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
教育规划范文第1篇
1、构建德育优先的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中小学校着力抓好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建设,高等院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儒家文化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牵手奥运,共创和谐”教育活动。做好家庭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教育新格局。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让素质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之中。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普通高中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的同时,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规范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并分年级统一安排课时。注重校本课程建设,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做好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快建设一批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青少年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评选全市第二批“艺术体育教育百所示范学校”。
3、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完善对政府、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济宁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将高中招生指标半数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2008年春季开学起,全面推行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给学生排名次。落实高考招生报名社会化,禁止有关录取数量的考核、奖励与公布,将高中正常教学行为和学生参加高考区分开来,减轻学校升学压力。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4、开展“学校管理创新年”活动。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基础,以“规范、创新、提升”为主题,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2008年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创新年”活动。规范办学行为,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按时就近免试入学,遏制择校风。规范教学行为,对全市普通中小学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园林式学校”创建活动,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和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加快建设节约型校园,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学,管好用好办学经费和学校财产,维护好学校的后勤设施。开展“学校管理先进县”、“
学校管理示范校”创建评选活动。二、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着力提升办学水平
5、巩固提升基础教育。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50%,年内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继续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开放周活动”。做好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
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5万人。加快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重组,办好一批规模大、条件优、质量高、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努力实现职教中心建设、高职院校建设、示范院校建设、骨干专业建设、办学模式改革“五项突破”,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发展。实施“2531”工程,加快建设县市区职教中心。抓好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推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嘉祥职业中专、曲阜职业中专、兖州职教中心创建“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和“全国千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梁山职业中专、高新区职业中专创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年内10至15个专业创办成省级示范专业。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遴选部分效益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建立职教集团。继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项工程”和“百万职工大培训”、“百万农民大培训”两大社会教育工程,年内培训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80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次。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推行半工半读,推进职业学校学历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互通”的施行。举办第七届中等职业学校综合技能竞赛。加强乡镇成教中心、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
7、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教育功能区建设,推进省属和市属高校协调发展。支持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加快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迁建步伐,完善济宁学院建设,扩大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扶持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工贸职业学院筹发展;抓好济宁市技术学院迁建,努力申办技师学院,加快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筹建设步伐。支持高等院校科学定位、发挥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和名师队伍。三、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8、实施布局调整工程。按照省教育厅新的办学标准,坚持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推动高中学校进城、初中学校进镇,抓好学校布局规划和新建扩建,加强城镇新建住宅区学校配套建设和管理,2008年基本完成包括济宁城区在内的全市中小学新一轮布局规划设计。10、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15计划”,2008年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小学30所、初中20所,改造薄弱学校100所。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从2009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市农村中小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2008年完成500所。实施
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从2008年起利用3至5年时间,全市农村中小学图书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2008年完成200所。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取暖和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改造“一暖三改”工程,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加快普通高中dis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建设步伐,年内评选50所“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办学差距。开展“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强教机制
11、实施“名校长建设工程”。抓好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选调优秀校长和校级后备干部到先进地区学校学习和挂职锻炼,选派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逐步取消新聘校长的行政级别。
113、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教科研人员的人才优势、研究优势、信息优势,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组织开展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大科研兴校和校本教研推广力度,加强部级课题和省创新教育等重点课题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五、健全发展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14、建立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5、不断强化督政督学。创新教育督导制度,强化教育督导职能,抓好素质教育、教育投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专项督导。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实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完善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考核机制,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组织实施2009年度县市区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做好迎接省政府2009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工作。推动市中区、邹城市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制定实施《济宁市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启动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
