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规划设计
学校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 学校设计 学校规划
一、引言
学校的布局、选址及学校内部功能流线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正常管理与使用,影响到学生的安全与身心健康,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率密切相关,也影响到学校的基建投资及日常管理工作的开支。因此,必须重视学校的规划和设计。
二、学校规划要点
(一)良好的环境,是选择校址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学习主要是以视觉、听觉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因此,学校必须有安静的环境,才能保证正常授课。影响学校安静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城市交通噪声、火车噪声、飞机噪声、工厂噪声及社会噪声等。
1.城市交通噪声。由于城市人口集中,社会活动日益闭繁,近代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各种车辆日益增多,尽管我国城市汽车数量按人口平均较国际上若于城市相比还比较低,但从我国八个主要城市的交通噪声实测数据观察,交通噪声L10都在80分贝以上。其平均值L s0也达到60-70分贝。在郊区、县镇的街道,由于以拖拉机运输,其噪声也较高。交通噪声对学校的影响甚大,甚至达到教师无法讲课的程度。
2.工厂噪声。一些大型工厂在厂区内散发大量生产噪声,而建有学校的生活区距离厂区较远。一般受干扰较小,但一些街道的小厂多系因陋就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并无减噪措施使处于街道小厂附近的学校常年受其干扰。以上各种噪声,都给城市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当然也给学校带来危害。因此,在选址时,必须避开城市交通噪声等噪声源,选择较为安静的环境作为学校的校址。
3.周围环境要卫生。校园内应有阳光的照射及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要避开空气污染源,使学校处于卫生的环境之小。当在旧市区内新辟校址时,必须注意不应将学校选择在高层建筑的缝隙之中,它不仅地段形状极不规整、利用率低,而且教学用房的采光、通风也均受到影响,同时来自周围建筑物的噪声、气味等部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学校用地内部应具备的条件
(一)学校用地应平坦干燥、有能排除校园内雨水所必需的坡度。地质条件好,有较高的耐压强度适于建造房屋。
(二)当学校地段为丘陵坡地时,在该地段内能布置出有**朝向及良好日照(每日宜有三小时的日照)条件的教学用房,在本地段内尚应有较为平坦部分作为体育活动场地,若地段的地势较为复杂,应进行适当改造,而适于学校建校的需要。因此要结合地形地势,合理地进行改造和利用,合理地安排教学用房、体育场地及生物园地的位置。使之形成丰富多变的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
三、项目实例应用
图1 学校效果图
项目由A,B,C三个地块组成,其中,A、B地块为相邻地块,C地块与其隔街相望。
四、学校功能交通组织设计
本次设计为始阳镇第一小学校项目,其中幼儿园单体建筑甲方已委托其它设计机构完成了施工图设计,不属于本次设计范围,但需要与本次总图校园规划重新调整其用地范围。
用地整体呈北偏东约13°的长方形,本次设计将教学,实验,办公整合为一栋三层E型建筑,布置于用地东侧中北部,远离西侧道路上物流车辆的噪音污染及北部高压电线及居住建筑后院污物的影响,获得相对安静的教学环境。将运动场地与教学综合楼平行布置于用地西侧中北部,可从城镇道路上获得相对开阔的学校建筑空间环境,将小学形象主入口布置于用地西侧道路南端,与教学楼报告厅形成对景关系,同时获得一定的纵深尺度,能形成校园入口的仪式感。学生食堂与学生宿舍呈东西向平行布置于用地东侧南部,与教学楼联系紧密,又能在南侧道路上形成后勤出入口,幼儿园单独设置于用地西侧中南部,在南侧规划道路上设置幼儿园主入口,东侧又与小学食堂联系紧密,可以提高食堂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重复建设。隔街相望的长条形小地块布置教师周转房和停车场地,与学校教学空间及后勤空间联系方便,又相对独立,地面停车位既可为小学服务又可以为幼儿园服务。
学校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字:中学校园;规划设计;乌鲁木齐;67中学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rumqi 67 middle school campus overall survey analysis foundation, proposed secondary schoo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four principles,67middle school campu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divided into four modules were design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campus,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mpus culture connotation,67middle school building into a strong cultural found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modern middle school campus.
