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作文范例6篇

以柔克刚作文范文1 看似坚硬的石块却能被看似柔弱的水滴击穿,貌似坚挺的铁块却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却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有排山倒海之能,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 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奇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起不到任何作用。看似“刚”却被“柔”所化解

以柔克刚作文范文1

看似坚硬的石块却能被看似柔弱的水滴击穿,貌似坚挺的铁块却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却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有排山倒海之能,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

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奇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起不到任何作用。看似“刚”却被“柔”所化解。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的柔和迂回政策,看似“刚”却被“柔”所克制,最终奉还香港。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也抵不住黄盖的火攻,看似“刚”又被“柔”所瓦解。

但这绝不是说刚就一无是处,柔便无所不能。毕竟水滴再厉害,有时也只能乖乖地待在杯子里。柔只是一种暂时的忍让,是以退为进,是蓄势待发。就像太极拳也讲究借力打力。这便是常说的“刚柔并济”。

柔与刚在生活中有另一种诠释。勾践由皇帝沦为马夫,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蓄势待发;堂堂的男子汉却受到残酷的宫刑,没有自寻短见,司马迁强忍难言的苦楚;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受尽嘲笑……这一切都是柔,他们用这种方法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和世人的嘲弄,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勾践灭吴,“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问世,韩信的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人们才真正认识他们所发出来的刚,所以说柔中有刚。

但这种柔不等于逆来顺受,这种刚也不等于不择手段去取胜。战争中许多被捕者能抵住各种酷刑,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这所抵的刚,所受的柔便有很不同的意义,生活中的太极也需用之得法。

“太极”之精深,涉及范围之广,功力之强,用法之妙真让人惊叹。其实“刚与柔”的关系一直被国人在生活中使用得淋漓尽致,也许小日本至今还未明白,为什么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他们枪好炮利,中国贫穷落后,而且他们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但最终却只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太极――“刚与柔”之间的精妙。

综上所述,生活中,“刚与柔”同时存在,但希望大家牢牢记住:很多时候可以“以柔克刚”。

【评点】

以柔克刚作文范文2

[关键词]刚柔相济 中国模式 和谐社会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中国古代哲人很早就懂得了“刚柔相济”的道理。在他们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刚性和弹性,而且正因二者不可分离,相互作用,才形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即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这里,“刚柔相济”既是对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的揭示,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手段,是一种方法论。“一张一弛”,既是治国理政的原则,也是做好日常工作乃至修身养性的方法。

其实,一切事物都是刚柔一体的。我国古代兵器中,弓箭具有最典型的刚柔一体特性。“张”字从“弓”从“长”,由此便可大体知道张力的意思。张力的存在表明,事物的结构可以改变,但要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事物就会被破坏。正是在事物结构的有限变化中,即一张一弛运动中,事物方显示出它的功能来。拉弓射箭就是这样。

刚性是事物结构的稳定性,弹性则是事物结构的可变性。没有稳定性,一个事物就不成其为自身;没有可变性,事物会失去灵活性甚至失去生机与活力。但就一个社会来讲,其刚性和弹性又是相对的。比如,经济结构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系统中比较具有刚性的东西,它基本上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政治结构相对来说具有弹性,文化系统的弹性就更大一些。但即使是在文化系统中,也有刚性与弹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它大致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性质,具有刚性;而佛教、道教具有补充儒家思想之不足的性质,具有弹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儒佛道互补”。这种刚柔相济的文化体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努力做到刚柔相济,正确利用事物的刚性和弹性,是我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也应当是我们观察和分析中国模式并积极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推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刚柔相济是中国模式成功之奥秘

3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乃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道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模式中蕴含着刚柔相济、执两用中的哲学智慧。

中国模式形成的30年,就是其经济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并不断增强弹性的30年,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始终没有失去其刚性。这个刚性就是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坚持,没有动摇。在坚持刚性的同时,又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弹性或灵活性,这就是对基本路线的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比如,我们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进一步完善,把原来的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调整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指标;把“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标准由原来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调整为今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有刚性,又有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和灵活性,具有弹性。

