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范文第1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中小学管理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对中小学管理重视不够,个别学校安全措施不到位,学生的成长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创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范文第1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中小学管理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对中小学管理重视不够,个别学校安全措施不到位,学生的成长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省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的战略目标,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将创建和谐校园作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使创建工作组织健全、方案落实、措施有力。要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人人重视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依靠全社会,共同推进创建工作。

二、以建设平安校园为重点,积极创建和谐校园

校园平安稳定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20*年9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了“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提出了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各地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各地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全面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平安校园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为主线,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化解矛盾,处理问题,严防可能发生的针对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感。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各地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历史和办学特色,结合时代要求,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要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促进领导与群众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不断完善校园设施,丰富教育资源,为师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育,大力提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按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制度,对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要依法依规,严惩不怠。

四、强化学生的法制、安全和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创建和谐校园范文第2篇

大家好!

我是核工院09级勘查技术与工程黎海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学风建设 创建和谐校园》.

首先,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我们"树和谐校园新风尚,做优良学风东华人"这个话题.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

和谐之声悦耳动听,和谐之画赏心悦目,和谐的环境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谐的社会世界才得以发展前进 .

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是"和谐校园",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我们而言是终生难忘的,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想这段美好的时光应当在充满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里度过.那麽什麽样的校园才是和谐校园呢

首先和谐校园应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当你走进这个校园的时候.你会被和谐校园的精神和文化所感染,这个校园能够让你深深地体验到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氛围,在校园里每一个班级都充满生气,充满灵气,充满创造力,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样的校园丰富了我们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每一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

其次,和谐校园里充满着诚信友爱,什麽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历来就把"诚信"当作一种修养,一种美德,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大家熟悉的一句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就是诚信.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更应把诚信放在首位.

第三,和谐校园里必须包含着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我们的校园培养并造就着中国的未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要面向未来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和谐是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树立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意识,确立这样一种新思想,拥有这样一种发展观,我们就能拥有改革的思想,实践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就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那麽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身上的太阳发光"吧.

创建和谐校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关系;家庭教育

学校是相当重要的社会化机构,校园环境的和谐与否,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创建一个和谐、健康、友善、平安的校园,安全是解决一切的条件和基础。教师要专业化、高素质发展,学生要健康成长,都需要安全和谐的环境。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要求之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搭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

关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变革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迷失在自我的追寻中,如果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师生关系会逐渐疏远,学生对学校的疏离感会与日俱增。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为他们创建一个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学生在这个和谐友善安全的环境中,才能与同学、教师发展良好的互动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形成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

所谓生生关系,是指同学之间的水平交往的人际关系,浅显一点讲即伙伴关系。在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管理情绪的能力,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和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朋友,有智慧地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二、构建幽雅的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

氛围

校容、校貌、各种设施、设备等静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校风、班风等动态的校园文化环境相结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开通心理知识的健康教育网络,营造和谐、稳定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团结友爱的班级气氛中形成合群与合作的良好品格。

三、挖掘学校与家庭实施心理健康同步教育的渠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由于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则过分袒护孩子,这就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通过家长会、专家讲座、家长现身说法等方式,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创建和谐校园范文第4篇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o戈尔曼提出了情商(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的概念,认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情商大致可以概括为五方面的内容:情绪控制力,包括自我安慰的能力、对冲动的控制力、处变不惊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等;自我认识能力,包括了解自身优缺点的能力、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能力、对人生大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等;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包括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不断明确目标、情绪专注于目标等能力;认识他人的能力,包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尊重他人等;人际交往的能力,包括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与人和谐相处等。

和谐校园的建设呼唤情商教育

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笔者认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治校、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校园,应该是公开透明、充满正气的校园,应该是师生之间互敬互爱、充满信任、团结一致的校园,应该是活力四射、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应该是平安稳定、秩序井然的校园,应该是环境优美、欣欣向荣的校园。和谐校园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是主体,因此,和谐校园的建设就应该以大学生为出发点。但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过的是紧张而单调的高中生活,他们除了搞好学习,不需要思考什么,更不需要对自己或是他人负责任。很多家长也把考上大学作为教育的终点,认为考上大学就万无一失了。

