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鉴赏家赏析

汪曾祺鉴赏家赏析引导语 汪曾祺的 鉴赏家 一文被选入苏教版选修教材 短篇小说选读 之中 位于 一个完整的世界 这一模块 下文是原文赏析知识 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鉴赏家 是作家汪曾祺的名篇 我和小说中主人公叶三同是果贩 我以水果商贩的视角来鉴赏 鉴赏家 用平民化语言 心理式描述 随笔式自由 家常式交流 谈谈我的感受和理解 我是 汪迷 迷上作家汪曾祺后

  引导语:汪曾祺的《鉴赏家》一文被选入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之中,位于“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模块,下文是原文赏析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鉴赏家》是作家汪曾祺的名篇,我和小说中主人公叶三同是果贩,我以水果商贩的视角来鉴赏《鉴赏家》,用平民化语言,心理式描述,随笔式自由,家常式交流,谈谈我的感受和理解。

我是“汪迷”,迷上作家汪曾祺后,写了两篇赏析文后。我和汪曾祺夫人施松卿侄子施行老师,在网络上不期而遇了。施老师今年85岁高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教师。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理事长,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笔耕不缀的老者。

施行老师进入八旬之后,才开始文学创作,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而且精神矍铄,文思泉涌,愈战愈勇,81岁公开出版了《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82岁合编出版了《文史趣闻百篇》,83岁出版了自传体《玩年集》,84岁又合著出版了《上外情》。最近又合编出版了《难忘的苏俄岁月》,现在仍在写作,时常应邀到上海高校做文学与人生讲座。其精神和毅力着实令我钦佩,值得我终生去学习。

施行老师不认为自己进入垂暮之年,而是进入大玩特玩之玩年,施老师把他的4句人生箴言告诉我:

“玩年靠文学熏陶,生命靠激情燃烧,身体靠健康保障,信念靠理想塑造。”以励共勉。

施老师对我很感兴趣?问了我很多问题?问我是如何迷上汪曾祺了?问我一个水果小商贩怎么会迷上读书写作的?问我的学历?问我的家庭?问我现在有什么生活困难?让你很自然地感受到,施老师的悲悯情怀。

施老师的年龄正好是我的两倍,他儿子只比我小两岁。我们没有年龄和身份的隔阂,每天早晚相谈文学,谈人生,谈养生。和我说不为人知的汪曾祺的家庭趣事。说我很像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中的主人公叶三呀?如果你没读过这篇小说,值得你认真一读。

汪曾祺的小说名篇《鉴赏家》说的是两个身份迥异的人,画家和果贩。演绎着“伯子牙摔琴知音”生死相随的佳话。其文化内涵和社会教育意义,当属中华文化之魂宝,也当之无愧。

《鉴赏家》第一句话,以“全县第一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鉴赏家是叶三。高屋建瓴,统领全篇。

“鉴”就是鉴别,分辨。“赏”就是融通,欣赏。鉴赏家首先是会“鉴”,然后是会“赏”。会鉴会赏方可成家。称为“家”的人也一定在某一专业领域学识,经验见解都是顶级的。

一个水果商贩被称为“全县第一鉴赏家”,我都不可思议?全县的那么多书画界同仁,品位高雅的文化人。鉴赏的水平就不如水果商贩叶三?带着一个个疑问,我还是百思不解?在网上读完这篇小说了,作品赏析也基本完成了。自己看后就是不满意?无法交稿?遇到瓶颈了,怎么办?

我茶饭不思,无法进行下一件事情。我以前写作品赏析都是做完读书笔记的,记录若干内容要点后,形成整体思路了,才去下笔的。我终于找到原因了。第二天上午,再去图书馆查找汪曾祺的作品,果不然,原著与网上的江苏文教版是有删减的。整整一下午,静下心来,边读边做读书笔记。一切重头开始。

叶三,他专给大宅门送水果的,也就给二三十家送,他送的果子,都是“大、匀、香、甜、好看。”不用挑,个个好。他不是开铺子的。也不是摆地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这一点与我不同,我是摆摊的,我去拿货是批量的,也常常给单位和个人送水果的。

