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残余价值范文1
移地续用价值评估假设是移地不改变用途继续使用,假设中标人负责拆迁。评估师应依据评估对象特点、价值类型、评估资料的收集情况,以及评估目的所涉及的市场条件,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如二手设备市场较为发达,可参照二手设备交易行情,考虑各种价格影响因素和差异,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如不具备市场法评估条件,可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基本公式如下:评估值=评估原值×成新率(或评估值=评估原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上式评估值是指原地续用评估值,原地续用评估值=评估原值①×成新率(公式1)拍卖评估值(可变现净收益)=移地续用评估值-变现税费=评估原值②×成新率-变现税费(公式2)其中(公式1)评估原值①中,当不考虑评估对象在原厂址发生的基础费、运杂费、安装调试费时将变换为(公式2)评估原值②;(公式1)成新率为评估对象假设按原设计用途继续使用条件下的成新率;(公式2)变现税费包括:拆除费用、销售税费、拍卖佣金、变现折扣。(1)拆除费用的确定:包括拆解费、吊装费、清理费等。根据评估对象的种类、结构、体积、工艺保护等特点,参照《资产评估常用方法与参数手册》、《机械工业建设项目估算编制办法及各项估算指标》,分析确定,如评估对象不需拆除则不考虑拆除费用;(2)销售税费的确定:根据国家相关税收规定估算相关税费;(3)拍卖佣金的确定:根据当地拍卖行业现行收费标准确定;(4)变现折扣的确定:考虑评估对象总标的额大小,有序变现情况下: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一般不考虑折扣率,变现能力差的资产,一般考虑5%~10%的折扣率;快速变现情况下: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一般考虑10%~15%的折扣率,变现能力差的资产,一般考虑15%~20%的折扣率。
(二)残余价值评估思路
残余价值本文指无使用价值或市场无需求设备的拆零变现价值估计数额,评估假设是不再使用就地拆除变现。涉及拆零变现的设备多为不再继续使用的废旧设备,一般不宜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进行评估,可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评估:拍卖评估值(可变现净收益)=可变现收入-变现税费=∑(组成评估对象各种材料的重量×各种材料的回收单价)-变现税费组成评估对象的各种材料一般包括钢、铁、铜、铝、不锈钢等。变现税费一般包括拆除费用、销售税费、拍卖佣金、变现折扣。a.拆零变现涉及的第一种情况。当评估对象总评估值即拍卖标的额不大,处置周期不长,买受人需垫付的资金较小,一般不考虑风险报酬。(1)组成评估对象各种材料重量的确定: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设备技术档案或手册查询,或现场称重,小型设备评估师可和委托方技术人员现场目测确定;(2)各种材料回收单价的确定:根据电话询价或各大废旧物资回收网站价格确定;(3)拆除费用的确定:参照移地续用价值评估中拆除费用确定(无保护拆除应小于有保护拆除);(4)销售税费的确定:根据国家相关税收规定估算相关税费;(5)拍卖佣金的确定:根据当地拍卖行业现行收费标准确定;(6)拍卖折扣的确定:依据国内钢材市场、有色金属材料市场的供求关系,其成品库存情况,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景气度,评估对象总标的额大小,行业经验数据等分析确定。有序变现情况下:一般考虑5%~10%的折扣率;快速变现情况下:一般考虑10%~15%的折扣率。容易变现的材料其折扣率取低值,不易变现的材料其折扣率取高值。b.拆零变现涉及的第二种情况。当评估对象总评估值即拍卖标的额较大,处置周期较长,买受人需垫付的资金较大,属大型复杂设备或生产线时,一般应考虑资金成本和资本利得。即在考虑第一种情况(3)~(6)的基础上,还要在变现税费中扣除(7)风险报酬。经验表明,报废设备拍卖的买受人有时不是冶炼厂和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有时是具有设备拆解资质的工程公司,它们都想中标后经过拆除转手倒卖赚取差价。假设我是中标人,现有一批报废设备拟公开拍卖,我将作为一项投资考虑,我愿意出多高的价格来购买它?我明白购买这批设备是有风险的,目的是要通过它赚取利润。我打算从这批设备的处置中获得的利润也不能比将此资金、时间和精力投到其他方面所能取得的正常利润少,否则我还不如将此资金、时间和精力投到其他方面。(7)风险报酬的确定:风险报酬主要体现在安全收益部分(资金机会成本)和风险收益部分(赚得利润),依据基准日有效的存款利率和社会平均资本报酬率综合确定该投资项目的风险报酬率,以买受人实际支付的资金为基数考虑资金平均占用时间确定风险报酬额。
(三)经验总结
资产评估残余价值范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2006年1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发表了“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1什么是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2风险评估简介
风险评估是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针对确立的风险管理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即根据资产的实际环境对资产的脆弱性、威胁进行识别,对脆弱性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确认该资产的安全风险及其大小,并通过安全措施控制风险,使残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3地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评估开始之前首先要确立评估范围和对象,地理信息系统需要保护的资产包括物理资产和信息资产两部分。
3.1物理资产
包括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软件和物理设施。硬件资产包括计算机、交换机、集线器、网关设备等网络设备。软件资产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通用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等。物理设施包括场地、机房、电力供给以及防水、防火、地震、雷击等的灾难应急等设施。
3.2信息资产
包括系统数据信息、系统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地图数据。系统维护管理信息包括系统运行、审计日志、系统监督日志、入侵检测记录、系统口令、系统权限设置、数据存储分配、IP地址分配信息等。
从应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
险评估工作流程
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般应遵循如下工作流程。
4.1确定资产列表及信息资产价值
这一步需要对能够收集、建立、整理出来的、涉及到所有环节的信息资产进行统计。将它们按类型、作用、所属进行分类,并估算其价值,计算各类信息资产的数量、总量及增长速度,明确它们需要存在的期限或有效期。同时,还应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规划,预算今后的信息资产增长。这里所说的信息资产包括:物理资产(计算机硬件、通讯设备及建筑物等)信息/数据资产(文档、数据库等)、软件资产、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能力、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良好形象等),这些都是确定的对象。4.2识别威胁
地理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是指可以导致安全事件发生和信息资产损失的活动。在实际评估时,威胁来源应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并分析这些威胁直接的损失和潜在的影响、数据破坏、丧失数据的完整性、资源不可用等:
(1)系统本身的安全威胁。
非法设备接入、终端病毒感染、软件跨平台出错、操作系统缺陷、有缺陷的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和维护出错。
(2)人员的安全威胁。
由于内部人员原因导致的信息系统资源不可用、内部人员篡改数据、越权使用或伪装成授权用户的操作、未授权外部人员访问系统资源、内部用户越权执行未获准访问权限的操作。
(3)外部环境的安全威胁。
包括电力系统故障可能导致系统的暂停或服务中断。
(4)自然界的安全威胁。
包括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引起系统的暂停或服务中断。
4.3识别脆弱性
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安全漏洞)是地理信息系统自身的一种缺陷,本身并不对地理信息系统构成危害,在一定的条件得以满足时,就可能被利用并对地理信息系统造成危害。
4.4分析现有的安全措施
对于已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确认,继续保持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和费用,对于那些确认为不适当的控制,应取消或采用更合适的控制替代。
4.5确定风险
风险是资产所受到的威胁、存在的脆弱点及威胁利用脆弱点所造成的潜在影响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风险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脆弱点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和威胁的潜在影响的函数,记为:
Rc=(Pt,Pv,I)
式中:Rc为资产受到威胁的风险系数;Pt为威胁发生的可能性;Pv为脆弱点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I为威胁的潜在影响(可用资产的相对价值V代替)。为了便于计算,通常将三者相乘或相加,得到风险系数。
4.6评估结果的处置措施
在确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后,就应设计一定的策略来处置评估得到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根据风险计算得出风险值,确定风险等级,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并形成风险处理计划。风险处理的方式包括:回避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小后果)、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
