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 审计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活动记录的处理技术已经向电子化、集成化、广域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工作的技术手段能够跟随着信息化的步伐,许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审计的技术手段却相对滞后,绝大多数的审计仍然是“绕过计算机审计”。这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作为审计人员,如果不懂计算机审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失去审计的资格。同时,也给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一)开展审计工作的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更为复杂,审计人员面临诸多难题,审计人员如果仅靠原有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是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必须改进审计方法,拓宽审计内容。
1 、审计对象的扩展化,给审计提出了新课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对象,除手工环境下的审计对象以外,信息的载体得以扩展,出现了新的信息载体,如磁带、磁盘等。另外,审计人员还要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其中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等进行审计,是些都是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2 、绕过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很难有效地发挥审计职能。
随着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如果审计人员不懂得计算机,不了解电算系统,只能依赖被审单位提供打印的账页进行审计。这样审计人员可能得不到被审单位的尊重,甚至还可能被不老实的人所愚弄。所以,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审电算化系统,面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就变得无能为力了,这就很难有效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3 、审计内容的复杂化,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手工系统中,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其财政收支活动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加密的会计软件把以往肉眼可见的线索掩盖了起来,使得审计内容变得复杂化。加上人们往往过分相信计算机输出的结果,容易忽视了计算机也是由人来操作的这一关键环节,表面上账、证、表的相互平衡,可能掩盖了人工录入的错漏。例如,某工厂财务处从工资单到工资汇总表都是计算机计算打印出来的,历经检查都没发现问题。在一次审计本来要结束时,有一位老会计随手用算盘打了一张工资汇总凭证,发现汇总结果不对,经详细核对,查出一个工资核算员利用工资汇总表贪污公款 70 多万元的大案。案件的查出并不令人乐观,如果让审计人员凭算盘来检验计算机的结果,审计时间、审计成本都是不允许的,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4 、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更具有隐蔽性,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风险。
计算机的应用,使会计作弊由手工操作变成了由机器完成,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的调查表明,该国计算机舞弊犯罪的损失平均每起为 45 万美元,最高的一次曾达到 50 亿美元,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达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罗伯特梅尔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5 、传统审计的信息反馈能力弱,与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不适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纸质账本将为电子数据所代替,传统的手工审计将遭遇无情的冲击。而审计要行使高层次的监督,不仅需要微观的监督,而且要参与宏观的调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单位领导希望审计能及时反映和提供财务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宏观控制所需要的信息。面对这样的形势,审计工作者必须尽快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以较少的人力和时间消耗,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开展计算机审计必不可少。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会计的电算化的发展不仅是向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为审计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开展计算机审计,能够使得审计技术更加先进,审计领域更加宽广,审计信息更加及时,使审计真正成为高层次的监督。
1 、拓宽审计范围,全面开展审计监督。
审计人员借助于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程序输入必要的条件进行样本抽取,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测试,以确定审计重点,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逐笔审计,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审计人员可以不再由于时间和工作量的原因而缩小审计范围。
在手工条件下,由于审计方法与技术的限制,对手工信息系统的审计往往以财务审计和事后审计为主,在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所以,计算机审计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2 、科学统计与抽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提供的电子账是肉眼不可见的,对不懂计算机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个风险,但对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查账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既快速又准确的特点,使得审计资料的审查与分析工作主要由计算机完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效益审计一般比财务审计、法纪审计需要进行更多的经济定量分析和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得审计人员能挤出时间和精力开展效益审计,更能显示出计算机审计所特有的优势。
3 、查错防弊,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目标迈进。
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内部控制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控制上有漏洞,就会造成比手工记账更严重的失误和损失。而开展计算机审计可以找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达到间接防弊的目的。
人工查找输入错误十分繁琐,而计算机则可按照指令查找有关事项,并将可疑数据提取出来。所以,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比,计算机审计可以方便迅速地查找错误和舞弊,既直观又高效。