Keywords: The middle schoo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Urumqi; The 67middle school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教育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中学校园的功能也渐渐的丰富起来,不再是简单的教学楼、宿舍、操场的布置问题,而是建筑、环境、景观、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是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学习、休闲、生活的区域。现代中学校园应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在满足师生基本需求功能的基础上打造现代的、开放的、多元化的绿色可持续的校园空间。
校园总体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是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地处迎宾路20号,经济开发区北端。67中学基地为不规则长方形,地势呈南高北低,规划总用的面积6.3公顷。校园总建筑面积27853m2,主要建筑包含综合教学楼、公寓、后勤建筑和体育馆;道路面积6497 m2,绿化面积12408 m2,广场面积34708 m2,地下停车场面积4288 m2。
现代校园设计原则
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在现代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建筑之间的布局、建筑元素之间的安排、建筑与环境间的和谐统一,设计时要遵循建筑设计突出个性,但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大于个性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大于建筑个性。只有与周边环境相互渗透,才能使整个校园建筑、景观、文化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以人为本
校园建筑中人流量较大,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氛围,教学楼设计充分体现使用功能和文化气息。在设计建设时更要考虑其经济性,强调成本预算和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建筑外形和色调要简洁大方。
注重校园人文内涵
每所学校在从建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校的文化特征。无论是对老校区的改造,或是对新建校园,在规划设计过程都要保留学校的历史,结合学校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创建美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家园。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包含生态、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在生态、能源的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校园的生态环境、地形条件,还要考虑自然通风,利用新能源、新建筑材料、新技术,尽可能的减少校园能源消耗,建设节能、环保、低耗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对当地和学校文化传统的改进和传承。
现代校园设计方案
67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在坚持以上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地形条件,我们将主校门设置在场地南端。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条件、预算成本、校园功能等因素,根据不同功能将校园设计分为建筑群设计、景观设计、广场设计、网络信息化设计等四个主要部分。
校园建筑设计
67中学建筑从使用功能上涉及到多种类型:教学楼、公寓、宿舍楼、体育馆、图书馆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不同,设计的风格也不一样。67中学的建筑采用现代的校园风格为主调,通过对材料、色彩、形状的选择和设计,在建筑中设计各类活动休息空间,通过营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间,使师生能在其中更的学习、休息、娱乐,满足师生的各类需求。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的景观设计在充分理解校园文化和师生各种需求后,尊重现有的建筑的布局,引入园林设计的方法,有机组织水系、绿地、雕塑、小品等要素,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使整个校园成为有机的生态校园的同时,让校园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的融入为一体。67中学通过小品、雕塑等要素创造良好的校园和学习环境,展现本地与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体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精神,鼓励学生求知、进取、向上、创新,使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校园广场设计
