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范文1
Abstract: There ar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for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but there is no mature marking method for automatic assessment of the subjective questions. In this paper, it first simulates the marking idea of the marking staff.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al similar degree theory, single similiar degree is used to design the automatic marking method of subjective questions. Specific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is provided, which is of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automatic subjective questions marking of all kinds of examinations.
关键词: 考试系统;主观题;自动阅卷;单向贴近度;算法
Key words: examination system;subjective questions;automatic marking;single similar degree;algorithm
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31-03
0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在线考试在的需求越来越高,不论学校课程考试、行业认证考试、等级考试还是选拔考试,在线考试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它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考试阅卷成本,提高考试的效率,打破考生地理位置限制,提高评分准确度和公正度。
就考试的目的而言,一是检查考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序,二是对考生进行区分或选拔。一份评价效果优秀的试卷应包含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等题型)和主观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证明题、程序设计题、翻译题等多种题型)。由于客观题的答案一般情况下是封闭性答案,自动阅卷算法简单,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也较为成熟。但主观题答题过程中普遍存在个体差异,语言使用能力不同,不同考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论述方式不一样,加之该类题型解答的开放性强,答案的复杂程度很高。目前,在各类实际考试过程中,还没有成熟地可以准确进行主观题智能阅卷的考试系统[1]。主观题智能评分是一个较为庞大的课题,涉及领域广泛,相关基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如人工智能领域、学科专家领域、模式识别领域以及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等,还有非常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问题急待解决。[2]
1 主观题型智能阅卷算法
1.1 考生语言特点分析 考生在解答主观题时,通常解答思路较为开放,导致答案也较为开放。在语言的使用上普遍为叙述类语言,表达方式上普遍比较多样,而每位考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所提交的答案就会有很大差异。考生提交的有些合理答案,并不一定与参考答案一致,要达到对封闭性答案一样的评分准确度就非常困难了。
1.2 阅卷人员分析与模拟 对阅卷人员在评阅主观题时的思维活动,往往先考查考生所提交答案中有多少个点可以列为得分点;然后再比对考生的提交解答和参考答案的贴近度;再由得分点和贴近度来形成该主观题的基础得分;最后再考虑考生答案语法是否通顺、条理是清晰等因素,得出最终得分。这种阅卷人员的阅卷思想,在智能阅卷系统中可以进行模拟。
1.3 主观题评分影响因子分析 主观题评分主要有两个影响因子:第一个影响因子是得分点,每道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可以先整理出确定的几个得分点。第二个影响因子是考生答案和参考答案的贴近度。要在计分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普遍会将不同的得分点量化为一个合理相同或不相同的数量值,贴近度也可以使用算法进行量化。本文的实践过程中,使用模糊数学中贴近度的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和依据。最后,依据关键词贴近度在评分时所占的权重,计算最终分值。
1.4 参考答案设置思考 由于不同的考生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方式和阐述会不一样,即个体差异,所以,在参考答案设置时,建议把参考答案提取出得分点,然后对每个得分点设置关键词,设置关键词时,要考虑到来自不同领导和语言方式的考生的表达方式,尽可能涵盖合理的关键词。评分算法的第一步要扫描统计考生提交的答案中与参考答案所设置关键词数相符个数,再对应出相应的量化分。第二步要对考生提交的答案中的关键词和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进行贴近度分析[3],统计出考生答案每个关键词的贴近程度得分,累加出基础分。第三步要适当考查考生答案的语言表达能力,适当进行加分或减分,最后统计出该考生该主观题的最后得分。