究竟采取何种风险处置措施,需要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需求分析,但采取了上述风险处置措施,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绝对不存在风险的信息系统,人们追求的所谓安全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际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风险评估并做出风险控制后,仍然存在的残余风险可被接受的地理信息系统。所谓安全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相对的。
4.7残余风险的评价
对于不可接受范围内的风险,应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已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为风险管理提供输入。残余风险的评价可以依据组织风险评估的准则进行,考虑选择的控制措施和已有的控制措施对于威胁发生可能性的降低。某些风险可能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仍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应通过管理层依据风险接受的原则,考虑是否接受此类风险或增加控制措施。
资产评估残余价值范文3
我们知道,在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时,评估结果反映的是资产的重置价值、成新率、以及按成新率计算的评估价值,而会计核算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账面净值,两者计价原则、反映的价值状态并不相同。由于并购、重组完成后新的核算主体要按照评估结果进行帐务调整,那么,在固定资产评估价值账务处理实务中,必然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依据资产评估结果,以重置成本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重置成本*(1-成新率)反映累计折旧,以其差额反映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我们暂且称这种方法为“总价法”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以按成新率计算的评估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反映累计折旧,我们暂且称这种方法为“净值法”。
尽管我们知道,上述两种方法并不影响会计报表的平衡以及该项资产累计折旧的计提(两种方法在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净值相同;折旧计提按照现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折旧计提应当在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但是从会计报表可比性的角度去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类业务处理作出统一规定。考虑到会计业务处理简便易行、不影响会计报表阅读并结合相关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笔者认为在处理这类业务时,应以净值法为宜,即直接采用固定资产评估结果的评估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反映累计折旧。
下面,我们就从两种账务处理方法会计报表反映的异同,累计折旧的计提,结合我国目前相关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谈谈采用净值法的好处。
一、两种账务处理方法会计报表反映的异同
总价法按照资产评估结果的重置成本作为固定资产原价,以重置成本*(1-成新率)作为累计折旧,以两者差额反映固定资产净值。这种方法在会计报表反映上,能够直观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可以揭示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状态。但在评估资产成新率差异较大时,这种直观反映结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对企业中既有评估资产又有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一部分按历史成本反映,一部分按重置成本反映,也不利于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净值法直接以资产评估结果的资产净值反映固定资产原价,不反映累计折旧。这种方法在会计报表反映上,将评估固定资产假设为新增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为评估资产净值,简便易行。
二、两种账务处理方法累计折旧的计提
我们知道,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大小的因素有四个,一是计提折旧基数。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的基数为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三是折旧方法。四是固定资产净残值。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多采用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作为计提折旧基数,考虑残值率,以直线法(大多为工作年限法),采用分类折旧率计提累计折旧。对于评估固定资产来说,则应以评估价值为基数,考虑尚可使用年限法和残值率,采用直线法计提累计折旧。如果相同类别的资产成新率相近,我们仍然可以考虑使用分类折旧率来计提累计折旧(即相同类别的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基本一致),如果相同类别的资产成新率差异较大,由于其尚可使用年限差异大,我们认为此时应当采用个别认定法,而不宜采用分类折旧率。对总额法来说,评估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计提既可采用以重置成本为基数,考虑尚可使用年限,结合成新率计算其使用寿命来确定其总体使用年限计算折旧,也可以直接用其评估价值为基础,考虑尚可使用年限计算累计折旧。可以直观地看到,直接使用以评估价值为基数,考虑尚可使用年限计算累计折旧简便易行。对于净值法来说,由于会计上仅反映资产评估价值,以评估价值为基数,考虑尚可使用年限来计算累计折旧,操作起来很方便。
三、我们目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评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对以下几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笔者认为对评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有借鉴作用:
(一)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加上应缴纳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相似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估计,加上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相似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估计未来现金流量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3、如受捐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三)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四)非货币**易换入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资产评估残余价值范文4
论文提要:本文阐述固定资产减值的内涵及背景,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合理规避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是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关键。
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者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大下降,使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即发生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对于已经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不加以确认,必将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夸,粉饰企业经营业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内涵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二、减值的迹象和测试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个方面来判断:
(一)外部信息来源
1、资产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
(二)内部信息来源
1、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2、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3、企业内部报告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后,企业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该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应在未来期间进行调整,减值后的总折旧额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预计净残值的差,企业将该折旧额在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内按选用的折旧方法继续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该减值准备就不得转回。