16、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每生每年由240元提高到295元,初中每生每年由340元提高到445元。2008年春季学期起,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补助300元提高到小学500元、初中750元。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集中力量消除现有d级危房,2008年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5万平方米。
17、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县为主、政府投入为主,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增加配套资金,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确保“三个增长”,把握好“两个比例”。依法足额征收、按时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加大对市属高职院校的投入。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外资、社会捐资、勤工俭学及教育资源置换工作,拓宽教育融资渠道。
18、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成立济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对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策,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捐资助学,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都能得到相应资助,确保每个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六、积极推行依法治教,打造平安和谐教育
19、推进教育法制建设。实施教育“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严格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教育审批行为,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做好《法治教育》课程开课工作,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课堂”活动,抓好教育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教师和法制副校长“三支队伍”建设。评选表彰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抓好平安学校建设。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力度,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注重学校安全档案建设,加强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加大对县市区的学校安全检查力度。
教育规划范文第2篇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家常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抓好课间操、眼保健操、集体舞、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3、强化科研意识,善于总结,教师能撰写科研论文。
4、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5、做好学校体育特色“1118”工程,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品牌。(“1118”学校体育特色工程指的是,一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军训,组织开展一次学生运动会,教授学生一套武术操,组织学生进行“八个体育小项目”的比赛。)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体育教师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上好体育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4.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
5.认真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巧构思、勤笔耕,力争写出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6.全面负责特色项目建设,拟定专项计划,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工作作出贡献。
8.精心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三)、发展特色项目建设,抓好普及与提高
1.拟定武术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专项计划,全面推进特色项目建设。
2.利用好校本教研,引领武术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规划并实施以武术运动为中心的校园环境建设。
3.将武术运动引进体育课堂,研究基本规律,提高武术教学的水平,适时展示观摩课。
4.利用校园艺术节及大课间活动,开展武术活动。
(四)、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体育文化
1.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2.继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活动。
3.配合学校行政、德育组、艺术组认真研究,拟定计划,组织举行**年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2.重新调整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重点建设田径队。责任到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严格训练,争取在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教育规划范文第3篇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为目标,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统筹规划和注重质量原则,按照乡镇中心幼儿园、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为主,改扩建为辅,新建改建并举的总体思路,落实我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按规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以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为重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保教质量。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机制,以创建公办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为重点,通过年至年实施“三个一批”(新建一批、扩建改建一批、置换一批)计划,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升我县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二)具体目标
年,完成新华幼儿园(公办)迁建工程,新建1~2所民办幼儿园。新建和改建2所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创建一所社区早教中心和部分中心幼儿园教学点。全县省三级及以上幼儿园数占幼儿园总数比例达到25%,省三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12%。幼儿园专任教师资格持证率达到65%,大专以上学历达60%。
年,新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改建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创建部分中心幼儿园教学点。全县省三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数占幼儿园总数比例达到30%,省三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20%以上。幼儿园专任教师资格持证率达到85%,大专以上学历达70%。
年,新建2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建4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尝试通过向民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举办者回购资产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比例,健全中心幼儿园管理、指导、服务区域内学前教育的机制;创建部分中心幼儿园教学点;创办一所社区早教中心。全县省三级及以上幼儿园数占幼儿园总数比例达到60%以上,省三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其它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设施设备符合相关规定和安全、卫生要求,保教质量明显提升。幼儿园专任教师资格持证率达到85%。大专以上学历达80%。
到年,完成200人次省、市、县级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
四、主要任务
(一)切实抓好规划布局。我县学前教育近期和远期布局规划列入《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中,已于年编制完成。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县级规划,统筹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以行政区域内住宅区规划居住人口和11生/百户标准为依据,规划编制《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在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和城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阶段,明确幼儿园的规划布点。县政府依据规划实施方案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幼儿园建设。县规划、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制定和落实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工作的指导。
(二)加强城区社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严格按照《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加快城区幼儿园建设,解决城区居民“入好园难”问题。规划、国土和财政部门要落实幼儿园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建设时,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版)》的要求,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公建配套幼儿园,每1000户以上小区规划建设1所4个班以上规模的等级幼儿园,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在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土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设施布点规划,以教育用地划拨或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安排好幼儿园的用地,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时应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参加。公建配套幼儿园属公共教育资源,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办理幼儿园产权登记手续,并接受国资部门管理,举办公办幼儿园,或举办国有民营幼儿园,或委托他人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属非国有资产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可继续探索多元化办园模式,严禁改变其用途。
