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流通加工范例6篇

流通加工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化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53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加强供给质量的方向出发,用改革的办法去加快结构的调整,改变现有要素的配置与扭曲,扩大积极有效的供给,使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所提高,提高整体要素的生产率,使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流通加工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化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53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加强供给质量的方向出发,用改革的办法去加快结构的调整,改变现有要素的配置与扭曲,扩大积极有效的供给,使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所提高,提高整体要素的生产率,使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当我们仅仅从需求侧入手面对中国经济现在的困局时,已经很难有所更新了,只有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着手去改革改革,去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这样才能实现结构性改革。而为加快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的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就需要大力度地去推广。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的意义和对策,就是本论文要去进行研究的。

1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的内涵

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物品即为农产品,如小麦、水稻、大豆、高粱、马铃薯等其他各个地区的土特产。农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动植物和其产品是属于国家规定的初级农产品,历经后期深加工的各类产物不在范围之内。配送加工作业指对马上要配送的产品或者半成品按照顾客的配送要求以及销售市场的需求进行再加工,包括:①分割加工,如对不满足尺寸要求的产品进行切割;②分装加工,如按照在零售过程中的要求,将大包装或者是散装的货物进行重新分装;③分选加工,如对农产品以及加工品遵循其质量、规格来进行重装;④促销包装,如把赠品进行搭配组装;⑤粘贴标签加工,如粘贴条形码、中文翻译标签、贴价格标签;⑥满足配送装卸搬运的规格化捆绑、堆垛等作业。

2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的特c

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的特点主要如下: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包装要求高;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的费用较高;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的基数大;农产品的各个流通环节如仓储、配送、流通加工都很难;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要多种方法和不同学术地结合,包含了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很多学科;由于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性产品,其性质与其他商品不同,所以对流通加工配送中要求较高,必须采用先进的物流模式,保证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不受损坏,不被污染;随着供给侧改革,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下跌,所以要着重改革运输模式,降低整体的流通成本;在整个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过程中,必须要给服务增值,我们要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转化、加工配送,以确保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

3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发展的问题

31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技术落后

而今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和城市相比差距不容小觑,农民的收入少,农村的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储存、保鲜等方法落后,而且条件有限,后期加工技术水平低,致使农产品的保存时间短,销售范围小。同时,广大农村地区整体对物流的不重视、对物流知识掌握得少、对物流相关政策了解不确切甚至空白、对物流作业的规范掌握少等都与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发展较慢有着很大的关系。

32流通过程繁冗,参与人员较多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环节较多,一般要经过生产市场、大型集散中心、各级分销市场和最终消费者等流通环节。主要发生的问题有:由于整个流通环节繁杂,用时较多,农产品又对时间要求较高,造成很多浪费及损失;价格相差悬殊,从最开始的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因为经过的流通环节太多,价格相差很大;信息不对称,由于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利益人较多,市场的真实信息特别容易失真,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

33产品信息化硬件设备落后、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运作成本高

由于我国农村的管理体制与国外不同,不是大面积机械化统一生产,种什么都由农民自行决定,所以种植较为分散,并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导致了信息分散。农产品本身是一种非加工型产品,外在形状和内在的真实品质很难达到一致,人工控制也很难做到,这使得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和储存都很难得以实现标准化。在物流的各个领域中如配送、装卸搬运、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每一个环节的实现,都要有很完备的基础设施得以支持,提高物流的效率,才能够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减少损失,保证质量。

34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

在整个市场当中,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始终落后,仅仅起到一个保护产品、方便运输的功能,有部分品牌的农产品得以很好的流通加工,但绝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是以散装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且农产品品牌相对其他产品数量极少,市场占有率偏低,覆盖范围小。在加工增值这一方面,农产品很难实现。虽然农民这方面的意识有所改进,但面临着包装的高成本以及对市场掌握的不确定性,简单包装的农产品虽然有所增加,但还是以散装占据大部分市场,这就致使流通环节的大部分利润来源于不同分销商间的差价而不是农产品的加工附加值。

35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规划不合理、信息不能实时共享

虽然政府对配送网点加大了力度,大力增加批发市场的数量,但是由于各级政府自行建设,只重视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的选址和房屋建设,没有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全盘规划,导致很多批发市场起不到任何作用,有很多重复性建设,并且对整个货物流通中所必需的仓储、包装、分拣、装卸搬运和货物冷藏等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很少,现代化设施占比小,以往传统的作业方式仍在流通加工中大量应用。

4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的发展对策

41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建设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该市场来收集整理和一些农产品的供需数据以及交易价格等信息,让农民从该市场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降低农产品在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不准确性和盲目性。应用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把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等联通起来,向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级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42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产业

要形成新型的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产业的文化理念,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的仓储、包装、信息处理、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环节;运用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产业,降低农产品的浪费以及损失,形成更加经济环保的流通加工配送;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机构,让农民得以从事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相关工作。

43加强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系统信息化建设

加强技术的创新,提高整个农产品物流的技术水平,使农产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得到很好的流通。农产品可以极力地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使一系列农产品都具有知名度,集体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保存的时间以及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增加知名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包装技术还有流通加工技术。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使农产品与时俱进不再使用传统的贸易往来模式,而要利用电子商务建立沟通平台,使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民以及分销商,让农业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

44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加工配送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农村及周边的基础环境设施建设,使各个村和配送中心沟通顺畅,提高通达率和道路等级,保证农产品的输送路线通畅,加强农产品载运设备的研发生产,引进和发展各式农用机械设备,提高整体效率,达到环保要求。还要加强网络的基础建设,增加网络覆盖范围,使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大力提高电话普及率,加快电信网络基础建设,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解决农产品的一系列问题。

流通加工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流通加工;集成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068-04

