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文1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
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
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
第九条
项目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条
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
第十一条
各分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项目、分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安全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监督管理责任;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分包单位负责人,对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分包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
第十二条
分包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项目部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节
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三条
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四条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难度很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或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B级:难度较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C级:难度大,分包单位解决不了,须由项目部解决的安全隐患。
D级:班组、项目部安全部门能够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部门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施工安全隐患分类:管理、临边、洞口、机电、脚手架、消防、作业平台,其它安全隐患分类由各分包单位确定。
第二节
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六条
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分包单位、班组、职能科室、项目部。
事故隐患排查流程图
班组排查
职能科室
项目职能部门排查
项目部排查
项目部技术评审定级
项目经理确认
ABC级事故隐患上报公司
公司安全、行保部排查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图
事故隐患档案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A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B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C、D级
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
治理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进行整改落实
项目部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
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与不合格
隐患整改复查
销档
第十七条
各分包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方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第十八条
项目部每月排查二次安全隐患;项目部各业务口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分包单位每日排查不少于二次安全隐患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备查。
第十九条
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报。
第二十一条
分包单位对每周、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原则,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项目部安全部门。
第二十二条
班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整改消除,并做好记录。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安全部门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
第二十三条
一般安全隐患中的C级和D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项,安全员对C、D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四条
项目部各专业部室要经常了解各分包单位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项目部按相关要求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A级隐患上报公司,按公司要求整改;B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落实,明确整改负责人,各分包单位根据主管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进行整改,由项目部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公司相关部室组织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项,安全部对B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验收情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项目经理负责落实,由项目部明确各职能部门整改负责人;D级隐患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整改落实。
第二十五条
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施工管理责任范围,并根据安全隐患治理要求,由各分包负责人负责有关隐患治理措施及落实工作。
第二十六条
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
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项目部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项。公司安全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复查。
第二十八条
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公司相关部门及安全部。
第二十九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室报告。
第三十条
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施工生产、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
信息报告
第三十一条
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各相关业务口及分包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报告。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
第三十二条
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各业务口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当日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排查出的A、B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于当日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长。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日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
第三十三条
每周、每月、每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前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统计分析送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三十四条
项目部成立安全隐患检查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分包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和A级、B级隐患进行最终评审定级。对列入A级安全隐患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向项目部提交隐患整改书面通知书。
风险预控管理
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施工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各分包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所有施工活动及区域;
3、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值),
确定D值即危险程度,D值大于160为高级风险,责任人为分生管施工生产领导,
D值在70~160之间为中级风险,责任人为职能部门负责人,D值小于70为低级风险,责任人分包单位负责人。
4、每季项目部、分包单位根据下季度生产计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项目部编制风险预控手册,分包单位编制风险预控明细清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险预控卡,职能业务口管控风险预控手册,各岗位工种持风险预控卡上岗。
5、每月职能科室对分管分部、分项工程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分包单位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6、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讲话(教育)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对风险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对大的风险及时汇报。
7、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须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8、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班组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预控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台帐。
三、风险预警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项目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微信、QQ群),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动、反映、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施工生产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季、月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季、月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应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5)在高级风险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施工管控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微信、QQ群),单位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和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班前教育记录并签到)。
