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例6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规划方案;开发模式 一、城市规划管理环节的加强 为了实现城市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我们要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稳定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系统的健全,以满足城市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要实现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建立,选择出一套城市综合效益最高的规划方案,促进选址地点的有效选择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规划方案;开发模式

一、城市规划管理环节的加强

为了实现城市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我们要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稳定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系统的健全,以满足城市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要实现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建立,选择出一套城市综合效益最高的规划方案,促进选址地点的有效选择,确保其建设地点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环节的稳定进行。城市建设的进行,要遵循其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确保设计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可预见性、合理性,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的改变。在此环节中,我们要按照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绿地资源、道路系统、环保配套设置等的有效规范管理,实现其城市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其城市建设系统的不断深化,为此我们要进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

二、完善基础设施的具体措施

1.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其得到了不断完善,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的有效规范,实现对其资金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全。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对资金筹集环节、项目投资环节、项目建设计划等的有效应用。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建设及其配套设置的资金投入,实行其资金投入比例的平衡,以有利于基础设施环节的稳定运行。

基础设施的健全,离不开城市建设的有效规划,因此我们要进行针对城市实际发展水平的配套建设的规划,确保其资金的有效规划,确保其施工质量的提升,避免出现***工程,以保证基础设施的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以保证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满足人们对于城市高经济建设水平的需要。

2.在基础建设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确保生活项目环节与生产项目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地下设施环节与地上设施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附属工程环节与主体工程环节的稳定运行,确保其城市的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城市建设中只管主体工程不管附属工程,只搞地上建设不搞地下建设,只顾生产不顾生活等现象不断发生。这些现象,割裂了城市各种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是造成目前城市建设中各项配套设施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因此堵零星建设的口子,是实现城市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

3.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是城市建设关键部分,我们要进行相关基础建设模式的更新,实现其相关规划方案的稳定运行,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年度计划的有效编制。促进远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近几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前几年,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较好的解决城市的海水污染,改善了海滨环境。对市区道路的硬化、绿化方便了群众生活,美化了市容市貌。我县即将投资建设的生态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即将破土动工。

4.为此,我们要进行人居环境方案的优化,确保其土地资源与经济建设的有效协调,实现对其土地的有效应用,满足其经济价值的深化需要。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发展商的相关环节的优化,促进其土地利用与四周环境的有效深化,促进其环境调研环节的深化,实现市场调查的广泛深入,以有利于其产品开发定位的顺利运行。在这里要非凡考虑开发的合理性,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非凡应控制容积率。规划批准的容积率是一个上限,发展商应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一个合理的数值。容积率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收益率,但超过了一定界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带来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整个楼盘销售危机。国外许多城市在对于城市开发项目的治理上,把能够改善这一区域的城市环境,提高其土地和周边地产的价值,作为城市开发所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

做好项目决策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经济建设与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实现规范方案与建筑空间形体的有效协调。促进其城市建设的内部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房地长事业的稳定发展,促进对城市空间的有效应用,满足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确保城市基础建设系统的健全,促进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注重城市整体空间肌理的保护和重新塑造,中国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规模浩大,速度空前,城市以往逐步发展生长,形成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而在城市设计中,应非凡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城市全局在空间上的有序与协调。欧洲国家在战后大规模重建过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或说走过这样的弯路。

5.我们要进行从景观建设环节到建筑建设环节的统一设计,确保这两者的有效协调,实现城市的环境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建筑群体环节至建筑装饰细节的有效统一,确保其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实现对其规划形态的优化,促进城市空间环节和功能布局环节的稳定协调,促进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规范。通过精心的设计,创造从室内到室外,从私人空间到开放空间、到城市公共空间这样一系列舒适宜人的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环境质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城市环境空间的不仅要满足城市功能的要求,如居住、工作、交通等,同时它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规范影响看社会行为和城市生活。艺术设计与新技术并重,建筑是工程技术与艺术与手工艺的统一。

