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济效益范文1
【关键词】自来水;效益;措施
一、前言
我国现代化脚步不断加快,在自来水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还要对本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做全面的分析和定位。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自身实际出发,总结生产经营经验,从而更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阻碍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的因素
1.水资源紧缺
我国在水资源方面的占有量非常少,水资源严重的匮乏。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水资源的四分之一,也是全球水资源的严重紧缺的国家之一。我国在上个世纪末,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供水不足,尤其是海岛地区。在每年的降雨季节,大量的雨水流失,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地下水不够丰富,这样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淡水资源的不足问题阻碍了产业和人口的聚集。
2.自来水价格问题
我国自来水价格普遍比较低,水费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所占比例较小,节省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用水方面的开支。但是,由于自来水价格偏低也引起了大量水资源被浪费的问题,人们对于节水观念比较薄弱,水资源的再利用没有得到实现。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性不强,浪费比较严重。
自来水价格的低廉,其他物价的不断上涨,使自来水公司的经济效益不断的下降,公司资金运转紧张,积累资金的难度加大。供水物料的价格上涨,使自来水公司逐渐的进入了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样企业运营不善,员工的福利受到相当的影响,所以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也严重受到干扰。
3.自来水公司自身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用水量大成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人们的生活中用水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范围不断的扩大,但是因为自来水公司本身的经营不佳状况导致不能大范围供应自来水,无法满足工业生活的用水要求,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的供水用水现状。
4.自来水公司设备落后
自来水公司由于自身的发展状况不佳,没有更多的经济支持,因此在设备的改革更新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多的设备因为过于陈旧对自来水的供应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很多输送设备老化,没有及时的更新完善就导致了自来水输送的可靠性大大的降低了。这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提升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的策略
1.客户方面
自来水公司要想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在市场环境下,要对企业的文化、管理、和制度进行完善和提高。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服务客户加强经济效益为宗旨,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自来水公司为客户服务的效率。从根本上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自来水公司还要完善管理制度,在内部员工中宣传企业服务客户的企业态度,在员工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推出承诺式的服务。要对员工的服务进行监督,开展小组会议,对表现积极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嘉奖。还要从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看员工对于客户的服务是否达到客户的满意程度。自来水公司还要进行社会的文化宣传和建设,在社会上开展文化宣传和学习的活动,全方面的对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2.提高企业形象
自来水公司需要在社会上树立起一定的社会形象,这样对于在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能够采取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理,化解矛盾。社会形象的好坏对于自来水公司的社会口碑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自来水公司在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服务意识落到实处,树立起来自己的社会形象以后员工也能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工作形象而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
自来水公司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服务的意识放眼全局,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为己任。在生产和生活的用水上要更加完善的运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招商引资,要注意百姓的安全用水,提高自来水的水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经营管理上处于领先位置,才能更好的提高自来水的公司的经济效益问题。
3.价格方面
由于传统的自来水价格偏低,导致居民和生产企业的用水被大量的浪费。企业因为自来水的价格偏低还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经营状态,导致了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下降,企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的状态。在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公共事业的价格也应该发生新的变化,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变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提高公共单位的价格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用水的节约。自来水公司要对自来水的价格进行有机的调整,让价格成为经济效益发展的有力因素。具体的价格调整需要从以下几步中开展:
首先,自来水公司对水价的调整要向主管部门提出关于价格调整和价格定位的申请。提交相关的背景材料说明调价的原因和必要性。这些材料是要根据我国现今市场的发展实际情况而定的。
第二,价格主管部门要对自来水公司提交的申请进行严格的调查,对于材料的真实性、调价的可行性和调价后可能引发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自来水公司的价格调整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开展工作,自来水的调价要保证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关部门要召开价格调整的听证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价格调整的各种问题的出现。然后最终把价格调整的终极材料上交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要进行审批和修改,最后进行价格调整意见的颁布实施。价格的调整不仅仅对自来水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够制约居民和企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才能更好完善水资源的利用率。自来水作为一种商品,尤其自身的属性和价值规律。目前来看,需要对自来水的价格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供水工程的运行,从而保证自来水公司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调整自来水的价格机制,就不能使用水单位各居民个人更好的节约用水。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会起阻碍的作用。约束机制是节约用水的一个很好的办法,过低的水价无法保证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完善水价的运行政策,赢取水资源的使用率和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是自来水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水价的调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人们的支持。
4.提高技术投入
自来水公司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对于设备的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技术的投入不高,这就导致了自来水公司整体的服务提高不上去。对整个的生产经营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自来水公司要不断的优化供水技术,提高供水设施的科学技术含量。供水设备的完善要从官网开始,官网的设计要对各个加压泵和水厂进行优化完善设计,形成官网的最优化。这对施工成本的节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更好的提高自来水公司的经济效益。对于陈旧设备的技术投入要加大,要坚持科学管理和优化设备的基本原则。要对供水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评估供水设备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能够完成的供水效率和出现的基本问题。还有自来水公司对于水泵机组的技术投入,更新换代要注意更换的时间和年限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全面的进行判断。优化自来水设备的技术环境,提高自来水公司的经济效益。
