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例6篇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1 一、提问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1

一、提问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

二、反问启发

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拐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

三、举例启发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运用一定教具,如实物、实验、电教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联想启发

所谓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而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人们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情感、意志过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启发学生理解、记忆概念和原理及有关内容,使学生借助奇特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联想手法,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

五、情境启发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在讲《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课时,拿出一盘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让学生知道“一盘散沙并无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无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举排球做实验,创设一种“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悟。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借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置要围绕教学目的,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2

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性教学法在“行政学原理”课的讲授中融合应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二者融合应用的路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着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应该在案例的选择、应用时机、应有环节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融合应用;行政学

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既是高等教育适应与服务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为此,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教育工作者探索。行政学原理课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讲好它对整个专业的知识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讲好这门课,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案例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融合使用,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管理学、行政学等管理类、政治类学科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把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典型化,形成具有故事性的事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有着突出优势: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案例教学法所有的案例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接地气,与实际接轨。在教学中教师授课一方面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这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但单纯理论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教得再好,学生理解也难以十分透彻,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这是理论教学的一大难点。而案例教学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很好的作用,它既不需要学生直接深入现实生活中开展工作实践,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场景及遇到的问题,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论理解及培养自身的实际能力。

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基础,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然而如何才能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却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就意味着学习是要付出努力要吃苦,而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性,大学生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畏学习的苦并能苦中寻乐,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好的教法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那些理论性强的学科,如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更是如此。这些学科理论性较强,讲授起来比较枯燥,以往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学生学得乏味,在此情况下,学生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老师所讲内容不能入耳入心,日久形成惯性,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解决途径。通过讲授带有故事性的真实案例,可以让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发挥作用,由于爱听,而认真听,由于认真听了,也就愿意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由于思考了,进而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便自然而然产生。

3.有利于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必然要适应这一个重要的经济环境,这一点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十分明显,就是对学生的就业有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现实的,有能力者不愁就业,然而这里的能力是真实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文凭高低。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往我们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知识丰富,似乎这就达到了“传道”的师之责任,然而现在看来,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强大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我们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的多为理论知识,而真正的能力是实践能力,这一点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而案例教学法可以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捷径———通过案例教学再现实际事件发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受“实践”磨练,从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这对他们的未来就业十分有益。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学实践中应用也较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是学习成效好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2]。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的思想,启发一词由此产生,启发式教学也由此得以开创。启发式教学法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启发式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而灌输式教学则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学生接受就可以,不用自己动脑思考。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是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

1.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式教学与以往常用的灌输式教学法比较一个显著差异就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灌输式教学法突出了教师的在教学中的地位,把教师作为权威,把学生当作受众,权威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一股脑灌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至于学生的自身的特点如何,能否很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却不是教学要关注的。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接受知识也难以深入。而启发式教学,教师不是要直接把现成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领悟知识,感受知识,从而学会知识,牢固知识。而这一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教学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展开,教师的地位是启发者,而不再是强力灌输者。

2.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主体作为主体,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学习直接关系着他们学习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学的关键。启发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学习思维围绕着教师的讲课内容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学进程前行。他们不动就不能获得知识,而教师的启发也使得他们有积极思考的意愿和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激发,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也就不再是难事[3]。

二、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融合的必要性

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课程教学与提升学生能力意义重大。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中,采取单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活动很少,通常为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应用,达到单一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也有着融合的便利与必要。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案例教学法自身存着有无启发性及启发性强弱的差异

如在《行政学原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是必须的也是有效果的,但是在使用的案例中,有些案例就能够吸引学生深入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而有些案例就是平铺直叙,直白表述,没有让学生主动进行深入思考的“魅力”。究其原因,还在于案例有没有“进行琢磨的味道”———即启发性存在与否及强弱。

(二)启发式教学的实现需要案例教学作为载体

通过怎样的媒介进行启发,把启发教学蕴含在怎样的载体中,是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较好的具有启发性的载体存在,启发式教学就没了基础。而案例具有故事,故事最容易蕴含进启示性内容,由此,也才会有具有启示性的“寓言故事”出现。正因为案例能够较好担当起启发式教学的载体功能,这也成为二者进行融合的必要性所在。

