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诗词范文1
沁园春 雪(咏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尽是)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共)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彩);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处修改就是词题由“咏雪”改为“雪”,精简了一半。第二处修改“望”代替了“看”。第三处“尽是”改为“顿失”。这是一个重大改动,诗中画面由此改观。原来全是滔滔河水,现在滔滔江水忽然静止,意在“寒”、“凝”,更紧密地呼应前面的“千里冰封”。第四处“共”改为“试”,想象力加强。第五处“江山”多娇比“山河”多娇读起来韵味多了。第六处“竞”比“尽”更有动感,有争先恐后的意思。除这六处修改外,还有一个不同字 “采”和“彩”,在这里可以通用。这几处修改都很妙,三个动词“望”、“试”、“竞”更为生动入画。现作可以说已无一字改进空间。
旧作的公开是重庆谈判的一个“花絮”,也是和柳亚子之间的一段诗交。柳亚子1926年曾和同在广州“饮茶”。(《七律・赠柳亚子先生》诗中头两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那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毛在内任职并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别十九年,成为一方领袖,来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柳亚子这时正居重庆,老友到来,兴奋异常。他作诗一首“赠毛润之老友”曰: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仑顶上头。
(引自《新华日报》太行版。《新华日报》1945年9月18日头版以新闻报道形式刊登柳诗。《抗战日报》同日第三版诗中第四句“乱休”为“乱倘休”。《印象》为“乱未休”)
柳诗里最有意思的一句是“中山卡尔双源合”。中山代表孙中山,卡尔代表卡尔・马克思,意指两种信仰、国共两党、谈判双方正在汇合。除了毛蒋、国共当事双方明白谈判用意外,“民主老战士”柳亚子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天真地引颈企盼谈判带来和平。柳亚子和见面时请老友填词,“索句渝州叶正黄”即寓此事。以十年前旧作《沁园春・咏雪》相赠,这时公开的应该是原作或接近原作。
公开这首诗的时机恰到好处。重庆谈判之前,世人对了解是不多的。延安地方偏僻,被敌占区和国统区重重阻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因抵延安采访介绍***而一举成名。1945年9月美国主导的重庆谈判举世瞩目,头一次处在聚光灯下。他和不仅斗智,也在比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在“霖雨苍生新建国”之际,了解成为一时“显学”。中外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记者争相采访向公众介绍。《沁园春・咏雪》的公开“轰动一时”,人们看到了一个诗人。
《沁园春・咏雪》是精心挑选的。“横扫千军如卷席”,“分田分地真忙”是不适合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谈风光、谈历史则是人际交往的话题。挑剔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再“横批”一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谓今朝?重庆聚光灯下的人物?给人遐想。
选这首诗词也表明在他的旧作中最满意这一首。柳亚子得到《沁园春・咏雪》后,马上和了一首,录如下,以叙完重庆谈判这一花絮。
沁园春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海(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缺“共”字)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要笑胡儿,纳兰容若,艳句情着意雕。
柳亚子诗词范文2
1944年5月28日,在柳亚子58岁寿辰那天,由田汉主持,梁漱溟、尹瘦石、千家驹、熊佛西、欧阳予倩、宋云彬、金仲华等桂林文化界百余人为柳亚子先生举行盛大的生日庆祝会。这不是一般的庆祝会,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斗争方式。以祝寿为名,团结进步人士,各抒己见,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计献策。是时,柳亚子敏锐地预见到抗战胜利在即,亲人团聚之日将至,遂决定预先以作图寄意,请青年画家尹瘦石绘制了这幅想像画《鸥梦圆图》。柳亚子知道抗战一天不胜利,无数爱国抗日志士的小家也就一日难团圆。其“鸥梦圆”之意,就是希望抗战早日胜利,人人可以享受家庭团圆的乐趣。