就流通加工集成本身而言,其置身于物联网的环境以后,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获得了较多的便利性条件,同时没有受到太多的限制性影响,各个方面的工作执行,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从近几年的工作来看,我国的人均收入开始不断地增长,而国家建设和城市进步,都进一步了刺激了内需的提升,即便是得到了物联网环境的大力支持,流通加工集成依然表现出了“吃力”的现象,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创造出较高的价值,自身的工作水平也是有待提升的。通过对流通加工集成问题进行优化,能够更好的解决自身不足,并且将物联网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挥,拉动良性循环体系的建立。

1 流通加工集成分析

1.1 流通加工的定义

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流通加工获得了国家的标准定义,其主要指的是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当中,中间所产生的系列工作内容,包括包装处理、分割计量、组装等等。将这一系列的综合工作,称之为“流通加工”。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流通加工对各个地方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广泛,不仅仅是涉及各个行业的联合,同时对当地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流通加工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1.2 流通加工的类型

经过长久的发展和建设,我国的流通加工体系日趋完善,在类型上也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流通加工工作,都会受到较多的制约,但是制约因素本身所产生的双重影响,又在不断的推动着流通加工集成优化的发展,这样就在客观的工作上形成了良性循环体系,最终所创造的积极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分析认为,流通加工的类型,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地方,再一次的开展深加工处理。现阶段的社会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有不少的商品在生产领域当中,得到的加工处理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此时,考虑到内部和外部的多项因素限制,必须将商品本身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的处理分析,提高价值,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第二,为适应多样化所需要的流通加工。从生产部门的角度来分析,其在过往的追求目标当中,针对生产的效率、生产的规模是比较关注的。因此,产品本身的特点与功能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在现如今的时展中,必须要符合客户的需求,否则难以在市场上站稳地位。所以,为了适应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流通加工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第三,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现下的很多商场、超市等,都会开展大量的促销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清理库存,同时获得足够的资金供应。而在促进销售的过程中,流通加工则表现的相对简单,包括捆绑销售、满多少赠多少的模式等等,一般情况下,在商场或者是超市的内部,就可以完成这种操作,也是比较常见的流通加工模式。

2 物网环境下流通加工集成优化对策

2.1 流通加工集成优化原则

在物联网环境的作用下,流通加工集成优化工作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多项问题的解决,均达到了彻底的效果,各方面的工作成就了良性循环模式。但是,我国在目前的发展速度较快,很多方面的工作内容,都不能出现任何的缺失现象,否则很容易在今后的工作上造成严重的不足问题。建议在今后的流通加工集成优化当中,严格的遵守优化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反复出现。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流通加工集成优化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合理的调度原材料。现下的流通加工工作,都存在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凡是出现任何的违背,即便是很小的违背现象,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原料区域,存放着庞大数量的原材料,同时在种类上特别的繁杂。因此,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入库批次进行管理。第二,坚持启用最少的生产线。多数机构的生产区,都会设计出3条生产线,而每一条生产线,都会配备相应的生产小组。在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启用重生产线,能够将员工工资、生产维修费用等,进一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针对成本的节约而言,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符合流通加工集成优化的最终目标。第三,有效地将生产周期缩短。对于当代社会而言,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周期,都是社会上非常关注的。现下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的购买也趋向于理性。所以,考虑到生产区的生产能力问题,再加上交货时间上的限制,必须将生产周期有效缩短,一方面可以加大客户的订单数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经济效益充分的提升。第四,提高出库效率。经过前3项原则的执行,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的解决,基本上固定在正确的道路上。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将出库效率最大限度提升,保证货物道路的合理性,要在规定时间内装车发货,最快速度的送达,这样才可以形成流通加工的良性循环。

2.2 流通加工集成优化策略

在物联网环境的影响下,流通加工集成优化的开展,需要按照一定的策略来执行,单纯的凭借过往的经验来操作,并不能在最终获得预期的目标。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过往的流通加工集成优化,在环境的限制性上较强,多数地方在经验的积累方面较为丰富,所以经验化的优化,在以往是比较受欢迎的。但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仅在开放程度上较高,还得到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制约,想要在最终的成就上达到**,经验当中的偶然性,有时会变成一种阻碍。建议在流通加工集成优化当中,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第一,按照先进先出策略来完成。对于原料区域而言,每种原料的存放数量虽然存在差异,但是至少都会存放1个批次。每一个批次都存在入库日期。此时,应该将先入库的原料,进行先出库处理,以此来更好的避免早期进货原料出现失败的情况,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第二,同单同批次策略。在原料区域的工作当中,同一种原料也存在差异性,各个批次的生产条件、入库条件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质量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同。此时,在选料的过程中,需要将同一份订单的同一批次原料进行应用,减少混乱的情况发生。第三,同单同线策略。一般而言,生产区会设定3条生产线,为了保证在产品的质量上达到一致的特点,需要将同一个订单的内容,尽量的安排到同一条生产线当中,这样有利于保证产品本身的生产效率,同时很少出现大规模的问题。

3 数学模型

3.1 参数定义

物联网环境下,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的处理,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来完成,进而将很多的问题有效处理,减少过往的缺失与不足。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数学模型的建立当中,需要将各个参数的定义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后续的求解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本次研究当中,参数定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上:t表示的是时间序列号,t=0、1、2、3......48。N主要表示的客户订单的总量。J表示的是产品种类的总量。Nj表示的是,产品为j的原料批次的总量。M表示的是生产区域当中,生产线的总量。V表示的是成品区域,货道的总量情况。Qi表示的是客户订单为i的产品需求总量。Xij表示的是,客户订单i当中产品j的需求量情况。Rjk表示的是原料区域当中,存储的产品j批次的k的原料总量情况。CAm表示的是,生产线为m的生产总能力情况,是一个定值。Sv表示的是货道为v的货道容量情况,同样是一个定值。ek表示的是产品j选择的批次k原料的单位惩罚值。R表示的是,延期交货的时候,针对延期订单的单位惩罚值,这是一个定值。在STi表示的是,订单为i的流通加工开始时间情况。OTi表示的是订单为i的具体发货时间。PTi表示的是订单为i的首托盘下线时间情况。FTim表示的是订单为i在生产线m的生产完成时间情况。