三、结语

城市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对其基础经济建设的深化,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以满足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施工技术要点

在现代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城市道路的发展是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现代城市改造、扩建现状,我国各城市必须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以满足城市各功能区域交通通行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为重点,科学运用道路规划理论及道路设计方法,提高城市道路承载力及使用寿命。降低城市建设中,大载重车辆行驶对城市道路的影响。在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过程中,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是关系到城市道路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关键性因素,是道路投资建设管理及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道路地质环境为基础的道路设计、以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的道路设计、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引的道路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道路改造以及道路维修等工作对城市交通能力的影响,提高城市形象及城市车辆通行能力。

1 强化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调研,引导城市道路改建设计

在现代城市改造与建设中,单纯的依靠拓宽路面是不能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发展的,其难以实现科学的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因此,在公路改建城市道路的规划与设计前,必须进行科学的城市交通基础调研。根据老城区的居民经济情况、出行需求、汽车保有量及车辆行驶走向、单条道路交通高峰数据等,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道路交通数字模型,分析城市改造与建设中交通供需平衡及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城市建设中大载重车辆行驶对道路的影响,科学规划不同路段的设计标准,实现公路建设的经济性与科学性。

2 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

2.1 编制科学的道路设计方案,优选方案指导道路建设与施工

在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前,相关工程师小组必须根据基础调研情况及城市发展战略,设计3~4个方案。其内容应包括线路选择、断面设计、结构层设计以及排水设计等内容。由专业评价小组对各个方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内容参考相应的书籍与规范。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以及相应的手册等书籍规范,以手册及规范内容为基础,保障道路设计的科学性与经济性。以科学的道路设计方案指导道路的施工与管理,实现公路改建社会效益。

2.2 以科学的道路设计管理为基础,提高公路改建道路设计质量

在我国城市道路的施工与使用中,许多质量问题与道路设计有关。为了保障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及数据、技术准确性,设计单位必须强化道路设计管理工作。借鉴企业管理理论、结合道路设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道路设计管理体系。该体系不仅要包括道路设计工作中各岗位工作职责及内容,同时还应对道路设计管理方法、奖惩制度等进行确定。根据道路设计的需求,管理体系中还应明确设计复核、评测等系统的确定及执行。通过工程师设计过程中流程的优化、完善管理体系对设计工作的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提高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水平及设计质量。以此为基础,指导并规范道路的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管理工作。

2.3 以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联机协作,提高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效率

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下,道路设计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相关计算与复核软件、联机协作系统等,使各工程师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下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避免信息流通过程中误差等因素对道路设计质量的影响。因此,道路设计单位应加快相关平台的引入与应用,结合工作组的岗位设计开通相应权限,实现信息化道路设计目标。

2.4 道路三阶段设计流程的探讨

根据公路改建及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目前常用的道路设计流程为三阶段设计流程。通过外业勘测、内业设计以及影响道路设计的诸多因素分析等工作,满足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基础需求。三阶段设计流程分为一阶设计流程、二阶设计流程及三阶设计流程三种类型。一阶设计流程方式主要应用于路程短、道路宽度窄的小型道路改造工程。采取一次定测方式,确定改造原则及走向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对纵断面、横断面设计等进行设计,以此降低设计工作时间、加快道路改造效率。二阶设计方式适用于多数城市道路的改造设计工作,通过初测、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定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的两步设计方式,保障道路设计的科学性、保障道路设计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阶段设计方式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改造中存在立交桥、隧道等工程的设计中。以初步设计、确定设计及补充完善设计三个阶段完成整个设计工作,以此满足立体交叉及隧道等工程对设计工作的要求,保障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质量。

3 公路改建城市道路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3.1 公路改建城市道路施工基础工程技术要点的分析

