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 数据挖掘 区别 联系 一、数量经济学与数据挖掘基本概念 (一)数量经济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高效运转越来越离不开数学,例如就当前惨淡的股票市场来说,数学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学应用到经济学中,经济学领域内产生了数量经济学。在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以1979年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成立为标志,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 数据挖掘 区别 联系

一、数量经济学与数据挖掘基本概念

(一)数量经济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高效运转越来越离不开数学,例如就当前惨淡的股票市场来说,数学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学应用到经济学中,经济学领域内产生了数量经济学。在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以1979年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成立为标志,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数量经济学是在对理论经济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更新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对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其经济事实背后的规律,其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对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是数量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当前数量经济学在我国学术界的地位模糊不清,其既是一门方法论,又是一门计量学科,同时还是一门组织管理科学。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数量经济学是将理论经济学的抽象固化的理论概念进行外在的定量分析,使得经济事件背后的经验公式得以在实际生产生活实际中被有效利用,进行转化为措施、方案等,显然数量经济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

(二)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e Mining),其是多学科的综合产物,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当下信息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挖掘简单来讲,便是将大量不完整嘈杂的数据中整理分析出客户所感兴趣的信息,数据挖掘包括数据库准备、数据有效开采、结论表示和解释三个层面。数据挖掘技术主要由数理统计、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库技术作为支撑,其主要功能有分类、发现关联规则以及序列模式、聚类、预测以及偏差预测等。当前关于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主要有基于统计方法的复杂数据挖掘、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据挖掘、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等。

二、数量经济学与数据挖掘的联系

(一)应用数学作为研究基础

就数量经济学与数据挖掘的联系来说,首先两者均将应用数学作为其研究的基础:在数量经济学中,建立经济数学模型的形式将外在客观的经济事件间隐藏的相互联系进行定量分析,而在数据挖掘中应用数学为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论,例如数据挖掘的方法中的统计学方法,其可以简单分为回归分析、非判断分析等均需要通过大量的数学分析来实现。

(二)反映客观规律与联系

总体上来说,无论是数量经济学还是数据挖掘技术均是为了服务人们更好的进行生产实践来服务的,均是用来分析和判断事实背后的客观规律和相互联系。数据挖掘的目的便是为了深层次的挖掘数据中所隐藏的“知识”,例如在股票市场,先进的交易软件能够更快的处理和分析当前的股票市场,能够短期内进行市场预测,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数据库分析和处理技术展现出来。数量经济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其可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费用效益分析以及电子计算数据模拟等。

(三)数据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毫无疑问的是,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数据库技术作为存取信息的最为高效的模式在数量经济学和数据挖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数据挖掘其通过对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大量繁冗嘈杂的信息进行组合分解等方法获得有用的信息,数量经济学虽然仅仅是作为经济学的一部分,但显然其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支撑,为此数据库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数量经济学和数据挖掘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三、数量经济学与数据挖掘的区别500

(一)理论基础各异

数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理论经济,数量经济学是将理论经济的理论概念进行外在的具象化,从外在的经济事实背后的数据分析得出经验公式与模型,其显然属于经济学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来说,其经验公式仅仅适用于经济领域;数据挖掘技术其理论基础为单纯的应用数学,具有适用对象的普适性、大众性。

(二)实现机理各异

数量经济学其实现机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在已有经济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外在客观经济事实的分析,其主要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力分析来完成,无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新的数据模型;数据挖掘技术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对数据库中大量不完整的信息的推理关联分析,其能够发现存在在整个数据库中的事实未曾发现的模式,例如在每日的天气预报中,对每日天气的预测分析中将包含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需要大量的数据库分析。

(三)对象领域各异

数量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为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显然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经济数学模型也仅仅适用于经济领域,而数据挖掘技术其理论基础为普适性的应用数学,范围实用性更广。

四、数量经济学与数据挖掘的技术应用

(一)数量经济学应用

数量经济学是量化了的经济学,其包含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数量经济学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法面面,例如老龄化经济效应数理分析模型用来分析人口结构因素以及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成长潜力的影响,经济发展的灰色预测与模糊评价用来对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以及所面临的威胁机遇进行预测分析等。

(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所要处理的问题更广,显然其能够应用到的涉及面更大。例如数据挖掘技术主要被用在商业领域,尤其是在银行以及保险销售领域,例如在客户群体划分、客户流失分析以及客户信用记录分析等方面,其次在市场营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更是大放异彩,例如著名的Bass Export利用IBM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客户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军.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

数量经济学范文第2篇

社会关系-数量关系-法律关系的客观存在,为本文提出创建“数量法学”的建议奠定了基础。数量法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三者相互关系原理。在数量法学领域,经济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为切合论题需要,本文集中从经济关系入手。

本文用“数量法学”作为这门学科的名称。下面的内容,是作者对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

一、数量经济关系与法

社会化经济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因而科学地认识这种经济关系,不能脱离它的社会本性。同时,这种经济关系,又是依靠量的方面的测定、计算建立起来的。没有数量经济关系,便没有社会化经济关系本身。应当说,社会化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数量关系:

1.经济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它一般表现为一个经济现象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另一个经济现象也会相应地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例如,货币投放量减少,基本建设速度、规模就会下降;商品价格降低,销售量就会增大;工资提高,企业利润率就会下降。这种数量经济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关系值是固定的,表现为函数关系,另一类是具体关系值是不固定的,表现为相关关系,即对于一种经济现象的某一个确定的数值,另一种经济现象有多少个数值与对应。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是数量经济关系的基础。

2.经济关系是随时变化的,在这种变化中,存在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及影响程度问题。经济现象或经济现象标志的数量表现称为自变量,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为因变量。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化,而**化过程本身就包含对变化的分析,即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使目标函数如收入、成本、利润等函数**化(最大或最小)的自变量的数值达到**化,总是每一经济主体所遵循的原则。

3.经济活动主体总是有效地利用各种投入要素(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因而把握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投入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动;产出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企业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把握用以提品与劳务的生产体系的技术-经济特征,寻找能使成本最低的各种投入要素的优化结合方式。此外,价值(功能与成本或费用的比值)关系、盈亏关系等都是数量经济关系。

4.国家把社会劳动消耗多的最稀缺的资源优先分配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和部门,以生产效用最高的产品,其必不可少的,是对资源的边际收益进行估价。这种估价,不仅受目标函数的系数、约束条件的系数及常数的制约,而且还受约束条件的个数、决策变量的多少的影响。