六、财政保障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根据存在的风险制定安技措施投入计划,保障管控风险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应做到: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降低风险的投入进行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对单位年度安技措施费用投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
七、评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行评审,以确保风险预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每年年底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工程师对各分包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印发风险预控手册;
2、每月各分管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施工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3、每月各职能口,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分包单位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4、班组每天早班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审。
北京城建七
项目部
2018年
月
日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文2
会议主持:
参会人员:
专项辨识环节:主要针对生产系统安全风险
会议主要内容
2017年12月27日,在调度室会议室,生产矿长组织生产科、所属生产队组负责人、技术人员针对生产系统风险管控、开展专项辨识评估,相关内容如下:
一、掘进过构造
1、存在风险:掘进工作面过断层、陷落柱等构造时,会出现顶板破碎、不易支护现象,掘进期间直接顶易垮落、帮部易片帮,发生冒顶事故。
2、风险数值
D=L×E×C=3×6×40=720,属于重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过构造期间及时根据层位变化改变锚索长度,确保支护强度;
(2)严格按照措施要求施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小循环作业;
(3)机载支护要支护到位,严禁空顶作业;
(4)加强巷道内顶板矿压观测。
二、巷道贯通
1、存在风险:巷道贯通处为十字或丁字口,巷道断面较大,容易出现顶板变形、帮部片帮,警戒布置不到位伤人等现象发生。
2、风险数值
D=L×E×C=3×6×40=720,属于重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贯通前,提前根据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置警戒。
(2)贯通前,提前对贯通处巷道顶帮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巷道顶帮提前进行护,预防巷道变形。
(3)贯通掘进期间,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4)贯通掘进期间,严格执行小循环作业,敲帮问顶制度。
(5)贯通掘进期间,巷道未完全支护到位,不允许人员在贯通范围内通行。
三、巷道立交
1、存在风险:巷道立交施工,层间距较薄时,立交附近容易出现顶板来压、片帮等现象,发生顶板事故。
2、风险数值
D=L×E×C=3×6×40=720,属于重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立交前,必须提前根据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置警戒。
(2)立交前,提前对立交处巷道顶帮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巷道顶帮提前进行护,预防巷道变形。
(3)立交掘进期间,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4)立交掘进期间,严格执行小循环作业,敲帮问顶制度,放炮时采用放震动炮进行施工。
(5)立交掘进期间,每次施工前后加强对立交区域附近20范围内顶帮情况进行检查,存在变形时,必须进行维护。
四、2#煤近距离煤层架棚巷道支护
1、存在风险:2#煤近距离煤层掘进期间,巷道顶板层间距不稳定,层间距较薄时,巷道顶锚杆支护效果差,架棚支护期间容易发生漏顶事故。
2、风险数值
D=L×E×C=3×6×15=270,属于较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严格按照措施要求施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小循环作业;
(2)加强工作面层间距探测工作,每5m探测一次,根据层间距的变化,制定了近距离煤层七种差异化支护形式。
(3)严格执行近距离煤层“六必须”工作制度。
(4)机载支护要支护到位,严禁空顶作业;
(5)对已掘巷道加强顶板矿压监测工作。
五、巷道维修
1、存在风险:巷道顶部破碎段维护时,释放网包、施工锚杆(锚索)时,容易活矸下滑伤人。
2、风险数值
D=L×E×C=3×6×15=270,属于较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巷道超高段维护时,必须加工专用操作平台,人员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严格执行敲帮稳定制度,将活矸、围岩全部处理完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文3
关键词: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管控;煤炭企业
2017年1月4日,河南省登封市兴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2人死亡;2017年2月14日,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祖保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7年3月9日,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发生电缆起火,罐笼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突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出台的文件中[1],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为构建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就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是“基于风险”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高危行业,如何做好煤炭行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把握风险管控重点。全面普查企业各区域的风险,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并对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真正做到安全风险“底数清”,解决“认不清”和“想不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估,落实企业在风险管控上的职责,划清界限,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责任明”。三是,有利于构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出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做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力”,解决“管不到”的问题。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绘制安全风险图,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内容及目标
1.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识别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1.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①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②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③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④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⑤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⑥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
2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所以,明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图1)尤为关键,是逐步推进及深化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手段。2.1筹划准备阶段。煤矿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图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应在风险辨识及评估开展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和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2.2风险辨识。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依据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风险的分类(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参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煤矿事故类型具体分为8类,即: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他事故[4]。2.3风险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级。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风险判定矩阵(表1)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级。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表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表3)。需要指出的是,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判定。如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来判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和事故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等方法来判定。鉴于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低的企业,虽然按照统一标准没有构成重大风险,但仍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2.险管控。1)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2)企业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2.5绘制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两张企业安全风险图。1)安全风险4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井下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2.6持续改进。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真正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的动态更新,对于一些危险源发生本质改变或发生事故要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估,形成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化、可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必要性、内容、目标、程序及方法的论述,阐明了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途径和构建双预防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化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形成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洋杰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林业劳动安全,2016,29(4):23-26.