《鸥梦圆图》手卷完成于1945年10月,总长421厘米,高37.5厘米;芯长270厘米,高34厘米。整卷手卷,集尹瘦石之画,柳亚子之诗,郭沫若之字于一炉,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鉴赏价值,而且又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尹瘦石所绘之画,芯长74厘米,高34厘米。这是一幅水墨头像画,上行柳亚子与夫人郑佩宜居中,其右为儿子柳无忌、媳妇高蔼鸿,其左为长女柳无非,婿陈麟瑞;下行右起外孙柳光辽、孙女柳光南、外孙女陈君华,外孙陈君石、次女柳无垢、从侄柳惠礻乃,共计12人。画左下角钤有篆体白文“瘦石画像”之印。画中人物形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柳亚子头像:双眉微蹙,两眼斜睨,嘴角轻抿,头骨嶙嶙,宽额虬髯,长须飘胸,表现了诗人历经风霜,棱角未磨,冷眼观世的神态。又如佩宜夫人头像,画家不仅勾勒了她端庄、持重的外貌,且于其眉宇、眼神、嘴角之间,显露其温存、贤淑而又刚毅的性格内涵……可见尹瘦石“长于传神之术”,读其画使人信然。次年,柳亚子请好友郭沫若为之题写了行书“鸥梦圆图”四字,字迹秀美,书卷气十足。字末有落款:“乙酉秋暮郭沫若题”,并钤有“郭沫若”之篆体白文名章。
柳亚子撰书之《鸥梦圆图记》,芯长81厘米,高34厘米。柳亚子在《图记》中有云:“欧梦圆者道前辈郭(祥伯)所标榜以其身世飘零之感者也。”又云:“仁和龚自珍(i人)袭之,则曰‘一家倘许圆鸥梦,昼课男儿夜女儿’。……”柳亚子称每当“风雨晦明之夕”,思念亲人,故请尹瘦石“点染”此图,以寄托其思念亲人之情,并希望抗战胜利早圆“鸥梦”。同时,柳亚子在《图记》中进一步阐述了“‘鸥梦’必圆,抗战必胜”的预言,认为“剥极必复,民主潮流终撼天地”,并表示将“执鏊弧以先登”,“拜神烈之陵,吊春申之梦”!说明了柳亚子善于洞察时局发展,对抗战必胜充满信心。最后对画中人物一一介绍。首行字下钤有二印,一为篆体白文“佯狂屈正则”,一为篆体朱文“孤愤贾长沙”。从闲章看,自比屈原和贾谊,可见柳亚子先生在国破家亡之时的忧虑与激愤。文末署明“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吴江柳亚子记于津南村庑下”,下又钤有两枚闲章,分别为篆体白文“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和朱文“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一句出自《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桓”此处暗指。柳亚子先生向来拥护***的抗日政策,坚决反对消极抗战的政策,谴责反动派迫害新四军的罪行,因而多次遭到反动派的打击与迫害。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柳亚子义愤填膺,和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联名写信给当局,义正辞严地谴责积极、消极抗战的政策。并拒绝出席五届八中全会,表示“决不向小朝廷求活”,恼羞成怒,悍然将他开除党籍。“士到危时方见义”,柳亚子并未因此而削弱革命斗志,相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民主与团结抗战的热潮之中。此后,坚持真理、不畏、刚直不阿的柳亚子先生刻下此章以示明志,足见柳亚子的爱国热情。
卷尾为柳亚子自题《鸥梦圆图十八叠九字韵诗》,芯长82厘米,高34厘米,起首有篆体朱文“彘肩斗酒人中年”章,诗中有云:“亿昔频伽(祥伯别字)祝梦圆,羽涔(i人别字)更诧称诗手。我今漂泊在天涯,苦志劳身遇良厚。歇浦巴山更桂江,风雨会合期无负。作图犹记去年时,五月廿八吾称寿。陵谷沧桑转瞬非,光明已见窥窗牖。”诗后附有一段跋语,末署“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亚子”,下钤篆体朱文“柳亚子”名章一枚。
柳亚子的字,可谓无师自通,自成一格。据柳亚子同乡老人回忆,柳亚子的磨剑室书房旁边有一张特殊的矮桌,上面有一块二尺二寸见方的方砖,抽屉里放着毛笔、水盂和字帖,柳亚子和他的孩子们每天用蘸着水的毛笔在上面练字。透过柳亚子书法的笔画细节,还能够看出其早年在颜、柳二体上下过的功夫。学养深厚,再加每天毛笔不离手,所以他的字用笔潇洒,结字粗犷,不拘小节,多有出人意外的奇构妙造。不过,当柳亚子诗思如泉时,尽管落笔如飞,却仍就跟不上大脑纵逸的思维,这时的笔画多有不到家之处。他自己也曾在《柳亚子的诗和字》一文中写到:“我的脾气太急,写字象冲锋一般,喜欢赤膊上阵,杀了一下,胜败不问,也就完蛋,管它写得象样不象样呢。有人说我的字是新柳体字,又说有些象龚定庵,照我自己来看,只是扶乩和画符吧了。”当然,柳亚子的这一番话对自己的字除自谦之外,用“意到笔不到”一词来形容他的字,可谓一语中的。难怪,宗自怀素的草书大家主席每每读他的书信时,总有几处被“天书”难住。总理棋高一着,亦总要费加思量,有时甚至猜了半天也不知所云。也正应和了郭沫若对柳亚子的字的评价:“行楷有魏晋人风味,草书则脱尽町畦,这也是独创一格的草书,不仅前无古人,亦恐后无来者。”
柳亚子诗词范文3
潘基文为消除饥饿上演“绝食秀”