社会化经济对法提出了统一调整的要求,传统法部门调整的局限性增大了,而数量经济又向法的调整机制提出了新挑战。法必须把数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离开数学基础和数量表现的法,是不可思议的。

每个企业基于利益在自己的法制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经济活动。如果它们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那么经济秩序可推定为良性的。但实际情况总不是这样。如用定量方法描述,则如下图:娬饫铮哂胁煌ㄖ乒勰畹钠笠凳*量用A、B、C表示,它们分别进行X、Y、Z经济活动。在某类经济法规规范下,X、Y活动为合法行为,Z活动受到限制。如果这类经济法规存在废改立情况变化,则X、Y活动受到限制,Z活动受到鼓励,那么便给不同企业的利益带来得失不等的后果。由此可见,对不同法制观念的企业进行分类,确定其经济活动模式,把经济法规实施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定量化,从而能够对社会经济秩序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再进一步,应当讨论“合法”与“违法”的法定界限根由,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第2章和第3章里,分别作出了“维护水质良好状态”和对污染环境的废气,“需要排入的,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的规定。那么,“污染程度”、“水质状态标准”这些标准值(临界判据)是怎样被确定的呢?法律规范与科学事实、临界判据有怎样的关系呢?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科学事实与标准值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已经学科论证。例如,二氧化碳的日平均浓度,现规定最高允许值为150微克/立方米。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含量超过这个DO值,则被认定污染比较严重,如不超过,则不予认定。有的国家把一级水的DO值规定为7毫克/升。据此,DO值为7.1毫克/升的是一级水,而DO值为6.9毫克/升的则为非一级水。这是用标准值来划分科学事实。然而在实际上,这个DO值9毫克/升的则为非一级水。这是用标准值来划分科学事实。然而在实际上,这个DO值并不符合实际数据上的某些差别。这个观点,我们可通过构造隶属函数式加以说明:

A1(X)=1x≥712(x-5)5

上式是DO值对于一级水的隶属函数。式中x是DO值的实际测值。从式中可以看出:DO实测值越大,对一级水的隶属度也越大,当x≤7毫克/升时,即完全属于一级水这个模糊子集。类似的,可以建立对于二级水的隶属函数关系。

A2(X)=-12(x-7)5≤X<712(x-3)3<x<50x≤3,x≥7

当DO实测值x=5.5毫克/升时,A1(5.5)=0.25,A2(5.5)=0.75,根据隶属原则,即哪一个隶属度最大则归入啊一类原则,可断定属于二级水,而不属于一级水。这是仅就DO值而言的,实际上划定水质时有十几个参数。 联系上述DO值,从科学事实看,如果二氧化碳的日平均浓度为149.9毫克/立方米,不能说污染不严重;如6.9毫无/升为非一级水,则在科学事实上,7.1毫克/升与6.9毫克/升的水质状态,几乎无甚差别。

尽管如此,法律不能不明确规定临界判据而听任科学工作者的解释或长官决定。1906年,美国国会制定了《洁净的食品与药物法令》。议院委员会解释说:“某些物质是否有毒或有害健康的问题,议案中不做规定,而应在专门的无偏见的科学权威指导下,经过最认真的调查分析、检验、实验和彻底的研究之后,留待部长决定”。这种把“物质是否有毒或有害健康的问题”的鉴定权留给科学家的规定,产生了深刻的弊端,而留给部长决定,因为他们缺乏专门知识,是无力处理这些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因此,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法定程序,由法律确定标准值,便成为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对“科学事实-标准值-法规范” 这一动态过程的上述简单描述表明:标准值的确定,应建立在对科学事实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法律必须把科学事实与标准值分开,并明确将标准值规定为临界判据,使之规范化,作为合法与违法的法定界线。

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我们看到,数量范畴对于法律规范的形成,起了多么关键的作用。正是数量范畴,揭示了法规范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并在它们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 法学理论运用数量范畴的客观依据,是社会过程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性。任何社会关系、社会范畴、社会规律,都可以表现为度,即体现着一定的量。研究社会过程的量,意义在于通过揭示社会现象的关系和比例,加深对其质的认识。有的学者指出:只有当一种社会关系的本质被理解得相当充分,达到可以通过模型将其数字形式化的程度时,数量范畴才能起到认识的作用。

二、数量法学的学科特征

作为新学科、边缘学科的数量法学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决定的。可以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结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当代,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并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生产-社会”的一体化过程正在形成并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在“科学-生产-社会”一体化过程的基础上,以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和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出现了两者相互“融合”的状况。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它们的接合点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起来。马克思曾预言,“将来,依照人文科学包含自然科学的程度,自然科学也将把人文科学包含在自身,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的这一真理性认识,给人们带来了建立和研究数量法学这“一门科学”的极大兴趣和创造力。

数量法学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数量法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规律的科学。数量法学是相对独立的法学领域。与现在的一般法学部门不同,它不囿于本部门法律的定性研究,而是对整个法律体系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它的高度概括性和定量化,它与社会学、经济学、数学的紧密联系,使它能够深入到法的量化之中,回答许多场合超越法律形式之外的内在根据问题。这里,应当对数量法学的研究对象给予确切的说明:

1.数量法学不仅仅研究法律形式及法律形式的结构,它首先要研究法律形式的发生、发展、转化和废止以及发挥调整作用的数学基础和数量表现;

2.数量法学不仅仅研究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规律,它特别注意研究社会关系中数量关系的规律,研究法律调整数量关系的固有规律。

3.数量法学不仅仅研究某一法部门的内容、经济学内容和数学内容,更重要的,它的研究是跨法学部门的,跨经济学、数学学科的,具有跨部门、跨学科的“双跨”性质。

然而,上述研究客体并不是孤立存在、彼此无缘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共处于数量法学统一体中。任何一门科学统一体,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社会关系-数量关系-法律关系的相互联系机制,应当是数量法学的逻辑起点。对于这种联系机制,这里用“数量社会法律关系”表述。作为数量法学逻辑起点的数量社会法律关系,其含义如下:

(1)它是一种法律关系,即被法所规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因此,逻辑起点应限定为法律关系,而非社会关系、数量关系。数量法学理论体系由此而始。

(2)它是社会关系被法规范后所形成的社会法律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是法的调整客体。

(3)它是数量社会关系被法规范后形成的法律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而是决定于并表现为数量关系的社会关系。