[2]钟岸.重大工业事故后果预测在安全规划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3]本刊编辑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J].劳动保护,2017(5):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文4
关键词:县级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引言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逐步推进,县级电网结构更趋合理,供电能力也大大增强,加之设备调度权的下放,使得县级电网已经具有了较高技术含量和相当的规模,电网变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不确定因素,给原有的县级电网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相应配套管理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中,县级供电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事故停电心理承受能力的逐步下降,人们在电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安全可靠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县级供电企业都纷纷将其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能力作为其立身之本、价值创造和赢得未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1电网事故的特点
为了有针对性地建立电网安全风险的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电网事故的特点及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电网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1 事故来源多样性
(1) 设备运行环境日益恶化,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据统计,去年我县电网跳闸次数共234次,其中因雷击引发的跳闸次数共计161次,占比67%,此类事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影响程度一般较大,但影响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地处山区,冰雪凝冻灾害也频频发生,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
(2) 设备故障依然突出
因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原因所导致的设备故障,尤其是母线设备故障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影响较大。
(3) 人为责任事故偶有发生,例如误操作、误整定、误调度事故等。
(4) 外力破坏尤为突出
近年来由于风筝、飘物挂线、机械违章碰线以及电力设施破坏等引发的系统跳闸日益频繁,外力破坏已逐渐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的最大威胁。
1.2 故障后果甚为严重
众所周知,电网故障将会导致电网稳定破坏,最后造成电网瓦解,从而引起大面积停电的等灾难性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电网存在的安全风险
县级电网电网结构仍然较为薄弱,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网架结构,电网普遍存在失稳、窝电、失压等电网风险,极大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我县调管的110kV变电站有4座,35kV变电站5座,其中仅有2座变电站满足N-1准则,单电源供电或单回联络线供电的变电站还占多数,致使在1条线路或1个变电站故障时造成变电站全站失压。
3 县级电网安全风险的管理体系
3.1县级电网安全风险的管理体系框架
图1 县级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是将电网安全由事故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转变,加大了事前控制力度,将安全关口前移的电网管控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在月计划,日方式,实时调度广泛开展电网运行危险点分析,制定安全预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的安全风险。提高了调度运行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专业人员的风险辩识能力,增强了各专业共保电网安全的意识。
如图1所示,为了有效地开展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调度机构作为电网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环节,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严密闭环的风险应对体系,并以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从电网安管理工作中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和回顾等全过程闭环管理,不断提升对电网安全风险的调控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最快速度地平息事故、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
3.2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危害辨识
危害辨识是将各种危害因素和危害事件进行系统和科学地分析、归纳与鉴别的过程,以计算危害的起因、影响范围、时间分布、频度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等风险的量化指标。
(1)电网危害因素
危害电网安全的不仅有地域特征、自然灾害、污秽、外力破坏影响等为代表的外部因素,还有包含系统规划、设计标准是否满足要求、电网结构的合理性、电源分布的影响、负荷分布及负荷特性的影响、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的影响、设备选型及配置标准的影响、运行方式的影响、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及运行的影响、设备健康水平的影响、人员行为和技术素质的影响、电厂及重要用户的影响等电网内部因素,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识别出影响电网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的特定条件。
(2)电网危害事件
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应防范的电网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故障分析,可辨识出导致电网危害因素转化为风险后果的突发事件。
3.3电网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对电网安全的影响程度,通过计算得出风险值,确定风险等级。电网风险评估是将电网风险的量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电网基准风险、基于问题的风险和持续的风险,确定电网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明确各阶段的电网安全风险的焦点,提高了风险评估效率。电网风险评估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基准风险评估
从系统现状分析、电网结构分析(寻找薄弱环节)评估出电网正常方式或正常情况下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的风险, 主要包括中期电网风险(2~5 年电网风险)和短期电网风险(年度电网风险)。
(2)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从电网的负荷特性分析、电源与负荷分布(供需平衡分析)、系统N-1静态安全分析、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评估出系统试验、设备停运、设备异常等非正常方式或特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风险。
(3)持续的风险评估
通过对系统潮流及无功电压分析和系统动态(小干扰)稳定性分析评估出电网持续的风险。
3.3 电网风险
调度机构在完成了电网风险评估后,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相关方,其中电网风险和年度基准风险的评估结果向计划建设部门和运行维护部门。当遇到运行方式变化时,调度机构应提前做好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给引发风险的单位或部门、风险可能影响的单位或部门和需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单位或部门。
3.4 设计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对量化或定性的风险结果中不可接受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分析其有效性和经济性,结合企业资源和现场实际,综合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可行性与适用性,选择最优方案并执行。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风险调控水平,必须对自身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施新的、必要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技术支持系统,从而实现系统地识别、分析、度量、管理和监控电网安全风险。
