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合适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语言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本校留学生授课为全英语授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客观地讲,目前真正能在课堂上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的非英语专业教师并不多,因为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中国式英语教育,英语读写没有问题,但是缺乏海外学习背景,听力和口语功底不深

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合适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语言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本校留学生授课为全英语授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客观地讲,目前真正能在课堂上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的非英语专业教师并不多,因为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中国式英语教育,英语读写没有问题,但是缺乏海外学习背景,听力和口语功底不深。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方面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接触英语的机会(如网络、学术活动、媒体等)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互访、交流的形式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以此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准备

教材是教师传授教学内容的主要工具,是学生预习、学习知识、复习的基本工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重要的基础课,掌握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为今后的临床各学科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教研室全体教师在理论课的教材选用上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以贾弘褆教授编写的《Biochemistry》为基准,结合数本英文原版教材作补充,并且根据教学需要和留学生的知识背景,对内容进行了取舍,学生使用后对《Biochemistry》教材的选择还比较满意。目前,国内还无成熟、统一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供留学生使用。结合本教研室的教学实践,借鉴多所知名院校的相关实验教材,自行编写了《Biochemistryexperiments》一书。这样既符合本校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实验内容,避免操作中的失误,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

3教学方法多样化

3.1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系统性强,蛋白质和核酸结构抽象,多种代谢途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仅靠教师讲解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彩色挂图、胶片投影、立体模型等形象而直观,这些辅助工具的使用能使学生对各种知识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2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留学生思想活跃,不懂的问题会随时打断教师的授课,喜欢即时提问,对教师授课效果要求高。针对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使留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3.2.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生化内容晦涩难懂,如果教师不注重授课技巧,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启发式教学法侧重于引导而不是由教师一味地“满堂灌”,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留学生性格活泼,喜欢即时提问,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更容易开展启发式教学。如在讲“DNA复制”一节内容时,可有针对性提出问题“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让学生自由讨论10min,自己寻找答案,然后教师引出DNA复制的半保留特性,留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既掌握了知识点,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

3.2.2应用归纳对比法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具有抽象难懂、系统性、联系性强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以记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地应用归纳对比教学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对比。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理解知识要点。

3.3提问式教学

留学生课堂纪律比较差,自由散漫,上课爱互相讨论。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使他们感到压力,本校在教学纪律开始变差时,随机点名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教师刚讲过的问题。因为所有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因此课堂纪律好转,学生又能继续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3.4复习式教学

在每章课讲完后,给出一定数量的“quiz”,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定时做题,教师纠正错误,用上习题课的形式复习,这种方法加强了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

4改革考勤制度与考核标准

留学生特别看重期末考试成绩,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以前,教师仅仅是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往往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因此,本校对留学生的教学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改革。

生物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不少生产生活实例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地鲜活的实例,学生更有兴趣,更加关注,也更易理解,注重这些生产生活事例的时效性加以选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例如,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为此播放“碧水青山会长时———武平县象洞乡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调查活动”的短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有感性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最终认识到:人们养殖生猪污染环境属于生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受到严重污染的环境使当地癌症患病率大大高于其他乡镇,并最终使一些人逃离故地到他乡生活,这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巨大影响。现在当地多举措对生猪养殖污染加以有效整治,则告诉人们: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地影响和改变环境,可以共建美好的家园。有些与生物学有关的生产生活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甚至体验过或是经历过。教学中,教师就应加以适当选用。例如,近年来武平县手足口病较为流行,不少公共场所包括学校都还有关于手足口病的宣传栏,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教学时,就可将其加以利用,让对该病较为熟悉的学生来介绍,并以手足口病为例,学习和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流行环节、预防措施等知识。还有,被称为“第二癌症”的尿毒症,在武平县的患病率也是较高的,网络和地区报纸多次对相关病例有报道,较长时间以来都是热点议题。此种情况也可作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可通过对武平人民相当关注的尿毒症的介绍导入新课“尿的形成与排出”,还可通过对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介绍和原理分析来学习和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通过对尿毒症患者的肾小管功能障碍症状介绍和原理分析来学习和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结合学校科技活动以实施生物学活动

