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其乐融融作文范例6篇

其乐融融作文范文1 那种欢快的气刻意渲染我们,是我们高谈阔论,手中的玻璃酒杯中装满了猩红,轻轻摇晃,触杯,然后看着自己脸颊微红,生日party,还是聚会,真是温馨。狐朋狗友只是真正的知己朋友,都会送上一份祝福,虽然并不能保证是真心的,但是只要快乐就好。 公园之中,随处可以看见老人们在漫步,还有夏日的阳光,更多的,是欢声笑语,婴儿没那柔嫩的肌肤,粉妆玉砌,蹒跚地学着行走的步伐

其乐融融作文范文1

那种欢快的气刻意渲染我们,是我们高谈阔论,手中的玻璃酒杯中装满了猩红,轻轻摇晃,触杯,然后看着自己脸颊微红,生日party,还是聚会,真是温馨。狐朋狗友只是真正的知己朋友,都会送上一份祝福,虽然并不能保证是真心的,但是只要快乐就好。

公园之中,随处可以看见老人们在漫步,还有夏日的阳光,更多的,是欢声笑语,婴儿没那柔嫩的肌肤,粉妆玉砌,蹒跚地学着行走的步伐,去追寻父母慢慢走远的脚步。

这是婴儿期最常有的特征,一切都是那么的其乐融融,突然有了一宗感叹:多么幸福的一家人,明明这么幸福。

问世间什么感情最美好,也许就是此刻,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在这么多温馨画面,我可以看到的地方,似乎太常见了,常见的似乎有了一丝冰冷的温度。

问苍天,苍天无语,是的,的确有一些其乐融融。

但是引得思考的,是那背后的东西,在其乐融融,也有不会其乐融融的时候。

但是一个人不必在乎的是一生有多幸运,而在于的是你享受过的时光,你享受过幸福的时光,与家人其乐融融过。

其乐融融背后的实质性问题,似乎只是在追寻着过去的脚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才发现其乐融融有时候过假。

从多个的角度解析出来,才发现有时候的其乐融融只是假象。

有人说小孩子是不记仇的,无论平时在坏,但是只要你再给他一份甜蜜,他就会将一切抛之脑后。但是其实不然,大部分小孩子会选择性的以往一些对自己不好的东西,贪恋父母的怀抱,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甩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糖的选择性生活,到了大时,无法在遗忘,于是便会慢慢习惯,恨铁不成钢亦或那如雨露般的呵护。

其乐融融地牵扯嘴角的笑容,保持其乐融融的弧度,直到冷漠甚至麻木。

其实不难说,小时候再其乐融融,到大时,现在大部分人是对父母没有感情的。因为、所当然,理所当然享受父母照顾,理所当然的应当享有一切,即使表面上在其乐融融,但是实质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变。

其乐融融的问:也许这世界的人都经历过最好的时候,其乐融融不复存在的时候,出现并与之并存的便是淡漠的麻木,麻木到一切都不管不顾。

其乐融融的生活,换回的是母亲将儿子亲手砍了重练,回炉再造。

其乐融融,只是过去生活以及未来生活的代名词了吧。

其乐融融作文范文2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其乐融融作文范文3

关键字:互通融合;跨界;民族化;现代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在不断孕育发展和传承中不仅保持着独立的生长态势,同时也通过扩散和吸收来保持生命力的旺盛。互通融合的主题在音乐的历史演进中始终存在,它给予生命岌岌可危的音乐物种以重生,也使音乐艺术走向人类精神语境的更高级。如果说在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音乐的互通融合是缓慢的,那么在文化一体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中,不同音乐文化的交织一定有着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开放性。在各种音乐元素的轮转穿插中,我们很难细细分辨哪些是自有文化,哪些从属于外来文化。其实,文化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导致音乐融合成败的关键所在,抛开速度外力的表象,唯有牢牢紧握融合的核心实质,才会使音乐的融合进程根基牢固,着力准确。

