化岗位[6],如安排男性护工负责接诊、搬运以及转运车的消毒、清洁和管理工作;护士负责危重症抢救监护区域、诊区护理的辅工作及患者的照顾工作;外送护士负责急诊区域化验、检查等的传送工作。护士在医生就诊之前,针对患者病情,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及药物处置措施,如给予酮得酸、扑热息痛镇痛,哮喘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加舒喘灵雾化吸入;对食物中毒或农药中毒患者予以灌肠、洗胃,注射解毒药物等。
3.2 主动迎候,热情周到
主动迎接120急救中心救护车以及其他送诊方式。急诊科不仅仅是医院服务的窗口,还因为急诊患者因病情不明等原因,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急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面对焦虑、急躁的患者,分诊护士的热情接待、关切、安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促使患者能正确、全面地叙述病情。
急诊科分诊及护理工作高效、科学的开展,除了制定优化的分诊、导诊流程,并认真贯彻、执行制定相关方针及实施细则,还应注重分诊护士的人材培养[7-8]。只有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素质,才可以有创新、高质量的、满足更多急诊患者需求的急诊科。因此,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总结经验教训,以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对于急诊科分诊及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急诊医疗护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外许多国家已把急诊分诊护士作为急诊护理的一个亚专业来培养、发展,这也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
参考文献
[1]杨宝燕,王晓燕,徐洁,等.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杂志,2004,21(3):47-48.
[2]秦仕英.医疗体改中分诊护士的职能定位和压力应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5.
[3]杨红,汪楠.医疗新形势下分诊护士的职能与职能拓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90-91.
[4]何瑾秀.浅谈急诊科分诊护士的技能[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6):74-75.
[5]周峰.改进医院门诊工作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354-1356.
[6]申艳芳.急诊科分诊护士角色与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54-255.
[7]陆琦,汤琦玫.前置式移动式分诊导诊的实施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0):96.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门诊老年患者;护理服务;探讨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老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就诊患者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比例迅速增长[1]。对于这一特殊群体, 作为一家年门诊量150多万人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管理部门, 如何根据老年患者特点, 提供优质的贴心护理服务, 保证其就诊过程安全、快捷、温馨, 成为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就门诊老年患者就诊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做一探讨。
1 常见问题
1. 1 行动缓慢, 步履不稳, 容易跌倒 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机体各个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感觉迟钝, 反应性差, 平衡功能减退, 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相比更容易跌倒。由于门诊大厅及各个诊区的患者及陪伴亲属人员流量大, 心理活动复杂, 每天都熙熙攘攘, 匆匆忙忙, 行走没有秩序, 素质千差万别, 地面难免有乱丢果皮或水渍等现象, 所以老年患者在行走、乘坐电动扶梯时如果没有人陪伴搀扶, 极易发生跌倒。
1. 2 听力、记忆力减退, 理解能力下降, 信息接收能力差, 沟通不畅 有研究显示, 人的记忆力在45岁后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 达到70岁后又将进入另一个记忆力明显降低的阶段。以80岁老人为例, 大脑细胞比年轻人减少25%, 小脑细胞减少20%。在日常诊疗工作中经常发现, 老年患者对发病时间记忆模糊, 病史叙述无条理, 对现有症状或体征及用药治疗情况描述凌乱。对医务人员的提问反应迟钝, 对医嘱或护嘱容易遗忘, 往往多次奔波询问。判断力差, 好评论, 固执, 难以说服, 常需反复解释、交流, 方能取得理解。对于较小物品或缴费票据、诊断证明等保存不善, 丢失情况时有发生, 常需办公室人员多方协调方能补办解决, 费时费力。
1. 3 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下降, 易有焦虑心理 门诊就诊时, 常需按顺序挂号候诊, 又有一系列繁琐的检查, 需要为各种治疗手续往返多次。标示看不清楚, 楼层多, 程序多, 部门多, 自身行动又不便利等等因素, 脱离了自身熟悉的社会环境, 老年患者很容易产生不信任、焦虑心理, 缺乏安全感。
