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散文诗范文1
1.冰心散文诗的艺术题材
A.讴歌童真
讴歌童真是冰心散文诗写作的题材之一。她不仅尽情地展示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写出儿童的情态美,心灵美,而且总是用优美的笔触,在纯洁如洗的情感和大自然的非凡仪态的抒写中,寄寓人生的哲理,表现对美好道德情操的追求。《梦》中抒写“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梦一样的小军人的生活结束了,回到故乡学习儿女情性,遗忆,让人心动。《往事?一》,诗人把童年时代烟台海滨的生活和北上京华后的时光,浓缩在生命树的两个圆片里。快乐的、憨嬉的、寂寞的、泛泛无着的图画,描尽的洋溢着童真和诗趣的童年生活,其间透露着诗人对人生意味的深思,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冰心的语言文学文本中,爱的哲学理念固然无不落实到具有“母爱”本质特征的文学形象上,但她又绝不仅仅是生物之爱。而儿童是冰心之“母爱”最喜寄托于上的人物形象。这些儿童因其具有冰心“母爱”的理念特征,而使他们同一地具有母亲式的情怀,具有小母亲式的形象,在黑暗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中,展露出一缕人性尚存的“光和爱”,这就是常常被人解读为冰心笔下的儿童具有“真、善、美”或者“纯洁、天真”的那一部分内容。她笔下的“童真”,如母爱般温柔给予人们生存的“理想和信心”。
B.歌唱大自然
冰心的散文诗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爱。她歌唱自然,对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和千姿百态给予深情的描画。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
在冰心的笔下,大自然既美丽,又神秘,既是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儿,又是一片甘泉潺潺,香飘四季,叫人流连忘返的仙境。
C.“爱”是冰心散文诗的永恒主题
冰心终生都在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亲人和儿童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4],这种爱心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品格。在冰心的散文诗中,不管是歌颂母爱、童真,还是赞美大自然,其间都注进了诗人温软平和的“爱”的主观情调,“憧憬着‘美’和‘爱’的理想的和谐的王国”[5],理想成分大于现实。
冰心的散文诗里,对弱小贫病者充满了同情。曾说:“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6]。为着“正义”,她要“抵御”掠夺者。而她的怀念贫病的胸怀,更使她往往以慰藉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冰心曾在通讯中向小朋友介绍了几位在病魔纠缠下经受着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的病友,她们是一些置身于怨望痛苦之中的幼弱病苦者。冰心在信中向小朋友发问:“扶持慰藉,是谁的责任?见此而不动心呵!空负了上天付与我们的一腔热烈的爱!”(《通讯?十五》)冰心这种对弱小者与不幸者所表现的深切同情,充分说明了在这位女作家的心中,激荡着何等炽热的爱心和挚情。
2.冰心散文诗的写作手法
A.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阿英的评价冰心的散文时说:“她的文体,在文坛上也引起极大的波动,形成当时的一种非常流行的作风。……就是她的诗似的散文的文字,从旧式的文字方面所伸引出来的中国式的句法,也引起广大的青年的共鸣与模仿,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7]这用来说明冰心散文诗语言的特点很恰当。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具有和谐悦耳的声律美。如《往事(一)?二十》:要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娱乐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乱星孤月,水面的晚渐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诗人精心安排声调,平仄相间,抑扬交错,使之具有和谐流畅,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美,她运用的是“诗似的散文的文字”。如《往事(二)?三》:“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叠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用“滤”与“襟怀”构成动宾结构,化虚为实,寓抽象于具体,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山光松影对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显得含蓄蕴藉。
B.“自我告白”的抒情特征
冰心人格的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是她的真诚,她真诚地热爱人类,真诚地追求理想,她又真诚地把她的希望与失望都告诉人们。“自我告白”成了她的抒情特征。从这告白中,我们看到一位执着探索宇宙与人生意义的文学青年的精神历程。冰心以审美标准为其道德标准,不仅意味着她在哲学上的选择和在人生价值上的取向,并且蕴含了她崇尚自然美的美学理想。这一理想,使其作品自成一种“自然率直”的美学风格。
从早期开始,冰心就以自己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全身心地涌现于读者面前,作品往往具有浓郁的自传成分。同时,她的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正因为她表现了真的感情。严家炎说,冰心的创作“有如满天‘繁星’,有如一江‘春水’,带给读者光亮和温暖,解人干渴,使人心安,让人慰藉”,“滋润着一代一代青少年的心”[8]。
爱国散文诗范文2
一、完成的工作和主要做法
(一)、积极开展文学活动
2、2012年3月3日晚举办庆“三、八”女作家联欢会
3、2012年4月9日晚上举行一次读书会
4、3月28日定海作家群组织寺岭古驿道踏青活动
6、2012年5月14日举办“红五月诗会”朗诵会
7、9月20日区作协会员参加走进定海公安“印象警营”采风活动
8、9月24日,作协散文组、小说组织摘箬山采风
(二)、完成多项大型文艺活动创作任务
白马为定海区教育系统书香活动大型经典吟诵会撰写诗歌主持词。白马、储慧、应红枫、缪佳祎为“潮起东海看定海”定海区纪念舟山解放60周年大型晚会撰写主持词及有关创作。白马、缪佳祎、储慧为“定海港湾秀音乐烟花晚会”撰写主持词、解说词。白马、李华为定海区机关工委撰写“红色礼赞”文艺晚会撰写主持词、串台词。八月以来,定海区举办“唱响定海——家家通杯魅力网格才艺PK大赛,我会白马、应红枫、赵翔、胡翠君、李华、王冰沁等深入解放、昌国、城东、环南街道及岑港、册子、白泉等赛区活动现场,采写花絮、得到上级好评。白马为总决赛撰写解说词。采写、编辑《千年马岙》一书。
(三)、注重文学培训与研讨
1、举办文学讲座
2012年1月10日,定海作家协会举办一次文学讲座,请舟山作家、原《青年文学》编辑陈锟老师讲课。陈锟老师以文学是什么?我们与文学的距离,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国小小说与舟山小小说现状分析等话题展开;为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课。下半场进行了提问互动,大家反响较好。
2、举办吴妙琴《班主任日记》研讨会
2012年6月19日上午定海作家协会举办吴妙琴《班主任日记》研讨会。研讨会上庄世维石林、储慧、顾丽敏、余文茱、芭蕉、方交良、李华、张学群、姚琦峰、胡翠君等作了发言,对吴妙琴的《班主任日记》进行了多方位的研讨。
3、与区文联联合举行白马诗集《爱的光芒》首发式暨研讨会