就中国的经济模式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较好结合,是刚柔相济的典范。资本主义主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经济,但由于市场机制过于灵活,因而很难避免经济危机。传统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病,取消了市场经济,只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推动经济,但由于计划经济管得太死,很难使经济富有活力。实践证明,走两个极端都是不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超越了资本主义,又扬弃了传统社会主义;既实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又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

就中国的政治模式而言,也具有刚柔相济的性质。资本主义普遍实行多党制,这种制度比较灵活,但却常常影响政治稳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引起政治动荡。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党制,这在短期内比较稳定,但由于缺乏民主,最终会导致严重政治动荡甚至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则既吸取了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较苏联***的一党制更具政治弹性和政治包容度;既保持了政治秩序的稳定,又体现了广泛的民主,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不仅提供了宽松的执政环境,也积累了丰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

就中国的文化模式而言,它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同时允许和鼓励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也是相吻合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数千年来没有中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很少被动摇。同时,各种文化、各种宗教共同发展,和谐共存。中国现代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只有坚持其主导地位,才能保持社会思想文化的稳定发展;同时,又要大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才能保证全社会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仍需以刚柔相济原则完善中国模式

尽管中国模式已经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性,但它仍然在发展中,有很多问题还有待探索,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自己,更是应当努力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在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其中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包括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很多问题还是未知数。而恰恰是在这个方面,矛盾比较突出。比如,有的地方贫富差距过大,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一句话,社会关系绷得太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仍然需要按照刚柔相济的原则来进行。

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尽快建立消除贫富差距的社会机制。这类机制有很多方面,包括实行高额累进税制度、征收遗产税,乃至最终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废除继承权等;尽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得人们敢于消费,能够过一种人人享有的体面生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公益事业,使得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总之,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大本大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必须具备刚性。

此外,还应当建立解除社会压力的长效机制。一是应当建立“释放压力”机制,加大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力度。目前正在开展的“大”就是一种很好的举措,但不能当作权宜之计,而应当建立长效机制,使得人民群众有意见能够尽量尽快表达,使得社会压力能够逐步释放。二是应当建立“分解压力”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分级管理,使得矛盾层层分解,层层解决。目前在很多问题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表面看来是对问题很重视,实际上效果不好,常常造成职责不明,或上级太紧张,下级太松解;或有的忙死,有的闲死。三是应当建立“压力预警”机制,加强对社会压力的研究,形成分析报告,提出多种可能性对策,使得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社会震荡。

同时,还必须有实现社会和谐的弹性措施。比如,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目前我们国家的财力物力还很有限,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只能首先解决最困难群众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国情,理解政策,体谅政府,还要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以人为本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

改革开放的大智慧:“刚柔相济”

“刚”、“柔”是我国古代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对概念,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哲学思想。千百年来,其丰富的内涵被广泛地运用到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乃至治国方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也充分体现。

第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刚性”原则的中国***领导本身,也在不断改革、不断调整、不断转型、不断完善,以不断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客观需要,比如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自我调整。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的领导这一“刚性”原则也是刚中有柔的。

以柔克刚作文范文3

中国的传统武术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最深。中国的哲学源远流长,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改变世界、认识世界的历程,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国古典哲学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很多习武人都熟知《周易》这部经典著作。而“太极”一词最早就出现于《周易・系辞》中:“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其中实际上包含了中华民族最朴素的认识世界的辩证法思想。古人认为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亦即宇宙的原始状态,这个状态中含有阴阳二气,这一阴、一阳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为万物发生的契机,其运动、变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太极拳即是据此来命名的拳术,并以其中的理论形成本门拳术的指导思想,足见我国古代哲学对传统武术的深刻影响。此外,无极拳是根据《老子》中的“复归于无极”而命名的,即比太极还古远,引用到拳术中就是指最原始的、什么都还没有的静谧状态。三才剑的“三才”一词也出自《周易・系辞》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即以天、地、人合为“三才”,以说明此剑术之重要。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还影响并形成了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传统的辩证法在我国有两大思想体系:―是以老子为代表的贵柔体系,一是以《周易》为代表的儒家的刚健体系。

