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范文1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语文教育个性化的真正实现,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实现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学校语文教育具有个性特色。
一、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
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其英语对应词是personality或humanity。其内在含义是,语文教育要高扬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既是理性的,又是充满人类情感的;既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又满足其心理需求;既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又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既满足个体需求,更是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而非人道的语文教育,则漠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并不把学生视为生命与精神的统一体,将学生的语言发展等同于机械加工,不顾其内心要求,不讲情感交流。
从根本意义上说,人是实践的人。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改变着客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同时又在改变外部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改变着自己。人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建构关系。客体主体化指人通过实践将人类历史与现实中已有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与心理结构;主体客体化系指人在实践中将自己的能力与精神外化为客观成果,即创造文化。只强调客体主体化而忽视主体客体化的教育,将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现有文化的机械临摹与简单复制,无形中使学生成为仅仅适应社会并被社会所奴役的婢仆,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专制的需要。人只不过是专制的工具,教育仅仅是维护与巩固****的手段,这是一种违反人性、背离人道的教育。列宁在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时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工农青年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要为资产阶级训练称心如意的奴仆,既能替主人创造财富,又不会惊扰主人的安宁。”②只有当教育既强调客体主体化又重视主体客体化,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以适应社会为手段来主动促进社会发展的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人,以及在内化一切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新文化的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才是实现了人性化、人道化的教育。
人既是自我存在(自然存在),又是社会存在,是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体。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③要实现人的双重存在的统一,其中介就是通过交际表现出来的精神存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这个意义来说,人主要是以语言交际所获得的精神存在作为中介来沟通连结其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诚如萨丕尔所说:“言语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文化’的功能。”④语言总是负载、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任何处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都不可能只是一些声波或文字符号的简单交换。文化是什么?答案为:“文化———人性的外衣。”⑤因而,我们可以说,人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其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在这种交际过程中人既内化先前已有的文化又创造出先前所没有的新文化;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对于文化的内化与创新,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人性的或隐或显的展示与呈露。
现代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既是社会的,语言又是可以感知的。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具有强烈的交际功能,决定了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必须受社会的规范与制约。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称,人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必须具有一种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的能力”⑥。而语言又是可以感知的,则意味着学习与使用语言实则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必须经过主体心灵的观照以后才能对言语形式与言语意义进行选择与再加工再创造。语言可以感知,说明了语言的学习、使用同主体的感觉、认知与情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们从心理的角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实际上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一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被称为智力过程,后者被称为非智力过程。语言的智力过程一般对应着语言的社会属性,而语言的非智力过程一般对应着语言的可感知性。
因而,语文教育除语言交际教育(认知教育)的功能外,还有审美教育与伦理教育的功能,培养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质。真、善、美的终极指向是人性,是人的精神自由。“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求真、求善、求美和求自由的主体精神的人。”⑦语文教育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既有利于实现客体主体化,更有利于实现主体客体化,对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与作用。只有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建构,实现了人的双重存在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语文教育通过实现个体(学生)发展来实现共体(自然、社会)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社会对人的奴役,这种语文教育是人性的、人道的。
二、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
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其英语对应词是individualization。其内在含义是,学生作为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具有差异性,个体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所以,为了尽量开拓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必须给他们的个性以发挥的余地,在语文教育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对待,使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这一思想的关键是在时间、空间这一纵横广阔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⑧
