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典型案例范文1
关键词: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21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法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基础”课教育者正确把握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基础”课中的法治理念内修于心,外显于行,切实实现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在 20 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历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案例,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当案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联或相一致时, 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1]。
“基础”课注重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基础”课法治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第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案例把“基础”课程中法治知识点的抽象内容具体化,把真实、典型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通过案例教学,能增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去思考和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法治理念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第二,“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容易使学生将法治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法治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培养法治理念的教学效果。
“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法治方面理论知识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强调学生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培养,让法治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紧密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的过程。在“基础”课案例教学中,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一种教学实践情景。这种实践情景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了现实实际问题,也培养了自身的法治理念。
二、“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
以典型的案例为导入,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能实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有效运用。具体来说,就是用典型的案例中基本案情反映的法律事件,为学生提供一种虚拟的教学情境,将案例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件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展开论证和思辨,在模拟法庭中扮演特定的法律角色,通过训练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递进式教学组织中,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合理设计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第一,学生查询资料环节。
学生查询资料环节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展开的前提。教师通过以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等形式给出案例的基本案情后,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案情的积极性,并结合法治的基本知识点,给出几个大方向的问题启发引导,如案例背后的法治思维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案例中的法律知识点,探知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找出相关法律知识点,如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记录疑惑之处,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和庭审做好应对的准备。这种做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第二,课堂案例讨论环节。
课堂案例讨论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学生法律表达能力、论证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总结的法律问题的相似性,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个小组,采用小组研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充分讨论交流中发现和解决法律问题。如针对案例中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知识点进行思考的同学,分别组合成小组。学生要利用自己查询搜集到的有关案情和法律知识材料来进行论证问题,说服其他同学,并提出自己的法律观点。这个环节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在分组后教师要巡视各个小组,鼓励学生结合案情进行推理与提问,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课堂时间内给出一定的交流讨论结果,并最终听取各个分组代表的案例讨论汇报。
第三,模拟法庭审理环节。
在小组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选出代表,扮演模拟法庭中的各个法律角色,如法官、公诉人、被告、证人等,展开模拟法庭的调查、辩论和裁决等审理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法庭审理中的程序规则,准备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文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并展开课余的模拟法庭审理演练,在课堂模拟法庭中充分展示其法律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法律论证能力。尤其在法庭辩论阶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案例的播放过程,教师可以情景假设某一庭审过程,引导学生代表围绕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展开模拟法庭审理的设计和演练,运用“公平正义” “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进行法律推理,最终实现在课堂上展现一场精彩的模拟法庭。
第四,教师总结点评环节。
通过课堂案例讨论环节和模拟法庭审理环节,同学们基本上对案例中的主要法律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出学生在资料搜集、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做好对学生培养法治思维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社会舆情的各种正负面的信息,教师应从正能量的效果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
三、“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教学组织中的注意要点
选用典型的案例,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教学培养目标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实现培养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法治理念。
一切教学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在内,都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方法服务于内容,案例是为了揭示理论,它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舍本逐末,以手段代目的,为了方法而方法[2]。因此,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不能为了案例而讲案例,而要实现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从知识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进行对法治知识点的法理解析。如2015年修订版“基础”教材从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五个方面来概括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其学理基础是将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视为治国理政的五个基本要素。因此,“基础”课教师要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案例中有关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等五个要素上的法治知识点问题。
从情感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案例交流、辩论和分析法律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情感,坚定学生深层次的“认同法治、尊重法治”的法治态度,最终实现以法治信仰作为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高境界要求。
从行为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法律问题能力、进行法律辩论和推理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案例中法律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法治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真正使“基础”课法治教育中的法治理念知识内修于心,外显于行。
第二,在教学原则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组织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 “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搜集并整理有关材料,针对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充分论证其合理合法性和操作可行性。这将加深学生对相关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
第三,在教学导向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老师应正确解读案例,实现正能量价值观的教学导向。
如果说,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典型案例的正确选择是前提,那么,案例的正面解读则是关键。案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正面或负面的信息,只有正确地进行价值观的解读,才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教育效果。“基础”课法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案例案情因素和社会舆情,给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说理和引导,及时消除负面信息带给学生的负能量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司法公正和培育法治理念。