在电算系统不规范的情况下,要实现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只能安排层层提示和大量的人机对话,这必定降低软件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要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审计,首先做到电算会计系统的规范化。再则,深层次的计算机审计,是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通过打开电算化信息系统这个“黑箱”,探索和测试信息系统的处理逻辑,对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监督,从而揭露问题、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使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 、加强信息反馈,促进信息化建设。
在手工审计条件下信息的整理、反馈以及灵敏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不足,而计算机审计则给审计信息的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优势。例如,审计电算化后,大量的审计信息、审计法规、被审单位基本情况都存储在计算机内,需要时可随时查阅,使资料的索取更加及时;利用计算机对审计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将会大大加快信息的反馈,增强审计系统信息的反馈能力,这将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的、多及时的有用信息,能有效地发挥审计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计算机审计范文2
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计算机系统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攻击的对象。虽然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的案件还是不断地出现和增加。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目前法律界所面临的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即如何获取非法入侵或攻击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证据。相对一般的证据而言,计算机证据具有鲜明的特点。计算机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是一个法律问题,但又往往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甚至是一些尖端的技术。对于攻击计算机系统的取证,传统的方法并不十分有效。本文将提出一种不妨称之为“预先取证”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观点是把审计的思想引入到计算机安全中,通过法律专家与计算机专家的紧密合作,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为敏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审计系统,把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活动记录在案,当计算机系统受到攻击时,这些审计记录就成为有效的计算机证据。
二、计算机证据
要理解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需要对计算机证据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什么是计算机证据
关于计算机证据的概念,目前在学理上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存在着多种观点,比较为大众所认可的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证据为计算机产生的证据(Computer generated evidence),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计算机证据应该表述为计算机相关的证据(Computer-related evidence)。
计算机产生的证据是指计算机根据程序指令对输入计算机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输出形成的记录文件。它的表现形式有两大类,一是直接输出到纸张或其它多媒体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扬声器等)上;二是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如磁盘、磁带、光盘)上。
计算机相关的证据可以认为是广义的计算机证据,除了计算机产生、存储的信息之外,还包括计算机模拟结果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结果。所谓计算机模拟,是指在诉讼中利用计算机对已经发生的行为、事件或条件进行模拟,提供研究的结果,揭示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结果,是指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和条件下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可靠性进行测试,以证实计算机系统是可信的。
本文探讨的是第一种观点,把计算机证据定义为: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或存储的以其记录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多种输出表现形式。
2.计算机证据的特征
计算机证据作为一种诉讼证据,是现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虽然在我国的诉讼法中将计算机证据归类为视听资料,但在实质上,计算机存储的信息与录音、录像等其它视听资料存在着质的区别。
在此,我们仅讨论计算机证据最本质的特征,即计算机证据的脆弱性。计算机证据的脆弱性指计算机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并且修改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有一个优点历来是为人们所称道的,这就是不留痕迹的修改。但这个为人所称道的优点却成为困扰计算机安全专家和法律专家的棘手问题。例如,当怀疑一个嫌疑人篡改了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时,如何证明数据确实被改动过,被改动的是哪一些数据,是什么时候修改的,是通过什么途径修改的,等等。
对于书证的伪造或变造,利用已经成熟的检验技术是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其伪造或变造部分的;对于录音、录像等其它视听资料的删节、剪接所造成的失实,也是可以鉴定查清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声纹鉴定技术也已经相当成熟了。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证据与文书证据有着天壤之别。即使是录音、录像等视听证据,与计算机证据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电子技术领域,录音、录像资料是对声音、图像的记载,记录的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信息是用二进制数据表示的,即所谓的数字信号。连续变化的物理量之间的任何变化,在理论上说都是可以再现的;但是非连续的数字信号却不具有这种特性。
计算机数据的载体是电脉冲和磁性材料等,如果计算机系统被窃听或非法复制,对计算机的数据表示几乎没有影响;如果计算机数据被改变了,从物理表示上,也只是集成电路的电子矩阵正负电平或磁性材料磁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如果不做数据的互相对照,这种物理的变化用户是根本感觉不到的。
3.计算机证据的证据价值
在我国诉讼法和证据学理论中,承认计算机产生和存储的信息可以独立发挥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但是一个计算机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相关性和客观性。所谓相关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着某种逻辑的联系。所谓客观性,是指证据来源于客观事实本身,不是任何猜测、幻想、梦境和虚构的内容,而且没有被篡改过,这是证据首要的本质的属性。
也就是说,计算机证据要完成其证据的使命,必须被证实是真实可靠的。但是,由于计算机数据的脆弱性(修改后不留痕迹),要想在计算机系统被攻击之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攻击证据,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为了保证在计算机系统被攻击后能够获取有效的证据,最有效的方法是对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活动实施监视和记录,当计算机系统受到攻击时,这些记录就成为计算机证据。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设想成为现实。
