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范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7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 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 抽读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
1. 标出自然段
2.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
(一)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 村庄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
2. 品读句子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品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教师相机板书:美丽、森林、河水、天空、空气。
(2)闭上眼睛想象:这么美丽的除了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外,还会有什么?(青草、小鱼、蓝天、白云等等)
(3)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呼吸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
(二)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1. 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生1: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
生2: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2. 如此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
(三)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1. 如此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读2-4自然段,然后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最后形成本组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
2. 品读2-4自然段(汇报交流)
(1)村民是怎么对待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的?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
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 “拎”:
a)抓住了 “拎”字,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拿、抓、捡”等)
b)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c)“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B. “谁…谁…”:你能给这些“谁”取名字吗?(指导品读,加深体会:不论是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砍树的数量不限)
a)师:村东头的王叔要建房,生: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b) 师:隔壁的张大伯想造犁,生: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 师:老李头的小儿子结婚要做家具,生: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 “一棵一棵”:指名读(师:是啊,抓住重点的词语去理解句子,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我们品读句子的一种好方法,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2)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
③“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
④这“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
⑤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
⑥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3)大量的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大量的树木被村民手中锋利的斧头砍伐,山坡变成了什么样子?山坡上出现了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指名读,生评: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
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②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原来村庄的美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树木不再郁郁葱葱,变得越来越少;河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变得混浊乌黑;天空不再湛蓝深远,变成茫茫一片;空气不再清新甜润,不断被污染……教师相机擦去黑板上的板书:森林、河水、天空、空气、美丽)
③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
(4)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小村庄。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①问:“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5)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怎么啦?
①“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②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③学到这里,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是怎样呢?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最后一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范文2
