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护理专业范例6篇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1 一、解决认识问题,教育学生热爱护理学专业 护理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打针、喂药、伺候病人,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中专、专科水平就够了,所以高中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报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我们第一届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对此,我们就加大宣传力度。国外护士是一种社会地位高,并且收入也高的职业,在美国更是最受尊敬的两个职业之一(另一个是警察)。在国内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1

一、解决认识问题,教育学生热爱护理学专业

护理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打针、喂药、伺候病人,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中专、专科水平就够了,所以高中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报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我们第一届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对此,我们就加大宣传力度。国外护士是一种社会地位高,并且收入也高的职业,在美国更是最受尊敬的两个职业之一(另一个是警察)。在国内,护士这种对专业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护士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提高;其次,高护对医学理论与实践有较高的要求,其工作职责也不仅仅是打针、喂药,还要承担对医生病情处置、用药及用量的监督,逐步改变了人们思想中传统的护理观念,考生的思想逐渐与国际接轨。这样一来,考生的思想包袱解除了,对高护专业的认识端正了,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届新生录取数已超过招生计划数,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二、创新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护理本科人才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类专业,契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思路,但护理学本科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统一,培养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坚持以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全方位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范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培养环节,细化培养过程,收到明显的培养效果。

(一)明确高护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护理本科应兼顾护理学实践性强,医学理论要求较深,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这三方面特色,培养目标为: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分析及解决医护问题的能力,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护理学专业理论及职业技能,能够胜任专科护理、社区健康服务、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

(二)创新高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认为,高护专业应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护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框图由图1给出。

图1 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教学体系(图2)。

理论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个模块。在保证思想政治、人文社科等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从分析学生专业能力出发,科学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性护理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培养。对护理学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组合,突出了10门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保证了本科人才培养必须的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设置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环节,兼顾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图2 理论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图3)。

这是我院首创、率先设计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导向实践、专业基础实践及综合实践三个模块。入学初期设置的专业导向实践模块,目的是使学生对护理学专业具备最初的感性认识;专业基础实践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及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见图3。

图3 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时分配上,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以上,临床实习达到1年,超过总学时的1/4。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强化。

课程实验安排。建立完善的校内外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实践考核标准。专业临床实践安排。选择具有长期护理临床教学经验的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校外临床实习基地,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并与这四所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

临床实习的考核。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要求,包括各专科的知识、态度及技能考核指标,学生需要完成的护理病历、临床查房、健康教育及出院计划,毕业时需要选择临床护理病历作为课题进行毕业答辩等。

3、素质拓展提升体系

图4给出了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结构。

在素质培养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素质及作为护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为学生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各种服务社会的机会。同时也开展与课程同步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举措丰富了学生的经历。

三、三证并举,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成为教学质量优劣的判别标准。为此,我们实行“理论教学、实践强化、临床实训、双证并举”的教育模式,通过毕业与执业三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外,还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近三届毕业生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见表1。

表1 近三届学生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统计表

四、实行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思路清晰,设计的三体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可操作性强,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宽了就业渠道,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就业层次逐年提高。表2给出了本专业近三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表3给出了历年就业情况。

表2 近三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

以及就业情况

表3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2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本文对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发放给300名学生,对他们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高,并且显著高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即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时候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有时会产生自卑心理,教师与学校应该对其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http://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是指个体在做某件事之前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件事的把握程度与自信程度。这种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实践调查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学习的热情。本次实验调查以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不同年级高职护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下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普通的调查问卷法对300名学生发放标准化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为270份。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使用我校护理学专业教授译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化表,这个表的测信度为0.83,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本次调查只有一个维度的内容,一共十个项目。对被调查测试者的评定使用四个等级方法,采用计分方式进行评价:完全正确是4分,多数正确是3分,有点正确是2分,完全不正确是1分,满分为40分,总的分数越高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2.2 统计学分析 将270份有效的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输入专业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次调查涉及到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当P<0.05时,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的为40分,最低的为13分,平均分数在20—30分之间,根据评分标准,这次调查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属于较高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采用的是多组间单一因素方差分析与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与结果,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3.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

从上述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了变化,数据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的多重比较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与三年级的高职护理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二年级的高职护理学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大学生生活与本专业的学习都充满着好奇心与新鲜感,比较有自信心,因此自我的效能感水平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习的逐渐深入,护理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学习热情降低,自信心也随之降低,高职护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逐渐降低,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但随着学生心智的逐渐成熟,学生到了三年级时又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认知感。