三、计算机审计技术
1.计算机审计概述
计算机审计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模拟社会的审计工作,对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监视和记录的一种安全技术,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目的就是让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访问留下痕迹,使计算机犯罪行为留下证据。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形成了计算机审计系统,计算机审计系统可以用硬件和软件两种方式实现。计算机系统完整的审计功能一般由操作系统层次的审计系统和应用软件层次的审计系统共同完成,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计算机审计系统应该具有监视功能和检测功能。监视功能是指审计系统通过监视对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操作,为入侵计算机系统的犯罪侦破和犯罪审理提供线索和证据,一个良好的审计系统还可以协助发现潜在的入侵者;检测功能是指审计系统能够检测程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判断程序是否已被篡改、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中。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计算机审计的独立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不管是在操作系统中还是在应用软件中,审计系统都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而存在。(2)设立工作独立、行为自主的计算机系统审计员。审计员是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员,只有它才能控制、管理、使用审计系统。审计员的行为不受任何其它计算机用户的控制和干扰,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员。
审计系统把对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活动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存储设备上,形成系统活动的监视记录。监视记录是系统活动的真实写照,是搜寻潜在入侵者的依据,也是入侵行为的有力证据。监视记录本身被实施最严密的保护。在保护监视记录的问题上,应该坚持独立性的原则,即只有审计员才能访问监视记录。
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如NetWare、Windows NT、UNLX等,均提供了审计功能。操作系统提供的是面向整个系统的审计功能,不足之处是不可能考虑到各种应用软件的具体情况,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客户的需要。操作系统的审计功能既成定局,难以改变,但计算机用户可以根据应用软件的特点和自身的需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审计系统。下面将介绍一种应用软件审计系统的设计思想。
2.应用软件审计系统的设计思想
虽然本文所探讨的是证据的问题,但是有些功能(例如报警功能以及一些与分析潜在入侵者相关的功能)是审计系统所必备的,下面也一块列举。
(1)监视记录的设计
监视记录的内容包括:用户标识;(在网络上使用时)使用软件的设备地址;使用软件的起止时间;调用的子程序及调用子程序的起止时间;访问的硬件设备及访问的起止时间;使用软件过程中访问的文件和目录,访问的类型(创建、打开、关闭、读、写、拷贝、删除、重命名、运行等)以及访问的起止时间;针对文件数据的操作,包括读、增、删、改、复制等操作以及操作对象在文件中的具体位置;对软件参数的修改。
对于每一项活动,监视记录还应该记录该项活动成功还是失败,活动引发者对于该项活动的有关授权状态,地址空间的使用情况。
(2)监视模块的设计
设计的监视功能包括:
①监视整个应用软件的活动,并提供详细的监视记录,使所有活动留下线索。
②允许选择特定的监视对象,这项功能可以在现有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令审计员可以实施重点监视,更深入、详细的取证。特定的监视对象可以是文件、目录、打印机、磁盘、计算机、用户等。
③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和判定对系统的入侵和入侵企图,提供报警信息并能实施必要的应急措施。例如,如果发现某个用户连续多次不成功进入系统或某个敏感子程序,应立即向安全控制台报警,甚至锁住该用户的帐号等待进一步的调查。
④提供对监视记录的以任何项目为关键字的查询及各种组合查询,多方面满足审计员的审查需要。
⑤报警参数管理。审计员可以通过报警参数管理功能,设置需要实时报警的事项。
⑥监视记录文件的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监视记录文件会不断地膨胀,因此,有必要提供对监视记录文件的各种维护处理,如转存、拷贝等。
(3)检测模块的设计
计算机审计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运用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审计工作计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审计支持、工作沟通、审计业务操作、数据计算、资料整理、作业文档管理、审计经验管理、审计程序管理、审计台账管理、审计决策管理等审计过程进行的一种辅助工具。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作用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可以实现快速查账、快速查数据、快速分析、自动编制工作底稿、自动编制审计报告、自动进行审计项目资料归档,实现快速计算和资料自动整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工作风险。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能够对所有的被审计电子信息进行全面的疑点扫描、筛选;能够对已经审计过的信息资料进行自动化的初步测试;能够通过设置预警指标进行被审计对象经营信息的过程化线索跟踪,最大程度上实现全面审计、深入审计、重点审计、过程审计,降低因为信息不完整、不及时给审计工作可能带来的工作风险。
提升内部审计师能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具有审计经验过程化沉淀技术、具有审计模型和审计预警分析指标自定义和保留功能、具有审计案例整理记录和支持功能、具有审计法律法规库在线支持功能。内部审计师通过长期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共享审计经验,直接获取有价值的线索,以最陕捷的方式找寻到审计疑点线索评判依据,能够快速和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规范了工作底稿,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单位其他工作底稿,实现自动取数、计算,大大节省了手工审计过程中制作工作底稿的时间,而且工作底稿更加规范、美观,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审计工作质量。
增加审计成果利用价值。审计作业各审计管理人员,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能够体系化、效率化完成全年的审计工作任务;过程化监督管理制度、管理决策、既定目标的执行情况,对可能存在疑点的执行措施和成效进行预警,实现事中防范;内部审计师通过审计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工作能力,能够有更多时间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提高合理化的咨询建议、跟踪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使企业各经营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降低风险;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内部审计师可以更全面、更及时地为领导提供企业经营执行中的风险点、不合理措施;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内部审计师可以对多年经营信息、审计结果信息、审计过程中的统计评价分析信息,以及日常是被审计对象信息进行综合预警、设置分析模型,为领导制定重大战略提供全面依据,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与转换功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是能够将被审计对象的不同业务管理软件、同一软件不同版本的电子业务数据采集转换到审计软件中,进行包括查询、分析、对比、抽样、底稿编制等审计业务操作。数据采集与转换系统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的一次性、选择性、自动化结合手工方式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与转换工具作业地点的不同又分为现场数据采集和远程数据采集两种方式。