然而对于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说,怎样正确的认识、评价、激励自己,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面对社会等等一些问题却常常困扰着他们,很多时候,他们以前所接受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于是,有些入学成绩不错甚至是“尖子”的学生经常泡在机房或网吧里,结果荒废了学业;同学之间为了一些生活琐事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个别学生由于承受挫折能力差,或因恋爱失败等就丧失了生活的勇气……这些问题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低,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感知自我,不能够激励自我、发展自我,也不能够正确认识他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情商不高。康德曾经说过:“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长,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切入点

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高校里的各类人才最终都要融入社会,而能够实现各方面的良好沟通必然要求高情商,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情商与智商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情商具有可塑性和后天性,情商的积累不存在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却需要贯穿于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学校各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并把情商教育的目标纳入到学校整体运行机制当中并形成制度,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情商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体现情商教育的思想,情商教育不是一门课、一个讲座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在各个环节不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情商。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高校应该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情商教育的内容,通过活泼的讨论课、实践课,让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丰富起来,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情商教育的目的。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和调整,开设情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关修养教育等,让学生从课堂中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

教师的行为在日常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者如果对被教育者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受教育者就容易受到激励,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情商,在各方面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不断进行自我修炼,加强自身的敬业精神和学习意识,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经常性的进行换位思考,不对学生横加指责,加强自己讲课的激情和幽默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等。学校应该重视教师情商的作用,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师德建设,通过教师情商的提升促进学生情商的教育。

要想做好学生情商教育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情商状况。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入学伊始便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以问卷形式初步发现问题,建立学生情商档案,对于个别问题较大的学生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工作。仅有以上工作是不够的,学生工作者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通过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通过与学生集体座谈、单独对话掌握学生情商状况,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广泛深入的了解学生情商状况以后,要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情商修炼,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创建和谐校园范文第5篇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一所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培养目标、管理特色、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价值复合体以及这些价值观的物化形态。它的表层主要表现为学校的校容、校貌、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它的深层是大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等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应当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创新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对现代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分析

(1)从文化主体因素看,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管理者文化

学生文化:学生群体是高校中最大的群体,学生文化反映了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文化,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宿舍生活、时尚思潮、精神风貌、社会实践以及各种社团活动。

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导向,对学生起着导向性、示范性、教育性等作用。教师通过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多元价值体系进行批判地吸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理性思考问题,从而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理想性。

职工文化:职工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职工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营造服务育人的校园氛围,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构建职工文化的关键。

管理者文化:管理者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管理者文化反映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管理风格和领导艺术,高校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分析本校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的现状,并善于引导和设计文化建设方向,努力营造出积极、健康而又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

(2)从文化形态因素看,校园文化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设施文化和环境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显示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文化样式,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建立学校运作的工作规程和制度,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方式,这是一切校园文化活动的准绳。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思想理论体系,校园艺术活动及其成果、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以及价值观念、认识方式、思维模式等,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所高校的传统和风气即校风、学风、教风、领导作风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学生文化的多元化与构建和谐院校

学生文化的多元化与构建和谐院校,就是不断地在文化融合中寻找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既要多元文化符合和谐共处的规律,又要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和谐院校的构建。

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这些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和盛行好比双刃剑,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高校校园主流文化成为营造和谐院校最为重要的因素。校园的主流文化是健康活泼、清新高雅、蓬勃向上的。但是由于受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好比“双刃剑”,它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一方面它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比如:优秀的卡通和影视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流、了解社会提供了有利的帮助;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学生文化的多元性也有其消极的方面。首先网络上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缺乏真实感,往往带来某些欺骗性,学生可能会在匿名心理的主导下进行有悖常识、常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其次网络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影视文化中充斥着不少色情、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于是在部分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浮躁化、庸俗化的言行。其消极因素使许多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与思想困惑、混乱的状态,成为校园主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在大学校园里,无论地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无论是学科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不能用主流文化或者本土文化去替代它、挤占它。我们要承认和尊重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各种文化的有益成分。

多元文化融合与构建和谐院校并不矛盾,我们应不断地在文化融合中寻找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既要符合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规律,又要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学生精神风貌的培养以及和谐院校的构建。