2012年7月1日晚上,区文联、区作家协会联合举行白马诗集《爱的光芒》首发式暨研讨会。定海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区文联主席张交和向舟山市图书馆赠书,区文联副主席乐玲娜向金颐书苑赠书。作者白马向到会领导、嘉宾、作协会员赠书。研讨会上,白马谈了创作感言。王冰、俞跃辉、侯宏琦、储慧、周晓红、缪佳祎、何伊娜、颜珊珍、顾丽敏、叶琛等作了研讨发言。大家对于爱情诗如何创作进行了多方位探讨。最后,到会领导汤赛虹副局长、乐玲娜副主席、张交和局长作了讲话。
4、举行蒋杰叶琛诗集《南北风》研讨会
(四)、开展交流活动
与外地交流:3月17-18日,协会诗创委与《黄河诗报》主编王竞成进行了诗歌交流。11月8---9日,梁晓明等作家、诗人来定海采风交流。
开展对外交流:3月24日—25日,我会二名会员应邀到三门参加省作协诗创委、台州市作协诗创委主办的“相约春天,桃花诗会”活动。活动期间与省内诗人进行了多次交流。
10月16日白马、储慧等到杭州参加国际诗歌朗诵会,并分别上台朗诵了各自的诗作。有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诗人参与了此次朗诵会。
(五)、抓好队伍建设
1、召开二届八次理事会
2、召开创委会会议
2012年4月9日,定海作家协会召开创委会会议,各创委会主任、分管活动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出席会议。会议对各创委会开展活动、指导会员创作做了工作安排。希望各创委会多组织活动,以活动促进创作,始终抓住创作作品多出成果这个中心。
3、做好发展新会员、推荐会员加入市、省级协会工作
发展3名新会员:梅露、吴妙琴、练碧辉。
我会何伊娜、芭蕉、菁艺批准加入市作协。
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储慧加入浙江省作协,至目前,我会有2名省作协会员。
做好佳依等3名会员加入省作协的推荐上报工作。
(六)、作品集体亮相
《绍兴诗刊》2012年第1期推出“舟山诗群”,发表我会白马、俞跃辉、储慧、佳依、伊娜、蒋杰、叶琛、梅露、芭蕉、宏琦等诗作。
《黄河诗报》2012年第3期,推出“定海诗人”小辑,发表我会宏琦、跃辉、储慧、佳依、红年、伊娜、蒋杰、叶琛、冯飞雅、白马的诗。
(七)、编印《定海作家简报》10期。
二:主要收获与创作成果 (一):主要创作收获
1、长篇小说《金塘儿女》出版。定海区金塘镇业余作者俞友芳历时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金塘儿女》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金塘儿女》的编辑出版,是协会上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由白马、庄世维担任修改、校对任务。
2、白马诗集《爱的光芒》出版。白马爱情诗集《爱的光芒》于2012年6月出版。
3、蒋杰、叶琛诗集《南北风》出版。蒋杰、叶琛诗集《南北风》2012年1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定海作协第一本合出的诗集。
3、王冰(潘瀚涛)担任总纂的《昌国遗风——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共六册十五卷,180万字)。
4、与新视野文化公司联合策划编印《诗咏舟山》摄影争配诗台历。
5、特别会员创作成绩突出。杨怡芬、远山、孙和军等创作成绩突出。
6、白马完成专题诗集〈诗咏定海〉的创作。
7、庄世维完成〈定海特产〉一书写作。
(二)、主要获奖情况:
白马的诗《定海组诗》获2008—2009定海海洋文艺精品名品奖银奖。
吴顺珠《定海•普陀山》获2008—2009定海海洋文艺精品名品奖铜奖。
苗忠表的散文《初恋的地方》获“榕树下”文学网“我愿意”征文一等奖。
何伊娜《水样精神,海样情怀》3月获浙江省电力系统女职工论坛金奖。
苗红年诗歌《空中的云朵》获诗界论坛2012年第一届诗歌比赛银奖,诗歌获《星星》诗刊主办的“嘉阳杯”全国诗歌大赛优胜奖
由市委宣传部举办的舟山解放60周年征文比赛揭晓,白马的《大桥礼赞》获二等奖,苗忠表《将青春塑成一座纪念碑》获二等奖,应红枫《放歌岙山岛》获三等奖。
由定海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庆祝舟山解放60周年征文比赛,白马获一等奖,储慧获二等奖,应红枫、庄世维获三等奖。
苗忠表散文《普陀山读海》获第六届“普陀山杯”全国文学征文三等奖,散文《妈妈,妈妈》获中国节日祝福网2012年母亲节征文特等奖。
王冰获浙江省“民间手工艺—虎头鞋”设计创意邀请赛个人优秀组织奖。
白马的《舟山跨海大桥》组诗获新国风2010诗歌创作金奖。
8月,储慧的《品读人生》、缪佳依的《让我们都期待一个好结果》获全市宣传系统读书心得征文优秀奖。
赵翔的《好儿媳黄传秀》获“王龙杯”中国孝德新故事征文三等奖。
储慧散文《走过东沙古镇》并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小说《虎子的爱情》荣获《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征文二等奖。
何伊娜《一生读你》获普陀区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
冯飞雅《福鼎纪行》获全国散文年会二等奖。《用雪莲般的姿态拥抱幸福》在全国百名作家看白茶征文中获二等奖。
(三)、主要入选作品
苗忠表小小说《心中的远方》入选《2009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储慧散文《走过东沙古镇》入汇由新浪网、《散文选刊》等评选的“2009年中国散文排行榜。”《诗20首》入选21世纪今选文丛第二楫《当代10名诗人今选》。
赵翔相声《九字迷》入选《2009年全国相声作品大奖赛获奖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
叶琛的小诗《回望》入选《中国微型诗300首》(湖南人民出版社)。
苗红年《祖国和我》入选《中国阳光》(由《北京文学》月刊社策划,同心出版社出版)。《致父母》《海边》入选《诗样年华》。
芭蕉散文《不愿隐没前世今生的恋情》入汇由新浪网、《散文选刊》等评选的“2009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相忘书——浙江省文学内刊优秀作品选》一书,近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会白马的《灯塔组诗》、储慧的《诗五首》、何伊娜的诗《向阳花厅》、周晓红的散文《走马微州》入选该书。
储慧创作情况及散文作品《茶人谷》分别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储慧二书。
何伊娜报告文学《海天佛国护灯人》入选大型报告文学集《浙电人奋力前行的足迹》。
何伊娜长篇组诗《向阳花开》发表于《七弦琴》。
2012年《中华散文精粹》入选储慧、何伊娜、白马作品。
(四)、主要发表情况
庄世维《舟山人婚俗礼仪面面观》在舟山日报“人文”版全版推出。
蒋杰的诗《古野岙》(四首)发《文学港》2010/一。
王冰、周晓红的随笔发《舟山日报》3月3日副刊。赵翔《收藏的故事》,胡翠君、邵友娣、吴妙琴在《舟山日报》发表作品。
姚琦峰《清明古道行》二篇发《舟山日报》4月13日旅游版。姚琦峰多篇散文发《舟山日报》。
《海中洲》发小红、姚琦峰、叶琛、何伊娜等多名会员作品。
《绍兴诗刊》2012年第1期推出“舟山诗群”,发表我会白马、俞跃辉、储慧、佳依、伊娜、蒋杰、叶琛、梅露、芭蕉、宏琦等诗作。
《黄河诗报》2012年第3期,推出“定海诗人”小辑,发表我会宏琦、跃辉、储慧、佳依、红年、伊娜、蒋杰、叶琛、冯飞雅、白马的诗。
苗忠表小小说《过江龙》发《短篇小说》2012年第4期。
《今日定海》发庄世维、储慧、陈瑶、云青青、应红枫等多篇作品。
王冰《民间自主:传统节庆活动的传承之路》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3辑,《桃花会:传承在舟山海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刊《文化月刊》2012年第七期
缪佳依《我的忧伤在门外》发《散文诗》2010/10。
何伊娜《水榭亭台吟清秋》发《东海岸》第一期。《真心感悟真情写作真性表达》发《东海岸》第四期。《向阳花开》入选部级刊物《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情诗》诗刊发侯宏琦、储慧、芭蕉作品。
红枫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60多篇。
三:存在不足
1:许多会员投物局限在本地,向全国刊物投稿少。
2、各门类载体创作发展不平衡,小说、戏曲、小品创作仍是弱项。
3、各创委会开展活动不多。
