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 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 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学期语文 忆江南 教学设计 精选 14 篇 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 忆江南 教学设计 篇 1 教材分析 忆江南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忆江南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的教学准备: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八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词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5.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并逐步掌握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教学中,着眼诗的语言,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情感等真切的感受,产生“悦心悦目”的情感体验效应。运用同一词牌对比的方法学习,精读一首,迁移其余两首词的赏读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架设对话交流的平台,使诗的语言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情感,语言日趋丰妙。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初读诗,知题意

1、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读诗,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悲欢离合,看见戍守边关的战士,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古诗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指名读。

3、说说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自主阅读解诗意,晓意境

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古诗,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学生自学,自读,播放古琴乐,五分钟)

2、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什么样的意境,描述一下。

3、开头的一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4、再诵读词,体会其中的境界,感悟诗人用字的精妙。

5、赏析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情感。

三、探究赏读,体验诗情

1、出示白居易写于洛阳的《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在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和体会。

2、反馈交流:通过洛阳与江南春天的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介绍白居易在苏杭做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

四、合作诵读,加深情感,丰富底蕴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另外两首,学生自由读。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借助注释明白词的意思。

3、从这两首词中理解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江南的景和物,人和事,他都忘不了。

4、师生互动,诵读这组《忆江南》。

5、学生在古琴乐中诵读这组《忆江南》

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教学反思:

1.三首《忆江南》的教学,我运用了同一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如结尾处“能不忆江南”的诵读,就迁移到学习其余两首结尾句“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学生不仅认识了词牌的特点,更加深了词所表达的感情。

2.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两点比较好的地方:

一是在教学中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正是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

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词的内涵、韵味、美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3.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小组合作时间有些少,孩子们没有充分讨论,我就急于让他们发言,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得生涩。

4.改进策略: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在学生充分自主建构知识基础上,教师善于抓住兴奋点进行合作探究,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3

一、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

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2.屏幕出示小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圈出“江南”两字),“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4.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二、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练习读通。(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自读——指读——正音——齐读)

2.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三、四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4.练读对偶句。

5.整首连起来读。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

2.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来,我们一起再读:

师——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师(加重语气)——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3.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会想起了哪些江南的美景?(这好字让我想起了……学生说说关于江南的生活、风景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归纳)(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

4.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5.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两句(随机评价:好!你读得豪迈洒脱;你的朗读中带着江南的柔美:这平平淡淡的声音中,一定藏着深深的情;这好字中,流淌着款款情深……)

6.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好!谁来读这两句(指名1位),觉得能比他读得好的举手(学生读),你觉得哪些地方读得比他好,你为什么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后,再请1-2名)

8.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音乐起…教师范读——范读后学生跟读两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

(学生读后,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请2-3位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并结合句子朗读)

预设与相机点拨: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这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吗?你再看得真切些,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来,我们一起分享这美丽的景象。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色,分不清哪是江水,哪是朝霞,哪是倒影)——是啊,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来,就让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读)

是啊,那绿绿的水,悠悠地流淌,流淌……怪不得,有一位诗人啊,用“蓝墨水”来形容江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这两句,谁读得最美,一会儿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学生自读——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9.(学生读后,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师:面对着这美丽的江南美景,再来沉醉地读这首词……

10.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

11.板书“忆”,请同学再来读最后一句,特别关注标点符号。

12.同学们,其实啊,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现代人加的。如果让你给这句词加合适的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

(叹号!——发自内心的一声长长的赞叹)。

(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仿佛看到了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反问和感叹连用?!既是强烈的抒情,又是深深的赞美)

13.大家加得都有道理,但是,不少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给这句词加标点的时候,一致认为,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是为什么呢?(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

14.是啊,这小小标点里,也藏着一段深情啊!江南是如此值得他眷恋,怪不得白居易一开始便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全诗)

三、体悟景中深情

1.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如此深深地眷恋呢?

我们看黑板上的这组词语

忆江南

忆好景江花

江水

你发现了什么吗?(三个词语都带有江字;都和水有关)

是啊,作者回忆江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的水(将”江花”/”江水”擦掉,换成”水”字)。水,是江南的象征。江南,景因水而秀;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因此,身处中原洛阳的白居易,才会觉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

再读这两句。

师:平常的江花与江水在白居易眼里如此美丽,除了这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江南。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后问:

2.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为何让白居易如此眷恋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是啊——

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回读全词)

学生读完后,教师马上紧接着合作读——

(师)(生)

(响而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

(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火)那是怎样的火啊?(熊熊燃烧的火,烈焰奔腾的火)那火焰中跳动着的是什么?(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

继续合作往下读:

师:生:

(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

(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一遍)(反复一遍)

此刻,看到了那流淌着的江水吗?那是怎样的江水啊?(绿绿的江水!)

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的又是什么呢?(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

3.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作者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

忆江南

忆——好——景水情

四、默写留驻精彩

1.来,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吟诵这首情景交融的绝妙好词:

2.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拿起笔,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默写下来。

3.同学们,其实《忆江南》不只是一首而是三首。如果大家读了另两首,会对第一首词有更深刻的理解。请大家课外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学这两首词。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想象悟情,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首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这首词的诗人、写作背景等资料;搜集赞美江南的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了江南美景,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江南?

