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生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现状;农民;文化生活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笔者供职于乡镇文化部门,长期从事乡镇文化工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农民文化需求有较多的了解,对如何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

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生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现状;农民;文化生活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笔者供职于乡镇文化部门,长期从事乡镇文化工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农民文化需求有较多的了解,对如何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深感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加强农民的“文化家园”建设,镇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生活日趋活跃、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内容、形式及阵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文化现状分析

(一)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异性明显。

对丰富和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绝大多数的农民表示非常渴望。但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从需求的强烈程度来看,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50岁以上的农民文化需求相对较弱;小学及小学以下水平的农民文化需求相对单一,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旺盛;收入水平越高,对文化需求也越强。

(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性突出。

近几年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从总体看,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形式上仍然比较单调,内容上相对贫乏。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文娱活动形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看电视、闲聊、打牌玩麻将。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时间上,“电视文化”成了农民文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份。与看电视相比,农民看露天电影、看地方戏剧、看文娱节目实况表演等文化活动形式都明显匮乏,农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比较少,群众参与面还不够广泛。

(三)不良文化冲击较大

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好的,农民的人生价值取向、崇尚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态度等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一些不良文化现象也充斥农民精神生活。一是部分农民信仰缺失。二是陋习旧俗依然存在。不少农民认为当前农村的、迷信等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休闲时间参与打扑克、搓麻将赢钱等活动,还有的热衷于求神拜佛、算卦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三是不良文化侵蚀日趋严重。凶杀、暴力、色情等文化垃圾通过各种传媒入侵农村文化阵地,腐蚀着农民群众的灵魂。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

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体现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农村文化生活范文第2篇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较快发展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显著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空前繁荣并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1.1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对文化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经费大幅度增加,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持续推进,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明显改善。

1.2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 “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服务农民群众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完成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时期建成各级服务点83万个,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时期实现了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时期从无到有,建成近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在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明显改善。

1.3文化服务方式方法日显多样 通过创新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和社会化、多元化。2010年,我国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影视动画产量、电视剧产量大幅增长,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服务的影视资源。手机电视、网络电视、IP电视正在成为农民群众收看影视的新途径。“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行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为农民群众读书看报提供了方便;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总体发展仍然滞后,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服务体制不健全,提供农民群众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还不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属于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2.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意义重大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都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密切相关。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健康丰富的文化具有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功能。只有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2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农村公共文化相配套的农村经济将是脆弱的。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发展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可以帮助农民群众掌握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信息传递、科技普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能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养,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3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经验表明,优秀文化服务在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农村中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把美好的精神食粮提供给亿万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陶冶情操、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

3. 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将迎来一个大好时期,各地部门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到重要位置,将其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不断开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局面。

农村文化生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文化生活开展

引言

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让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就要坚持创新原则,并且不断的添加新的元素。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例如读书节、文化节和艺术节等等,面向农民,服务农民,通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才能让他们对文化活动关心和参与,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享受文化生活带来的乐趣。农民也能够通过活动,对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1、农村文化生活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由于建设的需求,政府征收了大量的居民活动用地,没有了可以进行文化生活的场地,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电脑、手机等以及逐渐取代了农村的秧歌队、电影队等,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因为收入不佳,转向了其他工作。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开展进行管理,资金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有才艺的人,开始寻求新的市场,即使有一些留守的艺人,也会因为年龄问题放弃工作。所以,农村的文化生活已经越来越少,而且缺乏趣味,难以维持。

农民的思想、道德、习俗等等方面,都是包含在农村文化之中的,传统的农村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在物质生活方面,能够看到的、有形的物质,例如土地、房屋等等,基本能够满足农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物质,在土地中收货的食物,是农民要求的基本物质文化。农村的文化造成了农民行为与城市居民很大的不同,农村社会是以地缘和血缘进行相互联系的,邻里之间比较熟悉,小范围的居民之间一般都有血缘关系,所以,维持农村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传统。

对于农民,有着勤劳朴实的优点,善良并且豁达。农村不够发达的交通条件也制约了农民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农民主要依靠土地劳作来盈利,没有足够的回旋空间,对于新事物的态度上,他们非常谨慎,防止新事物给自己的财务带来影响和破坏,对于新式的农村文化建设方式,不敢轻易的接受。自己的观察和主观评价是对待事物的主要态度,经验才能够代表一切。

2、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议

随着政府和国家对农村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加,农村活动场地逐渐增多,“文化广场”已经在很多乡镇出现,人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来到这里放松。由于这里是人群的聚集地,所以可以组织一些演出、才艺展示等等,丰富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多组织农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塑造他们新时代农民的形象;在组织活动这个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注意资金的投入,有了资金,才能够购买进行文化活动所需的器材,例如音响和灯光等,也要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换,因为这些器材超过使用年限的话,就不能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服务;如果农民自发组织活动的话,对于器材的要求不高,可以将旧设备进行修理,二次使用,不仅能够节省资金,也能够让农民拥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设备。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政府还可以组织“作品下乡”的活动,这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好方法,农民群众可以欣赏高质量的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对于很多的农村居民来说,他们的消费能力是比较低的,所以,“作品下乡”是能够使农民负担最小的文化生活方式。这其中,下乡作品是非常关键的。要使用群众在平时生活中自己创作的或者发现的作品,能够反映农村的真实生活。通过这些作品的下乡,为群众指明了发展方向,也能引领农村大众进行良好的农村文化生活,把先进文化作为目标并逐渐努力。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工作中,文化活动种类比较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农民进行文化生活频繁了,但是质量仍然不是很高。随意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提倡“创新”和“新颖”,才能让农民耳目一新,培养农民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兴趣。