四:2011年协会工作计划
一、协会工作
1.召开一次会员座谈会。
2.召开2—3次理事会,重要事情及时召开常务理事会。
3.做好发展新会员工作。
4.做好协会日常工作和组织联络工作。
5.推荐本会会员加入市作协等。
6.向市内外报刊推荐本会会员优秀作品。鼓励会员积极向市内外、省内外投稿,努力做到出作品、出人才、出成果。
7.推荐会员优秀作品参加区、市评奖。
8.十二月,收集汇总会员一年来作品发表获奖入选情况,搞好年度工作总结。
9.编印《定海作家》简报,及时反映协会动态、会员创作情况。
二、培训、研讨
2、推荐、组织会员参加各种文学培训。
4、举办作品研讨会。
三.文学活动
1.进行一次对外交流活动。
2.进行2-----3次文学沙龙活动。
四.做好《望潮》组稿、编辑工作
1.鼓励会员创作优秀作品,积极为《望潮》供稿。
2.积极配合文联做好《望潮》的组稿、编辑、校对等工作。
爱国散文诗范文3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认识了刚刚投笔从戎的苗族青年诗人杨添盛。那时,他在主攻新诗,直到1995年10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黑色恋歌》,我才知道他也写散文诗。2000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二本诗集《绿色恋歌》,其中也只收录了一辑《花之恋》。可是在这两本诗集收录的散文诗里,却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爱情的。如《黑色恋歌》里的《菊韵》、《问菊》,《绿色恋歌》里的《给洁》、《给萍》、《留住声音》等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分散文诗,就是诗人上述诗情不断延伸的结晶。
杨添盛的情诗大多以苗乡风情为载体,因而鲜明地体现了诗人浓郁的民族爱情美。从军后,诗人虽然一直居住在省城贵阳,但他毕竟自小生活在高高的乌蒙山麓,成长于世代居住的大山深处的苗族家庭。苗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沙一石,都成了他寄托爱情的特殊具象。无论是“涨出渔火,梦,披着长发”的红枫湖,“百花竞相开放,美丽爬上了岸。湖邀着火把,爱,情绪高涨”的百花湖,“草在海中,海在草中”的草海,还是“纸云飘飘,纸烟袅袅,纸水流淌,纸马飘香”的香纸沟,“你要导演我往何处走”的白云,“坡高路远,情深意绵,一群苗女,家驻白云”的高坡,诗人信手拈来,剪成诗画。通过这些亦真亦幻的具象,诗人以飞扬的情思、细腻的笔触,深情而灵动地向读者讲述着“我”与苗乡山水、西部风物“剪不断,理还乱”的生命情缘。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情缘,诗人总是摄取苗乡风物中的高洁亮点,巧妙地寓于美丽的爱情,并使之达到“形与神合,化工天成”的美学境界。于是,一章章靓丽动人的散文诗便从诗人的笔底白云般飘出,把我们带进奇姿灵韵、溢彩流光的西部苗乡佳境。透过这美不胜收的佳境,我们便会情不自禁地与诗人一起放飞着久蓄内心的民族之恋,至爱之情。美丽的恋情之所以飘逸在这些散文诗中,这与诗人生在苗乡,长在高原,走进城市,向往纯洁爱情不无关系。在诗人笔下,无论是苗山皓月,还是湖中微澜,都和谐地构成了诗人强烈而浓郁的爱情磁场,使诗人的散文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浪漫,甚至有些唯美的艺术向度。如《望山的人》,通篇感觉灵动,想象奇妙,不仅写活了西部高原大山的风姿、声响与气韵,而且升华了西部高原所孕育的爱情写意。同样,在《弯木梳》等篇什里,诗人由生命里的苗乡事物情结说开去,自然链接现代人的爱情视角,然后紧扣弯木梳具像进行心灵抒发。于是,一种坚韧而高洁的爱情向往便沛然而生:“当迎春花开放,谁将一束花儿,插在蒙多彩的木梳上?青春闪亮,阳光灿烂。”“把零乱梳出整洁,把沉默梳出呼唤。太阳之下,一个民族就这样带在头上。”如果说以上作品主要是对苗乡爱情之美的采撷,那么,渴望的《相思河》则是对城市爱情之美的礼赞了:“相思太久,谁已无法走近你的路口,泪流太长,谁已无法逮住你的手。你的一个眼神,让太阳醉了三千年。我站在你的沙滩上,相思的潮水,正在我的内心疯长……相思河啊,你要让我相思多久?”诗人通过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将艺术的视角对准我们常见的“相思河”,凸现了心灵深处那份因爱而生的光彩和美丽,温馨与期待。
诗人的情诗特别注重营造优美的艺术意境提升爱情的格调和增强画面的美感。如在《吹箫的人》里,诗人一开始便把我们领进了白居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绝妙意境:“同竹站在一起,同夜站在一起,同梦站在一起,吹箫的人,你的身边是多么的安静!没有风、没有雨、没有云,只有你一个人独自站成了一帧风景……”箫声里的小溪、竹林和星光等等,同诗人笔下的纯真爱情与鲜活的感受交相辉映,让人产生“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回味与遐想。相比之下,《持烛的人》创造的意境更见新颖和奇特。诗作开头就为我们推出了一个特定的空间:“风提着雨,走进了《红楼梦》。夜已经来临,持烛寻梦的人,身背星星,走进了夜的深沉。”接下来,是诗人对“持烛的人”孤独内心的体验:“把往事撬开,瞬间,一只火鸟突然起飞……一路的风一路的雨,打不湿你的行程。”难怪“岁月都改变了梦的色彩,沧桑的山河又凸现出了一捆爱的诗情,持烛寻梦的人,我知道你离婚姻很远,你离爱情很近。”这时,“持烛的人”对爱情的诗意追求同诗人营造的特殊意境已经水融,彼此生发,相互补充,从而把高尚的爱情追求表现得形神兼备,“直教人以身相许”。我们知道,散文诗的散文追求和诗性表达,最终将通过叙述过程的积极修辞而加以具象化。在这方面,那一首首以苗乡风物为载体的爱情诗篇尤为动人。比如《走进苗寨》:“阳光下的蒙多彩,在刺绣着蓝天白云、花香花朵,一阵风徐徐而来,蝴蝶纷飞,桃花开放。”在诗人笔下,美丽的苗族姑娘在阳光下刺绣着蓝天白云,花香花朵。而在徐徐吹来的阵风中,这花朵里竟“蝴蝶纷飞,桃花开放”,美丽苗女纯真的爱情便跃然纸上,令人击节。
含蓄而不晦涩,明朗而不真露,是杨添盛情诗的又一美学特征。凡是恋爱过的男女都知道,闪光持久的爱情需要认真培育与扶持。而一旦“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心目中的纯真爱情烟消云散后,大多数当事人几乎是不能自拔的。但在诗人杨添盛笔下,纯美的爱情却能够“不怨而怨,怨而不怒,行间言外,时或遏之”(沈德潜语)。苗乡常见的跳芦笙、吹木叶等事象,一旦其蕴含的爱情之美、生活之真被诗人发现,便会得到最大的开掘和利用,使染上审美主体感彩的爱情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和独特个性的艺术特征。如在《吹竹箫》里,面对难以追到的爱情,诗人的渴望表现得十分巧妙:“用一腔抒情,意想打动苗女的痴情?明月之上,那无尽的呼唤,滴落在张望的门缝上,明月之下,期待苗女会从我的视线中走来……孤苦的日子,谁让我终生只能在你的窗下游弋……”口琴本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必不可少的传情工具,在这里也成了诗人表达爱情的特定具象:“是谁的琴音吟咏着昨晚月光下飘飞的思绪?是谁的琴音呼唤着昨晚被爱情咬伤的痛处?……在时光宰割时光的梦里,声声口琴,唤不回昨晚缤纷的梦呓。想再次入梦,召回你的靓丽,可是谁让我无法入睡?我只好将口琴,挂在月光里,任风吹出零乱的音韵。为这些,我已经用力很久,只是力不随心啊!为这些,我已经被风咬得伤痕累累,只是我的口琴喊不回你的美丽。抚摸口琴,我心冰冷。”如果不是有深刻的感受和长期的生活积累,即使是著名诗人,也是难以写出这样凄美含蓄的情诗的。
每个诗人的文化心理都或多或少伴有个人因素在内,杨添盛的爱情散文诗也不例外。诗中每一个神形兼备的具象都是经过诗人情感陶冶过的一道美丽风景,而这些美丽风景又恰到好处地凸显了诗人“思与境合”的情感价值,因而诗中灵感的激荡和情感的关怀总是水融,不经意间就给读者带来蔚蓝的审美空间和美学张力。就凭这一点,笔者有理由相信,曾经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民族文学二等奖的苗族青年诗人杨添盛,只要在散发着三月泥土芬芳的散文诗里不断辛勤耕耘,就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爱国散文诗范文4
从"英雄化"到"非英雄化" 朱青
压抑与反叛--简论余华笔下的"父子冲突" 丛新强,郭笃凌
挑战现实--谈近年来小说的批判精神 庞守英
象征、意象与神话创造--赵本夫长篇系列小说《地母》解读之二 宋丹
女性视域中的历史--评迟子建的《州国》 刘传霞