一、音乐互通融合的前提与目标:何以而融,何去何从

当下,在音乐界“民族化”无疑是炙手可热的关键词,它诠释了现代社会对于音乐文化融合的渴求和行动方式。“跨界”占据了舞台荧屏的显要位置,竭尽所能地凸显求新求变;而“民族化”作为现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无论在学术理论的思考中或是在应用层面的推动下,都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我们试图从这两个典型事例入手,思考音乐艺术在现代社会互通融合的正确观念、途径和目标。

(一)不同民族音乐融合的前提基础

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的音乐融合并非在现代社会陡然而现,早在千百年以前,在缓慢的文化交际中就已初露端倪。在华夏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许多汉民族不为所知的音律和艺术习惯被引入并融汇改良;与邻国的贸易往来也促成了音乐互通,外民族的音律、舞蹈、乐器时而出现在宫廷与民间。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十多个海外友邦频繁出入往来,这直接影响了唐代音乐艺术的创作观念和价值取向,极大地丰富了民族音乐样式。我们在惊叹千年以前的民族音乐成就之余,也在默默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古时的民族音乐是如何保持独立性,又巧妙地吸收融合呢?显而易见,对于外来乐种的全盘接纳是定然不可的,唯有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定力和独具慧眼的判断力才是音乐融合的关键前提。[1]在今天的音乐舞台上,以“民族化”为标杆的“跨界”孕育而生,这一词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新鲜,它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固定模式的演唱效果,也体现着更高的艺术技艺和追求。其实这种形式早在20世纪60年的欧美国家就已经存在,作为当时一股影响力不小的音乐风潮,相继出现了“乡村摇滚”和“爵士蓝调”等多种标志性的“跨界”形态。而90年代的“三大男高音高”、莎拉布莱曼、安德烈波切利都曾以“跨界”自居。中国的“跨界演唱”风潮始于新世纪伊始,以李玉刚、谭晶、廖昌永、吴碧霞、杨洪基等人为始,抛开观众对其演唱风格的固有印象,以全新的歌唱风格和歌曲类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最近的2015年春晚,“跨界”的风潮依然火热,张也演唱《小镇姑娘》,于魁智演唱《奔跑》,羽泉唱起了京剧《三家店》。不可否认,“跨界演唱”的风靡是歌唱艺术的进282016年第6期步,也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但作为一种有着拉近歌唱门类意义的演唱形式,它存在的价值在于什么,理念发起的缘由又着眼于什么。这些问题的明确十分重要,它们关系着能否为“跨界演唱”的存在给予合理的身份,更决定着“跨界演唱”是否只是诸多音乐风潮中昙花一现的过往。在我们看来,“跨界演唱”从艺术发展角度来看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不仅突破了近代声乐理念的固步自封,也以应用层面的直观实践带动声乐理论的推陈出新,它以实际行动打破了唱法的界限,以自然的歌唱主张衔接了民族、美声、流行之间的分歧与隔阂。而当这种具有超越性的艺术理念被放置到实践领域中时,却被外力扭变。如今的“跨界演唱”在很多时候已然成为了商业炒作的噱头,成为吸引受众瞩目的音乐幽默。娱乐与哗众取宠仅一线之隔,“跨界演唱”是歌唱融合的先锋力量,绝非是广告包装下精美的文化商品。[2]

