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道德原则

商业道德原则 商业道德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加强 宏观层次 商务伦理道德文化 建设 商务伦理道德,是以商务有关政策、经济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市场经济体系为基础构成的思想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遵守商务伦理道德是市场经济对从事商活动主、客体的基本要求。它涉及到由个人、组织、客户、社会公众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商业道德原则

商业道德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加强 宏观层次 商务伦理道德文化 建设

商务伦理道德,是以商务有关政策、经济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市场经济体系为基础构成的思想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遵守商务伦理道德是市场经济对从事商活动主、客体的基本要求。它涉及到由个人、组织、客户、社会公众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商务伦理道德文化是商务伦理关系的全部精神成果和行为表现的总和,适用于规范和解读商务行为及行为主体,使商务原则和伦理道德原则紧密结合。例如,商法是商务伦理道德文化的制度表现,是在商人习惯的基础上,尊崇社会伦理道德而形成的规范商务行为的全部制度和规范。由商务行为过程和结果传达出的价值观念,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商务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

当代社会,人们的基本活动就是通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以获得报酬,然后再去换取其他商品和服务。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商务伦理道德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商业部部长同志指出:“商业道德准则不仅是有商业活动的企业的准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准则,商业伦理应该体现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真正成为一个我们时代的精神支柱。”然而,近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生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猛烈冲击了传统的道德和伦理学理论体系。在新旧观念变革中、特别是在经济体系转换时期,社会道德生活领域呈现出严重的无序状态,反道德行为象瘟疫一样,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从古到今,在我国,伦理道德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生活到工作;从家庭到社会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何以到今天整个社会伦理道德严重缺失,以至于发生震惊中外的“朗讯贿赂门事件”(“朗讯贿赂门再度拷问商业潜规则”2007年12月25日03:01《第一财经日报》)和使全国人民为之感动的“肢残盲妇乞讨八年替亡夫还贷”事件?

据2007年12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美国电信设备巨头阿尔卡特朗讯就涉嫌在中国行贿一事同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调解协议,该公司将支付250万美元罚金。这是一种清晰的认罪行为。早在2005年,朗讯就因涉嫌行贿,迫于美方司法压力,解雇了中国区的4名主管人员。美国司法部的声明指出,从2000年到2003年,朗讯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用于涉及中国官员的314次旅行,涉及近1000人,其中包括纯粹的观光娱乐旅行。仅在2002年和2003年,就有24起朗讯赞助的针对中国官员的旅行。司法部门的声明指出:“参加这些旅行(受贿)的人物有政府官员,其中还包括国有电信公司的高管,以及省级电信子公司的负责人。”但声明并没有指出涉嫌机构和官员的具体名称。那么,“是谁接受了朗讯的贿赂?为什么在中国的违法行为,美国闹出了大动静,而咱们这里居然风平浪静、安然无事?”

也是在2007年,据《重庆晚报》11月28日《肢残盲妇乞讨八年替亡夫还贷》报道了垫江县高峰镇石丰村1组58岁的村民周安会为了完成一个承诺――8年前答应丈夫临终前的嘱托:“还欠着信用社一千元贷款,一定要还。”而“走”上了为夫还贷之路。 她的想法和丈夫一样:不能欠国家的钱,借了钱哪能不还?8年来,家徒四壁,双目失明,下肢瘫痪,还带着一个9岁儿子的她,靠匍匐行乞,受尽屈辱,历经辛酸,终于还清了贷款。

如果说前一件事情让我们质疑,后一件事情让我们感动的话,把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其间的落差,在令人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允许不道德的行为本身道德吗?”社会伦理道德严重缺失的重灾区不在微观层次。

商务伦理道德不只是用来研究的,更重要的是用于实践的。关于商务伦理道德文化的建设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主体的利益和动力不同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微观层次,我们探讨单个的个人――雇员或雇主,同伴或经理,消费者、供应商或投资者――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以便去理解、去设想他的伦理责任。在中观层次上,不仅包含了经济性组织和公司、厂家,而且包括了贸易联盟,消费者组织、各种职业联合会等他们的行为不能简单的表述为单个成员的行为之和;在宏观层次指经济制度和经济条件形态:如经济秩序、经济、金融、社会政策、国际经济关系等。