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调度机构将中短期和实时风险评估结果提供给规划、工程和运行部门,协同制定电网风险防范措施,选择最优的控制方案并实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发生的损失,做到完善常态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健全应急机制,保证电网风险在控。
3.4.1提出电网规划建设性意见
电网调度机构应超前介入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基于中短期风险评估结果,向规划基建部门提出电网建设、网架加强、供电可靠性提升、电能质量改善等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不断消除电网存在隐患,优化网架结构,预防极端事故情况下电网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3.4.2制定各项反事故措施
调度机构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制定突发事故处理预案以及电网黑启动方案,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事故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减轻事故发生后果;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系统运行监控、优化电网安全三道防线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4.3风险会商
由于设备计划性停运、检修、试验等引起的运行方式改变,调度机构可提前做好风险评估,此类基于问题的风险预控需要多方参与,因此有必要提前与相关方会商。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参加风险会商的部门和人员,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停电时间和范围的确定、对电网、用户造成的影响、各相关部门应落实的预控措施等进行会商,提前防范电网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3.4.4提出相关运行控制措施
在进行了基于问题的电网风险评估后,调度机构可提出电网风险预警、设备运行控制值、电网运行断面控制值、风险发生期间的运行控制措施,指导设备运行维护部门有重点地开展运行维护工作,规避电网运行风险。
3.4.5电网风险实时预控
结合电网安全生产特点,调度机构对电网风险可实现实时预控。
(1)实时预警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实行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的原则,针对事故发展趋势和上升苗头,启动电网安全动态管理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电网安全生产状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
(2)事故处理与恢复
依据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规程、电网迎峰度夏及特殊时期保供电方案、电网事故拉限电序位表、黑启动方案及其它电网必要的事故处理预案和规定等处理电网突发事故,采取果断措施,尽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有效限制事故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5 控制效果测评
进行效果的测量和评估,是对电网风险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对已执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回顾工作,并对风险措施实施与管理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风险管理在技术、管理和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
3.6 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改进
(1) 更新反事故措施数据库
电网反事故措施数据库是以后开展电网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是不断提升风险量化分析能力的基础。电网反事故措施数据库应详细记录事故的分类、原因、损失、处理过程、处理措施的适用性、效果、经验与教训等。
(2) 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通过对电网事故发生、发展、处理、恢复全过程的分析,及时总结反思相关技术支持系统的欠缺,制定反措改进方案,不断完善电网调度监控系统的相关功能。
(3) 安全风险的闭环管理
闭环的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是应对新的电网风险的有力保障。为此,应根据风险管理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修订相应的事故预想处理预案等技术文件、进一步完善电网风险管理体系,滚动修编风险预控措施,健全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闭环管理,并通过跟踪、反馈,落实改进意见,不断提高电网风险管理水平。
4 结语
随着县级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面临的电网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多,因此针对县级电网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县级电网的网架结构薄弱,线路供电半径大,技术力量有限等特点决定了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对电网安全风险实施系统化管理,建立并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前做好准备,更好地预防控制县级电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文5
一、所谓地铁暗挖施工风险工程的控制与管理,是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应对风险工程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估,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为便于进行安全风险技术管理,风险工程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自身风险工程指因工程本身特点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导致工程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工程指因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轨道交通施工可能导致其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受到影响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主要指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含铁路)、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水体等。
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管理目标
通过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设计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查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管理内容
2.1施工准备期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施工安全设计交底
在施工准备期,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交底。施工安全设计交底的内容原则上应涵盖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安全风险专项内容。施工单位应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环境安全设计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设计交底时应提出风险设计安全性的有关质疑,由设计单位负责解答。
(2)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及分析
施工单位对地质踏勘结果和环境核查、空洞普查成果进行分析,当与勘查报告、环境调查报告有出入时,书面报监理单位。
(3)风险因素深入识别与风险工程分级调整
在施工准备期,施工单位应深入识别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工程分级调整,形成调整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监理单位审核,经总监签认后,报业主。由业主组织专家对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形成专册,上报业主备案。
(4)施工风险预告
风险预告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控方案、应急预案、施工注意事项、责任人等。风险预告须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和监理审核,并报业主备案。
2.2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监控内容、范围等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监控信息和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并结合预警级别进行相应的风险处置和信息上报。
(2)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的信息报送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均应及时报送各自的监测、巡视、评估及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形式主要有书面报送、信息平台报送和电话、短信等。
(3)预警的响应与处置
