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控范文1
通过对上述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功能分析及技术分析,可以归纳出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的一般模型应由网络舆情采集模块、舆情预处理模块、舆情分析模块、舆情服务模块四大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具体分析如下:
1.网络舆情采集模块。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及舆情规划,采用自动采集由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采集技术有信息雷达技术、基于模板的信息抓取技术等。
2.网络舆情预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信息在进行分析之前进行预加工处理,包括编码的转换、自动过滤无效信息、自动消重及自动分类聚类等,以便为下一步进行有效的舆情分析做准备。
3.网络舆情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舆情信息分类聚类后识别负面报道、热点和敏感话题;分析舆情信息的倾向性;分析舆情信息发展趋势;对各类主题、各种倾向性形成自动摘要;对负面报道、热点和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自动报警。
4.网络舆情服务模块。根据预期分析结果生成舆情报告并进行舆情推送,同时提供全方位的舆情检索以供有关领导和部门人员进行舆情检索,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等。
二、网络舆情监控分析软件的发展趋势
基于前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网络舆情监控的难点主要在于舆情信息的收集和舆情分析挖掘两个方面,由此对我国网络舆情监控分析软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以下几点:
1.构建优效的网络舆情采集工具。舆情信息的采集要做到全面而准确,网络舆情的获得不仅要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及评论等媒介中获得,微博、微信等均是网络舆情产生、传播及扩散的重要来源;同时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大多集中于中文信息的获得,有效的舆情采集工具应该能够支持多语言信息的采集。
2.构建有效的网络舆情分析挖掘工具。舆情分析的难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热点和主题发现、热点与主题跟踪、敏感问题监控、褒贬分析、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分析、定位等。面对海量的信息环境,如何保证舆情分析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是舆情分析与挖掘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三、结语
网络舆情监控范文2
关键词:网络舆情;QS单模式匹配算法;SunWu算法;敏感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03-01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的迅速传播,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以及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在高校,校园网络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主页、校内各学院、各部门主页,学校BBS,甚至各个学院BBS,班级网站都是高校学生经常访问的平台。类似于这种公共广场,是大学生自由发表评论、表达意见的网络空间,校园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通常会以最新最快的速度在这种媒介场所内出现,引发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形成大量的讨论。随着意见的扩散和讨论的深入,讨论的主题往往会逐渐趋向特定的焦点,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较为明确的网络舆情。而出于学生思想的积极引导以及校园安全工作的管理,对校园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各高校所能采取的合适手段之关键。
关键字匹配算法主要是串匹配。串匹配是利用一个符号序列查找出一个或多个特定符号序列的过程。利用串匹配能在正文文本中寻找所有关键字集合中的关键字,并报告关键字出现的位置。依据在匹配过程中所要匹配的模式串个数,串匹配算法可分为单模式串和多模式串。串匹配技术的发展是与其应用密切相关的。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除了早期的文本编辑、全文检索系统、查询系统等,现今已广泛应用到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内容过滤、生物科学计算以及新闻主题提取等。利用串匹配技术,我和团队自主开发了校园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并通过模拟数据,验证了串匹配技术在舆情监控系统中应用的正确性。
二、算法介绍
QS(Quick Search)算法是利用不良字符跳转表和文本串中未出现在模式串里的字符来匹配紧邻当前匹配窗口的下一个字符,能有效的加快匹配速度。在实际应用中,QS适用于大字符集、模式串较短时的情况。QS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O(σ),其预处理阶段的时间复杂度为O(m+σ),最好情况下QS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n/(m+1))。
SunWu算法是基于单模式的BM算法设计出的一种多模式匹配算法。与其它算法不同,SunWu算法使用“块字符”(Block Character)作为基本单位,将其作为进一步匹配的入口和进行跳转的依据。SunWu算法使用长度为B的字符串代替坏字符串,进行最大限度的跳跃,并且使用散列技术和前缀表来减少需要进行实际匹配的次数。此外,SunWu算法不受大小字符集环境的影响,在中文情况下能够表现出比较好的性能,符合中文字
三、结果分析与展示
QS算法和SunWu算法是典型的关键字匹配技术的算法,二者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在自主开发的舆情监控系统中,我们将二者相结合运用,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可知,QS算法和SunWu算法结合使用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如图3.1所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模式串的最小长度m=2,模式串数量由500增加到5000时,各算法扫描时间的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模式串数量的增加,各算法的运行时间都有相应增大,QS的运行时间一直低于SunWu算法。当模式串数量小于3000时,QS的运行时间少于SunWu的运行时间。当模式串数量大于3000时,QS的运行时间多于SunWu的运行时间。而二者的结合使用所需的运行时间则处于中间水平。加之,表3.2所示,模式串数量为100,模式串最短长度从2到8时,各种算法在reuters21578语料上消耗的时间。由表可看出,二者结合使用所花的扫描时间始终明显低于其它两种算法。当m=2时,二者结合使用所花的扫描时间低于SunWu算法的1/6,m=8时,二者结合使用所花的扫描时间低于SunWu算法的1/2。随着m的增大,二者结合使用的算法所花的扫描时间呈减少趋势,且差距亦呈减少趋势。