优化技术的前提是加大工作人员的素养,自来水公司的员工要对自来水技术做到全面科学合理的把握,认真学习科学技术,提高自己的作业水平。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的提出自来水工程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对预期的目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面的分析和概括。
自来水的技术投入还包括侧漏技术的加强。对整个城市的人口和工业用水做到清晰全面的把握。自来水公司要根据俄地区的不同,漏水量的不同进行漏水量的全面控制。减少漏水量就是减少自来水公司的经济损失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总结
自来水公司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要采用开源节流的模式,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调整自来水的价格机制、完善科学技术的投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班先秀,王吉弘,胡伟,等.辽宁人工降雨量对年水资源贡献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34):19582-19581
公司经济效益范文2
关键词:炼油企业 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效益
随着政府和民众对环保的要求迅速提高,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成品油成本增加,炼油企业升级改造不及时影响产品生产。2013年石家庄炼化公司处于新装置正建设未投用,老装置配套不合理的时期,油品质量升级能力不足,造成二催化装置被迫停工,整体原油加工能力降低30%。立足当前形势,要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按照“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的理念,优化产品结构,精心装置操作,实现提升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产品收率
(一)时刻紧盯市场,调整生产运行方式,实现动态优化。紧盯成品油、石脑油、芳烃类产品价格,科学安排产品结构。分析2013年价格体系,制定 97#汽油维持基准量生产,石脑油最大限度调和汽油,芳烃类产品有限安排销售的方案。5月份装置检修完成后,辛烷值质量过剩,安排超97#汽油基准量生产高标号汽油。及时分析液化气与柴油价差与丙烯收率差异,4-8月增产液化气是高效增效方式, 9月份以后液化气与柴油价差减少,公司投用增产汽油的催化剂助剂,丙烯收率降低0.4个百分点,催化汽油收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整体效益明显。2013年下半年,溶剂油市场持续下滑,跌至略高于石脑油价格时,通过风险评估分析,及时停止了该产品生产和外销。
(二)抓住机遇,增产附加值产品。加氢石脑油烯烃质量不合格,为保证石脑油正常出厂,液相柴油加氢装置开工运行,具备生产车用柴油条件,落实车用柴油配置计划4万吨,实现增效目的。二催化装置停工原油加工量降低,重整负荷率降低,通过优化预分馏装置操作条件提高重整负荷,增加汽油调和组分和副产氢气产量,降**氢成本。抓好低凝点柴油生产,从7月份开始就争取-35#柴油配置计划,-35#柴油效益明显好于航煤,积极争取-35#柴油的生产计划,实现11月份、12月份产销量均过万的好成绩。通过优化航煤加氢装置加工方案,实现航煤和-35#柴油无过渡料切换生产,高价值煤油组分产量进一步增加。
(三)优化原料管理,科学安排二次加工装置负荷。按照“宜油则油、宜芳则芳”的原则,优化原料流向,合理安排二次加工装置负荷。一是利用催化装置回炼油浆,增产汽柴油。二是利用催化装置进行加氢裂化轻石脑油改质,增产汽油。三是新增管线流程,将加氢裂化重石脑油和重整拔头油调合进汽油。四是利用化工抽余碳四做炼油MTBE装置原料,增产MTBE 调合汽油。五是在确保化工原料供应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石脑油干点增产煤油。
(四)减少质量富余,提高产品收率。按照“紧贴生产、紧贴指标、灵活调整、提高收率”的原则,对炼油各装置的馏出口质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装置馏出口质量控制指标,努力实现能出产品的组分不做下游装置原料的目标,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装置产品收率。根据公司系统瓦斯平衡,优化生产方案,最大限度提高焦化液化气收率;坚持汽油干点的监控,分析汽油干点较低的原因,调整装置操作参数,汽油干点行197℃逐步提高到202℃,提高了汽油的产量。
(五)、加强日常产销衔接,降低产品库存。充分利用日经营例会,加强日常库存管理,加快产成品出厂节奏。外销石脑油计划执行不利,积极协调开通了汽车出厂石脑油渠道,缓解出厂压力。通过六西格玛方法进一步优化成品、半成品库存,蜡、渣油、加氢原料、油浆库存控制方案更加完善。
二、优化装置操作
(一)生产精耕细作,促液收持续提升。一是以效益为中心,实施高苛刻度临界卡边生产。二是实行“画线式”操作,确保高苛刻度下安全生产。实行高苛刻度生产后,打破了常规生产的各种平衡,操作过程不精细,极易产生炉管结死、冲塔、分馏系统紊乱等安全风险。“画线式”操作即细化每种工况的各个操作细节,给出明确调整策略及范围。通过“画线式”操作,既保证了生产平稳,又规避了高苛刻度生产带来的安全风险。三是推行“四个一”管理,优化产品分布。即:原料变化一刻钟内反应参数调整到位,产品调整指令下达半小时内执行到位,参数异常一小时内汇报到位,装置物料平衡一天一对比分析。
(二)调节精益求精,促生产时时优化。以往操作模式为职工常规调整、管理人员定期分析、下达优化指令,该模式明显滞后于生产变化,无法实现实时优化,大量效益从手边流失。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解决了该难题。一是开发优化软件,实时采集DCS数据,对物料平衡、原料换热、动力消耗、加工成本、炉热效率和热供料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和优化调整。二是开发“窗口”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悬挂在操作台前面的大屏幕,将液体收率、动力消耗、操作平稳率等可控指标的实时值时时刷新,并动态排名,及时指导职工优化调整。
(三)开展全方位节能降耗工作。着力从工艺设备、分流切割、换热网络、公用工程四个层面,强化用能管理,优化换热取热,推广实用节能新技术,继续开展热联合、物料直供、低温热利用和设备节能专项工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展热力管线保温效果普查,重点对3.5MPa蒸汽管线的保温实施改造,消除薄弱环节,减少热量损失;努力优化全厂瓦斯系统和蒸汽系统运行方案,降低天然气伴烧量和瓦斯放空量;燃煤锅炉实施瓦斯长明灯改造,降低最低伴烧量,便于瓦斯系统的优化运行,预计减少天然气拌烧量1000吨/年;入冬前提早安排防冻防凝工作,抓好装置现场直排汽治理,减少低压蒸汽损失。
三、取得效果
通过全过程滚动优化,采取多种措施。2013年原油加工量较2012年降低30%,实现利润增加6.7亿元,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2013年实际完成原油加工量较年度计划减少8%,实现利润指标较年初预算增加2.6亿元,效益增加34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年度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公司经济效益范文3
(一)EVA资产定价系统指标说明
80年代初,美国SternStewart咨询公司将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ValueAdded)标准引入价值评估与公司管理领域,使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经济增加值表示扣除资本机会成本后的资本收益,这里资本的机会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又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即投入企业的所有资本。用公式表示就是:
EVA=税后营业利润-C1×R1-C2×R2
其中,EVA表示经济增加值,C1表示股权资本总额,C2表示债务资本总额,R1表示股权资本成本率,R2表示债务资本成本率。
在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中,包含对股权资本成本率的测算,通常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加上企业投资的风险补偿系数来代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CAPM模型来评估。以经济增加值为基准,我们可以设计包括有效资本收益率、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以及股价变动系数等评价企业业绩和价值的指标体系。
有效资本收益率=EVA/(C1+C2)
有效资本收益率是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它衡量了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实际上,它等于资本回报率与加权资本成本率之差,即反映了企业高于机会成本的回报率。
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EVA/C1
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是股东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它是站在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价值的增长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二)EVA指标体系与传统评估体系的比较
利用EVA指标系统评估企业经营业绩和相关证券投资价值的理论前提是:投资者在对不确定的经济系统进行组合投资时,可以根据各种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风险程度之间的关系自由地将投资总额分布于各风险资产。因此,投资者购买某公司股票所要求的收益率至少应不低于其投资的机会成本或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这实质上意味着,从经营利润中扣除无风险资产的收益后,才是股东投资风险资产获得的增值收益,即承担风险的报酬。