2009年,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突破10亿,达到10.2亿,其中,有3亿儿童在饥饿中度日。11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开始长达24小时的绝食,并于16日饿着肚子参加了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峰会。这次会议是为了敦促一些国家领导人承诺每年向贫穷国家提供440亿美元援助,帮助其实现粮食自给。潘基文的“绝食秀”没有白作,峰会第一天就发表了一份共同宣言,将力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设定的消除饥饿目标。
马尔代夫“政治秀”向世界紧急呼救
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和其他13名官员,身穿黑色潜水服、头戴水下呼吸器,潜入6米深海水下,打着手势,召开了首次“水下内阁会议”。开会期间,纳希德和其他内阁官员用防水笔在一块白色塑料板上,写下了马尔代夫的“求救信号”。这份名为《来自前线的紧急呼救》的决议,送交到了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马尔代夫有1200个珊瑚礁岛,平均海拔1.2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200个居民岛中,有50个面临海水侵蚀问题,其中16个需立即采取行动。马尔代夫用这个“政治秀”行为,向全世界发出信息,阻止气候变暖,否则一个世纪内这个印度洋岛国或许将被淹没。
各国政要的“形象秀”
国外的政要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生前不止一次接受过整容手术。2002年韩国总统大选前,他为了使自己显得更年轻,接受了清除额头皱纹的整容术。2006年2月,又接受了眼睑整容术以除去眼袋。今年3月11日在强地震中宣誓就职的智利新当选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也很注重形象,曾做过美容整形手术。很多人把他看成是南美洲的“贝卢斯科尼”,他本人却不愿成为“贝卢斯科尼”的升级版。
衣着,代表官员的形象,也是公众观察官员的独特视角。如果这叫作秀,非常值得。加拿大第一位形象设计师凯伦女士认为:“穿着成功不一定保证你成功,但不成功的穿着保证帮助你失败!”李光耀经常穿白衬衫白长裤,他认为白色象征纯洁。他也确实做到了既高效又廉洁,所以,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能够在每次大选中获胜。
柳亚子借《沁园春・雪》造声势
1945年9月6日,在重庆谈判期间,前往沙坪坝南开中学回访柳亚子,书赠了1936年初到陕北时写的词《沁园春・雪》。柳亚子收到后,欣喜若狂,造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词秀。
首先,利用10月10日“双十节”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和诗,激起人们一赌《沁园春・雪》的愿望,为《沁园春・雪》的发表制造了悬念。其次,举办诗画展。10月24日,柳亚子和青年画家尹瘦石的“柳诗尹画联展”开展,展出了柳亚子的《呈》、《沁园春・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等数十首诗和尹瘦石所画“画像”等数十幅画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形象的展示平台。
在《沁园春・雪》传说纷纭、人们渴望一睹为快的时候,《新民报》编辑吴祖光辗转获得《沁园春・雪》,并于11月14日在《新民报》副刊发表。之后,行政院文官长吴鼎文控制的《大公报》,在11月28日转载了《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和词,由此拉开了一场由政治家搭台、文人唱戏、盛况空前的《沁园春》诗会。中央宣传部向全党征《沁园春》词,以期和“试比高”,这一举动注定了成为千古笑谈。
《沁园春》事件全面完美地展示了的风流人物形象,完全改变了中国***人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国统区人民心中的位置。
“梅普秀”展示深厚情谊
针对国内外媒体对梅普组合的种种评论,2010年1月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一起来到位于索契市郊外的波利亚纳滑雪场。尽管天上雪花纷纷扬扬,山上的温度也在0℃以下,但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兴致。他俩不仅展示了滑雪的矫健身姿,还乘坐了雪地汽车,“梅普秀”向公众多角度展示梅普组合的深厚友情,并通过媒体向全球传播。
柳亚子诗词范文4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活跃着一批创编新戏、鼓吹戏曲改良的戏曲艺人如汪笑侬、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等,其中还有一位就叫冯子和。冯子和是南派旦角的全才,张謇对欧阳予倩、梅兰芳与冯子和的《贵妃醉酒》曾作评论,认为欧阳是“醉而不贵”,梅是“贵而不醉”(当时梅兰芳尚年轻,艺术还在发展之中),唯有冯子和是“既贵且醉”。冯子和还是一位剧作家,编创过许多新戏。