网络舆情监控范文3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建设;效能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99-02
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大学生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大学生对于国内外热点事件、突发偶发事件、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及其他社会现象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的总和,一般是学生思想动态的真实反映。高校网络舆情一旦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妥当,就容易引发,影响到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建设及其效能的检验与分析,对于全面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做到科学有效处置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建设
一般来讲,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网络舆情收集监测机制。舆情信息的收集工作是高校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前提,是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全面了解把握的第一环节。鉴于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建立对于高校网络舆情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汇总、上报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采取人工搜索和机器搜索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大搜索引擎,新闻门户、BBS、博客、留言版、微博、视频、搜索、文档等各种网络载体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知识库。其次在舆情监控知识库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舆情的语义分析,根据监控主题、敏感词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智能筛选,对信息完成初步的再组织,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时监控。最后,将监控结果进行汇总,以舆情简报、分类舆情、图表统计等形式上报学校并分别上报给学校职能部门,供其制定对策使用。
2.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是在前期对信息的收集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舆情信息进行鉴别,最终对于舆情信息的正负性质、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后果影响进行预判的过程。要做好信息分析研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该组建一支由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洞察力敏锐的高素质人员组成的舆情信息研判团队,就收集监测上来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从主观上确保科学分析研判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引入一套科学的、严格的分析研判程序,根据高校舆情信息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全面客观地作出相应的决策判断,从客观上保证舆情分析研判的准确性。
3.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网络舆情安全预警就是高校管理者对照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指标,对网络舆情产生、发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进行动态、实时监测,运用综合分析研判技术,对当前网络舆情态势做出客观评价,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等级预报的活动。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网络舆情预警等级一般被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为高校决策层针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奠定基础,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处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4.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机制。各高校应针对高校网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关键指标。给舆情突发事件的不同种类及不同等级,在日常工作中制定比较详尽的应急方案,详细确定危机处理的领导、内容、流程、方法以及各个舆情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立即启动,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联动、紧急、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布控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期最短时间内化解危机,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5.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机制。要及时平息矛盾、化解危机,离不开高校管理者对于舆情的主动引导与干预。在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工作中,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等方式,就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澄清真相,主动引导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主流方向,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在网络舆情爆发期,建立积极的干预机制。与大学生保持平等对话沟通,指定相关部门及时回应大学生的舆情诉求,把处理的措施及进展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大学生。与主力媒体舆论加强合作,及时引导舆论的转向。在舆情的衰退期,建立必要的跟踪反馈机制,继续关注舆情走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诱发问题的后续整改落实工作,防止舆情问题的再次反弹。