1.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股东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增值收入总额,它是从股东利益出发,扣除股东权益机会成本后的增值收益。同利润指标相比,EVA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经济增加值强调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的联系,可以避免企业多目标决策的混乱状况。为了有效地增加股东财富,激励企业管理者,许多公司用一系列的指标综合起来说明其财务目标,因为单一的指标往往有失偏颇。采用一系列指标同时评价的结果是,多标准的不一致往往会导致公司计划、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的不协调。而经济增加值指标则将公司所有目标用一个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只要某一决策能使EVA增加,那么该决策就是最正确的。
其次,EVA指标提供了一个评价股东价值及其增长的新思路,即股东价值的增长来源于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长,而不是利润的增长。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与经济增加值有以下关系:
市场价值=股权资本总额+预期经济增加值的现值
公司预期经济增加值的现值又称为市场附加值。对股东而言,其财富的增加就在于市场附加值的提高。很显然,经济增加值提高则公司的市场附加值也提高,而利润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增加值的提高,也就是说,利润增加不一定能够给股东带来高于机会成本的财富。因此研究公司股东价值有没有增长,应该观察EVA的增长情况,而不用考虑利润的增长情况。
2.有效资本收益率与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
有效资本收益率表示某一时期内公司经济增加值除以资本总额的比值,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表示某一时期内公司经济增加值除以股权资本总额的比值,类似于利润指标对应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有效资本收益率及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单位资本产出EVA的效率指标。
有效资本收益率及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与经济增加值比较,其分析意义在于:经济增加值反映了公司价值的规模,但不能清晰地描述公司经营的效率。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关于机会成本的计算可能出现偏差,倘若估计的机会成本比实际的机会成本偏小,则以此为基础计算的经济增加值就会偏大,使得原本可能耗值的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为正,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如同净资产收益率一样,有效资本收益率及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也是正向指标,该指标高说明公司经营效率高,只有保持一定水平的有效资本收益率及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才能持续高速增长。
3.股价变动系数在较长的时期内,我们可以考察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在不同年度的变动情况。从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可以知道,提高经济增加值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投资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投资收益率,即经营利润增长没有占用额外资金;二是扩大投资规模,将新的资金投入到收益率高于股权资本机会成本的项目中去。
很显然,如果投资规模和经营效率不变,那么本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与上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应该保持基本一致,但如果投资规模扩大,而追加投资的收益率高于机会成本,则本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则会高于上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由于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总是有限度的,企业增加财富的手段应不在于无休止地提高投资收益率,而在于应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较高投资收益率的项目中去。
研究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的变动情况能充分反映企业因有效扩张而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因此能更精确地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在较长时期内,如果我们假定公司股价的变动率等于股权资本的增值率则股价变动系数(股价的变动率)与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之间应该有以下关系:
股价变动系数=(C1R1+EVA)/C1=R1+EVA/C1=无风险资产收益率+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
通过计算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可以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实证研究,从而确定该公司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否偏离其投资价值。
二、EVA资产定价系统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
EVA作为公司价值评估标准及企业管理系统在国外已经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在国内对此了解的公司和投资者并不多。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转换观念、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但众多企业在采取诸如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债转股以及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后,公司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好转。同时部分上市公司通过粉饰利润驱动股票价格、攫取股权再融资资格的作法,也对投资者正确评估公司价值、进行股权投资决策造成困难。究其原因,除了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滞后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公司的观念转换不够彻底,即对经济效益的评估仍然是以利润为中心。
我们并未意识到这种利润观念在真实反映及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局限性。在资源配置上,宝贵的资本资源并不是按照资本效率进行配置,而是以计划的模式将有限的融资额度配置给效率低下的国企。在微观管理的层面,不少公司上市以后,不是积极转换经营机制,而是在关键时刻通过重组、债转股来获得或增加利润。因此中国引入EVA标准,不仅将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标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理念迈向成熟,而且还将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套全新的管理工具。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EVA系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资本市场上的股权定价
上市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价值。因此,EVA越高,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股东回报越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就越好。由于公司普通股总数和公司债务价值都是已知,因此,用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估算出公司的价值后,公司的每股价值也就得到了。
(二)应用于资本运作效率的评估
我们通常是用每股收益或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质量,由于利润并不表明公司价值的有效增加,因此这种评价是有缺陷的。EVA是公司投资价值的真正来源,因此EVA是正数还是负数,才是衡量公司是否为股东创造了财富的恰当标准。在市场经济中,收益的最大化是资本的基本属性,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益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的投入。在传统的利润标准体系下,没有一个恰当衡量资本运作效率的指标,而在EVA标准下,这个问题将一目了然,较高的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意味着较高的价值创造能力。
(三)评价融资模式的优劣
采用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率以及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当前利率如此之低,上市公司仍然热衷于配股或增发新股,而不是找银行贷款,其根源就在于公司管理层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存在。运用EVA标准,就可以全面考察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而可以有效地帮助上市公司评价不同融资模式的优劣,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