生物学活动注重实验探究,注重生物学知识的验证和运用,必然兼有科技创新元素和科技实践元素,而学校的科技活动中也往往蕴含了不少生物学知识,所以结合学校科技活动是实施生物学活动的有效的途径。例如,武平县梁野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基因库,是各种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濒危动植物良好的避难所。为了对其进行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学校科技实践活动小组对梁野山珍稀动植物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研究,还绘制了梁野山珍稀植物图谱。在进行“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时,经教师组织和引导,该科技实践小组成员提供的梁野山珍稀动植物的资料内容丰富、新颖充实,且介绍得生动而具吸引力,不仅可丰富学生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和情感。多年来,“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兴趣小组”的不少活动成果都用于实施生物学教学活动,在生物学实验器具创新方面,该兴趣小组成员拥有的几个实用新型专利,例如,“徒手切片专用刀具”和“种子萌发外部条件演示器”,就分别用于“练习制作徒手切片”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两个实验。兴趣小组成员将专利产品的研制过程、结构组成和使用方法制作成短片,在课堂上播放,同时结合实物或实物模型向其他学生进行介绍,不仅达到了实验的效果,还增强了同学们对生物学实验和科技创新的兴趣、信心和能力。在生物学实验材料创新方面,该兴趣小组成员通过研究发现紫背菜是一系列植物实验的好材料,可用于实际操作扦插繁殖、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以及观察叶片的下表皮等实验。

3应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资源布置练习

生物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开拓创新

2014年江苏卷重视联系生活的考查。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第18题即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考查加酶洗衣粉在洗涤中的作用。其中C和D选项需要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才能解答。

2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启示

2.1史实探究,在探究中体会科学发现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很多结论都是科学家在实验中获得的,教材介绍了许多科学发现史,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发现”、“生长素的发现”、“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结论验证”走向“科学探究”,若教师能以科学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对经典实验进行思维的探究,不但能让学生在观察和动脑活动中获得科学知识,更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更可以缩短科学发现与学生的距离,认为科学发现就在身边,鼓舞学生走向科研之路。

2.2师生互换,在操作中掌握技巧

以往很多学校为了赶进度或者条件不允许,开设实验课甚少,有时“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这样的结果就是本末倒置,学生记住了原理、记住了实验现象,但是经不住推敲,遇到对细节的考查则束手无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从“教师讲”走向“学生做”。

2.3图文转换,在理解中领会方法

插图是生物学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简洁的特点,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表示出来,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加速思维的发生。教材中的插图从外在形式上分为实物照片图、示意图、模式图、表格图、统计图、人物图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插图的功能,为学生理解文字提供帮助。同时,插图无法独立承担起知识载体的作用,若是孤立地看图,则会造成知识的分割,知识基础不扎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插图语言与文字语言有序而完善的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2.4变式互通,在变化中抓住本质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变式互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STS意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实验材料,放手让学生探究。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也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如高压蒸汽灭菌锅与家里高压锅联系比较,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联系家庭实际使用环境等,让学生在变化中抓住本质理解原理。

2.5版本互补,在补充中增长见识

生物学论文范文第4篇

高中新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史的内容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生物科学知识.教学中合理地进行生物学史的教学,不但可以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恩格斯在谈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时,曾指出:“怀疑———批判”的头脑是科学家的一个“主要仪器”.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生物学史的教学,通过重演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结论的由来,还能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思维发生发展的轨迹,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从而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第三,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科学史不仅揭示了生物知识的探究历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科学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思维的火花、求知的态度、探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场景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和模拟实验,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利用生物科学史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科学方法往往寓于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只有把认识过程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领会科学方法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方法.而在当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生物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生物知识教学内容上,而忽略了生物史的科学探究过程,疏于从思想与方法的历史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在应用生物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这两条主要线索,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体验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方法”的教育.下面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过程谈谈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阶段,教师将生物科学史上引发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生物学现象作为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一方面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什么是科学发现,怎样提出问题,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讲故事、文字展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生物学现象,然后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教师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植物向光性的图片,再播放达尔文观察植物向光性的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单侧光和尖端在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中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自然地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沿着科学史的发展轨迹,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法