3.你知道哪些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课件出示一些赞美江南美景的诗句,齐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5.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6、板书课题:忆江南

7.课件出示这首词,师配乐范读。

8.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诗题的意思。(诗人思念江南)

9.了解“词”与“词牌”。

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渔歌子、水调歌头、长相思)。

[设计意图]: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读出节奏。

2.指名读。注意读准“谙”;并与“暗”区别字形与字义。

3.齐读。指导读出节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意思)

5.再读。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2.品1、2句。

(1) 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3)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句“江南好”。(随机评价)

(4)“风景旧曾谙”什么意思?(理解“谙”)

(5)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诗人过去对江南很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师: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

(6)再次朗读品味这两句。

3.品3、4句。

(1)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课件出示3、4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颜色?(日出 江花 江水;红 绿 )

(3)这两句诗可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呀!你认为这两句写得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并运用了异色相衬的写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4)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

(5)是啊,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思念)

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6)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7)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4.品第5句——反问句。

(1)江南如此之好,生读——能不忆江南?(板书:忆)

(2)这是个什么句式?

(3)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思念)

(4)再读反问句。

[设计意图]: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重抓3、4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师: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思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2.课件出示资料链接: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下个心了呢。

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

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

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4.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回读全词)

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意图]:“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学生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能进一步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指名读

4.说说从这两首词中,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再次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7.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

8.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诵下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并在积累中将那份江南情延续下去。最后,在优美抒情的《忆江南》的歌曲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好 忆

(板书说明: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忆江南》选自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都是有关江南的音乐作品,围绕着人文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江南音乐婉约的风韵,领略江南民间独特的习俗等。

2.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从重感性认知向重理性认知的过渡阶段,同时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中要学唱的歌曲《忆江南》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谱曲的,歌中抽象描述的景致和情感,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知并理解。

3.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

本课拟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感受江南的诗、歌、画、乐、舞等的风格特点,韵味所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多媒体,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感受江南歌曲的意境美,学习用柔美自然的声音演绎歌曲情绪。

2.能力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创编活动,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情感目标:从诗、画、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感受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秀美清新,人文的温婉典雅,增进对祖国秀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柔美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去表现歌曲。

2.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音画欣赏,入情入境

[播放音乐《春绿江南》及一组江南水乡的水墨画(音频、图片课件)]

1.刚才的这段乐曲和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描述出来。(清新,优雅,柔美;江南水乡的美景)

2.音乐《春绿江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清秀灵动的水,秀丽多姿的山,江南水乡就像一幅幅朦胧的水墨画,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人杰地灵的江南,也留下了众多的佳句名作,大家听一听下面这首歌诗谁的作品?

[欣赏《忆江南》范唱(课件)]

3.大家一起朗读白居易的词《忆江南》。(课件)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词中“一红一绿”相映衬,无需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再听老师唱一遍,感受歌曲旋律:清新、柔美、明朗。

[老师范唱(课件)]

[通过观赏水墨画、听赏乐曲及老师的范唱,初步感受江南风光的秀美、音乐的清新,进入美妙的学习情境]

(二)歌曲学唱,感悟情绪

1.跟琴用“en”哼唱这首“清新明朗”的旋律,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出示歌谱)

要求:流畅、柔美,自然,注意换气

2.唱谱,提醒乐谱中带有附点的音符。(动画课件)

3.分析歌曲,填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及结束句的演唱。

4.歌曲力度处理:

①歌曲中描写景物的两句话,朗读,进行分析,做强弱对比,唱一唱。

②结束句的演唱。提醒演唱声音的位置、时值。根据歌曲情绪分析加上什么力度记号去演唱合适。(动画课件)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忆江南》。

[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形象地感受“mf 、 mp 、 ”这几个力度记号在演唱中的运用,很好地将歌曲的情绪、意境表现出来]

(三)歌曲表现,再现美景

1.情境表演。

歌声很美,老师还想再现词中的美景,请大家思考一下,用肢体语言或同学间相互合作,模拟各种景物的造型,如:随风轻拂的垂柳;绽放的鲜花;涟漪的湖面;拱形的石桥,摇橹的船家和穿行于美景中的游客等等。(演一演)

2.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更好地演绎歌曲的情境,选择适合《忆江南》的演唱形式。

①一人领唱众人以“en”伴唱,并伴以表演。

②用轮唱的演唱形式表现游人如织,你歌我和的场景。(音频课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0 0︱0 0︱江南︱好—︱风景︱……

[通过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演一演江南风光、用不同演唱形式唱一唱江南歌曲,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江南音乐和风光的魅力所在]

(四)拓展欣赏,归纳风格

1.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深受人们的喜爱,吸引了不少作曲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不同版本的歌,老师演唱一首。(说说歌曲情绪,听后感)(视频课件)

2.欣赏昆腔《忆江南》,感受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体验。(音频、图画课件)

3.江南的山美,水美,诗美,歌美,再欣赏江南舞蹈《春绿江南》片段,跳一跳,感受江南舞蹈的意蕴。(视频课件)

4.同学们将江南舞蹈的清丽典雅,温婉曼妙表现得很到位,再唱《忆江南》并配以刚学的舞蹈动作。

[借助视频、图片、动画等手段,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忆江南》,观赏并亲自体验行云流水、曼妙典雅的江南舞蹈,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我们吟诗、赏乐、轻歌、曼舞,徜徉于秀美、灵动的江南,感觉美不胜收,意犹未尽!白居易的《忆江南》还有其二、其三,课后请大家收集来,品一品,唱一唱!