(二)在音乐融合中“民族化”口号的提出须谨慎小心

身处文化融合的大时代,“民族化”在对音乐独立性据理力争的同时,也不禁会成为盲目自信的牺牲品。遥想千年以前的古老民族音乐,凭借着扎实的文化底蕴,不仅将琵琶和二胡这样的外来乐器完整地“民族化”改良,更将无数外民族的乐律融入汉音乐的土壤中,使之丰满肥沃。中国的音乐“民族化”曾有过骄人的成绩和经验,但这并不能够作为今天成功的筹码。一个真正具有“民族化”实力、善于化外物为己物的民族,必然有深厚的城府,有准确的自我评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足够的耐心。“民族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绝非头脑风暴中的灵光一现就能够做到,音乐的融合实则是两种完全相异的文化习惯之间在磨合切磋,而“化”的过程在于默默无闻的行动,而非口舌之争。音乐的互通融合需要明确的观念作为前提,这种观念就是如何取舍,如何对“度”进行控制把握。基于歌唱探索的“跨界演唱”是值得尊重的,它的存在可以使后继的声乐教育摒弃门类之别,促使歌唱回归到质朴单纯的大同世界。而音乐艺术的“民族化”如若将重心放到思考如何为民族音乐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也定然会兼顾精挑细选与量力而为,而不是意气用事的肆意妄为。音乐艺术的融合需要平和的心态和非功利的按部就班,这一前提是音乐与精神互通交汇最基本的保障。

(三)音乐互通融合的目标所在

古往今来,音乐艺术的发展都始终向着真善美的精神境界不断迈进。音乐融合的目的在于取长补短,消除分歧。无论多么遥远的文化距离,音乐总能够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形成默契,因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相同的,没有界限与隔阂。中国的民歌艺术虽绵延数千载,但做为民族声乐的基础形态,并没有形成在声乐技巧方面较为深厚系统的论著成果,不同地域之间各自为政的民歌发展态势除了积累下丰富的歌曲资源外,并没有形成像西方美声唱法那样声名显赫的原创歌唱体系。近代的中国声乐发展有赖于海归志士的领衔,而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分立出民族和美声唱法,并形成不断完善的技术教材。近20余年,中国的声乐教育发展的欣欣向荣,“民美通”三大唱法也成为公认的教育方向,但在实际的应用层面,如今的文化需求已然对歌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此前所谓“民美”、“民通”等具有融合意识的声乐尝试也逐渐开启了三种唱法之间新的互通可能。[3]“跨界演唱”就是要推倒各种唱法门类之间的隔断,呼唤声乐发展的新纪元。其实,在欧美先进声乐教育体系中,唱法之间的门类之别早已被打破,而中国“跨界演唱”的出现先于声乐教育的全面觉醒是市场对于教育的警示,也是声乐发展突破的一次预演。“跨界演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唤醒声乐发展再一次的主动求索,唤醒人们对歌唱声音更高层次的追寻。

二、音乐互通融合的动力源:以我为主,师夷长技

音乐发展的历史也遵循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不过如何分合,一定有幕后的主体在控制,而不同主体操控的目的不同,行为的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便大相径庭。而音乐的“合”是有条件的,正确的兼容可以带来能量的积聚和爆发,错误的合并则会带来艺术发展的灾难。

(一)跨界融合中的坚持自我

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民歌小调,在传承的过程中十分艰难,而民歌的传承正是利用了“合”的思辨性,在游方艺人的表演中被带到国家的不同地域,与当地的民歌曲调相互结合,不仅使自身的音乐元素广泛播种,也在不断地融合中壮大了整个民歌文化的实力;反之,近代的很多民族乐器也崇尚“融合”之风,不同流派混合在一起,更进而形成“北派”或“南派”,更大有“南北合流”之势。这样的融合很难使我们苟同,表面上打着博采众长的旗号,实则是为艺术创造力的匮乏寻找借口和托词。可见,音乐艺术的融合除了要有“度”的把握,还要明确主体的责任、动机和主观能动性。[4]就“跨界演唱”而言,演唱的歌曲风格横跨古典与现代,民族与欧美,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所展示的歌唱才华也各有千秋。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只要演唱者所演唱的歌曲类型不是我们对他的固定印象,都可以看做是“跨界演唱”的行为。但对于歌唱者来说,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则决定着是否真正表达出了“跨界演唱”的内涵。如果歌手简单地变换歌曲类型,仍然用原有的歌唱技巧和声音系统来表现,那么这种“新”只体现在立意的表象上,而并不见于内容和本质。只有歌唱者主动转变歌唱方法,从欣赏者最为熟悉的歌唱类型转为其它形式,这才是彻彻底底的“跨界”,也才可以被认为是“跨界演唱”的真正范畴。所以,李玉刚演唱中融合的戏曲和流行唱法;陶喆演唱中的R&B和京剧混搭;吴碧霞音乐会中上下半场的美声和民族唱法转换……这些都是真材实料的“跨界演唱”,歌唱者的“跨界”意识和为其所做的努力绝非一日之“寒”。而相比之下,那些只以新鲜创意来夺人眼球的所谓“跨界”,充其量只能算是曲目的“跨界”而已。从另一角度而言,“跨界”并非失掉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坚持以自身风格为主的定力,往往在艺术的探索中才不会迷失方向。“跨界”是为了吸收百家之精华,并不意味着改头换面,重新来过。

