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露珠的句子范文1
1、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晶莹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2、夏,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亦是一个多露珠的季节。但我每次观看露珠总是那么的匆忙,总是那么的急迫,亦不曾欣赏露珠的滑落。然今天我是带着好奇的心情来观看露珠。不久,我望到了悬挂于叶尖的露珠。在那,我顿然发觉露珠里似乎拥有着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绿的世界。即使我已知道那是现实的倒影,但我依旧躲避。因为我不想破坏如此美好的梦想。它和我相似,都有着幻想,都有着梦想。
3、露珠并不象鲜花那样,在人前显示炫耀,它只是默默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少诗人把它比作“灿烂的珍珠”,露珠自己却说“不,我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水珠”。
4、我还发现了一颗晶莹而透明的露珠,在一片小荷叶上,闪闪发光。妹妹眯着眼睛说:“姐姐,那露珠真像一颗颗白色的园糖一定是甜丝丝的。”弟弟摇了摇头,说:“不对,我看像一粒粒小玻璃球,可好玩了!”他们俩各说各的,谁都不让谁。我说:“露珠是万物的母亲,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万物。”
5、悬挂的露珠终于从叶尖悄然滑落,形成了曼妙的弧线,亦流露出一个生命的定格。在敲击地面的瞬间,梦亦支离破碎。我顿然心头一阵疼痛,惶恐,迷惘。就如此,它的梦就在沧桑的岁月里,在生命的尽头消亡。
6、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的世界便呈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草地上,闪动着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点点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烁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7、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乳汁哺育、婴儿一样的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挣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的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给树木、庄稼……而对他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花朵的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的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8、露珠虽然没有珍珠那样高贵、金钱那样欢喜。但是,你只要细细地看她,欣赏她。这时,你就会觉得她(露珠)更高贵、更让人欢喜。但是,世界上总有人不爱想事或物的,更加不注意这渺小的露珠了。尽避如此,我还是希望大家想一想,社会为什么会有抢劫?有的甚至为了抢到了东西,竟然可以不顾他人的生命。这是谁造成的?是他们(金钱、珍珠),他们是社会的罪魁祸首啊!
9、看这些露珠们,一个一个亮晶的,圆滚滚的,有大的,也有小的,大到小姆指甲盖,小到一个句号,一个一个都是那么的可爱。
10、露珠她并非平凡。她美丽得可以跟高贵的人见人爱的珍珠相比;她洁白得像自由的天鹅在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翔;她有时像一个有理想的灵魂。露珠是怎样来的呢?她是天上的仙女们因没有了自身的自由而感到痛苦,哭是她们诉苦中的一种。每当他们回想到自己的以前,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然而,就形成了现在既美丽又晶莹透亮的露珠了。
11、一直喜欢在夏的初晨,用双手撑着脸颊,静静地注视着那浓雾中的荷花上晶莹剔透的露滴。此时的荷是那么的美,而那露珠是那么的纯洁,那么剔透。它们滚圆于荷瓣上,似一个个娇小的孩子在打着盹儿,若用手去轻碰那花瓣,他们就突然从梦中惊醒,睁开朦胧的大眼,晶莹剔透,天真无邪。然后就打着滚,尽情地徜徉在荷宽大的怀里。它们是那么有灵性,那么惹人怜爱。像少女娇羞的粉面上一滴泪,凄美得让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又让我怅然难以释怀。
12、它,不被人注意,在无私地奉献着,奉献着,不想让任何人注意,只是默默地奉献。它,没有缤纷的色彩,()却有晶莹剔透的身躯。它的晶莹,在太阳的照射下,变得闪闪发光。有时,会有人注意到它,想去摸一下,但它却羞羞答答地落下去了,不留一点痕迹。它,生命虽短,但还在做着贡献,生命的短暂,甚至只是几分钟、几秒钟,便悄悄地落到地上,滋润土地。有人说,娇艳的鲜花最美丽,还有人说,纯洁的百合最美丽。而我却觉得,平凡的露珠最美丽!