这样,可以说数量法学的逻辑起点,是数量社会关系被法调整后所形成的数量社会法律关系。

马克思认为,“一切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处理资料,设计立法;二是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解决立法及理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不可分。所谓定量分析,是用抽象的数字符号描述社会过程的某些主要因素或基本量及其相互关系。它们为具体解决法律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动态反应提供有效工具。定量分析包括数学方程、图象和表格、数理逻辑等。

法的定量分析以数量分析为基础。其方法论原则是:第一,寻找联系 和前提,而且应当是联结的基础。这条主线应贯穿体系的始终。第二,寻找联系的中介。这个中介,可以理解为“桥梁”。这个“桥梁”是社会。通过该“桥梁”,把法与数学综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新质的统一体。第三,寻找这个综合体的表现形式。新质不是各自原质的机械复合,因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在这里发生了转化,演变为由新质所规定的新的表现形式。这个理论环节复杂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在整体上,称之为“法的定量分析”。

法的定量分析程式如下图所示:

数量法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原则,除一般科学方法和传统法学方法外,它特别注重于数学方法和“新三论”方法。

在法的领域,数学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中,涉及平衡法、经济数学方法、经济数学模型等;在基本建设法中,涉及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群控论、矩阵模型等;在财政信贷法中,涉及平衡表、数学模型、自动化计算等;在科技法中,涉及网络模型、网络图式、指标计算、标准化方法等;在农业法中,涉及平衡表、矩阵模型、线性规划、几何图型、曲线图、平面图等;在物资法中,涉及经济数学方法、现代计算技术等;在资源法中,涉及平衡表、自动化计算、统计方法、总图等;在商业法中,涉及平衡表、统计方法、需求弹性计算、经济数学模型;在劳动 法中,涉及指标计算、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综合指数法、因素法、定额法、平衡表等;价格法中,涉及平衡表、经济数学模型、概率论、需求弹性计算等;企业法中,涉及数学模型(应用最广泛的是统计模型)、线性规划、平衡表等。此外,在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数学方法亦有相应的应用。

在数量法学理论中,任何排斥或过高估计数学方法的思想,都是片面的。数学只研究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表现,不能揭示现象相互联系的性质;而且,它不能对法的领域所有问题作出回答,其应用又受制于人的主观目的性;数学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而不是思想,它无法揭示社会行为和法律行为的本质。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认识吸收和运用数学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我们的基本态度应当是:探讨运用数学方法与运用传统法学方法的关系,寻找理解和运用数学方法的途径、方式和条件。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横断学科,具有方法论功能。采用“新三论”方法,是由“新三论”的普遍性和“新三论”方法本身的普遍方法论意义决定的。用“新三论”方法解决法律课题,是改进法学理论研究方法的新尝试。

数量法学理论把法规范、法制度以及法观念和法律关系作为集合体加以研究。在数量法学理论那里,它们的功能、结构和行为都必须按照一定目的和一定方向实现整合。数量法学范畴体系,包括一般范畴、共有范畴和自有范畴。当一般范畴、共有范畴特别是共有范畴引入该范畴体系时,其功能、结构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在系统论方法面前,如果指望靠单纯变换一下概念、变换一下说法就可以解决创建起数量法学理论的问题,那就错了。利用系统论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相关法学领域间已有的人为的界限将趋于消失。

社会活动复杂多变,谁能理出头绪来?在法秩序上,一个确定的宏观状态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微观状态来体现,而且一个确定的宏观状态与一定的微观状态相对应。这些微观状态由于主体的活动而不断变换着,很难断定法秩序在某一时刻究竟以何种微观状态出现。而且,在这一时刻微观状态改变了许多次,各种微观状态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出现不止一次。在一定的宏观状态下,不规则的混乱状态越多,社会的熵就越大。利用熵原理识别社会活动的“自发过程”、“可逆过程”或“不可逆过程”、“不能发生”等状态,从而用立法手段加以调节,以确定某一时期社会活动的方向和限度,使法秩序处于理想状态。此外,“反馈”概念可以用来研究法实施的社会后果。

总之,数量法学理论领域采用控制论方法,在把社会总体运行的法律调整当作一个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其组成系统与子系统间的协调关系和反馈联系,研究对社会进行控制、指挥的规律,研究法律调整机制内部各个法规范、法制度的作用及相互作用原理,就能回答社会良性运行的最优法律调整问题。

研究立法,特别是研究法实施的社会后果,把握信息系统的阶段(流程)和信息系统的构成是必要的。姟迹耍龋玻啊*从上列信息流程看,信息由社会运行系统和执法系统产生。对于形成于上述系统内部、外部的信息流,应由一定组织机构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收集,经分门别类地汇总后,进行处理。处理的原则是信息内容的可利用性。在信息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对处理的信息的评定等诸信息阶段中,存在信息的传递问题。

信息流程是通过信息系统的各个组织实现的。因之,须应确定信息的收集组织,处理组织、传递组织和评定组织等信息系统的“硬件”构成因素。这是利用信息论方法研究数量法学理论时不可忽视的方面。立法机构的研究室、政府部门的研究室等,是目前立法、执法主要信息系统,但由于收集、处理、传递和评定等职能集于一身,缺点甚多,因此,应对上述机构信息系统的“硬件”加以改进。

三、数量法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任务

从数量法学的研究对象来看,确定这一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法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数量法学的研究领域,可分为宏观研究领域和微观研究领域两个方面。

在宏观研究领域,数量法学研究法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揭示在社会基本过程中法调整数量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律。宏观数量经济关系,是总合社会经济关系,是其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全社会加权总数、平均数或比率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和发展速度、国民收入、社会消费、利息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决算和赤字、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差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宏观数量经济关系可称为总量经济关系。法如何调整总量经济关系,是数量法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例一,价格立法的定量分析。

价格是经济活动的焦点,价格法在数量法学占有重要位置。在价格立法中,人们往往依据“供给与价格成正比,需求与价格成反比”的原理来调整价格的升降。可是在定量分析中,商品的需求量同其价格并不是按“比例”变动的,而两者的关系是反向依存关系。那么,需求量与价格的反向变动是否存在规律性?价格变动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怎样?价格立法为何必须考虑价格调整后需求量的反应程度?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是实现价值、调节供求关系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价格立法中,特别是关于定价、调价立法中,除了考虑商品价值、国家经济政策等因素外,必须考虑商品的供求弹性。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价格水平和调价幅度的规定。