审计项目管理功能。审计项目管理软件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任务、审计方案、审计资源、审计台账的综合管理软件,通过该软件,能够实现对一个审计项目的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项目过程资料、人个项目结束后的综合资料的统计管理,规范审计作业管理,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审计数据查询功能。审计软件提供了为审计人员作业需要的丰富的数据查询工具,具体包括账表查询,审计抽样,财务数据及企业经营数据的经验指标的自定义和自动查询,查询结果数据的表格化图形化展示,按照不同时间、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条件筛选方式查询等功能。
审计业务分析功能。审计业务分析系统是在审计数据查询系统基础上,提供的各种审计人员常用的审计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杜邦分析、指标趋势分析、指标对比分析、指标结构分析、分录分析、相关业务关联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经营指标分析、行业业务参考指标分析、国资委评价指标分析、自定义指标分析等功能。
审计文书管理功能。审计文书管理软件为审计作业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审计作业过程需要的审计模板文档和模板文书,并按照审计程序进行了各阶段审计文书归类。系统提供了审计通知书、审计责任承诺书、审计方案、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各项审计任务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参考表、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审计处罚意见书、后续审计报告等几百种常用审计文书。通过审计文书管理软件的应用减少了内部审计师以往手工进行文书编制的工作量,实现了审计资料的自动化整理。
审计程序管理功能。审计程序管理软件是为规范审计作业过程,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进行动态化管理、检查审计作业过程完成进度的计算工辅助工具。审计程序管理按照一般审计过程区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后续审计4个阶段,分别就各阶段的审计文书、审计底稿、审计资料、审计执行情况进行管理。
联网审计系统功能。联网审计是为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师开展与重点资金、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式审计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是实现“业务跟踪+联网核查”这种新审计工作模式的解决方法,其本质是一个针对大规模“业务数据”的数据分析平台系统,实现审计方法从账表式向数据式审计的过渡。
审计管理核心功能。审计管理系统是实现审计内勤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工具集,核心功能包括审计管理体系、审计办公自动化、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支持系统、审计档案管理、审计管理决策等功能,实现内勤审计作业及审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审计复核、众多审计项目进度查询、审计结果分析、审计绩效评价等工作管理要求。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点
具有审计资料收集更加便捷的优点:传统的手工审计,以纸质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为对象,如进行就地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将资料搬到审计现场办公场所;如报送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将资料运送到审计机构;上述资料的提供、运送、保管都极不方便,审计单位成本高、时间长、审计效率低。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只要提供纸质报表、账务电子数据,由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审计,对注意到的违规问题或调查事项,分析存在问题的科目和业务管理事项,并做好记录,然后再对照原始资料进行审计,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有快速计算的优点:传统的审计工作,经常伴随着大量重复的计算工作,并且在人工计算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错误。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过程都是事先编好的程序,只要输入数据正确,就不容易出现错误,并且计算速度快而准确。
具有快速查询的优点:在传统审计过程中,如果要查找某一类型问题时,需要在相关凭证和帐册中一页一页查找,并手工记录,容易出现遗漏的情况。审计小组在审计过程中,一般都是分工合作,每个人面对的只是部分账册,这样所审计的账不是很完整。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相当于每人面对一整套账,甚至于多年的账,这样的审计更全面、更细致、更准确;同类型的问题,通过筛选,只要花较少的时间,在整套账中就能一笔不漏地查出;对于只知道某些业务的部份内容的,可以进行条件查询,从整套账中快速地找到相关内容的所有凭证,并作相应的记录。
具有快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优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心,传统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都是手工填写。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大部分底稿是利用ExcEL表格制作的,可以自己修改编制。这些底稿中可设置自动取数、自动计算的功能,可以自动地将被审计单位的账、表中的相关数据填入到工作底稿中,大大节省了编写时间,并且工作底稿更加规范,更加系统性。
审计软件的优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财务软件。作为审计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把市场上的所有财务软件都学会、学精。在没有使用审计软件时,只能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报表、凭证等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处于被动。使用审计软件,只要把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导入到审计软件中,审计人员就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可以更主动地开展审计工作。
四、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一)输入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输入类计算机舞弊主要是发生在系统的输入环节上,通过伪造、篡改数据,冒充他人身份或输入虚假数据达到非法目的。审计输入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检查、接触控制检查、操作权限控制检查、控制日志检查、其他输入控制检查;②应用审计抽样技术,将部分机内记账凭证与手工的原始凭证相核对,审查输入数据的真实性;③应用传统方法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④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测试;⑤对例外情况进行核实;⑥对输出报告进行分析,看有无异常情况或涂改行为。