2.我们的祖国到处是秀丽的景色。同学们可以仿照《忆江南》的格式进行歌词创编,下节课带上你们的作品,赞一赞我们可爱的家乡——南通。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构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言语美感,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有感晴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学生可能会回答:

词语类: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诗词类:《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歌曲类:《嘀哩嘀哩》《春之歌》《小燕子》……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关于春天的表象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2、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

4、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对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理解的词句有:“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

[设计意图]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

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可能有二: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为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

1、对“江花”的理解

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红花。红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艳丽夺目。

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哇。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

2、理解江南“好”在哪里?

(1)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生1:江南“好”在“江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尽情欣赏,诵读诗句。)

生2: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生3:江南“好”在“红日”。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太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太阳,使江花更艳,也为江面铺上了一条红绸缎,多美啊;没有了阳光,江花也不会那么红艳了,江面上也失去了五彩斑斓。正应了那句老话:红花还需绿叶衬。

生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这是因为作者曾经生活在江南,亲身体验过江南之美,对故土风光的迷恋,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忆江南”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南好”。

(2)填充练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 , 。能不忆江南?请把学过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关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填充练习的设计,放飞学生的想象,激活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填补了“好”字留给读者的空白,使江南春色美景得到个性化、形象化、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提取和巩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品——体昧语言,感悟诗情

1、推敲语句。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如:首句“江南好”。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三、四句抓住朝阳、江花、江水等景物,通过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一句,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烘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2、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之美: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3、蕴情吟诵。播放古筝伴奏曲,进行配乐诵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五、比——比较异同,归纳总结

1、比较学习。这三首词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独立思考,做好发言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引导归纳。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时间、地点、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3、感情朗读。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对比,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画、作词、写导游词。)

2、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自学白居易的其他两首《忆江南》。

3、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自学同题诗词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自主表达阅读感受,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发展了学生个性。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背诵《忆江南》,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3、理解词意,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得到对词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教学难点】

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板书:词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预设:

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

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2、听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个性化读词:

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要做到有议有评。

2、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演唱此词:

⑴ 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着来唱。

⑵ 自己为词配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选择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三、体会填词的乐趣

1、你曾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给你留下怎样难忘的印象?

2、模仿白居易词作,填一首属于自己的《忆江南》:

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四、知识的延伸

1、说明忆江南实为上下两篇(课件)

2、介绍两篇《忆江南》(课件)

3、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在课间交流一下。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提出了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6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入情

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创设古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

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教师小结: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12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在我们祖国有一个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江南风景》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这就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板书江南)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江南的苏州和杭州做过官,江南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在回到洛阳后写下了,《忆江南》。(板书忆)

二、感悟诗意,随文识字。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忆字的?家族识字:找一找竖心旁的字,学生组词,随机出示字卡“回忆”“记忆”。你认为课题里的忆字是回忆,还是记忆,说说理由。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2、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3、自由读,想这首词共有几句?

4、指生读第一句

(1)指导读,语速慢,“好”字重读。指生读,评价读。

(2)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江南美景给白居易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字?“好”你能给“好”换一个字吗?

(3)出示字卡“景色”,说说怎样记住景的?贴词卡“风景”,任选其一说句话。

(4)白居易怎么知道这里风景这么美啊?第一句中有一个字说的就是熟悉的意思,你们猜猜是哪个字?出示“谙”字,说说识记方法,老师会编一句儿歌:用语音沟通会让我们更熟悉。

过渡:江南的哪些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这么好的印象呢?指生读第二句诗。

(1)指导读,指生读。

(2)同桌读,加上动作读。

(3)在这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师生共同画简笔画)看简笔画读古诗。

过渡:看到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诗人白居易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诗。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这句的意思是?

三、整体感悟,品味诗境。

(1)让我们做小诗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朗读这首词,好吗?

(2)欣赏过江南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3)白居易把江南写得这么美,你能体会到她对江南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4)江南太美了,所以白居易认为写一首词不足以表达他对江南的热爱,这只是其一,还有两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

四、升华总结:

真的不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你爱我们的祖国吗?爱就大声说出来。祖国我爱你。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13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小结: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200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导读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板书:忆江南

↓美景

江南赞美、思念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忆江南》教学设计】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1-24 16:37
下一篇 2024-11-24 16:30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35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