生命哲学的诗意表达--读池莉的中篇小说《致无尽岁月》 张文娟
"阿米哲学"与女性命运的反思--评王方晨小说《毛阿米》 金雅
论90年代散文的几种类型 陈慧
平凡中的诗意创造--读高虹散文集《我这份美丽你没有》 周金章
打开另一扇心窗--试论周仲明的散文创作 邓芳
现象透析--初期白话诗与90年代诗歌的几种比照 周华
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当代儿童诗--儿童诗人吴导诗集浅析 蒋青林
自我表达·现代叙事·审美视角--对三部云南本土文学作品的探讨 胡彦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父亲"角色的缺失看金庸小说 彭巍
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拥抱--《张爱萍传》解读 蔡诗华
一部出色的传记:《徐志摩传》 丁宁
超文本文学及其后现代特性 徐文武
网络时代的爱情童话--解读《第一次亲密接触》 朱安玉
知性·感性--论余光中的散文批评 严辉
惊鸿一笔震江湖--谈李敖《播种者胡适》的历史意义 陈才生
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 李槟
市民意识与--冯小刚新电影的叙事及接受分析 魏薇
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诗性品格 马琳,尹慧慧
感性的宣泄--70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略论 高宏伟
新时期作家对文言传统的继承与开掘
周涛散文:超越规范与张扬自我 韦器闳
不朽的思乡曲--读郭枫的散文《老家的树》 胡德才
妇女解放的漫漫征途--张洁的女性文学创作 翟传增
凝眸自我 抒写灵魂--试论陈染小说创作的表现主义色彩 西慧玲
不和谐二重奏--浅说作家人格分裂的社会与心理根源 杨政
论九十年代女性自传体小说创作的自恋倾向 刘海琳
最后的先知与上帝的遗嘱 陈正敏,鲁克兵,吴乐晋
《酒国》:反讽叙事 叶永胜,刘桂荣
唱独角戏的女人--略论池莉《生活秀》 张之花
王安忆的皴法 鲁峡,朱青
从"文化的自觉"到"自觉的文化"--贾平凹艺术追求轨迹探寻之二 杨毅
《死水微澜》的变调演绎--小议川剧、话剧《死水微澜》的改编 曹家治
日常生活的诗意追求--香港中大学者散文的情感分析之一 肖向明
小人物的悲歌 吴童
倔强的灵魂--略论简·奥斯汀的女权主义思想 张丹丹
机智与幽默:让堂皇转过身来 吴野
李门小说集《有情无情》谈片 巨秀华
穿透季节飞翔--读达夫诗集《花落知多少》 章翔
走向理性与繁荣的文艺批评--当代文艺批评的回顾与展望 李明泉
我们拿什么和他人对话--兼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建设 姚鹤鸣
女性话语中的死亡诗学 施津菊
朱苏进小说的人物谱系 张春红
自我本体意识的自觉与理性自我的关照--王安忆文学创作管窥 王苹
在和真实中再现生活--论傅恒小说的艺术风格 陈美珍
"飞来峰"的地质缘由--阿来小说中的"命运感" 刘中桥
论棉棉小说的"现场感" 吕国庆,胡加林
从**小说看雅俗互动的文学倾向 黄岚
欲望·迷失·命运的多声部叠加--《永远有多远》主题探索 郝江波
旧式男人的悲哀--《长恨歌》人物形象一瞥 牛也
生活的逻辑与现实的力量--《遭遇尴尬》简评 向宝云
女性文学的历史补接与发展启示--《夜如年》意义解读 刘家思,蒋意春
用真情编织的梦--评冰虹文集《时间的芭蕾》 卢政,王卫红
散文:当下状态解读与未来走向展望 梁向阳
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 徐则臣
人类文明的思考者蒙昧文化的批判者--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徐万平
激情时代的终结--20世90年代女性诗歌综述 方雪梅
论微型诗 刘静
从宫中坠落民间--评"第三条道路"诗人凸凹 张叹凤
书写在苦难与诗意隙间的渴望--梁晓声《贵人》评析 李晓华
在社会边缘随风飘荡--评苏童《蛇为什么会飞》 黄维敏
在情和欲的漩涡中--评方方的中篇小说《水随天去》 朱耀龙
无情时代的死与爱 何坦野,邢小利
文化转型中的悄悄出发--关于世纪之交学者散文热的一种观察 董正宇
散文本体论研究的限制 蔡江珍
作为文体的艺术散文--兼与平凹先生商榷 谷海慧
意西泽仁散文:守望高原深处的记忆 意娜
凝聚天地之气,张扬自然个性--周涛散文论 俞骆波
信息临界点上的欲"炸"还休--略论专栏作家沈宏非信息化散文的特色 马春娟
"失去平静后"的一场内战--论90年代诗歌的"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 袁玉敏
用诗意铸造高原的灵魂--牛放诗歌创作漫评 冯源
传统选择呈现的当代风景--评傅天琳的女性、母爱和儿童诗歌 张中宇
神圣的爱情礼赞--读王猛仁诗集《苦涩的相思》 李少咏
甘肃诗人群体的格局与姿态 彭岚嘉
依然是黄土大地的声音--评西海固文学作品选集《生命的重音》 钟正平
尴尬:中国女性文学的境地 刘芝璐
"浮出历史地表"与"被看"--对当代女性写作热潮的一种反思 禹建湘
跨越海峡的眺望--大陆与台湾当代女性散文比较 高卫华
造梦功能与游戏精神--90年代中国喜剧电影的两种定位 张琦
回不去的家园--浅析香港电影中的"上海情结" 陆霞
原型的意义--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化阐释 金昌庆
当代小说的新大众化趋势 葛红兵
西飏小说与文学上海 胡红萍
生态论文艺学:本体基础、核心内涵和学科性质 曾永成
析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精英主义倾向 孙长军
困惑与思考--当代文学研究论析 金红
论民间的三种形式 赵亮
《解密》:破解心灵迷宫的奥秘 张志忠
人格魅力与"逆淘汰"浊流的碰撞--我看《荆冠》 吴野
当代民间文学勃兴的征兆--从方方的小说文本说起 朱青
"不要孩子"--论北村小说中的"孩子"形象 黎保荣
简论四部长篇新作 毕胜
论柳建伟的时代三部曲--兼谈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生态学意义 丁丽燕
地母的精神--《桃之夭夭》读后 刘群
澳门文化与文学精神 王岳川
醒者:余光中社会诗的批判艺术 梁笑梅
爱还是不爱,这是个问题--评盛可以《取暖运动》 李欣
逼视心灵与世界本相--林白小说跟读记 沐金华
舞动的田园诗世界 李波
敢问路在何方--对当代诗歌的几点思考 秦艳贞
叶舟:西部诗人中的"唐吉诃德"--以《大敦煌》为例 周云鹏
"像狼一样自由奔突在诗歌之境"--读南方狼诗集《狼的爪痕》 谭五昌
都市个体的隐喻--读葛红兵的《沙床》 刘宏志
《哈利·波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王泉根
游牧:一种精神言说的方式 何清
行走的精神 冯源
散文电视化以后 黄昌林
名著的权力关系与改编的困境 陈林侠
《手相》:冯小刚式的真诚与残酷 杨晓林
韩小蕙散文的人性美 曾绍义,范水平
情歌与挽歌: 周同宾的故乡情结 王劲松
突围:重庆新诗对边缘下的中国新诗的意义 蒋蕾
欲望的城市景观虚脱的追思呓语--邱华栋城市小说论 陈国和
被疏离与模糊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林白小说为例重评90年代的女性私语化写作 陈娇华
男权背景下的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 钟琛
飞翔着堕入无边深渊--评聂作平新作《自由落体》 向宝云,黄维敏
夏季里的一汪甘泉--浅谈达夫散文诗的美学特征 刘晓红
港台科幻小说的民族风格架构与通俗化之路 王卫英
祈祷与感恩 --张晓风散文世界的一个维度 薛忠文
内地香港文学研究之我见 计红芳
回归"诗性"--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现代阐释一种 王骏飞
一种仿"超文本"的报告文学形态的出现 张小龙
和自己的影子结合--特朗斯特罗姆诗作的柏拉图意向 林和生
对贺岁片"热"的"冷"思考 王万尧,邓文河
从《特洛依》到《十面埋伏》--论当代电影的传统复制性特征 李岚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历史转向 赖彦刚
边缘处的历史记忆与本土认同--马华新生代作家创作初探 张琴凤
彭勇的高音和低调 马平
爱国散文诗范文5
一