(二)音乐融会贯通中的“民族化”力量

如果说“跨界演唱”的孰真孰假还不足以撼动音乐发展的方向,那么“民族化”的主体意识则一定会牵涉到国家音乐发展的自尊心。“民族化”的主体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具雕塑,而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发源于民族文化的底蕴中,具有独立的精神内涵,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既随时代与时俱进,也独善其身,保持古朴纯良。对于外来音乐的“民族化”问题,早已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选择标准,这一标准适用于外来事物的个体肢解,也同样适用于大批外来文化侵袭时的主观选择评判。而今天,国人对于外来音乐“民族化”的过度热衷导致了民族文化承受力的“过载”。我们的民歌变成了电声乐队伴奏下的“新民歌”;我们的传统器乐变成了现代气息浓重的流行组合;我们的传统诗词和文化理念被写进了流行音乐,成为了潮流中的“中国风”。如果所有的外来音乐元素都可以找到民族音乐的载体来依附生存,那么“民族化”的主体便不再是我们意念中的传统精神,而成为了别人“民族化”的工具。当下“民族化”嘈杂的繁茂和乱花渐欲的迷离,归根结底是因为主体的缺失或不明确,急功近利的吸收叠加使“民族化”的主体失去了控制地位,而固有的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淡漠中更伤了“民族化”的原始动力。[5]音乐的互通融合同样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在对的时刻和条件下进行才会有所成效。而在音乐融合的发展动力方面,主体的操控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跨界演唱”的行为主体需要主动改变,在技巧上融合多种歌唱类型,从而与欣赏者达到文化层面的同步性;而音乐“民族化”的基本动力是民族音乐自发的选择判断,并以自我为主体量力而行,最终达到促进自我成长的目地。如果在外力作用下无度地引入和吸纳,必然会撼动自身的根基,不仅得不偿失,还会落得东施效颦的笑柄。音乐“民族化”是历史与现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一次对话。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在相对平稳的社会文化节奏中,音乐的发展繁衍十分滋润,形成了独特写意的音声律制。而当近代的工业文明颠覆了几千年的社会面貌时,传统音乐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群落也荡然无存,失去了载体的传统音乐不免在现代生存中风雨飘摇,而“民族化”不仅是传统艺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也是其对现代主流文化的主动学习。“民族化”是传统音乐文化生存的一种基础元素,在吸收中不断壮大,在学习中完成自我的解构与重塑。音乐“民族化”的终极目标在于丰满自己的羽翼,推动自身的进步,拓展自主文化的影响力,保持生机和自信。[6]在现代社会文化大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音乐艺术的交流愈发频繁,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取长补短更为密切。如果将融合看做是一种融会贯通,一种谦虚的学习和理解,那么融合是必要的,可取的;而如果将融合等同于丧失立场,模仿献媚或傲慢自负,那这将是一场文化灾难的开始。“跨界演唱”的融合之美在于它以人为主体,通过主动的技艺掌控和有条不紊的释放给予欣赏者声音的震撼,它不仅让人感受到消除歌唱门类隔阂后的融合之美,也能体会不同歌唱声音的分立之美。而音乐“民族化”作为民族音乐自我发展和传承中蜕变的方式之一,在保持独立的前提下,竭尽所能地丰富自我,与现代文化新气象融汇。也许,任何一种音乐形态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受外力影响。而融合也并非虎狼,不可触碰。只是在融合的道路上,如何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需要我们更深刻的品读。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318.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7-101.