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院校的主要措施

1.精心规划、合理布局

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在发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院校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和谐发展,既要量力而行,又要有所作为。要坚持适度超前与倡导节约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花园式、园林式的校园,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优越的环境。在规划时,要体现“和谐”的理念,使学校文化设施整体规划,蕴含和谐文化,体现育人理念。同时,还要在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追求其物质效果和精神效果。正确处理好建筑与设景,区域的“动”与“静”,做到“无一物不景,无一景无用”。要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从细微的设计中人手,使之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使其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出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放飞理想的翅膀,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在搞好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环境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与学校相关的各类关系建设和开展好学校的各类文化活动等。特别是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里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学生努力学习的旗帜。校园文化发展起来了,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构建了和谐院校。因此,要确立鲜明的校园文化主题,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的特色学校,逐步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做到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

人,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熏陶人。

2.崇尚科学,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张贴名人画像、设立文明标示牌、安全警示牌和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文化宣传栏等途径,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墙、文化长廊等形式,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人文、博爱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氛围。要尤其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硬件建设,通过书展、读书月、报告会等有效形式,营造书香校园,成为学习型校园的典范,提升学校魅力。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一切都着眼于依靠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充分依靠人、解放人、服务人、凝聚人、团结人、发展人、造就人、培养人、保护人,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院校工作的始终。

3.突出主体,丰富载体

发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师生是主体,要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同时,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把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院校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寓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于实践之中,并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要把构建和谐院校工作与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两项工作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在人民满意教育和学校的主题创建过程中,把构建和谐院校的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抓好落实。同时,要与各类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园文化的表达方式。各高校每年都应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组织师生开展女生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以板报、专栏、广播、校报等宣传舆论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以摄影展、书画大赛、诗文朗诵大赛、文艺汇演等文化形式塑造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激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共青团组织在创新校园文化体系中的作用

1.高校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

校园文化涵盖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因此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统一协调部署。高校共青团作为学生实施校园文化的主要职能部门,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既要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工作的统一格局,又要追求一种有序、有机、优化的建设。

(2)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

团的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文化工作既是共青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共青团其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高校共青团就应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自身为主体,组织进行各项文化工作,在文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特长,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此类文化工作具有群体性、业余性、多层性等特点,有效提高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水平。而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社会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团开展的文化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内涵相同,外延一致,目标统一,本质都是青年文化,结合点是满足广大团员青年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因此,对高校共青团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2.高校共青团在创新校园文化体系中的措施

(1)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切实转变工作思路

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心理、科学、人文等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培养和提高的教育体系。共青团要用这种现代素质教育的观念来反思工作的基本思路,把全面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目标。

(2)要以校园各种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成才为出发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高校共青团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才能体现出工作的真正价值,才能在广大学生中赢得生存基础,这也是创新校园文化体系的要求,尤其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要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舞台;另一方面,要尽量满足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生理等方面的正当需求。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各类大学生社团.全面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以推动地方经济为结合点,大力扩展活动空间。

高校共青团系统可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深入中小学校、社区乡村。积极开展计算机扫盲、科技扶贫、文艺下乡、社会调查、政策法律宣传等活动。这些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牵动了社会资源。高校共青团要增强生机和活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紧扣时代进步的旋律,扩大工作范围,延伸工作手臂,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进步中寻求工作的结合点,这也是创新校园文化体系的又一表现形式。

(4)以加强自我管理为突破点,不断创新组织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动交流的重要阵地,它适应了学生的兴趣需要,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人气旺盛,生气蓬勃,具有参与人员多、活动面广、传承性好、自主性强等特点。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团组织的先进性和组织优势,从理论学习、工作研究到组织开展活动、提升活动层次,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载体作用。

在学生寝室建立团小组。大学生公寓是高校“三育人”格局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学生寝室是学生集体的最小单位细胞,在寝室集体内同吃、同住、同学习,彼此交往时间相对较长,由于接触零距离,互相了解、理解程度更深,默契空间大,彼此影响深。在生活化的轻松氛围中思想行为表现自然,信息流量大,这是与班集体相异之处。学生寝室是学生思想交流、心理互动、人际沟通的主要场所;是文化品味提升、三自能力生成、良好行为方式养成的有效载体;是构筑“三观”、健全人格、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第二课堂。寝室集体内所提供的丰富德育资源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基础。可以通过卧谈会、理论学习、寝室设计评比等团小组活动,来优化育人环境、美化生活摇篮,构建健康、文明、高雅、规范、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

结语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0 13:47
下一篇 2024-05-10 13:47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1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