符·维·阿格诺索夫在谈到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时曾说道:“20世纪的俄罗斯承传了自身的文化传统,而文学则形象地反映出俄罗斯复杂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考察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础。”[1](p3)实际上也是我们考察苏联电影的基础。上个世纪苏联文学的巨大成就是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延伸,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就苏联电影来说它和苏联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苏联电影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学基础,可以说它是在俄罗斯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浸淫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苏联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处处都闪现着俄罗斯文学的浑厚、深沉、辽阔的艺术底蕴和壮丽而忧郁的抒情现实主义特色,总能引起人们无比的向往和思考。苏联电影以其鲜明的文学性特征区别于娱乐电影等其他不同类型的电影。特别是“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电影创作,使苏联电影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文学性诗意风格。
电影的文学性实质上是指电影作品从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浓浓的文学精神和韵味,它有别于纯粹的商业电影和戏剧式电影。在电影诞生初期,苏联的电影大师们就反复研究学习俄罗斯的文学传统和创作经验,并从文学创造的角度着力探索电影如何运用电影的影像和视觉表现力来地描绘生活。在默片时代的高潮期,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杜甫仁科等一批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在批判法国“先锋派电影”的基础上,富于创造性地实验和发明了电影的镜头剪辑,并揭示了这种剪辑技巧在艺术创作中听显示出来的隐喻、对比、以及理性揭示的巨大艺术表现力,他们把这种关于电影镜头的剪辑组接技术称为蒙太奇。电影蒙太奇可以象文学那样具有艺术典型化的创造作用、对形象内涵的理性揭示和表现功能。客观地讲当时爱森斯坦和普多大金等人对蒙太奇的努力探索实际上是想找到电影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表现能力,并创造一种艺术性的电影,为此他们创立了以社会主义美学思想为基础的“诗的电影”学派,并奠定了苏联电影的文学风格。对此,米·罗姆认为爱森斯坦等人是充分地继承了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的创作精神,“对于我国文学的这些宝贵经验,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而爱森斯坦是深入研究过的。他所以提出‘杂耍蒙太奇’,正是根据原始艺术、古典悲剧、托尔斯泰的经验以至世界艺术的全部经验概括出这种手法的。”[2](P95)也正是由于此,在他们的电影中都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学色彩。象爱森斯坦拍摄的《战舰波奖金号》和普多夫金拍摄的《母亲》等影片则标志着“诗的电影”的诞生。《战舰波将金号》很好地处理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注意了诗的隐喻与电影叙事的密切结合,显示出了影片的大气和场面的惨烈,此片赢得世界影坛的广泛赞赏。
为了使电影能够象诗那样去表现出浓郁的情绪性和鲜明的“俄罗斯忧郁”: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爱森斯坦就拍出了《白静草原》,尽管这部影片在当时遭受到了极左思想的批判,但它仍表现出爱森斯坦对电影的诗意情绪化进行的深入不懈探索。影片内容是少先队员巴甫立克·莫洛卓夫因向苏维埃政权告发了富农父亲及其同伙的罪恶阴谋,而被其父亲手杀死的故事。这部影片并没有完全迎合当时的政治气候而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的本质,特别是父亲杀子的场面写得极富人情味。此外这还是一部具有屠格涅夫式的诗意片名的影片,影片并没有详细具体叙述一个故事,而是运用多样化的电影语言手段去表达和挖掘影片的内涵。本片按照爱森斯坦的说法就是影片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是采用非现实主义手法处理的”,这里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隐喻、借喻、假定性等手法,这些丰富多样的表现技巧使影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影片还特别突出了影像造型的电影元素作用,环境、布景、自然景色、道具、照明、明暗对比等成为超越演员表演和对白的重要的剧作手段,较好地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影片内容的表现。影片正象科瓦洛夫所分析到的,在影片中“爱森斯坦没有把大自然意识形态化,而是赋予它以灵性。他的仁慈厚道的俄罗斯中部地带并不是冷漠无情的,他发怒、欢乐、和悲伤。在那里整个人类世界都是自由自在的。在永恒、回声隆隆的苍穹下,杀子本身就具有奉献牺牲的语言的特征。”(3)(p137)这类“诗电影”对以后苏联电影的发展影响很大,以至后来出现一大批优秀的诗电影,象《伊万的童年》、《跟随太阳走的人》、《雁南飞》、《士兵之歌》、《恋人曲》等影片。因为这些影片都非常好地运用了诗的语言表现方式:譬喻、寓意、象征、主观情感性等艺术手法,使影片比较完美地体现了作为文学主要形式——诗歌的艺术韵味。
“散文电影”是苏联另一种极具文学色彩的电影体裁形式。散文电影是通过人物的形成过程去体现主题思想,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其表现手法体现了散文创作的“形散神凝”的基本特点。就这一点而言,这也是戏剧与小说的共同美学要求。戏剧有其时空局限,强调对话,视点固定等特性;小说也有其时空跳跃,结构灵活,重视抒情和描写以及插叙等特性:散文电影也就是借鉴了小说与戏剧的艺术表现特点,并以更加纪实的方式使影片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其中早期影片有:罗姆的《列宁在十月》、《夏伯阳》;艾尔姆列尔的《伟大的公民》,以及格拉西莫夫的《七勇士》、《教师》等影片,这些都是富有代表性的散文电影。其中,格拉西莫夫的电影最具散文的特征。格拉西莫夫非常喜欢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他从契诃夫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文学和美学的营养,力图像契诃夫那样,深入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在影片中体现出“平凡中的诗意”和“平凡中的美”。在以后苏联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非常好的散文电影的出现,如舒克申的《红莓》、舍皮奇科的《升华》和罗斯托茨基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影片。特别是最后这部影片以散文诗的方式展示了二战时期苏联女战士的魅力与悲壮。正像卡拉甘诺夫所谈到的:“姑娘们在远离前线和部队的卡累利阿地区森林里一个接一个倒下去了,但是他们在牵制了敌人、阻止敌人伞兵窜向白海运河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劳,……每个姑娘都像他们的指挥员瓦斯科夫准尉一样,在影片的进行中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建立功勋的诗学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对胜利的价值的思考也通过银幕动作、气氛和语调得到更加清晰地刻画。”[4](p110)影片以充满诗意的艺术意境,描绘了影片的典型环境:幽静的山林、漂浮着轻纱一样的雾的湖面,古老的乡野小教堂,远近传来的鸟的叫声,安宁而又富有生气的村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发生了一场卓绝的生死较量。