13、天快亮了,露珠静静地躺在叶片上,它环视着四周,不久前,它刚刚离开母亲的怀抱,带着新奇与不舍,降生在这个向往已久的世界上。菜园里住着许多居民。离它最近的是紫油油的茄子,再过来是辣椒。露珠躺着的小白菜生长在茄子脚下,听说是那个年过半旬的老奶奶不小心将小白菜籽漏了一颗在这,于是它就在这扎根了。
14、太阳刚刚揭开层层的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爱地注视着这熟睡了一夜的大地。清凉的晨风中,小露珠仰起了圆圆的脑袋,向太阳微微地点头。太阳那绚丽多彩的光映照在小露珠上,露珠上便呈现出一颗颗金灿灿的太阳。在温柔的晨风的吹拂下,它便在宽大的叶片上高兴地打滚起来。
15、早晨,聚在那鲜绿的叶子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翠绿的叶子上,叶片轻轻摇动了一下。几颗小露珠就调皮地躲进了草丛,再也寻不着它了。
16、露珠身体很小,生命很短暂,但他却不平凡,但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乳婴儿一样滋润禾苗,每当黎明,它盼着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隐身于天空的空气中;夜晚,无声无息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扶着闪电,炫耀自己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冷酷无情。
17、露珠的生命很短暂。夜间水蒸气的蒸发,形成了露珠。露珠是沐浴露,每天凌晨和清晨,露珠都在给植物们洗身躯,因为她们知道:太阳一出来她们就会消失。在太阳出来那一刻,露珠不见了,但是植物变得绿光闪闪,好像翡翠。露珠好似我们的老师,夜间马不停蹄的,默默地工作,清晨我们都在睡梦中,露珠还在工作,等你醒来,出了家门会感到一阵清香,你以为这是自然现象。但是,这不是,这是露珠一夜辛苦的工作换来的。
描写露珠的句子范文2
生:我喜欢我的学校,能让我学到知识。
生: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玩儿,很开心。
师:瞧,它来了,你喜欢吗?
(音乐声中,PPT出现画面:一颗晶莹透亮的小露珠。)
生:我喜欢小露珠,它圆圆的很漂亮。
(教师让学生板书“圆圆的”,边写边提醒大家不要写成“公园”的“园”。)
生:小露珠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我喜欢。
(学生板书“闪闪发光”)
生: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我喜欢。
师:说得真好。孩子们,听出来了吗?她打了一个比方来形容小露珠呢。
生:她把小露珠比作了水晶,是透明的,很美。
师:能把书上的句子读到了心里,还能用上它,真好。请把它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
师(总结学生的板书):小露珠圆圆的,闪闪发光,像水晶那么透明……我们都很喜欢它。还有谁也喜欢它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露珠》去读一读吧。
师:课文预习过了,能读得正确、流利吗?自己再试着练一练。(学生自读课文)
师: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一段,你读我听,我读你听。有读得不正确不流利的地方,做做小老师,互相帮助。(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参与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怎么样啊?和我们说说。
生:我们俩都读得很好,没有读错的地方。
生:他“盈”字读错了,我告诉他,后来他读对了。
师:哦,这个字是后鼻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珍珠”的“珍”和“水蒸气”的“蒸”也容易混起来。
师:你真仔细,请你做小老师带着我们大家读一读。
师:孩子们,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还有谁也像我们一样喜欢小露珠吗?
生:动物和植物。
师:它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呢?让我们随着小露珠去探个究竟吧!
(创设情境:配乐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小露珠来了,小动物们都要和它打招呼呢。
(出示课文2-4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师: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呢?
生:因为小露珠是闪亮的、透明的、圆润的。
师:“闪亮”就是“闪闪发光”(板书“闪亮”)。小青蛙说得更形象,它打了个比方呢,你能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多美呀!读书仔细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课文里还有一个词也是夸赞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的。
生(惊喜地举手):光彩熠熠!