二、衡量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效能的标准
1.网络舆情收集监测是否全面时效。对于网络舆情内容的监测是否做到全面、准确、及时是衡量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首要指标。对舆情内容进行全面监测,包括舆情监测的范围、类别、总量等各个方面,只有做到监测的全面性,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遗漏掉任何一条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信息。网络舆情监测及响应具有“黄金4小时”的要求。只有关注舆情内容监测的时效性,做到对网络舆情内容的“实时监测”,才能对网络突发舆情进行及时发现和应急处理,而这对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2.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否科学准确。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是在前期对舆情信息收集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舆情研判团队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科学、严格的分析研判程序,对舆情信息进行鉴别,最终对于舆情信息的正负性质、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后果影响进行预判的过程。只有对舆情信息的科学研判,才可以从采集的海量信息中筛选、过滤出有效信息,确定重点监控领域与追踪对象,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避免因研判失误出现徒劳无功或者贻误时机的被动局面。因此,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否科学、准确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关键指标。
3.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是否及时恰当。网络舆情安全预警就是对照预警安全体系指标,发现对网络舆情出现、发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对之连续不间断地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对当前网络舆情做出等级预报的活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及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一般被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只有做到网络安全预警的及时、恰当,才能为高校决策层针对网络舆情的情况恰当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提供条件,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因预警迟缓造成贻误战机,又不至于因预警过度造成草木皆兵。因此,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是否及时、恰当,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重要指标。
4.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是否高效有序。当网络舆情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演变成舆情危机时,高校网络舆情应急预案能够立即启动,做到领导有力、组织有序、协同配合、形成联动,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紧急、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布控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化解危机,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这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基本指标。
5.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是否主动有效。在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防患为未然的原则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等方式,主动引导影响高校网络舆情走向,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在网络舆情爆发期,能够及时回应大学生的舆情诉求,澄清真相、纠正问题,让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舆情的衰退期,能够继续关注舆情走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诱发问题的后续整改落实工作,防止舆情问题的再次反弹。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是否主动有效,这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综合指标。
三、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检验与分析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检验
1.日常模拟检验。在构建完成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之后.高校管理者应保持高度临战状态,注重日常对网络舆情监控体系运转效能的检验,最好能够实时选取国内外主流门户网站的典型网络舆情案例进行模拟演练,从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安全预警、危机应急、引导干预等各个环节对系统的运转效能进行全面检验,以验证体系指标选择的有效性和系统构建的可行性,对演练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改进,确保危机真正来临时有效应对.
2.危机实战检验。尽管平时的演练能够有效检验舆情监控系统的效能高低,但是演练的模式毕竟不能完全模拟舆情危机实际来临时的真实情景,因此到高校网络舆情真正发生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立即启动舆情监控体系有效应对,更应该珍惜舆情来临时检验舆情监控效能的实战机会,做好经验总结,及时改进薄弱环节,以切实提升高校舆情监控系统的效能水平。
(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分析
整个高校舆情监控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充分依靠先进的舆情监控技术,因此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分析,应该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人工和智能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力求分析结果的全面、准确、客观。
