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读后感
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第1篇
《红岩》读后感1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红岩》,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敬佩江姐的坚贞不屈;我敬佩许云峰的视死如归,我敬佩成岗的临危不惧,我敬佩所有大义凛然、舍身取义的革命烈士。
江姐,一位巾帼英雄,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完成党托付给她的任务,她受尽严刑拷打,却从不畏惧丝毫不屈服。当敌人用竹签子钉她的手指时,她强忍疼痛,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当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密裁时,他毅然地说了一句:“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始终不会动摇。
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当他被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却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江姐、许云峰、刘思扬,虽然已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永不倒下。
伟大的***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曾经有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他们的精神就像岩石一样顽强,他们的形象就像五星红旗那样光辉!
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革命烈士的名字:江竹筠、刘国志、许晓轩、成岗……
《红岩》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红岩》的关于革命战争的书,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而是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
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迪,我知道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红岩》读后感3
每一本书都是一种思想的理解与放大,并引出其他更多的思考。永远跟党走,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每当到说到祖国,我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自豪之情。是啊,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又怎能按奈得住那颗激动之心呢。
不久前,第一次读《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被人们称之为好书的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
第四篇讲的是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刚看到一半左右时,便有两行泪沿着我的脸颊往下淌: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里的是一颗颗鲜血淋淋的人头,她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走到牺牲者的名单前,排在第一行的竟是自己的丈夫。她腿一软差点摔倒,但事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我实在无法想象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痛苦。但这名坚强的女***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不止江姐,《红岩》中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视死如归的成岗;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出身豪门却坚强斗争的刘思扬;勇气与智慧并存的渣滓洞难友们;白公馆勇斗敌人的战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作为21世纪的人类,我们应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虽然不能像那些革命英雄一样,但也可以为祖国尽一点微薄之力。
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第2篇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虽然今日早已不同往昔,但是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很多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慈爱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坚强的,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是伟大的。她外表虽然柔弱,但她有着惊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她的牺牲,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伟大。在战争年代,她鼓舞我们为革命奋斗,而现如今,她教我们如何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浅析;红色经典;历史课;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40-01
红色经典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历尽艰辛,最终获得解放的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是进行历史教学的**补充材料。将红色经典与历史课链接起来,灵活再现历史,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认同感,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一、找准红色经典与历史课的有机结合点,
让学生感知历史
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那段历史是一片空白。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中规中矩地讲述,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激不起兴趣。荧屏上的红色经典影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借助电影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地感知历史。找准适当切入点,把电影中相关片段嫁接过来,它起到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在讲杨靖宇领导游击队在东北抗日时,我给学生放映影片《杨靖宇》片段: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被敌人围在树林里,他处境艰难,临危不乱,最后寡不敌众而被捕。敌人砍下他的头,解剖他的尸体,发现他肚子里只有草根、树皮。学生显然被影片感染了:当看到杨靖宇在树林中孤军奋战时,我看到学生焦虑不安的眼神;当看到日本人解剖杨靖宇的尸体时,我看到学生愤怒的眼神,听到学生小声的怒斥“小日本太狠毒了”。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学生对东北游击队抗日的艰辛与英勇抗日有所了解。借助电影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整合红色经典,使其与历史课相互交叉渗透,
让学生感悟历史
红色经典著作作为历史课的“另类阅读”,其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的特点,平时着力引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红色经典原著。历史与文学作品相结合,既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把握,又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共鸣。
如在讲抗战历史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赵一曼》、《烈火金刚》等著作;在讲解放战争时,可以让学生阅读《红岩》、《林海雪原》等经典名作。
课堂上让学生灵活运用占有的资源,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间接体验。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人物的所作所为,把整合的内容在自己身上作想象性投射。通过表演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范围中,设身处地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一致的感情。这样外在环境与内在心灵统一起来,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构建和发展知识。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课后开展征文比赛,如“我心中的经典人物”。通过活动,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历史,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体现。
