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阅读答案

乡愁阅读答案 乡愁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一、细观词题 标题是一首词的眼睛,词题往往包含很多信息:或直接点明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或提示词作的类型和内容等。许多词作蕴含的情感,细观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乡愁阅读答案

乡愁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一、细观词题

标题是一首词的眼睛,词题往往包含很多信息:或直接点明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或提示词作的类型和内容等。许多词作蕴含的情感,细观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解答时,先细观词题“思远人”,可以初步看出本词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再联系全词综合考虑加以验证。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借助注释

命题者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往往在原词的后面附有注释:或交作的时代背景,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作者的人生际遇,或交代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等。总之,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做是有效信息。解题时,借助注释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词人的情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注释说,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由此可知作者借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自己有心报国却生不逢时的复杂心情。

参考答案:上阙“道是天公不惜花”是扬,下阙“道是天公果惜花”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三、联系作者

高考所选作品,大多是大家之作,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鉴赏时先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及思想主张,知其人、论其世,对把握诗歌的情感将大有裨益。

[例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但宋神宗去世变法就结束,此词作于他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之时。所以,联系词人人生际遇可知此句不仅是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更有其壮志难酬之忧。

参考答案: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表现了作者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对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四、捕捉词眼

词眼,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抓住了词眼,便抓住了解读词作主旨的钥匙。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字词虽然不是词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要进行认真分析。

[例4]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只要抓住了词眼,便抓住了解读诗歌感情的钥匙。范词的词眼是“愁”,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之情;秦词的关键词是“久长”,重点强调的是感情坚贞与长久。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五、分析意象

意象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在诗词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在把握词作的思想情感时,有时还要以解读词所运用的意象为突破口。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流水”“残月”“红豆”“落花”“梧桐”“长亭”等,都有相对固定的含意。因此,同学们在分析意象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便可迅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

[例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思路点拨:尽管在诗词中“杨柳”“飞絮”的内涵是固定的,即“留别”“飘忽”;但也要依据词作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从词作内容与其中“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流不尽,许多愁”等字眼可见本词“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还有对春光易逝的留恋、感伤之情。

参考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及愁情别恨。

六、关注典故

用典,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它可以使表达丰富而含蓄。鉴赏词作时,关注典故,有助于解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6]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O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O洲烟雨:指长满O草、烟雨空鞯姆绻狻"劬岛: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翻出新意,以此句作结,表现他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含蓄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七、忠于原词

忠于原词,指对词作情感的解读,要将其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阙”“阙不离篇”的解读原则,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要主观臆断,乱贴标签,任意拔高。

[例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

陆 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相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陆游的诗词作品广为人们所熟悉,但此词对思想内容的考查理解,同学们很容易贴上“收复失地,壮志难酬,年华老去”等标签。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但时有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爱国主义是他创作的主旋律,但他也有大量诗作写日常生活、朋友交往、琴棋书画,丝毫不涉江山社稷、民生疾苦。这就告诉我们对诗词的理解最重要的不是从作家出发,而是忠实原词,从作品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想回故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情。词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但又担心故乡变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和伤感。

乡愁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一、 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积累“蝴蝶”美学意象

蝴蝶,作为古诗中的美学意象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个充满迷离恍惚、空虚惘然的“庄周梦蝶”,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梦幻”的象征。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怜我秋斋梦蝴蝶”(《十字水期韦潘待御同年不至》),“枕寒庄蝶去”(《秋月晚思》);《红楼梦》中用“宝钗扑蝶”衬托“独伴孤灯”的悲剧人生;《梁祝》中也有“化蝶”的故事。这些都寄寓与暗示人生的变幻莫测和理想的无情幻灭。又如20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只白蝴蝶。只见它时而绕着花草飞,时而躲藏在花草丛中,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出没在花草树木之间。作者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鉴赏时要结合“注释”,联系诗人的处境来答题。

【参考答案】(1)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等活动。该诗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 创造想象的新天地,感悟“梦境”良苦用心

诗人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而诗歌中大胆瑰丽的想象“文路”,也应该成为考生鉴赏时的“思路”。古诗中的“梦境”就是作者托物寓意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20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 中 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 本诗约作于皇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 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这是一首体裁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诗题“梦中作”,显然不可能,作者只是以“梦”为依托,以想象的画面为载体,“四句诗”正好构成“四幅画”。所以,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欧阳诗也正好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的无可奈何的心境和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参考答案】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三、 探求规律明确要旨,比较“送别”不同之处