六个美丽的姑娘为祖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象爱神一样的女战士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为国捐躯,使人充满了痛惜和崇敬。影片的诗化散文特点还表现在它的结构上,在影片中以残酷的战斗为发展主线,然后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构筑了三个不同时空的画面形式,并从空间的情绪色彩上创造了这种结构所必需的意境。黑白颜色的镜头表现的是阴森残酷的战争,高光色彩镜头表现的是姑娘们对战前爱情与家庭的回忆,而真实还原的色彩则是对现实安宁幸福生活的再现。正是这样的彩色蒙太奇的结构形式,使严峻的战争、梦一般的回忆和绚丽的现实既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有着密切联系。高调彩色而提纯了的回忆场面是现实女战士的信念和力量的源泉,而现实那美丽灿烂的山林,又是女英雄们的崇高精神的折光。影片以凝炼的笔触、抒情的意境和新颖的结构形式,从多方面塑造出了极富启迪意义的银幕形象,并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实质。
综上所述,苏联电影中所表现出来强烈诗意和散文色彩,实际上是其所追求的文学风格的多种表现方式,并折射着俄罗斯文学的传统的文化色彩。电影的这种风格也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新颖的欣赏喜悦和美的艺术享受。正是由于此,苏联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并对我国的电影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苏联电影浓郁的文学特性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然而这种艺术上的影响由于社会政治方面的极左思想的制约,有时候显得顺利,有时候也呈现出曲折和困难。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的政治大环境决定了电影所关注的首先是电影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对于苏联电影的接受首先注重的是其革命的思想内容。我们从众多的苏联电影作品中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看到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复杂性与艰苦性,并鼓舞了我们的胜利信心。此外,我们更多的还是提倡从前苏联电影中获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和感染,如所放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等等。这一些电影在当时确实给了正在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以极大的鼓舞和教益,也对年轻的新中国电影给予极大地影响。正象夏衍同志所描述的:“以苏联电影为榜样,并制成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影片。”[5](P8)而这一切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象《钢铁战士》、《红日》、《红旗谱》、《南征北战》、《地道战》等影片。可以说苏联不但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而且,也整整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和电影审美观念。但是此时我们的失误也是严重的,那就是我们在关注苏联电影的革命性与思想性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苏联电影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文学诗意的美学特性。特别是当五十年代苏联电影出现解冻迹象时,不少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苏联电影艺术家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努力从多方面开拓电影表现生活的领域,并且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试验,拍出了很多富有强烈文学性的“诗电影”和“散文电影”。象《雁南飞》、《海之歌》、《士兵之歌》、《七面风》、《伊万的童年》、《恋人曲》等为人们所瞩目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虽然也能很快通过不同渠道输入到中国,但那时国内对待这些影片的态度很是令人费解的。当时的情况是,这些影片大都是作为反面教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放映,人们不但对这些影片思想内容的变化和艺术形式的创新视而不见反而以极“左”的态度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活动,把这些富有艺术探索价值的影片看作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黑样板,是政治上的修正主义,是艺术上的****。当然也有一些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敏锐的注意到这些苏联影片的审美意识上的创新性,并对这些影片的诗学特点做出了深入的分析。郑雪莱先生对此曾说道:“我们有些同志囿守于三四十年代:‘戏剧电影’的概念,认为‘诗电影’、‘散文电影’等等仿佛都属于旁门左道,甚至将其斥为‘现代派’,殊不知爱森斯坦、杜甫仁科、早已是‘诗电影’的代表人物,尤特凯维奇、格拉西莫夫、赫依费茨迄今仍是以散文电影风格的成熟运用而著称。……采用戏剧或诗、散文的风格则属于诗学的范畴。其实、散文化或散文电影在现代电影中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风格,它更接近于叙事文学,及艺术散文的诗学特点,因而使电影与文学更加靠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倒可以说,现代电影中的文学形式大为加强了。”接着在谈到苏联电影《海之歌》时,他又说道:“这个电影剧本既有散文、诗(抒情诗)、史诗(叙事诗)的因素,又有戏剧的因素,它既具有较高的电影艺术综合性及电影性,又具有不可置疑的文学魅力或文学性。”[6](下卷p64)显然在真正的电影艺术家那里,他们还是在默默地关注和研究着苏联电影。苏联文学诗意电影对我国的影响在以后年代的电影创作中逐渐显示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电影诞生以后的几十年间都是影戏和戏剧电影的天下,只有极个别的影片如《小城之恋》表现出一定的文学色彩。我国电影真正地向艺术、向文学靠拢是在“”以后开始的。此时电影的风格、样式、结构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大批极富文学性的电影相继出现。随着电影美学观念的进一步确立,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叙事结构上演化为一种更加随意自由、更加生活化叙事方式,于是出现了散文式电影。如《城南旧事》、《都市里的村庄》、《小街》、《逆光》、《巴山夜雨》、《如意》等。这些影片都力求从电影艺术的本体、现实生活的本源与流程上来进行艺术的变革。《都市里的村庄》采用了多层次、多侧面穿插并进的手法,虽然它以丁小亚受冷漠与孤立的故事为主线,但其他的情节纠葛并不是它的必然有机延伸,而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对主题有着自己的意义。《城南旧事》则是以小主人公英子童年的目光,关注着发生在老北京的几个故事,这几个事件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又是时代的折光,影片的格调朴实清新、含蓄隽永,叙事随意自然,有着极强的艺术真实感。这些影片在结构上都力求避免人物的戏剧化,尽量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和真实的时间关系来结构影片。影片还注重细节的运用,注重场面的积累,注重光影造型,强调视觉形象的象征意味,使影片透露出浓浓的诗意。此外这些散文式影片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文学式结构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在国内外各种电影节上获得荣誉。