这三个层次既不能混淆,又缺一不可。尽管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任何一个层次都不能彻底左右其他层次,即使在一个层次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彻底的解决。三层次的中心点是尽可能具体的去认识决策、行动和责任之间的联系。即在每一层次上能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每一单个的角色不能将他的责任推到其他的角色身上,也不能将责任从此层次推倒彼层次上。

微观层次对商务伦理道德的规范要求是:“交换自由:平等协商;公平交易,讲究情义;诚实守信,追求信誉;优质服务,礼貌待客;公平竞争,正当求利”四十个字五条规范。

中观层次的商务伦理道德强调企业责任。当今社会,各类企业已经成为人类经济和商务活动的主体,企业与其他社会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变得日趋显著。因此,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单位,企业必须处理好与其他社会存在的关系,才能和谐地融合到社会运行与发展的生态机制中,从而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商务伦理正是为帮助企业解决和处理好上述问题的学问。中观层次的商务伦理主要涉及企业的价值、使命和目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和自然界的伦理关系;企业内部的伦理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建设问题。

宏观层次的商务伦理道德指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形态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伦理文化形态。作为伦理文化形态的市场经济少不了四大道德观念:一是(自由)平等观念,二是等价观念,三是互利观念,四是契约或法制观念。

宏观层次的商务伦理建设最主要的是要在经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把握商务伦理道德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即:

正义原则。正义是在社会基本制度安排构成范畴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和人际关系的公正相待。正义在传统伦理文化中表现为对“义”的描述,即为人的品德公道和人格正直的品质,并具有直面邪恶的威严。

正义在经济意义上表示机会均等和市场分配公正。涉及利益分配问题,以及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安排、法律程序的公正制定与实施等。现代意义上的正义主要指:遵循等值等价交换的交换性正义原则,在商务伦理道德中表现为处理经济主体关系上的尊重、独立自主、平等和公正、互惠互利的对待问题,交互目的关系上的交换价值利益、算计依据的可区分界定问题;以社会基本制度安排的分配性正义原则,在商务伦理道德中表现为处理经济行为关系上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平等和责任的对待问题,以消除事实存在的实际不公正;社会自为的普遍伦理道义上的道义性正义原则,在商务伦理道德中表现为处理经济后果关系上如何承担社会道义的问题,如人道主义、扶贫、赈灾、社会就业,以及环境保护,等等。道义性正义原则要求交易在合法的基础上,遵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正义要求,对客观上的第三方不构成道义危害(如不贩毒、不制假贩假),从而满足承担交易经济后果的社会道义。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普适性原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以善意、诚实的态度对待承诺,这是对所有参与商务活动的行为主体、法人主体的道德准则。

信用是兑现承诺、合同、契约的前提,是实现交换价值的手段,还可以成为再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媒介。依据信用而确立起的种种制度、程序和惯例等,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框架。信用还构成“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一道,对社会共同体的经济增长产生特别意义。信用体现着双方或多方共同合意而建立起的客观关系,表现为合意目的下相关权利和义务责任的互为承担。

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破坏经济主体间的相互信赖,而市场信用仅靠个人力量是难以维系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复杂程序、规则,如市场准入、市场交易秩序等都必须在参与者多次博弈之后达成某种共识,从而建立起相应的信用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早期资本家的欺诈手段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才逐渐被比较人道的方式、比较可靠的信用规则所取代。今日的经济全球化,也恰恰是信用规则被普遍认同的结果。

基本道德原则与法律原则。基本道德规范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秩序所必不可少的限制和禁令。基本道德原则往往被立法者赋予法律强制力,成为法律原则。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交易中发挥的法律职责作用,担负着公平交易管理执法功能。

是否能够在商务活动和经营行为中坚持对公平、诚信的追求,是衡量经济主体商务伦理道德意识和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我们从以上两个事例中看到,目前我国商务伦理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宏观、中观和微观脱节,重视微观个人职业道德,忽视中观企业责任和宏观经济制度建设的现象。而中观企业责任的缺失有很大程度取决于宏观经济制度、法律职责的无力所导致。因而,加强宏观层次商务伦理道德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业道德原则范文第2篇