校园主广场是67中学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达到34708 m2,也是功能最为复杂的广场。广场以造型别致的喷泉、旗台,体现文化的雕塑,种类齐全的景观等为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学生休息、交流活动的中心。整个广场充满活力和文化内涵,展现的现代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激情。
校园网络信息化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在现代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应解决校园网络的问题。规划设计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建筑时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设计,强调网络空间的运用和设置,通过高科技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
随着教育事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校园规划设计需从校园所处环境、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分析,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景观设计方法、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坚持整体规划,以人为本,个性化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一个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网络信息化、节能、低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个性化现代中学校园。
参考文献:
[1]徐捷.现代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初探——以平阳县鳌江中学创作实践为例.浙江建筑,2009,26(10):4-7
[2]刘志杰.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天津大学,2003
学校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色彩学;高校;景观规划;应用
色彩学指的是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上世纪70年代,法日等国家针对色彩领域进行理论研究,他们将先进的色彩设计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这套理论和工作方法也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奠定了基础。从色彩学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色彩学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从而由此来提高高校景观的质量,改变单一的色彩结构,使其视觉效果变得更加丰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各类校园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将它们放在整个校园景观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比如其建筑形式是否与高校的历史文化相吻合、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色是否相协调等等,这些都是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
1、高校校园建筑色彩存在的问题
建筑色彩过于单一。高校校园建筑往往是由若干个建筑群组成的,大致可以分为家属区、学生宿舍、教学楼以及校园服务设施建筑。一直以来,建筑外观色彩又只能依靠建筑材料自身颜色来表现,这就造成了各个建筑群之间缺少多样性和识别性的问题。建筑色彩缺少变化,会使人觉得呆板,使整个高校校园景观缺少活力。新老建筑色彩不一。在我国历史悠久的高校不在少数,校园中的古建筑也已经成为了这所高校的标志性建筑。而如何将新建筑与周围的老建筑相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新建筑自己的色彩特征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建筑色彩杂乱无章。在高校校园色彩设计中,建筑色彩杂乱无章或者使用不当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建筑与建筑之间不能相互呼应、各自为政,那么不但不会产生美感反而周围环境景观在它的影响下也会成为视觉垃圾。
2、高校校园环境色彩存在的问题
景观色彩单一或无序。校园景观是整个校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景观色彩如何配置是将环境色彩整体统一的第一步,确保使其在统一的范畴内又不单一。在校园中,如果景观色彩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使小品、雕塑的色彩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往往就会造成色彩杂乱无章的效果。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主色调并使各个区域风格统一,在不同的区域内使用一个或者几个辅助色来丰富整个区域的色彩变化。夜空间环境缺乏。随着校园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夜间出行的师生也越来越多,而校园夜生活环境的形成就是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夜生活的场所。就目前情况而言,夜间照明系统并没有随之而改变,依旧存在照明度不够或无照明的情况,从而极易导致交通隐患和治安隐患。如果高校校园夜间照明环境能够合理利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校园彩色的空间表现,也可以使之与广大师生的活动体系相互交融。导视系统识别性缺乏。导视系统是塑造文化、营造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引导、说明、指示的作用,同时也是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在导视识别系统中,色彩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元素,在不同的空间内使用不同的色彩,便可以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二、高校校园景观色彩分析