(三)案例式与启发式教学法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力上各有各的优势,只是实现优势的路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案例教学法侧重于通过理论的现实应用的展示,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及再现实践性场景培养学生能力,而启发性教学法是通过“诱使”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开动思维,寻觅答案,实现能力培养[4]。因此,当二者融合应用后,将会起到从多角度形成合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促进能力培养的作用,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从而使教学的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三、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融合的路径

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有着融合应用的必要性,但如何进行有机融合需要认真斟酌。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二者在《行政学原理》教学中的融合主要应从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进行教学

《行政学原理》课理论性较强,几乎每一章内容都有新的理论出现,因此,理论学习成了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理论具有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此,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引入来进一步说明、分析有关理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当讲授行政原理中的“人本原理”时,我们就讲授了汉高祖刘邦是如何借助韩信、张良、陈平等能臣扭转自身劣势,把曾经比自己强大的项羽打败,并最终建立汉朝的案例。这一案例起到了加深学生对“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人是事业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的理解,这就把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知识较容易得真正内化为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刘邦的成功案例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刘邦自身无治国之才,无统兵之能,却能够赢得天下,原因何在?这必然促使学生不自觉地进行思考,启发的效应也就相应实现了,案例教学与启发教学紧密融合到了一起,效果也较好。

(二)进行启发教学时尽量使用案例

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学生思维时可用的方式很多,如直接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用间接设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如在讲授《行政学原理》中的“行政领导”时对领导者素质要求进行分析:什么样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学生是感兴趣的,这时可以用启发式教学,如直接问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可能成为行政领导者?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开始思考。这样的单纯启发式可以用,也会收到一定效果,但这样的问题式启发,学生的思路会很窄,多只会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国家主要领导人有怎样的特质。由此,得出领导人的素质要求。显然,这是不全面的。在讲授这个内容时,我们是通过讲授以往一些有影响的领导人的成功故事来进行启发,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成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在这节中我们就用了三国时刘备成就蜀国事业的故事来阐述古代成为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又讲述了如何从挫折中奋起,最终带领中国***建立新中国的故事,来阐述现代成为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古今联系比较,启发意义明显,学生的思路也开阔了,认识问题也深刻许多,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的认识也更全面更符合现实了。

(三)多教学环节使用启发性的案例

教学过程都由多个教学环节构成,而每个教学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为此,各个教学环节都应能够让学生保有学习积极性,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法的融合应用也必不可少。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先讲一个体现授课内容的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我们在讲授《行政学原理》的“行政决策”一节时,先讲了一个“中央电视台标王决策失误企业垮”的真实案例,案例讲了1992年中央电视台标王秦池酒厂依靠广告宣传把秦池酒推向了全国市场,一时取得了成功,但他们没有在提升酒的品质上下功夫,而是错误决策,把所得利润用来建矿泉水厂,结果不仅没赚到新利润,而且因为资金吃紧没能继续争得标王,随之酒的销路也逐渐断绝,企业陷入困境。这一案例既有故事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这个案例启发性也非常强:企业为什么会倒闭?企业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需要深思的问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格外高,他们要从教师的讲课中找到决策为什么重要的答案。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广大高校教师应本着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教育目标,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案例和启发式融合应用的模式与路径没有定规,在实际应用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保证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冬生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51-52.

[2]刘嵘.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3).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79-01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其独立找到答案,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而学生在启发式教学的引导下,既能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发展其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概述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泛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客观教学规律和具体教学任务,有机结合学生学习实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启发式教学,就是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的。针对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包括:1)其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优化结合课本知识和自身智力。2)其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作用只能作为指向标,不可喧宾夺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现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3)其强调实践结合理论,也就是教学过程中要有机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情况,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理解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策略

1、案例分析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结合

将案例分析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相互结合,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提前布置案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讨论,以促进生生间良好的交流互动。但值得注意的是,选用的案例必须是以某种事实为依据编写出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故事案例。只有经过对这种案例的分析,学生才能达到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春》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分析文章,寻找作者描写春天的几个方面,以及所描绘的春景有哪些?对景物的描写又分别应用了如何的修辞手法?学生在对《春》这篇文章分析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相同类型文章的知识特点,以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并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如何写作此类文章的技巧和特点。

