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例6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广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缺乏系统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时间和机会,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师大规模的外出学习也难以实现。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学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简易、实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师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一、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

我校现有英语教师26人,其中80年代参加工作、经过短期英语培训上岗的老教师6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80后青年教师11人,他们经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基于我校英语师资水平现状,我们采取了以老带少、以少促老的研讨方式,每个年级备课组老中青相结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主动查找资料、探索教法、制作课件,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我们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对某一教学案例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个个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1]:“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

试卷讲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维、提高能力。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做大量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应试练习,高效、高质量的讲评课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试卷讲评中按顺序逐题讲解、分析,讲评一份试卷或一套练习题动辄要花费两三节课时,效果虽好但费时太多。因此,我们以“如何讲评试卷更有效”为教学案例展开研究,根据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遵循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院“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经过多次听课、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我们利用这一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课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讲评前,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补。教师认真研究试卷,分析考情,统计出错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选择讲评题目。

二是课内探究,精讲点拨。教师在通览试卷、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抓住重点、难点讲典型。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把握全局,将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精选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出错率高的典型题目上并重点分析、讲解、点拨。对学生已会的题目干脆不讲;对较难的题目或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鼓励、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对学生合作研究仍解决不了的题目,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讲解,帮助学生对错误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再辅以相应的练习,讲解正确思路,耐心点拨启发,直至学生豁然开朗。

三是课后拓展,精练提升。精练是讲评的拓展延续,是根据试卷讲评反馈的情况进行的矫正补偿,是巩固讲评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二、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对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沾沾自喜而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对一名教师来说,用自己的教学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学任务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的反思。课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体会和想法,或是听完一节课,听课者说一说对执教者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评价。然后根据学情主动对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研讨,及时调整、整合、增减研究成果内容,进行再度设计,形成一个个相对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使其对指导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促使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学。

案例[2]: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

音标教学有助于学生识记单词,是得力的英语学习工具。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规范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这将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然而,初一新生虽然经过小学英语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律,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出现见词不会拼读,背单词靠死背单词字母顺序,甚至为了记单词读音给单词加注汉字或汉语拼音的现象,使得单词读不准,记不住。随着学习的深入,记不住的单词越来越多,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最终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落伍,两极分化随之产生。因此,我们把“初一如何进行有效的音标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研究,历经5年的反复研讨,“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日臻完善,在近几年的初一音标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案例,分别获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成功案例金点子奖和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是规范字母读音,为学习音标奠定基础。正确的字母读音是学好音标的基础,引导学生反复听英语字母录音、唱英语字母歌,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字母读音,为下一步学习音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类教学音标。引导学生找出26个英语字母分别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归类;利用“除辅音学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学会认读元音音标。

三是利用英语字母注音教学音标。分别给26个英语字母加注音标,引导学生反复听、读。利用“除元音学辅音”的方法,把16个辅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引导学生学习以上音标。因为学生已经会读字母,个别音标忘记了读音也可以根据字母读音推出该音标的读音,使得学生可以较快掌握以上音标。

四是根据单词注音教学音标。摘录小学课本中的简单易读的单词并注音,把26个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从摘录的音标词中分别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完整地学习48个英语音标。帮助学生将音标和单词字母的排列对照比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组合及其读音规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拼读音标词,尽量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的拼读及记忆单词的能力。

五是从理论上讲解、归纳,系统地学习音标知识。在学习以上音标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48个音标编成相应组进行教学,如把辅音按清、浊对应教学,把元音按单、双元音分组教学等;指导学生初步分清元音与辅音、长元音与短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清辅音与浊辅音,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

三、在探讨、反思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较标准的口语及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教学案例研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长期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学案例研究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觉之路。在教学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动还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为了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征集、课题立项、推选优质课及教学能手等任务,学校领导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几位教师完成;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善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临近晋级评优,不得不冥思苦想,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出几篇毫无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规的报刊上发表几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教学论文。这种被动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损坏了教师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研意识逐渐由懵懂走向成熟: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成功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积极申请研究课题等等,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几年来,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加工、润色、升华,成为我们的一己之见,以论文的形式在省、部级报刊发表,有的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右脑教育 右脑潜能开发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34-01