总之,以典型案例导入,通过查询资料、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递进式教学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灵活生动的案例教学中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典型案例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融为一体,使案例相关人员与学生的法治情感融为一体,使案例解析与学生法治理念融为一体,从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知识理解、法治情感的体验和法治理念的培养。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基础”课法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培育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法治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提升其自身的法律修养。
参考文献:
法治教育典型案例范文2
案例教学法思想政治实效性新课程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意味着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服务于学生的个性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理念,要尝试构建多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学记》,书中指出:“罕譬而喻”,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讲解、结合例子进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道理。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启发式问答法”,自喻“助产婆”,通过提问、举例,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具体说是“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教学法,就是紧扣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描述一个实际情境,创设一个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描述的典型案例展开点评,分析、讨论、总结,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案例分为描述型案例与分析型案例两种。对问题发生的时代背景、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属于描述性案例;通过案例描述,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案例,找出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决策,属于分析性案例。如果根据案例内容进行分类,又可把案例分为专题型案例与综合型案例两种。针对单一问题编写的案例是专题型案例,这类案例的特点是内容单一,但是主题鲜明;对事物的全局以及事物发展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属综合型案例。它的特点是面广、量大,方案丰富。通过思想政治课不断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可行且具实效性。
首先,案例教学法促进了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教学法,使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声筒”,是引导者,促进者。案例教学法使教师对于教材的运用,由传统的简单执行者演变成设计者与开发者,对教材的内容教师要进行再“创造”,使教材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情。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促进了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必将反哺于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
其次,案例教学法生动、直观,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主动性。学生对政治课的感觉是理论抽象、内容枯燥、学习无味。思想政治课课程地位低下,远不如语、数、外等学科,甚至部分同学感觉政治课很简单,只须考前一背。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陷入困境。“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就概念讲概念,就原理说原理的教学模式,讲述案例,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由于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扣住了学生的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如果我们引进中东战争的例子,伊拉克战争中,英、波兰、西班牙等国为什么支持美国,站在美国的立场,俄、德、法等国却持反对态度,学生通过对这几个国家立场的分析探究,水到渠成的明白了国家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共同利益,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利益对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剖析,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政治素养。可谓润物于无声,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于无痕,刻世界观于学生心底。
第三,案例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能力。“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学法主张“学生主体自觉学习”的理念,教师通过生动、典型、客观的教学案例的描述,或者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模拟案例活动中的主体,“还原”真正案例情境,改变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被教”,调动了学生阅读案例材料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学识,聪明的才智,分析案例,通过思考、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判断,在案例中寻找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了良好的政治素养。
第四,案例教学法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经科学研究显示:人们通过语言,借助听觉所得到的知识获得的记忆比较低,约占15%,而通过视觉把握的知识再记忆达到25%,如果把听觉、视觉两者相结合,能够再记忆高达65%.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能记住学习的知识,但是这种停留在浅层的记忆,只是一种孤立、单一、浅显的抽象认识,不够深刻。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有大幅提升。比如,对于“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可以借助拆迁典型案例“最牛钉子户”,在拆迁中公民拥有财产权、房屋所有权,公民可以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处分、使用、收益等权利;但是在国家公共利益前提下,公民也有义务服从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探讨:(1)被拆迁人为什么能那么“牛”,拒绝搬迁?(2)他们的“牛”有合法合理的一面吗?(3)在所谓钉子户与国家之间,涉及到哪些利益?(4)在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出现冲突时,怎么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公共利益?经过案例引导,同学们会深入探究,运用书本的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知识来说明社会现象时,无形中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更加深刻,大大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蒙春燕.关于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法治教育典型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215-0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新鲜的资讯,人们观察社会的视角不同,感受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而且他们正处于重要的价值观形成阶段,这时候,如何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的传授解惑的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和研究中,案例教育逐渐被思想政治研究者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案例教育以其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和受教者乐于接受,深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案例教育有利于把学校、学生、社会三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更加密切了三者的联系。
一、案例教育分析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传统上的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场景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自己纳入案例场景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
案例分析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逐渐焕发出新的面貌,学界对它的定义主要有两大类别:第一种观点认为案例是小概率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得出带一般规律性普遍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
本文认为思想教育中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观察,总结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把这些现象通过整理、概括、提炼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恩格斯曾经说:“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因此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总结,并从中学习。正是我们行事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也如此,不断地从案例分析中吸取有利的思想,摒除错误的思想,灌输高校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案例分析须具备客观性
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指事物客观存在。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是主观见于客观的事物,在案例的选取上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案例分析须具备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为达到某一阶段的成绩和目标,需要不同的案例进行辅助教育,这正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方便受教者接受。