师(板书“光彩熠熠”):是啊,“闪闪发光”“像钻石那么闪亮”“光彩熠熠”,不同的词语,同样的夸赞,多美的小露珠呀!
师:再请你们读好小蟋蟀、小蝴蝶对小露珠的夸赞。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句子。)
师:发现了吗,你们说小露珠是“圆圆的”,小蝴蝶说是“圆润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圆圆的”就是说“圆”,“圆润的”多了一个意思,是说又圆又润。
生:小蝴蝶说得比我们好,它是夸赞小露珠圆圆的、水水的、润润的,这样就更美了。
生:小露珠有水呀,所以还是用“圆润”好,它又不是皮球,皮球才圆圆的。(众笑)
师:是的,像珍珠那样圆圆的、滑滑的,让人好想摸一下啊,这就是“圆润”。我们又学会一个美丽的词,把它写下来。(板书“圆润”)
(教师引读2—5自然段)
师:能把2—5自然段背下来吗?别急,聪明的小朋友再仔细读读这几段,一定会发现什么窍门,准能背得又快又好。
生:2—4自然段有很多地方是一样的,都有“早哇”“像……那么”“对小露珠说”。
师:哈哈,找相同,找不同。
生:夸赞的话不一样。
生:用了不一样的打比方。
生:地点不一样,小青蛙是在大荷叶上,小蟋蟀是在草秆上,小蝴蝶是在花朵上。
生:动作也不一样。小青蛙是“蹦”的,小蟋蟀是“爬”的,小蝴蝶是“落”的。
师:老师跟着你再提醒一下,是“蹦到”“爬到”“落在”,不是“落到”哟!细微的差别,咱们也能火眼金睛看个仔细。
生:我们只要记住不一样的地方就可以了。
师:聪明!背诵也是有方法的哟。我们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特别记住那些不同的,就能背诵得又快又好。自己试试吧。
(学生自己练背,小组合作边演边背。)
师: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呢?默读第6自然段。
生: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师:书上的句子,会读书。“装点”是什么意思呢?
生:“装点”就是把植物打扮得很漂亮的意思。
生:小露珠是水滴,植物有了水的滋润,就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了。
师:“滋润”,说得好,老师把这个词记下来(板书),雨露滋润万物,有了小露珠的滋润,植物长得更加茁壮。
生:小露珠落在植物上就像是给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师:这儿“美丽的珠宝”就是指——
生:小露珠。
师:“俊俏的小姑娘”是谁呢?嘘,不要说出来,请你美美地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嘿,脑子里就有了那个漂亮的模样。
(学生朗读相关句子,但读得比较平淡。)
师:是“小姑娘”,但不大听得出——到底俊俏在哪儿呢?你再想一想,读一读。
(学生读得有变化了,突出了“金黄”“碧绿”“紫红”等词语,语速也慢了下来。)
师:多俊俏呀!(师生齐读)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火红的玫瑰……
生:雪白的茉莉花。
生:通红的鸡冠花。
师:是啊,数不尽的鲜花嫩草!瞧,小露珠在她们身上爬着、滚着、笑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向日葵抬起了头,挺起了胸,更有精神了。
生:白杨树的叶子绿油油的,风一吹,哗哗响。
师:听,她在说话呢——
生:她在说:“谢谢小露珠,你让我长得更快了。”
生:花儿们就像在比赛一样,看谁开得最美。
师:老师教给你一个词儿,这就叫“竞相开放”(板书),比赛着开呢!
师:难怪植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她“光彩熠熠——”(教师引读第6自然段)
师:能把这么长的句子背下来吗?“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自由选择,我们来挑战!
