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话语分析的起源发展和本土化运用

【摘要】 话语分析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与兴起、发展与成型、繁荣与革新的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形成了英美派系、福柯学派和批评话语学派三大派系。在我国的本土化历程中,首先表现为概念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而后研究多为话语分析实践与应用,认为新时期话语分析的未来与展望将聚焦在计算机领域的网络文本分析。 【关键词】 话语分析;起源;发展;本土化 一、话语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话语分析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与兴起、发展与成型、繁荣与革新的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形成了英美派系、福柯学派和批评话语学派三大派系。在我国的本土化历程中,首先表现为概念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而后研究多为话语分析实践与应用,认为新时期话语分析的未来与展望将聚焦在计算机领域的网络文本分析。

【关键词】话语分析;起源;发展;本土化

一、话语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话语分析作为现如今常用的研究方法,并非一蹴而就的。梳理其历程,发现其经过了早期的萌芽与兴起阶段,中期的发展与成型阶段,后期的繁荣与革新阶段。

(一)早期:萌芽与兴起

话语分析发轫于语言学、文学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人文科学,尤其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1952年,结构主义语言学家Z.Harri发表了题为“DiscourseAnalysis”的论文,文章提出了DiscourseAnalysis这一概念,并将Discourse定义为“超越句子或小句子的语言”[1]。国内对Discourse的翻译,还存在一些争议和混用的情况,本文为便于叙述,将Discourse称为“话语”。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继结构主义语言学界的Harris首先提出“话语分析”这一术语和“超句”这一概念之后,其他领域学者同样对“超句和叙事结构的分析感兴趣,T.F.Mitchell结合语境研究了对话的特点[2],M.A.K.Halliday对语法的系统和结构进行分析,D.Hymes编辑了主要分析文本和谈话结构的语言学论文集[3]。这一时期,话语分析处于刚刚萌芽的阶段,只是作为一个新生的概念,被不同领域的少数学者关注,而远没有形成一门学科。

(二)中期:发展与成型

话语分析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来自各领域的大批学者参与到相关概念的研究之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尤其集中在语境(context)、语域(register)、话题和述题(topicandcomment)、指示(deixis)、指称(reference)等课题上。在这一时期成果影响较大的学者有I.Lehister,vanDijk,J.E.Grimes,M.A.K.Halliday和R.Hasan,J.Sinclair和M.Coulthard,H.Rieser,D.Metzing等人,分别对话语分析进行了不同层面和角度的发展。这一时期,话语分析逐渐“从结构主义的限制中突破出来”[4],汲取各个学科中话语分析的养分,不同领域关于话语分析的成果相互影响、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的雏形。

(三)后期:繁荣与革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话语分析迎来了发展和兴盛。1981年,话语分析的专门学术期刊TEXT创刊,由vanDijk担任主编,此刊物的创办可以说是话语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80年代,话语分析研究成果丰硕,G.Brown和G.Yule合著、于1983年出版的DiscourseAnalysis,对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完善的概括;R.Longacre所著、出版于1983年的TheGrammarofDiscourse,讨论了话语分析框架、概念结构的层次等课题;vanDijk主编、于1985年出版的论文集HandbookofDiscourseAnalysis论述了话语分析的各个领域、话语的各个方面、话语和对话、社会中的话语分析四个方面的问题,在话语分析研究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话语分析在理论研究方面大放异彩,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层出不穷、遍地开花。话语分析领域初步展现出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框架,证明其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发展出多种学派的话语分析,近年来,衍生出多模态话语分析这一领域。

二、话语分析的学派与特点

在话语分析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形成了多个派系,按照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的来源以及研究的重点等方面作出的分类,可以将话语分析分为三个学派[6],即英美派系,福柯学派和批评话语学派。

(一)英美派系

一是英美学派。英美学派是最早开始研究话语分析的,Harris于1952年提出“DiscourseAnalysis”这一术语,此后英美两国学者率先开始这一领域的研究,故而称之为英美学派。英美学派也可以被称作“应用语言学派”,其中,一部分学者强调“话语”的结构性意义[7],一部分学者[8]强调“话语”的功能性定义,此外,部分学者[9]对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定义抱有折中的态度。总而言之,英美学派的研究重点是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应用。而“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美学派进行的话语分析是一种‘解释性活动’,其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10]。