2、重视提问过程中的启发性

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来启发学生的方法,科学合理的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跟上教师思路,然后正确的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带着目的性的对学生提出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所提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过于复杂,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理解能力,而教师提问要达到理想效果,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获取答案,充分感知学习的乐趣取得成就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重视提问的启发性是关键。例如:《最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在阅读课外期间,了解文章中描写韩麦尔神态、语言及行动时,韩麦尔先生体现出的心情如何?以及小弗郎士变化中他表现出如何的情感?当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反反复复进行阅读时,就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心情的悲痛和沉重,感受到小弗郎士表现出的爱国之情。又如:《孔乙己》教学完成后,教师不妨提出如下问题:孔乙己到底是受到谁的迫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孔乙己等相关角色,进而总结归纳出:由于孔乙己生活于黑暗的社会中,诸如孔乙己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其人际关系十分冷漠,而孔乙己虽然是个知识分子,却备受侮辱、迫害和嘲弄、奚落,这是直接导致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借助启发式提问,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写下文章的目的。

3、启发引导学生做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做相关试题也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故语文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例如:《桃花源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做相关试题:《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文中渔人们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学生通过学习便能知道,中国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是文章作者,但很快学生会被第二个问题难住,此时教师要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协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关于走进桃花源之前路径的描绘词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认真的阅读课外,自然而然就能发现问题的答案:“缘溪行,忘路……豁然开朗。”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是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自学的习惯。

4、引导启发学生讨论问题

任何学科在教学中,带着目的性、计划性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具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教师不妨将课本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结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设置某些问题,引导其进行探讨,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例如:《我的叔叔于勤》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基本了解文章的主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是丑陋的金钱关系,文章主要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不过,单纯的让学生了解远远不够,毕竟文中描述的社会与学生相差甚远,故而,要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有必要组织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抛出讨论题目:究竟文章主人公是谁?引导学生回归到课文中,重新分析课文主人公形象,逐一描述文中出现的人物,再次体会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并深入的理解课文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并非单纯性质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学艺术的一种,它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紧密相联,对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断更新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进而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志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关爱明天,2015.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4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主“注入式”的现象,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有其必要性。现在课堂改革也将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作为方向。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主要是试论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便为广大的历史老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提供服务。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初中历史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那么,如何更好的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启发式教学,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简述如下:

一、反问式启发

反问式的启发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讲《英国发动**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以用反问来启发学生: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应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这样就会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方面来分析问题,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 激情式启发

这是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艺术言语、高尚激越的情感动作,或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活跃课堂气氛,使课本上僵硬的历史知识栩栩如生,形成一种兴奋的意境,“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讲者,引起共鸣”,增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人英勇抗敌,直至为国捐躯时,教师用抑扬顿挫、激昂的语言进行激情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事,诱发学生不仅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还能够热爱祖国的英雄主义精神。激情启发,不仅使学生学习历史事半功倍,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三、推理式启发

推理式的启发就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可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四、矛盾式启发

这是通过彼此互相矛盾的设疑,使学生产生知识上互相矛盾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以求解决矛盾的心理倾向。如:讲《美国内战》之前,可以提问:“战争给经济带来的主要是破坏作用,但美国内战反而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矛盾启发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判断式启发

判断式的启发就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拔,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是他们能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例如,“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②洋务运动和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上述重大历史事件都证明: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六、类比式启发

类比式的启发就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问题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①纵向比较启发,例如,讲“第二次**战争”时,与“**战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战争比**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战争是**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②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东西方在公元前5世纪的两位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进行比较。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七、对比式启发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5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启发方式 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教育界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启发式原则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导思想,技校教学必须遵循和坚持这一原则,通过多种启发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成为引路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本文以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前三单元的教学中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为例,进行了探讨。