3.案例分析须具备典型性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典型的代表,每个时期的典型人物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岳飞精忠报国反映出在封建王朝中的忠君爱国思想。张丽莉老师的舍己救人反映出社会主义旗帜下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直接关乎受教者的受教程度。
二、案例教育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过于死板和片面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沦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随着国外资本主义思潮的入侵,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例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行为失范现象和道德滑坡现象,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正说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大批的思想政治研究者致力于思想政治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渐意识到案例分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谈到:“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目前高校中的理论教学过于刻板,在校学生往往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纯粹的理论考试在塑造在校学生的价值观方面意义不大。马哲、思政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其价值观没有问题。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吉林农业大学的郭力维事件。仅仅是因为同学关系的处理上出了问题就拿起屠刀,这些不得不让人担忧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出现唤醒了无数人心中最纯粹的美好。她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全中国的人。她爱生如子的精神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是一堂最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师范类院校掀起了一股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热潮。这个典型的案例把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的理论融入进了实际。更生动形象地为全体师生上了一课,有利于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法治教育典型案例范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外科护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2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53-02
外科护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外科护理培养的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外,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大多数教师还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僵化,无法适应多变的临床工作。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外科护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案例教学法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理论教学和临床更好地结合,提高教学质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理解及实际操作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笔者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总结了其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探讨。
1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1 案例启发教学
在授课前布置案例,让学生认真准备并查阅相关资料,如讲授“胸部损伤”一节内容时,首先给学生一例典型气胸的临床病例,由学生去判定气胸的类型,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气胸有哪几种?各种类型气胸的典型临床表现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从而对这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通过自学和查阅课外资料寻求解答。
1.2 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介绍病例后,结合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分析病例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如张力性气胸的病例,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胸廓饱满,主要由于气体进入胸膜腔,破坏了胸膜腔的负压,而且由于损伤的活瓣装置,气体只进不出,因此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相对于其他种类气胸要明显。通过结合解剖、病理知识分析病例,提出了张力性气胸的典型临床症状,并解释了其发生机制,且这种授课方式相对于单一的按照传统模式介绍解剖、生理、病理等枯燥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加入形象的临床病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1.3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
在讲授一些重要、复杂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病例。例如讲到气胸的急救原则时,三种气胸的急救原则各不相同,在讲解完相关理论后,可提出一些简单病例,如:患者胸部被捅了一刀后,刀未拔出和刀已拔出各自的处理原则是什么?学生在刚学习完理论内容后马上接触实际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思考的兴趣,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于讲授内容的理解、记忆以及掌握,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1.4 疑难案例讨论
选取一些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的病例资料,由学生自由展开讨论,针对病例的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作详细的分析,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总结,纠正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临床诊治中的注意事项。疑难案例讨论有利于学生区分各种临床疾病,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获得知识、遇到问题积极寻求答案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学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1 选取典型的案例
教师应在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能力的情况下,根据学习的重点、难点,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案例通常是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或者是经改编或虚拟的问题,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典型性,较复杂,有理论和实际意义[2]。这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
2.2 案例教学过程中注意师生互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单一的教师讲授、分析病例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一样,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也不能一味地任由学生自行分析、讨论病例,缺乏适当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错误和思维模式的误区。因此,一方面,学生要有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从准备资料开始,结合病例去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与同学交流,展开讨论,充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是学习主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好[3]。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对学生探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适当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3 结论
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能力培养过程。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具有诊断、鉴别诊断疾病以及科学预防、治疗疾病的能力[4]。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学科,不仅要培养基本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培养综合分析、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民主性的特征,是推进素质教育及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5]。
案例分析是一种准实践,通过案例学习,可以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模拟设计,能为他们将来的实践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即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6]。病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兴趣;病例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训练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改善了自主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由学生自由展开思考,进行讨论,使学生们能够自主地、积极地通过课外资料寻求知识,主动开展自学能力锻炼,使学生养成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获得知识、遇到问题积极寻求答案的习惯。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采取病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露.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8):1-2.
[2]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耳鼻咽喉科学技能培训基地与医学生临床实习方案[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4):269-272.
[3]张洪涛.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9):1102-1103.
[4]方海明.C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4(11):155-157.
[5]董桂玉,李淑玲.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15):25-26.