冯子和,字旭初,号春航,祖籍苏州,世居苏州吴趋坊,祖上以经营清盐作坊为生。父亲冯三喜(本名福卿)幼年时因太平军攻占苏州,随祖父离家逃难,后与家人失散,被人收留带到北京,入了四喜班学艺,不久竟以青衣花旦在京都剧坛崭露头角。同治六年(1867)应上海丹桂茶园邀请,冯三喜与夏奎章、熊金桂、汪桂芬等南下献艺,以《闺房乐》、《五彩舆》等剧受到上海观众欢迎,成为第一批定居上海的京剧艺人,1888年生子冯旭初。
冯旭初幼年随父习艺,12岁时入夏家科班拜夏月珊为师。他一边学艺,一边在晚间出外读书。晚上查房的人往往见他的宿舍门上悬一块牌子,上书“出外读书去了”。别人以为这样定将受到责罚,但夏月珊却说:“读书是好事,何责之有!”冯子和后来还学习英文、舞蹈、钢琴等,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京剧演员。只半年后,冯子和便正式在丹桂茶园登台,并以嗓音清脆,做工细腻一炮打响。由于其嗓音酷似当时上海名旦常子和,他被观众誉为“小子和”,不久正式搭班演出,并改名冯子和。1901年夏月珊带他到苏州演出,大观茶园、丽华茶园争相延聘,家乡观众对这位童伶也十分青睐。1904年夏月珊、夏月润兄弟创排新戏《玫瑰花》,在丹桂茶园上演时,年方16岁的冯子和出演主角玫瑰花。这出戏写某一名叫玫瑰村的地方,有一位能文能武的少女玫瑰花。有一年,猛虎侵入村中,人畜受到伤害,村民请来前村猎户相助驱虎。虎害既除,猎户却盘踞不走,带来人祸。玫瑰花带领村民齐心协力赶走猎户,恢复家园。这个戏影射借清兵招来后患,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演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剧中人物被称为中国自由女神的象征。柳亚子对冯子和在《玫瑰花》中表演的评语是:“特佳!”
柳亚子与冯子和相识于1906年,当时冯子和正在上海丹桂茶园演《百宝箱》、《刑律改良》,两人一见如故,遂成知交。
1909年11月南社在苏州虎丘举行成立大会,其时冯子和恰好应聘在苏州大观园演出。柳亚子与俞剑华每晚必往大观园,常常“百感如潮,亦不知其所由然也”。未几,冯子和便欣然参加南社。1911年正月,南社雅集于上海,冯子和在上海新剧场演出《血泪碑》,这是冯子和编写的一个时装京剧,写女学生梁如珍与男生石如玉的恋爱悲剧,刻画了恶汉陆文卿的构陷谋害及男女主人公经受的种种磨难。冯子和演来缠绵悱恻,忧怨哀惋,其善于演绎人情的表演风格达到**境界。《血泪碑》上演时,柳亚子每日必偕俞剑华莅临新剧场,“沉酣倾倒,至匝月始去”。柳亚子诗曰:“一曲清歌匝地悲,海愁霞想总参差。吴儿纵有心如铁,忍听樽前血泪碑。”俞剑华、姚石子等人亦赞其“正则《离骚》,长沙惜誓,美人香草,寄托遥深,在悲剧中首屈一指,纵铁石心肠,恐也不能无感。”
冯子和不仅演出进步戏剧,而且投身于革命活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上海,上海的革命者立即响应,在同盟会陈其美领导下举行起义,冯子和毅然剪掉辫子,和潘月樵、夏氏兄弟一起参加了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役,为上海光复作出了贡献。
在数年中,冯子和编演了许多新戏,在上海剧坛树起了革新的旗帜,当时柳亚子和南社同人们纷纷在报上赞许和宣扬他的戏曲改革实绩。冯子和编演的《妻党同恶报》,以“制造女子、家庭为入手”改良戏曲,同时通过普通家庭善恶冲突来影射慈禧为首的妻党。他编演的《江宁血》与名角龙小云、贵俊卿、孙菊仙等同台,直接歌颂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柳亚子著文赞许:“丹桂第一台演《江宁血》,春航扮女子北伐队首领,出语雅驯、颇晓理想,非外人滥用新名词者可比,知诗书之熏泽深矣。进谒徐固卿一幕,慷慨陈词,不愧女豪口吻,层层推阐,说理精创。攻尧化门一幕,奋勇直前,英姿飒爽,木兰、良玉不过是也。……吾终于此叹观止矣。”南北同人认为“刻下欲提倡社会教育,首宜改良戏剧,然海上花旦能肩此巨任者为谁,则非春航莫属。”
柳亚子诗词范文5
严羽曾说过:“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这些论断都是在比较中探求不同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的实践已经显示出比较这一方法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给当今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以多方面的启发。首先,同一类题材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题材类似而风格迥异的作品。由于作者的生活背景、思想个性的不同,即便是同一题材,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李白的《金陵歌送别范宣》,均为送别题材,却在不同作者笔下写出了风格各异的作品,如同奇葩异卉,千姿百态。创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的王勃正是年轻气盛之时,虽是表达送别好友的离情,却写得境界豁达,豪情壮志,展现出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于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风神,同时他的绝句也颇具个性风格,《于易水送人一绝》第一联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点题,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为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这首诗题为“送人”,却并未告诉读者所送何人,也没有提到与朋友离别的情景。