参考文献:
[1]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呼雨,陈新杰,等.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2,(11).
网络舆情监控范文4
关键词:舆情;管控工作;研究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阶段的舆情大多指网络舆情,人们在互联网上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表达不同的看法,网络舆情形成速度之快,对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巨大。最近几年,网络舆情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甚至一些网络舆情会对一些社会事件造成“舆论审判”,从而影响事态的正常发展。在网络时代,要想对舆情有一个良好的把控,监管部门就必须以特定的视角和手段,有选择地将舆情重新建构,既要构建多元化的主流舆论传播平台,又要避免过度迎合部分受众的舆情导向,所以监控部门在信息的“把关”上一定要提高审核力度,充分发挥监控部门的活力和张力。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这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保持国家政权长治久安,网监部门必须严格管理网络舆论,完善网络监控体系,做好“把关人”的工作,为打造政府公信力出谋划策。本文旨在研究舆情管控工作,并就其现状展开深入探讨。
一、舆情管控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打造专门舆情监测队伍
在当前这个“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社会热点舆论事件始于网络,也止于网络,毋庸置疑,网络舆论场具有复杂性,任何一个有言论自由的公民都有权利在网络上发表适当的言论,这就造成了网络舆论的多元化。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就决定了舆情管控工作的不易,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监管部门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监测团队时时监测网络舆情的走向,掌握互联网中的动态信息。对于某些重大的舆论事件,舆情监测队伍有有鉴别能力,分清事件的性质,并且要用全面的观点的看待问题,不客观主义的描述消极的东西,对于一些不良信息和恶意炒作要给受众一个交代,澄清事实真相,维护网络形象。舆情监测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他们既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有全面的业务能力,让主流、权威、可信、具有亲和力的声音占领舆论的高地是他们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制定并完善舆情管控制度
网络舆情具有随意性的特点,网络舆情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如何有效化解负面舆情,用最短的时间将事实的真相公之于众。为了加强舆情监管工作的力度,防止因制度漏洞而造成事态发展偏离轨道,制定并完善舆情管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完善舆情应急机制制度,当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监控部门应该立即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分级和定位,研究事件的舆情走向,对于会出现的舆论应做好预判工作,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其次,还应完善舆情风险评估制度,对于某些重大舆论事件,监控部门要提前介入,实现对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并将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总之要用积极公平、客观的态度来把控舆论走向,防止事态扩大;最后,监控部门还应适时调整有关制度,因时因势及时修改制度,体现制度的时效性。
(三)拓宽舆情监控的渠道
在信息时代下,新媒体的应用与发展使得舆情监督的主战场发生了转移,新媒体在舆情监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舆情监控部门可以充分运用这一平台进行管理工作,如建立舆情公众平台,受众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匿名举报某些带有负面评价的舆论团体或个人,监控部门在核实其真实性后便可以采取措施制止负面舆论的扩散。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但舆情监督必须要公开、公平与公正,只有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使监控管理工作向着常态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增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才能打造监控部门的公信力,才能避免受众因偏听偏信产生误会和不满情绪,减少负面舆论。监控部门既可以采用线上监控,也可以采取线下监控,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完整对社会舆论的监督。
二、小结
在新时期的传播环境下,公众对于热点话题的意见表达愿望及其强烈,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再加上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使得受众可以对于任何事件进行评论和交流,这就促使了 “意见领袖”的出现,“意见领袖”往往是舆论事件中的“活跃分子”,如果“意见领袖”能够就事件给出一个正面的舆论导向,那么网络舆情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舆情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舆情监控部门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重视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积极利用新型媒体,既要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又要避免谣言散布,一旦发现舆情朝着负面方向发展,监控部门就要第一时间发声,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许多舆论事件出现“论反转”的现象,面对一条重大新闻,许多网民往往习惯把矛头指向某一方,可是随着事实的突然逆转,舆论的倾向又会随之转向另一方,对于某些缺乏判断力的网民,“见风使舵”成为舆情场上的常态。所以这就提醒舆情监控部门一定要信息公开,要想保证舆情朝着理想的状态发展,监控部门就必须要对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公开作进一步的释放,真正实现舆论场上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蒲红.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J].新京报,2014(09).