去过麦德龙的人都知道,这家德国大卖场的购物发票是一张有购物明细的大发票,麦德龙拒绝提供其他任何形式的发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地超市或者购物中心可以用购物小票换手写发票,购物名目可以变更为办公用品和礼品等。这两种不同的发票处理方式的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伦理原则。

麦德龙坚持的商业原则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换句话说,麦德龙来到中国完全可以像本土公司一样,为了提高销售额,给顾客提供各种方便,换发票的行为本身并不违法。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麦德龙的高层也曾为了采用何种发票形式有过争论,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商业环境下,如果不能“借道”公款消费,很难赢得市场份额。但麦德龙最后坚持了自己一贯的价值准则。为此,麦德龙曾一度业绩滑坡,迟迟不能打开中国市场。麦德龙坚持了下来,几年以后,麦德龙的“德性”为它赢得了大量民营企业的青睐,业绩直线上升。它的价值治理模式证明利益和“德性”的结合是最具有盈利潜力和长期价值的。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像麦德龙这样的企业其实很多。最近IBM公司掀起反商业贿赂风暴又是一例。这些企业似乎都在不约而同地遵守着一种道德原则,违背原则的“富贵”遭到摒弃。这就是所谓的道德资本主义。马克思的《资本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是野蛮的,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的逐利本性不会改变,即使对劳动者和社会有所同情,也是为了调解劳资的矛盾而已。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崇尚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获得了巨大成功,但越来越多的资本家相信资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能无所不能。西方社会出现了一股很强的超越资本的力量,这种力量平衡着资本与劳动、私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其中,由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倡导的“考克斯圆桌原则”,成为西方商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共同准则。这个原则源于两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共生”和人的尊严,确认企业除了谋利经营之外,还要承担义务。企业不应当仅信赖市场的“魔力”,还要在法规和市场力量的行为方针之外,对商务策略和商务活动负责、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利益。这个原则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其中包括共同富裕义务,对于全球共同体和较小规模的共同体都是重要的。总之,这份原则肯定了“经济决策过程中道德价值的必要性”,认为“没有这种价值,稳定的商务关系和一种能长久持存的世界共同体都是不可能的”。

“考克斯圆桌原则”对多数中国企业而言还是很陌生的。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家都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很重要,但他们并没有把社会责任上升到一种必须加以贯彻的原则和道德底线,大多数人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捐助的狭隘层面。像富士康这种漠视员工利益的企业在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中国社会里并不少见。正如“考克斯圆桌原则”所言,无视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市场一定是不稳定的,即使短期内创造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也终将变成没有持续生产力的腐朽资本。

商业道德原则范文第3篇

多层面履行社会责任

道德资本指商业银行及其职工所拥有精神、文化、理念的总和。金融资本的经营方式影响道德资本的积累,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在充分运营金融资本的同时,实现道德资本增值的必由之路。

提高金融资本运行效率。资金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而银行承担着社会资金聚集和重新分配的任务,并具有信用放大功能,只有将筹集到的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社会,才能发挥资金固有的功能,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机融合,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优化信贷资源。信贷是商业银行分配和再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信贷政策、信贷资金的流向体现着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积极支持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的企业发展,推动社会资源的节约与效率提高:积极支持弱势群体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限制对污染型企业的投入,运用信贷杠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出现了流动性过剩。更应该针对小企业贷款的“小、急、零、散、频”特点,专门开发针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方式,以有效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企业,与客户共同构成金融产品的供需关系。不同的产品结构对客户来说满足度是不一样的,只有在金融产品供给总量、结构、质量与消费者需求基本一致时,消费者满足程度才会最大化,商业银行才能得到客户更多的认可和评价。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客户的市场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合理进行产品定价。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和费用,也要追求合理的利润,必然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成本开支补偿。银行在融资价格的制定和中间业务收费策略上,应贯彻平民策略,让百姓享受中国银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实惠。在产品定价上,不能完全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应通过一定形式回报社会,扶持社会弱势群体。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现阶段我国银行的市场准入门槛还较高,基本处于相对垄断经营状态,拥有其他企业无法拥有的融资权和资金结算权,因而也就获得较高的垄断行业利润,因此,商业银行理应将一部分利润通过一定的形式回报社会。