四、固定资产减值后涉及的纳税调整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当期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只表明该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下降,该部分减值损失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当期损益。但是,税法规定认为,该项固定资产并未实际发生损失,会计上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不足以作为认定为实际损失的依据,只有在按照税法标准认定该固定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其损失金额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会计上确认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后,企业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通常会涉及纳税调整。
(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首先,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在当期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当期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计入损益的金额,调整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以该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所得税率(假设不涉及其他纳税调整项目)计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其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当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将低于计税基础(假设会计与税收法规对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均一致),由此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企业应确认由此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所得税费用。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各期的纳税调整
首先,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以后各期,会计上确认的每期折旧额低于税法折旧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当期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会计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提的折旧额。
其次,根据当期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计算出当期末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该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之积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保留的余额,将本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保留的余额与上期末已保留的余额进行比较,确定当期应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
最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一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为零,将该固定资产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全部转回。
五、固定资产减值对折旧的影响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企业应当重新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如果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没有发生变更,企业仍应遵循原有的折旧方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考虑减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折旧额;如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更,企业应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按照会计政策变更的要求处理。
(二)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更,企业仍应遵循原有的预计使用寿命,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考虑减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发生变化则企业应当相应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要求处理。
(三)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没有发生变更,企业仍应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考虑减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发生变更则企业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并按会计估计变更的要求处理。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不考虑减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追溯调整。
六、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
(一)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完善企业绩效考评。(1)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是实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条件。应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旧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并统一提供公正、合理的各种资产信息和价格信息,使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有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也可增强其可操作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2)要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弱化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进考核评价指标,应以营业利润为考核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
(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我国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较为原则化,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则比较全面和具体。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固定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或者独立制定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笔者认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而定。具体而言:(1)如果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算或预测制度,根据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立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2)如果企业处于市场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将资产评估价作为确立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依据。(3)如果企业不实行减值会计,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
(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转变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就会计人员而言,无论企业选用哪种评价标准,都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作出大量的职业判断。为此,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先进科学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同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2)就企业而言,主要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企业应利用自身财务人员及外部财务软件开发机构的力量,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强化,及时、准确地提供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从而适当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
(四)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也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东平.《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新疆财经》2008年第2期.