(出示课件:分别标注“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随着星数的增加,需要填空的词语增多,背诵的难度加大。)
师:同座位两个小朋友先练一练,互相加油哟。
(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指名背诵。教师一方面注重评价,让挑战不同级别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发现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在心里或是轻声地跟着一道挑战,多加练习。)
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她闪亮、透明、圆润,还能把植物装点得格外精神,多美多好的小露珠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吧。(朗读课文2-6自然段)
师:小露珠是怎么来的,她又会怎样离开,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2-6自然段里还藏着好些生字,你还认得它们吗?
(出示:“珍、披、植、俊、戴”,学生认读。)
师:这些字,你会写吗?用心描一描,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怎么摆才好看。(学生描红)
师:找找你觉得最难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主要集中在“俊”“戴”两个字上。随着学生的提醒,教师范写,并给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临写、反馈。)
师:这个“戴”呀,有两个同胞兄弟“带”“代”(出示课件,选字填空),常常被混淆了。你们能分得清吗?(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填空并当堂交流。)
描写露珠的句子范文3
我爱这繁盛的夏,更爱这凉风习习的夏日清晨。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我就已经被那树上的蝉鸣惊醒了。今天是星期天,我心想,不如到野外走走吧,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
蜿蜒的小路,从村里一直延伸到村外。小路的两旁,不知何时早已被密密的杂草占领。它们虽然被牛羊等边走边啃过,但它们的长势显然盖过了这突如其来的“亲吻”。不但如此,它们甚至还在觊觎那路中央的领地,正在试探性地进攻。不知名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落在道路两旁,惹得一群群蜜蜂、一只只美丽的大蝴蝶也像赶路似的聚集在小路上,翩翩起舞。
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闭上眼,心里陶醉无比。
继续往前走,草越来越深。陶渊明的诗,也便悄然涌上心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不,这是朝露。你看,那凝结在草尖上的几滴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又像碧波中散落的宝石。露珠,蓄天地之精华,凝成了最洁净的水滴。记得有一段精美的文字这样写道:“我的一生何其短暂,如同稚童的幻想,生下便命归黄泉。唉,我不过是苏醒的,朝霞仙姑喜悦的泪滴,只要她收敛笑容,立即萎缩消逝。”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露珠上,露珠便结束了美妙而又短暂的一生,但其从不知后悔,因为在其短暂的生命里,滋润万物就是一种美好的经历。奉献自己,就无愧于生命。露珠,告诉我怎样度过此生。
小路,在一个小山包上有了歧路。站在小山包上,我停住了脚步。满眼都是绿,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这绿与春天的嫩绿不同,这绿是浓艳的,一大片一大片,毫不吝啬地从脚下一直铺展到天际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置身于这绿色的世界,才知道南宋翁卷的诗句是多么有意境,有神韵。绿是希望,绿是生机的象征,大自然因为有了绿色而更显生机。
太阳终于爬上了地平线,看看已近早饭的时间。我调转回头,哼着家乡的小调,踏着轻快的脚步,朝那绿意最浓的家走去……
描写露珠的句子范文4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专题编排的。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组成。《暮江吟》一诗构思精妙,摄取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一幅是弯月初升、夜色朦胧;《题西林壁》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雪梅》咏物说理,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富有启示性;《爬山虎的脚》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事物;《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这是通过作者长期、深入地观察得知的,启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的奥秘。
2.单元重点
(1)了解观察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古诗三首》一文的学习中,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爬山虎的脚》一文鼓励学生,要通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学中,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方法,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通过引导,让学生运用好眼、耳、心等感官,懂得关注现实、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道理。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所介绍的新鲜事物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肯动脑筋,但缺少深入、细致观察的经验,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单元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力。
【教法建议】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古诗
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仔细观察,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3.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4.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6.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9.古诗三首
2
10.爬山虎的脚
2
11.蟋蟀的住宅
1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
习作
写观察日记
1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9
9古诗三首(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4.