新时期中国电影美学观念最突出的变化则是文学诗意影片的崛起,这是由一批年轻的“学院派”电影艺术家们带来的。这些艺术家大都是科班出身,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电影理论知识,并受过严格的电影制作训练。他们观摩了大量的外国影片,其中包括苏联的一些经典影片,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元素。他们在对中国传统电影冷静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从电影本体论出发,向文学靠拢,大胆实践,终于以自己别具一格的富于诗意美的电影给世人一个惊喜。《红高梁》、《黄土地》、《海滩》、《晚钟》、《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在世界影坛上相继获得大奖,这标志着中国文学诗意派电影美学的诞生。这些影片充满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造型意识,注重向文学吸取营养。影片中大都通过精心的空间造型和叙事以展示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并以此来揭示审美对象的深刻内涵。影片中那些高度写真又混然整体的空间处理,质朴逼真又达到高度的象征概括化的画面构图、以及精心独到的光影造型等不但给人以新颖的诗的意境感受,而且还传达着丰富多义的历史文化意蕴。
这种诗意美电影还打破了叙事电影中情节是塑造人物、展示内涵的唯一的手段。在传统的电影中叙事性占统治地位,影片要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或曲折、或惊险,总是要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种电影的情节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线性的封闭性电影结构表现方式。而诗意电影强调的象诗一样是意象而不只是故事,它刻意追求的是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以及色彩、光影等空间影像的造型以达到作品思想内涵的目的,并希求运用形象的含蓄性给接受者以思考、回味的广阔空间,让接受主体自己去体悟影像造型的思想意义。所以说诗意电影是意象体系,是开放性的结构。由于诗意电影重视影片的造型性,这就必然带来影像思想意念的多义性,一个画面、一缕光影、一抹色彩都可以引起观众多种多样的联想和思索,每个人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以看出,这种“以形写神”、“写意传神”既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特征,也有苏联“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艺术韵味。如《海滩》中老鳗鲤等人奔向咆哮的海潮,人和自然合为一体,显示出无穷的意味性。《黄土地》结尾处,憨憨穿着红兜肚在求雨的人群中呼喊着,逆向奔行,画面采用的是高速摄影,缓慢的奔跑动作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它所创造的意念也是耐人寻味,富有意义的,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更是一部情节简单、纯净的电影。有的人把这部影片描述为“散文诗”,也有人称之为“抒情电影”,实际上都无不可。的确,《我的父亲母亲》不同于张艺谋以往的风格,他不是着意在影片中讲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而更多地是一种对意境和画面的塑造。这部影片虽然淡化了故事情节,然而却通过优美出众的音画造型传递给观众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一种心灵的抚慰,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美、对真挚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另外,创作者在这类影片中都不是通过画面把现成的结论和观念奉送给观众,而是运用精心营造的富有诗意美的画面引导观众去想象和思考,进而感悟人生,理解世界。总起来看,在文学诗意美字观念下创作的电影作品具有新颖独立的意义,由于这类影片是以新的结构形式和造型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的意识和观念,所以它不仅是一种直感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理解思考的艺术,它同当代人多层次、多视点、多极性的思维方式是相一致的。诗意电影及其美学观念正是通过电影的特殊造型手段,向世界电影美学的哲理化、内心化和生活化健步迈进,终于以其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电影的这种发展趋势,实际上也是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确实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营养,但我认为它主要还是从文学和戏剧获得了更多的自身发展的基质。到现在为止,不管电影的自身视听造型手段有多么长足的发展,他仍然摆脱不了文学的强大支持,或者说他仍然需要向文学那样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表现力和对人、对世界深刻认识来赢得自身生存的价值。如果说苏联电影一开始就注意到文学元素的重要性,并进而在电影艺术实践中实现了电影的文学诗意性,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前提下,也终于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诗意性电影,这对于我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电影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电影文化出现了新的转型,出现了内容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影片出现了“浅”、“俗”、“丑”的不良倾向,缺乏艺术的魅力,当然也就不能吸引观众。电影的创作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就一味地闹剧化和粗俗化,而应遵循电影的艺术的创作规律,着眼于提高影片的艺术晶位。所以说我们的电影还是应该多借鉴一些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特别是苏联电影的文学诗意性特点,要提高我们的电影的艺术品位,使电影在给人娱乐的同时,更能给人强烈的富有诗意的审美感受,这样电影的发展才会多样化,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也才会更有前途。
【参考文献】
[1][俄]符·维·阿格诺索夫,20世纪俄罗斯文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苏]米,罗姆.重提“杂耍蒙太奇”[J].世界电影,1983(4).
[3][苏]奥·科瓦洛夫.时代的象征[J].世界电影,1988(6).
[4][苏]A·卡拉干诺夫.苏联电影·问题与探索[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爱国散文诗范文6
如今,所有人都叫她蔓琳,很自然地省略了姓氏。直呼其名,是关系熟络的人之间亲密的称呼方式。第一次见面,还隔着落地窗,蔓琳便大大方方地打招呼,笑得像冬日的暖阳,叫人贴心。原本顾忌初次见面会因陌生而语塞,却瞬间觉得亲切起来,和她面对面坐下,便自然地开口,叫她:“蔓琳。”
之后与她有了更多的会面,一次次的交集中,慢慢累加起来了对她的了解,就像一层一层往上堆得很整齐的积木,有了一眼可见的活泼形态。而每次见面后对她的感觉,却与第一次见面没有什么出入――她就是这么个简单真实和热爱生活的女人。