早先有个美丽的小村庄,树木长的(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甘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户户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造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对小村庄之前的美好环境进行描写,为后**铺垫。】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对可悲的现实进行了叙述】
我为小村庄的人们而感到羞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薛城村名;命名方式;内涵
薛城区地处枣庄市西部,是山东的南大门,夏、商、周时期称为薛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六百年前,是造车鼻祖奚仲故里,闻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故乡。薛城区辖7个镇街,216个行政村,近300个自然村。在薛城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在不同朝代隶属关系多次变更,但辖区内的人们生存繁衍的村庄相对稳定。因此研究这些村庄的命名,以及村名背后的内涵,对于了解和弘扬民族文化和薛城的地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薛城村名命名方式
“水有源,木有根。”薛城村名的命名也是有其道理和依据的,其命名方式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按自然地理环境命名,二是按人文地理环境命名。
(一)按自然地理环境命名
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物产资源都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全国上下以自然地理特征来为村庄命名的比比皆是。薛城区地处山东丘陵和淮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地貌特征明显,人们处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就不约而同地以山水景物作为当地的代表物,并作为村庄的名字。
1. 以山命名。薛城的村庄好多是傍山而建的,或在山头,或在岭上,或在山窝。
例如:
牛山村:明初建村,因位于牛山西麓,故名牛山村。
孟岭村:明朝洪武年间,孟姓一家迁此定居,因紧靠山岭,故名孟岭。
黑峪村:明朝建村,因村周围群山环绕,村南有一山峪为黑石礓山,山呈黑色,故名黑峪。
东夹埠村:元朝建村,该村因处两岭之间,故称夹埠,为与西夹埠区分,取名为东夹埠。
2. 以水命名。薛城区依水为邻的村庄也不在少说,它们或在湖边,或在河湾,或在泉边沟旁。例如:
岩湖村:原名杨官湖,清万历年间建村,因村民以杨氏为主,兼村南有一片洼地,夏日积水成汪,后逐渐成一小湖泊,故名。后因“杨、岩”,“光、官”谐音,演成岩光湖,简称“岩湖”。
河北庄:该村原和田湾为一村,清光绪年间随着村庄的发展,逐渐与田湾分开,因位于蟠龙河北岸,故名。
后湾村:唐代建村原邵姓居此村,后迁出,明代刘姓从滕县南苏疃迁此,因村座落在薛河南支拐弯和,故名湾里,清初在村南又建一村名前湾。因此湾里村就演变成后湾。沿用至今。
沙沟村: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孟尝君门客冯骧建议筑凤凰城,秦初城废,元末丁,杨,王三姓来此建三人村,后合为一村,清道光年间曾改称为永安寨,因村临一条大沙沟,故名沙沟村。
来泉庄:清朝建村,据载,村中有自然形成的两个泉,在村中交汇,泉下有自然形成的街,故称来泉庄。
3. 以树命名。有些村庄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村中有大树,特征也很明显,于是就用大树名字作为村庄错的名字。
例如弯槐树村,明代已有此村,因村内原有一弯曲古槐树,胸围达五米,村以树名,清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载“弯槐树”。在弯槐树村南北各有一村,分别叫前弯和后弯,很明显也是以这棵弯槐树为来命名村庄。像这样以树为代表物命名的村子还有东曲柏村、西曲柏村。
(二)按人文地理环境命名
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包括民族、宗教、政治、经济、交通、军事等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薛城区很多村庄的命名与这些人文活动密不可分。
1. 以姓氏命名。姓氏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薛城区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共有85个。以姓氏命名村庄,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先来先占,在无人居住的地方,某一姓氏的人迁居此处,于是人们就以迁入者的姓氏作为村名。例如:唐庄村,清朝雍正年间建村,有一家姓唐的从外地迁此地居住形成村庄,人们就以姓氏命名村庄,故名唐庄。
二是以人口多,家族势力大的姓为村名。例如:蔡家官庄,曾名郭家埠,为郭氏所居,至明初官府迁民居此,以蔡、雷两姓为主,因姓蔡的人口最多,取名蔡家官庄。
三是为了纪念某一人物。例如:左村,此村原名永兴庄,一七九零年姓左的住在此村,当时“毛子人”经常进庄抢窃,他带领人们打走“毛子人”。因左家无后,他死后,人们为纪念他遂改名为左村;奚村,传说村东有一庙,庙内碑文记载:滕县东南六十里有商汤王之佐相仲虺之故乡,促虺是奚仲后裔,故称奚村。
2. 以建筑物命名。古时一个地方的建筑物通常是具有标志性的,在人们心目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很多村就以这些建筑物作为村名。以建筑物命名的村通常分为五类。
一是以宗教建筑作为村名。在薛城境内以宗教建筑命名的村庄有6个。例如:天齐庙村,清朝建村,因村东南有一座天齐庙而得名;铁佛沟村,该村建于明嘉靖年间,以庙命名,因村东南有铁佛寺,寺内神像皆系铁铸,又加之村旁有条深沟,故名;关帝阁村,原名官庄,为明代移民村庄,解放后以村旁关帝阁呼村名。其他如关帝庙村、三清观村也是以宗教建筑命名。
二是以防御工事建筑为村名。古时薛地村民为防外来袭扰,在村周围修墙筑圩,后来人们就以这些防御工事来呼其村名。例如:圩子村,明朝建村,原名“孟家岭”,因村西有岭,以孟姓起名。清康熙年间,孙姓迁居于此,咸丰年间,为防御白莲教,村民组织人力筑圩避乱,后改称“孟家岭圩子”,民国后简称为“圩子”。
三是以生活生产建筑命名。人们为了更好的生产生活,就会修桥筑坝、挖渠打井,这些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建筑,所以薛城以桥和井命名的村庄不在少数。例如:张桥村、丁桥村、朱桥村、石坝村、古井村、沙井村。