在生物科学史中,一般都展示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生物学史的学习过程就等于学生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针对上面所提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达尔文的几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关于向光性原因的假设或猜想,并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然后教师再引入科学史中达尔文的假说,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达尔文所处的历史背景讨论思考为什么达尔文会有这种假设,再思考自己所做的假设是否合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更接近科学研究,并能体会达尔文得出结论所采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假说法.假说的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如何来验证?自然地引出詹森和拜尔的实验,从不同角度验证达尔文的假说.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詹森、拜尔的实验思路、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到下部,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提出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该假说是否正确呢?科学家继续探索的步伐前进到了温特的实验:让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结果胚芽鞘生长或弯曲生长了,从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生长素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共同合作的结晶,通过该过程的学习既让学生理解了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又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对于事物本质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在做出猜想和假设时所用的具体科学方法,从而实现渗透具体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

3.模拟科学史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史中科学家的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科学方法,在科学史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生物学史中典型实验并对设计原理、思路、试验方法和结论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生物学史的教学中,除了需要学生学会达尔文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做出实验设计分析外,温特的实验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科学研究的典例,因此在温特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前面科学家的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然后相互讨论分析所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再和温特的实验设计做比较,分析实验的原理、对照的意义、实验设计的注意点,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这一实验设计的训练、操作和详尽分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再认识,也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验证植物激素极性运输的实验帮助他们对对照实验这一科学方法进行了较好的巩固.

生物学论文范文第5篇

高中新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史的内容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生物科学知识.教学中合理地进行生物学史的教学,不但可以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恩格斯在谈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时,曾指出:“怀疑———批判”的头脑是科学家的一个“主要仪器”.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生物学史的教学,通过重演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结论的由来,还能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思维发生发展的轨迹,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从而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第三,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科学史不仅揭示了生物知识的探究历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科学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思维的火花、求知的态度、探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场景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和模拟实验,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利用生物科学史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科学方法往往寓于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只有把认识过程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领会科学方法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方法.而在当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生物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生物知识教学内容上,而忽略了生物史的科学探究过程,疏于从思想与方法的历史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在应用生物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这两条主要线索,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体验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方法”的教育.下面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过程谈谈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阶段,教师将生物科学史上引发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生物学现象作为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一方面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什么是科学发现,怎样提出问题,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讲故事、文字展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生物学现象,然后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教师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植物向光性的图片,再播放达尔文观察植物向光性的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单侧光和尖端在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中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自然地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沿着科学史的发展轨迹,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法

在生物科学史中,一般都展示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生物学史的学习过程就等于学生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针对上面所提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达尔文的几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关于向光性原因的假设或猜想,并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然后教师再引入科学史中达尔文的假说,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达尔文所处的历史背景讨论思考为什么达尔文会有这种假设,再思考自己所做的假设是否合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更接近科学研究,并能体会达尔文得出结论所采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假说法.假说的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如何来验证?自然地引出詹森和拜尔的实验,从不同角度验证达尔文的假说.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詹森、拜尔的实验思路、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到下部,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提出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该假说是否正确呢?科学家继续探索的步伐前进到了温特的实验:让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结果胚芽鞘生长或弯曲生长了,从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生长素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共同合作的结晶,通过该过程的学习既让学生理解了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又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对于事物本质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在做出猜想和假设时所用的具体科学方法,从而实现渗透具体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

3.模拟科学史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史中科学家的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科学方法,在科学史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生物学史中典型实验并对设计原理、思路、试验方法和结论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生物学史的教学中,除了需要学生学会达尔文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做出实验设计分析外,温特的实验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科学研究的典例,因此在温特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前面科学家的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然后相互讨论分析所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再和温特的实验设计做比较,分析实验的原理、对照的意义、实验设计的注意点,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这一实验设计的训练、操作和详尽分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再认识,也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验证植物激素极性运输的实验帮助他们对对照实验这一科学方法进行了较好的巩固.

三、结语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41
下一篇 2024-05-09 20:41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