[3]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9.

[4]姚艺君.中国传统音乐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33-183.

[5]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64.

其乐融融作文范文4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当代传统音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元素

一、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1.传统音乐元素概念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是指早期中国音乐创作探索者秉承民族独特的形象思维风格,采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追求自然写实的方式,探索并创作具有中华民族特性和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瑰宝,它的音乐品质和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特性的音乐展示。

2.传统音乐元素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体现在本民族特有的各种音乐元素和文化符号中。包括:戏曲、民歌、古诗词、古曲、曲艺等。其中戏曲是诗、礼、乐、舞等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民歌受民族与地域的影响,或悠扬、或豪放、或细腻婉转的体现各地区民族的风情韵味;戏曲是在说唱中讲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音乐也随之相应的对故事进行烘托与渲染,从而给人深刻的印象等等。这些都具有程式抒感及艺术情境的美学品格。同时早期西方歌剧的传入以及其中诸多创作方法,丰富和创新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形式并体现在表演方式中。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其他任何民族不可复制的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瑰宝。

3.传统音乐元素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根植于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文化中,它与儒家思想、诗词、绘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造就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音乐特色。其中包括的诸多审美价值,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思想与审美情操的辉煌体现,是中华民族对音乐热爱探索的艺术结晶。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熏陶的民族,它的思维习惯、思想特点和对音乐审美价值的认识,在世界文明和文化艺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的意义

1.弘扬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音乐元素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是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悠久灿烂,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创作理念、区域特色体现出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在如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式逐渐多元化的趋势下,各种文化更多呈现出了一种融合的趋势。

2.提升课堂质量

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十分有必要,将传统音乐元素推广应用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对于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中,如何凝聚起当代大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加强大学生对传统音乐元素的了解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提高学习兴趣

在高校声乐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普遍较为单一,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及演唱示范,然后由学生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容易导致学生疏于思考发声原理仅仅是机械的模仿,从长远看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在声乐课堂上融入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需求让学生从本土文化出发涉猎更多风格的作品进行演唱,而且以传统音乐元素入手让学生对音乐风格与发声技巧相结合的知识点进行思考,让学生们主动的从更理性的层面思考技巧与音乐。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新时期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的问题

1.提高传统音乐元素教学力度

自2015以来年高校的声乐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体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不同的方向及学科的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看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2.传统音乐教材的欠缺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一些音乐教学逐渐将传统音乐融入到了课堂当中,以往的音乐教材都是以西方美声唱法为主的音乐教材,教学大多选择欧洲歌剧、艺术歌曲等,中国作品多以艺术歌曲、歌剧选曲为主,其中古曲、古诗词类的声乐作品较之其他题材中国作品是少之又少。在高校的课程改革之后,很多学校采用了新编的高校音乐教材除了保留了西方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本土特色的传统音乐元素。可以说教材整体上呈现除了中西结合的特点,这对于音乐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参考意义。但是在目前的教材中,所收集的一些国内传统音乐题材作品,缺乏系统性的整理,更不用说挖掘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了。

3.教学重视不够

高校的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时,对传统音乐元素的教学重视度参差不齐,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有脱节现象,在日常教学中不能有效融入一些传统音乐元素的历史文化以及音乐特点。当下已经有诸多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更是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欢迎,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在传统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将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直接播放,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去感受艺术家的示范演唱和其展现的对音乐作品内涵的处理与理解,这对于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就声乐作品来讲,如果仅仅根据教学大纲选择音乐作品,而忽略对中国民歌、古诗词艺术歌曲、古曲的发掘以及进行细致系统讲解,学生很难真切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作品中文化特色的诗情词韵,这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是一种遗憾。