依依不舍的“离别”属于古诗中的意境之一。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递,亲友远别,难免伤情。于是“折柳赠别”“芳草惜别”等成为送别时人们寄托的经典意象。2010年古诗鉴赏选用“送别”主题的有江苏卷(王昌龄《送魏》)、陕西卷(江总《雨雪曲》)、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等。如20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 蜀 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情感?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解析】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悲凄。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深刻复杂。第一问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第二问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诗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诗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否的关键。

【参考答案】思念故乡之情。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四、 透过表象看清实质,借助“青山”把脉匠心

诗人借助“山”的物象传情达意,寓情于景,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杜牧的《山行》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出以动衬静的图画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描写游历山川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借登山洋溢出昂然向上的激情等。例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 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针对一“愁”与一“笑”两个截然不同的表情词,先要读懂诗的大致内容: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水也停止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答题时,既要考虑诗人的主观情感,又要联系诗人眼前的客观实际。

【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五、 联系人与自然情结,探究“咏雨”实质内涵

“雨”是古诗中常见的抒情意象,融注了每个作者独到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和不同的人生境界。“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诗经・卫风・伯兮》)以“雨”作比兴其实为思夫;“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抒发了寄情湖山安闲自适的情怀;“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给人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例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陈与义①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 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 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解析】这两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运用。其中,“若即若离”:若,好像;即,接近。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 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参考答案】(1)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不同,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心情。(2)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回答“不同意”,言之有理也可)

六、 折射多重人格心理,体味“凤凰”美学价值

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太平祥瑞的神鸟。“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凤凰,其羽,亦集爰止”(《诗经・大雅・卷阿》)。“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壮游》)“凤凰”是杜诗中独具个性的意象,诗人以凤凰自况,凤凰也是他伟大抱负的象征;《朱凤行》里那只处境艰险、穷愁潦倒,却心系百鸟、仁爱善良的朱凤形象,正是诗人仁民爱物的象征。诗人在诗中热切地呼唤它的降临。“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又观打鱼》)其中“凤凰”也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例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使心伤。

【注】① 商风:秋风。② 怆(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解析】有人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之诗。阮籍卒于景元四年(263)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诗的大意为: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它一声高亢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逢商朝靡滥的世风下,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它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七、 挖掘中国民俗风情,赏析“七夕”节日主题

有不少古诗中记载与表现了我国的民俗风情,例如2010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 争:怎。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析】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乡愁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做阅读题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月光启蒙阅读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启蒙阅读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问题: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5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5.(3分)D(3分)

A(1分)

6.(8分)观点(1分)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乡愁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一、真题回放

(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文字材料请查阅相关资料,此略)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文中写孩子们、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E.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

解析:B项“却对故乡充满深深的愧疚”错,在文本第二段写道:“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却被打上外乡人的烙印。”言语间流露的只是不安,而没有“愧疚”;E项“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错,应该是“故乡在我心中”。

13.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4分)

答题要点: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解析:题干中的原话位于原文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而下文正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考生从第五、六自然段中筛选信息,需作一总结。本题的文本依据是:(1)“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2)“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14.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义。(6分)

答题要点:(1)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2)“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的厚重的乡愁;(3)“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解析:“纸上”是破题关键。所谓“纸上”,根据文本内容可推知,这是作家运用的借代手法,代指文学作品;从作者来看,文学作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人创作的“故乡”方面的作品,二是“我”自己创作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这两类文学作品都与“故乡”密切相关。抓住“纸上”的这些含义,即可圈定阅读范围,将有关语句进行整合,把答案概括出来:从第三段中“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可以提炼出第(1)点;从“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可以提炼出第(2)点;从倒数第二段“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等语句中可以提炼出第(3)点。

二、答题技巧

1.明确全文主旨。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2.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问的是什么)

3.注意研究关键语句。“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4.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从哪儿答)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因此,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6.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怎样答)根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可采用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原因、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很多人能根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乡愁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不能称道的教学艺术就是把话说尽,让读者一览无余。文本在阅读活动中需要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去通过阅读发展自己的思想。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经过一遍遍地认真阅读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关键词】空白艺术;阅读教学;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68-02