一、研究背景

“右脑潜能开发”是一个崭新的教育领域,右脑的有效开发,势必掀起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被开发的通常是称为“语言脑”的左脑,而一直忽略了具有巨大潜能,被称为“想象脑”的右脑开发。研究表明,右脑是天才脑,它掌管着我们的形象思维和记忆,一般认为其具有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数学、心算)、超高速大量记忆机能(速度、记忆力)等机能。

1978年,日本的七田真博士创立了七田真教育研究所,致力于人类右脑教育研究,以期充分发掘人类大脑的学习潜能。现在,这个研究所已在日本建立了400多家分支学校和幼儿园,拥有2万多名学生,在韩国,也有近7000人正在接受七田式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发展和提升,吸收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技术,七田真博士的右脑潜能开发技术也位列其中。但是,我国有关右脑潜能开发与学科结合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研究就更少了。

当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填鸭式”固化弊端、充斥大量死记硬背、教条式的枯燥无味、教学方式方法单调、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教学效果差,亟待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右脑潜能开发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为它可以借助右脑潜能开发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记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它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反应速度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多方面的提升;它可以同时训练学生的左脑和右脑,两脑并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研究内容

在研究中努力寻找右脑潜能开发技术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契合点,不断探索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右脑潜能开发的技术,重点研究右脑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的应用,以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不良习惯。并最终探索出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科学、系统、高效、学生乐于接受、推广价值高的教学方法,并初步探索教学模式。

这个“契合点”指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与右脑潜能开发技术相结合的全部或部分领域或角度。如串联生词,编成故事帮助记忆;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时加入形象记忆,加强记忆;黄卡训练,瞬间记忆加强快速阅读和记忆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将图片、视频、音乐插入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情境导入、课文复述环节的应用;右脑图像记忆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思维导图在作文选材教学中的运用;想象体验在细节描写或联想作文中的运用,还可将课文想象后表演出来;“右脑—语文教学模式”体系和实施方案。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遵循“总结语文教学特点——寻找与右脑教育的契合点——强化理论——付诸实践——反思修改——初立体系”的思路,贯彻以实践检验理论的基本原则。在寻找到契合点之后,再通过设计、合作、修改、调整的方式,将理论付诸实践,在班级开展教学实验,再收集各方听课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研究案例

1.案例一:初二《语文》课本中有一首李白的诗——《行路难》,在教学时为提高背诵速度,加深印象,可以采用画抽象画或简体画的方法把“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几句诗的关键字词所代表的主要实物画出来。如“金樽清酒斗十千”,可以画个小酒杯代替;“玉盘珍羞直万钱”,可以画个小玉盘或小玉盘中放钱币代替;“停杯投箸不能食”,可以画个小杯子;“拔剑四顾心茫然”,可以画把剑代替。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既强化了记忆,又增添了不少学习的趣味。

2.案例二:在进行命题作文《未来的我》的评析时,引导学生想象未来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结合想象来写作文,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

3.案例三: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像等形象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如讲授课文《核舟记》《绿色蝈蝈》等,可运用实物和模型以及图像来生动形象的学习。

4.案例四:在进行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讲授式,学生凭借右脑潜能开发技术的瞬间记忆能力训练,快速定位时间、人物、过程等关键信息,做到一目十行且记忆清楚准确。

5.案例五:在学习宋词《水调歌头》时,可通过学习其现代歌曲版本,借助音乐的形式,快速而有趣的记忆该首诗词的内容。此外,我们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歌曲,还可以改编、原创歌曲来更好地记忆诗词。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3