四、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模拟设计传统音乐教学情境

虽然高校的音乐教育在改革和创新中,做了诸多改变教学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学校做了诸多努力,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教学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高校对深化教育改革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国家培养的标准、总体目标、尤其是理念存在着诸多落后的观念,以至于在音乐教学实践上缺乏针对性。例如在传统音乐文化情景教学中,就十分欠缺,导致传统音乐课堂教育传授缺乏时效性。一些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充分的兴趣,教师自身也很难投入到这项音乐教学的情感当中。例如在播放《子夜四时歌》这套歌曲时,一些对传统音乐缺乏认识的学生就无法在课堂上融入古代女子行歌吟诵的情致和意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这首曲子的最初的出处开始谈起,从南朝乐府民歌质朴坦率的特性,到这首作品体现婉约清丽、细致缠绵而又不失大胆的率真情感。又因为作品本身有歌谣性质,音节摇曳,朗朗上口,从歌词的层面上讲实为值得一学的好诗。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为其所谱的曲子,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和声、调式、节奏手法现结合,以今人的观点完美的再现了千年前的古曲。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融入传统音乐元素,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双方面感受到这首歌的内涵,引导并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细细体会春絮夏蝉秋叶冬雪在自己内心中泛起的情景交融,并将这种体会融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去。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是可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的,它能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元素的兴趣,必然会使传统音乐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上取得更多理论实践和教育成果。所以提倡和设置传统音乐元素情景教学十分有必要。

2.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入重点是课堂是否重视其情感元素,只有教师充分地把握音乐情感,这样的音乐作品讲授才能够是成功。教师针对性地创造富有一定的形象、情绪色彩的场景,让学生可以与这个环境产生深刻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提升了,就会对传统音乐元素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并积极注重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思考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够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元素的理性思考并提出相应问题。教师在解释一部作品之前不仅要交代清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内容,更要从曲式和歌词上入手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同时这也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3.完善音乐教材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将传统音乐的教学融入到高校课堂当中,同时在新编的高校音乐教材中,不仅要根据教育部教育目标进行安排相关的传统音乐施教内容,同时更应注重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将中西文化进行平等灌输教育。在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遵循时展的特点,对音乐教材中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编辑和整理,不仅要融入相关的作品,还需要融入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让音乐可以展现出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声乐教学不能单纯把施教重点放在学生发声技巧的培养上,还应该注重对传统音乐元素的弘扬。在新时期新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声乐教学应该进一步发挥新型教育手段、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还需要教师们重视在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元素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系统完整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诠释更多题材的声乐作品。

结语

总的来说,传统音乐元素要想更好地融入高校教学当中,老师们需要充分地认识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并辅助与恰当的硬件设施,积极进行专业课的因材施教,及小组课的分组研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从多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

作者:郭译文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丁菲菲.传统多元承传与创新———后现代语境下音乐教育的思考暨第十届亚太音乐教育研究论坛述评[J].中国音乐2016(1).

[2]佟鑫.试述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运用的重要性———以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为例[J].黄河之声,2016(5).

[3]李松,樊祖萌,张欢,萧梅,谢佳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论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1).