大画家季陶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就是每画一张画,都要喝上二斤花雕酒,吃半斤水果。他画画时是任何人不允许进画室的。但叶三是例外,他送水果不须通报直接进入。时间久了,叶三还经常帮画家磨墨,抻纸等,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敢出。有时候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气或小声的惊呼。就这样,画家以为叶三真懂,这种赞赏是发自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谄媚。两个人配合非常默契,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一定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叶三对季匋民的赞美和懂得,是发自内心的真懂,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叶三的懂得来自于和季匋民日久生情的感情,来自于对画家的尊重和欣赏,更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凡搞艺术的人都很有个性的,季匋民也不例外。他不善应酬,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很少去亲戚家应酬。反感不懂的人对他的画品头论足。更讨厌那些假名士似通不通,卖弄自己的高雅博学。

季匋民的诗书画俱佳。画是大写意,笔意俱到,笔致舒朗,善于空间。不染尘埃正是季画的高贵气质所在。季匋民最佩服的画家就是扬州八怪李复堂,他的功夫最深,大幅小品都好,有笔有墨。画风也奔放。也严谨,也浑厚,也秀润,不装模装样。

叶三是沉着稳重,有素养的人,这与他的市井出身没有多大关系。叶三话语不多,一旦说出来就是字字是金,击中要害,有理有据说出画的毛病,让季匋民心悦诚服,有畅快淋漓之感。“知音说给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就是这个道理。他认为叶三才是真正的鉴赏家。

不信,你就看看我的逐条说明,让你信服。从叶三和季陶民论画中。就能看出叶三的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他的经验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做出准确判断。有一次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这画好不好?叶三并没有急于回答,慢慢说出:

“好。”

“紫藤里有风。”

画家道:“唔,你怎么知道的?”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提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看后道:

“这是一只小老鼠。”

季问:

“何以见得?”

叶答: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季答:

“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他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很大,莲子饱。墨色很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于是,季匋民展开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这就是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的文风,民间口语话突出平凡人物的性格,只有叶三才能说出“紫藤里有风”“这是一支小老鼠”“红花莲子白花藕”的直白之语。让恬淡平静的画家与朴实智慧的叶三人物形象精致地重叠在一起。

更有一次让季匋民叹服五体投地,是叶三慧眼识珠,在一果户中用4张苏州片换出来他家橱柜里李复堂四开册页,果户看漂亮娇艳的苏州片,还很高兴。叶三送给季匋民看后喜出望外,啧啧称羡说:

“知我者叶三也。”

神眼力,真品!就这样,画家和果贩的心灵越走越近,成为生死相伴的知己。没有心灵的吸引谈何“知音?”

高手往往在民间。叶三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对绘画真的喜爱,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由一个单纯的欣赏者到季匋民的作画的参与者,评判者。两个人奇妙的完美组合,弥足珍贵。

季匋民送了叶三许多画。叶三有个学名,叫泽之。季匋民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或题“画与叶三”。一次季匋民说:

“这张不题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

叶三说:

“不卖,一张也不买。题与不题也不卖。”

叶三50岁生日,两个儿子给他做寿。

叶三说:

“你们不用给我做寿,你把四爷送给我的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早早把寿准备下了,讨个吉利。”

两个儿子都是开布店的,生意还很好,提出来说爹不要风里雨里去送果子了,做儿子心不安,我们养得起你。

叶三道:

“不行,我就是为了你季四爷一个人,我也得送果子。”

多么朴实,铿锵有力的回答。

叶三知道:“水果是季匋民的必须,作画是季匋民的生命。我岂能让季匋民吃不上我的水果,画不了画?”