古人设帐授徒,以个别传授为主,因而做到个别对待相对容易一些。《论语•颜渊》有四段记载: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对仁所作的四种解释,是分别针对四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而言的。而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后,班级授课制便逐渐为各国学校所采用。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在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严重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局限性,那就是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甚至是抹煞学生个性。前苏联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倡导者赞可夫说:“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⑨在没有找到另外一种更好的教育形式取代班级授课制以前,有一些教师对因材施教还存有不同程度的误解,步入了赞可夫所批评的个性发展简单化的误区,以为给优等生做难题、让差生多做题就是根据不同对象进行个别对待与分别教育了。这简直是对差生的摧残。
其实,语文教育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在本世纪70年代末编拟的《发展语言教学大纲》认为:“语言———这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⑩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差等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因而,要实现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就必须注意个体在不同年龄的个性差异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这两个方面。
学生作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那么,语文教育就要根据这种特点来进行,使语文教育呈现出相对的阶段性。乌申斯基对儿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作过心理学的阐释。他说:“幼年时期,从6岁或7岁开始到14岁与15岁止,可以称为机械记忆最强烈的时期。到这个时期,记忆已具有很多痕迹,而且利用词的大力支持,儿童可以迅速地和巩固地掌握新痕迹和新联想;但是内心活动即阻碍这种掌握的联想之重新组织与改造,还很微弱。这就是为什么幼年时期可以称为学习时期,而教师就应当利用人生的这一短促时期来丰富他的内心世界,使能运用思维能力所需要的表象和表象的联想。”乌申斯基所说的“幼年时期”的后期,即13岁到15岁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阶段。初中学生,机械记忆力强,作为保持在记忆中的具体事物的形象———表象逐渐丰富起来,再现与重构表象的联想能力开始发达起来,而抽象概念较少,对抽象概念的联想能力不是特别强。因而,初中语文教育应当以学习形象性较强的记叙类课文为主,以诵读背诵的学习方法为主,以写作记叙文为主,而不可过分拔高地让初中生去大量阅读和写作深奥玄远的论说文。关于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乌申斯基写道:“在想象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时期会有青年时期那样重要。到青年时期,一些个别的、或多或少丰富的表象联串,组成一个网。到这时候,青年已积累很多的表象联串把他的心灵占据住,而也正是在这时候对这些表象联串进行着强烈的改造。我们认为人生中从16岁到22岁~23岁的时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乌申斯基所说的青年时期的早期即从16岁到20岁,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在初中基础上,高中学生的(涵义宽泛的)“想象”能力日益发达与成熟。所以,高中语文教育除了继续学习形象性较强的记叙类课文外,还必须加大论说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泛读广览,博观约取,最后达到能说善写,真正体现高中语文教育的“高”来。
语文教育个别化或个体化,还必须注意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倡“自由选择”。自由选择并非漫无目的胡选乱择,而是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为目的。“课本里所附的问题和作业题,其用意并不在于要求每一个问题都得到直接的透彻的回答。我们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的多种多样的思想和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且在课堂上结合所读的东西展开生动的谈话。我们不是把文艺作品的阅读看作是简单地感知和理解作品,而是看作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我们避免两种极端的作法:一种是关于课文的意思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另一种是教师一个人解说课文内容,说明艺术形象,却没有给儿童留下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而儿童的这些思想和感情正是能够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的。”阅读教学如此,作文训练亦应如此。题目不必死板统一,可以同时出几个练笔题目让学生任选一个,也不必规定学生去怎样开头、过渡、结尾、取材立意、布局谋篇等,写一些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而要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度。提倡让学生自由选择,还应该鼓励“超前”,正确对待“滞后”。对于语文学习水平不高的差生,老师应有•意•地•教•,学生是在无•意•地•学•,增强其学习信心,而不是采用无休无止的补课,更不必以惩罚性的多做习题来增加差生的负担。对“行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们超前学习内容更深刻、范围更广阔的语文材料,如四书五经、《史记》、《老子》、《庄子》、《红与黑》、《哈姆莱特》等,鼓励他们超前投入创作实践。
三、学校语文教育的个性特色
个性化教育范文2
体育 个性化教育 学生 主体作用
个性化教育,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历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灵修教育多个方个性化教育,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
学生个性化教育,就是发现学生所特有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优势,并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发现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量身定制相应的训练方案,为学生制定完全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解决学习问题的目的。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个性化教育。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理学指标,使学校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进行教育,导致教学过程趋于集体化、统一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正是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的种种弊端,促使现今广大的体育工作者们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学校体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个性化教育”独有的优势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体育个性化教育”具有公平性、主导性、多样性、全面性、社会适应性、主体性等特征。因此,体育个性化教育应该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多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发挥。准备活动小组自主练习,小组学习方式自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多采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器材,一物多用,这样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性格不同,在课上表现、反映也有所不同。个性化教学不是任由学生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闻不问。如果这样,定会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可如果看见学生稍微有点分心,就用指责、训斥和惩罚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适得其反。