对于大多数产品,价格弹性都处在-0.001到-10之间。但为制定决策,往往将需求的价格弹性按其绝对值的大小,划分为弹性需求(|ep|>1)、单一需求(|ep|=1)和非弹性需求(|ep|<1)三个范围。在需求曲线的弹性部分,边际收入为正值;在需求曲线的非弹性需求部分,边际收入是负值;在需求曲线的单一弹性点,收入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在非弹性需求范围,降价要减少收入。

可见,在决定定价标准或变动价格时,一定要注意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数值。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对外出口时,要获得更多利润,是绝不能在产品需求曲线非弹线部分降价的。即使在需求曲线的弹性部分,也不一定增加收入,因为降价行动是否有利,还取决于新增产量的边际收入是否超过了新增产量的边际成本。

价格立法,必须考虑需求的价格弹性。现实价格关系领域的突出问题,是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倒挂 和矿产品、原材料价格偏低,存在财政补贴。在研究提价的立法决策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价格弹性问题。若弹性很大,价格提得过高,就会使加工制造业受到影响;若弹性很小,价格提得不够高,就不能解决庞大的财政补贴问题。

事实上,要较好地实现调价目的,还必须注意研究矿产品、原材料价格、主要农副产品销售价格的交叉弹性。交叉弹性是用以测量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例如,原煤价格上升会增加消费者对电的需求,原油提价会减少消费者对液化气的需求。其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如何,可用交叉弹性来测定。根据交叉点弹性的计算公式,当 I=C的情况,即:

ec=QyXc.XcQy

根据交叉弧弹性的计算公式,当I=C的情况,即:

c=ΔQyΔXc.X″c+X′cQ″y+Q′y

交叉弹性不但可以测量需求量变化的程度,而且还可以测量两种产品间的关系,即据以判断两种产品是互替品或互补品,或互不相干的产品。当两种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为正(ec>0)时,这两种产品为互替品,表现为一种产品的价格与另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变动于相同的方向;当交叉弹性为负(ec<0)时,则这两种产品为互补品,表现为其交叉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成相反方向。若两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零(ec=0)或接近于零,则表示它们是互不相干的。

在制定定价或调价的规定时,还应注意到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测量价格的变动而引起供给量的变动程度的。其定义为:

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ΔGyΔXp.XpGy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是测量供给曲线上以一点为基准的弹性,在点弹性计算公式中,当i=P的情形,即:

Ep=Gy/GyXp/Xp=GyXp.XpGy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是测量供给曲线上两点间所含弧的弹性。在弧弹性计算公式中,当i=P的情形,即:

p=(G″y-G′y)/(G″y+G′y)2(X″p-X′p)/(X″p+X′p)2=ΔGyΔXp.X″p+X′pG″y+G′y

有些资源是有限的。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多了,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数量就要相应减少。当用定价或调价的法律措施来增加某种产品的供应时量,很可能导致另外一些产品的供应不足。

总之,价格法规应当在利用弹性理论对定价标准和调价幅度进行准确地计算后,方能制定出来。法律措施适当与否,不仅仅关系到某些产品过剩乃至积压或某些产品供不应求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序性或无序性,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

例二,国家组织社会生产立法的定量分析。

企业在定时期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等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说,要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要情况而定。但从总体上讲,社会生产为国家组织社会生产的立法所制约。立法目的在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以满足市场需要。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随着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因而在生产立法中,不仅要知道哪些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及其变化的幅度,而且还要把握单位变化对产品需求的影响程度,即其弹性的大小。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组织生产立法中的应用,可有两种情况:

第一,人均收入已增加(如全国普调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法律措施,及时调整企业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市场需求,但也不能“大干快上”,盲目增加生产,而要对需求量的增加有可靠的测算。其计算公式在已知产品的娛杖氲裕濯保ɑ颉迹粒耍澹姜保凳保捎晒剑濯薄郑éぃ血*y/ΔX1)。(X1/Qy)导出,即:

ΔQy≈e1.ΔX1.QyX1

第二,预计人均收入将有一定量的增加。这时应根据将要出现的需求情况,要求企业做好增加生产的准备。对于需求量很大,企业生产能力又有限的产品,要组织提前生产。如在农作物即将成熟的时候,就应比较准确地预计出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根据这个增长额和需求的收入弹性值,计算届时需求量。其计算公式与上式相同,只不过这里的ΔX1值是一个估计值。

上面的计算公式都是根据某个自变量的改变量来求需求量的改变量。实际上也可以从点弹性的定义式出发,求得表示需求量Qy与某个影响需求的自变量Xi之间关系的计算公式。因为需求量Qy对自变量Xi的弹性,是在除Xi之外所在其他变量均保持一定数值不变的情况下,反映Qy受Xi变化的影响程度的。因此,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写为:

ei=dQy/QydXi/Xi

将此式变形为:

dQYQY=eidXiXi

并对两端取不定积分:

∫dQYQY=ei∫dXiXi

可得

lnQY=eilnXi+lnK(K为常数)

即:

Qy=KXeii

此式即为从点弹性定义式出发推得的需求量QY与自变量Xi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常数K可通过将变化前的Xi与Qy值代入上式确定。因此,只要知道在自变量Xi的某一数值下的点弹性ei的值,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需求量Qy的值来。但应当注意,上式一般说来并不是Qy与Xi所真正遵循的那个数学模式。它只不过是在Xi的一个较小的变化范围内对Qy与Xi之间关系的一种近似替代。所以,上式同前面的几个计算公式一样,当Xi的变动不很大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才能高。

可以认为,除了其他决定因素外,关系鼓励和支持某些产品生产的法、关于限制某些产品生产的法和关于停止某些产品生产的法,都不能不建立在弹性分析的基础上。

例三,投资立法的定量分析

国家为了大量境加产品的供应量,需要通过追加投资来扩大生产能力。投资额的多少,主要是由计划期产品的需求量决定的。而产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和相关产品的价格。在计划期内,如果价格和购买力都保持现有水平不变,则其对产品的需求量是容易测定的,从而投资规模也随之确定。但从长期看,无论是价格还是购买力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价格和购买力的变动情况可测定,那么与之相应的投资规模,可借助于需求的有关弹性加以测定。

假设相关产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设其提高),那么如果此产品与计划扩大产量的产品是互替品,则由这两种产品的互替性可知,在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无大变化时,其需求量必定增加。如果此产品与计划扩大产量的产品是互补品,则由这两种产品的互补性可知,在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无大变化时,其需求量将减少。由相关产品提价所引起的计划扩大产量产品需求的增加或减少的量究竟有多大,可利用交叉弹性来计算。