2 算法设计
2.1 概念 把考生答案和参考答案均理解为字符串,解决考生答案和参考答案的贴近度量化和之后的编程问题,参照模糊数学中对单向贴近度的定义。把一个字符串分解为单个字符,并将它们构成的有序集合称为一个模糊集,U={u1,u2,u3,…,un}称为论域,论域U上的全体模糊子集所组成的集合记作F(U)(也叫模糊幂集)[4]
为了分析两模糊集的接近程度,文中引入了单向贴近度的概念[5]。
定义1:设U={u1,u2,u3,…,un},A,B∈F(U)。若映射
δ:F(U)×F(U)[0,1],满足条件:
①δ(A,A)=1
②δ(B,B)=1
③若ABC或ABC,则δ(A,B)≥δ(A,C)称δ(A,B)为A贴近于B的单向贴近度。
定义2:设A、B是字符串,A中包含n个字符,δ(A,B)表示A贴近于B的单向贴近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模糊集A中的每个元素在模糊集B中出现的有效次数之和记为m,则δ(A,B)=m/n。可以证明,满足单向贴近度的定义。
在评阅主观题时,将参考答案当作字符串赋值给模糊集A0,考生提交的答案当作字符串赋值给模糊集A,用δ(A0,A)来表示参考答案模糊集A0与考生答案模糊集A的单向贴近度,这样单向贴近度就引入到问题解决中来了。
2.2 算法思想分析 智能阅卷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扫描统计考生提交的答案中与参考答案所设置关键词数相符个数,对考生提交的答案中的关键词和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进行贴近度分析[3],统计考生答案中各个关键词贴近度得分,根据考试的类型和目的,参考考生答案时的语言运用能力适当加分或减分,最后计算该考生该主观题的最终分值。
2.3 算法实现 依据单向贴近度理论基础和算法,使用VBScript语言作为实现平台,设计函数near,用于统计字符串m贴近于字符串n的单向贴近度[7]。
该程序如图1所示。
2.4 主观题评分 综合考虑知识要点和贴近程度两个得分因素,得出主观题智能阅卷评分公式:
S=(P×δa(A0,A)+(1-P)×■×S0
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考生该主观题的最终成绩。由公式转化为程序得出,保存到数据库,按需求确定是否需要及时显示成绩;
S0:该主观题的分值。由学科专家出卷时设定,抽取试卷时,取自数据库;
A:考生提交的主观题答案。考生确认提交试卷后,保存在考生答卷数据库中等待智能阅卷系统读取;
A0:该主观题的参考答案。生成试卷时,由相关学科专家、模式识别领域专家和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等共同研究确定,从试题数据库中取得;
P:关键词这一影响因子在该主观题中比重,量化为分值,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由学科专家出卷时设定,考试系统管理员也取得权限进行修改;
1-P:根据不同考试类型及考试目的所设置的非关键词影响因子在该主观题中的比重,同样量化为分值,由学科专家出卷时设定,考试系统管理员也取得权限进行修改;
n:该主观题参考答案关键词的数量。由学科专家确定,存于试题库中,阅卷时取出用于计算成绩。
根据程序可知:
Ki:第i个关键词,i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由变量i实现程序循环逐一扫描关键词;
E(Ki,A):检查程序循环到第i个关键词时,该词与考生答案中关键词的单向贴近度;
E(K,A):关键词与考生答案的单向贴近度阀值。组卷时生成,也可评分时修改,从试卷库中取得。其含义是:
当E(Ki,A)
当E(Ki,A)≥E(K,A)时E(Ki,A)等于其本身;
δa(A0,A):参考答案模糊集A0向考生答案模糊集A的单向贴近度。由程序计算得到:
δa0((A0,A))单向贴近度阀值。组卷时生成,也可评分时修改,从试卷中读取。其含义是:当δa(A0,A)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流程图 系统设计以计算机类编程题为例,在系统中对编程题的实现,使用其运行结果与参考答案之间的比较来判定分数设计也相当容易。但是,要实现当程序运行结果与参考答案比较不匹配或程序无法编译运行的情况,则如何检测其程序的编程思想是自动评分系统的要点。该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如图2所示。
3.2 系统设计 使用 2010作为系统开发工具,用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界面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4 结束语
计算机系统智能阅卷和智能成绩计算,是在线考试系统的必由之路,主观题的智能阅卷和智能成绩计算技术,是这个领域的关键点和难点。在具体的开发中,要深入研究不同学科、不同考试目的、不同题型的解答差异,做细划区分,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相关得分点和关键词,结合单向贴近度算法。兼顾效率和效果,提高在线考试评分效率、提高在线考试评分准确度、提高考试公平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对于主观题的精确评分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技术及算法难题,本文仅运用模糊数学中贴近度的概念,对主观题的智能阅卷思路作了简要论述,分析了算法,并进行了简要实现,初步把思路和算法转化为系统目标。主观题阅卷这一课题,还需要结合学科专家、考试专家、算法专家共同协作,还需要从基础理论和算法做起,各领域相互协作,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董英斌,竹翠.基于网络的新型计算机考试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1,27(8):150-152.