从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色的物质载体性质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校园景观环境色分为三大类:自然色、半自然色与人工色。
1、自然色
自然色指的是自然物质所展现出来的色彩,其表现为山、水、天空、植物、自然光源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将校园中的这些自然景观充分的加以利用,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将植物、水体、及一些其他要素进行组合,势必能够优化整个高校校园景观的视觉效果。植物色。在整个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植物景观是主要的造景元素,也是在校园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软质景观。植物景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还起着美化校园环境、改善生态、烘托硬质景观的作用。比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就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这处景观不仅仅是学校的象征,更重要的则是体现出整各校园内浓厚的人文气息。天空色。在校园景观中多以背景色出现,且以明色调为主。在布置前景色时则多采用暗色调,从而可以通过明暗变化来使整个空间更富有层次感。水面色。自然环境中,水面色主要反映的是天空颜色和植物颜色,此外还包括了池底的颜色、水中的藻类及水体的清晰程度。山体色。在高校校园景观布局中,山体是校园景观的空间框架,可以用来丰富空间层次。山体色彩能够反映出季节、天气的变化,营造出美妙的空间境界。比如,夏季时新叶可以染绿整个山体,秋季时整个山体又由绿变黄,进入冬季山体又被白雪覆盖,地面、建筑、山体之间相互映衬,景色十分壮观。自然光。色彩与光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有了光的作用人们才能看到色彩。而自然光并非是恒定,且多以明色调为主,其中具体包括天空的反射光、太阳的直射光、月亮的反射光。影响校园景观色彩的光源主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白昼的自然光,另一种是夜晚的人工照明。高校校园中各种景观元素在自然光的光照下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的色彩效果。
2、半自然色
半自然色指的是经过加工但未改变自然物质性质的颜色,比如:木材、石材、金属等等。石材的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大理石、花岗岩、鹅卵石、砂石、石板等。其中,花岗岩是高校校园硬质景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沉着、含蓄,饱和度低。但当花岗岩经过人工处理后,其色彩则更倾向于灰色,比如灰黑、灰白、灰绿等色。石材,不仅可用于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地面铺装、小品贴面,也可用于置石。自然石材冷暖不一,且低饱和度的石材与高饱和度的植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使人极为亲切的饱和度对比。木材在校园景观中属于硬质景观色彩构成的点缀色,主要用于座椅、栏杆、标识、指示牌等。在现代景观规划中,木材一般都在经过防腐处理后直接使用,可以展现其原有的颜色和纹理。木质的花架、座椅在经过刷漆处理后,可使木材的颜色更加明亮,并通过与主景的色彩组合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色彩氛围。金属是一种雕塑材料,具有高强、防火、耐久等特点。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金属能够表现出特定的肌理、质感、色彩,外表更加多样化,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同时也能为景观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提供极大的空间。
3、人工色