然而读者却完全可以想象出“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之景,也可想见其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挚友。全诗感情强烈深沉,含蓄精炼,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体现出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以历史的沧桑变幻写离别,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结尾以“目下离离长春草”比拟离愁的深广。全诗气韵生动,率直自然,新颖别致,“送尔长江万里心”一句更是体现出李白诗歌特有的浪漫与奔放。其次,同一意象不同手法的比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各种意象类型,如“明月”“秋风”“柳”等。不同作者对同一意象的塑造,也存在千差万别的艺术效果。比如同样的送客离别,不少文人偏爱“柳”这一意象。古人送别时有折柳赠人的习俗,因此很多诗就将送别和“柳”联系在了一起。
如唐代施肩吾的《折柳枝》:“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诗人不言伤离别,只言伤杨柳;不言离别多,只言折柳多,这就比直接述意高明了一层。王之涣的《送别》也并未直言离别之苦,而同样借柳枝多被攀折巧妙地表述主题:“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首诗与施肩吾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诗人不仅将别离和春柳联系起来,还进一步发挥想象,如清代刘絮窗的《送别感赋》:“理罢云鬟展转思,池塘正值梦回时。近来诗句如春柳,只向东风赠别离。”虽然也将赠别与春柳联系在一起,但刘诗却把诗句想象成了春柳,感叹“近来诗句”都是送别之情,在想象力上更胜一筹。此类意象中最有名的当属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该诗的想象力更进了一层,后两句不仅由离别联想到柳枝,更进一层想到杨柳返青需春风吹拂,从而将春风与离别这两件本不相干的意象联系在一起。诗人因送别时无青青柳枝可折联想到,春风也知离别之苦,故意迟来,不使柳枝发青。“知”和“不遣”,把本来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有情有意,加深了主题的厚重感和诗歌的情趣。再次,由于作家所表达主题的不同,同一类型的人物也会塑造出迥异的人物形象。
如《乐羊子妻》《陌上桑》《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都是塑造古代青年女子,但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不同,她们的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乐羊子妻身上体现出高洁的操守。丈夫捡到遗金一饼,她立刻告诉丈夫做人要廉洁方正,不该拾遗求利,玷污操行,最终使丈夫弃金于野,远游求学。当丈夫游学中途归家探望她时,她又引刀断织作喻,劝说丈夫求学应日积月累,“中道而归,形如断织”,最终鼓励丈夫“复还终业”,体现出乐羊子妻的操守高洁、志美行厉。叙事诗《陌上桑》是民歌中的一枝奇葩,讲述了采桑女秦罗敷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动人故事,赞美了她的美丽坚贞、聪慧机敏、不畏权势的高尚品格,同时也鞭挞了太守的丑恶嘴脸。从道德主题来说,罗敷的坚贞并不是抽象的、违背人性的,而是同真实可爱的丈夫和幸福的家庭联系在一起的。《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塑造的是一位古代女英雄形象,但个性塑造又与耳熟能详的《木兰诗》不同。冯婉贞是颐和园附近谢庄猎户冯三保之女,当英军进犯谢庄时,冯三保带领谢庄百姓奋起抵抗,重创英军。取得初步胜利的冯三保产生了麻痹情绪,是冯婉贞清醒地预测了战事,提出了“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的计策,亲自率领村中少年伏击英军,保卫了谢庄。清人徐珂笔下的冯婉贞是一位机智勇敢、精通武艺,坚决抗击外侮入侵的爱国女英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出中国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决心。乐羊子妻、罗敷、冯婉贞虽同属古代青年女性,但各有其性情、气质和风神,因而也产生了艺术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是由她们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只有认清她们的相同和相异之处,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中国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比较方法是一种关联式的思维方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丰富性和审美性的理解,训练学生关联式、综合式的思维习惯。