3.2 模型约束

在数学模型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模型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为最终结果的精确,提供较多的保障。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结合参数定义以后,决定在模型约束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选料决策时原料区原料库存约束和订单需求量约束:

第二,制定生产排产时的生产线的生产能力约束和订单需求量约束:

第三,制定入库决策时成品区的货道容量约束和订单需求量约束:

3.3 解答分析

在物联网环境的影响下,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的解决,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问题,其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同时在解决的方案上也不会局限在单一的框架当中。因此,针对该问题的解决,可以尝试采用多目标的决策方式来完成。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其主要指的是在数学模型的帮助下,利用多个优化的目标函数来进行解决分析。在解决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综合的角度来出发,针对各个目标进行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在针对各个目标的处理过程中,应该按照协调的方法和折中的方法来完成,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每一个目标函数值,能够在给定的区域当中,尽量的朝着最优的解答方向进行靠拢,从而实现了多个目标、多个优化的解决目的。

4 流通加工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体系架构

对于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的解决,还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现阶段的物联网环境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各方面的内容组成,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改进。而在流通加工的层面当中,倘若仅仅是按部就班的操作,不仅无法在最终得到预期的成效,更加容易造成相反的效果,a生的新问题,很容易对今后的发展造成威胁。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有效的设计“流通加工智能管理系统”,将该系统与物联网环境充分的融合,可以在各项问题的解决上,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系统的设计当中,会通过外部接口的作用,与企业自身的ERP、WMS进行合理的对接处理,然后在通过ERP的作用,对客户的订单信息进行确认。为了防止在工作中表现出问题,还会在WMS当中,获得较为明确的库存信息。该系统在运作的过程当中,会通过多项服务来完成流通加工集成的优化,包括任务跟踪服务、统计查询服务等等,借用了WEB服务的功能,实现了从头到尾的优化处理,能够将流通加工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不影响产品本身的质量。

4.2 决策集成优化模块

对于流通加工集成优化而言,过往的很多工作虽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并没有在自身的问题解决上获得突破的进展,很多层面仍然是存在一定的隐患。物联网环境在现下的发展速度较快,无论是自身所具备的工作能力,还是最终可以达到的工作效果,都可以将未来的工作更好的完善,最终创造出较高的价值。分析认为,物联网在流通加工集成优化当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决策集成优化模块”的方式来完成。该模块的作用,在于将流通加工的任务更好的制定处理,同时还会针对任务的执行情况、流通加工的各项信息等等,开展合理的监控干预,在这种状态下,操作人员可以得到流通加工的实时信息情况,最终将流通加工任务进行有效的调节,减少了硬性任务所造成的各种不足,可以针对动态变化情况等,做出充分的反应和决策,将损失降到最低。

(1)基本资料管理子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如货物、库位、托盘、生产线、员工等流通加工基础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在输入各类基础信息之前,需要首先定义各类基础信息的类型,再按类型输入各类基础信息。

(2)流通加工单管理子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将客户订单自动转换成标准需求的流通加工单,并根据订单要求的发货时间、品种、数量和各生产线的生产速度等,预测每张订单的流通加工开始时间。计划员首先接收到销售部发来的客户订单,然后批量将客户订单导入系统,自动根据已制定的流通加工单格式转换并保存,同时预测每张订单的流通加工开始时间。

(3)备料管理子模块。主要实现将流通加工单分配成备料任务,并可实时查询备料任务和其执行情况。计划员首先按日期下载需要加工的流通加工单,然后系统按照选料策略和原料库存信息自动匹配原料出库库位和托盘号,将流通加工单分配为备料任务,并给执行者。

(4)生产排产管理子模块。主要实现将流通加工单分配成生产任务,并进行排产且可实时查询生产任务和其执行情况。计划员首先按日期下载需要加工的流通加工单,然后系统按照排产策略和生产区生产信息自动将流通加工单制定成生产排产计划,并给执行者。

(5)成品入库管理子模块。主要实现将流通加工单分配成成品入库任务,并可实时查询成品入库任务和其执行情况。计划员首先按日期下载己排产的流通加工单,然后系统按照入库策略(同单同货道和同单放相邻货道等)和成品库存信息自动匹配入库库位,将流通加工单分配为成品入库任务,并给执行者。

4.3 移动手持执行模块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都不可能通过独立的内容达到较好的完成效果,必须要在多个层面努力,才能将最终的工作充分实现。物联网在现阶段的发展速度较快,无论是自身的体系,还是所具备的功能,都可以针对流通加工集成优化提供较多的帮助。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执行“移动手持执行模块”,同样可以更好的推动流通加工集成优化任务的完成,在各项问题的解决上,均可以达到良性循环的特点。制动手持执行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流通加工管理任务进行执行,并且将已经执行的任务信息,通过手持终端机录下来,保持和管理层的数据信息同步。操作人员将计划员分配好的手持任务,使用手持移动端下载下来。由此可见,移动手持执行模块的设计和应用,能够对流通加工集成优化,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减少了固有的不足,在可行性方面是比较高的。

(1)拣料作业子模块。该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备料员在执行拣料作业过程中将物料从原料区搬运到生产区,分为整盘拣料和拆分托盘拣料,前者是指将需要拣料的托盘与库位解除绑定,后者是指从指定的源托盘取出一部分原料放到另外的一个空托盘上拣料。下载备料任务后,备料员根据任务指示找到并核对源托盘,按照指定的拣料方式执行。从执行的效果来看,该模块虽然是基础的功能体现,但是能够针对大量的繁杂工作进行合理的干预,一定程度上对流通加工集成优化,产生了疏导的作用,为后续工作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2)成品入库子模块。该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协助搬运工在执行成品入库过程中将成品从生产区搬运到成品区。下载入库任务后,搬运工根据任务指示先将成品与托盘绑定,再根据入库库位提示,将托盘搬运到成品区,绑定到指定库位上。

5 总结

本文对物联网环境下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展开分析,在现阶段的工作中,物联网环境已经充分的建设,未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对于流通加工集成优化而言,在日后的工作上,仍然是存在着较多的挑战,当下问题的有效解决,并不意味着将来的工作可以完全符合预期。因此,针对日后的流通集成优化而言,还需要在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分析上更加细致,将多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执行,要创造出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云松. 基于物联网环境探讨流通加工集成优化问题[J]. 才智,2015,20:343.