二、注重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个性化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多采用以下组织形式:
(1)兴趣分组。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组织成多种班组或组别。由于整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安排,都会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便于完成教学任务,学习者也能尽情、开心地运动。
(2)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注重对组长的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3)按性格分组。这种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内向性格外向型性格相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处理好全面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重视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社会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实践中,人们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极度张扬;教学中有章不循,有纲不依,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放弃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简单地以学生喜欢不喜欢,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甚至提出要为“放羊式”教学正名只接受活跃的课堂气氛,排斥严格的课堂纪律;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作全面地分析,取消学生以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各位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个性化教育范文3
【关键词】兴趣;创新;提高;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愿望,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要充满活力和灵性,充满智慧和激情,真正成为学生人生中潜能得到开发、精神得到唤醒、内心得到敞亮、独特性得到彰显、主体性得到弘扬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促进个性化发展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巩固练习阶段,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的空地上设计一块面积为30平方米的花坛。这样设计,看似相同的活动要求,事实上对学生而言,却包含着丰富而有差异的智力要求。结果,有的学生只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长方形,而有些学生却设计出了较复杂的组合图形,更有一些学生设计组合图形时,还兼顾了图案的审美性。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是培养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个性化教学,以其独有的灵活性、综合性、新奇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成功的机会,它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促使学生个性化创新意识得以不断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增强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在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方法的选择、习题的训练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由适应性学习变成生长性、建构性和创造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三、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个性化教育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真正是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向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产生想法“助产士”。要改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学模式,必须要给学生提供积极的个性化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我先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图,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有那些猜测,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想办法检验自己的猜测,启发学生:“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纸,饶有兴趣的折、量,比较边的长、短。最后通过操作、比较得出结论: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四、尊重个性化发展促进个性化教育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要求A组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意义及运用,练习只安排基本题;要求B组在次基础上理解割补转化方法,练习中安排变式题;C组则进一步要求深刻理解公式提高运用公式的能力,练习中安排了提高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个性化发展,进而实现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范文4
论文摘要:本刊1996年5月曾与广东教育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教育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广东第一次公民教育研讨会,会后编发了笔谈和后续的有关论文,对公民教育的基本性质、任务及其在境外的历史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引起了学术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促进公民教育及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刊1998年10月31日与广东社会心理学会及广州师范学院社会心理研究所联合组织了“公民教育与社会心理”研讨会。这次会议,在个体心理和思维的发展与社会心理健康、公民教育的整合模式等方面的认识有所拓展,对公民教育的性质、任务等方面也有新的认识。这里编发部分文章,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学校公民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它涵盖了思想品德、政治意识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公民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理论、实践和现实三个层面来加以阐释。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人的公民意识的培育,都是在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相互关系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学校公民教育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学校公民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决定它首先必须促进人的社会化,实现为一定社会服务的根本目的,这是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的。同时,公民教育的这种社会属性并不必然意味着否定个体的存在和个性化的发展。个性化即个体的主动性、自觉性、能动性的发挥。人的社会化的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的个性的肯定,因为,公民教育的社会属性总是通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体现的,总是通过促进个体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来实现的。