2.排除中学物理规律学习中的思维障碍探微 关萍

3.爱国主义与三生教育 吴云

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阳家佑

5.化学教学中"三生教育"的渗透实践 李司强

6.谈"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张蓉

7.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李佐仙

8.试论云南陆军讲武堂体育教学 孟祥坤

9.加强考前运动训练提高动作感觉能力 胡文秀

10.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王凤英

11.成语使用的误区 朱坤

12.理解背诵记忆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丽霞

1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杨洪钧

14.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方志香

15.信息动态

16.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探究 殷秀玲

17.减负增效初探 符艳美

18.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付春伟

19.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王朝晖

20.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浅探 李学峰

21.谈谈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刀勇波

22.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罗正祥

2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常家顺

24.以提高素质为核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刘红春

25.篮球训练中运动员实战能力的培养 张延涛

26.《虞美人》教学实践感悟 赵静芳

27.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戚继友

28.浅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胡鹏飞

29."农远工程"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琼

30.高中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思考 李兴卫

31.中考数学题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探究 吴小平

32.转变观念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柳欠欠

33.编写和使用中学物理课件的误区及对策 康胜

34.初试"课例研究"探索"校本研修"新路 陈德智

35.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王伟

36.中学物理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王春华

37.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探究 和嘉禾

38.浅谈基本乐理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赵兴旺

39.加强师生互动实现和谐教学 曹慧

40.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李正林

41.搭建基于WordPress的视频案例教研博客站点 戴俊秋,狄丹,高松

42.幼儿美术活动中培养自主性绘画能力初探 张淑

43.关于"存在性问题"的探究 潘洁

44.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反思 师学荣

45.谈有效的高三生物复习 杨华仙

46.影响高三少数民族学生化学复习的因素及备考策略 农玲

47.用十字绣制作生物进化系谱图 鲁玲

48."由简到繁"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松万军

49.对几种函数的图象及其相对位置的再认识 朱瑾

50.物理在参与中感悟 陈波

51.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杨桂华

52.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艺术 汪克霖

53.化学教学中的幽默 陈艳

54.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李桂梅

1.高中体育新课改初探 许兴华

2.加强技能训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张莉辉

3.秘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游艺活动

4.《师说》中「不齿释义商议 俞燕敏

5.挖掘生物学科内容有机渗透"三生教育" 宋元波

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政治课有效教学 施丽萍

7.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探索 俞群

8.浅谈文言文朗读的处理 罗云红

9.重视『三板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侬朝敏

10.从课堂观察入手构建高效课堂 范文

11.浅谈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双向互动 魏萌

12.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高帆

13.一堂"综合探究课"的尝试 罗彬

14.数学解题后反思的有效措施

15.阅读教学存在几个问题及改进策略 袁蕾

16.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 李莉

17.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尝试 赵敏

18.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趣"、"实"、"活" 吕明

19.谈"数列极限"概念教学难点的突破 张旗

20.高中学生数学解题常见错误原因探析 杨燕

21.浅谈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的妙用 尹世娟

22.在纠错改错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马丽

23.谈初中几何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 陈蔚芬

24.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向 杜淑辉

25.浅谈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蔡寿芬

26.试析欧姆定律的内涵及其应用 李永云

27.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李艳珍

28.带电粒子加速器问题分类例析 李盛

29.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李红生

30.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邓武芳

31.利用"惯性"巧解化学平衡 王发权

32.对促进县域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的几点认识 李福林

33.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杨志仙,万小懿

34.中学硬件设备集中管理的优点与问题解决策略 何忠明

35.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杨永莲

