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案例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学探究 合理猜想 类比 归纳
1.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关于数学教学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着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探究性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我结合若干案例,对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作一些分析。
2.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过程及案例分析
结合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主动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习得性原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种操作过程进行阐述,并进行案例分析。
2.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将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知识,这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具体的有:(1)创设应用性情境;(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4)创设直观性图形问题情境;(5)创设新异悬念情境;(6)创设疑惑性陷阱情境。教师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心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把探究性学习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我举几个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案例。
2.2.1创设应用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应用的问题值得研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的问题。
案例一:某市目前家里用电每度0.38元,用煤气每立方0.9元,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加热快慢,使用电和煤气,到底哪个更合算?
案例二:手机全球通号码收费方法与神州行号码收费不同,如果主要是手机打市内电话,选择哪个更合适?
案例三:家里使用市内电话,怎样打电话用最少的钱?设计一个方案。
通过上面的三个案例可见学生进行身边的实际问题很多。知识缺少发现,只要有心就不愁没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具体,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学生要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进行资料查询、调查情况、设计实验、数学建模,最后求解问题。
2.1.2创设趣味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案例四:设P(3,2)为抛物线y2=2x内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Q是抛物线上的点,求|QP|+|QF|的最小值。
这个问题,许多学生能够很快地利用抛物线的性质,把|QP|+|QF|的最小值转变成P到准线的距离|PK|(K为垂足),从而得到解决。但我们可以把问题深化:在物理学中光是沿着最短的路线行走,那么从抛物线的焦点F射出的光线经抛物线的切线反射是否沿着F-Q-R(这里QR是垂直于准线)的路线?在抛物线中是否意味着经过焦点的(直线)关于抛物线的切线对称的直线平行于对称轴呢?并建议学生用电筒去观察研究。
对于上面这个案例,有一种趣味性的情境把它与物理学中光线的性质联系起来了,对问题进行了更深的探究,从而将这个问题联系到物理学问题,并且通过实验创设了一个趣味性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1.3创设开放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案例五:在椭圆=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隐去结论,改编成:“椭圆=1是否存在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相互垂直?若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即成为一道探索题。
再接着将条件变换,问:“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一点,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即改为一道开放题。
上面这个案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渗入了主动探索,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道题目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把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堂,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去体验创造成功的感受,并以此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探究性教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2.2提倡合理猜想,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类比、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了解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下面我们从类比猜想和归纳性猜想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举出案例,阐述合理猜想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2.1类比猜想在探究性教学中作用。
类比是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发现的重要源泉。类比性猜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常会用到类比性的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类比性猜想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探究活动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
2.2.2归纳性猜想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运用。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或现象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科学方法。它分为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我从不完全归纳法出发,举出一个案例对探究性教学进行分析。
案例六:求证:(其中111…1为2n个,222…2为n个)
这道题目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很简洁,没有任何条件,似乎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当n=1时=3,当n=2时=33,当n=3时=333……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呢?此时就可以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测,就可以对这个猜测进行证明,从而可以证出此猜测是正确的。
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猜想,这个方法容易得出相似的规律,由个别特征猜测出整体特征,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接受。
2.3实践探究在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实践探究要求学生求异求活求新。培养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应从培养学生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海.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研究.
[2]刘胜群,杜毅.谈数学例题的探究性教学.数学教学研究.
[3]戴国仁.习题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数学教学研究.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电子技术课程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叫实例教学或个案教学,就是以实际项目为实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决定了这门课是否达到授课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体系不同的是,案例教学以探讨分析,解决具体案例为主,更倾向于让学生经历该案例。区别于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教师启发式的教学中,深入了解案例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教师交流得出结论。这样课堂信息由以往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递转变成教师启发学生探讨的双向交流过程,使学生在对案例的认知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学生做相关案例的实验,在完成相关案例的过程中,既能复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动手能力。我国案例教学在法律经济等课程应用比较多,而在工科课程方面应用较少。本文就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加以探讨。
二.案例教学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工科很多专业中,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学好电子技术课程一方面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做好毕业设计,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和以后的相关研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形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由于理论性较强,因此电子技术成了学生们怕学、难学好的一门课。而对于电子技术,传统实验只是依照实验指导书按步骤接线、运行即可,学生做完就忘,达不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如何能够做到让学生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在该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把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把枯燥抽象的东西生动化、形象化,同时利用实践使之更具体,既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1.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授课,学生仅从课本了解相关知识,很难树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也不会增强。而在理论教学中,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在验证前人的结论的基础上,自己想、自己做,学生不仅会对整个案例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会加深对相关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讲解555定时器电路时,由于555定时器本身电路结构中包含了电压比较器、触发器、晶体管、分压器等相关电子技术的前期知识,而且它的内部电路比较复杂,如果只是一味从理论上面讲解它的功能,学生很难理解脉冲宽度、单稳态等概念,以及定时时间算法。而如果引入相关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前期知识。在讲解555定时器时,我采用的案例是用555定时器设计一个闪光灯电路。如图1所示。