[2]高思丹,袁春风.语句相似度计算在主观题自动批改技术中的初步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4(5):132-135.
[3]张森,韦明.数据库的模糊查询技术[J].电子与自动化,2000(5):23-24.
[4]孟爱国,卜胜贤等.一种网络考试系统中主观题自动评分的算法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3(7):147-150.
[5]彭祖赠,孙韫玉等.模糊(Fuzzy)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分层次教学 教学研究
一、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我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每年新生入学后必开此课,然后我校分计算机专业和非专业开展教学,非专业又分理工、管理、人文以及科技学院分开教学。经过半年的理论、上机教学,最后分开出题机考。
随着信息技术走进中小学教育,学生进大学前,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由于地域原因,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还不完全相同。从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情况来看,良莠不齐,好的学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差的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很难完成。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只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少量学生由于学生会或其他社会活动,应用一下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更多的是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
二、改进方案
(一)分层次教学
在已有的分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分层次。对刚入校的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及考试,问卷调查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都会哪些计算机操作。根据问卷情况,将不怎么会操作的学生分到基础班学习,剩下的学生进行考试。考试以机考的形式实施,考一些计算机常识、基础概念和《计算机基础》会学到的操作内容。考试结束按成绩将分数很差的分到基础班,成绩高于90分的可以免学这门课,其他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这门课。
基础班的学生将学习所有内容,重点在于上机。将一些理论学时移到上机学时,在上机时,老师先在前面演示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后,再讲下一部分内容,这样可以让这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跟上进度。
提高班的学生学习较难和新内容,基本操作时间缩短,而将重点放在将所学转化为实际。比如学习word时,可以指导他们制作报纸。
(二)改进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他们能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科研和技术上的各个问题。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和钻研。课堂、实验、网络教学相互促进,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案例教学,既可以贴近生活,让学生容易接受,又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比如教授word时,可以讲论文的计算机写作,学生在大学会写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这样他们会很有兴趣的听,能更好的接受这些知识。
网络教学辅助课程学习,丰富网络课堂。将Blog、Wiki引入网络课堂,通过Blog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学们可以通过Blog分享学习感受、心得,在谈论中共同进步。老师也可以通过Blog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Wiki的使用来完成各项计算机操作,可以增加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贡献都可以看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自测考试加入网络课堂,自测考试按章节、期末考试进行,可以让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不足,及时提高。
将传统的作业内容做成问题、答案形式的游戏,学生在玩中学,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比如excel作业可用flash做出模拟excel环境,每道题只有几个选项可以操作。游戏环境设计成宝岛探险形式,游戏中可以查看岛屿地图,游戏者可以选择穿越路径,每经过一个岛屿,必须回答几个excel问题,穿越岛屿有时间限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完成问题的回答,当正确回答问题时,可以立刻穿越岛屿,如果操作错误,游戏会死锁10分钟,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会盲目试哪个操作正确,而是仔细思考后答题。问题由易到难,逐步穿过各个岛屿,最后找到宝藏。没有找到宝藏的同学,其通过的岛屿数,也可以核算出他的作业成绩。
三、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范文3
1.1课程体系的单一化
现在,大部分高校课程体系还是保留着传统特点,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自身个性的发挥。特别对于非计算机学生而言。虽然每个专业都必须学计算机类的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让运用计算机成为学生的必要技能,但学校忽略了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某具体领域的兴趣爱好,学校开展的计算机类选修课程紧缺,内容单一,课时短,不能够满足学生计算机学习。现在的考试制度是在学生课程结束时才能够进行课程考试。对于大多数课程来说,这种考试制度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则应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差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及结课时间。例如,在公共基础课上,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进行简单辅导,就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学校并没有给予学生提前通过的条件。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如java编程,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点拨下能尽快理解并熟练掌握编程技能,用少于课时一半以上时间就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学校没有给学生更高的教学内容和等级测试,造成师资的浪费和学生上课时间的虚度。
1.2课后辅导的缺陷
在大多数高校中,教师经常是在上课时候来,下课时候走。使得学生对于课程内知识并不是非常了解,在课后很难找到老师解决问题。针对以上现存的问题,高校首先着手落实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的多类别,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课程体系的等级化,从而实现计算机教育的多元化,为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2计算机教育多元化的实现
2.1课程设置体系的多元化
当今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离开学校就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方面要深入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熟知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应用软件。能够选择学校内安排的可选择的课程,并能够适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和爱好。最终能够实现规定学分,在课程体系中是实现真正的学分制。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尽量设置学生们都喜好并积极参与的课程。
2.2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①理论教学。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能够灵活的使用在多媒体CAI教室内具体设备的试用,灵活传授教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应首先对教学任务有充足的了解的,再针对课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可运用优秀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图文声像的表达效果,又能够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的界面。还要求课件具有严谨的组织,能够在短时间中呈现更多的教学实例和操作技巧,进一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其次在进行CAI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用具有丰富情趣的肢体和情景语言进行讲解,及时得到学生信息的反馈,并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必要时在黑板上对重点知识进行补充,对于常见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正。最后,可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有用的帮助课件,使之能够自学。