受城市道路周边环境影响,城市道路施工技术要点中,地下综合管网、路基基础施工是施工技术要点的重点,是影响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必须强化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与管理。针对城市道路排水需求、周边排水管网走向及坡度等问题,确定施工技术要点,并以施工技术要点为中心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保障城市道路排水能力及基础承载力,为降低道路维修等工作对交通通行的影响奠定基础。在排水系统及路基系统的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施工技术的重点,以设计方案为基础指导并规范施工企业的具体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实现道路设计目标。

3.2 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路面施工技术要求是保障路面防渗性能、保障路面平整性及行车舒适性的关键。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道路采用沥青路面进行施工,以此提高道路投资经济性,而且沥青路面所具有的良好修补性能也能够提高道路使用年限,降低道路改建或重建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在城市道路路面施工中,应注重如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应强化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及施工温度控制,以合格的材料为基础保障路面施工质量。其次,在摊铺与碾压过程中,应根据试验段的试验数据确定摊铺与碾压的具体参数。摊铺前应对熨平板进行预热、对水平仪进行校验,并确定初压、复压中的吨位及是否震动碾压等参数。严格规定压路机行驶速度及接缝处理等技术要求,保障路面平整度。

4 结束语

针对现代城市交通改造的需求,我国城市道路改建及扩建中必须强化对道路设计的管理及施工技术要点的确定。以科学的道路规划为基础,针对城市交通流量及车辆荷载确定设计标准。强化设计工作的复核与校验,保障设计方案的经济性、科学性与适用性。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管理工作等具体内容,以设计方案为基础规范、指导施工企业的具体工作,为保障城市道路改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通过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提高对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的控制能力,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市政道路通行需求,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

参考文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文3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大普通居民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各地城市规划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决策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重大意义,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和“龙头”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规划工作,促进城市住宅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此通知如下:

一、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当前住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城市政府的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尽快制定住宅(主要是经济适用住宅)和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特别是今年的任务和目标,并积极实施。为了适应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要及早落实一批普通居民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紧做好选址工作,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做好初步设计审查和规划实施管理。要提高规划管理办事效率。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组织居住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研究制订近期内拟建居住区的规划控制指标,提出规划设计要点,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为确保居住区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开放规划设计市场,组织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招标投标,坚持多方案比选,认真拟定评审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竞标评选。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要积极参加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投标,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承担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为加强居住区规划与工程设计的衔接,提高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水平,鼓励有甲级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实行总承包。

城市人民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审批,为保证居住区建设按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实施,要注意加强批后管理。城市勘测单位要及时提供居住区规划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三、运用规划手段,积极推进消化空置商品住房。城市规划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市空置商品住房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对因设施不配套而造成空置的,要积极采取措施,运用规划手段,促进配套建设,将空置房尽快推向市场,实现其价值。

四、各省、自治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并结合城镇体系规划的开展,尽快研究制定区域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规划建议方案,及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并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协调好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分散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文4

第一条为了推进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进程,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投资者、特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是指经行政特别许可,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下列城市基础设施:(一)供水、供气、供热、排水;(二)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三)收费公路、地铁、城市铁路和其他城市公共交通。

(四)其他城市基础设施。

第三条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一)在一定期限内,将项目授予特许经营者投资建设、运营,期限届满无偿移交;(二)在一定期限内,将城市基础设施移交特许经营者运营,期限届满无偿移交;(三)在一定期限内,将公共服务委托特许经营者提供;(四)市人民政府同意的其他方式。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企业和其他组织均可依照本办法平等参与竞争,获得本市城市基础设施的特许权。

授予特许权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五条实行特许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下简称特许项目),根据本市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确定。

具体项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提出,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

第六条特许项目确定后,市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拟定实施方案,经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财政、价格、规划、国土房管、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实施方案审查修改后,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基本经济技术指标;(三)选址和其他规划条件;(四)特许期限;(五)投资回报、价格及其测算;(六)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及选择方式;(七)其他政府承诺;(八)保障措施;(九)特许权使用费及其减免;(十)负责实施的单位。