网络舆情监控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 辅导员 网络舆情
[作者简介]李张燕(1984-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71-02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一股重要力量,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益诉求,同时从网络上接收各种信息、吸收各种思想观念。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一方面可以形成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氛围,对提升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驳杂的言论误导,主流价值观被冲击,非理性情绪蔓延,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制造校园网络舆情事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越来越复杂,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
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折不扣的网络一代,他们将网络文化的本质,即平民社会的大众参与,私往的虚拟延续,前台表演的自我型塑,无限空间的情感抒发表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多。90后的大学生都是随着整个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使用多种网络工具进行较长时间、较快频率、较广内容的信息交流。大学生平时大量的上网时间都浸泡在社交网站、互动社区里面,对这些网站的依赖度都非常大。根据网络上的一个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每天看手机的次数超过一百次,走在路上看、课堂上看、课间休息看、地铁公交车上看、晚上睡觉前看,他们能够时时、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感兴趣的话题或网络舆情,他们的关注点时时都在网上。
2.大学生主要通过社交连线接收信息、交流思想。大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表达观点,提出诉求,发泄情绪,沟通情感,接收信息。新浪网、搜狐网、人人网、QQ空间、微博、微信,包括国外的“face book”网、twitter网等网站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半壁江山,可以说这些网络互动社区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校外情况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他们接受社会主流声音的一个重要来源。
3.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非真实性、盲从性、情绪性。互联网本身具有隐蔽性,加上目前对网络信息的传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许多网民利用虚假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自由地发表言论,发泄情绪;一些不法分子更是利用网络资源散播虚假信息和谣言来混淆大学生的思想,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出现非理性的情绪。大学生大多是热血青年,情绪容易激动,容易产生,比如说集体**、**、声讨等,影响校园和社会的稳定,且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爆发点不好掌控,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能爆发。
4.大学生网络舆情容易受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水军以及不法分子的影响。大学生们思想较单纯,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些不法分子、网络推手等利用学生思想不成熟,追求新奇的心理,引导大学生去转发、炒热一些别有用心的话题。国外宗教势力更是通过互联网大量开办宗教性质的网站,想通过宗教的外衣来传播异域价值观。而像人人网,face book及外资背景网站,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传播错误思潮去左右大学生的思想。很多专家称,与网络上敌对势力的战争其实就是文化的软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5.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复杂多元、指向分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态势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更实际全面;对自身的学习、前途有较高的期望;对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更加关注;还关注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围观校园的突发事件;讨论教育管理工作等。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或焦虑,尤其是在表达不满的时候,他们直接将矛头指向学校和社会的管理者,很是尖锐。
二、辅导员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是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中的严峻问题。目前,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
1.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辅导员缺乏主动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监控的意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聊天、购物、看电影、查找资料,多属浅层单向触网状态,很少主动关注网络舆情。近些年来,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发生频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辅导员没有意识到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只是被动地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不主动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内容等进行研究分析,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不能积极地通过网络平台正面引导和转化学生的网络舆情。
2.辅导员应用网络技术滞后,采集能力有限,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素养和能力很欠缺,与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大多还处在“菜鸟”水平。一方面,辅导员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非常复杂多元,指向也很分散,辅导员队伍又缺乏专门的网络应用技术,缺乏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指导,所以在应对和处理学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行动迟缓、办法单一。
3.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缺乏渗透力和说服力。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辅导员的管理方式略显被动、简单。不少辅导员存在畏难情绪,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言论纷繁驳杂,常以限制和堵塞信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理性、宽容、民主的对话,导致学生的某些合理诉求和情绪得不到抒发。不法分子则借助“网络推手”“意见领袖”来发表观点,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时,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滞后,不能及时、主动地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发表观点。
4.辅导员缺少有效的思政网络平台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网络平台的建设还较落后,基本上是单向信息传输,话语体系局限于传统理论语境,缺少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因而导致学生群体对思政网络平台的兴趣不大。缺少重访率和粉丝量的思政网络平台,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的价值引领性。
5.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机制不健全。目前,只有部分高校专门成立了网络管理办公室,由一线辅导员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但由于辅导员大多未接受过网络舆情监控的专门培训,缺乏相应的工作素养,故在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时效率不高、方法单一,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多处于被动状态。同时,没有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缺乏归口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
三、对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快捷,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监控、引导,如何克服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应重视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如果辅导员能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相关工作,网络舆情就可以成为辅导员提高工作效能的减压阀,但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校园舆情事件的导火索。所以辅导员应高度重视舆情监控工作,把此项工作当成课题来研究,这样才能及时、稳妥、高效地处理影响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各种舆情。
2.辅导员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当下的大学生个性突出、自主意识强,热衷于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观点、表达诉求,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愿望,以诚恳的态度积极应对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和诉求。同时,辅导员应用自己的学识、品德和人格去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总之,只有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积极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舆论氛围,才能真正促使大学生网络舆论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3.辅导员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和能力。面对网络舆情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渠道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动向,有效引导和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需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改变被动应对的观念,创新应对措施,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懂得媒体运作规律,掌握舆论引导策略,才能有效利用媒体传播正能量,切实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社会稳定。
4.高校应建立专家库,辅助辅导员进行决策。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是非常复杂多元的,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辅导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不能全面地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各种情况。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园师资力量,组建一群由思想积极上进、思维活跃的专家和学者形成的专家库,以辅助辅导员进行决策。同时也可以让这些专家和学者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通过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引导和监测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从正面去引领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辅导员还可以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品德好、语言表达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干部,参与大学生的网络舆情,适时地发表意见,引导网络舆情。
5.辅导员应利用好的思政网络平台来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关注不够,不能解决学生群体在利益需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归属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对思政网络平台的疏离与淡漠。所以,积极探索建立一个有益于高校辅导员进行工作管理,又能满足学生需求,便于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切实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的多功能网络平台才能获得学生的青睐,能够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6.积极创建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机制。高校要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创建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设立监控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机构,整合管理力量,形成指挥统一、协同配合的体制。同时,高校要形成以辅导员为主体的专门队伍,互相交流学习,主动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具备熟练的网络舆情工作经验,关注大学生在网络上呈现的思想动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主动应对源于网络的各种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苏楠,邱文严.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6(2).