[2] 刘向民. 物联网对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影响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4.

[3] 常雯.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4.

[4] 杜其光. 物联网环境下供应链可用制造能力优化配置与运营协调研究[D].天津大学,2015.

[5] 李守林. 基于物联网驱动的物流园区信息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6] 杨申燕. 物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的创新与定价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7] 苏美文.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8] 王丽川. 物联网的应用对水产品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9] 张永旺. 物联网环境下生鲜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0] 吴亮. 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W,2011.

[11] 李征. 物联网带宽优化分配与智能物流监管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2] 王傅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新型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

流通加工范文3

商务部在东莞召开“双百市场工程”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总结2006年“双百市场工程”进展情况,交流各地工作经验,部署2007年的工作。昨天,一些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大家还参观考察了东莞信立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感到很受启发,很有收获。下面,我就“双百市场工程”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双百市场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为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过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市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双百市场工程”开局良好,取得初步成效。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仅一年,就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2007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改善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国务院2007年工作要点》也明确: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切实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促进农民增收。今年1月,总书记还亲自视察了吉林东福米业公司和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这两个“双百市场工程”企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关怀。

(二)各级商务部门努力工作

一年来,商务部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工作。一是核定示范项目。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按照扶优扶强,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实行倾斜的原则,确定了重点支持的市场、企业及项目。二是出台扶持政策。从中央贸易发展基金中安排5亿元,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环保等准公益设施和仓储、配送等经营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和规模化。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会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度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资金支持原则、方式和标准等做出了规定。四是保证项目质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2006年度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标准与验收规范》,下发了《关于加强2006年度“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将“双百市场工程”纳入《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两个部级专项规划,以及《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双百市场工程”。24个省市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37个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召开专门会议213次,下发工作文件203份。按照商务部的总体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制定了本地区“双百市场工程”实施规划,向商务部择优推荐市场、企业和项目,会同当地财政部门拟定了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督促指导项目建设与改造,协助试点单位落实贷款13.3亿元(2006年11.1亿元,2007年2.2亿元),组织开展项目验收等。截至2007年4月16日,商务部2006年核准的414个建设或改造项目,已经建成了386个,其中批发市场准公益性项目161个,基础设施项目74个,流通企业冷链系统项目85个,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66个。35个省市完成了 “双百市场工程”项目验收工作,累计向企业拨付补助资金3.47亿元。为了交流推广各地推进“双百市场工程”的经验,商务部于2006年10月在河南商丘召开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现场会, 在湖南常德召开了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工作会议。昨天上午会议又安排湖北省等4家商务主管部门介绍他们推进“双百市场工程”的工作情况,安排东莞信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等4家市场和企业,介绍其承担“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建设改造的情况以及实施效果。这些经验都很好,请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三)地方党政部门大力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海南、重庆、贵州、、新疆、大连、宁波和新疆兵团,将“双百市场工程”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5个省市将“双百市场工程”纳入地方“十一五”规划。16个省市主要领导同志对“双百市场工程”做出了重要批示。海南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双百市场工程”工作。2007年,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指导和支持力度。

在配套政策方面,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四川、陕西、甘肃、大连、厦门、深圳等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配套资金7958万元。其中,北京安排2748万元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天津安排400万元,对总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给予直接补助;陕西安排1000万元配套支持“双百市场工程”项目。河北安排了400万元、山西安排450万元、黑龙江安排180万元、吉林、安徽各安排500万元、福建安排200万元、湖南和厦门各安排300万元、甘肃安排800万元、重庆安排80万元。江苏对重点批发市场冷藏、冷冻、中央空调等动力用电按工业用电价格执行。2007年各地落实配套资金8450万元,其中上海、新疆和大连各2000万元,陕西1000万元,厦门350万元,吉林、湖南、四川各300万元,天津200万元。

不少省市的领导对“双百市场工程”进行了考察指导:重庆市市委书记、市长王洪举,山西省省长、副省长宋北杉,陕西省省长***、副省长赵德全,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主席马启智,河北省副省长付双建、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胡伟等。安徽、湖北、海南、、青海等省区,也有两位以上省级领导同志考察了“双百市场工程”。

(四)有关部门和单位广泛关注

“双百市场工程”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中农办、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双百市场工程”很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财政部积极帮助商务部出主意、想办法,在严格资金使用管理的同时,主动提出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作进度。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刘克崮副行长亲自考察“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助落实试点企业贷款并予以利率优惠,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改造工作。

“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一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2006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双百市场工程”进行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新闻单位也多次对“双百市场工程”进行报道。各地省级新闻单位也普遍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五)积极作用初步显现

“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据统计,纳入“双百市场工程”的100家市场主要是全国性和跨区域市场。2006年累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占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10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2006年食用农产品销售425亿元,新增交易额41亿元。

二是提高了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后,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国家标准实施改造升级,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农产品流通环境得到改善,食品安全系数增加,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三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试点单位普遍取得了“兴一个市场,富一方农民,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的良好效果。商丘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06年实现交易额103.5亿元,同比增长45%。该批发市场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190多万亩,与11.5万余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户年均增收600多元。

四是增加了就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有效增加了就业。截至2006年底,列入“双百工程”的100家批发市场累计带动新增就业81万人,其中直接就业人数为20万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从业人数1万多人,带动相关人员就业近6万人。