法治教育典型案例范文5
知荣知耻,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八荣八耻”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指出方向,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长期建设提供了遵照标准。因此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要靠自我修养和督促教育相结合而生成。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要从素质教育入手,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业务技能培训齐头并进,相互结合。“德”是会计人员搞好会计工作的根本,“才”是会计人员搞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只重才而不重德、或只重德而不重才都是不正确的。为此.要把育才与育德紧密地结合起来,渗透到会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处理好“正”与“反”的关系。在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剖析反面典型与宣传正面典型并重。运用反面典型进行直观、形象、具体的警示教育,可以使会计人员从中吸取教训,洁身自爱,防微杜渐,做到自重、自治、自警、自律;运用正面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大力宣传表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奉公守法的会计人员,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增强会计人员恪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信心和决心,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造假可耻的环境。
处理好“剖”与“析”的关系。近年来,各地报刊杂志披露了许多会计造假和会计职务犯罪的案例,旨在通过剖析这些典型案例,探寻造假者和违法犯罪分子蜕化变质的人生轨迹,教育警示在岗会计人员抗住诱惑,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但是,有些案件存在剖多析少的问题。即:摆事实,讲经过的多,从违法者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处查找原因的少;披露违法犯罪手法的多,结合案件进行宣传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和分析寻找并弥补管理制度缺陷的少。
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与会计环境结合起来,实施正确引导。通过典型案例教育感化会计人员,使那些有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者充分认识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彻底摒弃侥幸心理,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秉公理财,“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要以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标杆,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大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加强会计理论创新和会计实践创新,身体力行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不断探索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创造新经验,紧紧抓住会计人员的心理,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法治与德治并重,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法治教育典型案例范文6
关键词:针灸学;PBL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05-02
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框架下,现阶段社会对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需求,意味着必须建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和案例教学法都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涌现出的新型教学方法。针灸学既是由基础课学习到临床课学习的过渡,也是从医学理论学习到进行临床实践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有的学科地位,将PBL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引入针灸学教学,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本文对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研究内容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法。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把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传统的临床课程教学思路存在思维方式不协调、学习效率事倍功半的弊端,它的主要特征是重思考过程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重传授终极真理及前人经验。案例教学需要课前花费大量时间精心选取,撰写案例,课堂上对于案例的分析把握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的案例教学应将案例的内容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生动的案例教学法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成为案例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针灸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已学的中医基础等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针灸知识诊疗疾病的能力,为学生临床实习和毕业后尽快适应针灸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PBL教学法。PBL教学即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1988年西太平洋医学教育会议和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推广PBL法的倡议。目前它已成为国内外医科教育中较流行的教学法,而国内的针灸学相关课程上的应用已见报道,并且效果良好。《针灸学》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上篇(经络腧穴)、中篇(刺灸法)、下篇(针灸治疗)三个部分。其中,经络腧穴理论是基础,刺灸法是临床治疗实践操作的手段,针灸治疗学是在理论和技能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综合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适合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针对目前中医院校学生思维方式相对呆板、灵活性较差、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现状,PBL教学模式正在因为需要而被引入。它对学生的思维大有启迪,而学生文献查证、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等能力也将在这个过程得到提升,对中医类本科学生针灸学教育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3.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针灸学是一门既与多门基础学科广泛交叉,又与临床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使得针灸学这门学科课程内容繁杂,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针灸学具有开展PBL结合案例教学的良好基础。将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引入针灸学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主线,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教师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进而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二、PBL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结合教学大纲,精心筛选教学案例。在针灸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不同的途径,精心筛选典型案例充实课堂教学。选择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案例,选择具有针对性、描述性、分析性的案例,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由浅入深,难易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实例:①在腧穴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脏腑经络之病理反应处,又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部位。