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在语文课上,给学生讲解得十分具体,分析得十分透彻,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塞得满满的,是十分不明智的。近年来,教育界逐渐关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空白艺术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

1.1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语言”的空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不能称道的教学艺术就是把话说尽,让读者一览无余。文本在阅读活动中需要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去通过阅读发展自己的思想。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经过一遍遍地认真阅读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因此在阅读课文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甚至是标点等方面去发现“空白”。有效地利用文章的空白展开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文本时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分析得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兴趣,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境地。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作者感情。例如在《孔乙己》学习中,从“多乎哉?不多也”,我们仿佛看到了迂腐可笑的孔乙己。 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样的文本语言之“白”,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到文本语言的简练、含蓄和精妙。

1.2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答案”的空白:在语文常规教学中,有些教师信奉答案的惟一性,唯标准答案是举,这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其实,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地方的答案并不是惟一的。雪化了是水,也是春天。在这个“标准答案”以外,更多地留些 “空白”,让学生去仔细领悟、探究,学生收获会更多。

比如《曹刿论战》中,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庄公当“肉食者”之首,鄙,还是不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可以认可。可以说他鄙,也可以说他不鄙。讨论中,甚至还有学生引申到现代社会管理者大胆识才用才的重要性。开放的答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

1.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留有空白: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自己的讲授上,捆在作业练习上,而要尊重其个性的自由发展。如果课堂上留有空白,学生便可以在空白时间里朗读、演讲、讨论、阅读、解疑……这样,学生在空白时间里无形地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放任自流。

笔者于教学中在一次课堂最后五分钟的文学欣赏中,一位学生谈席慕蓉的诗,误把《乡愁》算了进去。当时并未指正,而是让诗歌小组的同学发言评价。同学们发现了这个错误,不但很快弄清了《乡愁》的作者,而且对余光中和台湾诗人又进行了讨论。后五分钟的文学欣赏不是老师的欣赏,而是学生的欣赏,教师虽“无为”,但学生却“无不为”,而且是“大有作为”。

2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的措施

2.1 不断进行思考,从“虚无”处读出“有”:笔者认为正因为作品留有空白,这样才更容易激发读者去认真探究作品的空白,从而可以更好地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来。这种由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的文本结构就会对学生来说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这一点来看,阅读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可能去替代学生。

能够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在写作上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些初中课文内涵丰富,语言凝练,这其中也有不少作者匠心独运,有意为读者留下值得寻味的艺术空白。对这些内容,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引导,从“虚无”之中读出“有”来。比如说,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有时就会留有很多艺术空白,它能够激发读者透过看似寻常的叙述,渗透着不同寻常的信息。小说《孔乙己》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字数不多,但他给人的思索空间极为深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内涵丰富的语言,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去进行猜想,体会这些语言的真正含义,不断丰富作品的“空白”,更好地考虑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2.2 不断拓展阅读,读出“情节”的深意:好的文章内蕴丰富,如果多读几遍,更多的看法就会不断地生成。对此,作为语文教师而言,应认真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理解空白。如果老师将文章内空白向学生一次说明白,学生都懂了,那么再详尽阅读的激情反而没有了。

还是那本书,还是那个文章,由于阅读的方法、遍数、环境以及读者的心情、和世界观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对文章理解的变化,因而对文本的空白的理解就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关于某一个作品的理解仍然需要要进行更多次的深入阅读,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不断进行碰撞,互相激发。阅读经典作品,不能一次性阅读,要多读,将语言的精炼和思想的精华与自己的知识结合起来,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语言,这样运用起来才能随手拈来,得心应手。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从学生读过的书中进行精选,让学生进行更多次的阅读,达到熟能生巧。

2.3 不断揣摩语言,读出“语言”的深意: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有时文章的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含蓄之美,就会有意留下“空白”。一部如果有了含蓄之美的空白语言,在理解意义上就会有更多的遐想空间。在阅读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揣摩,搞清楚语言所蕴含的原始意义,这样,方可以说得上真正的读书,真正的学习。

《藤野先生》首句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莫泊桑《项链》首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两个“也”字,都埋伏下一种未定性,从而使文章更具耐人寻味的意蕴。鲁迅的文章中,有很多语义单位之间连接上的“空白”,这些“空缺”引人遐想,让读者通过思考去完善,这样就使作品更具内涵,经过多次阅读才能读懂作品的真味。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52
下一篇 2024-05-09 20:5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