36.合作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验 杨海艳

37.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颜腊荣

38.对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冯茜

39.影响初中生音乐兴趣的因素探析 朱建辉

40.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研究的实践与启示 贾云

41.初探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 张有丽

42.剖析高考数学试题亮点探索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段昌勇

43.近年中考规律探索型问题的解法探究 庄星波

44.高考中档题低分归因探析 杨晓真

45.2009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简析与思考 朱保明

46.例说高考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马建播

47.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 刘红

48.作业多少学生评说

49.初一地理比例尺教学设计 胡惠琼

50.借鉴外地经验做好教改工作 罗树伟

51.谈课程改革发展的几点制约 吴有芬

52.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感特征 陈寿华

5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静

5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思考 张强惠

55.浅析数学"潜能生"的成因与对策 瞿弘

56.浅析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德育 子尧,王凤荣

57.良好的心理场是提效的必备要素 冯体益

5."三生教育"的哲学基础与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纳麒

6."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杨国良

7.本源·聚合·催化·创新——试论"三生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回归与创新 侯炳霞

8.构建"三生教育"理论之价值和意义 刘寒雁

9.论"三生教育"与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建设 李舜

10.实施"三生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罗崇敏

11.实施"三生教育"之我见 王木鑫

12.推进"三生教育"事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田慧生

13.幼儿园"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杨凡

15.小学三年级"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韦晓

16.生存教育是全社会参与的综合工程 黄国秋,乔聚龙

17.小学五年级"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席学荣

18."三生教育"是当代人生教育的一大创举 卓晴君

19.初中"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朱启涛

20.中等职业学校"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刘海君

21.普通高中"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颜悦

22.《感谢你,嘟嘟》活动设计 朱珠

23.《打雷了怎么办》活动设计 刘薇

24.《一片叶子落下来》活动设计 彭华军

25.《学会合作,分享快乐》活动设计 陈兆麟

26.《赏识的力量》活动案例 游成李

27.《我们在成长》活动设计 杨翠英

28.《珍爱生命》活动案例 倪维

29.《预防危险》活动设计 王叶群

30.《追求幸福》活动设计 李万春

31.教育要"尊重生命" 夏晋祥,赵卫

32.《实践活动、促我成长》活动案例 王薇

33.《生命之贵》活动案例 李启开

34.《学习压力与应对》活动案例 邓勤

35.《恋爱·婚姻·家庭》活动案例 杨昆

36.《直面生死理解人生》活动案例 蒋丹

37.把"三生教育"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中 兰元青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最后一课》;教学史;初中语文教材

一、《最后一课》进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及沿革

1.《最后一课》译入中国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912年胡适翻译为《割地》并发表在《大共和日报》,从此这篇小说便被译入了中国。

2.《最后一课》与民国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

《最后一课》与中国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次建立联系是在1920年,全文被收录在由洪北平等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文范》中。

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自1920―1935年近15年的时间,

《最后一课》入选国文(国语)教科书次数达13次之多,以下这些教材中均有录入:《白话文范》(洪北平主编);《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叶绍钧、胡适等主编);《新学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国语》(周予同等主编);《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中学国文特种读本》(孙工主编);《初中国文读本》;《初级中学国文读本》(张鸿来等合编);《初中国文选本》(罗根泽等主编);《初中国文教科书》(马厚文主编);《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叶楚伧主编);《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读本》;《标准国文选》(马厚文编)。

3.《最后一课》入选民国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的原因

从1920年开始,在民国时期这篇短篇小说入选国文(国语)教科书,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历史境遇的相似,爱国主义的激发

《最后一课》首次入选国文(国语)教科书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境地,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最后一课》创作于普法战争爆发后,此前,法国刚刚复辟不久的路易・波拿巴王朝用战争转移内部危机。法国和中国有着同样的历史境遇,《最后一课》应运而“生”在中国,并被选入国文(国语)教科书中。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堂课上的种种感受,来表现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正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投射了反对民族压迫和外国侵略的主题,当时处在被侵略环境下的中国,自然将这一课放在教科书收录篇目的首选之列。

(2)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1923年课程纲要正式颁布,在1940年之前,出台的中学语文(国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其中《新学制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都有所涉及。