在讲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前三单元理论课时,笔者根据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启发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启发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启发,把新知识融于情境中,从而催生新知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启发式教学法。所以,在新课切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已掌握知识或者生活常识,打开学习新知识大门,从而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比如:在讲到“电力拖动”这一概念时,可以先播放日常生活中车床、磨床和钻床切削工件的视频,再问学生:“你知道机床工作机构的运转是由什么来带动的吗?”提出学生平时很熟悉但又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对电力拖动这一概念进行小结:像车床、磨床和钻床等机床上工作机构的运转几乎都是由电动机来带动的,这叫做电力拖动,即电力拖动是指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的工作机构,使之运动的一种方法。这样把新知识生活化,不仅帮助学生解释了日常生活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点燃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电力拖动知识,使电力拖动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利用实物展示,进行直接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模型、实物进行直接启发教学。在讲到第一单元有关常用低压电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低压电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其类型和规格,引导学生熟悉它们的外形、型号、结构,理解主要技术参数的意义、功能、工作原理等。

三、利用动画解析演示,进行直观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动画解析、演示进行直观启发教学。动画解析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之上的教学方法。运用大量的动画来系统、细致地解析教学内容,把以往抽象的、枯燥的说教变为具体、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消除其对新课程的畏难和恐惧心理,同时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讲到第二单元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原理和工作过程时,演示生产、生活中与电机控制相关的视频,如民用石材车床生产场景、民航雷达跟踪系统工作场景、民用楼宇电梯升降场景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总之,在授课中利用实物,再配上相关的动画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和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归纳总结,进行对比启发

在讲授完每一章节的内容,或讲授一个单元时,启发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对比,然后再归纳总结。所谓对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难易等,以辨析和把握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比来找出不同对象共性和特点,从而加深对不同概念、不同工作原理的理解的方法。如讲完了电力拖动概念,可以再播放现代的数控车床,日常生活中用的电风扇、电动车,古人用的辘轳纺线车等设备图片,然后问以上哪些设备运转属于电力拖动,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电力拖动的特点,即电力拖动的动力必须来自电动机。再如讲完第二单元时,对电动机控制线路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如把第二单元12个电动机控制线路进行横向对比,按其实现功能不同归纳为单向控制电路、双向控制电路、降压起动电路、制动控制电路、调速控制电路,按其内在的逻辑功能总结出点动控制电路与连续控制电路是最基础单向控制的两个单元电路。只要把点动控制电路和连续控制电路适当组合就可以得到其他单向控制电路,如点动与连续混合控制电路、两地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等。从而得出:点动控制电路和连续控制电路是最基础的控制电路。在单向控制电路的对比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好对比过渡问题,如:点动控制电路不足之处在哪?如何从点动控制过渡到连续控制?如何实现既可以点动控制、又可以连续控制的混合控制?如何实现两地控制?如何顺序控制?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索,不断去分析,从简单、点滴开始,层层推进,教师对所提问题要在学生讨论或辩论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并对重要问题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得出不同单向控制电路的异同和优劣点。通过对比启发教学能比较出各种控制电路的共性、差异、优点、缺点,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增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激励学生加强复习,温故知新。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启发教学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物展示,进行直接启发和利用动画进行演示,进行直观启发教学,都可以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新知识;用归纳总结,进行对比启发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温故而知新。在启发式教学中,只有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徐恺(1979-),男,河南林州人,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武充沛(1956-),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48-02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多种手段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启发”一词最早源于《论语——述而》:[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宋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中“愤”指发愤学习,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时,有疑难而又想不通的心理状态;“启”意味着教师开启思,引导学生解除疑惑,指经过独立思考,想表达问题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困境;“发”意味着教师引导学生通畅语言表达,由此可看出启发的时机是“愤”“徘”之时,即学生达到思维激活、情感亢奋的心理状态;启发的核心是开启学生的思维,点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启发的目标是举一反三。