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暮江吟》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
3.背诵古诗,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重点)
4.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难点)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唐诗是祖国语言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我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一些是写景的诗,谁来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写景的唐诗——《暮江吟》。(板书
《暮江吟》)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代表作有《琵琶行》《忆江南》《长恨歌》等。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方法指导: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一般含而不露,蕴藏在字里行间。有些诗词中
(1)
(2)
(3)
的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暮江吟
瑟瑟
重点指导生字:暮:“暮”和“幕”“墓”是形近字,不要混淆;
吟: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jīn”,右边是“今”,不要多加点。瑟:“瑟”和“琵”是形近字,不要读成“pí”;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吟
可爱。
瑟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可怜
珍珠
真珠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3)
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想象: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暮
吟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暮”,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暮”,学生练写。
暮: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下面是“日”不是“曰”。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4)
(5)
(6)
(7)
五、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愉快,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预设: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暮江吟:傍晚在江边的吟诵。
2.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是什么意思?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铺”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
“射”可不可以?
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体会到了夕阳的温暖和柔和。“铺”换成“照”
“射”不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照”和“射”都不及“铺”字形象、灵动。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出示课件)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板书
露水
月亮)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预设:打比方。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预设: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弯弓。
小结: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
景色美丽)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7.指导朗读全诗两句。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8.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夕阳西下时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八、当堂检测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九、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7)
(18)
(19)
(20)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重点)
4.
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
5.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画导入。
教师口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
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
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板书
《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图片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庐山,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宋代诗人。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1)
(2)
(3)
(4)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只缘
未肯降
骚人
输梅
阁笔
费评章
(重点指导生字:缘:“缘”和“椽”是形近字,
不要读成“chuán”;
降:是多音字,在“投降”中读“xiánɡ”,在“降落”
中读“jiàng”在本课读“xiánɡ”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sūn”;输:区分“输”和“愉”形近字,不要读成“yú”。)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题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西林
因为。
缘
书写,题写。
降
诗人。
骚人
服输。
阁
同“搁”放下。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评章
不及;比不上。
逊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3)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题
侧
峰
庐
缘
降
阁
费
须
逊
输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峰、侧、缘、输、降、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费”上下结构;“费”,上大下小;“题、庐、阁、逊”,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庐”
、左右结构的字“缘”和
(5)
(6)
(7)
(8)
(9)
(10)
上下结构的字“费”,学生练写。
庐:里面是“户”不是“尸”。
缘:笔画较多,右边的撇要匀称。
费:上宽下窄,下面是“贝”不是“见”。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一)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1.解诗题。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预设: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抓字眼,明诗意。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板书
横
岭
侧
峰)(板书
变幻莫测)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板书
远
近
高
低)(板书
千姿百态)
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
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是什么意思?“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的原因是什么?
识:认清。是因为“我”就在山中。
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3.多诵读,悟诗情。
(1)多诵读。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11)
(12-14)
(15)
(16)
(17)
预设:作者喜爱庐山。
小结: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庐山的赞美之情?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悟诗情。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老师有一个地方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4.背诵古诗。
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古诗《雪梅》。
1.看图片、赏雪梅。
(1)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板书
《雪梅》)
(2)介绍题目。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2.读古诗、诵《雪梅》。
(1)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2)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3)男女生接读。
(4)齐读。
(5)背读。
(18)
(19)
(20)
(21)
3.品诗句,悟道理。
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这两句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4.谈雪梅,拓诗词。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曾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找同学背诵《梅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5.指名朗诵。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庐山各个面点所得到的景象也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雪梅》中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
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22)
(23)
(24)
(25)
七、当堂检测
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的。
八、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岭
变幻莫测
侧
峰
远
近
从不同角度观察
千姿百态
高
低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雪梅》
卢钺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的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较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时,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
3.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描写露珠的句子范文5
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了从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雪梅》这首诗写出了梅与雪的特点。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初读解字词,熟读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雪
梅
白____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描写露珠的句子范文6
⑴清平调李白原文翻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⑵清平调李白原文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2、清平调李白创作背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