(二)软件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软件类计算机舞弊主要是通过非法改动计算机程序,或在程序开发阶段预先留下非法指令,使得系统运行时处理功能出现差错,或程序控制功能失效,从而达到破坏系统或谋取私利的目的。软件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②程序源编码检查法;③程序比较法;④测试数据法;⑤计算机辅助追踪;⑥平型模拟法;⑦借助计算机专家的工作;⑧对违法行为的可能受益者进行调查,审查其个人收入。
(三)输出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输出类计算机舞弊的主要是通过涂改报告、盗窃或截取机密文件或商业秘密来实施的。输出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检查主要包括:接触控制检查、输出控制检查、传输控制检查、操作员身份和权限控制检查。②询问能观察到敏感数据运动的数据处理人员;③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附近是否有窃听或无线电发射装置;④检查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日志,查看数据文件是否被存取过,是否属于正常工作;⑤通过调查怀疑对象的个人交往以发现线索;⑥检查无关或作废的打印资料是否及时销毁,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上是否还残留有数据。
(四)网络接触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
在这里,网络接触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是指只要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即使其他控制措施非常严格,也能实施舞弊。常见的舞弊手段是超级冲杀与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审计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发展对策
一、发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1、拓宽审计范围,全面开展审计监督
一方面,审计人员借助于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程序输入必要的条件进行样本抽取,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测试,以确定审计重点,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逐笔审计,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审计人员可以不再由于时间和工作量的原因而缩小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审计条件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使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2、科学统计与抽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提供的电子账是肉眼不可见的,对不懂计算机的审计人员来说是风险,但对可以用计算机查账的审计人员来说是有利条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既快速又准确的特点,使得审计资料的审查与分析工作主要由计算机完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效益审计一般比财务审计、法纪审计需要进行更多的经济定量分析和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得审计人员能挤出时间和精力开展效益审计,更能显示出计算机审计特有的优势。
3、查错防弊,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内部控制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控制上有漏洞,就会造成比手工记账更严重的损失。而开展计算机审计可以找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达到间接防弊的目的。
在电算系统不规范的情况下,要实现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只能安排层层提示和大量的人机对话,这必定降低软件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要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审计就必须做到电算会计系统的规范化。此外,深层次的计算机审计是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通过打开电算化信息系统这个“黑箱”,探索和测试信息系统的处理逻辑,对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监督,从而揭露问题、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加强信息反馈,促进信息化建设
在手工审计条件下,信息的整理、反馈以及灵敏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而计算机审计则给审计信息的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审计电算化后,大量的审计信息、审计法规、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都存储在计算机内,需要时可随时查阅,使资料的索取更加及时;利用计算机对审计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将会大大加快信息的反馈,增强审计系统信息的反馈能力,这将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的、及时有用的信息,能有效地发挥审计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5、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办公自动化
研制开发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性强、通用性强的审计软件是实施计算机审计的关键。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在各自负责的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工作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在计算机审计情况下,每个审计人员工作的中间结果大家可以共享,对某一项目的各个部分可根据专业分工同时开展工作,然后把结果汇集到一起,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成果,不仅能节约大量的人力,还能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同时,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给文字处理、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电子表格等建立规范的模板,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审计手段现代化、审计领域高科技化。
二、目前在我国发展计算机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我国的计算机审计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准则缺乏可操作性
审计必须依法进行,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样要依法进行,但目前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与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对联网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具有的相应的权力和权限、被审计单位的义务、对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的规定等相关的立法还很欠缺。
2、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可审性不强
(1)不提供审计所需的数据接口,也不提供系统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文件结构及设置,很难进行审计取证工作。虽然我国软件协会财务及管理软件分会曾对财务与管理软件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标准要求,但许多财务与管理软件都没有执行;有些系统的数据库还加了密,使审计软件无法访问系统的资料。