3.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检验结果分析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检验结果分析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上面我们的调查表1,可以看出:一年级自我效能感低的高职护理学生占本年级的14.94%,二年级护理学生中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占据整个年级的18.07%,高于一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但到了三年级时,情况又有了好转自我效能感低比例降低仅为7.21%。调查还能够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男女之间自我效能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更能经受住各种打击与磨难,性格更为坚毅[1]。

3.3 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必要性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可以得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减轻学生的紧张自卑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多使用鼓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给他们提供多种反复尝试的机会,正确科学地加以引导,用一种发展与客观的眼光看待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归因方法,让他们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在遇到困难与失败时,总是抱怨环境或者是他人,应该多找自身的原因,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找办法克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在解决问题中增强自我效能感[2]。

自我效能感在现在教育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属于非智力的情感因素,水平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树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与失败时不要放弃,对自己充满信心,去除自卑悲观心理,相信自己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3]。

http://

参考文献:

[1]刘印.不同年级护理专业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250-251.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3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Master of Nursing Admissions

Direction and Curriculum and Employment Contact

ZHANG Hongping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 Nurs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relationship not only in Nursing research direction and employment but also in curriculum and employment between Nursing master degre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tudying abroad, in order to point out deficiencie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it also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master degree; research direction; curriculum; employment

我国自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以来,护理硕士教育蓬勃发展,硕士点不断增加,特别是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布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这些更高的平台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至2014年,全国已有79所大学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但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起步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现将中美护理硕士招生方向及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1.1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美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在高层次的临床实践、管理和学术领域中担任高级实践护士、护士指导者、护理专家以及护理学教师。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护理硕士,以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为重点;另一种是护理科学硕士,以培养护理科研人才为重点。护理硕士的学位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70年代是其高速发展期,培养类型以护理硕士为主,培养的人才主要为面向临床和社区从事护理服务的有一定处方权的高级实践护士,包括开业护士、高级助产护士、高级麻醉护士、临床护理专家、高级个案管理护士5类专门性人才。

1.2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1992年正式开始护理研究生教育,第二军医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为国内第一批护理硕士招生学校到2014年全国已有79所大学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广泛,专业设置方向共333个,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15.13%)、护理教育(13.44%)、护理管理(17.65%)和社区护理(14.29%)。研究方向侧重于管理、临床和社区人文,基础研究很少,有点偏离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专业的学科发展,对课题申报及科研研究也有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护理专科的发展和护理学科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方面联系不是很紧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后,很多院校及附属医院增加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但医院里并没有相应的职位给予,与此相反的是临床护理硕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回到临床科室工作,可能工作性质和护理中专毕业的学生相同。一些护理管理者可能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护理岗位不太需要高级护理人才,从短期成本――效益分析,他们更偏爱护理专科等应用型人才。还有很多学校招收社区护理的研究生,但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就业的很少。这些都造成护理硕士招生方向和就业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2 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2.1 美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美国硕士课程设置极具护理专业特色,在美国大学护理协会联合会和美国国家护理联盟评估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已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板块:研究生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还是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为例,护理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见表1,因为开业护士的课程比其他的护理硕士方向多10多个学分,针对成人、老年、家庭三个专业有不同的科目,比较难,在我国因国情不同,近期不可能引进,所以表1没有列出它的课程设置。

由表1可以看出,各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的课程设置除共同必修课程一样以外,其他课程不完全一样,课程设置与招生方向相匹配。护理行政管理需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护理教育就要学习教育类课程,临床护理专家就需要学习针对专科的高端专业知识,同时结合有不同的实习方向。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针对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学习课程,不同的实习课程。同时也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以后工作可能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护理硕士课程设置与毕业后就业结合紧密,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相关工作。

2.2 我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应的课程设置方案还没有得以构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经建议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语等;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部级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专业课包括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建议中详细设置了专业基础课,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更无必修课的设置内容,这对于护理专业硕士的培养来说仍然还是一个盲点。

各高校因院校师资及教学资源情况差别较大,所以基本上属于自行设置教育课程。然而,课程设置的专业性普遍不强,关键点还在于缺乏护理专业应有的核心课程,目前暂时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个人发展的双重需要。另外,有相当多的护理院校的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课程设置方案几乎雷同,很难区别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要求及其特点。与就业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