进行合规化经营。商业银行如果在经营金融资本时,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很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助长社会的不公平或侵犯弱势群体利益。因此银行经营金融资本时要以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为依据,要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以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助推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

积极打造商业银行道德文化

构建共同价值观念。商业银行道德资本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对金融机构员工产生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作用,使员工的追求与金融机构的整体目标一致,自觉遵守金融职业道德。

以诚实守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讲求诚信,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商业银行是个高负债率企业,同时又是高度依赖客户进行资金运作的企业,这一切都要以信用为基础。商业银行既是社会信用链主体之一,又对社会信用建设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和传递效应。诚信是商业银行道德文化的核心,诚信有助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开拓和市场的占有。诚信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商业银行诚实守信的内涵包括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保证客户存款随用随取,按规定获得回报;对于贷款客户则要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对于客户委托结算则要按照客户指令按时按质予以办结。作为一个金融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使自身的金融资本产生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时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金融资本有高度的社会依赖性,金融资本运行价值通过客户运作而形成,通过市场媒介而实现,市场不断提供客户需求与供给的信息,因此,商业银行职工在经营金融资本时,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只有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商业银行的职工才能始终树立客户是第一位的思想,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创造有利于培育道德资本的氛围。商业银行要为培育道德资本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要不断地探索建立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模式程序和激励机制。领导要做培育道德资本的带头人,应不断激发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

对道德资本实行科学管理

形成道德资本培育机制。道德资本的积累需要投入,培育道德资本要通过一定的方式。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道德教育,这种教育必须是知情意行相结合的教育。其次要有正确的道德导向。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明确的道德价值目标。第三要积极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这对于道德建设成果的取得有着重要的意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这个道理。第四要对道德行为进行合理的褒奖。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张扬社会新风,鞭挞恶行丑闻。无形的社会力量有时强于法律强制力。法律强制力只涉及人的行为自由或物质损失,而道德力量能够深入人心。

注意道德资本的合理配置。道德资本作为一种资源,不同的配置方式会有不同的经营效果,不同的业务岗位要配置具有相应道德水准的职员。一般情况下,要害岗位金融资本经营风险较大,要配置尽可能多的优质道德资本,从而实现道德资本对金融资本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商业道德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原儒商文化 价值内涵 特性分析

中原地带,位置优越,商业繁盛,历史悠久,其厚重的儒商文化是当前中原经济发展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资源,独具儒性思想和商业文化的双重优势。一般来讲,中原儒商是指长期在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域生活和成长过,有着较为强烈的从商治商意识和独特的商业经营管理方式,并兼具崇高的儒性文化和道德品性。其中的“儒”应指在传统儒家文化及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儒家德,“商”应指儒性经济思想指导下的商业经营行为及管理方法,在这极其浓郁的中原儒商文化中,有着十分丰厚的价值内涵和明显的商业特性,其当代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亦很重要。

重人本、施仁爱的从商理念

儒家文化是中原儒商文化客观存在的思想价值基础。儒家文化一直倡导和推崇“人本主义”和“仁者爱人”的思想观点,在孔子、后世弟子及大儒的主张里,“人本”与“仁爱”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也是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精华所在。《论语・颜渊》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离娄下》曰:“仁者爱人”,《论语・学而》曰:“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论语・泰伯》曰:“君子笃于亲,而民兴于仁”。“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传统价值根源,儒家把“人”定位在宇宙和人类世界的中心地位,这也是中原儒商对“人本”管理哲学的的充分肯定,这对现代企业管理都有积极的启示意义。而“仁爱”思想是由“人本”思想繁衍申发出来的行为原则,要仁民爱物,关注民生,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能更好的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践行“人本” 思想的生产行为和社会责任。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也从理论上肯定了民众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价值作用。《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是站在宇宙观的角度,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和价值要求,人之所以贵于万物,就是缘于人不但能认知,而且还具有特殊的情感及道德价值,这也是对“人本”思想的价值肯定。