假设产品本身的价格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升降将直接影响产品需求量的增减,而增减量的大小是由产品的价格弹性决定的。美国在1973年能源危机时期,由于燃料成本激增,电力公司不得不提高电的价格,但立即产生一个问题:价格的增加会使需求量减少多少,从而使将来对生产能力的需求量减少多少,即对电力建设投资影响如何?从建设发电能力所需的时间特别长和动力不足会引起经济失调这两方面看,对于电利公司和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测定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

假设购买力(这里主要指人均收入)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则必将影响未来对产品的需求。其影响程度,可利用需求的收入弹性来估算。

在投资立法中,计算需求量的改变量的公式与在组织生产立法中相同。区别仅在于组织生产立法中,它是用以解决现实生产量的问题,而在投资立法中,它是用以估计未来对生产能力的需求。

例四,供求平衡立法的定量分析。

在“短缺经济”下,产品供不应求,而在短时间内又不大可能大幅度增加供应量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要使供求达到基本平衡,无非有两种法律措施可供选择:要么颁布提高价格的法规,要么颁布实行凭票证供应的法规。但究竟在两者中选择谁呢?归根到底要看产品在现行价格水平上的价格弹性有多大。1973年能源危机 时,美国政府在研究解决石油产品供应不足问题时,发生了激烈地争论。有些人主张采取提价措施,他们认为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就会大大降低需求,从而达到供求平衡;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大幅度提价能使供求平衡,但这在广大消费者那里是通不过的,所以主张采取配给制来代替石油产品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其实,表现在立法上的争论其实质是石油产品价格弹性的大小问题。

一般说来,这类问题可作这样分析:设Xp为产品现行价格,Qy为与价格Xp对应的产品需求量,X′y为产品目前最大供应量,X′p为与需求量Q′y对应的产品价格,ep为现行价格水平上的产品的价格弹性。由点弹性的近似计算公式:

ep≈ΔQyΔXp.XpQy=Q′y-QyX′p-Xp.XpQy

可推得:

ΔXp=X′p-Xp≈(Q′y-Qy)。Xpep.Qy

在上式中,Xp、Q′y是已知的,Qy是容易测定的。如再假定知道了ep的值,就可以求出涨价的幅度ΔXpo如这个幅度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则可以采取调价的法律措施使供求达到平衡,否则就要实行凭票证供应的法律。

在微观研究领域,数量法学研究社会组织的的数量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揭示社会组织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法调整数量关系的具体规律。微观数量社会关系,是单个主体内总社会关系,是其相应的社会变量的单项数值的确定及其相互关系。从这个角度说,微观数量社会关系是公民、企业等组织内部的数量社会关系。微观数量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是数量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一,企业设立立法的定量分析

企业设立,是企业法律关系的开始。然而,设立什么样的企业,其投资效果如何、风险怎样,这既关系到企业利益,又关系到国民经济总体利益,不能不通过立法加以规定。“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清理在建项目”、“砍掉一大批楼堂馆所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的规定,是以风险分析为依据的。

风险是指某种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与出现不利结果的概率相关联的,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越大,所冒的风险也就越大。法一般是就确定性事实制定的,但有些法规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制定并实施的,即立法者在不完全把握该法规调整后哪些事实能够发生及其影响如何的情况下,从若干立法设计中选择出一个立法方案来。在经济领域,立法中普遍存在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某种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要求数量法学探讨风险概念,并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在企业风险决策问题上,有两点是通常要加以考虑并作为判别根据的,一是收益期望值的多少,二是效用期望值的大小。

任何风险型决策,都有多种自然状态(它可能是不同的经济景气状态或不同的需求情况等)和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和各姼龇桨冈诓煌匀蛔刺碌氖找嬷怠C扛龇桨傅钠谕凳侵父梅桨傅募尤ㄆ骄*值,权数就是概率。所以方案的期望值是方案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乘上相应的收益值之和。用数学公式表示,即:

Vi=∑nj=1PjVij(i=1,2,…,m)

式中:Vi为第i个方案的收益期望值;

Vij为第i个方案在自然状态Si下的收益值;

P为自然状态Si发生的概率。

所谓以收益期望值为标准进行决策,就是先分别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收益期望值,然后从中选择收益期望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对于不确定情况下解决复杂问题的决策,通常采用“决策树”技术。所谓决策树是指各备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及各种不同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通过不断分析比较各分枝的预期值,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由于这种决策图酷似树枝,故称“决策树”。

具体地衡量每个方案的风险程度,可以“标准差”为衡量尺度。标准差的求法是:

期望值V=∑nj=1(PjVj);离差Δj=Vj-V

每个离差自乘得出平方离差,再用平方离差去乘有关结果的发生概率,再将这些乘积相加,即:

方差δ2=∑nj=1Pj(Vi-V)2

取方差的正平方根得标准差,即:

标准差δ=∑nj=1Pj(Vi-V)2

是兴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企业,还是建楼堂馆所,通过决策术技术,然后计算两方案的预期净现值,可以得出建楼堂馆所的净现值较高的结论,但通过风险分析,却得出建楼堂馆所风险较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社会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则可决定采用兴建企业这一方案。可以说法律规定“砍掉一大批楼堂馆所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的规定是有科学根据的。

例二,企业投入产出立法的定量分析

企业的投入产出,是重要的企业立法领域。投入产出分析,是企业立法的基础和必要工具。对于立法来说,研究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是重要的,但研究各种生产要素或各个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联,及这些关联对产出的影响问题,更为重要。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是产业关联法,或称投入产出法。利用这种方法,一般说来,首先要编制反映各种生产要素或各个生产部门间联系状况的投入产出表,然后,根据表中给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确立数学模型。对于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来说,比较常用的是静态的开放式的价值模型。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计算计划期企业各种产品的成本,盈利和价格。这就为企业在成本、利润、价格领域的守法行为奠定了实际基础。成本法中关于成本构成的规定,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中关于提取折旧的范围、计算和提取折旧的依据和方法及折旧率和单位折旧额的规定,价格法中关于企业定价原则、方法的规定等>,!