3 思考与建议

(1)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应该与就业方向挂钩探索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出现了从事高级实践活动的护士,如糖尿病临床高级护士、伤口/造口临床高级护士、重症监护、手术室高级护士等,那么在国家层面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并且对从事高级实践活动护士的受教育水平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具有高级实践水平护士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做到这两点,这无疑于阻碍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4

关键词:护士层级管理;高年资护士;积极性

在传统排班模式的影响下,由于没有对岗位设置进行明确,缺乏专业进阶,使不同职称、年资、能力的护士所担负的职责趋同,而部分高年资护理人员也需要从事基础护理、低技术层面的工作,使护理层级无法体现,同时也使护理工作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不仅造成高年资工作积极性大为降低,也使其对未来较为担忧,甚至造成高年资护理人员流失[1]。因此,如何在护士层级管理中提高高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留住人才,对护理质量和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高年资护士定位

护士按注册年限可分为助理护士(未注册前)、初级责任护士(注册未满5年)、高级责任护士(完成5年规范化培训,并达到专科核心能力标准)。而高年资护士,年龄≥40岁,或护龄≥10年,并为主管护师职称以上。高年资护士在护理梯队里处于核心地位,对护理质量和水平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职责来看:①高年资护士需要参加护理部门组织领导的护理管理委员会,并参与到护理科研小组工作中去,履行相应职责;②在护士长带领下,经由专科护士指导,带领初级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方案实施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③在科室持续质量控制方面,高年资护士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需要协助科室做好质控工作,使科室工作流程不断完善;④组织查房、护理会诊、个案讨论等,并组织急救工作,对护理工作予以记录、检查,同时需要担负临床教学工作、护理科研工作及值班[2]。

2 提高高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

2.1加强护理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为高年资护士提供更多机会,需要开展连续性排班,并以护理组长率领责任小组的团队模式开展工作[3]。在职位设定上,按层级管理模式,设置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并对不同层级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予以准确定位,并赋予明确职责及工作内容。每个病区设立2~3名护理组长,通过自愿报名、科室考核、民主测评等方式,选择优秀高级护士人员上岗,岗位竞聘1次/年。在明确护理组长职责和竞争制度的引进下,为高年资护士提供更多机会,并使其积极投身自身工作实践中去。

2.2委以重任,发挥潜能 为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潜能,鼓励高年资护士参与相应护理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等工作,以高年资护士自身能力特点,委以重任,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4]。在完善层级技术管理体系的同时,完善护理委员会,科学设定委员会,建立专业小组,并对全院的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和监督,在各个科室下,设立护理专业小组,小组长由高年资护士担任,使高年资护士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并切实担负起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的重担,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平台。

2.3拓宽专业发展道路 为了使高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使其人身价值和专业能力得到充分认可,应积极拓宽高年资护士的专业发展道路[5]。首先,建立护理专家会诊及查房制度,由专科护士和高年资护士组织护理查房,探寻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跨科护理合作,促进护理质量提升与学术交流发展,将新的护理理念推广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其次,通过选送高年资骨干护士进行进修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优化和完善护理流程,为高年资护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其看到专业发展希望。

2.4加强高年资护士核心专业能力培养 为了使层级管理中的高年资护士使用获得良好支持,应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各个专业可以专业护士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为导向,并与临床护理实践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士培训手册,通过护士培训手册让各级别护士对本岗职责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各个层级的核心能力要求,并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进行自评和他评。针对自身能力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级别,制定相关培训管理办法,并将培训计划方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去。通过此种方式让高年资护士获得专业发展,看到未来的希望,从而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临床业务、病房管理及带教工作中。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患者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也使得医院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拓展。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诸多弊端制约了高年资护士的发展,导致人才流失。在护士层级管理中,通过实施连续性排班、护士的分级管理、职称岗位竞聘岗位竞争、拓宽高年资护士专业发展道路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高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使高年资护士老有所为、学有所用,展现自身人身价值及专业发展,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静.聘用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的临床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5):53-54.

[2]关青, 王利群, 王军辉. 发挥高年资护士专业价值 注重专业护士培养[ J] .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8, 29( 2) : 95-96.