腧穴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但学生感到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难记难辨,容易混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教师在讲解时,可结合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介绍天枢穴时,导入了以下案例:李××,男,32岁,教师。慢性泄泻两年余。患者两年前,因出现腹痛泄泻,大便如水样,混杂粘液,曾使用中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现仍泄泻,每日3~5次,检查:面色恍白,神志清,食欲不振,形体赢瘦,行动自如,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脾气虚弱。取穴:天枢、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均用艾条温灸,每穴5~10 min,脾俞穴用捏脊法,上下提捏,使局部皮肤略见出血为度。以上治疗每日1次,治疗5次后,由稀水样便转为条状软便,苔薄白,脉和缓,效不更方,仍宗原方治疗2次,纳谷增加,面色转为红润,苔、脉、大便均属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按:该例患者,属脾虚泄泻,故治以健脾补气,调理升降入手。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为止泻要穴,关元为小肠之募穴,为足三阴以经与任脉之会,又是三焦之气生发之处,灸之有补气以壮元阳,而温下焦之功;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配合捏脊疗法,以理升降失调。以上两法互为应用,故久泻应手而愈。②在针灸治疗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针灸治疗是经络、腧穴、针灸手法和中医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灸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描述性、分析性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如胃痛病,笔者导入了以下临床典型案例:刘某,男,47岁,工人。有胃痛史近6年。胃脘痛常因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而时有发生。前天因过食冰西瓜而致胃痛急性发作,表现为疼痛剧烈,伴恶心、腹胀、纳少等症,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针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患者,表情痛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西医诊断为胃炎及胃溃疡急性发作,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寒邪犯胃。取穴:中脘、内关、梁丘、足三里;用提插捻转泻法,中脘穴加温针灸。其他穴位轮流行针。针后15min,疼痛稍缓,留针至痛完全停止。然后,再针胃俞、脾俞及后背部的压痛点,针后拔罐。以上治疗每日1次,2次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嘱其继续针灸以巩固疗效,连续治疗10次后,症状完全消失,终止治疗。案例中,患者即为寒邪客胃,其中,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腑三里留”。中脘为腑会,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二者相合,属募-下合配伍法,可通调腑气,清热化湿通滞止痛。天枢为大肠募穴,可通调腑气。三阴交调理足三阴经之气血,通调气机,通则不痛。中脘施以温针灸,以暖胃散寒,行气止痛,此寒者温之之法。其他诸穴遍施泻法,以移神止痛,故2次治疗后,则疼痛基本消失。
2.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主线讲解理论知识。围绕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情节和大量临床图片使案例生动展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前,授课教师及全体学生都需要经过正规的PBL教学法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深入了解该教学法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预期效果,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师选取内、妇、儿、外等典型案例的针灸治疗为题材,编写包括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辨证分型、理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针灸治疗思路(针灸处方、方义分析、加减用穴、操作方法)、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教案,对学生进行引导。
3.明确学习小组。学生被随机分为数小组,每组5~6人,选出一名组长,一名督导员;组长和督导员由小组成员分章节轮流担任。
4.课前准备。在授课前两周将相应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各组学生针对每份案例资料分析、整理,提出可能的问题假设,包括病因病机分析、临床特点、辨证分型、诊断、针灸治疗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由组长总结记录。
5.明确“问题”。各组集中讨论后确定“学习问题”,由组长分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针对案例做出答案和总结,形成讨论提纲或制作PPT幻灯片,学生分工完成各自的搜证和解答任务。
6.讨论和解决“问题”。授课当日各组集中讨论。每次课每组由组长做主题发言,其他同学、指导教师共同参加讨论,讨论主持人由同学轮流担任。讨论后由学生针对本次内容的重点、难点作课程总结。指导教师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总结解决案例的思路、方法,分析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中再次强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体会
将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引入针灸学教学,同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多角度、大信息量、系统性和交互性等教学优势,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针对性、实用性更强。PBL结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充分结合,既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PBL结合案例教学法既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又能在教师引导或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进行医学专业能力的建构,它是一种比较适合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情.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几个关键[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16-517.
[2]张承彦.生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5):607-609.
[3]Farmer EA.Fac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Eur J Dent Educ,2004,8(2):59-66.
[4]单守勤,楚燕萍,刘希华.案例教学是培养综合运用医院管理知识的有效方法[J].护理杂志,2003,20(11):85-86.
[5]孙丽华,姜建东,乔岩等.以临床案例为导入的讨论式教学的尝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346-347.
[6]夏婉婉.医学院校社科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7(1):55-56.
[7]李俐.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5):35-36.
[8]HE Jin-sen,LI Yi,LIU Shi-min,et al.Experience in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Acupuncture.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J].2007,5(6):321-323.
[9]穆艳云,甘君学,董勤等.PBL教学法在《针灸治疗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60-261.
[10]卢彦.PBL教学模式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J].2010,l2(8):813-815.
[11]Neill P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ation,2000,34(8):608-613.
[12]马睿杰,林成明,方剑乔等.PBL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16-81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