(三)加快乡镇、村幼儿园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坚持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举办为补充。县政府要督促各乡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使中心幼儿园真正承担起本辖区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职能,并根据需要下设分园或教学点,原则上85%以上中心村和600户以上的行政村建设1所规范幼儿园(教学点),分园或教学点的行政、业务由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行政村,鼓励村集体投资举办农村规范幼儿园;在经济发达、人口集聚的城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上档次、上规模的民办幼儿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不同需求。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园机制。按“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方针,积极探索连锁、集团化等办园模式,以名园带新园、强园带弱园等办法,通过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教学点)等多种形式,形成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园体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规范办园、收费低廉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考核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对擅自举办的非法幼儿园,由县教育、民政、公安、卫生、物价等部门和当地乡镇(街道)组成联合执法小组,依法予以坚决取缔。对不符合布点规划的幼儿园通过停办、撤并、合办等形式,实行分年度消化。
(五)切实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人员经费。由县编办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公办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逐年配备到位。县财政根据各公办幼儿园编制数和定额,足额拨给人员经费。每年从高校毕业生和在岗幼儿园教师中公开招聘录用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的幼儿教师,建立从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中录用事业编制幼师的机制,以缓解目前幼师需求量大、优质师资少的矛盾。年底前力争每所中心幼儿园有1名公派园长或业务骨干,公办中心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达到1/6左右。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严格实施《教师资格证书条例》和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对目前未取得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的教师,要限期取得任职资格,或逐步解聘。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用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专项补助经费,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要重点加强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打造一批名园长和名教师。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定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民办幼儿园教师招聘、流动机制。
(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育教育工作质量。通过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引导全县幼儿园办园行为逐步走上规范。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乐中养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七)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家长和看护人的系统培训工作。县教育、卫生、民政、财政、妇联等部门,要围绕学龄前儿童抚养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制定学龄前儿童家长和看护人的培训大纲和计划,并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面向全体学龄前儿童家长和看护人的每半年一次、每次不少于3课时的培训,切实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看护人的受训率和早教知识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县农办、发改(物价)、教育、财政、机构编制、人劳社保、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卫生、公安、民政、工商、质监、安监、食品药品监管、妇联、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工作的部署、督查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扩大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和农办等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经费收支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监、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二)加强经费保障
1.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县政府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学前教育事业。按计划逐年落实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按《关于加快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县委决定〔〕1号)规定,在学校建设专项经费中统筹解决。乡镇(街道)每年要安排足够的配套经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收支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2.用好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继续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修改《县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做到逐年提升。增设保教用品补助费,用于向准办级以上的收费低廉的普惠性幼儿园派发幼儿教材、学习生活用品、教师备课笔记、学前教育登记卡等。设立学前教育管理经费,用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心小学对幼儿园的管理。县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当年度未用完的,列入下一年度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中,用于补充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
3.建立困难家庭子女入园补助机制。将学前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纳入国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之中,确保每一个幼儿能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参照义务教育,资助标准不低于同等级公办幼儿园保育费的50%。
教育规划范文第4篇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努力扩大内需。坚持培育骨干企业与扩大产业规模相结合,以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到引进一个,留住一个,做大做强一个。重点抓好钼矿开发项目的一期工程建设。加大四方魔芋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力争达到年产值200万元。做好铁矿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力争引进萝卜或洋芋等绿色食品深加工企业1个。
(二)全力关心“三农”问题,千方百计保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种植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强化支农服务,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打造“户成园、社成片、村成带、全乡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着力打造1-2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和业主的积极性,规范化建设生猪、黄羊养殖示范点2个,新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户10户,抓好生猪品改工作,引进二杂猪10头,大力支持一批生猪、黄羊养殖大户,促进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切实抓好蚕桑、魔芋基地建设,补植良桑300亩,实现产茧1800担,产值超200万元。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强专业技术指导,扩大魔芋种植300亩,实现魔芋产值超150万元。扩大种洋芋基地面积300亩,以实现退耕还林项目为契机,扶持产业开发,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业,力争年内发展核桃500亩,培育核桃大户2户,建成500亩以上核桃园3个,实现干果业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加强农民法律法规及技能培训,积极提供务工信息,帮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证实现劳务收入过1000万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小康生态新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农村投入,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搞好基本农田管护,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三)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着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工作。突出抓好交通发展。