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生动,将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物,描写得充满诗意和画面感。整节课我做了以下思考和尝试:1.注重语言的积累。
本文中要求识记的生字多以词语的形式出现,但较为分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将识字写字教学穿插在课文学习中,并将易错字词比较分析,使学生加深记忆。本课朗读的重点,在于读好关键词句。在课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奇妙”;随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世界的奇妙之处正在于“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在指导朗读描写天空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朗读,找出朗读重点,为后面学习大地部分的内容提供范例。学生在读写的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2.体现朗读的层次感,由扶到放。
文章的自然段较多,但是每个自然段都很简短,而且结构清晰明朗,描写天空和大地的层次类似。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重点指导天空这一部分,为学生提供迁移运用的范本;同时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注意提炼关键词句。在每一次朗读时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重点。由指导朗读,到抓关键词句朗读,再到小组比赛朗读,每次朗读目标明确、指示清晰,体现了朗读的层次。
3.在感悟课文中,学会表达。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难点在于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在这里,我设置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具体事物,并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事物的奇妙之处。在课后“小练笔”中,分层帮助学生理解例句,先找出事物,再总结作者表达方式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
2.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这是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描写的细致生动,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搜集自然界的图片,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的云彩形状展开相像,学生说的很多,而且相像丰富,有的说像凶恶的老虎,有的说像一对深情相拥的母子。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大自然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不足之处
上这节课时,由于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朗读时体验感情不足:所显示的美图与学生朗读配合不上。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说、听的能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1)让学生提前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并且和家长进行交流观察体会。
(2)提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搜集一些世界奇妙的图片和相关文字。
2、谈话导入,展示成果。首先和同学平等对话,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表示信任和期待,请他们谈谈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结合展示资料加以说明。
3、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和学生探讨以怎样的形式读课文,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有不同的语气,这一环节,教师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放而有度,有层次的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合作探究、了解写法。学生经认真听——自读——自悟——讨论,完全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从两个方面天空和大地分别展示了哪些财富,是怎样抓住事物或景色特点来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通过给课文中的“……”补白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5、练习巩固课外延伸。关于作业设计,立足以读到写,以写到用,首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默读到背诵后到积累下来,引导学生继续探寻生活中的发现。
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选自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世界”,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课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天空、大地的奇妙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前,我先让学生搜集自然界的图片,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初步感悟。
2.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发现的奇妙事物,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我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忆看到的云彩形状,展开想象,学生想象很丰富,有的想到童话故事,有人想到后羿射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展开,从而为后面突破本课难点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做铺垫。
三、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学生较为紧张,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
四、改进措施
学生上公开课、录课时紧张是很正常的反应,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因为这是课堂氛围活跃的前提,更是学生思维迸发的前提。消除学生课堂紧张的方法有很多,如:课前良好的沟通、课上老师语言的引导、评价语的鼓励……下次录课时,我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富有实效。
4.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彼得·西摩。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先总写这个世界很奇妙,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每个方面分别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后又总写我们这个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说象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奇妙。随后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这样学生对文本有个清晰的感知和概括。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各个学习活动的推进,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些设计都完全针对学生的疑问之处,毫无疑问,这是本堂课成功的地方。
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学生还未能充分朗读出世界的奇妙。在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这方面的教学还是有待提高的。
5.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让我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很重要的。带着我对文本的理解,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感受世界的奇妙,也是很奇妙的……课堂上先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填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神奇。
无论是“天空”一段,还是“大地”一段,都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教学时,我教学生用圈画的方法,找到“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厘清作者的表达顺序。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时间段里写了哪些事物,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在“天空”部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感受到文中“太阳、云彩、雨点等生活中常见事物有什么奇妙之处。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都是和“天空”相关的,都是作者从“我们看见”这个角度写的。作者看到同一个事物在一天里有什么变化呢?比如,“太阳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正是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着戏法,才让“天空”这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充满了奇妙,课文就是通过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天空的。
在“大地”部分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在找到所写的事物后,从“我们能看到”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入手,概括出植物在生长,水果颜色各异,冬天水会结冰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平常所见,为什么能称其为“奇妙”。联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还是妙在变化一四季的轮回。课文择取了众多的事物,通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来写大地,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本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更加觉得世界是奇妙的。
在学生体会了天空和大地“有生命”后,根据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此处的难点不是缺少具体的事物,而是怎么说出所选事物“有生命”的表现。于是我启发学生借鉴课文进行表达,如流动的小溪、鸣叫的蝉、不断跳动的秒针、被压在路面上的铺路石、被风吹动的风车……
在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发现,再写一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49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