[2]石新宇.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3]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6(5).
网络舆情监控范文6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1)自由性。互联网的开放性,扩展了人们的公共空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者,通过微博、论坛、博客等介质,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反映出自己的真实观点。
(2)偏差性。由于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甚至有人情绪化地把互联网当做情绪发泄的场所,这些言论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害的言论。
(3)突发性。网路舆论的形成往往十分迅速,一个热点事件再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二、公安消防部队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1)缺乏应对网络舆情工作的专业人员,缺少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尤其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预防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机制。
(2)网络舆情收集、整理、研判的工作滞后,缺乏应对措施和预案,对于舆情危机事件的处置被动,不及时。尤其是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缺乏对舆情的引导和规范,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处置工作的被动。
三、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三项机制,把握舆情导向
一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成立组织,专人负责。我们应该提高全市的网络舆情监控队伍整体素质,明确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监督员能力,要求舆情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监测各热门网站、微博、论坛的敏感话题,甄别、筛选有可能产生大范围影响的网络舆情信息;另一方面对舆情动态进行跟踪,对负面舆情进行引导化解和控制工作。
二是建立网络舆情预案机制,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建立网络舆情预案机制的意义在于在发现危机时,按照事先设计的应对方案,在最短的事件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预案可以针对在灭火救援和执法监督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总结归纳各个类型的危机事件,预先制定详细周密的判断标准,包括舆情发生后的回应流程、处置措施、调动力量、善后处理等内容,一旦负面舆情出现,做到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三是建立舆情工作考评机制,加强督导,常态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舆情工作考核管理机制。就是建立具体的量化指标,将网络舆情监测情况纳入各支、大队每月量化考评工作成绩,规范网络舆情工作,促使舆情工作常态化发展。其次,要建立舆情工作督导机制。通过量化考核、定期通报、评先评优等方式,加大对各支、大队的网络舆情工作的督导,逐步将督导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促进规范运行。
(2)提升三项能力,做好舆情监控
一是提高政治敏感度,增强鉴别力。公安消防部队全体官兵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应对涉消舆情的重要性,提高官兵对涉消舆情的政治敏感度。要高度重视涉消舆情,勤学习、勤观察、勤思考,自觉培养关注涉消舆情的习惯,当出现热点事件时,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及早处理。
二是提升应对舆情能力,增强战斗力。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多方面的系列培训,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员的工作技能,从而提高舆情工作队伍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战演练。精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案例,组织模拟实战演练,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员的工作能力水平。
三是提升网络宣传能力,增强公信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开辟网络阵地,应当依托微博、博客、论坛、政府网站、通讯网络等网络宣传平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正面宣传消防工作,弘扬消防部队工作主旋律,用积极、客观、正面的信息占领高地,树立公安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负面的涉消舆情,针对性的开展交流、沟通和引导,积极发言,确保在重大涉消事件上不失声、不缺位。
(3)加强三个协作,注重沟通交流
一是与部门联勤,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明确提到涉及警种和部门的问题,舆情监督员要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