第七条特许经营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取得回报:(一)对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收费;(二)享有与城市基础设施相关的其他开发经营权益;(三)享有政府给予的相应补贴;(四)市人民政府同意的其他方式。

第八条政府承诺可以涉及与特许项目有关的土地使用、相关基础设施提供、防止不必要的重复性竞争项目建设、必要的补贴,但不承诺商业风险分担、固定投资回报率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取得特许权的,应当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特许权使用费的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特许项目的行业特点确定,对于微利或者享受财政补贴的特许项目,可以减免特许权使用费。

第十条特许项目及其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或者城市基础设施的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介绍项目的公告。

第十一条特许项目由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部门(以下简称实施单位)负责具体实施。

实施单位的职责:(一)负责拟订招标文件,组织招标投标;(二)同中标人谈判并签订特许协议;(三)按照特许协议约定承担协助项目实施的有关工作;(四)监督特许协议实施;(五)接收特许期满移交的城市基础设施。

第十二条特许经营者应当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拟采取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规定的特许经营方式运营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授予特许权,并由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与特许经营者签订特许协议。

第十三条特许项目的产品、服务价格的确定和调整,依照价格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特许经营者确定后,实施单位应当与特许经营者签订特许协议。特许协议包括下列内容:(一)项目名称、内容;(二)特许经营方式、期限;(三)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标准;(四)投融资期限和方式;(五)收费或者补贴及其调整机制;(六)政府的承诺和保障;(七)特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八)特许期内的风险分担;(九)特许期满项目移交的方式、程序;(十)违约责任;(十一)争议解决方式。

第十五条签订特许协议后,特许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注册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实施该特许项目。

第十六条在特许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为实施单位和项目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十七条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应当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不间断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实施特许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维修,保证设施的良好运转。

第十八条特许期限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特许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审计,对特许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特许协议约定的行为应当予以纠正并依法处罚,直至依法收回特许权。

第十九条特许期限内,因政策调整严重损害项目公司预期利益的,项目公司可以向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补偿申请,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项目公司的补偿申请后6个月内调查核实,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给予相应补偿。

第二十条特许权不得转让。

第二十一条项目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单位有权终止特许协议:(一)不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服务,情节严重的;(二)转让特许权的;(三)擅自停业、歇业影响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四)因项目公司破产等原因导致特许协议不能履行的。

第二十二条特许期限内,除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特许权不得收回,实施特许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得被征用;但确因公共利益需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特许权或者征用实施特许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给予相应补偿。

第二十三条特许期限届满,项目公司可以申请延长特许期限。延长特许期限的申请应当在特许期满1年前向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经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延长。

第二十四条特许权被收回的,项目公司应当按照特许协议约定或者市人民政府的规定移交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单位应当组织对设施及相关资产进行评估,对需要补偿的,依据特许协议的约定给予补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土地储备规划 城市运营 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导 读

土地储备对促进城市整体空间布局落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保障财政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地储备规划应回归规划的本质,将城市土地储备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从城市运营的角度,对辖区内的土地储备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统筹安排,同时根据城市运营的方向,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制定储备后地块的整体运营策略。

一、土地储备规划概念

土地储备规划是在充分分析土地资源的保护、城市发展方向和速度、基础设施与公益设施建设推进时点、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土地成本等要素的基础上,分别就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和部分重大设施用地,确定规划期需要储备和出让地块的数量、布局、强度和时序,其年度和近期规划成果需具体到地块。

二、土地储备规划的必要性

(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发挥城市土地价值

土地储备规划通过数量和空间上对片区的储备地块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制定片区储备地块的运营方案,将城市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和地块的运营收益进行有机组合,最大程度发挥城市土地价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二)合理统筹储备资金与出让资金,使资金实现良性和高效循环