积极行动,认真抓好大水公路养护工作,认真做好通乡油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备碎石),为实施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百花村8公里、桥板村2公里泥结石路建设,全面完成北环线(*至英萃)公路段建设任务,各村在6月底确保全面完成灾后永久性住房建设任务;切实抓好新场镇建设。抓好新场镇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街道,结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搞好场镇环境卫生整治,完善配套公益设施,积极鼓励有识之士到新场镇建房经商,大力繁荣商贸经济。启动政府综合楼重建;启动卫生院业务楼重建和中心小学校重建;抓好农电、广播、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通村有线程控电话线路建设;结合灾后重建和新村建设搞好沼气池建设,完成3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积极推行环保节能工程实施。认真抓好百花村、代弓村扶贫新村建设和群花村的万村扶贫项目的实施,实现农村生活环境有大幅度改变。解决农村480人安全饮水问题。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努力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文明村社、文明单位、文明农户创建活动,桥板村创建县级文明村,*小学创建县级文明单位。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乡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严格执行“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对地方病和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继续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坚持用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的双重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少生优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切实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努力构建诚信*。
(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严格落实综治责任制,健全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机制,扎实做好维稳、综治、、防邪等政法工作,扎实开展好平安创建活动,加强乡党委政法委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政法委委员的职能作用,坚持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深入开展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做好下访工作,开展大接访活动,以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采取多种综合手段及时调处突出问题及,切实杜绝集体**、越级**。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依靠群众,协助司法部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坚决打击各种活动。加大对安全生产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行业的检查监管力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意识,明确工作责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杜绝重大事件和事故的发生。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和帮助群众学会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好民政工作,及时发放低保金及救灾救济金,切实为农村贫困人口,三孤人员,五保人员,下岗失业人口,受灾群众,因病致贫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困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构建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
(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开发与节流并举,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坚决杜绝私挖滥采和破坏资源的行为。严把工业企业项目入口关,严格落实新建项目“三同时”要求,防止新生污染源。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彻底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净化人居环境。加大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肃查处公路控管区内乱建房行为,抓好水土流失和滑坡体治理,进一步抓好荒山绿化,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强化生物疫情监测,争取项目投入,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性建设工程,防止资源自然性破坏,切实维护生态平衡。进一步巩固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果,积极推进森林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构建民主法制社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继续做好党的群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抓好国防教育和人民武装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切实做好统战工作。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认真执行村民自治制度,在全乡村级组织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失职追究制、过错追究制,不断提高依法治乡水平,努力构建民主法制社会。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反对和强力制止利用宗教、家族、宗派等地方势力干涉农村公共事务,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一)从学习入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做学习型班子;拓展学习途径,积极探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扎实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继续保护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创业的精神状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述学、评学、督学制度,完善考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在全乡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的新高潮。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着力点,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扎实抓好对外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扎实抓好对*工作的调研,为乡党委政府决策服好务。
(二)从健全制度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五好”乡党委和“五好”村支部活动,扎实开展“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凝聚人心强、促进和谐强”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
二是扎实开展好“三规范一加强”(规范财务管理、规范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要认真做好后进村的帮教工作,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形式帮助后进村查找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对整改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村和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作风硬、班子强的村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好的做法、先进经验要认真总结,在全县推优试点---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和率先解决村组干部养老保险工作上带头示范,推优出成绩。在全乡各级干部队伍中形成比实绩,学政策法律,赶先进,帮后进,超第一的“比、学、赶、帮、超”,永争一流的浓厚氛围。达到村级组织建设效果明显,村级班子有凝聚力、战斗力,干部素质提高、能力增强。
三是借助提高村组干部待遇之机,切实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和村组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力度,找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载体。扎实开展好“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深入开展“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面干部一个标杆”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凝聚人心强、促进和谐强”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组织创建活动,结合开展“三规范一加强”活动,组织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村与村之间的各种评比活动,举办村组干部规范“一事一议”召开群众会技能大比武活动,举办远程教育管理和使用技能大比武活动等活动。
四是下大力气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今年通过对后进村的帮教,切实解决好个别干部素质差、人品不端、责任意识不强、大局意识差等实实在在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个别干部思想上存在的群众尾巴主义、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干预村务管理等错误思想倾向,保持政令畅通,从根本上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要加强村组干部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化解民间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能力建设;要把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维稳是第一责任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干部的头脑中,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要坚决打击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绝不姑息干部与群众争利益的行为;对责任来了推卸,矛盾来了上缴,利益来了全揽,以权优亲厚友,以权为部分人谋利,于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而不顾的干部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二是要对教育引导效果不明显的个别干部采取组织措施处理,维护*干部良好的形象。抓好首问责制、限时办结制、目标管理制、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和规范“公开推选、公开决策、公开村务、公开评议”的“四公开”制度建设,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干部的作风建设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五是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一线作为识别干部、考察干部、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坚持从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统筹推进“支部+协会”“党员农贷快车”等农村党建惠民行动,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创业富民,发展安民,服务惠民”为目标,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扎实开展在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创建党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灾后重建中引领作用。