因此,真正的公民教育,应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从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来看,也体现了公民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方面的统一。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全社会认同的五项价值观念基础之上,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关怀扶持,同舟共济,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和宗旨,也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正确价值观念的良好公民。因此这些学校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也大都从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政府、个人与世界、个人与环境这样几个基本关系点来构建,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则涉及到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责任、国家意识、道德观念等等。个性教育是日本战后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们所说的个性,不仅仅是指个人的个性,而且也意味着家庭、学校、企业、国家以及时代的个性,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划一性、僵化性、封闭性等弊端,确立重视个性的原则。
个性教育中尤其包含自由自律、尽职尽责的教育,使它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个人中心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在学校公民教育实践中也是密不可分的。
个性化教育范文5
1幼儿个别化教育的现状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最初阶段,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幼儿阶段就提供良好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幼儿的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情况很不乐观。一直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是用传统狭隘的教育观念去衡量和教导孩子,很多幼儿园长期以来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教科书和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比如,一个班美术的教学内容是教孩子学习蜡笔绘画,其他的班级也都要教孩子绘画,最后的美术评价标准都是蜡笔绘画。这样根本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可能有的幼儿不擅长蜡笔绘画,反而用彩笔画得会更好,但教师一味地要求孩子们学习一样的内容,就使幼儿教育走向了僵化,过于强调了统一,实行“一刀切”的教育,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性化差别,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2掌握幼儿的特点是开展个别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幼儿的特点。在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都能很好地完成对孩子的一般性教育,但在对孩子进行个别教育、对每个孩子的潜力进行培养时却很难进行有效的教育,很多教师都感到无从下手,这里就需要教师对孩子的各自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全面掌握孩子的特点之后才能进行个别教育,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特点时,重点要了解幼儿的性格、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教师在了解幼儿时,首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因为只有知道幼儿平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教育。如:幼儿喜欢什么都争第一,特别是在喝水、吃饭以及上厕所时,常常争抢着第一个跑出教室、争着排在队伍的第一个……经常会出现你拥我抢的混乱情况。我园大一班有个叫杜凯的小朋友,每到洗手的时候,特别喜欢争抢着第一个去洗手。有一次在他推开别的小朋友准备第一个洗手时,老师走过去对他说:“只有谦让的孩子,才是老师最喜欢的,这才是最乖的,应该排好队,按顺序洗手,不能挤别人。”老师说完这些话后,那个孩子就主动走到了队伍后面,然后笑着对老师说“:老师,我现在做的对吧!”老师当时就对这孩子的行为给予了表扬,并让大家都学习这种行为。从这以后,孩子们在活动时都礼貌了很多,互相谦让,不再互相拥挤。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幼儿们的表现肯定有所不同,总有做得慢、快、好、差的,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掌握幼儿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个别教育。
3幼儿个性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幼儿个性化教育的工作中,采取班级集体教育和多元分组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是最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育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存在的弊端提出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幼儿个体发展不平衡实际情况,保证个体在较小的教学单位“组”之中可以获得均衡或者更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个别化教学研究青海华(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广西?南宁530001)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36-0080-02教研多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便于教师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幼儿的个性潜能。很多人认为分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个别教育形式。而多元分组教育进一步发展了分组教育这种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强调了分组教育的“元”分组特征和原则。详细来说,这里的“元”指的是多纬度、多因素和多时空。多因素分组原则,指的是开展分组性的教育活动,要结合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来开展和组织。比如要考虑幼儿在认知方面(认知水平、认知结构、认知方式等)、生理方面(身高、体重等)以及情感方面(情感特点、主体状态等)的因素,科学地进行组合分组。设置不同发展水平的组别(发展水平相近或相异的),开展不同教育指向,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应。这样去实施分组教育,才能实现最初的个别化教学目标,这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形式。对幼儿的分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随着教学内容(强度、难度)以及幼儿发展情况经常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群体适应性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幼儿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4幼儿个性化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4.1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展个性化幼儿教育的前提就是尊重幼儿的个性。要想真正地让幼儿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这些个性。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有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我园中二班有个孩子叫明明,平时十分调皮。经常会有幼儿来告他的状。“老师,明明把我的玩具抢走了。“”老师,明明打我了。”等等,因为这些事情,老师批评和教育了明明很多次,都没有什么效果。有一次上课时,明明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看书,刚开始时关系还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把旁边小朋友的书拿了过去,当时老师想知道他拿小朋友的书干什么,并没有立即责备他。而是走到明明旁边观察明明,并随意地问他:“你在干什么呢?”而明明却说:“她的书皮坏了,我想给她修修。”老师感到十分庆幸,没有先入为主,像以前那样去批评他。如果我们缺乏尊重孩子的思想,在批评他时,一定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当时立即对他的做法进行了鼓励,并教育他以后帮助别的小朋友时要和他们说清楚。幼儿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尊重幼儿,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孩子才能真正地有所进步和提高。