二、比较与“定位”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关注事物之间相同点,又注重它们的差异性,通过分析,综合得出对事物更为深入的认识,甚至是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泛浩摩苍,很多内容在篇幅有限的文学史教材中都未曾深入探讨,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的“文化语境”关注不够,视域相对狭小,影响了对中国古代文学价值定位的判断。德国历史学家、著名的“兰克学派”的代表人物兰克(LeopoldRanke)曾指出:“获得人类事物知识的方式只有两种:通过对特殊性的感知或通过抽象。后者是哲学的方法,前者是历史的方法。”只有具有历史意识的教学者,才能关注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交流和影响,才能自觉地运用比较意识进行教学活动。任何文学现象、文学运动和文学观念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它们具有不可逆转的历史传承性,古代文学的教学者要注重文学作品、文类、文学和观念现象的发展流变,探究其与同时代其他作品的关联。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在谈及“北朝诗歌”的发生时,教学者总强调是南朝诗歌为北朝诗歌的发生提供了生发动机,并且把南朝诗歌作为评价北朝诗歌优劣的标准。这种简单化的处理可能模糊了学生对北朝民歌历史特色的准确把握。事实上,中国《乐府诗集》中收录的《敕勒歌》本是一首由外来民族翻译而来的民歌,“敕勒”一词原来的“语音”和“语义”,应是“突厥”(Turkut)的意思。“敕勒歌”的本意即是“突厥歌”。而今天土耳其族便是突厥族的一支。20世纪上半叶,德国学者卡尔(CarlBrokelmann)从早期泛土耳其族的韵文和歌调当中,翻译出229节断片诗歌,辑录为《AsiaMajor》(亚洲大调),从中可以发现其中大量诗歌的音节韵律与《敕勒歌》相似,都是大二行,小四行,6-8-6-7的结构:敕勒川———阴山下(3-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4-4)︱天苍苍———野茫茫(3-3)︱风吹草低见牛羊(7)︱从这一事实可以推断,关于中国“北朝民歌”的发生,可能存在诸如黄河流域和亚细亚流域广泛的文化接触等深层动因,并由此造成了异质文化渗透的事实。
中国汉民族文学的发生与形成,不只是在汉族范围内发生,而实际上存在更为宽阔的文化语境。汉民族文学应该生长在更为丰富和广阔的土壤上,研究者和教学者必须明确这一点,才能揭示其生成的内在逻辑过程,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世界性”定位。又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在“唐传奇”一节对《游仙窟》进行介绍、评价时,往往浅尝辄止:《游仙窟》的出现,标着传奇小说已经完全脱离志怪小说的牢笼而转向写人间神奇怪异之事,它已走完过渡历程,并迎接一个兴盛时代的到来。一般认为传奇出现于唐代前期,被作为代表作的是《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与《游仙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古镜记》与《补江总白猿传》的文体都是熟练的古文,与《游仙窟》的骈文截然有别。这是近年来文学史中对《游仙窟》的介绍,篇幅很短,对其地位的评价也不甚恰当。事实上,《游仙窟》在东亚范围内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游仙窟》写成后不久,便在中国国内失传了,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中第一次载其书目。1928年海宁陈氏慎初唐校印的《古佚小说丛刊》初次收录全文。目前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游仙窟》文本,是原日本京都醍醐寺三宝院所藏的康永三年(公元1344年)的写本。此本为当时的大僧都宗算根据后伏见天皇正安二年(公元1300年)的写本重新抄录的,被称为“醍醐寺本”。《游仙窟》应该在7世纪后期传入日本,成为奈良朝及平安朝知识分子的热门读物。此本卷末有宗算所写的跋文。文中记载了中参见纳言大江维时任东宫学士之时(公元944年4月~9月),于古岛明神处接受《游仙窟》读法的始末。而在此之前的一个世纪,《游仙窟》便已经在宫廷流传。现今保存的文保三年(公元1319年)的文章生英房所作的跋文,称:“于嵯峨天皇书卷中捡得《游仙窟》。”嵯峨天皇于公元809~823年在位,他极富汉文化修养。如果文章生英房的记录真实,那么可以判断至迟在9世纪,《游仙窟》已经在日本的宫廷内流行,并对奈良、平安朝的文学产生影响。《游仙窟》一问世,便受到当时新罗人民的欢迎。