电路接成典型的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利用EWB软件仿真,当OUT端为高电平时,L2亮,L1灭;当OUT端为低电平时,L1亮,L2灭。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闪光的频率。学生利用这个案例结合仿真电路图,通过对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来改变闪光的频率,从而直观地了解多谐振荡器的原理,理解脉冲宽带的含义,以及555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对于学生对555定时器基本电路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555定时器应用广泛,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后,可以由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分析较复杂的555定时器,而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验证案例
在以往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仅仅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利用实验箱依照指导书所讲的步骤机械地接线。由于实验箱的限制,可做实验较少。而且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本身比较抽象,对于一些原理学生很难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设计与实验案例,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模拟电路时,对于三极管放大状态、饱和状态、截止状态的理解,仅仅通过书本上的介绍和简单的图解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可以采用三极管作为开关电路的案例,由学生做相关实验,来更好地理解三极管三个状态的属性。如图2所示。
使三极管工作在正常放大工作状态,学生可以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量其基极、集电极的电压值、电流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分析其放大电路的工作条件。分析完后,在此的实验基础上稍作修改,就可以利用三级管电子开关控制电动机,验证其工作在饱和及截止状态的条件。见图3。
如图3,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为250,电动机启动时启动电流及集电极电流IC应为1.5A,而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最大放大电流也不能达到1.5A。此时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基极电流,使三极管工作在截止、饱和状态,此时三极管作为开关使用。通过计算可知当基极电流IB大于12mA时,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三极管导通,电动机启动。在该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及理论指导,具体实际电路的连接、分析,计算,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完成实验后,通过实际实验数据与理论饱和值比较,分析出三极管工作在截止、饱和状态的条件。这样通过具体案例实验来解决具体问题,可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将案例应用在教学与实验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等案例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建构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业上得到提高,能力在自己的发展区附近得到提升。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不断地变化着,特别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并没有起到自身的有效性。为此,在现代教育课改的情况下,要求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
一、案例分析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模拟性的解析,才能保证学生真正掌握到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对“人造卫星”原理图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根本问题进行设问处理,即:石块水平抛出,会有怎样的运动轨迹?进而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掌握所得出的知识结论,其运行的轨迹是曲线,速度越大,射程越远。又如在对弹簧与力之间情景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设置相关问题,以保证学生对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而相应的问题可以为:当一个恒力F有效地作用到木块上,则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木块受力如何,大小如何改变,能量会怎样转化?当弹簧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没有力F,那么木块会产生怎样的运动?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建构策略
(1)做好新知识的引入工作。高中物理有些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学习,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物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不仅对学生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想要教好高中物理需要充分地抓住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快、思维可塑性强的特点,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如对自由落体下落进行实验时,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发现比值发生了变化。这样不仅能够将物理知识放回到现实中,同时还使学生能对即将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的引入具有积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兴趣。高中物理学习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够浓厚,我们知道只有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才能有进一步想要探究的热情。所以,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要因素,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在对摩擦力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举例走路时脚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了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可以用物体压着毛刷,通过毛刷的弯曲的方向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样可以保证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采用一定的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这样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实例进行对物理知识的分析,不能仅仅完成对课本知识的教学,还要教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物理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教师在所举例子中要给每个学生拓展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长处。如:在教学圆周运动知识前,刚好我国“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升空,学生对空间运动知识极其向往,于是在课前,我就将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作为课题的引入,因为学生在学习圆周运动知识前就对这部分知识充满了好奇,自然会对学习投入极大的关注度,学习氛围瞬间生成。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转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对课程精心的导入,创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出发,进行课堂的教学优化,在实践中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广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2(5):102―105.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与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历知识构建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案例探究教学法将是本文研究的一种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即“从方法上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从内容上加入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可行性
(1)从理论上看,案例探究教学法“从方法上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从内容上加入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二者相辅相成,符合初中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
(2)从教学设施上看,多媒体教室的日益完善、实验设备的增设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从实践上看,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显示出优越性及无限的生命力。而案例教学法是以上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在物理教学中将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4)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内容不多,时间上是充裕的。为案例探究式教学法提供了条件。
二、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探究教学法不管在课堂实施效果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都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证:
(1)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案例探究教学法内容上引入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方法上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案例中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去挖掘,发现的问题要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课堂讨论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学生经过探究后形成不同的观点,在讨论时不断学习思考,这时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
(4)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案例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5)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随着案例教学法的进行,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对以后的物理学习都是有益的。
(6)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关心身边事物:案例源自生活中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学在科技前沿的一些运用,进而对这些现象的探究,让他们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关心周围事物。
学物理不仅需要发现的眼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时就非常有必要把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物理教学中。
三、案例探究教学法的课堂实施效果比较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在教学导入、新课教学、总结巩固这几个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教学导入方面,案例探究教学法通过案例的引入,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体系。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将联系自己所学知识和以往的经验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端,案例源自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引出矛盾冲突,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现象来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同时获取新知识。