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层级领导的响应。黄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项目总监、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参加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监测和巡视,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跟踪。橙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组织四方会议,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业主单位有关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监控管理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业主单位加强督查和协调处理。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企业主管领导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业主单位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业主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督促和协调处理,监控管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
三、针对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工程采取的管控措施
1、认真组织核查,实施分级管理
开工前由项目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区内风险源进行详细的识别、核查,形成调查报告,并绘制相关平面与剖面关系图,以准确掌握各风险源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级,采取分级管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确定风险集中区域。
2、组织技术论证,严控方案编制
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评审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方案,根据专家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经两级总工程师逐级审核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保证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3、强化管理手段,保证措施到位
针对车站自身风险工程,严格按图施工,落实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要求;拱部施工要保证开挖、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连续作业,杜绝出现影响其连续性的现象。为减少拱部作业面暴露时间,尽快封闭掌子面,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小导管打设需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并预埋套管,且应“一榀一打”;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拱部格栅安装完成后要及时喷射混凝土,不应等临时仰拱再统一喷射。
针对车站环境风险工程,采取措施为:(1)工程实施前对车站上方及周边相邻管线详细调查,并通过管线所属单位了解掌握管线的现况,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管线制定不同的预防及加固方案。(2)对污水、雨水和热力管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洞内探明管线的现况及渗漏水情况,必要时施工前对污水及雨水管在洞内导流、增设防水内衬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定向注浆等措施确保管线安全。(3)对电力沟、大型电信等管线应对管线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控,并应与管线所属的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抢险预案,备足抢险物资,如遇险情立即启动抢险预案并及时上报。
4、重视监控量测,确保不留隐患
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反馈信息,及时掌握结构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相应调整补充施工措施,进行施工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风险源通过后继续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直至数据稳定为止。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四、效果检查(以下内容为苏州桥站环境风险工程风险源统计台账)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等级
风险源信息
预计开始时间
预计通过时间
施工进度
风险源状态
风险源状态
工点
风险工程基本情况描述
已通过
在施
未进入
环境风险工程
1.1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上水管(DN600)竖向净距4.41m
2014.4.20
2014.5.6
已通过
√
安全
1.2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08m
2014.5.8
2014.5.12
已通过
√
安全
1.3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电力管沟(2000x2000)竖向净距1.53m
2014.5.18
2014.5.20
已通过
√
安全
1.4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6m
2014.5.31
2014.6.1
已通过
√
安全
1.5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4.05m
2014.5.28
2014.5.29
已通过
√
安全
1.6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8m
2014.4.28
2014.4.29
已通过
√
安全
1.7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37m
2014.4.26
2014.4.27
已通过
√
安全
1.8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雨水管(D700)竖向净距2.82m
2014.4.30
2014.5.1
已通过
√
安全
1.9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3.894m
2014.6.8
2014.6.9
已通过
√
安全
1.10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6m
2014.6.4
2014.6.5
已通过
√
安全
1.11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2.94m
2014.6.12
2014.6.13
已通过
√
安全
1.12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3.85m
2014.6.10
2014.6.11
已通过
√
安全
1.13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0.27m、水平净距4.5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
安全
1.14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1.84m、水平净距6.24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
安全
1.15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4m
2014.6.26
2014.6.28
已通过
√
安全
1.16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3.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
安全
1.17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4.62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
安全
1.18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
安全
总之,地铁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风险管理要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项目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地铁苏州桥站通过对暗挖车站施工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后采取有效对策,并在有效过程监控的基础上,随之施工进度,风险源全部安全通过,施工现场自开工到现在始终处于全面安全受控状态。