五是承担了稳定市场的社会责任。2007年3月,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遭受了罕见的暴风雪袭击。“双百市场工程”试点单位积极组织蔬菜和肉类等农产品供应,在维护市场秩序、平抑物价、稳定人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进度参差不齐。由于一些省市未能及时制定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影响了整个“双百市场工程”的进度。我在商丘会上已经讲过这个问题,但现在类似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仍有个别省市还没有向商务部和财政部报送验收工作总结报告。二是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承办单位不按商务部制定的项目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实施项目建设改造工作,以至造成部分项目达不到规定要求,无法通过验收。这其中既有企业的问题,也有商务主管部门的因素。三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增强。一些市场和企业还存在着“等、靠、要”思想,非要等到商务部下达项目核准文件后才开工,导致部分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四是部分省市对信息报送工作不够重视,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

二、努力做好2007年“双百市场工程”工作

根据中央2007年1号文件、国务院2007年工作要点的总体部署,商务部将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深化“双百市场工程”试点

在着力巩固现有试点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改善200家试点单位的经营环境和设施设备,完善服务功能。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为主要任务,重点加强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直接向城市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终端配送农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联系,促进订单生产,建立并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组织“双百市场工程”试点单位,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维护农产品消费安全,搞好产需衔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二)搞好2007年项目申报及核准工作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推荐那些经营规模较大、有改造提升计划,且自筹资金落实的单位,力争做到优中选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可以对2006年确定的市场和企业作适当调整。对2007年没有新建项目或所报项目不符合支持方向的承办单位,停止资金支持,同时将部分具备申报资格,条件较好的市场和企业,纳入2007年度“双百市场工程”试点范围。需要强调的是,已经取得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市场建设司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严格把关,认真做好项目核准工作。

(三)协调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将继续采取投资补助与贴息相结合方式,全额预拨补助资金,以支持“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协调,帮助各地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对“双百市场工程”项目提供融资便利并给予利率下浮优惠。协调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规划、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切实把“双百市场工程”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做好今年的“双百市场工程”工作,我在这里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双百市场工程”是一项重大惠农、利民工程,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商务系统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努力为试点单位排忧解难。各试点单位要格外珍惜大好机遇,抓紧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要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积极维护“双百市场工程”形象。

二是要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报告工作,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力争把“双百市场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会同财政、工商等部门,形成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把“双百市场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有关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双百市场工程”顺利推进。

三是要切实保障项目质量。要严格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督促承办单位认真做好项目落实工作,保证项目达到基本的功能要求。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搞好项目验收工作。验收时要积极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要大力加强后续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四是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首先,要严格禁止已经取得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的项目重复申报,防止出现利用同一个项目向多个部门伸手要钱的情况。其次,各地商务、财政部门和承办单位,都要严格遵守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双百市场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严禁任何单位骗取、挪用或截留资金。第三,要严格按照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规范操作。项目竣工和验收前,不得拨付补贴资金;未经商务部同意,不得擅自改变资金支持方向、支持方式和支持单位。

流通加工范文4

一、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内容及流通管理现状

(一)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内容

所谓图书流通管理,是指图书收集、检阅、整理等等内容,通过图书整理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这也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加强流通管理才能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因此,图书流通管理一直是图书馆重点关心内容。例如,图书上架、图书整理、图书保存等工作都属于流通管理工作内容,流通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对这些工作了然于心,才能快速解答读者问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并且,很多图书馆会根据图书类型,对其进行针对性分类,还会加强对纸质书籍及数字化书籍的科学储存,这都有利于图书馆实现科学化管理,也能不断推动图书馆健康发展。

(二)工作人员面临多种业务压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使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形式出现变化。图书馆开始构建线上及线下一体化借阅服务,期望为读者提供更好体验,促进图书流通率提升。根据读者需求展开无障碍流通,对图书借阅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流通管理工作人员,需向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及时了解读者反馈及读者需求,才能确保采购多元化图书,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图书馆借转型机会,增加一些附加服务,使流通工作综合性更强,工作人员面临多种业务压力,急需提升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其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也需全面提升,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需要,促进图书馆积极转型和完善。面临多种压力的流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保持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的同时,积极进行自我提升,接受定期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

(三)流通管理人员工作量逐渐增加

图书馆新型运营模式,使图书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增加。但其工作人员既要负责图书借阅工作,又要线上解答读者疑问,为读者提供适宜的图书类型,这使其工作量逐渐增大。虽然线上借阅平台的图书分类已经尽量合理化,但仍需要工作人员对读者进行一定指引服务,才能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构建读者满意度更高的图书馆流通服务。流通管理人员在保质保量工作时,需积极维护纸质图书资源,更需增加网络知识掌握量,了解和掌握更多工作技巧和工作模式,才能更好地为读者进行全方位服务,更能为不同读者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一般线上借阅平台构建时,会在其中融入大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但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完善,需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由此可见,智能化时代,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在逐渐增加。

二、提升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效率的重要性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很多人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享受,而图书馆作为文化流通基地,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书籍,也能加强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但这也需要各界加强对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视,并积极加强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投入,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硬件和软件不断革新,也能为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发现提升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效率,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有效展现图书价值,这对藏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能促进图书馆积极转型和革新,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智能化图书借阅服务。

(一)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促进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发展,是希望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当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时,读者的借阅需求也能充分得到满足,这也能使图书馆发挥最大价值,并推动图书馆的良性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图书馆必须优化管理和服务特色,才能使更多读者加强对图书馆的认可,并积极在图书馆中借阅相关书籍。而且,很多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为提升工作效率,会加强对读者需求的分析和综合考量,通过考量可以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充分展现图书馆魅力,使更多读者成为图书馆的忠实用户。图书馆图书流通不仅具有教育价值,也具有社会和人文价值,只有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充分促进其价值发挥,也能使读者充分感受文化和知识的魅力。