老子的贵柔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二字上。综合《老子》一书,所谓“道”,即是指柔弱;而所谓的“德”,则是使刚强趋向柔弱。老子的思想和其所属的江南多水地区的荆楚文化有关,他经常用水的品质来比喻自然力量的伟大,比喻人类的高尚品质,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他教人向柔弱的水的品质学习,水看来是柔弱的,但可以冲毁一切比它坚强的东西(水滴石穿),“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的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柔弱胜刚强”的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旨。在当今浮华的社会里,这一点于我们习武之人是何等的重要。太极拳等内家拳在训练的法则上就是运用老子的贵柔思想,采取极柔软的姿势,进行用意不用力的训练,追求“运柔成刚”,以得真正内劲。这种内劲欲柔,极柔顺,柔至极,则坚刚。形意拳虽也属内家,却是由练明劲步入暗劲,经练暗劲获得化劲,追求“化刚为柔”,但其最终都是以达到以柔克刚为目的的。

如果说老子的道学反映的是消极“出世”的思想,而一直被尊为社会主流学说的儒家学说的思想则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孔子宣扬“仁”的思想,他曾对其弟子颜渊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的含义相当丰富,包括了忠、孝、礼、义、智、勇、恭、宽、信、敏、志。作为儒家重要经书之一的《易经》,集中反映了这种刚健有为的思想。《周易・象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句。这种刚健有为的思想成为外家拳指导训练的理论基础,如南拳、少林拳、八极拳等拳术都以刚劲为主导,以柔劲调剂刚劲。与内家拳崇尚的阴柔之美不同,外家拳崇尚阳刚之美,拳势雄健刚勇,强调快打迟,大力胜小力。

以柔克刚作文范文4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的关系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有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两支鞭子。第一支:鞭杆的前半部、后半部很硬,鞭子和鞭子头较硬。第二支:鞭子扣和鞭子头软而灵活。给这两支鞭子同样的力。第一支鞭子发出的声音软弱。第二支鞭子的声音发出清脆而响亮。声音的越响、鞭子梢的力量越大。显然,第一支鞭子不能把人体传给它的力良好传递到鞭梢上去。第二支鞭子,因为鞭杆的前半部软而富有弹性,鞭子扣和鞭头(鞭梢)软而灵活。就能将人体传给它的力良好地传递到鞭梢上去。由此可以看出鞭杆、鞭子扣、鞭子梢的软硬,对爆发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人体的躯干好比鞭杆,腰以上是鞭子的前半部,以下是鞭子的下半部。由于肩和躯干相连,所以将肩关节比为鞭子扣,上肢的臂、肘表示鞭子头(鞭身),手表示鞭梢。要使起于根的力良好地传递到手上,必须根据第二支鞭子的原理,使躯干上肢各关节和肌肉放松,使它有高度的柔韧性、弹性和反弹性。让力在腰的带动下,通过各关节和肌肉的放松传送到力点上去。

人体关节肌肉越松,爆发力就越强,反之,爆发力就弱。松不是软绵无力,而是含有内劲的似松非松。松也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和紧反复交替转换的。运动过程中要松,但须在力爆发的一瞬间要紧。如果力爆发瞬间,关节、肌肉仍然处在松的状态,四肢就会松懈无力。

刚与柔的关系

螳螂《拳论》中说:“柔似风吹杨柳,刚似铁锤击石”。用柔时,要似杨柳枝条迎风摆动,柔软自如;用刚时,应如铁锤击打石头,刚劲有力。

螳螂拳动作都是刚柔相济的,是随着动作力点的变化而刚柔也交替变化。

柔与刚,必须有清楚的概念,如果领会错了,就不能将劲路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有人认为全身不用力就是柔,全身用力就是刚。这种观点绝对不正确。如果有人用这种观点来理解螳螂拳,则在行拳中出现软而无力和笨拙僵硬的现象。