宏观数量社会关系与微观数量社会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统一的数量社会关系要求统一调整的法律。因此,在数量法学那里,宏观研究领域、微观研究领域只是思维抽象上的划分。

数量法和数量法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立法、司法和执法的需要,反映了法学新发展的需要。为适应这种需要,数量法学应确定下述研究任务:研究法与数量社会的关系,解决法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数量社会关系对立法的影响,为立法科学化提供可靠依据;研究世界各国数量社会法律调整的规律,以探索某些法律形式上趋同化的途径、方式;研究调整当代社会关系的综合法律措施,利用数学方法和新三论方法寻求**法制方案

四、数量法学的分支学科、结构及未来发展

同其他学科一样,数量法学也是由若干分支学科组成的,其结构为“多枝树”结构。当前,数量法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法学和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学定量分析问题,使之形成相互渗透、交叉的分支学科。

以法的调整领域划分,数量法学可有数量国家法学、数量经济法学、数量民法学、数量行政 法学、数量刑法学和数量程序法学。其处于主导、统领地位的总合性学科,是数量法学原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立法规则和法律程序的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模型在法学上的应用。

数量国家法学,以宪法和国家基本制度为对象,研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国家基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主要研究国家制度的组成、结构、演进的数量基础,研究制度质量、数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以及制度质量、数量变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数量经济法学,以数量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为对象,研究法律与主体作用其中的数量经济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主要研究领域是:数量经济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中的数量经济问题。分支学科为以数学为基础的法经济学和经济法学。数量经济法学在数量法学体系中居于优位地位。

数量民法学,以数量民事关系为对象,研究基于民事主体的活动所形成的日常生活关系中的数量关系,研究其存在的形式,转化的规律,研究消除不良民事活动影响的技术措施和途径。

数量行政法学,以数量行政关系为对象,研究行政机构、行政行为与数量关系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原理,研究行政立法和行政行为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环境。

数量刑法学,以数量刑事关系为对象,研究犯罪构成、刑罚的数学基础,研究犯罪对社会有害影响的评价及其防范措施的科学性。主要研究犯罪的动态和侵害社会的机理,求解犯罪因素和犯罪条件,预测犯罪对社会损害的近期反应和远期效应,研究刑罚的适法性、科学性。

数量程序法学,以诉讼程序为对象,研究经济、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程序中的数量关系,研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方法,从诉讼整体上寻求解决实现诉讼权的**方案,研究审判中的技术经济问题,以及审判对社会良性运行的影响评价。

数量经济学范文第3篇

1980年至1982年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系我国参加世界经济预测联结模型Link项目首位经济学家。1987年起调入国家信息中心工作,历任总经济师、副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以及信息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其间1992年至1993年为日本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客座教授,系我国参加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太平洋经济展望(PEO)专家组唯一的中国经济学家。1984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91年因发展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受国务院表彰,1992年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奖。现为中国信息协会特约副会长。曾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现为华侨大学特聘教授。

问:您作为数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在中国改革发展战略调整的过程中,交易中心的发展需要请您这样的前辈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目前,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以阿里巴巴、淘宝、腾讯等为代表的电商模式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最近余额宝、网络金融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可否请乌老对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结构调整升级谈谈您的一些看法。

乌教授:信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庐山召开1996年的学术年会就已讨论过网络革命及其影响,如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出现、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贸易方式,以及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问题。

电子商务带动了快递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支付的兴起,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方便公众利用网购从中获益。电子商务还在向标准化和跨境交易方向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马云、马化腾等电商先驱,以电子商务大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以他们互联网企业的信用与信誉为依托,积极推出余额宝、支付宝等网络金融,向传统金融发起挑战,使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

目前说的网络金融还是很初级的,限于网络信贷和网络理财,具有网上银行的特色,但它的作用很起眼,网络金融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促进了存款和贷款利率市场化,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能使老百姓的存款“大搬家”,得到比银行更丰厚的利息,有普惠金融之称,还可以方便小额资金调拨。对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的创新理应给予保护和支持,当然为防止风险和保障安全,监管也要跟上。

银行业实质是一种现代服务业,银行业变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方面,要发展民间银行和中小银行,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二是从技术方面,要发展网络银行和加强银行网站建设。现代银行对IT的依赖程度极高,全面、深入应用IT,最终会使银行本身得到再造,由低增值的业务,如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从中赚取利差,往高增值业务发展,提供资讯服务和咨询服务,逐渐让银行变为金融信息中心。在电子商务及其派生物网络金融的冲击下,金融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仅金融业本身要从以银行等间接金融为主,向股市债市等直接金融为主来转变,银行要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而且传统金融要向完全意义上的网络金融方向发展。当然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的证券业和保险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发展慢于银行业,有必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使直接金融发展更快。

问:现在全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平台非常多,全产业链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或电子盘或现货),其本质上属于IT行业,但同时又具有金融或者类金融的特征。请问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今后应如何定位?发展思路要如何考虑?

乌教授:大宗商品是为日常生产和社会公众生活服务的,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大宗商品有农产品、矿产品、工业品等,是个广泛的概念。大宗商品的价格容易波动,应该保证大宗商品价格的相对稳定,稳定则要靠两方面:其一是供应,其二是需求。供求平衡了,价格也就稳定了,但交易总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进行的,特别是由于周期性和偶发性波动所引起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现在电商时代,电子商务从国内向国外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从没有标准到有标准的发展,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所以大宗商品搞电子商务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给大宗商品贸易插上翅膀。那么如何发挥好电子商务对大宗商品发展的推动力,关键是平台,平台要做好。平台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客户,另一个是供应商,一定要把供应方和需求方拉在一起,从中发挥中介作用和协调作用,实现三方合作互赢,这就是非零和博弈。大宗商品交易既要有平台,包括电子平台的支撑,还要有满足多层次投融资需求的金融支持。贸易在前,金融在后,金融是贸易的牛鼻子,牵住了牛鼻子,贸易活动尤其是跨境贸易就能顺利进行下去,达到预期目的。只抓贸易,不抓金融,事倍功半。反之,抓住了金融再抓贸易则事半功倍。

问:人们常提到的大数据、云计算,您觉得这对现货大宗商品贸易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建立更为畅通的交互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总体运营效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竞争力。

乌教授: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继1946年电子计算机诞生,1969年集成互联网之后,于2007年和2011年先后出现的,是信息革命的又一个里程碑。2007年,谷歌率先推出了云计算,2011年国际数据公司(IDC)首先报告该年全球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已达到1.8ZB,相当于1.8万亿GB,借以表明大数据时代来临了。2012年美国政府接着“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的倡议,使大数据从商业行为提升为国家战略。