1. 4 社会支持力量缺失, 病情复杂, 易有意外发生 首先, 现代中国老人往往独住或子女外地工作不在身边, 或者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照顾关心不够, 不能陪伴父母就诊给予各方面的体力或精神支撑。另外,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 病情复杂, 病情变化快, 甚至发病急骤, 难以预料。医务人员稍有疏忽或观察救治不及时, 极易有意外发生。
1. 5 地位落差大, 易激惹 部分老人退休前是领导干部或有一定的社会贡献, 或者在家里是一把手, 习惯指挥别人、被人拥戴、关注或另眼相待。就诊时仍期望医护人员给予特殊照顾, 希望多走“绿色通道”。稍有被忽视、不顺心、不方便就大发脾气, 争吵、**、投诉。
2 对策
2. 1 针对老年患者特点, 提高服务意识 医院和门诊部每年定期开展老年专科相关知识培训, 除了诊疗护理服务常规和一般的沟通交流技巧外, 还要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心理状态, 制定适宜的护理服务流程和方法, 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2]。如:接诊护士看到无年轻人陪伴的老年患者, 立即主动上前, 微笑相迎, 询问需求, 耐心解释, 给予指导。语言亲切有称谓, 如“大爷、大妈、阿姨”等, 给老年患者以亲切、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恐惧不安心理。
2.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赢得信任 信任是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 也是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 更是护理沟通的前提[3]。尽可能的多抽出时间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倾诉, 并给与安慰、开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多次就诊仍不能确诊者, 应及时向上级反映, 根据情况安排会诊;对情绪激动或固执者, 应冷静应对, 耐心疏导解释, 避免争吵;对提出的门诊就诊过程中的需求, 尽量给予满足, 若限于条件无法满足的, 要诚恳的解释, 使老年患者有温暖感和信任感。对于重要的治疗用药事项, 除反复口头交代外, 必要时要写在纸上以方便回家后随时查看核对, 保证医嘱的正确落实。
2. 3 优化流程, 减少非诊疗时间 反复多次排队、询问、等候、奔波等繁琐的诊疗流程, 最容易引起老年患者烦躁、疲惫和不安。因此, 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 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安排专人指导老年患者在就近楼层或诊区自助机上完成挂号、缴费事宜, 缩短两次排队过程;其次, 通过上一年度门诊量的变动情况, 细化到每周、每天各个时间段的门诊流量, 推算出高峰和低谷, 通过公示或各种宣教途径告知老年患者避开就诊高峰期 [4],有效缩短候诊候检等待时间, 消除不必要的安全和纠纷隐患。
2. 4 帮办、陪送措施落实到位 门诊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都要制订针对老年患者的便民服务措施 , 环环相扣, 不留漏洞, 保证落实。例如:门诊咨询、导诊人员主动给行走不便、高龄无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代步工具并全程陪伴诊治;对进入门诊大厅就东张西望表现迟疑迷茫的老年患者, 态度和缓的给予就诊诊区方位和诊疗流程的简单讲解、引导, 必要时送至下一环节的工作区域并交代给相关护理服务人员;分诊护士要时刻观察候诊区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精神状态, 发现异常应果断处置, 安排提前就诊, 并向其他患者解释取得理解和协助等等。总之, 为老年患者尽可能提供帮扶, 切实解决他们就诊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保证他们的安全, 是所有门诊护理工作者脑子中常应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 5 完善环境设施, 减少意外伤害 门诊诊疗环境的管理对保障老年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地面是否干燥无异物、扶手是否稳固无损坏、候诊椅是否安全、电梯运行是否正常等等, 要设立专门的巡查人员, 每日进行常规性巡视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维护整修, 不容忍丝毫的推诿和懈怠。充分调动保洁工、电梯工、保安等各级各类人员积极性, 齐抓共管, 确保实效。
总之, 门诊管理者要时刻关注老年患者的就医需求, 落实各项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随时改进, 并常抓不懈, 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真正实现敬老爱老, 老有所医的良好社会风围, 使老年患者的就诊成为一个轻松顺畅的过程[5]。
参考文献
[1]谭清武.老年病科临床工作中的困惑于思考.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4, 3(10):55-56.
[2]王惠星.门诊导医在老年患者就诊中的作用.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11)3105-31060.
[3]孙瑞卿.门诊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4):59-6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