(2)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开发上没有考虑在应用系统中嵌入审计模块以对系统的交易进行连续监控,方便审计证据收集。
(3)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也没有很好的考虑审计需要,为计算机审计留下足够的审计线索。如保留足够的操作日志、留下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是只保留更新后的当前余额等。
(4)由于保密等原因,厂商或者使用单位一般不提供详细的系统开发资料(如数据库表结构、系统设计说明书),这样不利于审计人员对系统软件进行整体评价和有效地采集、转换数据。有效的数据采集和转换建立在对信息系统的有效分析和研究上。
3、审计软件的实用性与通用性不强
首先是实用性不强。国内审计软件的功能虽然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国内通用审计软件的功能还比较简单,数据分析功能较差,相当一部分辅助审计的软件实用性不强,功能不完善,无法与被审计单位数据连接,运行容易出错,使用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审计软件鉴定通过后,真正用于审计一线的不多。其次是通用性较差。我国部分较实用的审计软件是针对特定的信息系统或某一类型的数据库来编写的,这些软件的适用面很窄。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通用审计软件主要是针对用友、金蝶、安易等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导入程序,用户如需针对其他财务软件的数据导入程序,则要通过订制开发方式来提供,这种方式极其影响效益。
4、信息系统审计尚未被业界所接受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系统审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专业组织也越来越多,有关职业资格的标准日趋完善。但是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尚未被业界所接受,主要原因有两点。
(1)缺乏相应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而原有的审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系统审计的需要。目前国内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参考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但由于国内信息系统集成程度不高、客观应用环境的差异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在国内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还不能完全按照此标准,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必须尽快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体系。
(2)缺乏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业务的人才。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运营、维护和管理,对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财务会计和单位内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还必须能够利用规范和先进的审计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检查、评价和改造。目前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己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抢手的高级人才,虽然我国己经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和认证考试,但是规模较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专业审计人员的培养,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系统审计师队伍。三、完善计算机审计的对策
1、加强计算机审计立法
计算机审计立法是保障计算机审计正常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新的《会计法》已增加了有关网络财务的内容,《电子商务法》起草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但上述法规都不是针对计算机审计而的,不能够满足网络审计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快网络审计立法工作的进度,使人们在开展网络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如对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货币等网络经济工具的合法性及其使用规定都需要由立法加以明确,使得网络审计工作尤其是进行合法性审计时有法可依。
2、制定计算机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规则。计算机审计在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所以应加快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制定,以指导网络审计工作实践的深入。如规范对网络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制定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标准及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
3、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主要指审计软件和数据测试技术。面对日益先进和复杂的审计环境和对象,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审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革新审计手段、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成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中的经验之一就是政府绩效审计的科技含量很高。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数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模型研究,将一些科学理论,如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概率论、数理统计等运用到绩效审计中,使得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不仅运用于计算过程,而且运用于绩效审计的计划、分析、管理等方面。
4、加快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
与传统审计相比,计算机审计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方法。因此,从长远看,培养一大批能够独立开展计算机审计业务的专门人才是解决我国计算机审计人才匮乏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网络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显落后。我国电子商务的销售总额仅相当于美国著名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销售总额的十分之一,而对网络财务的研究和软件开发也才刚刚开始。审计网络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应该从某些易于实现的部分入手,有计划地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从大型的政府或社会审计单位开始,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逐步试验、推广。审计网络适合于采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而无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铺设专用网络。
【参考文献】
[1]秦华:网络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防范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4).
[2]门金刚:论企业如何推进网络审计[J].现代审计,2007(2).