土地储备规划通过对储备地块土地运营方案收益分析,包括对储备地块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开发费用、融资费用和其它业务费用的测算,合理调整土地储备的数量、年度储备计划及地块的出让用途,控制资金风险,促进土地储备与出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高效运作。

(三)实施和协调城市相关发展规划,有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促进城市发展

土地储备规划通过对储备地块的数量和空间上的收储,有效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储备地块自收储范围的确定,至出让用地性质的确定均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摸清土地信息,平衡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储备规划在制定全区储备地块的土地用途性质及明确储备地块的出让条件时,可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的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进行明确,有效平衡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五)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积极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土地储备规划在明确储备地块的数量、空间布局时考虑区域房地产市场状况,使土地储备向有利用房地产市场建库平衡方向发展。通过合理制定土地出让的时限,积极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土地储备规划策略分析

城市运营的目标是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围绕这一目标引出城市运营的基本内容包括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资产增值、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形象化运营等。土地储备规划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福利水平的基础上,还担负着增加政府盈利,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等任务。

(一)明确土地储备规划的战略目标

1、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形象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发挥城市效能的核心。发展可持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乃至城市化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有利于推进城市化的落实。因此,土地储备应同步考虑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探索利用土地储备融资模式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有效发挥土地储备的作用。

2、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城市资产增值

将土地储备作为辖区内土地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储备地块的用途性质、供应时序等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全市土地的资产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以城市用地需求预测为依据,在满足城市每年用地需求,特别是保障城市近期发展重点项目落实或重点片区建设的大前提下,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优先保障、土地运营收益最大化、土地运营成本最小化、地区发展平衡等影响因素,制定土地运营方案,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效益。

(二)土地储备规划思路

土地储备规划制定,包括确定收储地块位置、收储规模、用地性质等均与城市土地储备规划战略发展目标相互结合,并分类型实现对应的服务功能。土地储备规划的思路分两条进行:

(一)中心城区地块的收储,规划用途以居住、商服为主,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促进政府财政收入;同时预留一定比例的用地用于城市公共配套建设,优化中心片区用地功能。

(二)城市片区地块的收储结合拟发展项目类型确定规划用途,充分挖掘区域土地开发价值潜力;同时预留一定比例用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项目建设,缓解公益项目的用地需求压力,同时促进各城镇片区间的共同发展。

(三)制定实物储备与红线储备专项规划

1、实物储备地块主要为保障城市近期发展需求

实物储备地块主要是为落实城市发展重点项目或重点片区建设而进行。根据城市近期发展需要以及地块条件的成熟情况,明确具体储备地块。实物储备地块选定原则:

(1)实物储备地块需在规划期限内完成用地结案手续或者具备出让条件;

(2)实物储备对象分为居住、商服、工业和其他用地四类;

(3)实物储备地块需优先保障落实城市规划等明确的重大项目安排;

(4)实物储备地块应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多划基本农田,确实占用多划基本农田的,需按相关要求编制多划基本农田占用方案。

2、红线储备地块主要为扎实城市发展基础

红线储备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满足近期和保障远期发展需要,而将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地块优先纳入储备规划中,或者对一些成片旧城改造或腾迁的地块纳入土地储备规划中,并按照“四沿优先、连片收储”的思路整体推进,加强土地的整理和配套,待土地价值提升后再进行规划及开发建设。红线储备地块选定原则:

(1)红线储备地块要求根据各镇(街)发展需求提出的储备计划,并能在规划期内完成规划选址意见并推进实质性土地储备工作;

(2)纳入红线储备规划的地块,优先考虑收储,并为实物储备提供数据支撑;

(3)红线储备范围实行动态调整,储备范围随着城市战略目标的改变而更新。

3、轨道沿线地块主要为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轨道沿线地块增值潜力大,以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来谋求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从化市轨道交通建设探索的方向之一。以轨道站点向外延伸半径500米范围用地,将能充分接受轨道站点所带来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以点带面”的发展原则,通过加强对站点周边地块的储备运营,能进一步发挥储备地块的辐射效用,从而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储备地块运营策略分析