苏州桥站位于西三环北路和北三环西路交汇处苏州桥西北侧,与规划地铁12号线换乘。交叉路口东侧为北三环西路,南侧为西三环北路,西侧为长春桥路,北侧为万泉河路。路口西北角为金洲大厦,东北角为西海国际大厦;东南角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西南角为武警总部,临近道路为破旧平房、一至二层商铺。车站结构型式为叠摞侧式车站,双层三跨钢筋混凝土结构,全暗挖洞桩法施工。工序转化快,附属结构多,施工环境复杂,制约施工的因素多给施工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苏州桥站结构下穿管线多,结构与管线净距离2~6m,如何做好开挖过程中的支护,减少主体施工对管线的影响,是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做好安全风险管控,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所谓地铁暗挖施工风险工程的控制与管理,是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应对风险工程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估,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为便于进行安全风险技术管理,风险工程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自身风险工程指因工程本身特点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导致工程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工程指因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轨道交通施工可能导致其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受到影响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主要指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含铁路)、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水体等。
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管理目标
通过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设计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查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管理内容
2.1施工准备期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施工安全设计交底
在施工准备期,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交底。施工安全设计交底的内容原则上应涵盖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安全风险专项内容。施工单位应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环境安全设计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设计交底时应提出风险设计安全性的有关质疑,由设计单位负责解答。
(2)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及分析
施工单位对地质踏勘结果和环境核查、空洞普查成果进行分析,当与勘查报告、环境调查报告有出入时,书面报监理单位。
(3)风险因素深入识别与风险工程分级调整
在施工准备期,施工单位应深入识别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工程分级调整,形成调整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监理单位审核,经总监签认后,报业主。由业主组织专家对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形成专册,上报业主备案。
(4)施工风险预告
风险预告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控方案、应急预案、施工注意事项、责任人等。风险预告须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和监理审核,并报业主备案。
2.2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监控内容、范围等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监控信息和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并结合预警级别进行相应的风险处置和信息上报。
(2)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的信息报送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均应及时报送各自的监测、巡视、评估及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形式主要有书面报送、信息平台报送和电话、短信等。
(3)预警的响应与处置
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层级领导的响应。黄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项目总监、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参加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监测和巡视,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跟踪。橙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组织四方会议,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业主单位有关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监控管理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业主单位加强督查和协调处理。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企业主管领导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业主单位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业主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督促和协调处理,监控管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
三、针对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工程采取的管控措施
1、认真组织核查,实施分级管理
开工前由项目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区内风险源进行详细的识别、核查,形成调查报告,并绘制相关平面与剖面关系图,以准确掌握各风险源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级,采取分级管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确定风险集中区域。
2、组织技术论证,严控方案编制
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评审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方案,根据专家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经两级总工程师逐级审核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保证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3、强化管理手段,保证措施到位
针对车站自身风险工程,严格按图施工,落实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要求;拱部施工要保证开挖、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连续作业,杜绝出现影响其连续性的现象。为减少拱部作业面暴露时间,尽快封闭掌子面,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小导管打设需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并预埋套管,且应“一榀一打”;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拱部格栅安装完成后要及时喷射混凝土,不应等临时仰拱再统一喷射。
针对车站环境风险工程,采取措施为:(1)工程实施前对车站上方及周边相邻管线详细调查,并通过管线所属单位了解掌握管线的现况,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管线制定不同的预防及加固方案。(2)对污水、雨水和热力管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洞内探明管线的现况及渗漏水情况,必要时施工前对污水及雨水管在洞内导流、增设防水内衬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定向注浆等措施确保管线安全。(3)对电力沟、大型电信等管线应对管线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控,并应与管线所属的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抢险预案,备足抢险物资,如遇险情立即启动抢险预案并及时上报。
4、重视监控量测,确保不留隐患
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反馈信息,及时掌握结构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相应调整补充施工措施,进行施工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风险源通过后继续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直至数据稳定为止。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四、效果检查(以下内容为苏州桥站环境风险工程风险源统计台账)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等级
风险源信息
预计开始时间
预计通过时间
施工进度
风险源状态
风险源状态
工点
风险工程基本情况描述
已通过
在施
未进入
环境风险工程
1.1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上水管(DN600)竖向净距4.41m
2014.4.20
2014.5.6
已通过
√
安全
1.2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08m