六是借灾后重建机会加强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达到设施配套、制度健全、功能齐全的要求,使村级组织阵地成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人民群众之家。
(三)从执政能力建设入手,建设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凭民意、凭实绩使用干部,把开拓创新意识强,攻坚克难本领大、作风过硬的干部委以重任。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执政能力,努力实现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二是建立健全适合本乡实际的乡村社三级干部使用、教育、管理的激励机制,做好人才的引进、集聚、培养和使用工作,加强干部灾后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灾后自我心理调适、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与技巧,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工作效能。
教育规划范文第5篇
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两基”水平,进一步推动全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方案。
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宗旨,抓住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为主线,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性,使义务教育真正实现持续、协调、均衡发展。
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镇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规划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村、校要对均衡发展的各项任务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步骤,本着“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政策倾斜,治薄扶弱。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制定倾斜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加快教育发展,扶持弱势群体,尽快解决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
3、注重内涵,办出特色。各校不仅要关注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更要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要积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自己的特色,要为学生的成长留出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4、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在实施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和薄弱学校改造上面,还要关注优质学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使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全镇教育概况
我镇共有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9660人。现有初级中学1所,教职工29人,学生280名,其中寄宿生80名,2011年初中毛入学率为100%;中心校1所,教学点1个,共有在校学生511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幼儿园2所(中心幼儿园、新蕾幼儿园),共有在园幼儿316人,入园(班)率为89%,小学(幼儿园)教师共55人;小学占地总面积6222平方米,校舍面积2879平方米,初中占地总面积8898平方米,校舍面积4044.6平方米;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各校均添补了部分教学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各学校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任务如下:
1、普及程度
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时入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入园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比率达99%,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关注留守儿童,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为进城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2、办学条件
各学校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和学校内部建设规划,力求做到:中小学校布局、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消除大班额,小学每班≤40人,初中每班≤45人,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全镇中小学的常规教学设施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配备等方面达到国家和省颁标准,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生均值不断提高,达到基本均衡。人均校舍面积、中小学图书仪器、远教设施、“班班通”设备均达到省颁标准。2011年完成中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学校规划建设情况如下:
中小学:目前,中、小学校现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已使用多年,且建筑面积小,缺少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电子备课室、阅览室、会议室和办公室等功能教室,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小学拟建设一幢综合性教学楼,建筑面积4631平方米,设计六层,每层8间,共48间,主要用途是:教室25间,实验室3间,音乐室1间,美术室1间,电脑室3间,多媒体教室2间,图书室2间,阅览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器材室1间,会议室2间,教师办公室6间。旧教学楼拆除,拟新建学生活动场地,需添置单、双杠等运动器材。拟新建一幢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
中心幼儿园:教室结构不规则、不合理,面积小,不适合做教室。现有校舍已经非常拥挤,随着学生数的不断增加,现有条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拟新建一栋教学办公楼,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活动室7个,卧室7个,盥洗室7个,办公室2个,其它功能室10个。
3、师资水平
我镇现有师资情况:中学教师29人,其中本科学历25人,占86.2%,中、高级教师21人,占72.4%,省、市级骨干教师7人。小学教师55人,其中本科学历29人,占52.7%,小学高级教师48人,占87.3%,省、市级骨干教师7人。幼儿教师11人,2名教师本科学历,4名教师大专学历,4名教师中专学历、1名教师高中学历。
教职工编制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配备、调动、管理等方面符合要求;薄弱学校教职工配备符合标准,全面取消代课教师;教师队伍结构基本合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多渠道交流,交流面不低于10%,交流年限不少于一年,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均衡;教师培养培训和教育科研制度健全,机构建设符合标准;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以上;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4、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开全开足课程,建立完善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每一所学校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优秀率分别达到90%和10%以上,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服务和专业支撑体系,加强各级专业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对薄弱学校进行有力的专业支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确保校内教育均衡,不分重点班、快慢班,不办实验班、特长班。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市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建设:=1*GB2⑴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中学参加《探索建立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项目;=2*GB2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中学参加《探索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项目;=3*GB2⑶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中学参加《“贡堡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初中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项目。
鼓励和支持学校努力办出特色。鼓励和支持不同学校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以不断超越的发展意识,立足于自身的基础与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各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要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义务教育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5、办学行为