资产评估残余价值范文5
关键词:电网 工程项目物资 账实不符
一、电网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环节造成的财务隐患
省级电网公司的物资管理分为物资计划管理、物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含供应商关系管理)、仓储及物资配送管理、质量监督管理、废旧物资管理、物资资金收付管理等七个环节。电网工程项目物资占总物资约80%的比重,因此省级电网公司物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水平。
电网工程项目物资与一般的物资管理相同,也涉及物资管理的七个方面,本文只对仓储及物资配送管理、废旧物资管理环节进行介绍。仓储及物资配送管理环节是指供应商按合同批次提供的物资由省级与市级物资供应公司的仓储及物资部门配送到工程所在地的工地或仓库,由工程项目地物资与质量检验人员进行验收入库或存放工地。废旧物资管理环节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改造项目与维护项目,均会出现原设备拆卸下来的废旧物资,而对新建项目、改造项目与维护项目均会出现物资残料,这些废旧物资及残料要进行分类清理保存在项目工程附近的仓库,直至工程项目完工要进行利库或进行废旧物资及残料的报废处理,一般由工程项目单位在ERP系统中申报废旧残料的处置,省物资供应公司招标部组织废旧物资商进行招标处置。
在这两个工程物资管理环节,工程项目物资在领用出库及工程项目竣工退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在进行电网任务抢修时,应急物资的借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物资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会给后续的财务核算带来隐患,比如会造成财务资产或工程成本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电网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引起账实不符的成因分析
(一)工程项目物资出库与退库计价方法口径不同导致账实不符
1.项目物资出库和退库计价方法不一,虚增“工程物资”账面余额。目前实行的工程项目物资计价方式为:工程项目物资出库时,按照历史成本价格计算出库物资的成本,当出现工程项目物资退库现象时,进行退库操作,ERP系统却按移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退库工程物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移动加权平均价格往往高于历史成本,对于因价格影响形成的成本差异未分摊到项目成本中,因此造成工程项目物资入账成本低于工程物资实际采购成本,虚增库存的“工程物资”余额(即工程物资暂估差异)。
2.工程残料入库价值不真实,造成残料与实际使用价值不符。目前电网在基建、技改、大修工程完工后,对于整卷或完整零部件收回入库时,采取按当时的移动加权平均价格进行核算,这是符合现行电网财务制度的。但对于工程中残余的导线、电缆等残余物资入库,采取与整卷或整套完好的物料相同的入账价值,造成残料价值虚增,在进行利库时,利库方不愿意要,即使作为废旧物资处置,也会与评估价值相差甚大。工程残料报废的申报理论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有的废料实际工作中是称重,依称重签字报废处置的数量,但残料的理论价值与称重的实际使用价值有差异,因此在走报废招投标流程时,中标人去现场察看残料,数量少于报废招投标网上中标的数量与实际使用价值,导致报废中标流标。目前,电网物资管理部门尚未对这类无法整体利用的残料入账价值进行相应的规范,即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按估价残值入账,由哪个专业部门进行估价,均没有相关规定。因此各地市电业局不能自行对废旧物资进行估价入账,也无法准确地申报废旧物资的处置价值,造成利库难度加大。
(二)工程项目退料不规范,导致工程成本的账面余额大于工程实际进度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单位为了取得较好的库存资源利用率指标的考核结果,往往会推迟或避免工程剩余物资的ERP系统操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已被取消、停建或缓建项目,工程项目已申报了物资需求计划且经过批次采购了工程所需物资,有的物资已到达了项目工地现场。有些物资需求单位将已取消或变更的项目多余实物转移使用到其他工程项目上,即只完成了实物手续的办理,但没有在ERP系统办理原工程项目物资转移调拨到其他工程项目使用的手续,造成已停建或取消项目的工程成本挂账没有转销,这些停、缓建项目的工程成本账面数大于工程实际成本,而被转移的物资被某工程耗用了却没有增加该项目的工程成本,造成这些工程项目的工程成本虚减。另外对于原项目已取消但实际入库的工程物资,电网项目建设单位也没有从ERP系统中办理物资入库手续,没有增加“工程物资”的账面数,造成“工程物资”的实存数与账存数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是项目建设单位剩余物资的退库原始单据“退料单”和对应的会计凭证缺乏财务部门的审核确认,缺乏“工程物资”的退库或物资转移的原始单据流转与ERP系统电子单据流转的匹配过程中财务审核功能的支撑。
(三)工程项目的应急物资借用现象普遍,替换归还价值存在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突发现象发生,电网企业的生产与运维部门急需抢修物资,一般会从应急仓库领用,但因突发地点与应急仓库存在较远的距离等原因,项目单位直接从相近的项目“工程物资”中借用在应急项目上,事后通过应急物资仓库或物资超市购买归还给项目部门,但因为后续归还的物资可能应急仓库没有,也可能在物资超市中没有或当时市场上没有,只能以其他物资替代归还,因此造成使用的(或借用的)应急物资与后续归还的物资名称、品种或价格的诸多不同,引起应急物资与项目“工程物资”的账实不符。