2014.5.8
2014.5.12
已通过
√
安全
1.3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电力管沟(2000x2000)竖向净距1.53m
2014.5.18
2014.5.20
已通过
√
安全
1.4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6m
2014.5.31
2014.6.1
已通过
√
安全
1.5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4.05m
2014.5.28
2014.5.29
已通过
√
安全
1.6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8m
2014.4.28
2014.4.29
已通过
√
安全
1.7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37m
2014.4.26
2014.4.27
已通过
√
安全
1.8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雨水管(D700)竖向净距2.82m
2014.4.30
2014.5.1
已通过
√
安全
1.9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3.894m
2014.6.8
2014.6.9
已通过
√
安全
1.10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6m
2014.6.4
2014.6.5
已通过
√
安全
1.11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2.94m
2014.6.12
2014.6.13
已通过
√
安全
1.12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3.85m
2014.6.10
2014.6.11
已通过
√
安全
1.13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0.27m、水平净距4.5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
安全
1.14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1.84m、水平净距6.24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
安全
1.15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4m
2014.6.26
2014.6.28
已通过
√
安全
1.16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3.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
安全
1.17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4.62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
安全
1.18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文6
一、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识别
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是指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空管不安全事件发生。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危险源识别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识别分为两步。一是确定是否影响安全运行。当发生空管责任原因的不安全事件或者影响空管安全运行的事件,必须启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源识别。当安全运行发生重大变更时,要进行安全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是影响安全运行,也必须启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源识别。二是甄别危险源。通过运行值班人员报告法、安全检查识别法、安全信息分析对比法、工作任务分析法、情景假设预测法、事件调查识别法和座谈讨论分析法等方法,辨析出危险源。
(二)实现途径。
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运行值班人员报告法。现场值班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的现状,一旦安全运行发生变化,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应急处置,识别出危险源并形成安全自愿报告。案例1:航班结束当晚,机场有关申请进入下滑台保护区割草,为避免人员车辆在保护区作业导致设备告警关机,导航值班员提前向管制申请关闭下滑设备。但是到了第二天航前,导航值班员仍未接到退出保护区的报告,如果这时没有打开下滑设备,将影响进场着陆的航班安全,导航值班员马上联系机场,确认割草车辆已退出,立即开启下滑设备。这是一起典型的危险源识别案例,其关键风险点在于机场割草作业结束后忘记报告退出,而导航值班员提前识别出危险源为“机场在下滑保护区割草作业”,航前及时处置,避免了一起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事后整理形成安全自愿报告上报。二是安全检查识别法。通过运行质量监督检查、“四不两直”检查、现场音频视频监控回放、现场抽查、法定自查等方式,发现设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发现岗位运行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案例2:根据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和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每周都要检查值班现场音频视频的监控回放。在例行检查终端管制室值班现场的监控回放时,检查人员把重点放在交接班这个时间段,逐条对照管制部门反映的问题,发现交接班时遗漏了“昨天23∶00区调主用频率受干扰”这项内容,而且在ATS运行管理系统上也未发现相关记录,这是典型的工作“错漏忘”。通过定期的现场音频视频监控回放检查出危险源“交接班漏项”,可以进一步督促现场交接班的整改,跟踪完善信息通报流程。三是安全信息分析对比法。结合本单位本部门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不安全事件信息、设备维修维护案例、安全风险通告等安全信息的分析挖掘,举一反三,查找设备运行存在的危险源。案例3:学习《安全风险通告》中No.4032018.12AirTransportBusiness的“关于部分型号UPS并机系统故障且未跳转至旁路供电的风险通告”内容,知悉该型号UPS自身并机功能存在局限性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立即对照检查本单位同型号UPS并机运行情况,实施“并机运行的UPS出现故障应急演练”,演练时发现两台UPS并机失败后过载,同时UPS系统立即自我保护直接关机,无法切换至旁路,造成供电输出中断。根据应急演练发现的“UPS并机系统故障”这个危险源,及时制定优化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供电。四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将整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对每一个工作子项,列出可能潜在的危险源。案例4: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空管设备运行保障部门将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子项。如制定《终端运行室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实施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检查测试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以及现有在用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飞行校验、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开放报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安全评估等。针对每个工作子项,逐一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在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方面,发现危险源为“维护人员对信号引接线路不熟”;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安全评估方面,发现危险源为“航管甚高频及龙岩红尖山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出现故障”,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风险防控。五是情景假设预测法。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情景假设任务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到最坏的方面,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危险源。案例5:不停航施工。机场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15天的通告,技术保障部分析不停航施工给设备运行保障带来的风险。先进行情景假设,尽量往最坏的方面考虑,如下滑台的导航设备巡检线路是否因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发生变更?如果发生变更,就存在向塔台和机场相关通报的问题。另外,空管设备的遥控线路的走向与α9滑行道有交叉,不停航施工会不会影响到空管设备的遥控线路?α9滑行道靠近下滑台保护区,施工车辆频繁进出会不会影响到设备信号的准确完好?针对这些情景假设,预测潜在的危险源,最后识别出危险源为“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挖断空管设备遥控线路”。六是事件调查识别法。