《最后一课》以其深刻的爱国主义主题,奠定了国文(国语)教科书中的稳定地位。这适应了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要求。

4.《最后一课》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初中语文教科书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暂不做分析)。建国初期的中学语文教育,过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性。时期和时期,片面地强调为政治斗争服务,使得语文教材完全政治化。改革开放时期,中学语文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教材及课程标准的更新,逐步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此时,《最后一课》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关系呈现不稳定状态。由于资料查阅有限,笔者发现,《最后一课》出现在《初级中学文学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最后一课》以其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孩子的独特视角进行书写,接近学生心理等特点,从民国时期到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1.《最后一课》有关教案分析

邹石溪老师《最后一课》的教案中,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解题,作者和时代背景;朗读和复述,正音释义,划分段落,理清情节。第二课时的重点是两个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第三课时是写作特点和写作练习。此外还有一个新的环节――“教学设想”,并且附有“教学参考资料”。

笔者认为,此设计最关键的是在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时,充

分考虑了学情,围绕着学生展开设计。

2.《最后一课》有关教学解读分析

(1)1956年《最后一课》的教学解读

选自于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课本》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解读,主要有两部分,分别是“关于课文和作者”和“课文分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选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第二部分,分析了主旨、主要人物、选文题目的意义,从写法上结合文中具体环节来分析。

从教学参考书的解析看来,对于选文的基本阐释已到位,基

本都是从大的方面着手,给教师以提醒和引导。

(2)杨权应《〈最后一课〉的人物解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位主人公形象,感知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设计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从韩麦尔先生的“教师职业”切入。

本文的设计,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调到学生生活体验,快捷切入;二是近景依托文本内容,充分理解。

不同时代的不同教学案例,都从作者独特的个性诠释中将《最后一课》进行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但即便是不同的设计者,都有相同的关注视角,凸显出个性化的创新设计。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最后一课》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其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丰富的写作方法,在众多外国作品选篇中显得很突出。通过本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案例的对比分析,由此可管窥《最后一课》的教学史。在不同时期,设计者对于本文的关注视角大体是一致的,既涉及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又分析了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既解读了文章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

参考文献:

[1]闫平,段奕宏.中国现代中学语文教材研究[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59.

[2]刘占彦.建国以来初中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实验[J].河北大学,2008.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写作 结合

“任务型教学”近年来在教育界方兴未艾,得到重视。“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成就和效果最主要的展现途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展示课堂任务的成果。该教学提倡学习的动力和动机来源于课堂任务,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的过程也就是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任务型”教学就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引起了教育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备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亲睐,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参与到了“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当中。

一、 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模式在牛津版初中英语中的体现

任务型教学在牛津版初中英语中的实践方式为,结合教学实践及自身的理解,教师把预定的学习目标贯穿在课堂上“任务”中,要求设置模拟“较为真实的任务”并指导学生分工与合作来完成,通过这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从任务型教学的这些理论中不难发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实施方案必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任务前阶段,即构思阶段

在这一阶段,即写作教学进行之前,英语教师要阐明写作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阐述对所设置任务的认识理解,或直接围绕主题开展讨论活动。

2. 任务环阶段,即实施阶段

一般来讲,学生通过构思、讨论,都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写作初稿。在执行阶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互改初稿,以增进其互相沟通、互相学习、相互合作,从而达到任务型教学的最终目的。

3. 任务后阶段,即评价阶段

学生写作初稿在经过必要的修改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板面展示、课堂诵读、多媒体呈现等方式来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展示。

4. 完善巩固阶段

学生根据以上阶段中老师及同学的评价以及展示后的反映效果,在这一阶段对自己的作品再进行完善,形成定稿。

二、 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教学案例

我们以《My low?carbon life》为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教学案例。首先是构思阶段。

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The global warming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which has made lots of bad effects. So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a new lifestyle——low?carbon life. The word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and fashionable. Do you know what it means? (提问两名学生)

之后是执行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述身边生活中的低碳概念,从而为Writing and self?editing(写作)做出必要的铺垫工作。

T: It??s true that low?carbon lifestyle has been part of your family life. Not only I but also your pen friend Tom is very interested in it. Can you write an email and tell him about it?