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进行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给他们带来先进思想和文化。人才队伍中应该有专业的表演人员,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和水平。在下乡时为农民表演,同时也能够对农民自己组织的表演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在农村,有很多具有潜力的歌唱者、表演家,文化工作者要尽力挖掘,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一些文化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创作性,可以让他们深入到农村群众身边,和农民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合作,创作文化活动作品,并且传授给农民表演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农民来说,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更能贴近他们的生活,体现他们的生活特点和现状,所以,要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活动中来。文化工作者也要尽力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让他们学会基本的导演和表演知识。组织小型的晚会,鼓励农民群众同时做演员和导演,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丰富的农村生活带给他们的多角度的乐趣。对于农民群众,也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学习先进知识,培养先进思想,对农村的文化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文化资源,投入人力和资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同时也要防止不良文化的侵入,对农村文化建设做好监督工作,完善体制,让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贡献一份力量。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前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视,吃饱穿暖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就要求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改进,发展好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才能提升,才能紧随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脚步,成为现代化、文明的农民。

参考文献

[1]田翠翠.新时期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研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3,(08):113.

农村文化生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关注身边实际;发现思考;实践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21-01

一、调查目的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对培养时期农民,提高农村的文化生活以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如何呢?为此,利用假期,带上学生对本地附近的几个村寨进行了走访调查,以此了解当地农村的文化现状。

二、农村文化生活中的喜和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广大农村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的文化生活也开始丰富和发展起来,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广大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成年人中90%以上接受过小学教育,青壮年中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应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2、农村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和变化,几乎家家有电视看,除了老人外,人人有手机用,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国家、社会的变化发展,也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工具加强人们的交流联系,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文化形式多样化,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级各部门的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法律、科普宣传,农民自身自娱自乐的民间演唱、舞蹈,以及各种民族节日的跑马,斗牛,村运会等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呈现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农村的文化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容乐观,比如:

(1)农村中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文化,显得盲目、犹豫,不会正确选择文化中哪些是健康、积极、高尚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看电视、电影,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判断能力,文化品位低下。

(2)生活中,只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农村婚丧嫁取,还存在重物质轻文化的现象,房、车、家电样样齐全,可书箱、培训,提高技能却无人重视。家庭中文化资料几乎为零。

(3)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活动日益泛滥,打麻将,等成风,大人小孩齐上阵;还有的地方封建迷信活动呈上升之势,表面上看蓬勃发展,实则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4)传统文化岌岌可e。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知道甚少,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

三、问题的思考、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实践,我国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既有欣喜的变化,也存在种种堪忧。为此,要想改变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状况,可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农民,不仅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更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辨别正确文化方向的能力,避免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迷失方向,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

2、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有些村每天有定时广播,能让村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社会新闻时事,增长见识,这就很好。同时,对农村中的、打麻将等应加强管理,严肃查处。对农村中大办洒席、摆阔气等这些不良现象,应加强引导,倡导勤俭节约,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和生活观。

农村文化生活范文第5篇

群众舞蹈是舞蹈的一个体系,它是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所谓群众舞蹈就是以群众为主体进行的、并以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舞蹈的最大特点是“自娱性”,它的直接目的是自娱自乐而不是娱人。它没有职业舞蹈所具有的那种职业劳动感,可以自由地发挥,尽情地宣泄。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形式上日益丰富,多方面地反映和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满足大家的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在城乡得到广泛开展和普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城乡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农民的文化生活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注意力逐步转移到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在观念上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种类繁多和形式多样的群众舞蹈在农村的普及和开展,为农民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入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由于群众舞蹈的“自娱性”特点,舞蹈过程中可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的愉悦和生活情趣。可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并从中得到愉悦、知识、友谊和人间的真情。

二、有利于农民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发展到今天呈现多样化、大众化的趋势。除了我们常见的民间舞、民族舞、交谊舞、现代舞等,近几年来又出现了时尚的街舞,以及带有健体强身性质从体育项目改编过来的扇子舞、腰鼓舞、健身操、木兰舞、球操舞等等。这些舞蹈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所接受,是既能自我娱乐,又可锻炼身体的有益活动。生命在于运动,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农民朋友们在悠扬悦耳的舞曲声中通过肢体的运动,筋骨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释放,获得了精神和肉体的美感和,达到了“身心合一”。使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活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与热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去审美?舞蹈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形式,可对美感进行启示和教育。人们在参与过程中可得到感官的愉悦、意象的感悟,并超越功利意识,而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群众舞蹈融合社会文化性、娱乐性与多样的审美心理特质于一身,使得人们在彼此交流互动中体验美感与愉悦,精神得以不断升华和提高。群众舞蹈在农村的普及无疑给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朋友带来了美的呼唤。他们在悠扬的舞曲声中轻盈漫步,舒展优美的舞姿,在舞蹈的表现中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增进友谊

当前,舞蹈已从相对专业而又狭小的舞台走向社区、学校、农村等社会各个角落,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普遍、最受群众欢迎和广泛参与的一种文化现象。群众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集体舞最为大家喜闻乐见,它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它对于调整和沟通人际关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彼此增进了解。另外,集体舞是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活动,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感,提高集体主义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体现群体相互关照、相互依存的团结力量,最终使其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群众舞蹈在农村的普及和发展,除了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外,它还以自身特有的艺术教育功能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弘扬正气、**陋习、打击犯罪,以降低社会发案率,提高农民居住、生活的安全感,使农民们在农村能安居乐业。

群众舞蹈的价值,旨在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它凭借自身具有的宣传、教育功能,积极±世教育人、鼓舞人、团结人、服务于人。当群众舞蹈在农村形成一种广为传播、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时,它必然能承担起构建和谐农村的新使命。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0 14:02
下一篇 2024-05-10 14:0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1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