按照不安全事件调查程序,深入调查事件发生的致因,识别与事件致因相关的危险源。案例6:人为责任原因导致关键空管设备供电中断,影响管制工作。11月29日14∶30,外部施工人员在航管楼安装配电柜,未经许可进入设备间擅自分/合配电柜总开关,导致区域管制室主/备自动化席位主机SDD和协调席主机FDD、区域管制室主/备内话系统席位主机、区域管制室甚高频遥控盒、二楼机房ATM/DDN雷达信号传输节点路由器、交换机等设施设备供电断电。受影响的区域01扇区内个别航班由区管中心高扇临时指挥,4个航班在01扇区外等待,3个航班在02扇区外等待,6个航班地面等待。深入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现安全责任意识薄弱、风险管控意识不强,施工现场监管缺失,继续查找事件致因,识别出危险源“相关电闸未悬挂‘禁止合闸’警示标牌”、“配电柜未上锁”、“供配电方式缺陷”。七是座谈讨论分析法。定期召集运行一线值班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座谈讨论,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出潜在的危险源。案例7:航管扩容工程暨航管楼辅楼搬迁。航管楼辅楼建成,区域管制大厅、进近管制室和飞行报告室面临整体搬迁,加上主备用自动化系统席位扩容、主用内话系统席位扩容、备用内话系统席位和甚高频通信系统更新、配套的供电和网络传输设施更新、技术主任席位新设等等。技术保障部召集科主管和相关值班人员,对搬迁工程中所辖设备进行安全评估,群策群力,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管制员和值班员对更新后的备用内话系统操作不熟悉”、“搬迁过程中管制席位设备故障”、“搬迁过程中区域管制大厅断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缓控措施。(三)注意事项。一是重点识别跑道侵入、军民航防相撞、人为因素、管制带新等空管“四大危险源”,侧重识别《空管系统不安全事件标准》中界定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可能的根源或状态。二是地区空管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空管分局(站)安全管理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技术保障部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三是判定一个危险源是否属于安全隐患,既要检查其是否客观存在、违反有关法规标准,又要检查是否采取过措施进行整改和控制、由于资源或手段局限无法有效管控缓解。重大危险源均属于安全隐患。
二、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是指评估预测危险源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严重度和可能性的综合风险后果。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风险评价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分成三步。一是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列出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估在这些控制措施和环境条件下,危险源对空管设备运行产生的预期影响后果。二是确定严重度和确定可能性。严重度是危险源影响或后果在损失或损害方面的程度。可能性是危险源造成后果的预计发生次数除以设备运行总小时数。三是确定风险等级。将严重度和可能性的评估结果组成风险矩阵,就生成安全风险指数,并确定风险等级。
(二)实现途径。
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风险矩阵法。(1)确定严重度。严重度等级分类为“可忽略不计的、较小的、重大的、危险的、灾难性的”5级。(2)确定可能性。可能性定量分为“极不可能的、罕见的、偶然的、经常的、频繁的”5类。(3)确定风险值。风险评估矩阵将风险划分为可接受的、可容忍的和不可接受的三个等级。风险指数表示可能性和严重度评估的综合结果。其中,红**域代表高风险,风险不可接受,应立即停止或减少操作或运行,或实施额外或增强的控制措施,使风险指数降至中度或低度的范围。黄**域代表中度风险,风险可容忍,应及时采取缓控措施,尽可能使风险指数降低至低度范围。绿**域代表低风险,风险可接受,无需进一步采取风险缓解措施。案例8: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雷达数据处理前置机)设备老化。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共有3台RFP设备,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合理分配二次雷达信号接入,防止单台设备故障影响系统数据融合,设备巡检时要及时发现故障,做好设备切换。先分析确定严重度,一旦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设备故障,将造成管制工作负荷大幅度增加、安全裕度明显较少的,属于3级即重大的。再分析确定可能性,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设备从投产运行至今已有8年,3台RFP设备中只发生1次故障的概率至少是1/(24*365*8*3),预计后果发生概率约等于1/(2*105),显然:1/105>预计后果发生概率≥1/107的,属于3类即偶然的;对照风险矩阵,风险指数为3×3=9,位于黄**域,风险等级确认为可容忍的。二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计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然后计算风险的等级。相对风险矩阵法而言,由于步骤繁琐,空管设备风险评价中较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注意事项。
一是评估与空管设备保障相关的危险源时,要使用设备运行小时数用于确定危险源发生后果可能性。二是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要立足于设备安全运行实际,做最坏的打算。三是对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估并非只进行一次,必要时,对安全风险可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重新修改风险缓控措施。
三、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是指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缓解和控制安全风险,以期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风险缓控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根本。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分成三步。一是制定合理的风险缓解措施。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应立即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责任以及所需资源。必要时,对风险重新评估,修改风险缓控计划。二是确定预测剩余风险。预测剩余风险是基于缓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的一种假设。如果在尝试所有可能的缓控措施后,风险仍不能降低到可容忍或可接受的水平,需要放弃相应的变更。三是实施持续监控。持续监控主要包含监控的频次或时间、负责人、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二)实现途径。
一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策略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缓控措施,能够减低风险等级(可能性或严重度)。案例9:对危险源“甚高频RS8信道设备老化且容量不足”进行风险评价,由于甚高频RS8服役年限长,设备老化、性能下降、故障率高,加上管制业务增长导致需求增加,信道容量明显不足,部分主用频率无法满足双重覆盖的需求,依靠应急DTR单机弥补备份,现有的防控措施是加强维护维修,做好备件储备。经风险评价,可能性为偶然的、严重度为严重的,风险等级为3×3=9,属于可容忍的范围。对这个危险源进行风险缓控的有效措施是通过加强维护维修、备件储备和其他VHF设备的调配,基本满足现有容量配置需求;该危险源风险等级降为2×1=2,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后期将在空管设施扩容工作中完成8信道VHF设备更新,关闭该危险源。目前已完成设备调试,并接入内话系统试用,有效控制了设备运行风险。二是风险规避。风险规避策略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法或不实施相应的方案,避免潜在危险源的发生。案例10:雷达站选址。对雷达站的运行需求进行分析,对预选台址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地理测绘与环境评价,分析预选台址的设备信号覆盖、建台条件包括供电、通信等方面。重点审查电磁环境及场地保护区是否满足要求和技术分析是否满足运行需求,一般可选择两个甚至多个台址,根据不同的选址方案列出潜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排除法规避安全风险。三是风险转移。风险转移策略是将风险所有权转移给另一方,接收方可能更有能力在运营或组织层面减轻风险。接收方应该是最有能力管理相关风险的组织或单位,必须记录风险转移过程。案例11:签订盲降保护区割草协议书。盲降保护区的割草作业由机场负责,经风险评价,以往发生类似不安全事件的致因均为信息通报不畅,机场有关和导航值班人员的责任界面不清晰。因此对危险源“机场在保护区割草作业”进行风险缓控的措施是定期与机场有关签订盲降保护区割草协议书,进一步规范固化信息通报的流程,谁的责任谁承担,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将风险转移到应当承担风险的责任方。四是风险承担。风险承担策略意味着接收风险,风险接受者应负承担风险的责任。风险承担策略不能用来对待高风险,必须在中等或以下才能被接受。案例12:内场航向台Ⅰ回路供电突发故障中断,ATS自动切换到Ⅱ回路供电正常,当前航向台UPS工作也正常。经风险评价,Ⅱ回路供电突发故障和航向台UPS同时发生故障是极不可能的,风险等级属于可接受的范围,我们在承担这个安全风险的同时,也要积极联系机场供电部门,督促抓紧检修恢复航向台Ⅰ回路供电,同时提前准备移动发电机,随时做好进场应急供电的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