(二)福柯学派

二是福柯学派。福柯学派以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Foucault)的理论为基础,侧重于研究“话语秩序、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等有关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的问题”[11]。这一学派受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的影响也颇深[12],相比于英美学派对语言应用的重视,福柯学派对语篇、话语分析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情况更为感兴趣。福柯学派的影响很大,更重要的是,由于福柯学派的理研究兴趣,哲学家、传播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文学批评家,乃至人工智能专家等领域的学者也加入到话语分析研究的行列中来。

(三)批评话语学派

三是批评话语学派。批评话语分析又叫做批评语言学,最早由R.Fowler等人提出[13]。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方法,“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话语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感兴趣”[14]。批评话语分析致力于通过语言形式的表象,分析“权势关系”,揭示意识形态与话语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以及两者与社会活动的联系。批评话语分析同样注重研究社会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的现实问题,并且关注人们是如何通过语言进行社会活动、“保持、创造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15]。事实上,批评话语分析现已经作为一个新的话语分析分支,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话语分析的本土化运用

(一)概念介绍与引进话语分析

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前,我国尚未引入关于话语的研究,语言学对语法的研究中一般只到句子这个层面,而“篇章段落的分析是作文法的范围”[16]。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有学者向国内介绍话语分析的方法和理论。1979年就有发表在《语言学动态》上的“《英语话语接应》简介”(周绍珩)、“《超句子统一体》简介”(李卓译述)、“苏联的话语语言学(1948—1975)”(冯加方摘译),这三篇文章首先向国内介绍了话语分析[17]。进入20世纪80年代,对话语分析的介绍和本土化研究的进展取得很大成果。介绍性文章方面,陈平的“话语分析说略”[18]、廖秋忠的“篇章与语句和句法研究”[19]等文章向国内系统地介绍国外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流派,以及当时的研究动态等。黄国文所著《语篇分析概论》[20]是第一本系统性介绍话语分析理论的专著,从各个方面介绍了话语分析,并且用英文例句解释了话语分析的各种方法。

(二)话语分析实践与应用

1983年,廖秋忠的“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21]首先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是国内话语分析本土化较早的体现。陈平发表的“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1987)[22]和“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1987)[23]等文章,“将话语分析和句法研究等方法进行了对比”[24]。这些研究对国内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还出现了话语分析相关的论文集。如王福祥和白春仁主编的《话语语言学论文集》[25](1989),收录了“句子实际切法”“超句统一体”“篇章分析”“话语语言学和话语修辞”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陈平则提出“所选论文分为两大类,一类讨论现代语言学中有代表性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另一类则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描写与解释汉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语言事实,所涉领域主要是句法、语义和话语”[26]。刘坚、卫志强、詹志芳、徐赳赳编辑的《廖秋忠文集》。此外朱永生主编的《语言•语篇•语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语用研究论集》中也有部分文章涉及话语分析。

(三)话语分析的未来与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话语分析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期,成果斐然。如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27]重点介绍了语篇的衔接问题,这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课题,并且采用了英汉对比的研究方式,书中使用的既有英文例句也有中文例句。张德禄的《功能文体学》[28]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详细探讨了文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理论,以及文体特征在各语言层次中的体现。辛斌、苗兴伟、李悦娥等文章就话语分析的方法、理论,以及具体的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话语分析在中国已经是一门发展迅速、研究学者和研究成果众多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召开了话语分析研讨会,会上重点讨论了“从认知的角度宏观地讨论篇章的理解,从功能的角度探讨篇章的连接”[29]以及话语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如今,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文本的出现使得话语分析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本文。结合计算机编程、文本挖掘(TM)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手段,千万级的大数据网络文本话语分析可以成为现实,也将是未来话语分析的新出路。

四、小结

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通常多用于人文社科类的质性研究之中,历经发展且实现了本土化进程。在新时期依然需要考虑其适用性,尽管本文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其本质依然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话语分析凭借其生命力,在新技术的推进下革新,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作者:罗祎文 罗一凡 单位:深圳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3 16:58
下一篇 2024-07-13 16:54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