计算机审计范文5
一、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具体审计目标扩展带来的风险。计算机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各种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的认定,就必然包含对其电子数据的载体(网络、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扩展了,审计内容更加宽泛复杂,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易被攻击性及网络活动的无痕型、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都使得计算机审计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加大。
(二)审计对象增加、范围扩大带来的审计风险。计算机审计增加了现行信息系统的审计和电子数据的审计,已突破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以报表评价为主要目标的财务报表审计,因实时网络的存在,往往同业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密不可分。包罗万象的大审计,使审计风险来源增加。被审计单位网络、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应用软件的不稳定性,电子数据的易被改变、被复制和被消除性,以及信息系统目前难以实现直接查阅源程序等,必然带来新的审计风险要素。
(三)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的人员不足带来的风险。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运作、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与方法。能够面对海量的数据,寻找到审计线索突破口:随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特征,选择满足需要的数据采集软件类型,编制各种审计模块: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和分析,快速准确地找到并验证各种审计疑点。而现阶段,要使审计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审计能力,还需要一个过程。开展计算机审计,倘若人员没有足够的技能,将无从下手:仓促上机,无疑会带来检查风险的增加。
(四)审计准则缺失带来的审计风险。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不能仅以出具的纸质资料为依据,还必须对其生成的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和财务软件的可靠性、电子数据的准确性等进行鉴证,否则,就会形成假数真审。所以非常需要制定新的审计准则,有针对性对计算机审计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补充。而眼下。用现行审计准则中界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来指导计算机审计就显得比较狭窄,无法涵盖全部待审内容,包括与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广泛应用不相协调的内部控制,也就无法用其分析审计风险的确切来源。审计准则的缺失会使审计工作失去权威标准,审计风险自然加大。
二、控制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掌握被审计单位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情况,制订完整、详细、合理的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部分就是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可以接受审计风险的评估。计算机审计尤其要通过检查、查询、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内部控制进行调查。除了了解常规审计中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组织结构、管理者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以前年度审计情况等外,重点通过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业务、计算机及管理人员座谈,交流沟通,索取和分析文档资料,对其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经营管理工作、战略需求与规划等进行审计调查,了解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的安全性,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层和电子数据层的重要性水平,分析和初步评价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执行阶段的风险控制责任的落实,编写能够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的、全面的审计方案,并分解好审计工作,使各个审计岗位职责明确。
(二)抓住影响财务信息质量的根源,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审计实施中,要着眼于控制源头,深入分析系统运行、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要素规模,确定可接受检查风险的大小、计算机审计的重点与范围,符合性测试,需要手工测试与计算机测试相结合。运用询问调查、实地考察方法,检查被审计单位软件文档、程序流程图、编码、运行记录与结果,软件系统中存在那些控制、在哪里控制、如何控制;以信息系统输入程序流程为重心,追踪检查若干业务处理全过程,验证系统关键控制功能在实际执行程序中是否恰当、有效。测试硬件系统设施、与其相连的外部网络之间设施是否安全,确保提供的信息不被泄露;计算机机房等外部设施是否能够保障硬件设备不受损害,足够支撑会计信息系统有效运转,以及移动存储介质是否安全、存放适宜。检测组织管理制度是否做到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实现获得安全的信息,针对不同系统故障或灾难是否各有应急处理措施和软硬件更新维护制度,能有效避免因技术落后带来的安全隐患,系统文档管理是否合理、规范、安全。要运用计算机测试软件系统,是否能够提供完整、正确,高效的电子数据,财务信息系统是否有缺陷、实际观察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正常。经过符合性测试,若系统安全性好、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以减少实质性审查的范围和数量;反之,应扩大之。
计算机审计范文6
――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
2011年5月9日,我们南丰县审计局一行4人,拖着沉重的行李,带着领导的殷殷期盼,告别家人,辗转汽车和火车之间,到南京审计学院参加为期20天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班的培训。我们是幸运的,难得有机会可以放下工作,系统学习这么长时间。经过一天的颠簸,我们到达了南京审计学院,开始了我们短暂的求学生涯。下午,我们一起报到后,就接到课程表,我们就惊呆了。5门课程,要在短短的20天内学完,并要通过正式考试,是何等地难?学习日程排得很满,一周要上六天课,晚上要上自习。一天下来,在电脑面前,至少要待上10多个小时,20天总共就休息2天。这次培训是动真格的,也是魔鬼式的。对于工作已经多年的我们来说,也许过于残酷。原以为工作后的学习培训是相对轻松的,但这次计算机中级培训真的是个例外。
整个学习过程辛苦并快乐着……
1.提高了对计算机审计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班开课的第一天,南京审计学院的黄作明教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图文并茂的向我们系统的讲解了计算机基础及网络应用,展示了近年来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成果,以及如何用计算机技术对审计工作进行辅助,在此之前我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非常肤浅,也从未想到对审计工作竟有如此大的帮助。将计算机技术方法与具体审计业务、审计项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职能,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为拓展审计思路提供有力的辅助。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以手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财政、电力等行业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日渐普及。审计对象的电子化、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也必须随之发展,否则,审计人员面临着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审计信息化是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审计事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2.理论知识要联系实务,学以致用。