柔是似松非松,含有内劲,在腰与胸的配合下进行伸缩,划弧或环绕等运动。刚则是起于根基的力,在腰的带动下传送到梢节上,爆发出一种刚脆弹性的力。

《拳论》中说:“刚能胜柔,如刀断肉,筋骨齐开;柔能胜刚,小可制大”。由此可知,在搏击中应遇柔刚治,遇刚柔克。螳螂拳法有八刚、十二柔之法,习者不明其意,等于抽掉此拳的筋骨。

八刚,《拳论》中说:“一刚泰山压顶,二刚迎面直通,三刚顺双掌,四刚叠肘硬碰,五刚铁门靠壁,六刚硬崩伏底,七刚左右双

(注),八刚摔捋两分”。八刚都是硬碰实砸的发劲手法。

十二柔,《拳论》中说:“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裹手,捆手而漏手,直通而勾手,采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朴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粘手而破手”。十二柔是粘连化力手法,可以轻制重。

刚与柔是经过长期刻苦训练所产生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躯干与手臂的发力关系

螳螂拳要求发“囫囵劲”。整个躯干随着手臂发出冲击力、爆发力的合聚,即“囫囵劲”。例如,封右崩捶,当右拳向前运动的同时,后腿以本身蓄势微然一蹬,使整个身体随着手臂的运动方向冲出,在劲力爆发瞬间,身躯如脱弦之箭,手臂弹抖而击。

发囫囵劲并非不容易,要正确掌握螳螂拳的锻炼要领。要使身体各部位的韧性、弹性和反弹性同时而出,手臂、步法、躯干协调地配合好,做到一动无不动,只有这样才能发出螳螂拳的囫囵劲。

神与发力的关系

“形似狸猫扑鼠”,是对螳螂拳的神态要求。要想达到神气逼人,必须有假想敌的意念。并在平时练功练拳中,意想与毒蛇猛兽进行拼搏,精神自然倍增,犹如下山猛虎,出水蛟龙,发劲才凶悍有力。

呼吸与动作的关系

螳螂拳动作迅猛激烈,一动就是一个组合动作,体力消耗大,需氧量也就大大提高了。演练时,呼吸与动作配合,不但能满足体内用氧的需要,而且爆发力与耐力都能提高。

螳螂拳演练中,四肢在作“收”的动作时吸气,作四肢舒展动作时呼气。一吸一呼要和一收一放融合起来,这一要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习者须勤而修之。

动作与节奏的关系

以柔克刚作文范文5

太极与阴阳五行八卦学说

乾坤启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万物生太极,生两仪,阴阳也。阴极必阳,阳极必阴,万物使成。万物负阴而抱阳,所谓阴抱阳是“合”字,从时间到空间,从阴到阳,从阳到阴,从精神到物质,从物质到精神,按一定的规律不停地循环运动,“生生不息”。这个运动过程是个不停地完善自我的过程,“生生不息”是太极文化最集中的表述,阴阳互补,天地相襄,映其神妙的功能和力量。

太极阴阳图外呈球状,此图置于平面为圆形,运转于空间则成球体,呈球形无端之象,古人称之为“圜”,圜通圆,又通球。古语云:“天圆地方”,“戴圆履方”。深圆无际的天宇在古人心目中有着神圣地位。圆是美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圆与其他形体相比,圆包含有最大的空间、最多的容量,它的中心无所不在,其外缘不知所在。就一个圆来讲,它是首尾相接,曲曲相通,且始终一贯,线条流畅。圆的特征包含人们对物质世界,时间与空间无限性的朴素认识,包含着丰富的美感和联想,使人们得到启迪,中国古代思想家讲道的玄妙,往往以圆为象,圆具有动态美,与之相对应的“方”呈静态美,所以太极图是动态相,在太极拳中,动作圆活,不离弧形,皆呈圆象,使整套动作圆转连贯,一气呵成。双鱼环依之象,恰如练习推手两人搭手之状,双方臂膀呈环状不断变化,彼进我退,彼伸我屈,正合彼阴我阳,彼阳我阴,相互之有长,交替变化的道理。