(二)有效展现图书价值

提升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充分展现图书价值。图书馆作为读者借阅的主要机构,其中不仅包含大量有价值的图书资源,也会对图书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这样才能方便读者借阅,也能真正体现图书的最大价值。例如,很多图书馆管理人员会不断完善数字化书籍目录结构,科学分类可以提升书籍的流通率。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图书馆开始构建线上借阅平台。线上借阅平台在构建时,便会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读者的图书借阅类型,并向读者针对性推送相关图书内容,这会使读者阅读更多感兴趣的书籍,也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图书馆加强对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视,也能加强对图书的科学整理和保存,这都能为图书流通概率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也能使更多读者习惯在图书馆借阅书籍。

(三)不断提升藏书质量

不断促进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也能提升藏书质量。工作人员在提升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时,会对现有图书资源进行针对性整理,通过整理可以及时采购更多图书资料。但由于数字化书籍数量不断增多,使其没有加强对纸质图书流通工作的重视,这也使得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热情。因此,很多图书馆的纸质藏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图书馆发展,也不利于图书流通效率提升。而当图书馆提升对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视时,相关工作人员也会受到重视。当得到重视时,管理工作人员会积极进行自我提升,也能积极促进其工作热情提升。由此可见,提升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藏书质量提升,也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发展。

三、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策略

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全方面分析和科学研究,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解决。同时,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也要积极加强对自身本职工作的充分了解,通过了解可以根据岗位职责进行针对性提升,也能以此为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奠定人才基础。文章将从图书管理人员培养、图书馆流通管理体系完善、现代化特色服务体系构建、信息化图书流通平台建设四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策略,以期推动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图书馆长效发展。

(一)积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养

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需要人才的支持。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不断培养,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我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不断优化。首先,图书馆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要根据管理人员需求,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也要根据图书馆发展需要,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优化,这样才能使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也能使人才在发展过程中,了解更多图书流通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图书馆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还要积极引导管理人员接受再教育。例如,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也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发展;最后,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通过互联网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也能促进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现有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图书流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对其进行针对性解决。

(二)完善和优化图书馆流通管理体系

想要积极促进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优化,必须有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加强对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也能确保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系统性运行。首先,在制定相关管理体系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尊重,这样才能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进行充分融合,并促进流通管理体系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例如,制定相关管理体系时,可以积极参考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引导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管理体系制定中,可以体现图书馆管理体系的人性化,也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相关管理体系更好的落实;其次,构建相关流通管理体系时,也要充分考虑读者需求,这样才能为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也能使读者借阅和阅读书籍的意愿更强。例如,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和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也能根据读者需求优化管理体系,这更能体现图书馆的人性化,也能制定一套相对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图书馆可以以网络匿名问卷调查形式,定期了解读者的意见和心声,这样才能了解现有图书流通管理体系是否需要优化,也能以此了解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并促进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三)根据读者需求构建现代化特色服务体系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图书馆想要吸引更多读者在图书馆查找相关图书资源,必须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并不断丰富纸质及数字化馆藏资源,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图书馆有很多限量版和典藏版数字化书籍,但很多读者无法及时查找相关类型书籍,这也导致传统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线上图书分类,不仅要对相关图书进行明确分类,也要标注相关图书的出版年限,这样才能使读者快速选择需要的书籍。并且,不同的图书馆可以加强互动,通过互通可以交流工作经验,也能进行优势互补,构建具有特色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虽然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源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书籍在借阅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图书馆也要积极完善数字化图书馆,不仅要采购数字化书籍,也要在采购数字化书籍的同时,确保加强对作者版权的尊重。而且,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加强对图书借阅量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补充,也能根据读者需求采购相关书籍,这更有利于图书馆积极发展,也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体验。

(四)积极构建信息化图书流通平台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图书馆要积极构建信息化图书流通平台,这样才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使读者足不出户便能借阅书籍。例如,信息化平台中不仅要有借阅模块、还书模块,也要包含图书查询模块、读者管理模块、互动模块,这样才能充分方便读者的借还需求,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相关读者数据的全方位收集,并以此加强对读者的科学化管理。同时,积极构建互动模块,可以使志同道合的读者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这能提升图书流通平台的活跃性,也能提升图书资源利用率。并且,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对图书流通平台进行不断优化和革新,优化时可以积极参考大数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图书信息化流通平台,也能有效加强图书资源共享,提升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虽然,目前很多图书馆已经建立图书流通平台,但现有流动平台功能模块较少,不仅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也不利于数字化图书流通。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问卷形式,积极加强读者调研,通过调研可以了解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也能了解现有图书流通平台存在的问题,这更有利于信息化图书流动平台完善,也能为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人员展开工作奠定基础。

流通加工范文5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紧迫感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面向市场,搞活流通。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实现对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城乡市场,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载体;是农业部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内容。

(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随着农产品市场的逐步放开,各级农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农产品市场流通这一成长性业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尤其在定点市场建设、农产品营销促销、农产品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产品市场流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农业部门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全国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各级农业部门务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必创新思路,转变职能,强化措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与市场流通并重的轨道上来;务必按照职能配置,切实履行研究制定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规划、组织协调菜篮子工程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提出有关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大宗农产品市场流通的政策建议、预测并农业各产业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等工作职能,开创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新局面。

二、更新观念,明确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思路与原则

(三)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农村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形势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立足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农业部门抓好市场流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必须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在工作思路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市场建设重点要由数量扩张向内强素质、提升功能转变。二是流通方式要由过分依赖传统的有形市场向有形市场与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并重转变。三是由注重保障数量充足向保障数量充足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在工作布局上要狠抓“三项重点”:一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为先导,推动建立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相衔接、现货市场与无形市场相配套、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呼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要全面强化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促进发挥我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大国效应,加快构建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和衔接国内产销的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体系。三要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优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制度环境。