“鷟下笔敏速,著述尤多,言颇诙谐。是时天下之名,无贤不肖,皆记诵其文……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以购其文,其才名远播如此。”朝鲜汉文大家崔致远受《游仙窟》影响创作的传奇作品《仙女红袋》在艺术上已精练成熟。“《仙女红袋》故事讲述模式也是书生遇仙、人神遇合,一如我国传统的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模式。该传奇以第三人称形式写崔致远与两个女子的鬼魂相遇,赋诗、爱慕、合卺以及梦醒之后的惆怅满怀。整部作品构思精巧,以四六骈文为主,并附有可圈可点的长诗,是朝鲜传奇文学的首次华丽现身。”一部在东亚范围内影响如此深远广大的传奇作品,中国文学史所给与的关注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完善补充,以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
三、在比较中探寻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色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诺贝文尔学奖颁奖仪式上做过题为《我与美丽的日本》的著名演讲,他曾用“雪月花时最思友”来总结日本艺术的特征。川端康成还接着说:“‘雪月花时’是表达山川草木、森罗万象、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类感情在内———所有事物之美的语言,这已经是日本的传统;日本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时最思友’为其根本之心”’。诗正是来自中国唐代文人白居易的七言律诗《寄殷协律》:“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白居易的诗句竟被作为日本艺术的最高概括,缘于其对日本文化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必须有意识地运用比较意识,在传播、交流和影响中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色。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白居易及其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的典范对日本产生重大意义。号称世界最早的日本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有106处引用了白居易的文字,日本平安朝最著名的汉学家都良乡曾做过一首《白乐天赞》,称他“集七十卷,尽是黄金”,可见他对白居易顶礼膜拜。要深入探究白居易的文学作品的本质,不能单纯地从文本入手,进行简单化的分析,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丰厚的文化文本,探讨其与异域文化和文学之间各种复杂的内在关联,在广阔的视域下探究其作品的精髓之处。又如元代剧作《赵氏孤儿》,它是纪君祥据《史记•赵世家》《左传》《国语》等书编纂改编的杂剧,同时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是18世纪唯一在中国流传的中国剧作品,出现了大量的改编本。尤其是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于1775年上演并出版,好评很多。他在剧中进行了伦理道德价值的提升,是希望更多的法国人领会中国人道德生活的高尚,是请“中国人给法国人上道德课”。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尚善、重义,在异域的改编本比照下的《赵氏孤儿》又再次凸显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所蕴含的尚善重德、忠义精诚等精神内涵。近几年,《赵氏孤儿》在中国又被重新拍成电影、电视,受到媒体及大众追捧,也体现出古代文学精品所蕴含的不朽生命力。T.S艾略特(Eliot)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从来没有任何诗人,或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艺术家,他本人就已具备完整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对他和已故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关系的评论。你不可能只就他本身来对他作出估价;你必须把他放在已故的人们当中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他的论断实则指一种有历史意识的“文体间性”,教学者和研究者必须具有这种历史意识,将古代文学置于一个更加客观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阐释,时刻关注它们与时代及其他存在可比性的作品之间的联系。
四、结语
柳亚子诗词范文6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