土地运营是指对城市土地进行利用规划、集聚、重组、开发和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的潜力,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储备运营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储备地块的运营策略指储备地块按计划收储后,在综合各方因素的基础上,对已收储地块的出让时间、出让空间等进行安排,以促进土地储备规划目标的实现。制定土地储备运营方案时应从地区发展规划、地块运营收益、地块运营成本、地区发展平衡和外部竞争力五个因素出发,综合考虑。

表1 土地储备运营方案影响因素及运营策略

影响因素类型 因素作用 运营策略

地区发展规划 根据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等,明确重点发展区域,明确城市开发的空间时序 优先满足辖区内重大发展平台、重点项目、重点设施建设等用的需求

地块运营收益 由于存在增值的特性,不同时间出让,地块收益不同,不同空间出让,地块收益不同 按时间、空间对全市地块进行排列组合,使地块收益最大化

地块运营成本 土地运营成本费用成本较高,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融资取得,时间越长成本越高 尽量缩短收储与出让之间的时间间隔,以便及时归拢资金,降低银行融资幅度

地区发展平衡 避免城市内部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在地块出让的时点和空间上予以合理的安排,适当增加经济落后片区的土地供应和土地开发 保证中心城区、中心镇等重点区域发展的同时,根据城乡统筹,适当安排其他片区的土地供应和开发

外部竞争力 考虑相同时期内不同城市土地供应对产业和开发投资资金的吸引力,错峰安排土地供应时间 重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类似的区域的土地供应结构,避免在集中的时间供应类似的地块

(二)土地储备运营方案综合分析

由于土地的特殊性,土地运营计划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经营收益项目,而应该上升成为调控土地市场和保障从化市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民生大事,因此单从成本收益的经济角度分析是不够的,只有综合各方面分析方案优劣带来的利害关系才可做出最科学的决策。不同土地运营方案的制定是基于不同的出发点的,因此不同的出发点所表现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各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方案的选定分析,可引入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通过不同方案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比较,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从而确定合适的运营方案。

(三)土地储备运营方案选定

土地是一个城市的最大资产。怎样充分发挥这笔资产效应,利用它来为城市经济建设筹集资金,带动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土地储备后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基于上制定方案的优劣,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确定各方案优先权重后综合确定最终的土地运营方案。由于不同方案的是依据基本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而制定的,所以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来评价方案是否最合适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五、实施建议

(一)融合“增值城市”的理念推行土地储备运营

“增值城市”是指城市活动中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开发思路。“增值城市”的城市发展思路应当以改变城市质量、净化城市生活空间、内涵投入和内涵增长为原则。就经济角度来看,应当是城市产出的增长、交换价值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上升以及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为了保证从化市的城市竞争力,从化市应结合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路和“增值城市”的概念,把城市放在市场竞争环境内,通过对城市资产的运作,提高城市社会环境质量,培育特色优势,塑造城市形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自身经济和土地价值的稳定增长,从而在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上保障土地运营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探讨国有土地出租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手段

针对地块可能由于不同特殊原因产生的“机会成本”,从保障土地运营成本最小的角度出发,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开始探讨和建立短期内无法出让的闲置已开发土地的其他经营处理制度,例如可以对闲置土地进行作为大型展览等用途的临时土地出租,另外也可以对闲置土地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尽可能减少在闲置期间产生的“机会成本”,保障土地运营计划的收益最大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杭州市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我委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了《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各相关单位可结合实际提出修改意见,书面反馈意见(需加盖单位公章)请于2021年2月3日前反馈市建委科技处,并请留下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安定,储伟伟 联系电话:87022510, 87027522