②上机实践。上机实践的时候,学生主要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最终教师做总结,并在讨论过程中予以指导。这种系统中应包含实验题、测验题、作业提交等模块。其中实验题目需要与教材呼应,补充重要知识。测试题能够整体性对学生进行测试,让学生能够了解深层的课程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作业提交工作可由局域网进行,还能够进行备注,批改等。
2.3教学评估体系的多元化
①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对考试时间的灵活安排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首次考试安排在学期初期,考试通过学生,可申请免修这门课程。在期中,如果有部分学生提出申请就可进行考试,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②改变的考试形式。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计算机课程考试还是需要进行笔试。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反应学生们真正的操作水平。但是一部分教师,在学生考试过程中,在硬盘中储存试题的答案,一部分教师还将笔试和上机考试结合,最后让学生将计算机系统做出答案写到答题纸中。
③理想的考试方式。实现理想的考试方式,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试系统,能够通过考试系统获得题库和答案。学生都需要在计算机内进行的考试,考试时间能够提示学生考试的实践,系统还能够自己判卷。考试后学生将会了解到自己的考试成绩。
3结语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范文4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资源;模块化教学;题库
在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简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好了这门课程,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基础知识、日常应用操作,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便。
l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1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操作过程的演示,还需要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练习。因此,教学中既需要计算机,也需要有投影设备。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目前一般多采用的是,在有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而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
1.2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状态不良。据蔚振江等对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11.9%;课堂上能注意听讲的学生有23.6%;能按要求进行思考并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2.1%;而上课开小差,看课外书、听mp3、发短信、玩游戏的占59.7%,聊天的有28.4%;但是,也有61.7%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好,只是不太努力,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乐观!
(2)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源地地分广泛,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及重视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有的学生对基本操作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3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识水平、教学经验及教学态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而其中,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学态度,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职业院校的学生少有勤奋且少有天才,教师投入少,学生蔫能成才?
2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1)***学资源。即在采用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材的前提下,所有任课教师,***案,统一讲义、统一上机操作内容。***学资源,是要组织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大家的智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研究确定统一的教案、编写统一的讲义,设计并建立统一的上机实践操作题库,然后由各任课教师分别授课。编写统一的教案、讲义,不仅可以编写出最优秀的教案、讲义,而且还可以使年轻教师少犯知识性错误。统一上机操作内容,是分模块建立起含有大量练习及测试用题的题库,包括各种理论题及上机训练题。“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建立海量的题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练习作业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成为“边学边练”,还可以为教学效果测试提供有效手段。将教案、讲义、题库统一起来,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相同的教学资源,减少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投入、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本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组织教学与测试。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操作演示、案例教学等。上机练习时,则可采用自由练习结合上机题库进行。每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都要随堂利用上机题库组织一次本模块的上机测试,由系统随机出题,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人课程总成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由于上机有明确的任务,可以减少学生上机的盲目性,有利于约束学生在机房的不良行为;由于题库量大,测试题随机抽取,可以减少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推动学生学习。对于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也必须参加模块测试以及期末测试,成绩优秀者,可予以免修。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利用计算机学科的资源优势,建立教学网站。该网站不仅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讲义、题库等,还能提供练习、测试,以及师生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笔者曾采用moodle建立过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良好,不过moodle题库中没有操作题功能。
(2)题库组建的原则:理论知识部分,可建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实践部分,则建立操作题。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重要知识点的题量要多点,难点的题目最好有简单的题目在前作铺垫。题目在录人前,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题目。题目要分章节进行组织,不可杂乱无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范文5
论文关键字:网络 考试 复习 大纲 练习
论文摘要:计葬机子级考试是高校学生都要参加的考试,丈中分析了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用述了在复习过程中知何做练习题以及扣何复习网络服务配里和网络编程这两部分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掌握好文化知识。在各种知识的学习当中,有些是基本的知识,是作为一位大学毕业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是其中的一门。每年都有计算机的等级考试,在浙江省,有些高校学生参加的是浙江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下面分析下如何复习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
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和全国的是不同的,全国的包括笔试(只有选择、填空两种题型)和上机,浙江省的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配置题和简答题。现在网上绝大多数都是国家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资料,关于浙江省的极少,书店里也找不到。所以,对于要参加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考生来讲,怎样有针对性的复习就成了一个重要难题。那么,应该怎样去复习呢?