人工色主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人为调配出的各种色相、明度、饱和度的色彩。主其要包括瓷砖色、玻璃色、镜面色、涂料色、建筑色等。瓷砖色。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常用的瓷砖品种极为丰富,比如有无釉砖、有釉砖、麻面砖、玻璃马赛克等。这些瓷砖根据需要被加工成不同的颜色,色彩丰富持久、可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玻璃色。玻璃作为建筑外立面组成的重要元素,在景观规划、建筑艺术中被广泛使用,随着玻璃制作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其从单一的采光功能慢慢扩展到装饰功能,从而成为影响景观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从色彩的角度将玻璃进行分类,基本可以分为:压花玻璃、磨砂玻璃、透明玻璃、彩色玻璃等,设计师可以使用多种玻璃进行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涂料色。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景观设计中涂料色彩的使用也变得日益丰富。高明度与高饱和度的涂料颜色,可用来增强高校校园景观中硬质景观的指示性和装饰性。建筑色。建筑外部颜色可以反映出整个建筑群的外部形象,而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建筑外部色彩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比如西方建筑传统中,红色多用于文化、教育建筑上。以红色为主基调的校园建筑,给以人成熟为重、简约大气之感。而当红色与灰色相搭配时,又使人觉得轻松活泼富有美感。
三、高校校园景观色彩应用原则
首先,色彩设计应符合高校的整体形象。因为在高校校园的建设中,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是高校的内在形象,而学校的规模、学校的环境则是最直观的外在形象与公众形象。在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色彩是营造整体氛围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对学校各处区域进行划分,同时考虑到观赏者的视觉生理因素、视觉心理因素,即可以营造出一个极具个性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其次,色彩设计应符合校园功能分区。校园景观环境应以使用者为中心,应按照师生日常生活规律来进行功能分区。而根据校园功能分区来制定色彩设计管理体系是则解决校园色彩混乱的重要方式之一。按照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我们可以将整个校园分为校前区、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运动区等。那么我们如何在把握好校园主色调的基础上再结合每个区域的特点来进行色彩设计,同时又使每个区域有所不同则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校前区作为校园的主入口,是最能体现高校校园色彩特征的区域,因此校前区的色彩设计必须强化主色调,标志性建筑也应以主色调作为其外观的基础色,且与周围辅助色相互搭配、协调、降低反差,则能起到丰富整个色彩环境的作用。校园中教学、办公区应属于相对安静的区域。因此在这两个区域的色彩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主色调的使用,并降低辅助色的纯度,通过明度与色相来控制色彩对比,从而营造出舒适、安静、和谐的色彩氛围。在宿舍区的色彩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色调来要给人健康、轻松、愉悦的色彩心理感受。并利用柔和的辅助色与校园的主色调相协调,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运动场的色彩应多采用高纯度的蓝、红、黄等色来装饰看台,球场则多以绿、蓝、红为主,从整体校园色彩环境来看,运动场是色彩变化最大的区域,也是最具动感和激情的区域。最后,色彩设计也应尊重高校的人文背景。人文景观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为满足物质、精神的需要又叠加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所包含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风俗、、社会制度、文化艺术等等。色彩是人文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景观规划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
学校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扩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状分析
校园位置:
北、新校区位于花溪大道、花石路、贵昆线、贵州民族学院、上海外国语学校之间,拟建的花二线将从此地块的地下穿过。
南校区位于花溪公园以南、花溪大道以西,地处田园路、市政路的围合之间,是百年前贵州大学的原址。
实验、实训区位于花溪大道以东、省党校以北。距省党校不到500米。
二、校园规划
(一)构成轴线
围绕“生长·生态·升华”三大主题,规划提出多个方案,经集中后形成本案。
1、和轴——生长轴
本规划中提出以“生态·生长·升华”为三大主题,以显现百年老校的生命力,以确保新校区成为精品。
为保留百年的历史,拟在老校区向西,以天象山为极点,建立生长轴。
当开通花二线后,花溪大道的交通流量将大量被分流,花溪大道将恢复往日清溪环绕,绿野平川、绿树浓荫,百花争艳、悠悠闲闲的旅游大道风貌。百年老校的大门历史悠久,已被贵州大学学子们认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门前铭牌镌刻着手书“贵州大学”,门前的绿荫保留着众多贵大人的青春记忆。作为传统的礼仪大门,贵大老校门在花溪大道上应得到保留和加强。
生长轴由老校区经贵州大学老校园的中心、校办公大楼、体育场馆,向西再经新规划的艺术学院、天象实验室,直到山顶的天象台,一条轴线把两个校区一气贯通,为校园的功能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学子、教授、研究生和学者们从老贵州大学横跨两校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2、美轴——生态轴