传真:87066617       邮箱:914977371@qq.com

附件:《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1月26日

附件

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是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杭州市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我市重点推进以下十个领域的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等的CIM平台基础数据库。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及监管。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四是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改进杭州智慧出行。五是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六是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加强城市安全智能化管理。七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基础和应用支撑。八是建筑业智能化提升项目,以“新城建”拉动建筑工业化及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九是探索建立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参与“新城建”。十是促进产业发展,打造“新城建”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工作阶段

(一)近期工作目标(2021年底)。基本建设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初步制定CIM数据标准。开展部分BIM模型的入库工作,构建不同建设时期的建筑物入库模式。探索项目审批的BIM报建工作。明确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等基于CIM+的应用,并探索主题数据汇集模式。探索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

(二)中期工作目标(2023年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稳定运行,基本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地理信息、建筑物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库。全市部分建设项目实现BIM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BIM监管。部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建设场景应用基本成熟。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企业投资建设的CIM应用场景投入开始市场应用。CIM标准规范逐步完备。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于CIM基础数据的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及未来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场景大量应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有效转型提升。构建起以政府为引导,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城市运营机构多方参与的CIM运营生态,打造杭州经济增长新亮点。形成完整的“新城建”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城市级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大脑空间底座CIM平台,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时空数据融合的能力,打造虚拟数字城市。

1.CIM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编制 CIM地方数据库标准,面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采集建库、更新与共享应用的技术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更新、共享和协同应用城市公共的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实现与部级、省级CIM基础平台互联互通。

2.CIM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立杭州市CIM数据基础平台,搭建和汇集城市三维数字底版,开展CIM+应用的先行试点,构建城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浙江省施工图“多审合一”系统、杭州市亲清数字平台等省市各级平台,建立CIM数据与共享模块,实现城市多层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办公。建立CIM平台安全评价机制,不断提升CIM平台安全水平

3.CIM基础数据信息模型建设。建立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BIM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库。以CIM平台为基础,开展云城、三江汇、大城北新城、亚运村等重点项目或区域的三维数据收集及展示工作,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入库、更新及管理机制。

(二)深化工程建设领域CIM的运用。

1.实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全流程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业务协同、区域评估、并联审批、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和信用监管等功能应用。

2.实施工程项目BIM审查。全面融合工程项目各类信息。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等不同环节实现基于BIM模型的项目自动审查,推进三维地籍、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项目BIM报建等应用试点。

3.实施工程项目施工全程BIM组织。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类项目为试点,推广施工组织的BIM模型运用。借助BIM模型探索建立新型验收模式,提升竣工验收的准确性。

(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1.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三维全息建模。针对重点单位等实现精细化建模,面向规划、城建、交通、给排水、消防等单位,提供应用服务界面,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数字化协同。

2.打造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对城市主要的建筑、道路、园区、给排水设施等实现物联网设备和网络覆盖,将物联网实时动态数据与CIM数据结合,实现全市管线管网数据化、管网在线监控、运行管理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等功能,实现数字化连接设备上行数据采集和下行控制指令下发功能。

(四)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杭州智慧出行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打造杭州5G+车联网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1.加快建设智能路网基础设施。部署智能路网试点改造工程,实现交通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识标线智能互联,满足复杂的车路协同需要。在试点基础上,应用推广的智能路网技术和产品,建成一批互联网道路。开展城市公交、景区游览、特种作业、物流运输等典型场景应用以及信号灯优化、车速引导、拥堵提醒等效率类应用。

2.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产业,提高出行效率,加强信息监控环境建设,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出行的获得感。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出行新业态。

3.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高级自动驾驶地图应用需求,打造高精度地图产业生态体系,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多领域应用,保持我市地图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领先地位。

(五)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和可视化治理能力,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为一体的杭州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1.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据感知。汇聚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及企业自建的城市管理相关数据。整合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市政设施、轨道公用等城市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构建全市综合管理智能感知和数据中心。