个性化教育范文6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平凡,但它却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这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但我认为个性化教育乃是它的核心所在。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进行了竭力的尝试,下面谈几点感受。
一、对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从理论上说起来,我们都很清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现实做起来,我们很糊涂,一直在寻找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使教育变了铸模,扼杀了个性。在现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充分认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努力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调整到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的理论上来。变换自己的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努力寻找使每一块“金子”都能发光的工作思路,尽力为每一个具有丰富个性的个体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班上曾有一名学生叫钱能,他热情好动,但缺乏毅力,热心善良,却容易冲动。因此,尽管他为班级所做的事不少,但却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学习上也常是凭一时的热情,成绩总是不稳定。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想法是:不怕有缺点,只怕没特点。我就抓住他的个性特点:有冲劲,爱好体育,让他练长跑。平时除了技术上的训练,为了督促他练习我时常陪他跑。我的体力自然不如他,他看我这样辛苦陪着他,内心自然感动,练得也更狠了。结果比赛时,他得了 800米的第一名,成绩超过了运动队的同学。其实我利用的就是他的善良和一股冲劲,而后又因势利导,使之各个方面都有了发展,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坚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科学学生观,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终于在这个领域有了一点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显著,有一名学生被评为“市十佳少先队员”,有三个学生参加全国奥数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有—名学生获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一等奖。有多人曾在省、市、区级征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班上有几十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有几十幅书法、美术作品获各种奖项;有几个学生多次在区级以上的体育、文艺等比赛中获奖……我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自豪,更为我转变观念所获得的收获而高兴。
二、对了解学生个性方法的认识——尽力做事,尽心育人
“顺性而为”很重要,但要“顺性”必然先得认识个体的个性。作为班主任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个性世界,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此,我常常是多长个心眼找问题。为了了解学生情况,肯定他们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我坚持每半周至少找一位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并及时记录谈话内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坚持每周改一次周记;我还坚持每半月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每学期给学生写一份个案小结。我始终认为,只要尽力而为,定能使自己无悔,学生无憾。
还有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要多角度,全方位去考察。把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状况放到社会、时代、变革中去观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水向,才能营造载顺水行舟之势。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个性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实施教育。比如当学生犯自私、道德观念淡薄、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错误时,我们就要联系其所处环境,先看看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我班上曾有一个插班生叫黄加杏。他平时不太爱讲话,但却常搞些恶作剧,藏别人的东西,弄坏班级的花草,在桌子上面写乱七八糟的东西,还经常和同学打架。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没有讨厌他,也没有过多的责怪他。而是努力去了解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终于我发现,那孩子的父亲由于婚姻问题出走,家里只留下多病的母亲和年老的外婆,家境十分困难.母亲又由于家庭问题不是很稳定,很少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他。这些引发了他对生活不满,因此他就用不恰当的方法来发泄。当我了解这些后除了关心他的生活外,还关心他家人的生活,给他妈妈送药,冬天给他们家送棉被。人心都是肉长的,老师的温暖自然就融化了孩子心里的疙瘩,那孩子以后就变得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我的学生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老师在小学的六年里,我们都有过一些挫折,但因为和同学和您相处在一起,所以这些也就只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一朵催人奋进的小浪花了。
三、对个性化教育关键点的认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
《学记》中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救其失者。”个性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抓住学生的心,依着学生原有的性情直至人心。它的特点就是受教育者不会明显感到教育者的教授意图,而是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而教育却达到了以静制动、不教而教的目的。在此种情势下“而为之”的学生必是“心中喜悦,趋向鼓舞,则其进而不能已”。
要达到上述境界首先得尊重学生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个性我总是先给予尊重和承认。并予以重视和保护。班上有个女同学,她好胜,虚荣,其父母对她期望又过高。平时她在班上成绩也一直不错.但有一次由于分段错误,使她只得了八十六分。发下试卷后,她把分段的错误改了过来,然后再来向我要分,说是我的批误。其实这次考试因为她的成绩有点意外,所以我特作了关心,还分析了她的错处,是绝对不可能批误的。但是为了满足她一点希望,我就给了她五分。我还悄悄地跟她说;这五分老师借给你,以后你就用你的真才实学和诚实来还老师好吗?”孩子自然明白了老师的意图。我想就这样在尊重学生个性, 维护自尊的前提下,巧妙地让学生自省、自悟,并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我认为这一定比硬性指出错误,生搬硬套地讲诚实的道理要更胜一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