还记得,和蔓琳一起欣赏她的每一张照片:有旅程中劳顿或欢欣的写意,有在葡萄酒窖里快乐的时光,有个人写真上惊艳的美丽……不同场景,不同姿势,不同造型,每一张却都笑得灿烂,让看的人都跟着快乐起来。一边看,一边不忘“臭美”,她偶尔会在镜子前照照,有些挑剔地说:“你看,眼角的皱纹哦。”但转而又笑着自语:“没啥,皱纹就是笑过的痕迹。”刚才的忧心,瞬间一扫而空。
时间长了,会把与蔓琳的约会当成一种习惯和依赖。她总是在无形中传递着快乐,而没有人会拒绝快乐。每每约在咖啡厅,她总是先到了,喜欢坐在靠落地窗的一角玩着微博等待。听到脚步声,便赶紧抬头,笑着向你招手,像是她的笑把你引到了座位前。无需客套,快乐的闲聊就拉开了序幕。
一起去听相声,刚进园子里,她就融入氛围中,悠然地品起盖碗茶,然后熟络地给身边的朋友介绍台上认识的相声演员。蔓琳的笑点比较低,相声演员每一次小贫嘴,她都乐得不行,一边咯咯地笑,一边忙着用手机记录下来。
她是个知足而善于捕捉快乐的女人,生活中的美丽瞬间总是被她定格下来。手机里的记录,脑子里的意念幻化为网络上与朋友、与粉丝、与陌生人的交流。她的微博和博客不断更新,除了文艺的所感所思,更不乏很多家庭生活的温暖瞬间。太多图文并茂的快乐片段,聚成了蔓琳的阳光地带。
也许你并不曾与她相识,但读过她的诗,看过她的小记录,你没有理由不去喜欢她,就像她没有理由不快乐一样。
诗里,她的文字流淌皎洁的月光
现实中一个蔓琳,诗中是另一个蔓琳。朋友们把蔓琳比作阳光,因为她的笑容,总是像阳光一样灿烂。而她的散文诗却是婉约、柔美的,像皎洁的月光潺潺淌过心田。但二者又并不矛盾,最终让你相信诗里诗外终是同一个“蔓琳”,是她总是用爱的眼睛看世界的生活态度,一种自然流露出如灿烂阳光,婉约月光的爱意。
“月光滑落,在玉兰绽放的洁白中,如爱人轻轻抚过的手,那是那么美丽洁净的手啊。于是,一瞬间,玉兰格外灿烂了
……
而玉兰,静静的,轻视那些粗枝大叶的衬托,她把所有的爱和思念都献给了那片美得炫目的月光。
玉兰淡淡的芬芳着,将每一个月月光相聚的夜色收藏。在她的记忆中,月光的手轻轻抚过她晶莹的花瓣,而爱,早已穿透夜色。“
――《玉兰与月光》”
没有多余的枝桠,不美的都被摈弃,饱满而挺立的玉兰,开得如此纯粹。月光如爱人的手,给予玉兰最温柔的。所有的旁物都虚幻到模糊,只剩下玉兰与月光浓烈的爱,穿透了夜色……读着蔓琳的诗,走进诗里静谧的空间,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尝试去感受这片诗人的自我地带。“月光是天空中开放的玉兰,玉兰是人间绽放的月光,玉兰轻视粗枝大叶的衬托,只为月光轻轻抚过,这是唯有世间最纯美的爱。”蔓琳如此解释这首诗的含义。她曾经在夜晚,站在玉兰树下独自仰望天空,这个生活中的“孤独时刻”却给了她灵感,枝藤缠绕的合欢树颂扬生生世世的爱,飞鸟池鱼的故事有“终生不可得”的遗憾,蔓琳却把爱意寄予给了月光和玉兰,她心中纯洁的爱情如同这月光倾泻在玉兰之上,二者的交融,看似清冷,实则妩媚。
“你的嘴角弯成月牙儿,你是在做梦吗?你的梦里可有漫天的星星闪耀,甜美的梦境中可有我的希望?可有我曾经的幸福?可有我历经的悲哀?可有我曾经也做过的那些梦?
――《致女儿》”
这首《致女儿》,是某次蔓琳在哄女儿睡觉时,回想起分娩时的喜悦与痛苦即兴创作的。看着天真无邪的女儿渐渐熟睡,蔓琳心中最柔软的爱被激起,灵感瞬间触发,于是成为了流畅而简洁的文字。蔓琳的许多代表作都是由这些细节的触动转化而来,文人或许就是有这样一种“矫情”,或者说敏感。一阵风,一片叶,一个笑,一滴泪,一只蚂蚁,一袭华服,都让她们为之动容。“写诗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瞬间的灵感。我从不会刻意为了写作而写作,那样反而抓不住最真实的情感。”
蔓琳写了很多年的诗歌散文随笔,写散文诗却是从2010年开始的。此前蔓琳的作品多散见于专栏或诗歌散文集中,而如今她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个人散文诗诗集――《穿过河流的月光》。在这本散文集中,雪莲、彩虹、格桑花、蔓陀罗等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蔓琳的笔下鲜活起来,被赋予了生命和思想。就像《带泪的蔓陀罗》中,“我”即是蔓陀罗,蔓陀罗即是“我”,早已难辨,或许本是一体。“我对这些自然之物有强烈的归属感,在我看来,它们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以自然之物自喻。”蔓琳说,“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了自己。”
就在12月初,蔓琳举行了个人散文诗诗集的签售会,粉丝们蜂拥而至围观他们的“月光诗人”,而印刷的第一批诗集则被一抢而空……
/人物名片/
唐蔓琳
曾在外企工作和经商,现任《散文诗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外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星星》、《诗潮》、《青年作家》、《常青藤》(美国)等知名刊物,作品入选《2010年中国年度散文诗》、《四川精短散文选》。散文诗诗集《穿过河流的月光》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对话蔓琳
将情感寄托在诗里的女人
Q=《成都女报》 A=蔓琳
Q:你曾经在外企工作,也曾经商,那段时光是忙碌而充满压力的,可你始终坚持写诗,为什么没有间断?
A: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表达或发泄自己的个人感情,在我看来,写诗是最能表达我的情感的。我习惯把看到、想到的一切寄托在诗里,喜欢通过诗来传递情感。人的所思所想是不会间断的,自然,我坚持写诗,是不会间断的。
Q:为什么粉丝们称你为“月光诗人”?
A:因为我对月光的喜爱,也因为我的诗中经常写到月光,所以粉丝才这样叫我吧。我最新的诗集的名字也是如此。《穿过河流的月光》,这个名字和我挺配的,呵呵。
Q:为什么那么喜欢月光?
A:我从小就对月光有种特殊的感情。我喜欢在周遭寂寥的环境中,独自仰头望月,我感觉她有一种力量,能够与我产生共鸣。虽然我与月亮之间不可能,也没有任何的交流,我却感受到了彼此相通。在我看来,夜里皎洁的月光,是纯洁的象征,我爱这样的月光,我爱她带给我这样的感受。在中国的传统意义上,月光代表了女性意识,也代表了爱情。自己心中有爱,就可以用爱的眼睛去看世界万物,月光亦是如此。
Q:所以,你把自己的思想寄托于物,通过她们传达出爱?
A:是的。就像我的诗集里经常提到的月光、花草、彩虹……在我看来,她们都是有生命的,我把她们当成“我”,把我的思想寄托于“她们”,用最后成型的文字去表达我的内心世界,传递我的情感。诗是很挑剔很私人的东西,喜欢诗歌的读者已然。我很感谢有那么多的读者从我的诗里找到了他们自己的情感,找到了他们眼中的爱和美。
蔓琳小讲堂
关于婚姻
婚姻中重要的,就是爱。女人选择老公,首先看他是不是真的很爱你,然后是他有没有才,有没有好的人品。这三个因素都没有问题,就嫁给他吧,在之后的婚姻生活中,双方用真挚的爱来维持夫妻关系,才能收获属于你的那份幸福。
关于职场
大学毕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6个字:“少说话,多做事。”和同事的相处中,不要去计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因为计较越多失去就越多。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你表现的时候,比如公司的年会,就要大大方方地表现自己。人在职场,不要总是想着自己能得到什么,背着这样的包袱反而会在做事时磕磕绊绊,换个思维想:做的过程就是一种收获,自然轻装上阵,发挥得更好。
关于教育
对待女儿,我尊重她自身的性格,但作为母亲,既要像朋友,又不缺失威严,她才会愿意与你交流她的内心世界,也能信服你的话。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母亲就应该伴随着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关于朋友
我的朋友挺多的,大家相处非常融洽。求大同,存小异。和朋友一起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大度。人无完人,都会有一些缺点,大度包容,不斤斤计较,在朋友圈子里自然能树立好口碑。
年底派对季,打扮有花招
时值年底,各种派对和年会即将密集上演,只有紧跟今冬时尚趋势,找准潮流风格,盛装打扮,才能在各种派对中赚足眼球。派对季怎么打扮?来看专家的答案。
小何老师
亚洲整体美学造型首席督导
亚洲最具实力新派时尚造型大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