(五)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要注重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好调控、支持、规范、引导与服务。二要注重因地制宜。围绕产地抓市场,狠抓流通促生产。产地市场建设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防止“有场无市”;要整合市场资源,避免市场建设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三要注重务求实效。特别是在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中,对“节、会、展”等展览展销活动要进行事前调研,突出产业、产品、区域特色,确保产销衔接有实效,避免盲目贪大、求洋、求全。四要注重统筹安排。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要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三、突出重点,加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六)积极搞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近期,各地农业部门要尽快开展一次农产品市场流通状况调查,结合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认真做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逐步构建数量适度、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七)加快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市场建设规划上,要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构建起全国统一的批发市场网络,使之成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递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重点加强信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档次,增强交易功能。在市场运作模式上,要鼓励支持传统市场加快改制步伐,通过明晰产权、实行股份制等形式,进行公司制改组改造,提高运营效率;扶持鼓励传统市场组建农产品物流和营销公司,将市场由物业型经营主体改造为营销型经营主体,真正发挥农产品市场在流通中的龙头作用。

(八)重点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围绕产地抓市场建设,以市场流通促产业发展,这是各地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中的成功创造。要把产地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主导产业、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建设与完善龙头市场、核心市场,有效促进主产区农产品的对外流通。

(九)认真筛选与管理定点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已成为各级农业部门做好市场流通工作的信息采集点、工作联系点,对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意义重大。要继续做好定点市场的选定工作。既注重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又注重市场规模、运作模式和发展前景,逐步把全国各区域、各产业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市场纳入定点市场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市场的管理。开展定点市场工作考核、流通能力评估等工作,建立对定点市场的动态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近期要集中开展一次定点市场清理工作,对功能退化、工作开展不力的市场予以摘牌。要加大对定点市场的扶持力度。适当向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倾斜,同时兼顾中西部地区,推进定点市场升级改造。

(十)不断强化市场信息服务。要在发展现代电子信息网络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话、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模式,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要重点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发挥市场信息对引导农产品跨区域有序流通的重要作用。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对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引导作用。

四、开拓创新,全面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

(十一)提升农产品展览展销活动水平。近年来,各级各类农产品展览促销活动在国内外蓬勃开展,有利于促进产销对接、培育品牌名牌、提高流通效率,“会展经济”对活跃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作用日益突出。要认真总结办展、参展经验,加强对各级各类展会的统筹、规范、组织和引导,坚持以政府扶持引导启动展会,以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壮大展会,积极培育特色突出、实效显著、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展会。

(十二)积极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促进我国有竞争力农产品的出口工作。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协会进行国外市场考察和调研,通过组织境外参展等活动加强出口营销服务。

(十三)加快完善农产品网上展厅。中国农业网上展厅运行两年来,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农产品营销促销网络平台。各地要在继续宣传、组织、发动企业进厅展览展销的同时,充分利用各地农业信息网络资源,组建地方区域性网上展厅,并与中国农业网上展厅联网运行,使之成为网上永不落幕的交易会。有条件的地区,可研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营销促销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五、着眼长远,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现代化

(十四)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现代流通方式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发育的方向性要求。要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注重期货市场的培育。近期要继续开展批发市场农产品拍卖交易试点,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新机制,总结规范交易模式;做好批发市场电子统一结算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改善交易手段,规范交易行为,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连锁经营,为批发市场与连锁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农民面向连锁经营,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质量规格,形成商品批量;积极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连锁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系。

(十五)积极推进农产品交易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分级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结合我国农产品的品种、特色,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尽快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涵盖主要农产品品种的交易分级分类规格标准体系,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十六)认真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要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组织和企业做好农产品的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标准化生产等工作。要注重拳头产品、优势产品、原产地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注重生产、流通环节的技术服务与指导。要通过市场化经营运作,催生一批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覆盖率,把品牌、名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品牌农业。

六、加强引导,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

(十七)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要注重支持引导壮大农民运销队伍,培育农民运销合作组织,积极鼓励生产大户、运销大户领办合作组织。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对各类流通组织、协会的规范和引导,通过加强服务,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十八)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要不断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落实农民经纪人培训制度,逐步提高农民经纪人素质。要优化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扶持和强化服务,帮助经纪人不断拓展销售市场,扩大经营规模,改进技术手段,完善经纪功能。

七、积极协调,优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境

(十九)营造顺畅流通环境。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营造公平健康的交易环境。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检测力度,对农药、兽药、添加剂残留超标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不准上市。要加强市场质量监督,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市场信誉。

(二十)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开通全国性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优化流通环境的重要举措。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农业部等七部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年内开通全国“五纵二横”的“绿色通道”网络,督促落实相关政策,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完善“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尽快实现省际互通。同时,积极推动开通地方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并实现省内外无差别对待,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和优惠政策。

八、摸索规律,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理论体系和制度建设

(二十一)注重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理论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形势下的一项开拓性工作,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当前制约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要注重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规格化包装、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研究创新。要重点从农民参与流通领域利润分配出发,创新利益联接机制,构建产业化经营理论,探索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理论体系。

(二十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制度。要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理论创新制度、市场体系建设与管理制度、流通主体培训登记制度、营销促销活动管理制度、工作体系建设制度、流通信息共享制度等。产区与销区农业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九、加强领导,确保农产品市场流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涉及面广、开拓性强,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要立足当地实际,不断研究农业部门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产销衔接,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持。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并做好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流通加工范文6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产品;流通;损耗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连锁超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超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便利店超市已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生鲜产品经营已逐步成为超市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生鲜产品也是超市经营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超市经济效益的获取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其他产品相比,生鲜产品的保质期比较短,这也对生鲜产品的流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水果和蔬菜等生鲜产品在流通中平均损耗比例高达30%,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由此可见,我国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提高连锁超市生鲜经营利润。下面,我就结合某连锁超市实际情况,对生鲜产品流通损耗控制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连锁超市生鲜产品经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连锁超市生鲜产品损耗的内容