生态主题强调两校区与花溪河生态区的一体化。南北两校区之间相连的生态走廊从新老校区间穿过。花二线也沿此生态走廊穿越阿哈湖向花溪穿行。为此,专家与领导以极大的决心,规划花二线一进入贵州大学校区即可从地下下穿,直到穿越花溪河,到南岸再升起,为北新校区保留下大片的生态环境,规避了交通干线切断两校区之间的联系。校园向通风走廊全部敞开,建立生态轴,不但能让清凉的风带着公园的花香在校园中徜徉,又可让人们沿着最便捷的鲜花步行道从校园走向花溪公园,走向南校区。下行的花二线也是南北校区最便捷的穿梭联络线。
3、礼轴——礼仪轴
由于校园坐落在山水环抱、藏风聚气的环境中,规划在北新校区中部沿两座苍翠的林木环绕的小山中间建立一条轴线礼仪轴,将校园与立体绿化山峰空间连接,一气呵成,形成校园在公园中、公园在校园中的生态格局。这条主轴线也是整个大学新校区的礼仪轴线。
4、道轴——山景轴
以区内中部最高的山峰天象山为视点,在花二线一进校区的最北端之间建立一条山景轴线,沿此轴贯通了校园内的国际会议区与教学区。形成一条生态景观轴,将整个校园从中心教学区到会议展览区全部联系了起来。这条轴线既是功能轴,也是景观轴,与礼仪轴共同形成了校园的构架。
5、贵轴——水景轴
与生态轴平行,依水流走向在教学区内建立了一条水景轴。此轴组织了教学区的建筑群体,组织了各学院的联络线,也是学生们在校区穿行的**临水走廊。此轴与山景轴相交,将校园西面最漂亮的环境引入了校园的中心区。
通过上述生长轴、生态轴、礼仪主轴、山景轴和水景轴五条轴线,构成了校园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格局,也体现了校园生长的格局。
(二)功能分区
按有机组团组织功能即教学、生活、体育细胞单元组合,控制每个组团的尺度,使大部分学生人流活动范围控制在400米半径、6分钟路程中完成,少部分人在800米范围、10分钟路程完成,形成合理尺度,减少路程距离,减少盲动与交叉人流。
在规划中,围绕五条轴线将学校园区合理地划分。
1、花溪大道大门区(和轴起点)
由校门门卫收发室、停车场校门广场、景观区、景观大道、历史文化名人、艺术广场、鲜花大道组成;
2、历史文化教学区
此区以老贵州大学的历史文化建筑群为主,中部主教学区设研究生院,老图书馆用作文化历史博览图书馆。在西侧中部设艺术展馆、画廊,以形成文化、艺术、历史教学区及研究生院的组合区,提高老校区的品位;
3、体育运动区
由比赛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练习馆、若干篮排球场生态景观轴、花卉绿化带及停车场组成,新校区各场馆向老校区靠拢,形成体育中心;
4、花二线入口区(礼仪轴起点)
花二线入口区(礼仪轴区)由中环入口、校门门卫、停车场、景观广场、著名校友群雕、校行政办公楼、景观山峡、主文化广场、雕塑广场组成;
5、核心区
由会堂、讲堂、图书馆、水景广场、校纪念广场、升旗台、大草坪、湖景组成;
6、教学区(贵轴)
由教学楼、实验楼、系行政办公楼、研究生院、讲堂群、中心水景广场、生态轴线组成;
主要由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会议会展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景观山及步行街组成;
8、科技产业区(美轴)
由高科技研发集群、高精尖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电脑城、图书发行中心、印刷厂、各种学校科技开发部和学术交流中心组成;
9、学生生活区(四组)
由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书店、茶室、英语角、学生室外演出台组成,专设了外教和外籍师生生活区和留学生风情街;
10、校园自然环境保护区
由老校区林地、庭院、古木和新校区中心景观山、景观塔、天象塔等六片山峦林木及穿行于校园的水系、生态走廊组成;
11、预留发展区
由于校园用地偏紧,预留发展区设在北侧。
(三)道路交通系统
1、出入口设置
校区以两个礼仪入口为主,分别为临花溪大道的北校区入口、临花二线的新校区礼仪主入口。
另设5个车行出入口,即校园北侧的次入口博学门,校园西侧临花石路的次入口笃行门和明德门,校园南部的次入口至善门,北侧设对外交流区专用出入口。
利用观光农业带设置面向花溪公园开敞的步行出入口,促进校园人流与公园的步行联系。
2、校园与城市的交通组织
规划将花二线在新校区礼仪主入口前下穿,以隧道形式通过校园南部,使得新老校区得以方便联系,在花二线上为新校区设置一个主入口,同时在校前区形成环行路网,方便经由花二线进入校园、贵阳方向的来车经环线不但可以进入新校区,也可到达老校区。新校园及老校区车流也可通过环型道路方便的进入花二线。
沿校园周边,经校园北路、花石路、花溪大道,形成校园外环路。城市车流可通过校园周边道路方便地到达校园。
3、校园内车行流线设置
学校校园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校园景观;图底关系;平面;立面;空间
小学校园景观看似普通,但在学生的世界,含有内在的童趣。好的景观可以愉悦地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小学校园景观图底规划理论中,我们可以用图与底的关系分析学校景观的美,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判断。由于人们对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反馈更为积极。作为“底”(背景),主要衬托出“图”(图形)这一封闭形状,则是通过大脑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识别。图与底的关系是反映校园景观中的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人们的视知觉能力对图形感知。校园景观,由视知觉感知的图和底,空间形态的结构关系,能更好地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美。针对我国城市小学校园景观的特殊性及场地的局限性、规划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小学校园景观关于图底规划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更深刻、具体的研究。图与底的关系不仅能为小学校园人性场所营建增添美,也使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建设、功能布局和环境营建等方面更为完善。基于图与底的关系,合理营造人性场所,确保更好的小学校园景观。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即“图底规划”,从微观的视角切入,以建立人性场所为支撑。学校的教育更侧重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校园景观空间的建设,为场所精神塑造理想的土壤。人们对建筑实体与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图与底的思考,景观要素与其周围的环境及其所含有的色彩图案等也需要进行主观与客观的搭配,用符号形式美化人们活动场所。