[3]张莉, 彭风, 陈书人,等.高年资护士在分层级管理中的定位和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6(2) : 24-25.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对策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在各级各类医院中,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实际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某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情况、年龄构成、学历构成和职称构成,明确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制定相关的政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该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截止2012年5月份,该院现在专业技术人员3473人,为正式在编1155人,合同制2318人。其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849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1407人,药剂人员203人,检验人员136人,放射人员15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17人,行政工勤人员510人。

该院实际开放床位1995张,现有业务科室77个,临床学科科主任4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41人,占100%,副高级职称以上41人,占100%,年龄平均52.3岁,45岁以上39人,占95.1%。

该院病床和工作人员之比是1:1.74,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工作人员总数的85.3%,均符合卫生部的相关规定,见表1。但医护比例为1:1.66,低于卫生部1:2的要求,与全球医护平均为1:2.698更有相当大的差距[1]。

注:放疗科医师包括在放射人员;输血科技师包括在检验科人员;康复理疗、麻醉、病理科医师包括在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2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2.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该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绝大多数为专科和大学,分别为1070人和1039人,各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1%和35.1%。药剂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8人,占10.13%;检验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2人,占2.53%;放射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2人,占2.53%;其他技术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30人,占37.97%。可见部分药剂、检验、放射和其他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护理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有1369人,占护理人员总数的97.3%。超过卫生部要求的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见表2。

2.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与学历和职称聘任分布情况 该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士385人,平均26~63岁。硕士390人,年龄在40岁以下249人,占63.52%。大学1039人,年龄在40岁以下871人,占83.83%;专科1070人,40岁以下991人,占92.62%;中专及以下79人,其中35岁以下66人,占83.54%。

该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职称186人,平均分布在36~83岁年龄段,其中36~50岁年龄段96人,占51.6%;副高职称311人,其中41~50岁年龄段180人,占57.88%;中级职称384人,其中40岁以下年龄段260人,占67.53%;初级职称2082人,35岁以下1974人,占94.81%。见表3、表4。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该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历结构相对年轻,年龄和聘任职务分布相对较合理。高学历(硕士和博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大大超过高级职称(正高和副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科室人员之间的团结。年轻的高学历人才比例合理,有学术带头人,各专业队伍发展平衡。高级职称年龄相对年轻,各专业技术能力相对创新,有利于医院医疗技术的长远发展。

2.3医疗技术人员职称分布比例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结构比例为8:4:2:1,高级职称与初、中级职称的比例为1:4。该院住院医师相对充足,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比例为2:1,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比例为1:1。这种比例结构不合理,不但造成"高职低用",而且影响学术权威的树立,导致部分科室出现内部矛盾。另外初级职称医生的人数比较少,他们在完成值班及处理完日常复杂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没有充足的时间专心从事科研和学术性研究,不利于人才储备培养,容易造成人才断层,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2.4行政工勤人员现状分析 该院现在行政工勤人员共510人,占职工总数的14.7%,远低于卫生部28%~30%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及后勤工作人员学历偏低。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多来自临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非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虽然进行过专业知识培训,由于其知识结构体系存在局限性,导致工作常常拘泥于常规事务性工作,缺乏开创性和科学性,不利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该院后勤工作人员105人,专科以下57人,占54.3%,45岁以上64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很难满足临床一线的需要。

2.5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护理人员缺编、超负荷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并且会影响护理质量,埋下安全隐患[2]。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忙于应付复杂繁重的常规护理工作,很少有时间及能力撰写护理论文和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医院现有1407名护士,其中中专学历37人,占2.63%,大专学历885人,占62.90%,大学学历473人,占33.62%,研究生学历12人,占0.85%。工作年限2年以下者578名,占41.08%,3~5年者265名,占18.83%,6年以上者564名,占40.09%。而10~20年护龄的护士才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专科技术水平。目前护士资历、业务能力、临床经验及专科护理水平均衡,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较高,可以满足现代护理要求。该院现有护士长63人,年龄平均39.7岁,45岁以上17人,占27.00%,大学以上学历52人,占82.5%。护理管理者年龄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3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战略 注重培养学术"带头人"式和承上启下"骨干型"人才,提高各方面基础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避免造成人才队伍断层及人才浪费现象。

3.2科学定岗定编 按照高、中、初级比例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聘任,如采取高职低聘。

3.3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后勤人员学历技能培训教育

制定人才培训规划,引进具有管理技能和专业理论的人才;对在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培训,加强后勤人员学历技能培训教育,树立其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配合医疗护理服务正常有序进行。