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班一直有“魔鬼训练营”之称,课程多、强度大、压力大,在20多天的时间里要完成计算机基础及网络应用、ACCESS数据库、EXCEL表格、SQL SERVER数据库、AO审计软件等近5门课程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的差异都需要我不断的调整自己。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我失去斗志,过程是辛苦的,但成果也是显著的,通过这20多天的集中培训使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会了自己组建简单的网络工作环境,可以通过SQL sever等简单的计算机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处理,并且能够通过AO审计软件顺利的对各种财务、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尤其是对各种类型存储的数据资料,都能够顺利的导入到自己的电脑中,这是我以前根本难以完成的任务。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审计工作服务,这是计算机审计的核心,也是培训的初衷,审计信息化是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审计事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是我们审计人员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抓紧,再抓紧。经过学习,我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而且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为今后的审计打下坚实基础。
3.端正学习心态、增加了交流。
由于我们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一些应用及操作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要能从整体概念上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应用,不是仅靠几本培训的书籍,囫囵吞枣的看一遍,然后上机练习几遍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做笔记,要注意从结合实际应用出发。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什么是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其核心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但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具体业务相结合,如何用审计人的思维、思路来指导计算机审计工作,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帮助审计人员更加高效的达成目标,使审计手段与时俱进、不断适应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步伐,这些问题都是仅仅依靠单纯的学习能解答的,只能是依赖于我们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培训班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审计机关的、非审计机关的,有大陆的、港澳的,有经验丰富的老审计工作者也有刚参加审计工作不久的新兵,大家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特别是我们这个培训班来了一个澳门的学友,尽管他说和听普通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仍旧认真的听讲、做笔记,用着生硬的普通话向老师请教。我们互相交流了我们大陆和澳门审计的经验,受益非浅。按我们以前的想法,工作单位的培训毕竟不比上学的时候,都是比较轻松的,可是这次培训完全颠覆了我这个想法,这次培训课程多、强度大、压力大,短短时间里要完成近5门课程的学习,学习的都是新知识,如果这节课跟不上,那么下节课就更难听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班级里的同学都非常刻苦,在这个培训班上,大家都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过着三点一线的紧张学习生活。
4.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计算机理论与审计工作实践相结合。
参加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班总结了四种学习方法。一是边听边练,人脑和电脑结合,争取当堂、当天消化。因为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一门课要连续上两三天,而且对于很多学员来说学习的又都是新知识,如果这节课跟不上,那么下节课就更难听懂,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后不得不放弃。二是见疑就问,学以致用。因为学的都是新知识,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听不懂、没听清、有疑问的地方,这时候要及时地问,向老师和学友们请教,不要犹豫,否则,问题越积越多。三是坚持跟进,不要放弃。有时候有些课程听不太懂也不要紧,这时候就要不求甚解,坚持跟进,有时候随着后面学习的深入,慢慢地前面的内容也就懂了。重要的是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要多了解相关信息,多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虽然培训的经验和技巧不能一概而论,但结合实际应用、因人施学、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永远都是学习计算机应用的法宝。四是多做作业、练习,多上机,从应用出发。虽然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掌握知识,但考试通过却是每个人的首要任务,三块考试内容有两块是上机题,而且内容很多,只有多上机做练习,提高速度,才能确保在考试时把题目做完。
20天的学习是短暂的,掌握的知识也是书面的,许多知识还有待于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巩固、消化、应用、丰富。在实际工作中,强化锻炼,不断提高操作技能,但也不要急于求成;积跬步、致千里,经过持之以恒的锻炼,相信会真正的懂得计算机审计的。
在20天的学习中,我们这次培训没有组织一次人们想象的一般培训中的旅游。说实话,在各行业的培训中,真没有像我们审计系统这样实实在在“培训”。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六,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十二点上课,下午二点半到六点上课,晚上七点到十点半上自习(每天带课老师布置大量作业)。实际上有的学员要等到十一点才走(有大量的作业必须完成)。大家刻苦学习气氛之紧张让我仿佛回到了高考前夕……。早就不存在要我们学的问题,而是我们主动要学,要认真拼命地学。枯燥而又繁重的学习,考验着我们的精神和意志。我们无暇欣赏南京美丽的风景,户外的活动基本压缩到零。唯一的一次集体户外活动,就是学校组织的一次参观南京审计学院新校区。与其说这是培训,不如说是意志的较量、毅力的磨炼。也深知,只有这样的行业培训,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规范的职业行为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都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南京的20天,满脑子的SQL语句、VB程序、ACCESS、AO、网络,知识堆积得让人脑袋发胀,但内心感到非常充实。
培训结束后,在告别的晚宴上,我们班所有学员,围着圆桌,端起酒杯,暖意浓浓,是那么特别,那么难忘。轻轻地我们走了,正如我们轻轻地来。也许我们还留恋我们曾用了20多天的电脑,键盘上还留着我们勤奋的汗渍,而我们的右手腕处也不经意地磨出了茧子。这些都会成为一种记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班留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