一、平面上的图与底
校园景观从校园基址的平面上分析,当校园建筑物作为“底”的背景时,校园内的景观就是“图”。图作为景观元素的构成部分,是封闭性的。我们调研发现,校园的景观与其校园的建设用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从北湖小学和武汉市人民小学的校园总平面看,校园内建筑围合的空间为图,建筑被视为底。反之,校园景观及其周围环境就被作为底。当然,建筑也有其自身的装饰,图底的转换也与其自身的细部设计有联系。从平面的功能布局、植物搭配等,将校区景观内部的景观斑块和校园景观中生态路径进行拓扑分析,把景观斑块抽象为节点,把生态路径抽象为连线,系统分析节点与连线之间的拓扑关系,用于构建其生态校园路径的设计与景观搭配的和谐性。地面铺装也是校园景观细节设计的构成元素之一。用特色铺装图案对校园地面进行装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活动区域中一些游乐空间,是用图案形式绘制在地面上,划定出学生游乐空间。
二、立面上的图与底
景观元素的构成是由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存在的。当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为了优化校园景观,就应该对构成景观的建构筑物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装饰。以回民小学的建筑外立面为例,该学校对其墙面进行了垂直绿化。绿色植被与墙体自身的色彩对比鲜明,如果进行图形的抽象,我们可以获取优美的图案。以建筑立面为背景,附着在建筑表面绿色植被有规律地装饰其上,图案美观。例如,很多小学校园建筑外立面色彩单一,可以借鉴回民小学的建筑装饰,对其外立面简单地垂直绿化,改善单调、乏味的表皮,使立面内容更丰富,提升校园景观的绿意与蕴涵。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为校园景观建筑外立面增色。校园景观设计的形式构成不都是程式化的、一成不变的。利用一些盆栽植物对小学校园室内外景观进行装饰。也可通过对墙体进行再设计,借用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特色涂鸦板报等形成校园景观独特氛围,如室内文化墙,或者是空间界面装饰等。盆栽植物中,借用花卉对校园景观进行装饰,给人以欢快、热烈的气氛。我们把经改良的墙面,为校园景观增加文化内涵,体现校园的素质教育特色,同时摆脱校园景观设施的限制,合理利用景观元素丰富校园。如振兴路小学在校园内设计了文化墙,但是三个立体的构筑物确实为学生谋福利。如果在很有限的校园面积内,仅仅看到墙面部分是单调的、空洞的,通过主观性的设计使墙体的内容更多元。像回民小学有展示空间,利用建筑立面设计的文化墙及橱窗展示出学生的成果——剪纸图案。一方面体现了校园景观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墙体有效的利用,丰富了建筑内部立面效果。
三、空间中的图与底
图与底的层次变化,校园景观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较佳效果,就要增加使用多种途径来强化景观的进深感。巧用空间的关联性创造景观的层次感最为常见,为景观的深远感增添特色。校园的有限利用空间使建构筑物(即为“底”)营造,而该空间中植被、山石、水体等构成景观的元素作为“图”,校园景观空间富有层次性、趣味性。这里的“图”并不是单一的,通过对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结合,营造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加上对同一季节不同色相的植被进行合理组织,“图”又有其内在的内容,即把色彩鲜艳的植被为“图”,颜色单一、同一色系的绿色作为“底”。建筑物的六个面围合成空间。“空”为使用,把“空”的空间作为“底”,其内置入一些供学生实用的家居,即为“图”。前进二路小学校园对室内景观设计运用了色彩艳丽的室内家具设施,符合小学生的色彩感受。装饰性的室内家具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学校校园的边界部分是用实体墙与外界隔离,对墙体及其周围环境装饰,使其优化。如某一小学校园白色的边界墙面装饰了彩色墙绘,墙体边界留有花池,种植球状的常绿灌木与墙体之间进行了分割,使人们好奇绘画时,保持一定的距离美。这样,搭建了空间层次变化,既使单调的墙面软化,也使校园增加绿意。综上,正是基于“图底规划”模式,以微观视角,认知图与底的关系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构建校园的“积极空间”,活跃校园氛围,符合学生活动,获得诗意的校园景观环境。为校园均衡发展,使校园景观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每个校园有其独特的地方,但不都是完美无瑕。校园景观需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潘京.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图底规划”设计探析[D].长安大学,2008.
[2]朱丽敏.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图底关系浅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11):76-7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