在学生完成文章的初稿之后,就可以依照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实施方案进行相关的自我评价和对于文稿的必要完善与修改。

三、 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其他注意事项

1. 在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课堂之外,建议老师尽量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有关模拟训练,从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构思和组织语言的兴趣爱好。

2. 在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与任务相关的、有趣味性的读、听和说的活动,提升课堂气氛,增强大家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 教师在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整个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措施,使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充分展现学生自己对英语词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任务的完成信心。

四、 结语

通过一些教学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牛津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教学中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把任务型教学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是有实效的。

参考文献:

1. 郝群.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六条途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3).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6

漫谈经济常识中的GDP教学马明军 (6)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学设计金依平 杨晓芬 (8)

浅谈哲学常识中“客观性”问题的教学张正益 (11)

正确理解“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周祥其 徐林茂 (14)

贯彻新理念 用好新教材李松涛 (15)

初一政治新教材(人教版)结构特点之管见潘从红 (17)

政治课教学和与时俱进陈国英 (20)

思想政治课应重视“点”的教学刘合奎 (23)

例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课教学张岩 (26)

“暂停”在案例小品教学中的应用王庆民 魏安 (28)

2005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会考复习专辑已出版 (25)

2004年总目录 (48)

欢迎订阅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复习专辑》 (56)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的一点思考王振邦 (30)

是赔了,还是赚了?宋春晓 (31)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张建光 (32)

原野风吹满目春——浅谈中考政治试卷中的“乡土性试题”钱桂林 (34)

例谈“材料联系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孙全军 (37)

中考写作类开放性试题简析王有鹏 董海英 (38)

初探中考政治试卷中的文综试题李永民 葛鑫 (40)

初中趣味案例五则夏继尚 (42)

高二趣味案例七则张小平 兰博 (45)

“渐进式”五大阴招林双川 (F002)

广角 (1)

深具阅读价值 富含发展潜力《作文新天地》期待您的订阅 (F0004)

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的转变——论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徐金超 (5)

与时俱进,实现学校教研组考评的新跨越韩国存 (8)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探索蔡伟 陈水均 (10)

识得教研真面目,只缘身在校本中——温州第七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建设的实践陈晓丹 (12)

“研究性学习”活动弹性教研组建设的探索吕金辉 (15)

隐喻,影响你的教学:教学宛如调酒吕北燕 (17)

教学与旅行杨丽萍 (18)

水到渠成话课堂朗读寿勤英 (20)

语文教学犹如诗歌商文娟 (21)

教学如接枝王祖英 (22)

论教学隐喻——从五位教师的教学隐喻说起刘徽 (23)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教研范式的转型潘涌 水小琴 (25)

“研究”不再高不可攀——搭建行动研究平台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周惠 (28)

“五项修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剂侯时红 (29)

农村中学教师“厌教”心理的起因分析余芬勤 姜瑞强 (32)

论促进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沈海敏 (34)

让生命在美丽的思想中飞扬——谈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的思想秦国海 (36)

也谈教师自身的补课——写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之后王杏英 (37)

浅谈课改中的和谐统一冯志浩 (39)

例谈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误区葛亦虹 (42)

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陈莲芬 (44)

对点状教学问题的初步思考——从三个化学教学案例谈起舒继青 (46)

科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方法初探袁桂芬 (47)

主体能动科学评价——新课改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姜海斌 黄瀛伦 (49)

浅谈中学体育学生的管理问题及相应对策潘晶晶 (5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探索袁学飞 徐云飞 徐亚芬 (53)

海燕为什么呼唤暴风雨——《海燕》教学案例及分析汪春娟 (55)