首先,要知道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考试大纲,有了考试大纲,我们就可以知道考试的范围,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大纲的要求,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网络服务的配置;掌握局域网体系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及组网技术;掌握internet基本知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网络应用;了解网络管理的机制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概念,防火墙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环境下,b/s结构程序设计的思想及基本方法。在复习的时候应围绕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及应用、互连网基础及应用、网络安全及网络新技术、网络服务配置和网络编程。
其次,针对大纲的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这个时候的复习要根据考试大纲,掌握大纲里规定要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胡维华、张文祥主编的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就是围绕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大纲编写的书,可以作为复习时候用的参考教材。如果遇到一些疑问的话,可以好好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这部分主要以理解和记忆为主。
最后,就是做练习题。由于市面上的都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资料,买不到浙江省的相关等级考试资料。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练习题来做练习。选练习资料的时候,最好选择附有答案和解题说明的,这样可以及时得知答题结果是否正确。考试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所以,题目是做不完的。在系统复习掌握了考试大纲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后,做题目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求题海战术,和其他考试一样,也要及时进行总结。碰到一道题目的时候,先思考下是否属于考试大纲范畴,因为复习应对等级考试的时间有限,所以,如果不是考试大纲规定的范畴的话,可以跳过不做。如果你做出的答案不对,你还要好好想想你的解题过程哪里出现问题,下次再碰到类似题目的时候,要做到能答对,这样你的答题水平才会逐渐提高。另外,答题的时候还可以复习知识点,可以编织出知识链。每个题目都是考到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在平时做练习题的时候,可以先放慢速度,把和这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联想到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对于容易忘记的知识点或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记录在一个本子里,有空的时候拿出来复习。通过一段时间认真做题以后,接下来就可以像平时考试一样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及时批改,看下这段时间来做题的效果。到后面接近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下答题速度,不过还是要记得认真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范文6
2014年辽宁省高考理综合试题依旧选择了新课标Ⅱ卷,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考查目标也与2013年基本一致。试题遵循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地检测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比较科学地调整了试卷难度,保持总体稳定。
二、试卷特点分析
(一)试题保持稳定,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选择题上尤其突出,包括卤代烃同分异构体、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比较基础,相对简单。试题也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所有主干知识,26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相关内容,27、28考查化学用语、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无机元素化学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选考模块涉及的内容涵盖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规定的主要内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也不回避“成题”,如26题内容的考查形式与内容比较常规。
(二)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试题更关注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学科内综合,保证内容效度
理综试卷中的化学试题数量少,只有13个题目。因此,在考试内容设置上,每道题内容上尽可能地覆盖较多内容。例如,27题以元素铅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与电化学。28题将实验操作、溶液计算、物质组成计算结合在一起。
(2)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设置探究式试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 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8题实验题以探究物质组成为目的,将已有的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到题目中,需要仔细分析提供的实验装置,考查实验原理及对装置的理解和对数据的处理,总体要求较高。
(3)注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一直比较重视。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中涉及的计算比2013年减少许多,但是依然比较多,如选择13题、26题(1)(2)、27题(4)、28题(3)(5)(6),分值比例占总分数的20%。命题中计算的数据都源于具体实验数据,计算时需要耐心和细致,既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答题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又是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考查。
(4)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
近几年高考非常关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即通过对实验现象、图形、模型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形成答案的能力。如选择题12 题需要通过试题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出实质性内容,得到准确结论。27题(2)(3)两问,28题(6)为陌生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试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这类题直接给出反应信息,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本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解决问题。26题、27题(4)、36题(2)(3)、37题(4)(5)都涉及数据图像信息,需要分析图表中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8题给出转化流程信息,反应条件陌生,需要从中提炼出官能团反应的具体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相结合,组成一个可解决问题的答题思路。
(三)2010―2014年辽宁卷考点分析
[题型\&题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选
择