其乐融融作文范文5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中国文化元素;融合创新;路径

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创新出更好、更贴近人们生活的传承与保护途径与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众多文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际标准舞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艺术项目,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更有一些学者认为广场舞就是体育舞蹈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这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能否在茶文化背景下将国际标准舞融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成为了笔者研究的题中之义。基于此,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际标准舞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研究,试着为国际标准舞中国化的维度进行分析,同时也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拓宽“活态”传承的路径。

1有关国标舞融合中国元素研究

孟旭认为在国标舞表演舞中,要进行艺术创新就应该具备大胆的想法,要对中国文化与国标舞之间的相容性进行认识和理解,同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高的艺术修养,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标准舞表演作品。杨晓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气、心、悟”等需要不断地交融渗透在国际标准舞表演舞中,如今融入中国元素的优秀表演舞作品不断出现在国内外的赛场上。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舞种区别及风格把握好创作风格,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良好的中国舞蹈艺术风格在体育舞蹈中进行呈现,不仅需要遵循舞蹈艺术创编的基本原则,其次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魅力。胡英妹对国际标准舞表演舞的一些相关作品做出了比较和分析,不仅结合了多种舞蹈进行综合对比,其次对于多舞种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结合国标舞等多种舞蹈广泛研究,其次在动作要领和主题方面都存在着直接联系,从专业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重视程度,院校学生普及与参与度等客观因素。综上所述,专家学者们对中国元素融入国际标准舞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得出中国文化融入国际标准舞是文化融合和创新的一种模式,这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与逻辑参考。

2茶文化背景下国际标准舞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发展路径

在国际标准舞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是指在国际标准舞创编表演时主要以国际标准舞的为主框架进行“艺术勾勒”,将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其中,从而进行创新性融合发展。这主要是指舞蹈题材故事情节的中国化,音乐元素选配的中国化,以及舞蹈服饰、舞蹈动作等中国化。当然从表演创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进行元素融合的契合点思考,不能盲目的让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国标舞当中,否则就会就显得过于刻意,反而会造成一种不伦不类,不中不洋的尴尬效果。

2.1将故事主题进行中国化再造

对于国际标准舞作品来说主题元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标准舞的内在灵魂,在国际标准舞创编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人物、题材、主题、情节等诸多因素,注意作品创编技巧,还需要把握作品的题材,更好的让表演舞作品把中国特色社会生活特征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好中国元素特色才能让表演舞作品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凸显出中国艺术特色文化,展现人物形象特征,让故事情节进行抒发性表现,还能让蕴藏的问题获得解决,抒发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在国际标准舞表演舞作品中运用中国元素的主题,主要通过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细节去传达舞蹈作品的特色,在从这些特色中展现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当然其中还有精神上的寄托也是作品必须具备的元素之一。除此之外的一般情况下国际标准舞的创编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体现人物的特征,其次是社会背景的一些特征都应该在国际标准舞中进行体现,中国原本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每一段历史背景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国际标准舞表演舞环境设计应该注意的一些潜在优势,当然也应该紧密的与当时环境形成结合创造出属于中国题材的国际标准舞。例如《如梦令》就是将中国国粹“京剧”与国标舞进行融合演绎,将中国古老金戈铁马的历史文化、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通过国标舞展现出来。

2.2选择符合中国内涵的音乐

音乐选配的中国化,是指在进行国际标准舞创编或者表演时,革新音乐被国外流行音乐垄断的观念,将中国优秀的流行音乐或者民族古典音乐等融合在国际标准舞的创编或者教学表演时,例如,以往的《因为爱情》这首音乐就充分的将伦巴舞的柔美与浪漫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因为爱情》这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舞蹈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沉淀在音乐的旋律里,让自己深陷其中,陶醉其中,感染自己,然后通过身体动作感染观众。犹如,可将民族音乐《好花红》与华尔兹舞蹈进行结合,在舞蹈中传递了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活态”地传承与传播发展。不仅如此,表演舞中所表现的主题要与所选取的音乐风格一致,音乐是舞蹈作品在听觉上的主心骨,不仅要具有美妙的旋律还需要具有节奏感,其次还需要体现出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主题,所以在选择音乐方面需要尤其注意。在运用音乐节奏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舞蹈节奏上达成协调一致,无论是在音色、速度、节拍、音调等诸多因素方面都需要注意,注意大众的观看心理变化也是更好配合舞蹈旋律的一种表现方式,从而让观看者们达成共鸣,其次在国际标准舞表演舞的创作过程中还应该十分注意音乐的旋律和完整性。