(四)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战略将由专业化经营转向多元化经营。对于已经或即将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公司而言,EVA标准将为公司进行业务结构重整以及业务流程再造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EVA标准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能够进行业务价值评估,通过分别核算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和资本收益,测算各业务单元的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对各业务单元的增值能力进行排序,通过采取低附加值业务外包、构建业务联盟等方式,撤出或减少对增值能力低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加大对增值潜力高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提高其运作效率,发挥各项业务的最大增值潜能。
(五)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激励制度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制度逐渐实现了由重补偿向重激励的方向转变,建立于利润指标基础的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和采纳。但由于利润核算本身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利润增长并不代表单位股权的同步增长,这就导致现有激励制度不能实现管理者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相匹配。
公司经济效益范文4
关键词:现代公司、公司理财、理财观念、创新
现代公司理财产生于20世纪50年,以著名财务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的MM定理为标志。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理财理论还有威斯顿(Weston)模型,科普兰德(Copeland)的公司价值评估理论,马科维茨(Markowits)的资本组合理论,夏普(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等。这些公司理财理论的产生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理财观念,使公司理财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国外发达国家理财观念的,公司的财务管理逐步升级,由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逐步走向资本的运营,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把人们的理财观念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股票泡沫的神奇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巨大风险使人们增强了对理财观念的重视,以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公司理财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理财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及管理手段的创新,对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的迫切性。 一、现代公司理财观念转变的主要类型
现代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变是公司内部条件改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公司理财观念的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同的公司由于各自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不同,其理财观念的转变状况也有所不同,从公司发展的一般情况出发,现代公司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
1、从盲目追求权益资本筹集向合理筹资结构观念转变。从资本成本最低化的筹资原则出发,公司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权益资本特别是发行股票筹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所有的筹资形式中股票筹资的资本成本是最高的。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大股东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层的舞弊等原因,使得众多的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向股东分配股息或因经营不善难以向股东进行分配,使得权益资本变相转化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随着我国对上市公司治理力度的加强、对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以及相关、法规的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不分配、信息失真和大股东控制等弊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违规操作以及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已经难免退市的惩处,公司的筹资理念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正在逐步由盲目追求权益筹资向讲求筹资成本的最低化和筹资结构的合理化转变。
2、从单纯追求成本控制向实现全面内部控制观念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公司存在对最低成本法的误解,把最低成本法归结为“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改造等”,把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生产成本最低作为追求的目标,其结果造成了不讲求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观念具有动态的含义,最低成本原则的本质内涵应是追求规模经济下的成本相对最低,不讲求规模经济和最大经济效益的成本最低是没有意义的。在公司的理财观念中,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成本控制,认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存有偏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中,公司内部控制应是全方位的控制,除成本控制外,还应包括:现金流控制、物流控制、商品流控制、人才流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过程控制、组织机构控制等等,是一个完整的控制工程,而且最优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各种控制活动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实现最大控制效率的动态控制系统。
3、从不讲信用向不断提高诚信观念转变。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公司的信用观念相对比较低下,公司中为了短期利益不讲求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为规范市场行为,我国公司亟需增强信用观念,这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减少或避免三角债、偷漏税金等现象,促进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大意义。公司信用观念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公司只有建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才能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对我国公司理财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不断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司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和高速发展。
4、从经验性理财决策向性理财决策观念转变。理财决策是公司财务人员在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下,通过专门的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的理财决策停留在定性决策为主的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司理财决策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民主化的要求,把决策效果提高到了决策工作的首要位置。公司的理财决策不能再停留在低效率、高风险的状态,而是提高到战略决策的位置,使公司的全体人员都来重视理财决策,参与理财决策,从而提高理财决策的有效形。
5、从追求经营的安全性向风险导向经营的观念转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收益并存,呈现正比例的变化趋势。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意识。但是,敢于承担风险并不等同于冒险,公司经营者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是经营者自身素质与经验结合的结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大多公司的风险意识淡薄,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我国开放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公司的经营者自身素质相对较差等。公司的经营长以安性为目标,追求无风险经营,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违背的。现代公司的经营者应面对市场的挑战,在经营中培养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在面对风险、规避风险的过程求得高收益和快速发展。