题\&7\&电子式判断、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原子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浓度配制、电解的简单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综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依据动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判断观点的正识破\&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8\&简单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种数的判断\&简单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无机常识综合\&有机反应条件及对应产物的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9\&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综合\&阿伏伽德罗常数综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离子反应、离子浓度的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HF酸稀释后,电离平衡常数、离子浓度的变化)\&简单醇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11\&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充电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电极的判断、电解质溶液pH值的变化\&溶液(酸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新型的原电池分析(电极反应的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12\&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通过有机物分子式的特点。寻找规律判断有机物的分子式(表格分析)\&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表示)\&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13\&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评价)\&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构位性综合判断)\&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构位性综合判断:半径比较、化学键类型判断、沸点高低比较等)\&依据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表达式,计算其溶液的pH值\&ΔH大小比较、盖斯定律\&非
选
择
题\&26\&无机框图推断、化学平衡综合\&无水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曲线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计算)\&铁及其化合物(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正丁醛的制备实验(基本操作、产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影响因素\&27\&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方程式、仪器名称、现象、尾气吸收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化学平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的计算)\&物质(光气)的制备(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平衡)\&氧化锌的提纯实验(依据情境书写离子方程式,依据离子性质判断离子成分、沉淀洗涤干净的标准等)\&Pb、Pb02的性质(元素周期表、根据信息书写方程式,电解原理的应用,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图象及计算)\&28\&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因素探究(实验表格)、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氢化钙制备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实验步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简单实验的设计、简单方案的评价等)\&溴苯的制备实验(有机实验)\&化学平衡(表格分析、阿伏加德罗次定律的简单应用)\&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分析及相关计算)\&]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与前四年相比,试题的难度下降。
(1)选择题部分变化较大
从题型功能来看,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起到覆盖考点的作用。2014年高考在选择题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仅保留了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电解质溶液的考查;其他知识点均有所变动。具体表现为减少了对必考有机化学的考查力度,也不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内容。对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也改变了以往通过周期表位构性的思路,而变为对元素基本性质的直接考查,同时增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使得选择题难度整体降低。
(2)非选择题各题目之间的综合性降低
非选择题各题目考查的重点明晰――分别为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与以往相比,减弱了各知识点的融合,试题设问指向更明确。同时阅读量也在减少,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但在考查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学科思维过程。例如26题突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27题考查铅及二氧化铅的性质与应用;28题考查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但是考查中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如27题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等。因而考生能否全面挖掘试题中现形和隐形的信息,灵活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思考,是做好试题的关键所在。
三、2015年高考化学学科备考策略
(一)认真研读当年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在对待考纲上,我们既要遵循考纲,又不能拘泥于考纲。目前辽宁省使用的是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新课标理综合试卷。由于加入新课标理综卷的省份越来越多,各地的教材也存在多个版本,因此命题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对教材和考纲的理解不完全一致。鉴于此,我们复习时既要研究考纲、遵循考纲,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建议复习时先熟悉历届高考试题,再结合试题去感悟《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理念。因为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只有熟悉历年考题的内容与变化,备考才能胸有成竹。
(二)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一轮复习――全面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消灭知识盲点
坚实的知识基础、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完整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复习时应强调“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不存侥幸心理。“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定位于中等难度的第一轮复习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化学知识。
(2)二轮复习――抓住重点,注重学科内专题综合
这一轮复习的基本目标是在学科知识网络基础上重点加强选修课复习及重点,进行专题整合,查漏补缺,专项训练。
近三年高考主要都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这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弥补知识缺陷,并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复习过程中关注学科内的综合,重点训练模块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归纳题型,提炼解题方法。例如元素化合物专题要关注呈现方式的转变,关注生活中常见的过渡元素;化学实验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化学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仪器应用等方面,还要关注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问题。
(3)三轮复习――重视实战训练与回归教材
三轮复习的重点是:查缺补漏,关注解题策略,强化化学学科方法训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