中原儒商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以后延续两千多年,逐渐成长、成熟、定型,这是中原儒商在实际经商和历史体验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形态。他们根据儒家的“天地之中,人为贵”的价值思想,在长期经营和管理中,实践推行“人本”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来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如儒商典范子贡,他是孔子众多弟子中比较得意的门生,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超人的经商智慧,他用从商积蓄的巨大财富,为孔子及众弟子周游列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为儒家思想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货值列传》曰:“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他原本商人,后来投于孔子门下继续经商,他尊奉孔子的“仁学”思想,他秉承儒家“博施济众”的“仁爱”道德伦理标准,结合经济规律和从商技巧,触动了中原早期儒商群体的萌生。《论语・雍也》中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扰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明白地接收了老师的谆谆教诲,从“人本”的角度认识到,一切为他人考虑、奉献,推己及人,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大爱”精神。《论语・雍也》曰:“子贡曰:‘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曰:“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可以看出,子贡的确是个亦儒亦商的早期典型代表,不愧为“儒商鼻祖”的称号。

可以看出,中原儒商在从商治生的同时,从不以一己之利而危害社会,相反他们总是秉承仁爱为先,用自己卓越的商业智慧和才华来回报国家、服务社会。古代中原儒商就是严格遵循孔子“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矣”的教诲,在其高尚的道德文化意识的指引下,他们把商业活动看成是实施儒家道德文化的**工具、手段或路径。他们大多善于贡献社会,比较热衷于赈济灾民、捐资办学、修桥筑路等社会和国家的公益性教育事业或慈善事业。比如在当代新儒商中,有亦商亦儒、忠贞爱国的商人马万祺,还有寿考百岁、慈善人生的商人邵逸夫,这些都是典型的代表和例子。他们时常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之后,大多以经世济民为己任,为民奉献自己所有的力量,极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明义利、济众生的治商之本

儒家文化注重“以义生利”、“义利兼顾”的思想主张是市场经济必备的本质要求,这是道德经济的集中体现。《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述而》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宪问》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子罕》曰:“子罕言利”。中原儒商以传承儒家思想文化为己任,尤其强调重义轻利、以义取利的经商之道,主张商人从事一切商业活动,总是“义”字当头,“义”始终是第一位的,把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和立足点放在“利他”上,从考虑人民大众的最终利益出发,以达到济众生之目的。《荀子・荣辱》曰:“先义而后利则荣,先利而后义则辱” 。他们在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上,不是先从自身利益来考虑,他们极力反对唯利是图,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不义之事,蔑视那些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世俗小人。中原儒商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来看,所有的经济行为是真正的君子为人处世之道,《论语・里仁》曰:“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中原儒商不但处处讲仁义,守信用,对待那些损人利己的奸商是极力反对的,这种重仁重义的行为,推而广之,对发展社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有益的。《论语・颜渊》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就是强调“义”能成人之美,“利”为害人之基,此种富而好德的商德境界,是儒家道德价值和经济伦理价值的契合和统一,是中原儒商文化精髓之所在。

常言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但凡从事经济生产和商业经营者都以赚钱盈利为目的,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表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或途径来赚取钱财呢?《孟子・离娄上》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儒家所看重的“义”是儒家思想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指人的思想和行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讲仁义、讲道义,《春秋繁露》曰:“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义能涵养人性,义养为先;财利只能供养人的身体,利养为后,这是以大义教化天下、以德行昭示人民的集中体现,这才是治国理政为民之大道。这些思想主张在古往今来的经济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验证。如商圣范蠡,虽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后天的勤奋努力,他学富五车,最终拥有万贯家财。在他的经商思想中最看重的是“富好行其德者也”,他一生仗义疏财、施善乡邻,并忠国爱民、博施济众。他在商业活动中虽主张“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但他致富后,总是“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范蠡在后十九年的从商生涯中,曾“三致千金”,又“三聚三散”,最终成就了他自己的“陶朱事业”,为后人所传为佳话。司马迁赞扬白圭说:“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白圭“富而不骄”,仍俭朴节约,与民以苦为乐。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把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原则和社会价值观念运用于现实的商业经济活动中去,他们严守“义上利下”、“以义制利”的经济运行原则,这正是中原传统儒商所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