2.3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的中国化是指国标舞是在保持原有的动作内涵上进行的艺术创作,这意味着在拉丁舞或摩登舞动作语汇的基础上可以对国际标准舞的动作形式不断创新,将有关的民族古典舞、民族舞、戏剧等典型身法技巧、舞姿动作结合表演舞主题巧妙融合,在西方艺术形式下加入中国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新颖性与观赏性。例如可以将水族的斗牛舞许多动作元素融入国标舞创编或者表演过程中,又或者可将土家族的摆手舞基本动作融入到国际标准舞的创编中,这不仅能够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动态”的延续,更能将民族文化延绵不断的“活在”人们的心中,其实平常我们看到的广场舞就是很好的将民族文化与国际标准舞很好的融合的产物。

2.4设计具有中国风格的表演服装

对于国标舞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服饰文化,主要是指将民族服饰运用其中,设计出可以在舞台表演或者在平时训练可以着装的民族文化服饰,如古代汉服、苗族的服装、土家族、壮族、傣族的民族服装等等都可以纳入到国际标准舞表演舞服饰中,从材质、纹样图案、样式、颜色等多角度挖掘民族元素与西方文化在服饰上的创新之处。例如在每年的大体协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上,每年都会有云南昆明学院的学生身着傣族、彝族等服饰进行国际标准舞的表演何比赛,同时在许多国标舞作品中,如《如梦令》中的服饰,就是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的服饰文化,进行了再度创新。将古代时期汉代的服饰于京剧的风格进行融合创新,从而设计出一套较为典型的中国文化风格的服饰,舞蹈演员们通过服饰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3结语

国际标准舞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创新融合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融合创新过程中如何创新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创新过程中,如何将主题思想与国际标准舞进行融合因地制宜化融合,哪些可以很好融合,那些需要进行改良后融合等因素都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样,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掌握、理解,那些民族音乐能运用到国标舞创编及表演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国标舞中国化发展等,同时将民族的服饰文化、民族的舞蹈动作文化进行选择后与国标舞结合,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标准舞文化,这些都是值得学者、专家进一步去研究的重大课题。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态的”进行生活化传承,正是国际标准舞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后的精彩呈现。

参考文献:

[1]孟旭.国际标准舞中艺术表演舞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可行性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杨晓琳.体育舞蹈表演舞融入中国元素创编的理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9.

[3]胡英妹.影响我国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发展因素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

其乐融融作文范文6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人才亦是如此。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不应该仅仅掌握一些发声技巧,而应该将所学的音乐知识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保证自己掌握的声乐知识有血有肉,而不仅仅是技巧的空盒子。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过程中了解时代背景,把握历史精髓,明确该音乐产生的过程,在提高自己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将自己融入其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掌握美、表现美。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注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授,将其融入在课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音乐人才。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途径分析

与西方音乐相比,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在审美艺术上,其以“字正腔圆”作为重要标准,要求演唱者在表演时必须吐字清楚、曲调顺畅、圆润如珠。在情感表达上,其更注重细腻温柔。在乐色上,其更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乐色的多方面与全方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注重传统音乐文化时,应该注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使其在融入中更显自然,若生搬硬套,则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倍功半。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传统音乐文化进课堂的观念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在当前高校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发声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的教授,很多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上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久以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现象,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在当前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了我国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将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置于与教授声乐技巧同样的地位,在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中时时刻刻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从而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以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为例,歌曲中姑娘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表达了作者对茉莉花的眷恋之情,更表达了人们对纯真情感的一种向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茉莉花》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等向学生介绍,学生在对歌曲的掌握上才会渗入其精髓,否则学生掌握的只能是空壳。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技巧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应该先从情感入手,将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该歌曲要表达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隐藏在传统音乐中的精髓与灵魂。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3 17:16
下一篇 2024-07-13 17:1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