五行学说认为,阴阳二气交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并由其构成宇宙万物。这五种称为“五行”,五行位居五方,五行具有相生相克属性,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金,五行生克成环,相互克制,无始无终,生克为环及五星,一切事务都可以找出其五行属性,于属性求生克,即可知其生克之道,从而控制事物的发展。

易学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地得到发展。易经所述的象都是宇宙万物的现象,乾卦为天,坤卦为地,震卦为雷,巽卦为风,坎卦为水,离卦为火,艮卦为山,兑卦为泽,其对应方位,西北、西南、东、东南、北、南、东北、西,所阐释的理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

八卦和六十四卦演绎出了宇宙自然现象,社会和人生的无穷变化,说明自然万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事务由初始有成、发展、变革、兴盛、终极,襄锲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事物的变化,显示了自然静态现象,动态变化,而其中的错综卦更显示事物的错综复杂,自然万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道分阴阳,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因为统一所以发展,因为对立,所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受易经这一哲理的启示,古圣贤归纳出人世间的“无为法”,即顺其自然法则的便有所为,违逆自然法则的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有所不为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阴阳八卦学说,象征天和地、阴和阳、明和暗、大和小、重和轻、尊和卑、静和动、男人和女人、生长和衰老等。阳代表的事物,具有积极进取,刚健向上的特征,阴代表事物,具有消极、退守、柔顺、向下的特征。一,展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空间,上爻为天,下爻为地,中爻为人,又名天道、地道、人道,合称“三才之道”。二,展示了过去、现在、未来之时间,而下爻代表事物的出端,中爻代表事物的发展,上爻代表事物的结局,表现了世事万物的无穷变化,阴与阳,刚与柔,动与静的关系,则是依循自然变化的法则不变的。而一切事物都有正(阳)反(阴)两个方面,五行本身也是自然界的物质,因此,这一理论也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事物总是运动的,而且其运动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阴阳八卦理论和阴阳五行理论构成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体系学说。

太极拳的先哲们,不仅是精通武术技击者,更是有文识者,受到《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影响,并研究其理论,将其运用于武术、兵法,创造出了太极拳,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太极本身就是阴阳、动静、刚柔的对立统一体,太极拳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在武术中的具体应用,即“胸怀太极,手抱五行,脚踏八卦”。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绵延数千年,“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准则,“致中和”就是万事万物无不达于和谐的境界,无偏无倚,无过不及,先哲们把“中和”视为精神的最高境界和道德的最高规范,“中和”之于拳理,其形之于劲,则为刚柔相济;其形之于法,则大巧若拙;其形之于战,则为以意击人;其形之于神,则为善战不怒。中和于内,八面支撑,周身和顺,无防人之心,而不俱敌之来袭,无击人之意,而扑敌数步之外。中和之道是武功的最高境界。而太极拳是“中和之道”的载体,通过习太极拳来修炼“中和”之气,化掉身体上的不适,精神上的不安,更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恰当的把握自我,正确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力求达到和谐的境界,在自我与客观之间寻求**的契合点,使自我与宇宙浑然为一。最大限度地推动和发挥自身能中的潜力,顺应客观规律,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其功效远胜于药物,获百利而无一弊。能获身体强壮,武技高超,达到不怒自威、不言自重、不名自名、不争乃争、大智若愚的处世方式,论武学至理乃在“中和”。