三、完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账实相符的相关对策
(一)规范项目物资与工程残料的计价,保证资产计量准确
1.建议财务部门参与工程结算,及时将项目物资计价差异进行结转。针对项目“工程物资”因出库和退库时的价格差异形成的工程物资成本差异的问题,在工程竣工办理项目结算时,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工程结算,对项目的出库与退库的计价方法不同造成的差异进行清理汇总,将差异全部在工程结算时调增“在建工程”成本,调减“工程物资”账面成本,消除因价格影响而形成的差异。
2.明确工程残料的估价入账,确保工程残料价值的真实性。电网市级物资供应部门应将待鉴定的结余“工程物资”退料清单提交有关专业管理部门。运检、营销等专业管理部门主持,物资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统一开展结余库存“工程物资”技术鉴定工作。要制定残料计价标准,结合废旧物资的市价,由专业技术部门出具鉴定证明,项目部门与财务部门依据鉴定证明进行工程结余物资退料的入账价值处理。规范残料按暂估价入账,其与原发出货物的实际成本差异,应履行审批程序,在ERP系统中增加残料估价入账的接口,将其差异结转工程成本,并在相应的制度中进行规定,使废残料的计价符合制度要求。电网物资仓储部门对结余“工程物资”退库的库龄进行分析,为及时利库提供信息,且为财务部门计提资产减值提供依据,保证工程残料计价的真实性。
(二)加强项目工程物资退料检查与考核,规范退料手续与及时性
加强工程项目剩余物资退库的管理,工程项目剩余物资全部由物资部门统一调配,原则上不允许在工程项目现场直接处理,如有特殊情况,需在物资部门监督下完成工程项目剩余物资处置。规范ERP系统流程,退库时,剩余物资由工程项目库存转为非工程项目库存,后续的利库按利库流程执行。财务部门加强对退库业务单据与财务处理的一致性审核,物资管理部门定期(每月)将退库申请单等原始单据和打印凭证送至财务审核装订;ERP系统内增加工程项目剩余物资退库操作的审核功能,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产生收货凭证。要明确规定工程项目关闭、项目竣工的工程在1个月内办理完成工程结余退料手续,逾期不办的,要在同业对标考核中予以体现,不允许出现项目竣工但未办理工程结算情况和不办理工程结余退料的处理情况。按照“谁库存,谁利库”的原则,规定新增加的退库物资项目部门必须在4个月内完成利库。对工程结余物资退库的全过程应由监督审计部门进行监控,并参与其中的过程控制,防范工程结余物资退库的违规现象发生。
(三)杜绝应急物资借用现象,强化应急物资的常规管理
针对目前应急物资需求时借用项目物资的问题,应规范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与动态周转方式的运用。应急物资的储备主要有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动态周转等综合周转模式。实行实物储备的应急物资应按照仓储管理制度进行库存管理,并定期组织轮换,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实行协议储备的应急物资由协议供应商负责日常维护,保证应急物资随时可调;实行动态周转的应急物资应将在建项目工程物资、大修技改物资、生产备品备件和应急设备在需求时采用借用方式转为应急物资,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资金和降低库存。在应急任务执行时,要走应急物资流程与实施应急物资的领、借、还手续,应急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办理借用应急物资的归还手续,还原应急物资的本来面目,才能保证动态周转信息准确。在应急物资使用时要按“先近后远,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进行,且要按“先实物、再协议、后动态”的储备物资调用顺序,统一调配应急物资,各专业部门、物资部门、财务部门要共同协同,使应急物资常规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满足电网安全管理的需要。X
参考文献:
资产评估残余价值范文6
关键词:古建筑;安全性评估;何园
Abstract:The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has high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 It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value for having safety assessment studies to protect thi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security issues can not be ignored. There has been some degree of damage about the Yangzhou Ho Park wooden trestle corridors and the brick wall, because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using frequently. It is necessary that safety assessment can help people to protect ancient buildings,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ourists.