6、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向重视人才和促进技术进步的观念转变。在公司原有的理财观念中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使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弊端明显地显露出来,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不考虑风险的大小、不与投资进行比较以及容易引起短期行为等弊端,使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人们已经认识到短期的利润最大化不会促进公司长期的发展,往往会适得其反。公司竞争的核心不是短期内利润的多少,而是人才的竞争以及技术的进步,公司只要有了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才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理财观念已经开始由片面地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向争夺人才以及先进技术转移。
7、从负债经营观念向资本运营观念转变。我国公司理财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开始从国外引进了负债经营的观念,根据西方的理财理论公司负债率应保持在50%-70%之间为宜。公司负债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负债的节税效应和资本的规模效益加速资本的运营与扩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育成熟,公司的经营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负债经营转向资本运营转变,即把公司的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均看作是可以增值的价值形态的资本进行经营,通过资本购并、控股、股权交易等多种方式实现公司资本的迅速膨胀,彻底改变了公司过去单纯依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公司规模的经营观念。目前资本运营已经成为现代公司规模扩张与发展的主要手段,资本运营的观念正在现代公司中形成和成长。
8、从单纯追求效益向讲求综合效益的转变。追求经济效益是公司经营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公司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效益和效益的降低。公司在资源开采方面,由于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资源的开采效率,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资源造成了破坏;在产品生产方面,存在着资源利用的浪费,生产排放的“三废”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以及布局失衡、不讲求规模效益等。因此,在我国公司的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公司的效益观念应该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体。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也应逐步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实现综合效益的共同提高转变。
二、现代公司理财手段的创新
根据西方国家的财务,公司理财以筹资、投资和现金流为主要。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引起公司理财观念转变的同时也促进公司理财手段的创新。从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实践考虑,现代公司应主要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财手段的创新:
1、筹资手段的创新。公司传统的筹资以接受直接投资、公司留利、借款和商业信用为主要方式,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国外的许多新型筹资方式逐步引入我国,在国内公司中已经开始使用的新型筹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天使资金、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及可转化债券、发行专项基金、BOT、补偿贸易等。这些筹资方式在改变着我国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的理财观念,把资本运营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并且许多高新技术公司也在探索更加新型的筹资方式,如并购筹资、组合筹资、概念筹资等形式。
2、投资手段的创新。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公司的投资范围逐步扩大,投资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投入实务资本参与利润分配和以项目投资为主要方式的投资理念受到冲击。公司生产经营投资已经不再是公司投资的唯一方式,以公司运作为投资对象的资本运营投资以及股票、债券、基金、期权、期货等投资方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在投资的形态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投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公司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投资的范围也有当地扩展到外地,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投资手段的创新是在公司理财观念的下产生的,又反过来使公司的理财理念进一步升级,从而使公司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扩展程度发生超常规发展。
3、分配手段的创新。长期以来,公司的剩余利润一般是由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来参与分配。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逐步成为公司总资本的一个构成部分,凭借其评估价值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技术进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使公司的获利来源也由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多种渠道,并且使许多公司的非营业利润扩展到大于营业利润的程度。同时,参与公司利润分配的对象也在不断随之发生着变化,其中以人力资本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公司未来利润分配的一种必然趋势。另外,在上市公司的分配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非投资性的特种股票在限定的条件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也使公司利润分配超越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界限。总之,公司的剩余利润分配,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分配手段的创新目的在于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4、资本运营手段创新。现代公司的发展已经不能停留在单纯依赖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的,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资本运营,即把公司价值增值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标。资本运营的对象也超出了产品的营销的范围,把公司整体或部分的资本作为增值运作的对象,充分运用资本扩张、收缩或内变等多种形式,并充分的利用资本市场以及衍生工具来促进公司资本的价值最大化。总之,资本运营的理念彻底改变了公司的理财行为,更加注重公司的整体发展和持续的价值增值,在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基础上,追求公司价值增值的最大化。
公司经济效益范文5
[关键词]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经济责任;股权处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16
1引言
A上市公司和C房地产公司均为XY集团的下属控股公司,并且XY集团和A公司分别持有C房地产公司60%和40%的股权。201.1年A公司准备再融资,但当时监管部门暂停了“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和重组,由此A公司策划对C公司进行资产剥离,以5.5000万元的价格出售C公司2.2%的股权给集团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其他控股子公司。
201.2年6月,A公司在履行了所有必要法定程序后与购买方签订了转让合同,并由购买方支付转让款后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A公司201.2年度经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201.3年5月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认为该股权处置方案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浪费。
为什么针对同一交易事项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却出具了不同的审计意见?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2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概述