3.4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每个科室设置合适的人员数量和合理的梯队编制,注重对护士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做到同工同酬。鼓励护士注意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科研。运用竞争机制从中选拔高学历、高素质的护士担当护理管理者。

参考文献: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6

职业自我概念作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来源于个人对自我及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对职业的态度、职业责任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职业价值观等[1]。职业自我概念在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核心和驱动作用。在护理领域,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日渐受到关注。为了解不同学历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水平和特点,2011年3月对我院237名硕士研究生、本科和高职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非概率性抽样方法(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院全日制在读护生237人,其中2008级、2009级、2010级硕士研究生15人,正在临床进行毕业实习的2007级本科护生12人和2008级高职护生92人以及已开始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并有临床见习经历的2008级本科护生25人和2009级高职护生93人;女生225人,男生12人;年龄18岁~26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学历层次、家庭结构等。 1.2.1.2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 该量表由王卫一[2]于2004年编制而成。分为9个维度,53个方面。9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能力、职业准备、职业抱负、职业决定、职业现实、职业评价、职业设计、职业兴趣和职业适应。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稍微有点符合,3分代表有一些符合,4分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65。 1.2.2调查方法 分别向不同学历的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目的、意义及参与的自愿性,签订知情同意书。说明问卷和量表的填写方法及要求发放问卷,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37份,回收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录入及处理,进行统计描述及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1) 2.2不同年级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2) 2.3不同年级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自我概念 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及职业能力、职业准备、职业决定和职业设计维度得分低于本科和高职护生的总体水平。这与目前护理专业研究生在职业决定上的犹豫性和职业准备上的不足[3],乃至对职业设计缺乏兴趣而导致职业能力发挥不佳等因素有关。分析原因,一方面研究生毕业后首先必须在临床与中专、高职等学历的护士共处同一工作环境,为病人实施基础护理,因此他们认为自身价值不能凸显、不被重用;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原有护士的初始学历普遍较低,以至于社会上存在着“重医轻护”的思想,认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含金量很高,而护理人员只是单纯的生活护理和依附于医疗的打针发药,价值不大,加上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足,使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高学历护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对职业的满足感。建议研究生导师需不断向研究生灌输护理专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使其明确护理专业的精髓和使命。此外,作为研究生本人,也要重视临床护理实践,因为护理科研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同时建议医院管理者增加对高学历护生的重视程度,做到人尽其用,给予其施展才华的机会,尤其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方面让研究生学以致用。 3.2本科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 本调查结果显示,已进入临床实习的2007级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和职业能力、职业准备和职业适应维度较正在进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且有临床见习经历的2008级本科护生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被调查的2007级本科护生人数较少有关。彭银英等[4]的调查发现,实习后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我院2007级本科护生和2008级本科护生全部安排在学校附属医院即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和见习,医院中的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均接受过高等护理教育,医院和学校合作多年,临床带教的各个环节已磨合得较为合理和科学,能为护生营造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有利于本科护生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巧等内容应用于临床护理,实现其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恢复健康的角色功能。此外,与其他专业比较,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且收入稳定,本科护生如能留在大医院工作,还具有较大的专业发展空间,这些对本科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3.3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高职学历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测试总分在本调研结果中居于最高水平。在职业能力、职业准备和职业设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与高职护生的职业去向较一致,专业思想稳定有关[5]。一方面高职护生是目前国内护理工作者的主力军,其就业人数众多,因而就业压力、竞争力要大大超过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护生,从而刺激了高职护生在职业中不断进取;另一方面,高职护生在临床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而我院对护生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视,高职护生基本功扎实,进入临床后能迅速上手,由此得到了临床带教老师、病人的一致好评,提升了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本调查中的高职护生,已进入临床实习的2008级高职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和职业准备、职业抱负、职业现实和职业评价维度得分高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的2009级高职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临床实践同样是影响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由于高职护生学制仅3年,在校进行课程学习期间接触临床的机会较少,因此为了帮助其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医院情况,熟悉临床环境,建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向高职护生多讲述临床病例和增加护生临床见习的机会,增强其专业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学校团、学联等组织也应鼓励护生利用假期去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此外,需要指导高职护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学历和对病人的生活护理,在熟练实施操作技能的同时,要做到善于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6]。并鼓励高职护生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参加专升本、护理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等,逐步提高护理科研能力。#p#分页标题#e#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29 16:06
下一篇 2024-06-29 15:24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