所谓生鲜产品主要是农户种植或者生产的没有经过加工或者加工较少的一些产品,一般来说,它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品以及肉类等。在具体的流通过程中,这些生鲜产品的损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通中的自然损耗。在流通中,由于受到存放环境、外界温度以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鲜产品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出现自然损耗,致使产品的新鲜度下降,甚至腐烂,从而降低产品的价值。第二,流通中的人为损耗。在生鲜产品流通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包装、运输、以及搬运等操作,在这些操作环节中,人为因素也会对生鲜产品造成损坏,增加产品的损耗。

二、连锁超市生鲜产品流通损耗的原因

1.生鲜产品流通模式问题

流通模式是造成生鲜产品损耗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讲,第一,流通环节多。在现实中,我国大多数连锁超市并没有实现农超直供,还是以传统的流通模式为主。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中,它的流通程序如下: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销售地批发商――连锁超市零售商。由此可见,生鲜产品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从而使产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第二,流通中现代化操作水平低。在生鲜产品流通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拣、包装、运输以及储存等,而这些操作多是采用人工或者半机械化方式,操作的现代化水平较低,不仅工作效率低,增加了产品流通中的时间,而且还容易对产品的质量造成破坏,从而增加产品流通损耗。

2.超市对损耗管控力度不够。

连锁超市对生鲜产品损耗管控力度不够也是产品流通损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具体来讲,第一,在产品采购方面。目前,一部分连锁超市生鲜产品主要是从农贸市场的个体摊位上进行采购,这虽然增加了产品采购的选择空间,但是,与此同时,生鲜产品采购对象也更加不确定,不能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从而无法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管控,增加了产品流通损耗的风险。第二,在冷链建设方面。在社会发展新时期,连锁超市生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超市中的冷链建设还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发展需要,这也会加大生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

3.生鲜产品加工配送问题

在生鲜产品流通中,加工配送是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降低生鲜产品流通损耗的关键一步。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生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相关建设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些大型的专业的加工配送组织中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品流通中的损耗。比如,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拥有自己的生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但是,规模比较小,功能也比较单一,没有建成一个采购、储存、加工以及配送为一体的专业加工配送组织,并不能很好地对一些初级生鲜产品进行深加工,达到延长产品销售期限的目的。而那些负责生鲜产品加工配送的个体户,无论是在加工设备和技术上,还是在配送能力上,都十分有限,这也会增加产品流通中的损耗。

4.销售过程中关注度不够

生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也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生鲜产品的关注度不够,超市没有做到及时的补水、保鲜,以及没有对将要变质的生鲜产品采取有效的措施,任由产品变质,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耗,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连锁超市生鲜产品流通损耗的控制措施

1.创新生鲜产品的流通模式

为了有效减少生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我们首先要对产品的流通模式进行创新。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减少流通环节。正如上文所述,传统的生鲜产品流通模式中,涉及到多个流通环节,容易增加产品损耗。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流通中的环节,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品损耗。第二,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在生鲜产品供应中,我们也可以采取农超对接合作的直流模式,具体的合作方式可以是联合经营,与农户合作经营,成立农业合作社等,也可以是订单式包销,超市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农户种值超市需要的品种,采取订单式包销的方式。其中,连锁超市家乐福、永辉等就是采用生鲜产品产地源头直采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建立自营农场。除了以上方式,连锁超市还可以建立自营农场,实现超市和农场的直接对接,解决生鲜产品的供应问题。在这种模式的实践中,上海城市超市就是一个成功典型。

2.加强产品流通中的冷链建设

在流通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较低,有利于延长生鲜产品的储存时间。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冷链建设的方式来减少产品流通损耗。第一,在连锁超市方面。连锁超市要加大自身冷链建设投资,构建一个完善的物流冷链体系,实现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四位一体的冷冻化,从而通过冷冻处理,减少生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度。第二,在生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一些生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也要积极实现转型,一方面要加强冷冻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提高加工配送等业务能力,从而减少产品流通中的损耗。由于自身储藏、配送能力的提高,很多生鲜商品如肉品、高档水果等可以实现源头大批量采购,大大的减少中转环节,不但可以降低损耗,同时也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探索新的产品深加工方法

在连锁超市中,生鲜产品具有易损和易腐烂等特点,因此,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损耗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生鲜产品出现损耗,必定会影响它的价值,给超市带来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连锁超市采取深加工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对一些出现损耗但还没有变质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品的销售期限,增加产品的商业附加值。在生鲜产品的深加工处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深加工形式。在现实中,产品深加工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连锁企业处理中心统一进行加工;连锁超市门店自行进行加工;或者业务外包进行加工等。选择何种加工方式,需要我们从连锁超市实际情况出发。第二,深加工技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产品的深加工处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对生鲜产品深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不断促进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使它更好地在降低产品流通损耗方面发挥作用。

4.加强生鲜产品销售过程的损耗控制

针对生鲜产品自身的特点,在销售过程中,超市生鲜管理人员应适时地对生鲜产品给予关注,对一些叶菜、果菜、水果等容易风干、变质的商品及时给予补水、保鲜,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限,降低相应的损耗。同时在销售中,要充分发挥“舍得”精神,在生鲜商品成色最好的时候,采取适当的促销手段,将产品销售出去,及时变现,实现其价值,而不能待生鲜产品有变质的迹象,仍然舍不得低价出售,最后一文不值,以至于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对于生鲜产品,在销售时应给予比常规商品更多的关注,减少其销售损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鲜产品流通损耗是生鲜经营中的一大难题,也是连锁超市经营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中,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出现自然损耗和人为损耗,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和价值,增加了超市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创新生鲜产品流通模式,加强产品流通中的冷链建设,探索新的产品深加工方法,加强生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控制,从而使产品流通中的损耗得到合理控制,促进连锁超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莹浣.超市生鲜食品鲜度控制问题及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29):26-27.

[2]陈军,但斌.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问题及控制对策[J].管理现代化,2008,02(04):36-37.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18 19:48
下一篇 2024-06-18 18:1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