外部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执行的审计,文章案例涉及的外部审计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财务报表审计。172.1年查尔斯・斯内尔出具了审计报告书指明南海公司存在舞弊行为,由此拉开民间审计走向现代的序幕(文硕 1990)。[ZW(]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ZW)]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对资金规模的需求日益扩大,集资能力较强的股份制公司再度蓬勃发展。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为了维护经济秩序,人们对独立外部监督控制的需求和要求逐渐增加,专业的会计师审计由此得以蓬勃发展。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就A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以保证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公允真实的财务信息。
内部审计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古代奴隶社会就已经产生了萌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大中型企业纷纷到海外进行资本输出,公司管理层级增多、经济责任变重,依靠外部审计进行监督的高度依赖性无疑增加了公司的开销和压力,由此管理者将目光转移到公司内部,从内部职工中挑选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对分公司的管理责任进行经常性监督(文硕 1990)。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成立以来就已六次修改过“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也由最初的财务审计逐渐演变成业务审计、管理审计,旨在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改善营运效果。[ZW(]刘峰,刘海燕理论与内部审计及其外部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5):18-20.[ZW)]
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以确保受托经营承包责任得以履行为目的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逐渐开展起来;随着从单纯经营承包到经营管理的发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畴扩大到了经营管理责任,旨在监督、评价责任的履行情况并落实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为促进企业发展及经营管理效率提出建议。[ZW(]侯风萍,董明志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之友,2009(1):49-5.1.[ZW)]XY集团对下属控股公司A公司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审查A公司领导干部是否履行管理职责、所做决策是否经济有效并落实管理层所负责任等,以集团利益作为出发点,进行内部经常性的监督,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意见建议,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由来、内容、目标等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侧重于审查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除了审查真实合法性,更要关注经营管理的效率性、管理层责任的履行状况以划分经济责任,将内部审计与部门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结合,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意见建议。下面我们将结合案例做进一步分析。
3案例分析
XY集团公司下属控股A上市公司、B公司、C房地产公司(2002年成立,XY集团60%,B公司40%,注册资本15000万元)等。2005年1月1日,A上市公司以1.2000万元(溢价7200万元)向B公司购买C房地产公司40%的股权,C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2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5000万元,未分配利润-3000万元。
201.1年1.1月,A公司准备再融资,但当时监管部门暂停了“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A公司因此策划对C房地产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拟出售2.2%的股权给集团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其他控股子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C房地产公司账面净资产为6亿元,其中实收资本15000万元,未分配利润4.5000万元。经具有证券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采用收益法评估,C房地产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评估价值2.5亿元,2.2%的C房地产公司价值5.5亿元。下面笔者将对该股权处置业务的可能方案进行比对分析。
3.1直接处置
A公司原方案即以5.5000万元的价格直接出售C房地产公司2.2%的股权,根据国税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因此在该方案中,A公司可税前扣除的股权成本仅包括为购买该股权所实际支付的金额。
可抵税的投资成本:1.2000/40%×2.2%=6600(万元);
由于该业务应缴纳的所得税:(5.5000-6600)×2.5%=1.2.1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2000+(3000+4.5000)×40%=3.1.200(万元);
2.2%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1.200/40%×2.2%=17160(万元);
税后收益:5.5000-17160-1.2.100=2.5740(万元)。
3.2先分配后处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为免税收入。倘若C房地产公司将4.5000万元的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分配现金股利,而该笔现金的流出势必会影响C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由此我们假设:分派现金股利后C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评估价值相应减少为20亿元,则2.2%的股权价值为4.4000万元(200000×2.2%),预计收益如下所示: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2000+(3000+4.5000)×40%-4.5000×40%=1.3.200(万元);
2.2%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3.200/40%×2.2%=72.60(万元);
可抵税的投资成本保持不变,仍为6600(万元);
由于该业务所应缴纳的所得税:(4.4000-6600)×2.5%=93.50(万元);
税后收益:4.4000-72.60-93.50=2.7390(万元)。
3.3先分配、增资后处置
在该案例中,显然C房地产公司进行高派现并非出于现金充裕,且XY集团和A公司在获得高额现金股利后再融资显然不太合理。我们假设A公司和XY集团在收到现金股利后又将其全数投入C房地产公司,一方面使C公司得以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也利于A公司进行再融资。增资后C公司股权结构未发生改变,且2.2%的C房地产公司价值仍为5.50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2000+(3000+4.5000)×40%-4.5000×40%+4.5000×40%=3.1.200(万元);
2.2%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1.200/40%×2.2%=17160(万元);
可抵税的投资成本:(1.2000+4.5000×40%)/40%×2.2%=16500(万元);
由于该业务所应缴纳的所得税:(5.5000-16500)×2.5%=962.5(万元);
税后收益:5.5000-17160-962.5=2.82.15(万元)。
不同处置方案对比单位:万元
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2.2%股权出售价格[]5.5000[]4.4000[]5.5000
2.2%股权的账面价值[]17160[]72.60[]17160
应交所得税[]1.2.100[]93.50[]962.5
税后收益[]2.5740[]2.7390[]2.82.15[BG)F][HT]
通过上表发现:显然原先直接进行股权处置的决策是不科学的,倘若按照方案二先分派股利再进行股权处置,A公司将节省2.750万元的所得税,税后收益将增加1650万元,但同时可能面临A公司再融资受阻、C公司资金运转困难的局面;采用方案三先分派现金股利,增资后再进行股权处置的方法,与方案二比较,虽然所得税费用增加了2.75万元,但税后收益将增加82.5万元,同时利于A公司再融资、C公司正常运转,因此,方案三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再结合本案例涉及的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及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分析,对于财务报表审计,A公司依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合理计算该处置业务可税前扣除的股权成本、依法缴纳所得税,财务报表得以真实公允反映,由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显然,评判企业的经营效率效果、管理层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并不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法定内容。对于XY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机构不仅要对A公司就该股权处置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审计,更要对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审计。通过上述分析可知,A公司原先直接处置股权的方案给公司和集团造成了潜在损失浪费,该决策是不经济的,A公司高管应就此承担责任。