四是以官方建筑命名。例如:井亭村,该村建于宋朝,原名恩殿庄,因村内建一观音庙,赐恩于民而得名,明代该村东为南北通衢,官府建井置亭,供驿马饮水用,更名为井亭村;皇殿村,北魏文帝在此建回銮殿,故名皇殿,明文皇驻跸处,为便于书写,清末民间曾一度习称黄甸。还有东仓村和西仓村,因明代在此修建两个粮仓,一东一西,所以得名。
五是以家族祠堂建筑命名。例如:石庙村,原名石家庙,简称石庙,明朝因该村有石姓家庙一座而得名。单庙村、朱庙村等也是这样的原因得名。
3. 以驻军命名。古时薛地是军事要塞,常有驻军,有些村庄因此得名。例如:周营村,汉代建村,原名许家屯,后因元广威将军周忠在此设营,遂名周家营,习呼周营;小营村,故名杨庄,建于元朝之前,元朝广威将军周忠同知峄州军事驻军周营,并在此村驻有小部队,故更名为小营,沿用至今。防备村,明初建村,因西北三华里处有黑风口,明洪熙年间曾驻军设防,故名防备。
4. 以生产经营特征命名。农村主要以耕种为主要生产方式,除此之外有些村庄也经营二、三产业,因其生产经营特征而得以命名。例如:
打席村:清初张姓从西万迁来定居发展成村,历代以打席,编篓为付业,故名打席庄。
石农村:原石沟营分为两个村,该村以种植粮食为主,故名石农村。
石菜村:原名沟营分为两个村,该村以种植蔬菜为主,故名石菜村。
六炉店村:明末该村有六盘铁匠炉,又是通往京城的大路,设有客店,故名。
店子村:该村在明朝前,就有一条东南西北方向的大道,村中开有客店,又因在中万村东,故名东万店,习呼店子。
茶棚村:明初建村,该村明代时是由戚城通往峄城的大道,来往商旅必经之道,路旁设茶水棚较多,后发展成村,因而得名。
5. 以历史和民间故事命名。薛城历史悠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丰富多彩,许多村因此得名。例如:
鲁桥村:明朝鲁王派人封千山头,路过此处,因小河挡道,鲁王命人在此修建一座桥,因村置桥附近,名为鲁封桥,简称鲁桥,村庄因此而得名。
搬井村:据载,汉光武帝路过此处,因井深不得饮马,将井搬倒,故名搬倒井。
磨庄村:相传该村建于明代,岳姓在此建村,原名“岳家岗子”,当时岳家养的恶狗很多,人们望而生畏,都磨着过去,后习呼磨庄。
挪庄村:该村居民原住临城北夹道,一九四七年军队驻临城,经常受到打击,为巩固据点把北夹道居民强迁至此,故名。
6.以人们美好愿望命名。任何时期的百姓都期盼太平盛世,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于是就用这种心愿为村庄命名。例如:粮满庄,该村是滕县徐姓,皇殿孙姓,卜岭王姓三家财主在此建的仓屋,叫两满仓,解放后改为两满庄,后更名为“粮满庄”,表达人民对丰收的期盼;安乐庄,也表达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
二、薛城村名的历史文化
前文笔者对薛城村名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进行了梳理。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村名是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的综合反映,它蕴含着宗教、军事、文化、交通、经济等多方面的信息,借助这些村名我们了解薛城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
(一)彰显薛城地区的地形地貌
薛城村名和山有关的共有36个,约占到全区行政村数量的17%,它们多使用“山、岭、峪、埠、窝”等字。其中带 “山”字的村有17个,如:匡山头村、匡山腰村、千山头村、东巨山村、横山口村、东山口村、墓山村等。村名中带“岭”字的有4个,带“峪”字的4个,带“埠”字的6个,带“窝”字的5个。这些村庄多分布在薛城区的东北部。村名和水有关,带有“河、湾、沟、泉、湖、洼”字的村共有31个,约占全区行政村的14.3%。例如:隋河村、刘河口村、沙河涯村、张河湾村、田湾村、后湾村、刘沟村、界沟村、西黄沟泉村、东泥沟泉村、齐湖村、史湖村、大巩湖村、韩洼村、郭洼村等,这些和水有关的村庄,它们多分布在薛城的西南部。从这山岭沟河命名的村名中,我们看到了群山连绵、水流潺潺,因而对薛城“一半山水一半园”的自然景观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体现人们的信仰与崇拜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们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主宰着人类社会,宗教的出现让这种神秘力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村名与宗教的关系如此密切就不足为奇了。薛城一个不大的县级城市,境内村名直接以宗教建筑命名的村庄有6个,原来用宗教建筑命名,后来更名的有4个,这其中包含了儒释道三教,说明这一地区百姓的信仰是多样的。同时以家庙祠堂命名的村庄也有很多,人们在家庙祭祀祖先,在道观、寺庙祈求保佑,这些村名反映了人们不同的信仰崇拜,它们都是民众敬畏鬼神、崇拜神灵心理的外在表现。
(三)反映交通及商业状况
在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外交往并不多,所以交通并不发达,店铺也很稀少。但从薛城的茶棚村、井亭村、古路庄、北临城村、李店村、六炉店村等村名来历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明清时期薛城境内有两条交通大道,一条是戚城(今微山)到峄城的东西大道,一条是北京到南京的古道,在当时可以说是交通发达地区了。大道上商旅车队南下北上、东来西往,他们需要吃饭、住宿、购物,从而带动商业了发展,很多村开起了店铺,处在南北古道上的六炉店村有6个大铁匠铺,处在东西大道上的麦穰店村有5家客店,洛房村开起了油坊。
(四)凝聚人们的意愿情感
古代战乱频繁,百姓涂炭,所以人们都希望世道太平、生活安稳,于是他们把这美好的意愿寄托在村名里。例如:安乐,安居乐业;兴盛,兴旺繁盛。还有很多村庄的曾用名,如大旺庄、兴隆庄、三旺庄、兴盛庄,都包含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期盼。
另外,为了追求典雅的效果,新创音同异义的村名。例如明初建村,胡姓从山西曲活迁来于山下高处居住,因地势较高,叫上庄,后为求雅演变为尚庄。
(五)揭示强烈的宗族观念
宗族是同一姓氏按血缘关系结成,带有一定政治意义的社会组织,它的特征是强调敬宗尊祖,对传递家族精神和推动社会管理都起过积极作用。为巩固宗族影响和地位,同一宗族的人来到一地,就以宗族姓氏作为村名,或者在多姓共存的村庄,以本宗族势力大就强用本族姓为村名。薛城区216个自然村就有85个用姓氏命名,说明在薛城宗族观念的强烈和根深蒂固。
参考文献
[1] 薛城区地名信息网行政村名部分[Z].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范文4
古代驿站
地点: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一个不大的院落、一些马匹、一个小官、几名驿卒奔驰而来、又急驰而去……在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就有一处建于明代的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1996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四四方方一座“城”中住着380户人,鸡鸣驿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尽管当年的马厩、客舍不复存在,但明清时期的民房还在。