在总结巩固阶段,学生通过案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总结,教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四、案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例子
探究性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探究学习;问题;解决途径;有效性
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探究教学改革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课堂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坚持把学生的生活事件、生活思维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把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结合;学生的学习逐渐摆脱了以往的枯燥无味、效率低下的局面,等等。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的课堂探究教学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们拟就思想政治课堂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有所裨益。
一、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探究活动形式化、教师选择的探究案例不合理、教师调控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健全等。
(一)探究活动表面化与形式化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探究教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教师不适应或者不赞成新课改,只在公开课上才用探究教学;也有教师把探究教学理解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偏离了探究教学的本质。
(二)教师选择探究案例不合理
虽然思想政治课堂的探究资源、教材都有提供,但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探究案例本身的时效性要求,在探究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自己选择探究案例。然而,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不同,和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不同,探究案例的选择往往不尽如人意。
(三)教师调控探究活动不到位
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的增长过程,也是生活能力的增长过程,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实践与探索能力。探究教学把教学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探究,掌握学科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在探究教学中,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调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教师的引导,探究教学就无法进行。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到位、调控不合理,就会使探究学习形同虚设。探究活动是局限在部分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之间,有少部分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发言、不参与,成为“隐性的观众”。有的老师教学设计很成功,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后,学生没来得及认真地思考和探究,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呈现结论。这样的探究教学,其实是教师的一场表演秀,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
(四)评价探究教学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当前的探究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课堂探究教学处于混乱状态。有的教师完全放任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甚至偏离教学目标。也有的教师非常不放心学生的发挥,事事掌控、时时限制,完全沿用旧的教学方式,穿新鞋走老路。两者都事与愿违,达不到探究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课堂探究学习有效性的途径
面对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文献阅读、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和对一线课堂教学的调查,总结出提高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有效把握探究案例的选择
探究案例的选择对探究教学的成功与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成功的探究案例为有效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有效把握探究案例的选择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探究案例的量不要过多,两到三个即可。探究案例要少而精。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把探究案例数量控制好,才能在有限时间内保障学生把案例探究透彻。
2.探究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一定的原则。选择探究案例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1)探究案例要尽量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改的主要教学思想之一是要坚持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紧密结合,把学生周围的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2)探究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有密切的相关性。探究教学虽然重要,但它依然是服务于课堂教学,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探究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的内容,选择最优的探究教学案例。(3)把握好“三用”:规定性的、经典类的、多用途的、践行性的案例要尽量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脱离地方实际的、不具探究价值的、存在科学性问题的探究案例都不要用;案例素材和形式要变化着用。
(二)选择有效的探究活动的设置点――教学重难点和道德情感冲突点
探究活动应该设置在学科知识的重难点上和道德情感冲突点上。有些探究活动的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探究活动设置的点有不合理之处。有些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就能认识并理解,这样的点设计探究活动,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是空探究。
例如高中《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就是设置在道德冲突点上。金钱是万能的吗?生活中金钱的确很重要,那么它是万能的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确定的,但是通过探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指出问题所在,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必然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定的观点。那么这个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三)设置有效的探究问题
科学的探究案例和正确的探究设置点对于成功的探究教学还是不够的,最关键的一步是教师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创设情境、提供材料、启发引导和总结评价的过程。对于学生就是理解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问题层次性是指问题的难度要有个梯度,先易后难。(1)先易,一方面是考虑到问题的可接受性,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难度过高会让学生失去参与的兴趣和动力。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心理学家认为,行为的成果也是行为的动机之一。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过程的引导一定要把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2)后难,是指探究问题一定要在先易的基础上,逐渐地提高难度。一方面,让学生经过思考获得结果,“跳一跳,够到果子”;另一方面,如果问题一直过于简单,对学生没有任何的挑战,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注意慢慢地脱离课堂。相反,问题一直过于难,学生无论如何努力得不到结果,或者只有少数的人能得出结果,那么也会很严重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要有价值。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问题的设置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作用,即使学生探究得非常热烈也是无益的,甚至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探究问题要有情境。问题要有情境是指问题要生活化,语言要生动且易于理解。避免学科化过于浓重,语言生涩难懂,让学生无所适从。问题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才是根本。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三选”
“三选”:选恰当的对象;选恰当的时机;选恰当的提问方式。
1.选对对象。问题的难易不同,学生的水平高低也有不同。教师在探究提问的过程中,要适当选择恰当的对象。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选对时机。成功的教师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对提问、追问时机的敏感。通过对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的思维紧跟课堂活动,这将非常有利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3.选对提问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追问、类比问等。追问和类比问对于掌握学生的思维非常有效。
(五)提高探究活动的“面”,调动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新课程改革强调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探究教学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服务的原则。这里的学生主体,意为学生群体的主体性,那么应该是包含所有的学生,是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避免仅仅是部分学生的参与,其他的学生成为教师和部分学生的“温柔的听众”。
探究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课堂探究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素质还没有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有待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新课改本身的不完善导致的。因此,一线的思想政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把新课改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月周.高考政治试题的命制及对教学的启示[R].温州:瑞安二中,2010.
[2]姜晓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R].温州:温州四中,2010.
[3]陆曝.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