教学札记:跳出优美的水之舞蹈王娟 (58)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点滴感悟周妙华 (59)

改动一下,效果不错——《个性相框》教学案例分析周铭霞 (61)

德国华德福教育的学生观及启示费章娟 (63)

高考语文如何备战周红阳 (3)

对高考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几个非技巧性问题的思考郭吉成 (7)

洞幽烛微 深明大义——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词语辨析题复习技巧汪啸波 (11)

数学题目会说话——数学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种观念与方法李学军 (13)

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看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变化徐武奎 (19)

深研课本是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朱永健 (21)

近五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透视及考前阅读教学对策吕亚华 周道义 (24)

解析浙江省高考英语"新"短文改错,探究应试策略卢祥富 (27)

合理构建知识结构,提高生物复习效率吴轶宁 汪永泰 (31)

浙江省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何文明 (35)

高考物理复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构建黄国龙 (39)

高考化学试题信息呈现形式与考查功能分析舒继青 (44)

转变观念重考纲 整合知识重方法——2010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备考复习建议钟涛 (49)

合理整合 有效拓展——高中历史新课程复习策略探究朱可 (53)

关注变化 明确方向 精心备考——2010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复习建议李虹 (59)

优化地理习题教学,提高应试能力罗祥海 周莉莉 (62)

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熊伟荣 (3)

绩效考评中的几个“难以量化”施瑾 宋华强 (6)

从教学调研到教学视导——基于《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教学视导实践行动何灿华 (8)

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乐清市公办寄宿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郑庆新 (12)

从培训走向研修——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陈昌苗 (14)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视野下的教师言语策略分析辜筠芳 (16)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动”起来许学 (19)

体验式文学教育刍议王霄怡 (21)

语文活动课“对话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卢菲菲 (23)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俞旭平 (25)

让语文课充满成长的气息赵惠娟 (27)

以文解文以心鉴心——《听听那冷雨》教学原始闾剑宝 (29)

课外阅读辅导和问题意识培养姚培基 (32)

对作文评价视角的思考蓝其明 毛克生 (35)

对文言文教学的若干思考陶小红 (38)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运用策略与原则夏雪尧 (4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周建林 (42)

例谈传统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翁华军 (44)

提高初三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朱毓娟 (46)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黄飞燕 (48)

试论三种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陈冠兴 (50)

论学生原有认知与初中科学教学吴连俊 (52)

生活化实验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陈文娥 (54)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说话”艺术俞君萍 (56)

班主任要把话说出味道来夏建军 夏沙子 (59)

如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陈洁 (61)

重“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谈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李娜 (62)

广角 (1)

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F0002)

多维度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徐志强 (5)

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及其价值分析郭威 (7)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室主任的角色定位陈种根 (10)

论提升中小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德 (12)

新思维 新举措 新气象——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探索沈育昌 (14)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朱丽红 (16)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征稿启事 (18)

高中体育与健康走班制选项教学及其管理的实践研究伊柏清 颜发勇 (19)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陈滨 (22)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实践王丽华 (23)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行区分性评价的研究盛寒胜 曹强 (25)

让美术课堂生活化陈艳秋 (27)

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陈颖 (28)

让劳技课“时尚”起来许善军 (30)

体验式教学:是“异化”还是“中国化”边卫洁 (31)

写作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分析及对策刘长青 (34)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邝时梅 吴立忠 (36)

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洪岳富 (39)

略论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吴建生 (41)

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价值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堂教学为例陈优芳 (43)

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听力障碍学生宜实施情景教学法张群 (45)

社会课程教材编写之我见——基于主题开发的视角吴伟伟 (47)

浅析教师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叶素英 (49)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鲍佩艳 (51)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析滕凌志 (53)

《英语(新目标)》词汇教学新策略胡小英 (55)

例谈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姜月娥 (58)

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实践许健伟 (59)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28 23:48
下一篇 2024-06-28 22:24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