4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现存主要问题
就本案例来说,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出具了经营管理决策不经济的审计报告,对应的后续处理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所谓作为即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公司经营管理;不作为则指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仅停留在监督和评价层面,而并未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对经营管理提供意见建议或者意见建议并未得以践行。
我们假设A公司高管明知集团公司会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但仍然得到经营管理决策不科学的审计意见,可能原因有二:一是A公司高管能力的确有限以及其他偶然因素导致决策不经济;二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A公司高管经济利益无影响或影响不大。查证后发现:A公司高管均为资深管理人才且当年无重大事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因而能力不足或偶然因素导致决策不经济的可能性较低;其次,A公司高管实行年薪制,工资薪酬由基本工资和效益年薪组成,基本工资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制定并进行限高,效益年薪虽与公司效益挂钩但占比极低。由此可以看出:A公司高管薪酬高低主要由基本工资决定,对公司效益以及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敏感度不高。从理性经济人角度来看,近乎固定的薪酬极大可能抑制了管理层的积极性,导致高管的不作为。对A公司高管来说,只要顺利剥离了C房地产公司的股权就已实现其目标,而能否从中获利以及获利多少显然均不在其优先考虑范围内,决策是否经济科学对其利益影响也不大。虽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揭露了A公司高管决策不经济的问题,但由于审计结果并未纳入责任人绩效考核体系,集团公司也未对薪酬设计加以改善,因此XY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只是“花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此外,笔者设定主题词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搜索结果共有388条,其中,201.1年到201.4年间,发表文献数量就超过了其总量的4.7%;增加主题词“问题”或“不足”再次搜索,出现结果162条,也即是在中国知网有关“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中,将近4.2%都在研究其不足之处;可以看出,近年来人们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日益密切,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如下:①审计任务繁重,仅依靠专业知识有限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高效完成工作;②缺失相关法律依据、评价标准、操作指南,缺乏应有的约束性和规范性;③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及其独立性受到挑战;④内外审存在较多重复性工作,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等。
通过查询2007年至2010年的《中国审计年鉴》,笔者发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0年,虽然审计经济责任人数和审计单位个数均减少了2.3%左右,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等却呈现上升趋势,三项问题金额在三年间分别增加了48%、65%、384%。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审计质量得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经济责任问题被发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履行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改善空间大;而不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结论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为了监督受托者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为了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应运而生;我国国企的内部审计起初虽然是为了弥补国家审计人员和配置不足而生,但伴随着所有制改革、日益开放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委托者对受托者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诚实守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查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决策的经济合理性,落实管理层所负责任,并利用审计结果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但目前不论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本身还是人们对其应用现状均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合理选拔并培养具备管理才能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为企业提供真切有效的意见建议;合理设计部门架构、经费制度等有利于提高内审部门及其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质量;强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契合度、及时跟进审计结果的后续处理情况有利于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避免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此外合理将内部审计外包或内外审相互借鉴使用有利于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现有研究成果也表明了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有利于降低外部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
公司经济效益范文6
现代公司制度是最有效的为股东盈利的制度设计,因此公司被看做是为自然人创造财富的手臂,是股东获取更多投资回报的工具。传统公司各项制度的构建,如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法人治理制度等,无不是为了促进公司的运行效益与效率。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有理论在冲击着公司制度构建的效益至上理论。20 世纪30年生于美国的多德(E. Merrck Dodd)与伯尔(Adolf. A. Berle)教授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著名论战,使公司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理论命题登上历史舞台,尽管至今其饱受争议,多德教授在1965年指出,仰传统营利最大化的理论,并不能导致对于如今公司社会责任观念的否定。在经营判断规则之内,存在着许多可以将公司的资产用于公共福利的机会。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初衷在于反思公司营利最大化目标的正当性和以效益作为公司制度价值取向的局限性,试图将伦理道德因素引入公司治理等公司制度构建之中,以改善近代以来公司以营利为唯一目标,以牺牲利害关系人利益谋求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说公司社会责任是对公司制度构建的效益理念的直接冲击,那么随着公司制度的演化和创新,出现了种种以效益目标无法解释的现象,就是对公司制度效益至上价值理念根基的动摇。比如,我国《公司法》修订后引入的公司僵局司法解散制度,在公司出现经营管理僵局时,通过法院裁判强制解散公司,无疑是对效益价值的背叛,公司积累起来的商业声誉、营销体系和人力资源等都会因公司解散付之东流,这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但由于公司一旦陷入僵局,股东的权利行使将十分困难,而且在公司僵局状态中,通常存在着一方股东对其他股东事实上的强制和严重的不公平。公司司法解散是司法对公司自治的强行干预,这本身并不符合公司自治理念,但其考虑的是为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提供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途径,其追求的是效益之外的伦理目标。总之,公司制度构建在效益价值之外引入伦理目标,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伦理观念在公司制度构建中的作用是什么?公司制度是否本来就具有伦理属性,不过因为某种因素被我们忽视了?
二、公司制度自身的伦理属性辨析