村中的庙小而多,约为一般村社的10倍,达30多个。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的三个集日,当地满街摊贩,人声鼎沸。1896年,清朝廷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1913年,北洋政府撤销了全国驿站,鸡鸣驿彻底结束邮驿历史。村里最有名的“贺家大院”,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留宿的歇脚点。如今,慈禧所赐的“鸿禧接福”四个大字依然留在院门口的墙上。
兵法护村
地点:邢台沙河十里铺村
自邢台城南行入沙河境有一个村庄,原名食膳铺,因距邢台老城十里而改为十里铺。由于地处古道要冲,该地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在明代末年,闯王李自成兵败溃散时,有一个义军将士秘密逃遁到十里铺村,由于此人不善言词,为人老实,偶遇欺侮,只以微笑还之,村人送绰号“老拙”。后得知其身怀绝技,武艺独特,村民常常请教他传授以便防身,这位将士就把“藤牌阵”传给村民作护村、防身之用,并留下“只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谁传外谁死”的训诫。
所谓藤牌阵就是将士手持用藤条所编的藤盾进行战法演练,在古代军队里用于防身,以挡兵戈刀箭的攻击,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作为我国北方仅存的一种古代兵法实战技术,藤牌阵相传至今已有十二代。今天,藤牌阵演变为民间艺术表演和健体活动,现藤牌阵表演时阵法招式古朴,攻防兼备,因融入了舞蹈和音乐元素备受欢迎。
故事篓子
地点:藁城市耿村
有着1200多人口的河北省藁城市耿村以“中国故事第一村”闻名,这个不起眼的平原村落或是世界上故事家最为集中的地方。耿村几乎人人都会讲故事,这里聚集了33个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和22个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其中,最大者86岁,最小的23岁。
耿村自古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当地集市、庙会繁华,至康熙时期繁盛一时,素有“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荣耀。四面八方的商客带来了各种故事、歌谣。耿村人外出经商、游历、当兵,也带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传说。由此,经商、讲故事成为这个文化村落的两大古风。据考证,耿村故事世代口头传承,已有六百年以上的流传历史。1995年耿村被文化部命为“民间故事之乡”。
地下迷宫
地点: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
老电影《地道战》中,高传宝、老忠叔在四通八达的地道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捉鸡”;现实版的“冉庄抗战传奇”中,当时四百余户人家、两千多口人锹镐挖掘,提篮送土,挖成绵延15公里、干支线众多的“地下长城”……冉庄始建于隋代,唐代植槐于街,宋朝一度繁荣,素有唐村宋镇之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冉庄人民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各种作战方法打击敌人,致使其“宁绕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自此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
今天,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掀开村民家里的灶坑、翻开炕上的木板、攀下门前的老井、钻进门口的鸡窝都可进入地道。旧时的街道、房屋和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正是冀中平原125万千米能打能藏、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
神头茶棚
地点:内丘县南赛乡神头村
内丘神头村,位于太行山太子岩东麓,邢台市内丘县中部的和庄乡,距内丘县城关西偏北21.05公里。内丘神头村全村共有366户,1556余人。神头村有一座扁鹊庙,每年有两次庙会。扁鹊庙庙会历史久远,在汉唐时期香火已十分兴盛,为了供人休息,沿途设有供应茶水和临时歇脚的场所,也就是茶棚。
传统民居与茶棚结合,正是神头村的民居特色。神头村所在地为一东西走向山沟,地方狭小空地很少,单独择地建茶棚实为不可能,因此采取民居与茶棚结合的建筑形式。茶棚房屋开制多为居落式平房,也有两层楼房,依山势排列,层次分明,颇有气势。
石头村落
地点: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于家村位于井陉县于家乡,自先祖于谦起,繁衍至今已有26代。于氏先人代代开山凿石垒房盖屋,建造了规划有序、工艺奇特、粗犷豪放的石头村落。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街石巷、石桥石栏、石梁石柱、石门石窗、石鼎石案、石榻石龛、石磬石匾……于家村400多户人家,共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700多米、石头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亩、石头用具2000多件、石头碑碣200多块(现尚存数十块)。
虽是深山小村,于家村却建有古庙、古阁、古戏楼22座之多,且全用石头建成。“四道村门三道是庙,六条街道四条有阁,八座大庙四座庙院,四座戏楼其形各异。”于家村里二层阁楼很多,白石墙黑瓦当,有些江南小镇的风格,更有“玉带歌楼”多处。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二十二夹道,全用青石铺就,闪烁着淡淡的光亮,宛如一幅古老的水墨画。
世外桃源
地点:临城县赵庄乡驾游村
河北省临城县赵庄乡驾游村至今有千年历史。村南有莲花池水潺潺流过,山村四周山峰高耸,古树浓密,涧中溪水流银。村中老者说,驾村最早叫挟扭村,因为皇帝的到来,才有了“驾”字之说。据该村白云寺碑记载,公元1103年,宋徽宗驾临此地观莲池,望着美山美景说:“真乃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该村还有树编、草编、石雕等民间手工艺。
每年正月,驾游村有秧歌、跑黑驴、舞龙等乡艺表演,有抢面灯、老鼠娶亲日等节日;正月十五晚上,村民用蒸熟的黍子面捏成各种形状的灯盏(俗称粘面灯),插上灯捻,填上豆油或香油,点着后放在院中各个角落,村里的儿童成群结队到各家“偷”面灯, “偷”得越多越好,待次日早上烤火时烧着吃,以期祛病消灾。
第二楼兰