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服务,它是新型的计算机服务模式,又是新型的商业服务模式,用户通过简单的界面即可得到重要的计算资源和信息服务。云计算作为以服务为对象的技术,按服务对象的不同,有三种,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最大量的、最常见的服务是SaaS,云计算能像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那样,实现付钱就可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和多源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那么对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来讲,如果规模足够大,可以建设私有云,加上保密措施,并可以利用公共云的优势资源为一般业务活动服务。那么大数据是指什么,为什么其概念的提出要比云计算晚?因为大数据的发展主要依靠多种电子化业务,需要云计算来支撑,大数据已不能用常规软件技术来计算和处理。狭义的大数据是指数据结合,广义的大数据指数据的处理能力,不仅是光有数据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有非常规的数据处理能力。因为大数据不仅有结构性数据,还有非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是主体,占80%~90%,如电子商务中很多是非结构性数据。要从海量数据中、没有关联的数据当中找出联系、发现价值,这很难。大数据频率高,规模大,速度快,结构复杂,因此数据处理能力要提高,否则这些数据就成了一堆垃圾。要让数据变成财富,变成宝贝,必须不断挖掘,进行深加工,大数据关系到创新、竞争、生产力。大数据对决策的作用,有前期预判、实时感受、实时反馈。决策主体开始悄然变化,以前集中在精英群体,现在群众也参与到决策之中,决策过程从被动转向预判。决策方式也变了,以前是业务驱动,现在变成了数据驱动。一方面要应用自己的数据,同时要利用他人的数据,从公共数据中得到所要的情报,情报就是一种特殊信息,因此要从公开的信息和内幕的信息中挖掘出商业情报和秘密,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要有情报资料,我们要学会在大数据中挖掘,淘金,找出我们需要的竞争性情报。云计算和大数据,对你们的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又远又不远。你们要关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从现实出发,依靠信息系统,收集利用商业情报,使决策科学化,改进商业模式及其中的盈利模式。

问:刚才您在谈话中说到现货与期货的一些理念,想请教您现货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如何更好地结合与发展?

乌教授:我认为现货是期货的基础,现货发展中有价格的波动、供求的变化,而为了对冲风险,产生了衍生品――期货,期货能起到杠杆作用。我认为建构与创新基于信息化的商业模式,或者叫商务模式,是现代企业确定和实现利润源的重要途径。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之一是盈利模式,除明确盈利模式外,商业模式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应有自己的定位,也应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问:东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下属的华侨大学的国有资本和社会上的民营资本结合的泉州部级金改区重点项目,作为华侨大学特聘教授,请从您的角度谈谈对这家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乌教授: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改革方向之一,东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作为华大主办的校企之一,华大的资本是国有的,要保值增值,其实“华大”这个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上混合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反映。现阶段,混合经济有利于经济体本身的发展。东南大宗借助行业精英与高校智库,整合中国目前各个交易所的多种交易模式于一体,还在研发网络支付及外汇预约兑换平台,是一个创新型平台。希望能稳健发展,为中国大宗商品交易事业、为泉州金改区、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华侨大学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问:最后请乌老给我们东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现货与投资》提点建议和期望。

数量经济学范文第4篇

关键字: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F224

经济数学是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所提供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面临愈来愈大的缩减课时的压力,而后续专业课对经济数学的要求又越来越高。因此,保证经济数学教学质量,对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怎样利用较少的课时来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是我们广大经济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并促进教学质量。

1 要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经济数学教学中绪论课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它说明本课程在整个大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都有着重大影响。其次,绪论课涵盖了经济数学的内容和体系。概括介绍了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工具,并将主要内容用一条线穿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每章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用一个实例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当学习结束时这一个问题也得以解决。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无论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尤其是成人高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年龄较大,基础较差,而且是在职学习,学习时间很难保证,学习这门课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经济数学又是学生们最先接触的课程之一,因此上好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重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专业趋向专门化,对数学的需求必然不同,对于电大学生更应针对不同专业,给出适应专业需要的数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与相关课程相配合,处理好“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调整教学时数,编选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例题和习题,以满足后续课程教学的要求,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需要,使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教学中要利用事物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归纳、类比,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经济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都是从大量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共性的数学本质,都有着深刻的几何、物理或工程背景。教学时应从周边发生或涉及到一些学科边沿的饶有兴趣且富有探索意义的典型问题出发,自然地引出数学概念和方法。比如导数,其概念实质就是一个相对变换率的极限问题,是个很抽象的问题,但如果在讲述过程中将其和速度问题、切线问题等结合起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2]。而且由于知道了它们的实际背景,在处理相关实际问题时也会较为容易。

3 要做到精讲多练、勤练

在课堂上要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要做到精讲多练、勤练。讲课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于重点、难点的地方要不厌其烦,运用各种方法反复解释,使学生理解其精髓;对于次要、简单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让学生课下自学。

课堂上只有精讲,才能给学生留出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练习。而练习则又是学好经济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听课只是从老师那里接受到了知识,若不经过消化吸收就水远不是自己的东西。而练习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有效的解题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通过对各类问题的分析研究及寻求解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和创造力。所谓的“听数学不如读数学,读数学不如做数学”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会发现问题,才能真正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4 要重视习题课

习题课是经济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运用和深化。通过习题课可逐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济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定理和规则,这些都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习题课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更要向他们传授这种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内容中抽象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建立定积分概念时通过对两个具体问题――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的计算,可以看到前者是几何量,而后者是物理量。实际意义并不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是相同的,排除其具体内容,抽出其本质特征,即单从数量关系看都具有一种相同结构的特定和的极限形式,从而抽象概括出定积分的普遍性定义。分析与综合是数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分析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到“已知”的过程。而综合则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到“未知”的过程。两者对立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所以在讲解一些证明或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两者一定要结合着用,先用分析法来探求解题的途径,再用综合法加以叙述。比如在证明一些中值定理的命题时,我们常用的“构造辅助函数法”就是利用这种思路找辅助函数证明结论。

4.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易、从多方面思索答案的思维方式。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体现在:①在问题求解前要尽可能多提出设想,多种解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他们从多方面探求原因,抓住问题关键,找出最好解答方法。②在求解问题过程中重点放在对题目的分析上。把教师精讲和学生的多练结合起来,选择有代表性的范例,从多方面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教学中适时地采用这种发散式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去标新立异。

4.3 要把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高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而不是获取知识、能得高分的机器人。好的教学方法应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①发现式教学:发现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大有裨益。不妨引导学生在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印象深,而且计算中出错率较低。②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