辨析公司制度的伦理属性,需要先从法律制度与道德的关系这个古老话题入手。在历史上,对于法与道德的关系,曾形成了彼此对立的两种法学理论。以富勒和德沃金为代表的自然法学家认为,法与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富勒认为,法律具有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其中内在道德是指内含于法的概念之中并成为评价法律和官员行为的善恶标准。外在道德要求法律必须具备一般性或普遍性,必须公布于众、可预测性或非溯及既往、不矛盾、可为人遵守、稳定等。另一位自然法学家德沃金在《原则问题》一书中指出,法的原则,如不得不公正的损人利己、不得从其错误行为中获利本身就是道德原则。从原则的角度看,法与道德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总之,自然法学派的核心是,道德是法的存在依据和评价标准,法必须是合乎道德的。奥斯丁、凯尔森、哈特等分析实证主义则否认道德和法律制度有必然的联系。如凯尔森认为法律问题,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是社会技术问题,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虽然实证法学派也承认法律与道德存在着事实上的联系,但却不是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其实,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的观点对于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道德在法律制定、解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自然法学派把法在实质上归于道德,忽视了法与道德相比所具有的自身的独立品格和至上权威;而实证法学派否认法与道德在本质上的联系,认为恶法亦法的观点,则必然削弱法的价值基础,以至于把法看成机械的规则体系。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道德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初的行为规范,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法的产生源于道德调整人们行为的局限性,法与道德是具有不同特征的调控社会的两种手段,但法存在本身是人类创造出来服务于社会的,如果它不能体现社会的道德价值和追求,就不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接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法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在的道德价值。传统公司制度理论大多强调公司立法的技术性,但公司制度与道德伦理同样具有内在的联系:第一,公司制度的适用对象决定其必须以经济伦理做为价值基础。第二,公司制度只有与经济、企业伦理取向相吻合,才能获得实际的普遍效力。公司制度旨在建立商业领域企业活动游戏规则,它为公司参与主体规定行为方式,但道德要求正是在这里体现,以符合伦理的方式经营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谢舜(2001)认为,这表明企业己经认识到单向度价值取向的经济行为或缺乏价值取向的企业行为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公司制度不能无视企业经营伦理与管理伦理的存在而自行建立一套体系,企业行为的伦理需求决定了符合伦理观念的公司制度规范才能有生命力,而真正得到尊重和遵守。
三、现代公司制度构建伦理审视与批判的必要性
公司制度与伦理的密切关系,只是说明了公司制度的伦理属性,以伦理审视与批判公司制度构建具有可行性,但现代公司制度构建需要以伦理视角进行审视和批判吗?道德是否有必要作为公司制度构建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由于法律制度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的不断发展着的需要和有限的可资利用的资源的矛盾,因此人类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满足最大的需求,或者说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果即效益原则就成为法律的基本理念之一。一个没有效益的法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法律。这是法律制度的功利性评判,但功利评价对法律而言也是有限度的。当一个法律尽管能实现最大的效益原则,但损害了人与自然的环境利益,损害了人与人的根本利益,损害了每个人的最基本权益时,它仍然是不合格的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符合正义的法律就不是法律。可见,道德评判在关于法律的评价中居最高层次。实践证明,西方近现代的法律形式化实现了法律的逻辑化,但理想的法治并未随之出现,而且还降临了人类法律史上的空前大灾难即纳粹的法制化暴行。因此,法律不仅是一个科学实证、社会技术问题,还有一个伦理价值问题。而道德伦理价值根源于人自身发展的社会必然性,是从人的本质中直接引伸出来的价值,所以,道德价值的评价具有内在于人的特性和侧重于过程的特性。道德是否有必要作为现代公司制度构建的评价标准?公司制度需要进行立法技术评价、功利性评判,但道德伦理性评价同样必不可少。如果公司制度在设计上是完善的,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但仍然不能说这就是一个健全的公司制度。假设一下,如果有限责任制度和独立人格制度刺激了投资,实现了公司经营的效益最大化,但没有考虑到对公司债权人是否公平,忽视公司债权人的保护,这个制度本身就是有瑕疵的,也是难以在市场经济中推行的。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的取舍也并不是以效益为唯一标准,股东之外的债权人、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就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公司经营影响很大,将他们置之度外是不公平的。总之,伦理道德提供了公司制度构建的价值合理性根据,可以为公司制度的实施奠定广泛而稳固的道义基础。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提出,公司制度是规范、保障、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实现企业营利是公司制度的任务之一,而传统的社会道德在调节人们利益冲突时的突出特点是要求个人做出必要的节制和牺牲,即无偿奉献、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这是我国传统的社会美德,与企业的营利性是相矛盾的,如何解释?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制度的效益理念源于市场道德,而市场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在价值原则上有所不同,公司制度保障盈利、追求效益,前提是这种效益的获得是符合市场经济道德的。
四、现代公司制度构建伦理审视与批判的维度
用伦理观审视公司制度构建,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伦理观来审视。公司制度调整的是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组织与活动,所以公司制度构建首先要以市场道德为价值基点。而如前述市场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不同,正如学者指出的,一般的社会道德不但要求人们不能损人、害人,而且还要无偿利人、助人。而市场道德遵循的是利己不损人的价值原则,在行为动机和目标上允许有合理的个人利益欲求。不仅如此,笔者认为,市场经济的道德合理性在于其是目前为止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通过自由平等的竞争机制实现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因此,对于市场经济主体来说,其在市场规则下最大化营利了,其行为就是道德的。在一般的社会道德中,这种逐利行为可能被描述为自利的贪婪,但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所说,个人通过追逐自身的利益,他对社会利益的不断的促进作用甚至比他想要这么做时更为有效。企业追求利润的行为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自然会使社会财富最大化,因此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存在的正当性和价值就是最大化的营利。公司制度将效益作为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正是反映这一现实,效益也是审视公司制度的伦理标准之一。然而,审视公司制度构建的不应仅仅是效益观,我们以往将效益作为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主导本身在社会层面具有局限性。市场经济机制的固有缺陷,如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外部负效应、贫富差距悬殊等,说明以效益为价值主导的市场道德也具有局限性,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规则必须引入公平合理等普适的道德元素,这也是市场经济需要外部干预的原因。公平、正义其实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要求自由竞争,但这种自由竞争必须是公平合理的,缺乏公平的竞争如高度垄断下的竞争,也不可能产生高效合理的结果。因此,公司制度构建除了以市场道德作为价值准则外,还要以普适的社会道德作为价值准则。另外,公司不仅是市场经济主体,还是一个社会主体,需要遵守社会一般准则,因为公司的行为还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最后,如何处理普适的社会道德伦理准则与市场道德的关系?比如普适的社会道德伦理准则中公平是一个重要元素,如果将效益与公平作为公司制度构建的伦理审视准则,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如何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西方学界已进行了几个轮回的争论。公平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追求效益可能会牺牲公平,绝对的公平也会使效益丧失,但两者也相互影响,合理的公平会有效促进效益的提高,效益本身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本文认为,公平是社会一般道德价值层面的公司制度审视标准,效益是市场道德价值层面的公司制度审视标准,因此,公平是比效率更高层面的道德价值。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提倡和保障效益,效益能够成为价值准则,是因为效益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公正。美国经济分析法学家波斯纳就认为,只要使财富最大化,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的意义上实现了公平和正义。因此,效益价值的存在其实依附于更高层次的公正价值,如果一项制度追求了效益但本身有违公正,是无法取得合理性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