中原儒商关心民众,体恤贫苦,热爱国家,忠于社会,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之后,把自身的个人价值和民族的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成就自己的完美人生。“陶朱公”范蠡就是这样演绎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早年与越王“卧薪尝胆”,隐忍偷生。后助越王灭了吴,但他不以功自居,却隐姓理名,徜徉于江湖,经营商业,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商贾。他在不断地追求、创造、积累财富的同时,从没有忘记那些贫苦的乡邻们,散家财施惠他们,并定居“陶”(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司马迁评价他:“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能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德也” 。由此,后人尊称他为“陶朱公”,追捧他为“商业之神”、“财神”。

尚中和、生善财的经商之道

中原儒商倡导尚中贵和、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卫灵公》)。自古以来,贵和尚中,是中原儒家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之一。贵和是儒家核心的道德价值取向,强调的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要采取礼让的态度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中”有天下之中之意,也有为人处事之用。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事要适宜,要不偏不倚,使双方保持均衡的合理状态,是一种极佳的“适度”效果。“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庸・天命章》)。“中和”是儒家思想文化中标准比较高的道德范畴,也是一种现实社会中处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的伦理道德行为折射到从商治生的商业实践活动中,则表现出极高市场伦理价值。“和气生财”已成为现实中处理各种商业矛盾和纠纷的基本方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方协调、统一、平衡约定俗成的原则,是商业活动中高度和谐、完美至善的一种境界。“尚中和、生善财”的经商理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原儒商的内心之中,成为后世儒性商人做人、经商处事的基本行为原则和要求,更成为众多儒商所共同认同并积极践行的从商之道。

荀子也说道:“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荀子・国富》)。荀子认为,在古代竞争激烈的政治和经济斗争中,儒商也要保持良好的君子风范和儒雅气度,要善于运用“以和济争”的经营策略,达到“生善财”的目的。子贡是典型的儒性文化商人,做人经商,基本都以仁字当先,以和为贵,倡导和气生善财。他常常提醒自己,从商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贫而乐,富而好礼”,要“富而有仁”,以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最终达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儒商”至高境界。在《吕氏春秋》中曾记载子贡花一大笔钱财无条件的赎回大批鲁国奴隶的伟大善举,可谓是流芳千古的传世佳话。子贡这种运用儒家文化来促进商业发展,以商业智慧来滋养儒家思想,为后世“为富且仁”的儒商经济理论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

儒家积极倡导“乐群贵和”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在远古时期最初是为了建立和维护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的良好社会秩序,《尚书》中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汉刘向也说:“四马不和,取道不长;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说苑・敬慎》)。可以看出,在古代儒家的这种“和”的思想中,其占据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是不能随意撼动的。一旦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国家将会面临覆亡的危险。尤其是经济上用“中和”来调和商业的矛盾和冲突行为,则会出现“和合”的经济繁荣现象,因为“中”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之所在,是商业经济发展的隐形规律,是商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约定习俗。一旦打破了这种“和合”的交互状态,大家彼此都会伤元气,受伤害,不但生不了“善财”,也不会相互的调和、融和,公正、公平、仁道、博爱、民主、自由的经商之道将会打破。由此,“尚中和、生善财”的经商理念为当前中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上述不良现象提供了极好的治疗良方,为构建一个和谐的商业大环境有着巨大的现实启示意义,这是应该积极的倡导并大力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瑰宝。

守信义、重承诺的市场之德

“信义”是中原儒家文化中主要的伦理价值标准,“诚信”被视为现代市场经济行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原则,二者是可以相互并生、契合的,也可以具体转化为多样的、内涵丰富的市场道德规范和经济行为准则。《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为政》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可以看出,儒家是如此的看重“信义”,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事,“信义”是根本,没有了“信义”,其他一切都是一纸空文,无从谈起。而“诚信”在儒家著作中也提及多次,《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君子诚之为贵。”《礼记・祭统》曰:“身致其诚信,诚信之谓尽,尽谓之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荀子・不苟》曰:“诚信生神,夸诞生惑”。上述经典名句,深刻阐释了“诚信”之道的具体内涵,明白其中之理,其他的一切道德观念都能神清自明。