地点: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
被誉为“第二楼兰”的阳原县开阳村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代郡安阳邑,也是阳原县最古老的村庄,有“先有开阳堡,后有弘州城”之说。跟诸多开设两个以上城门的古城不同,开阳堡只开设了一个南门,门洞内的铺路石被行人车马踏得光滑如镜,至今仍是主要通道。徜徉于土街陋巷之间,满目尽是黄土颜色,土墙土屋土路土屋顶,当地民居多为木柱泥墙。堡内街区有南北、东西各两条街,形成“井”字将城堡分为九个部分,史称“九宫街”。在现今的乡村街道中,这样的街道布局十分罕见。
据载,汉唐以前开阳堡附近森林广袤,水源充沛。在北宋年间和明代,阳原县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前沿,森林大量被砍伐,水源枯竭,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堡内的墙用当地的白垩土和黄胶土混合夯成,因其黏性极大、异常坚固得以保全千年古城的整体风貌,这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剪纸部落
地点:张家口蔚县南张庄村
河北张家口蔚县是中国著名的剪纸之乡,蔚县剪纸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地盛行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在蔚县,以剪纸为特色的村庄不少,其中有代表性的“南有南张庄,北有北水头”,但称得上中国剪纸第一村的,当属南张庄。
今天的南张庄是全国最大的点彩剪纸专业村和加工基地,全村从事剪纸行业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0%,年产剪纸约300万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来自剪纸。将蔚县剪纸艺术推向成熟阶段的一代宗师王老赏以及周永明等著名艺人就出自南张庄。
缂丝作坊
地点:定州市赵村镇孟家庄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范文5
去田庄,本来还有我的一位同事,那天他因错上了黑车而掉了队,因此京西田庄之行,我又成了孤家寡人。为了不至于形单影只,我决定在村口七八位晒太阳的老人身边耐心等候。
“小伙子,是来咱村参观的吧?”一位耄耋老人上前问我。
“对呀!老人家,您晒太阳呢?”我笑着回答并送上问候。
我和老人的对话是那样的顺理成章,相互的问话全部是人情事理。但让我诧异并随之感动的是,那位耄耋老人(事实已经85岁)和另一位整整80岁的老人,竞相主动要为我当导游。
我心里疑惑,暗想,生活在山区里的老人真不易,这么大年岁了还要当导游挣钱。想到此,一种怜悯之心倏起于心。我立刻爽快地回答:“行!”但当我问起需要多少导游费时,两位老人生气了:“我们不要,只想把村子里的故事讲给人听,你提费用,没人给你讲!”
听了老人的话,我感到非常惭愧。惭愧的是我在用金钱度量着山区百姓善良的心情,惭愧的是我在用金钱对待着山区淳朴的民风。
然而,我终于还是没有让老人为我当导游。山村都是上下坡路,我怎忍心让老人爬着山路为我义务服务呢?为了不辜负老人们的好意,我轻轻蹲在他们的身边,认真听着他们为我讲山村的历史和曾经发生的故事。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的那位同事依然没有到,打他的手机,得不到应答。我不打算再等,山村的景色吸引着我,老人们为我讲的山村抗日故事和那些英雄们的壮举,打动着我。
我站起身,虽然同事没在身边,但我的脚步并不感到孤独。看到村边儿一口古井旁的大柳树下,八九位村民谈笑风生打着扑克,心里顿时风光了很多。也仿佛看到这个古村落的角角落落,一定定格着很多的快乐与幸福。
在暖阳下,我满脸欢笑地从青石铺就的一条小巷走到另一条小巷,林立的石砌老宅以及一棵棵古树,彰显着村落的古老与沧桑。门楼下、矮墙上、古碾边那些晒太阳的大爷大妈笑谈着家长里短,村子里到处洋溢着快乐与安详。我独自一人静静走在恬静和古朴的小巷里,仿佛历史的余音绕耳,静下心来品味,其中的韵味绵长。我惊诧明朝时形成的田庄村,虽经日寇的强盗火和十年“”的无情破坏,竟还保存着昔日的古风遗韵。
我更惊异,这个坐落在灵山深处的小小山村,竟然还出了很多位英雄人物。
记得那两位耄耋老人告诉我,在那些英雄人物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显芳以及他的英雄家庭了。
崔显芳,字世勋,号少卿,读过私塾。1922年-1924年到上海读书,其间加入中国***。其1924年夏从上海回到家乡,在家乡一带以办学、行医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他在田庄村办起小学,并发展进步教员入党。1927年又在青白口村办起小学,培养进步青年为革命准备力量,后被破坏停办。1932年春,他再次到青白口村办起完全小学,并从下清水村高小请来地下党员贾汇川任教。同年夏,青白口村高小迁到田庄村,一直坚持到1933年。此期间,他发展赵铭鉴、张又新、高奉明、师永林等一批人加入中国***。1932年夏,他又在田庄村高小内建立青年团组织,魏国元、魏国生等人加入了团组织,并于1933年转党。此时中共北平市委派马健民、刘云志、李育民等先后到田庄村任教并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9月,崔显芳、马健民等筹建了门头沟区第一个山区党支部——田庄村高小党支部。经努力,这年秋,崔显芳又牵头组建起中共宛平县临时委员会。1933年春,中共宛平县委会正式成立。
由于办学屡遭破坏,崔显芳和魏国元等在青白口村办“一元春”药铺,以行医为名开展革命活动。与此同时,他秘密在沿河城村东间阳口后山大悲岩秘密建立了京西游击队。
崔显芳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创建、发展党组织,并发动群众先后进行反捐税、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
1934年夏,中共宛平县委遭破坏,崔显芳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被折磨得奄奄一息。1935年2月,在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营救下,伤势严重的崔显芳被保外就医,12天后便与世长辞。临终时,病床上的他已经不能说话,只能在大儿子手上用手比划着“跟党走”的遗嘱。
受崔显芳的影响,他的后人崔兆春、邱兰亭、崔万春、崔阳春、崔一春、崔荣春、崔锦春、崔乐春、崔克勤和崔克俭等,继承他的遗志,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为了追求革命真理,活跃在抗日和解放京西的大地上,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其中三代四位成了革命烈士。
那天,我顺着老人指引的方向,来到了崔显芳故居和京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前。虽然见大门紧闭,但站在门外的我,心中充满了对这门红色家庭的无限敬意和深深缅怀。我感慨,正是有了崔显芳这些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才有今天中国百姓的幸福生活啊!