叶三把季匋民送给他的画都珍藏在他的寿材里,一直无比珍惜,保留着。

10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再也不卖水果了。但是每当四季八节,叶三还是四处寻觅最好的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很多人要买他的画,就是两个字,“不卖。”有个日本人慕名远道而来收藏季匋民的画。叶三才把画拿出来让他看。日本人非常虔诚,洗洗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三拜,然后,才展开。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然后说:

“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还是说;

“不卖。”

日本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叶三之所以称为全县第一鉴赏家,季匋民的唯一鉴赏家,因为只有叶三最懂他,这份懂得是发自内心的懂,是不含任何功利色彩的懂,自然流露的惊讶和赞美的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眼睛发现不了美。你的'心灵就无法体验和感知。用纯净的心去欣赏的艺术,才是无价的艺术。

汪曾祺的散文《鉴赏家》让我如此入心,有了那么多感慨!这与我是果贩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叶三身上找到我的影子。我向果贩前辈叶三致以崇高的敬意。无论何时如果有人问我?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我会骄傲而自豪的回答:“就是我10年果贩生涯中的历练,他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战斗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洞察社会的能力。”

《鉴赏家》的艺术特色,朴素自然,简单精炼,干净利落的语言,字里行间不做作,清晰流畅,内心只有大境界的人才会有大蕴藉是名篇,也惯用了汪曾祺平淡无奇显意境深远的写作风格。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独特的口语化。寄寓作者深厚的人文思想,独具匠心的结尾,力透纸背的凄凉,深化了主题,上升到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高度。

“士为知己者死”“死也护画酬知己”。叶三的确做到了。身为果贩的我,我对叶三的个人气节表达深深的敬仰和赞美。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传奇,令人震撼的悲凉壮举。这些天来一直深深感染着,令我荡气回肠。

伯牙弹琴,樵夫子期倾听。季匋民作画,果贩叶三鉴赏。“子期摔琴谢知音。”“叶三至死不售画”两个千古至交的典范。在信仰缺失的时代,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的今天。我要高歌“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和“叶三至死不售画”的壮举,传播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都从自我做起,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孝敬父母,珍惜亲情,人人互助友爱,彼此真心相待。人间自有真情在,世界总会一片心灵的净土,呼唤心灵回归,让道德存在,读书,就是最好的遇见。写作,就是最好的修行,在修行中不但完善,提高自己。

2016新年第一天,我来鉴赏《鉴赏家》最大的意义:告诉大家,人生需要真正的知己,需要纯真的友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只要你用本真的眼睛看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就在平凡的生活。只要你用真诚的心,热爱人生,感悟生活,欣赏生活,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鉴赏家。”

评汪曾祺的《鉴赏家》

最近,我偶然翻到一篇小说,就是汪曾祺的《鉴赏家》。刚翻开那本书,我根本就没有准备看这篇小说,因为鉴赏一类的东西给我一种呆板无趣的感觉。等到我把其他的文章都看完,实在没东西看了,才不情不愿地开始看这篇小说。当然,说到现在都是一些题外话了。主要想讲的是我十分庆幸没有错过一篇好的小说。

当我不情不愿地翻看它,只看了一个章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也许是汪曾祺描述的那个时代吸引了我,也许是他的质朴又生动的语言吸引了我,总之,我被迷住了。我把那篇小说前后一口气看了三遍。

小说塑造了两个鲜活的人物:四爷和叶三。四爷是一个真正的画家。他在当时已经久负盛名。他住在大红门里面。叶三是个给大户人家送果子的,天天在红门里进进出出。于是叶三有机会见到四爷。他总是把最好的果子留给四爷,因为四爷爱在作画时喝点小酒,喝酒时只用果子作下酒菜。叶三非常欣赏四爷的画。

四爷作画时不喜欢别人在跟前,只有叶三例外,因为四爷觉得叶三是真得懂画。他觉得满意的地方,叶三总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叶三也很喜欢看四爷作画,他总是屏气凝神,在四爷画的相当满意的地方吸气。

在他们长时间的交往中,叶三得到了四爷的很多画,每一幅上都留个名。后来四爷去了,他的画变得更值钱,很多人找到叶三家去,要买他手中的画,他都没有同意。后来叶三也去了,他的棺材里除了他的遗骸就是四爷的画。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觉想起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我觉得高山流水觅知音。古往今来,对于美的感受,从来都不分阶级,不辨年龄。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真正的知音也是难寻的。

【汪曾祺鉴赏家赏析】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1-10 14:19
下一篇 2024-11-10 14:14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36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