中和即太极,太极即中和

“贵在中和”“不争乃争”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中和之道”是一种生命境界,不是处世哲学,不争之争则是关于人生竞争的哲理。武林前辈们从漫长的激烈竞争中,从武术特有的练功方式中,对“中和之道”和“不争之争”产生了独特的悟解,作为其竞争的法则,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其练功方法与技击学理取之于道家,在临敌时要求锋芒内敛,以逸待劳。应敌,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诱敌进身,借力功之,退守在前,反功在后,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即“有为不而后可有为”的武学上乘境界。

中和太极拳,不属于某一门派,它是武当武术专家沙国政老师毕生研练诸家太极拳,融合形意拳、八卦掌的体会,在实践中融

合汇编而成,共有108式,通过共同的切磋、研练,证实中和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武当内家拳的体现,其养生、技击、防身抗暴是中华道学智慧的结晶。

中和太极拳是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在静时守中正,在动中求和谐,贯注中和之道,其基础是“内劲”,它的本质是天地之根,造化之源,是人的生命之根。中也者,太极拳之本也,则天地万物育成,太极拳内劲由中和而生,将人体散乱于外的神气,用拳术的规矩,通过手足身法,中正中和运动收归丹田,与丹田内的元气相结合,从无到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积精累气,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在技击时,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中和太极拳由一系列圆转螺旋缠绕抽丝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是圆形,从外观上看全都是划圆的弧形动作,处处体现圆中有圆,圈中有圈,环中连环,连绵不断,行云流水。合纵连横,形意诚一日上圆,八卦抱一日下圆,太极守中日中圆,三圆合一,太极阴阳相合,五行相生克,八卦旋摆扣,构成拳术整体协调一致,互补互融始于一体,脚踏八卦,手抱五行,心怀太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避实就虚,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让人在开合鼓荡、纵横曲直、张弛伸缩、吞吐沉呼、拧旋圆转中体味人生的阴阳之能。盈虚有度,以柔胜刚强,拳与道合,感受自然与道融于一体,“天人合一”,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行拳。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拧旋摆扣,螺旋圆转,节节贯通,以内气推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避实就虚,蓄而后发,引劲落空,松活弹抖,惊炸闪发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重在防御,以导为攻,舍防一体,以退为进,顾盼闪击,舍己从人,沾粘连随,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走内圈,置敌于圈外,在旋转之中骤然发劲,成松活弹力之劲,又称“寸劲”,即在极短的距离将内劲发放出,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协调,“身备五弓”,于刹那间发出来的一种整合力。其劲甚短,其发甚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强技击威力。胜敌于瞬间而不败,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中和太极拳,讲求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取拙,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智慧的拳术,它集中体现了中和之道,中国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人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中和太极拳遵循易学,从阴到阳、从阳到阴,生生不息,阴阳互补,天地相襄,体现动作圆活,着着不离弧形,势势皆呈圆象,整套动作圆转连贯,不断变化。彼进我退,彼进我屈,正合彼阴我阳,彼阳吾阴,相互消长,交替变化,步法灵活多变,拳架大方舒展,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圆转开合相接,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讲求“中和”之气,外练其身,内养其心,动中求静,动静相合,引导中和之气,外练其身,内养其心,动中求静,动静相合,引导中和之气,使阴阳平衡。蓄而后发,逢直必棚,逢必转,逢转必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求不争之争,不求胜人,但求不败。

中和太极拳要求全身和四肢密切配合,做到无有不缠,大圈、中圈、小圈,上中下三圈,以至无圈的缠绕抽丝运动,各种缠绕均无一定方向。上中有下,左中有右,顺中有逆,逆即是粘,粘即是随,听引化发于一体,最终练至无圈,即不显露之转动,能运用各种缠绕抽丝圆转于无形之中。步法要求举足迈步轻灵,要求如踩薄冰,如履深渊的轻顶吸拔之能力,做到寓虚于实,寓实于虚,虚实分明,而又能随转换。用法上兼蓄,转换钻、粘、穿、缠、沉、化、发、、捋、挤、按、采、捌、肘、靠,前、后捋、上挤、下按,近身靠,里采外捌劲发妙,棚走圆劲捋走旋,挤按撬劲上下翻,旋拧肘子随身靠,采捌劲道方法妙。引劲落空,借力打力,不顶不丢,把握时间、距离、速度,三位一体,整劲应运而生。