告别崔显芳故居和京西第一党支部旧址,脚步径直朝山上的青茶山娘娘庙走去。
青茶山娘娘庙,始建于明末清初,面南坐落在村北的高山坡之上。高大的松树,昂然左右,其中一棵已岁千年,观其形,树围三四米,树冠遮天蔽日,风起之时,松涛滚滚。庙下古戏台,已数百年历史,而今正在修缮,从戏台的建筑品质和规格上看,在京西绝对数一数二的棒。在戏台前遛弯儿的一位村民对我讲:“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这里可热闹了。”我问何故?他说:“旧时习俗,四月初一是娘娘诞辰日,那天祭娘娘以祈求育子,人们会络绎不绝到寺庙烧香、拜娘娘。同时看戏、逛集市,是田庄村一次盛大的民间庙会。”
站在古戏台前,他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庙会共4天,这期间,田庄和邻村的村民会自带供品和祭香,到娘娘庙进香,祈求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同时古戏台还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汇演,现场鼓钹齐鸣,热闹非凡。”
“文艺汇演有什么精彩剧目吗”?我问。
“嘿!多啦!有梆子戏、锅子鼓、秧歌等等。那锅子鼓,气势恢宏,秧歌会多姿多彩,梆子戏清脆动听,嘿!那才叫一个热闹”。
我听得有点儿晕。锅子鼓俺不懂,梆子戏俺不懂,俺只知道秧歌会,扭动的是吉祥,是喜庆。俺也幻想着那春日里的庙会,流动的画面一定是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站在娘娘庙前,俯望古朴祥和的田庄村和满眼黛青色的山脉,耳际如沐清风,心田如灌甘泉。想当年,就在娘娘庙前,日本鬼子高架火炮机枪,对待中国人是那样残暴和凶蛮。现而今,田庄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早已过上了和谐美满的生活。忆往追昔,心中备感幸福。
下山的路,脚步感觉很快。想着京西第一党支部,心中流淌着敬仰;想着英雄崔显芳以及他的红色家庭,心中续生着缅怀。
“小伙子,去娘娘庙了吧?”在村边的马路上,我又见到了那位85岁的老人。
“对!这不是刚下山嘛!”我回答。
“第一党支部和崔显芳故居去了吗?”
“很遗憾,都锁着门呢”。
“这样,大爷带你去村委会取钥匙去!”
和老人来到村委会已经是11∶30。接待我的是一名女大学生村官。她的名字叫王群,毕业于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她到田庄村工作,刚一年多的时间。听说我要参观崔显芳故居和第一党支部旧址,她立刻热情答应陪我去。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好意思在要吃午饭的时间麻烦人,可我来田庄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追寻这个红村里的精神和灵魂,而精神和灵魂的重要所在,就在崔显芳的故居和京西第一党支部的旧址里。因此对王群的热情,我只有感动复感动。
随着王群的脚步,我便很快来到了崔显芳故居。
故居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模式。正房前有“崔显芳故居”金字匾额。屋内是崔显芳的居室。一进门,一尊崔显芳烈士的铜像立于桌案。里屋是他出生和去世的地方。左墙上挂有崔显芳烈士画像和其夫人邱玉梅的照片。正墙一幅碳素画,描绘了崔显芳烈士临终时的情景。东配房是书房,房中有笔墨和火盆等,桌案上陈示着鲁迅的小说《彷徨》和《狂人日记》,这是他生前反复阅读的书籍。西配房是其长子、抗日英雄崔兆春的居室。南房是崔显芳的客房,现为田庄村烈士生平展室。该展室记录了崔显芳红色家族为党和国家牺牲奉献的光辉历程。
从崔显芳故居的建筑规模上看,在当时京西的大山之中,崔显芳一家应该是殷实富庶的家庭,但他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大义,作出了重大牺牲。他不但因此失去了生命,家庭还牺牲了三位亲人。
我站在他的铜像前,心中不光是缅怀,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永远敬意!