2.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水平。建设整合公共慢行交通管理、市容秩序管控、渣土管理、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水设施管理等行业智慧化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推进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

3.提升城市综合决策指挥与服务能力。以CIM平台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局层面的信息综合展示、智能分析、预研预判,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民生水平和服务效能。

(六)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

1.建设城市安全韧性感知数据池。整合危化品、道路桥梁、气象灾害、易涝点、地下管网及其他灾害监测监控信息,建设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池。

2.建设城市安全韧性监测预警系统。整体提升防范城市生命线运行原生、次生、衍生和耦合灾害的能力。建立全市房建改建台账,提供道路、桥梁的智慧化巡检养护处置等功能,建立城市房建和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整合危化品生产、使用、存储、运输等感知监测数据,建立城市危化品管理系统。打造全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内涝监测立体一张图,建立城市自然灾害监测及城市内涝预警系统。

3.建设城市应急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城市空间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应急场所、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实时调度。建立城市安全管理平台与供电、水务、燃气等单位的协同处置机制。

(七)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目标,提升社区数据资源价值,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1.形成智慧社区全域数据归集平台。建立基于CIM技术的社区底图,实现各个业务条线的数据和业务汇集,建立社区管理的智慧化分析、辅助决策,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的智能应用、指挥协同。实现小区、物业、街道、政府等多级多端互联互通,建立统筹、协调、响应及时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2.形成社区众创共治和民生服务系统。结合CIM平台系统营造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9大场景,助力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构建平安、温暖、绿色、健康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

3.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强化CIM、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及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的协作,打造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场景应用,为居民提供智慧物业服务。

(八)建筑行业智能化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提升建筑业智能化水平。

1.推动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双向共促。强化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建筑工业化基础构件标准库,通过构件标准库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辅助开展建筑设计和方案造价。

2.探索建立建筑工业化全程溯源管理。按照工业化建筑构件类别、规模、用途等,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实现与各类建筑工业相关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形成统一完整的数字化档案,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的协同水平。

3.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建设。结合绿色建材名录库的编制工作,推动绿色建材、物联感知产品在BIM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益低排放,降低建筑建成后的运维成本。

(九)探索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

1.统筹财政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保证政府性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探索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城建”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主体的协同发展。通过数据开放、创新资源链接、技术研发应用等方式,培育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生态体系。

3.加强引导科研投入。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组织开展“新城建”理论技术的前沿研究,建立我市“新城建”人才体系。加快培育现代产业化工人队伍。

(十)联动促进产业发展。探索推进“新城建”的产业导入路径,联动促进产业发展。

1.联动促进产业。梳理“新城建”具体任务框架和产业导入机会,绘制“一框一链”产业链图谱。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鼓励相关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信息服务、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参与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2.加强产建对接。适时举办“新城建”开发者大会、相关领域对接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政产学研联动,着力形成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开发、运营维护等产品和服务。

3.加强经济效果分析。建立“新城建”工作对城市经济发展效果的评价机制。加强“新城建”对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扩大内需、发展新经济出谋划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新城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建”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

(二)强化工作力量。抽调人员组建“新城建”专班,集中办公负责相关任务落实。其他相关单位依据“新城建”相关工作计划,组建专题建设小组,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鼓励第三方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试点建设,为“新城建”整体推进提供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一整套保障“新城建”的政

策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制定CIM数据管理办法,作为空间数据汇聚、管理、共享、考核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定BIM审批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BIM设计文件法定化;制定BIM团体组织管理制度,针对BIM团体组织、行业协会制定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新城建”专项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预算管理、立项审批管理、使用过程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投资与运营。

(五)完善监管评估。严格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工作计

划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对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检查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监督评估体系,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估评价工作。

(六)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宣传,加大对“新城建”

建设宣传报道力度,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和典型经验,提升全社会“新城建”建设的认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城建”建设环境。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3 17:22
下一篇 2024-07-13 17:18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