由上可知,在儒家思想的观念里,“信”是君子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义”是君子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二者合一,是个人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从个人的道德信念上来讲,中原儒商是标准的“谦谦君子”的形象,敛取不义之财是小人行为,是奸商行为。讲仁义,守诚信,在古代可以说,不管是做人处事,还是为官经商,都是非常关键的道德价值标准。“诚信”成为了社会稳定、人我互亲、商品货真价实的根本保证和前提。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的商业活动中,讲信义、守承诺已成为一种巨大的隐形力量和无形动力,支撑着纯洁的商业环境。一代晋商乔致庸的商训中就非常看重“信义”,他认为,经商首要看重的是以信誉招揽顾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取利正道,只有这样,才能共同铸就中原儒商之大道。

儒商子贡曾与其师孔子时常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做人处事的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将不复存在。在他的商业生涯中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最终使他在残酷的商斗之中,赢得信誉,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中原儒商的文化基础,并使他的经营理念孕育着博大精深的儒家德性文化内涵。君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商业活动更是如此,俗话说“货真价实”,就是要用诚信去争取顾客,赢得市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商业巨子,包括子贡、范蠡、白圭、吕不韦、怀邦商人、“康百万”家族、鲁商奇才孟洛川等,无一不是如此。信之于商,是中原儒商伦理道德的现实价值体现,内容广泛实用,涵义精深易学。现如今,作为一名真正的儒商一定要讲究“信义”,以信立商,把诚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以建构真正和谐的商业生态。史学大家司马迁曾把商人分为“义商”和“奸商”两类。义商恪守诚信,童叟无欺,公平交易,深知“黄金有价,信誉无价”;而奸商到处欺诈,牟取暴利,唯利是图,不知情,不知义。在当下中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值得新时期中原儒商应加以甄别和积极借鉴的。

坚毅力、生不息的敬业之神

在儒家思想里,总是蕴涵着一种强烈的建功立业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易传・乾・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自强不息,源于天地万物而来,上天有好生之德,儒家伦理从自然界中领略到某种道德的力量来感化人性,教化四方。孔子更是强调修身做人,治国平天下要“不怨天,不尤人。”孟子注重以“浩然之气”来“养身修性”,培养人性的坚韧,塑造人格的德性力量,它有一种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的信念和毅力。儒家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现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就表现为儒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自强图新的坚毅品质。

“天下治生之祖”的洛阳白圭强调,从商者必备“智、勇、仁、强”的经营能力和道德涵养,“吾治生产,犹尹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鞍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白圭眼中的“治生之术”是要有卓越的智慧和渊博的学识,灵活把握商机,勇于决断,才能成就真正的儒性商人。他们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奋斗不止的儒家思想引入商业活动中去,这是中原儒商攀登事业高峰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他们不只是把商业经营活动当作一种获利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把它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伟大事业来做。“商圣”范蠡的商业思想也主要以崇高的敬业之心和刚强的进取之心,在他长期的从商生涯里,他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白手起家,不管是在远古的先秦时期,还在是当今时代,都是个商业奇迹,这主要得益于他的敬业之心和自强意识。在中原古代儒商看来,唯有坚毅之力,创新之才,敬业之道,才能使自己所开创的商业坚如磐石,持久永固,永葆长青不衰。现代市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竞争和生存异常残酷,作为新时期的中原新儒商要能在波涛汹涌、充满危机与挑战的商海中立足脚,必须要拥有辩证的思维、机智的头脑和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不畏艰险、不断创新,一定能够以新致胜,以强求胜,创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总之,中原儒商具有儒家思想文化中仁民爱物、重义守信、以和济争、自强图新、博施济众等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新时期现代新儒商精神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原儒商拥有先义后利、诚实守信、和睦谐调、勤俭刻苦等显著的思想特性,依然是现代新儒商所要遵循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市场经济行为。中原儒商坚持仁爱守义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尚中贵和、和气生财的经营哲学,以及诚实守信的市场之德,再加上刻苦奋进、开拓创新的敬业之道,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儒商应长期坚守并有待深入挖掘、传承、发扬光大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

2.金良年撰.孟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唐凯麟,曹刚著.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戢斗勇著.以义取利的生意经―儒商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商业道德原则范文第5篇

商业道德,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及其成员从事经营时,完善其素质和协调商业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上应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本文所谈的商业道德问题,由企业人对某些商业道德规则的违背谈起,同时涉及到企业人对企业的管理与经济制度的道德性问题。