京西第一党支部,亦称田庄高校党支部,1932年9月由崔显芳、马健民等建立。党支部建立后,崔显芳等一方面教学,一方面开展党组织活动。不但沟通了宛平西部山区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还先后组织成立了青白口、黄土贵、沿河城等党支部,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山阴方言;地名;文化蕴涵
地名是某一地区地理、历史、政治、军事、宗教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代代相传,稳固地存在于方言口语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显示了浓厚的地域色彩,传达了人们对本地区的认识。
山阴县境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中南部,内长城雁门关外。地名“山阴”自宋时至今。全县下辖17个乡,4个镇,262个村委会、267个自然村及4个居民委员会。历经不同历史时期,山阴县部分村名虽有过不同程度的变更,但都饱含了山阴人民对家乡和故土的深情,折射了山阴人民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山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一、反映地貌水文特征的地名
山阴县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主要地貌。山阴地名中经常出现的“沟、岭、川、洼、山、坪、坡、梁、滩、口、堆”等这类字也充分地说明了山阴地貌的复杂性。含有“山”字的地名多用来指山地。例如:尖山、梁山、西双山、东双山、后山、面瓮山。另有“口”字的地名用来表示村落处于沿山的隘口。例如:水峪口、胡峪口。“沟”在山阴地名中多指处于山和山之间、或者平地被水冲击而形成的深壕。“沟”字在地名中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属于这类的地名共有15个,例如:王坪沟、窝棚沟、青杨沟、王老沟、宋家沟、五家沟、张家沟、芍药沟、魏家沟、柳沟、蓿麻沟、白殿沟、西沟、泉子沟、七里沟。含有“洼”字的地名多用来指地面有弧度、但没有“沟”深的地势。这类地名共有3个,例如:大洼、马家洼、榆树洼。即使用来指称平地,也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地名东短川和西短川中的“川”是指面积较大的平地,而地名大坪、榆坪和吴家坪中的“坪”多指面积不大且处于沿沟的平地。
山阴方言有一部分反映山阴水文特征的地名,如“泉、井、河、池、涧、港”等字。相对反映山阴地貌的地名而言,反映山阴水文特征的地名较少一些。在这些地名中,含“河”字地名最多,共有13个,例如:上沙河、下沙河、马家河、南河、上小河、河头、泥河、东鄯河、西鄯河、东小河、西小河、中小河、上河西。其中“河头、东鄯河、西鄯河、泥河”中的“河”属山阴境内桑干河流域,“东小河、西小河、中小河、上河西”中的“河”属山阴境内黄水河流域。含“泉”字的地名有7个,如:东水泉、上立羊泉、下立羊泉、织女泉、上神泉、下神泉和水泉。含“井”字的地名有5个,如:千井、玉井、上石井、下石井、双井。这些村都处于洪涛山脉的北山。含“涧”、“池”和“港”字的地名都只有1个,分别是岱岳乡的王家涧、冻牛坡乡的黑龙池和五马营乡的屯港。这些地名中有很多也与地貌有关系,部分村落多处于由河流冲击而形成的丘陵和平原等。如:上沙河、下沙河、马家河等。
以上所列地名除了体现了山阴地貌水文特征之外,还负载了山阴地名中蕴涵的其他信息。如地名“七里沟”,“七里”还可说明本村与邻村和县所在地岱岳镇的距离分别都是七里。地名“青杨沟、芍药沟、柳沟、蓿麻沟”反映了山阴较为丰富的植物生态。地名“玉井”与民间传说有关,相传尉迟恭的马在此地踏出来一口井,此地便因此而得名。
二、反映聚落、建筑通名的地名
山阴很多地名常常含有聚落、建筑通名,表聚落类的通名通常有:村、庄、巷、道、屯、寨、疃、庄窝等。其中含“庄”字的表聚落类的通名最多。例如:山村、辛留村、常辛村、快乐村、山阴庄、南罗庄、豆庄、堡子巷、阎家巷、南大道、盘道、戈道、洪济屯、南屯、史家屯、老羊寨、双寨、南辛寨、胡疃、高山疃、老庄窝、小庄窝。表建筑类的通名通常有:台、城、窑、堡、场、坊、房、店、棚、G等,例如:前皇台、后皇台、吴儿城、永静城、夏家窑、郭家窑、兰家窑、王家堡、白家堡、大虫堡、兴盛堡、苏家场、白坊、油房、梁家店、大柴棚、小柴棚、薛G。
从以上地名可以看出,山阴很多地名常常与姓氏相结合,构成“姓氏+家+通名”或者“姓氏+通名”这两种形式。例如:庞家堡、张家堡、贾家窑、冯家窑、史家屯、范家屯、沈庄窝、董庄窝、米庄窝、高庄、陈庄、何庄、解庄、张庄、陆庄、苏庄等。这些地名都体现了浓厚的宗族意识和较强的血缘关系。
还有很多地名由“前/后”、“南/北”等方位词和“大/小”形容词构成,并用来区别村落的位置和大小。这类地名通常成对出现。例如:前/后皇台、前/后张堡、南/北万庄、大/小羊村、大/小柴棚。
三、反映战备军事的地名