以柔克刚作文范文6

[关键词]“上善若水”现代企业 立业 管理

先秦道家思想是极富智慧的思想学说,一部老子的《道德经》被后世人们从多角度予以广泛的解读,立足21世纪“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的角度,去思考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这一境界及相关论述,便会看到这一境界的提出及实现过程,对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启示与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上善若水”首先是现代企业的最高价值理念与立业之道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事。夫唯不争,故无尤。”其基本意思是说:至善的境界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甘处众人厌恶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道”的至高境界。居处能够适应于任何之地,心灵善于保持深渊一样的沉静,与人相处以善为本,与人言语信守承诺,行政善于治理,理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只要如水一样不去与万物相争,就不会有任何过失。在这段论述中,老子极力提倡水的境界,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境界做了“几近于道”的极高评价,这一境界的具体启示意义表现在:

1.“上善若水”应是企业奉行的最高价值理

“善利万物而不争”是水最重要的品质,这一境界首先启示现代企业应以“利万物”作为最高价值追寻,以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企业立身的最高价值理念。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广泛持久的社会支持与美誉,要想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志存高远,不能贪图眼前微利,而损害企业长远的立业之道。同时水能够“处众人之所恶”,具有甘愿谦下的品质,启示企业也应甘于在众人不愿着手处立业,在众人挂不上眼的卑微处立业,注意从低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这样才容易找到利益万众的途径,才有利于企业履行它的天职――为民众服服务,造福整个社会。

2.“上善若水”对企业立业之道的启示

除了“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重要品质外,水的具体特性又表现为:柔软性。水没有固定形状,因此能极强地适应环境,可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水总向低处流动,既象征一种谦虚博大的胸怀,又是一个自身不断积蓄能量的过程,最终则要奔向广阔的大海;水总是柔弱的,却在柔弱的外表下潜伏着巨大的能量,最终要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水的如上特性对现代企业立业之道的启示表现在:

(1)应把立业点建立在公众的利益需要上。就像水是万物的需要一样,企业也应成为社会公众之所需。要注意搞清公众的具体需求是什么,这些需求中哪些己被满足,哪些尚未满足,哪些还没有被企业界注意到等等。在搞清楚这些之后,才可能把“立业点”落实在现实中,把公众真正需要的东西送到他们手里,只有企业的服务真正满足公众需要,才会得到公众的接纳和认同,为企业积累起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样水“善利万物”的品格也就真正转化成了企业的品格。

(2)立业当立于无竞争领域。立业之初应注意回避有竞争的领域,寻找“无竞争点”,如果立业点选在“无竞争点”上,那么情形就可能是“天下莫能与之争”。而“无竞争点”的寻觅和探索,就是研究民众的潜在需要,这种需要是未被满足的,因而具有立业价值,同时由于没有竞争磨擦,阻力较小,因此立业过程将会比较顺利。

(3)立业初期应具有谦下的精神。特别注意虚心以学,多从企业日后长远发展来考虑问题,不可目空一切、浮躁张扬,应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注意为自身日后的发展壮大积蓄实力和能量,最终将企业做大做强。

(4)立业中期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敏捷的市场应变能力。企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的持续发展势头,就必须以最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去适合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及时洞察对手的强弱,及时作出适应性调整。只有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才能激活企业潜在的发展壮大的因子。

二、“上善若水”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

当企业不为眼前小利所拘,将以施惠民众、造福社会作为最高价值理念时,也必然在管理之道上注重人性化,以“人”为中心打造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企业的柔性管理,即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柔性管理”能极大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刚性竞争”的需要,成为现代企业立足并制胜于”刚性竞争”局面的良策。