商业道德虽然涉及到商家及其成员对商业规范和经济法规的遵守问题,商业道德并不等同于商业规范和经济法规,后两者带有浓厚的强制性、他律性特点,而商业道德则属于道德范畴,有着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

简单讲,商业道德对市场经济领域的商家及其成员的要求,包括诚实经营、平等交易、公平竞争、合法谋利、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等。树立商业道德的目的是通过保护市场经济中商家的平等竞争、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借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同时通过培养个体的商业道德完善个体的道德人格。

二、商业道德缺失的危害性分析

1.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市场营销的本质在于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社会的财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但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漫天要价,乱“宰”顾客;利用虚假广告进行欺诈,骗买骗卖等,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不仅造成了他们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在这里,消费者的权益被破坏殆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难以实现。

2.破坏了公正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

公正性是市场竞争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正常的市场背景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平等的,人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并通过正当的手段赢得竞争和优势,由此获得的利益也才是正当的、合法的。然而,有些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则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们的商业秘密;用贿赂的方式推销商品;在广告或宣传中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产品声誉;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等,所有这些行为的出现,无不有损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原则,使市场竞争秩序受到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正当利益遭受损害。

3.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市场营销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并遵守社会公德。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增进社会的福利和健康发展做贡献。但打量假冒伪劣产品对名优产品的冲击,不仅使名牌企业利润减少,造成国家利税下降,而且国家为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还得支付巨额资金,损失巨大。同时,某些不法分子为了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合法化,不惜重金贿赂政府官员,或在销售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加剧社会风气的败坏,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严重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无论是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还是用虚假广告进行骗买骗卖,以及采用其它不正当营销手段,从短期看,企业由于欺骗消费者,引诱消费者上钩而获取了眼前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其违法活动一旦被揭露、曝光,必然危及本身的声誉和信誉,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消费者的唾弃,最终失去顾客,失去市场。

三、商业道德重构的对策

1.重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营造道德氛围

首先,作为消费者,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既能唾弃、遏制不道德行为,使违反商业道德者没有市场;又能文明、诚实、守信,给商家良好商业道德行为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消费者要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效遏制不道德行为蔓延。对违反商业道德行为不予投诉,就是助纣为虐,推波助澜。其次,作为商家要恪守商业道德,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特别是企业经营者,要把商业道德当作无形资产,不断强化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真正认识到讲商业道德可为自己创造更多商机。同时,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商业道德意识深深植根于全体职工心中,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坚决不搞只顾自身眼前利益的狭隘满足,而失去商业道德,失去市场和失去未来的短期的“自杀”。

2.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强调依法治市。而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因此需要加快立法和修订,健全法律法规。一要积极健全合同监督管理法规,加强打击合同欺诈工作的可操作性;二要完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以杜绝企业违反商业道德行为发生;三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立法,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四要加快建立信用制度,使市场经济真正成为信用经济;五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使所有从业人员都有法定的“从业资格证”,便于执法机关检查、控制,同时也能有效遏制不法行为发生。

3.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改革传统的地方和部门领导的“政绩”考核方式,即除了经济总量指标以外,还应注重考察其市场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一个地方的市场开放程度和环保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其领导人的水平与能力。为追求经济增长指标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不惜以牺牲一个地区的环境为代价,这样的“政绩”又怎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清除地方保护主义这个信用和道德建设中的最大障碍,其关键在于改革对地方领导人考核的单纯数量指标,这样才有利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4.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遏制短期行为

目前,很多企业产权不清,“婆婆”非常多。尤其是国有企业,国家是通过政府官员系统来实现所有者利益的,而政府官员是要换届选派的,从而导致经营者出现短期行为,往往置商业道德于不顾,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对此,要明晰产权,解除政府的约束,把企业转由企业家经营。因为企业家是以终生经营企业为职业的,关心企业长远利益和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故而能够恪守职业道德。

5.大力推动名优产品的促销活动,实施名牌战略,使重质量、守信用的良好商业道德蔚然成风

通过由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名牌对市场的挤占,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扩大市场销售,同时使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更为困难。现阶段名牌的形成和发展单靠市场自发的力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应对其予以必要的扶持。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51
下一篇 2024-05-09 20:51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