Key words:historic building;secure appraisal;he yuan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0-51(4)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自然成章的山水画法,集人文景观于一体,拓山入园,借水成景,利用高超的叠石手法,加上亭、台、楼、榭、厅、阁、舫、廊等古典建筑巧妙的组合,点缀名花、古木,于清秀中见宏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园林古建筑做为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古典园林建筑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这一宝贵遗产,已成为满足文化多样性和延续历史文脉的迫切需求。园林古建筑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维护,不少建筑在保护、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命运堪忧。部分开放园林建筑则由于利用、管理、修葺不当以及使用过度等方面的原因还存有种种隐患。因此,对现存的园林古建筑进行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目前园林古建筑安全性评估主要以1992年颁布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残损点”评定为依据,对承重木结构状况进行了分类评定,将古建筑可靠性分为四类。所谓残损点是承重体系中某一构件、节点或部位已处于不能正常受力、不能正常使用或濒临破坏的部分。“残损点法”的优点是在修缮中只对残损点进行修复,对结构整体影响最小,利于保持原状,缺点是没有对古建筑综合安全性能及其它各方面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评定。实际上园林古建筑木构架安全性及承载能力还受到其它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以扬州何园复道回廊为例,通过以“残损点法”结合载荷试验的方法,来评估园林古建筑木构架的安全性能。
1 项目概况
扬州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道台何芷舠在双槐园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被誉为“晚晴第一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复道回廊当属何园颇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错综复杂的复道回廊给原本端庄的何园增添了无限灵气,立体式交通和华美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江南园林中独具特色的一座。复道回廊分为上下两层,总长约1500米,清式建筑,木构架结构,木楼盖、双坡悬山瓦屋面,回廊内侧设砖砌填充墙,木柱下为石砌基础,砖墙下为大放脚条形基础,享有“中国立交桥雏形”的美誉。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且年久失修,复道回廊木排架和砖墙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为对古建筑实施合理保护,并确保游客安全,需对复道回廊进行安全性评估,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修缮和加固。
由于何园建造年代久远,未存留任何原始设计和施工资料,为更好地保护回廊原貌,并为回廊安全评估提供资料,需要对复道回廊进行建筑测绘,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法式和结构特点等,如图1、图2所示。
测绘部分的复道回廊南端,一道由赏月楼起,另一道由牡丹厅起,汇聚后分道,一道通往蝴蝶厅,一道通往半月台,是其周围建筑的主要通道,人流量较大。
就其形式看,复道回廊是“复道”和“回廊”的结合体,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廊道形式。复道回廊分为两层,木构架和木楼盖,复道为部分双坡瓦屋面,回廊为单坡瓦屋面。复道两侧为廊柱,中间设砖墙,隔墙上多开有各式漏窗,以保证视线的通透性。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它将东园、西园以及住宅院落串连在一起,游客即使在雨天,亦可尽情欣赏全园美景。
2 结构检测
古建筑木结构中的残损点易导致建筑结构在荷载和地震作用下产生变形集中,承重构件被各个击破,最终垮塌。拟决定对该部分复道回廊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以及恶化程度进行检测,对结构局部或整体承载力,以及结构中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主要评定内容如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