从启发式教学的相关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高职高专也存在一些研究,而大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占得分量明显偏少,因此,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特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学校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由最初的64总学时减少到30总学时,由于和国家标准的接轨,新的内容不断添加,加上自身特点——实践性强,工程技术性要求高,知识点零碎,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定义多,符号多,内容多,逻辑少。[2]定义多是由于课程中内容大部分与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密切联系,由于标准就是工程中的法律条文,造成名词术语非常繁多;符号多是由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与“机械制图”紧密相连,学生要多学练才能掌握;内容多主要是本课程包含了与几何精度设计相关的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形位精度以及相关要求,还包括典型的结合精度(轴承、键)和传动精度(齿轮),包含了与几何精度检测相关的测量技术,介绍了与机械制造基础相关的刀具、尺寸链、基准等内容;逻辑少自然是与以上三者相关导致的必然结果。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反映往往能听懂教师讲课的内容,但是课后又忘了相关知识点,主要反映在作业和公差实验中。这主要是由于以上课程特点决定的,内容量大而缺乏逻辑性,听课的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本科生,年龄在20岁上下,他们记忆方式越来越偏向于逻辑记忆而非死记硬背。传统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题在PPT中将已有的知识点一一罗列下来,目的是为了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而高校本科教学课时的一再压缩,使得学生要在尽可能少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下和实践环节中去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但这样的教学环境同时会带来部分学生对大量枯燥知识涌入的恐慌,易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尤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相关要求部分,学习效果欠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启发式教学的实践

从当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堂和启发式教学实施的观察来看,教师虽然重视启发式教学,但对启发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基本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学实践收效甚微。有必要对启发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启”是起点,教师工作,但需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引导、促进学生“发”,是学生学习的终点。[3]

1.明确目标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的一种有效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启发的有效性,必须对启发进行目标定位。学生在教师启发后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否则离开教师的启,面对新的问题时将无所适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培养目的之一,教师备课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用语言明确、直观地表示出来,才能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强化,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

2.把握时机

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时机掌握非常重要。在面对疑难和困惑进入“愤悱”时,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突然领悟到课程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教学时,在讲授完“互换性”的优点后,可以从加工的角度提出“如何在现有加工条件下提高精度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后再给出“不完全互换”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理解采取“不完全互换”的优点,更便于理解记忆。

3.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仍然以互换性为例,从同学上课带的手机来说,如果手机充电器口标准化会给大家生活带来便利,如果手机电池非标准化会给生产生活带来浪费,由此进一步谈到生活用品,小到一个钉子、灯泡,大到家庭电器、骑车等。甚至,一些时事新闻,即使不相干的事情也可以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提问。如发生H7N9禽流感时,刚好讲完配合制,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如果H7N9是一个配合,应该如何正确书写,配合性质是什么。这些看似轻松的生活问题,不断地通过启发,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避免了枯燥无味的叙述。

4.有效应用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软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并非罗列书本或手册上现有的东西。另外,从授课效果来看,图表效果好于文字,动态图形好于静态图形。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动态图表,对晦涩难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述,要多停留并且解释清楚,对于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要一笔带过。例如对广义“轴”与“孔”理解,定义是单一表面是外表面还是内表面进行区分,或者从被包容还是包容进行区分,但这些方法均不好理解,采用多媒体从去除材料的加工方法分辨尺寸变化规律从而区分“轴”与“孔”时,学生顿时觉得易于理解,也便于进一步理解“非孔非轴”尺寸的概念。

5.难以记忆的东西帮助学生总结记忆

如配合性质如何记忆(图形记忆),轴承公差带如何记忆(对比记忆),哪些符号不能作为基准(英文单词记忆)。这样老师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的同时,掌握了一些知识总结与记忆的方法,有利于其将来在实际工作快速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以轴孔公差带分布为例,用英文字母o和i将字母表分成了三份,即使不查表学生也可以快速反应出一些轴孔配合的配合性质。这种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愉悦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枯燥,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三个学期的连续跟踪,发现采用该方法使学生平均成绩提高15%,不及格率下降8%。

6.重视实践教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该课程的配套实验,还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相关的课外训练等内容。由于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直观,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本知识。如对“公差原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时,学生一般很难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独立原则”已经很完善了,没有必要采用“相关原则”,但是到工厂中看工人简单地使用卡尺和通用量规就可以快速判断零件好坏,就会认为课堂讲授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论与设想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宽,实践性较强,要求综合运用能力较强,术语及定义多且较为深奥,新旧标准更新快,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掌握。通过启发式教学的实践,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门课程,从而加速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启发——思考——发现——总结”为主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实践环节

改变过去简单的考核模式—— 一张卷子定成绩,增大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减少记忆此类知识的考核,增加活学活用的知识考核内容,激励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核要加大激励力度。

参考文献:

[1]吕萍.浅谈“启发式教学”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09,(18).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24 08:48
下一篇 2024-06-24 08:0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