政府切实承担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重点、示范或等级称号和创建活动。所有中小学校都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减轻课业负担,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评价机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解决;规范学校管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控制学生辍学的制度完善,措施落实、效果明显;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资助残疾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政策措施落实。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特色发展,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学校在开展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发展需要、学生的兴趣和成长需要,设计好本校的课程,厚积学校的文化沉淀,促进学校向特色化发展,形成自己学校教育文化的特色品牌。学校通过分析校情,结合我镇当地的资源优势,根据发展需要,开发《贡川古韵》校本教材,确定以《“贡堡文化”研究》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通过“贡堡文化”的研究,将贡川镇的地方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高尚情操,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有利开展。
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贡川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各部门主要领导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各村、各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2、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镇政府与学校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镇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担领导、指导、督促检查和经费筹措的责任。积极推进和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切实抓好校安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三项工程。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推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对辖区内教育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和校内外环境治理以及安全稳定等承担管理的责任,具体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依法做好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和控制流失工作,高度重视解决好女童、留守儿童和残疾少儿的入学和流失问题;切实维护中小学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影响学校发展和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家校纠纷等外部环境,为各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统一要求,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的标准,抓好落实。学校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安排,指导各村和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校编制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审查新建学校、幼儿园设置情况和标准。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相关部门编制规划,积极协调建设资金,加大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投入。镇财政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安排好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派出所要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切实保障师生安全,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镇综治办要将学校的法制工作纳入全镇普法范围进行安排部署,切实加强师生法制教育。镇国土所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为中小学项目的实施提供服务,要优先保障教育项目的建设用地,保证教育用地项目上的正常审批工作,减免教育项目用地费用。镇文化站要对网吧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联合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定期进行执法检查。纪检部门要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依法追究行政责任。要加大对校园周边存在的不良商业摊点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对非法雇佣童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3、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国家教育投入政策的落实,要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教育投入的要求,足额预算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及时安排中小学排危资金、“两免一补”资金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项资金。要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确保足额拨付教育,且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各村、各学校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断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镇财政、教育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各种教育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和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
4、大力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一要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优先为薄弱学校建设立项、安排建设资金、配齐教学设备、选派合格教师,要通过六年的努力,基本消除薄弱学校。二要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学校。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着力改善永久保留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三要不断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学校指导中小学校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要遵循原则,统筹规划好基建用地、绿化用地和活动场地,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以及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重点教学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教师宿办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建设。要按规定配备内部设施,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在设施配备暂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情况下,规划工作要提前到位,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5、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师成长步伐,缩短成长周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理顺中小学人事归口管理体制,切实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评聘、调配交流和考核选拔等管理职能。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实施“一名双优”工程,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要改革和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和考核制度,逐步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用政策疏导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努力实现师资均衡化。
6、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扎实实落实学校“三个常规”,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认真研究实施新课程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总结推广教研的经验,加大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着力培养学校管理人才,要形成一批专家型校长,增加高水平管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满足教育发展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坚持“四不”政策,即不设重点校,不办重点班,不搞留级制度,不搞小学升初中入学考试。要继续推进中小学规范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工作不断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和人文化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镇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全镇教育的整体实力。
7、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全镇一所中心幼儿园,通过单设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等形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保证学前教育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标准。
评估与奖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