4.4 温故知新

在习题课上对新旧知识要联系着讲,不仅仅要讲这一单元的知识,也要注重对以前单元知识的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知识可能会遗忘,若在讲题的过程中,把以前单元的知识也捎带着复习一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还会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5 采用内容向导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通常都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仅上课前稍作预习甚至不预习,并且这种预习是在缺乏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没有针对性、重难点。我将“满堂灌”的“传授式”改为 “自学、讨论、讲评、小结”四段式自学指导法教学,这种方法首先在学生预习阶段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即老师在讲授下一部分内容前以提纲形式给出其中的要点和注意点,并在下次授课时进行课堂提问;在面授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而不需再花费大量时间从头至尾讲所有内容;在教师答疑解惑和讲评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最后师生共同小结一堂课的内容。这种方式教学既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节省许多宝贵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那些内容稍易并且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的情况。实践表明这种自学指导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4]。

6优化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直观、学生注意力不易分散,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共鸣效果好。对比较难懂的概念和定理、例题、典型例题分析及所讲主题的典型应用范例通过做数学实验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又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数学教学中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例子又因计算量大而不能讲,于是理性与感性脱节,学生理解不透彻,也不会应用。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图像功能正好弥补这种缺陷。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

结论

本文基于经济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提高教学质量。所阐述内容可以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英,提高电大《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及格率的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 胡宗义,略论经济数学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改革[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0

数量经济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对策

计量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近年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与教学受到国内众多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其他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的调研,发现现有的计量经济学在其教学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于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学科理论基础、学科性质等问题未能形成清楚的认识。此外,在课时安排上仍存在不足现象,而学生的统计学、数理经济学乃至宏微观经济学的先修知识不足。这些问题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的培养目标将事倍功半。为此,本文对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结合本人在教学及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基于此,提出本人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解决方案。

一计量经济学的界定与学科特点

Frisch(1933)对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他认为将统计学、经济理论与数学结合起来构成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理论体系。进一步说,基于现有经济数据、构建经济理论回归模型、估计模型参数、参数检验以及对相关实证结果的具体应用构成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而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以及微观计量经济学构成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四大分支(李子奈,刘亚清,2010)。此外,学者们基于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的研究或者将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的角度,将计量经济学划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对于大部分本科院校,其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或者理念就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注重计量经济学在现实经济问题分析中的应用,而对其诸如模型构建、参数估计、参数检验等理论基础未作深入探讨。整体而言,计量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数据依赖性以及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特点。首先,对于其综合性,正如Frisch(1933)指出的那样,计量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研究体系或方法。这也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经济理论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其次,计量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统计资料、数据库、互联网采集大量的数据,而且对于数据的处理、特征提取、缺失数据等诸多工作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的数量对于计量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准确性影响较大,这就是所谓的计量经济学的数据依赖性。最后,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的紧密结合特点,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研究体系,其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过模型的建立,数据的采集,参数的估计、检验等一系列计量经济学理论,最终达到分析经济问题间的数量关系的目的。即进一步将计量经济学应用于解决、服务实际问题,完成经济问题定量关系的探究、经济预测等目标,而这也是经济学学科研究本身的最终目标。因此,计量经济学的综合性、数据依赖性、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特性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但也充分反映了计量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理论、应用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基于笔者计量经济学的授课经验以及相关调研,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列举了较为突出的几项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分析

(一)先修课程有待完善

计量经济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对经典的经济理论体系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的统计学与概率论基础,以及计算机编程等内容要求也较为严格。然而,部分高校在大学二年级就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学生对于经济学内容、数学内容未能形成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本科生注重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学生对于采用诸如Eviews、Stata、Matlab等工具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甚至模拟过程中对于缺乏一定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导致其入门难度大。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计量经济学,也会导致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学习兴趣的缺失。此外,姚福寿等(2010)指出,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尤其是文科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方法等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整个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等课程应成为经济学专业学生较为重视的先修课程。

(二)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在高等院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但是,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模型的估计、参数的检验等需要较为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而将这些内容仍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无疑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未能形成深刻印象,教学内容展示过快。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表面上看来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效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应注重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的结合,以达到最高效的授课方式。

(三)计量经济学软件掌握较差

现在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注重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讲解。王少平、司书耀(2012)指出,计算机已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的仿真实现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然而,教师大都通过计算机实验室对案例演示操作,使得学生不能熟悉的掌握操作,影响了计量经济学实验的效果(郑兵云,2010)。

三改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该学校在计量经济学的师资条件、硬件设施等是提高计量经济学授课效果的重要保障。例如,对于以理科为主的学生要注重其对经济学理论相关知识的强化,否则,计量经济只是作为数学与统计学的结合,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不能形成很好的分析能力。而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应注重其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的强化。否则,学生对于其模型的设定、参数估计问题一知半解,更无法将其应用于经济问题分析与预测中。综合而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结合的特点为前提展开。否则,会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把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分析。

(二)优化课程设置

在某种程度上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都应较为扎实。因此,在教学方案以及培养方案的设定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将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学、高等数学及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设置综合规划、考虑,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其次,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置于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计量经济学支撑课程学习之后;再次,在以初等计量经济学为教学重点的同时,以专题模块的方式适度开设高等计量经济学相关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知。

(三)注重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

高等数学以及宏微观经济学等内容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的要求,对于学生知识的把握以及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注重、强化学生对于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注重学生对于基础课程应该的训练。尤其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熟悉,例如最为容易掌握的EXCEL、SPSS、EViews等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训练,这也为计量经济学等应用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注重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的学习

学生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计量经济软件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应忽略。鉴于此,每个学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我们分配了三分之一的课时给实验教学,就是在锻炼学生对软件的学习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对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做完每个模型的模拟,我们在课堂上都会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做报告,学生的反馈是学到了很多有用的,课本上没有的软件应用知识。这对于掌握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计量经济学课程融合了经济学理论、数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这三方面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讲解,对其应用分析以及在现实经济问题上的应用也该给予充分重视。同时,根据笔者教学的经验,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实际的经济活动相结合,并且应用模型去分析探索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请学生将分析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通过笔者的尝试,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较好,学生反映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这也符合我们“应用型人才”高校办学的基本宗旨。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07):110-114.

[3]李子奈,刘亚清.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J].经济学动态,2010,(05):22-31.

[4]黄犚,张台秋.论计量经济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统计与咨询,2008(3):52-53.

[5]方雯.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159-160.

[6]姚福寿,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5-48.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41
下一篇 2024-05-09 20:4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