1.柔性管理的思想精髓是“爱人”

尽管柔性管理的内涵包括多个层次,但其思想精髓却是“爱人”,即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通过员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带动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以及员工自身的高收入。以国内金星啤酒集团为例,他们不仅注重建设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创造“金星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人性化企业氛围。同时建立起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如将传统考勤制度中的“不准迟到”、“不准早退”等硬性规定,转变为柔性的“当您由于身体不适、交通堵塞、家庭有困难,不能按时到公司时,请及时通知公司。”并且还建立了人性化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积极鼓励普通员工提出合理化方案,被采纳者有奖,未被采纳也会受到鼓励。当企业真正能做到与劳动者共存,关心爱护自己的员工,保障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物质待遇和生活质量,并为他们充分提供展现自我价值的多种机会时,就会极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员工也必将怀着极大热情去关心公司的发展,以立足岗位、出色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我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的进取精神,作为对公司的回报,最终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

2.柔性管理的核心在于倡导以人为本的“自我改善”

“自我改善”,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是“柔性”管理的灵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同时并存,且逐级递升。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强烈,更加看重成就感、尊重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更加渴望一种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改善和自我实现的人性化的工作方式。“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即是以人性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从满足员工的五层次需要出发,创造“自我实现”的文化氛围和“自我管理、自我改善”的有利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

柔性管理倡导“自我改善”, 绝不是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通过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它超越传统的单纯制约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弹性约束机制,把被动的事后检查考核管理方式转变成事前预防性的相互协作、互为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适应发展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为了促使员工自我改善意识的形成,企业应注意及时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使企业的整体精神、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充分得到员工认同,通过准则教育、岗位技能教育,自我完善教育以及危机感教育等具体活动,充分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自我改善和发展意识。

3.柔性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完整化与体系化

要获得整体性竞争优势,企业的柔性管理就不能只停留在某一部分或某一层次上,应当实施整体化、系统化的柔性管理,从企业的追求目标到创新法则、组织设计、人力要求以及制度安排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展开,由此才可使企业成为一个凝聚力极强,具备整体性竞争优势的团队。

在追求目标,柔性管理应适应顾客需求来管理生产与运作活动,以快速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为目标。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小天鹅的“全心全意”,都体现出了“利万物”、“爱民”的思想境界。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企业目标的惟一有效定义就是要创造顾客”,如果企业不顾大众需求、服务不佳,就必然会在竞争中受挫。

在创新法则上,柔性管理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且过长的流程,进行流程再造,以保证物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哈默提出了实施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第一,在源头获取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第二,让后继流程人员参与前端流程,使作业过程就近完成;第三,将地域上分散的资源集中化,使企业具有规模经营和反应灵活快速的双重优势;第四,将平行工序连接起来,以避免重复工作,减少流程时滞;第五,决策点下移,以增强组织基层对市场的直接应对能力”等等。若遵循了这些原则,企业的物流就可以快速响应市场。

在组织设计上,柔性管理要求将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网络状的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通畅,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响应市场的灵敏程度。要打破传统的因部门和层级划分过多而造成的知识单一、协作困难的局面,建立基于工作目标的团队和动态联盟,使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或企业可以共享核心能力和资源,合力完成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在人力要求上,柔性管理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素质。员工能够注重自我改善、全面发展自己,以良好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来适应柔性管理的要求。作为企业领导者,也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使员工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在制度安排上,柔性管理要求针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缺陷进行改造,建立任人唯贤、进出自由、能上能下、民主决策、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用人制度,要求企业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机会和优厚的薪酬待遇,建立适应于工作任务和团队工作方式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合理评价员工工作。这样才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水平。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还是管理之道上,老子所阐述的“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以及“以柔克刚”的行为方式,都有极为深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值得现代管理者们深思和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弼注;《老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7(14页)

[2](美)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86(87页)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19 20:12
下一篇 2024-06-19 19:50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