山阴县位于内长城雁门关外,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有很多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契丹等与汉族发生过战事。因此,山阴有很多反映与当时战备军事相关的地名。有的与扎营驻军、屯兵屯田相关,此类地名较多,如大营、旧广武、后所、前射躲、后射躲。其中地名前射躲、后射躲,宋辽交战时(另一说是在赵武灵王时),此地附近是驻军操练射箭的场地,有许多靶垛,后来形成村庄,取名为前/后射垛。又因语音相近的缘故,地名演变为前/后射躲。有的地名与筑城防守相关,如吴儿城,三国时,曹魏为防止鲜卑族向南扩张,把对吴战争中的俘虏押解到此地,并强迫他们替魏筑城据守,因此得名。有的地名与战备养马相关,如吴马营、马营、马营庄、新马营。其中地名吴马营,在辽时,契丹人在此地安营扎寨,并圈马养马,后因村中吴姓人口逐渐增多,故而得名。有的地名与战后盟约相关,如安荣,宋景德元年(1004),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每年向辽赠“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辽将其暂存此处,始有地名“安银子”。同时辽在此处筑堡驻守,故又叫“安营子”。民国时改为安荣,取安定繁荣之意。虽已改名,但当地人称呼此地的读音仍与“安营子”的读音相同。
四、反映的地名
一部分山阴地名反映了,这些地名大多是因寺庙建于此地而得名。其中被称作“寺”和“庙”的地名较多,如西寺院、南寺、沙家寺、安详寺、东寺、龙泉寺、庙家窑等。其中地名“沙家寺”,一方面因为村里在金代建有“瑞云寺”,另一方面又因为村东有辽节度使沙彦之墓,因此而得名。庙家窑村建有很多寺庙,如奶奶庙、观音庙等。除了反映佛道的地名外,还有反映道教的地名,如马营乡的观音堂。以上这些地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佛教和道教对当地老百姓的影响,也反映了旧时当地老百姓希望借助神秘力量实现内心祈愿。这些都说明神秘的宗教文化对当地老百姓生活有较强的影响力。
五、反映不同时期行政区划的地名
在不同时期,出于行政区划的需要,山阴很多乡村的归属经历了不同的划分,所以村名也发生了变化。如张庄乡的山阴庄,该村原分三片,分别归属马邑、代县、山阴管辖。后来马邑、代县所管辖的区域逐渐划归至山阴,最终此地被称为山阴庄。
还有一部分山阴地名保留了元代的行政设置。据明代叶子奇《草木子・杂制篇》:“元朝传命,陆有马站,水有水站,州县凡十里立一铺,大事则遣使驰驿,……以铺兵传送。”因此,山阴地名中“铺”多是元朝驿站制下的小站。山阴有很多含“铺”的地名。例如:东察罕铺、西察罕铺、吴家铺、水河铺、老羊寨铺、双寨铺、羊圈铺、新兴铺、帐头铺、二铺、安良铺、四铺。其中地名“东察罕铺”和“西察罕铺”还包含了元代的另一行政区划,元时,为了治理桑干河,朝廷在此设立察罕都御府,后来此地便被称为察罕铺,并分为东西二村。地名“老羊寨铺”和“双寨铺”是由表聚落的通名与“铺”重叠共同组合而成,有别于单表聚落类通名构成的地名,因而,老羊寨铺、双寨铺有别于同属一个乡的老羊寨、双寨。
六、反映神话故事的地名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方言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承载了其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显示出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浓缩了人们对自己所热爱的那片土地的认知。一部分山阴地名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反映神话传说的地名如鸳鸯会,相传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水池。一对鸳鸯因雌鸟受伤而落入池中,雄鸟每天觅食喂养雌鸟,两只鸟儿在此相会,此后便有了这个村名。又如大虫堡,相传五代时期,雁门关以北,黄花岭一带,人烟稀少,长着一片茂密的赤松林,经常有豺狼虎豹出没,村民筑堡设防,取“防大虫堡”,后来又简称为大虫堡。
反映民间故事的地名如南祖、北祖,古时有一位南方人迁居至此,并为此地取名为南江镇。后因此地风俗习惯与江南的并不一致,为了表达自己祖籍为南方,又将此地地名更改为南祖。北祖是因为位于南祖之北而得名。
山阴还有很多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地名。如史家屯乡的一堵墙,在古代,村里修筑堡墙,先筑起一堵墙,后来筑一堵墙就倒掉一堵墙,最后只剩下一堵墙,此地便被称为“一堵墙”。又如史家屯的东石人坡、西石人坡,两个村之间的坡上曾经有石人雕像,石人雕像成为两个村的标志,并以东西方位来区别这两个村。再如山阴城镇的北盐池、西盐池和南盐池,村中大面积土地为盐碱地,而且本村也曾自己加工生产盐,结合方位,这样就有了这三个村名。地名作为专有名词,稳固地保留在当地人的口语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传播着祖先留给当地人宝贵的文化。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