三、通过红色经典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
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历史课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而红色经典在思想教育方面能起到蓝本作用。
在战争的烽火狼烟中出生入死的军人,经历血与火、马革裹尸、慷慨悲歌、铁马冰河的考验,百炼成钢,他们可歌可泣的人生历程,对当代青少年有很大启迪。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曾经跪着的历史。”在经历漫长的屈辱、被占领和同样漫长的艰难抗战后,普通的中国人希望看到自己的民族英雄,看到他们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人物都洋溢着永不停息的快乐,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敢于发出“向我开炮”的豪言壮语。
学生通过课堂观看影片,课外借助阅读延伸触角,体验情境,领略斯情斯景,引起心灵震动。教师要因势利导地教育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由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引导他们学习先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第4篇
下各中小学校要抓住中国***建党100周年的契机,结合“诵读学传”工作组织好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宣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创作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欢迎查阅。
为庆祝中国***建党100周年,讴歌党100年历史征程中的光辉业绩,加强对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教育引导,发挥好“诵读学传”项目的育人作用,深化“诵读学传”工作内涵,xx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育局、县文广旅局计划联合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诵读学传”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二、参与人员
全县中学中职共青团员、中小学少先队员
三、组织机构
本活动由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育局、县文广旅局联合主办,县图书馆、各中小学具体承办。
四、活动内容
本活动由分三个阶段举行。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2021年6月,寻找“红色朗读之星”活动。各学校在校内初赛选拔的基础上,每校组织推荐10-15名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到县图书馆一楼朗读亭进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其中红色经典文章由县图书馆指定并提前发给各学校进行练习准备。
具体活动流程:各校根据活动计划安排(活动计划见附件),提前与团县委、县图书馆沟通具体时间,由学校安排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到县图书馆参加诵读活动。诵读活动主要包含专业老师诵读技巧指导、朗读亭红色经典诵读、指导老师点评、“红色朗读者”证书发放等环节,活动内容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第二阶段,2021年7月1日建党节前后,举办“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由全县各中小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围绕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创作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的诵读节目,表演形式不限,节目要有创意和感染力。每所中小学至少推报一个参赛项目(参赛报名表见附件2),参赛人数不限,每个参赛作品表演时间10分钟以内,将分为小学组和中学中职组进行比赛,分别评选一定数量的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和优秀组织奖,参赛节目报名表于2021年x月x日前将发至团县委邮箱xx。
第三阶段,202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面向社会各界举办“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全县社会各界围绕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到县图书馆一楼朗读亭进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其中红色经典文章可由县图书馆指定也可以是读者自备。
五、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开展“诵读学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将“诵读学传”工作贯穿于学校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制定工作计划,倾斜工作资源,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结合各校实际,加强诵读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专门力量,成立工作专班,认真做好校内初赛选拔和学生组织工作,及早启动大赛节目筹备,确保取得实效。
2.创新形式,扩大活动影响。各中小学校要抓住中国***建党100周年的契机,结合“诵读学传”工作组织好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宣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创作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诵读学传”工作情况,要整合资源、借力发力,努力扩大影响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组织单位要加强分工协作,按照活动方案要求,认真做好活动筹备组织工作。团县委负责做好方案起草、计划安排、诵读大赛筹备、宣传报道等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做好学校通知、宣传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县文广旅局会同县图书馆负责做好专业老师约请、场地布置、证书制作、诵读文章精选等工作。
团县委联系人:xx;电话:xx;电子邮箱:xx。
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第5篇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该书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红楼梦》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被人们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素材展示】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运用视角】
本素材适用于“心灵之旅”、“泪眼人生”、“美丽的惆怅”、“徜徉在经典的花径”、“逝去的青春”等写作内容。
【运用技法】
一、焦点透视,增加作文含金量。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作者在她出世前就以奇特而浪漫的“还泪说”寓示了她清灵孤高的性格和凄苦愁结的遭遇,只有理解了黛玉的眼泪,才能透过她的泪光理解其焚稿、葬花时的内心世界,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深层而别样的情思。
二、巧用意境,佳句更添才情。《红楼梦》是永恒的美的经典,小作者引用其素材写作也是展现自己才情的一种极好的途径,如何巧妙运用绮丽的才思,融入自己的感悟,并借用经典中的佳句和场景,呈献给读者一种美丽的情境,文章又如何会不引人入胜呢?
【运用举隅】
一夜的风雨,打得花儿漫天地飞舞,那一地的残红,是你无限的愁绪。看着那凋零的春光,你感伤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将花儿看做自己,今天花儿的凋零,是否暗示着自己将来的命运?你怜惜,扛着花锄为花儿安葬,你不愿让它们就这样被一地的污浊所玷污。一片,一片地拾起,拾起的不是凋零的花朵,是你对未来所有美好的希望,还有和宝玉的爱情。
( 选自获奖作文《捡拾岁月美好的花瓣》)
【点评】小作者深情的诉说,仿佛眼前就站着那个葬花的伤感女子,“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轻吟一句《葬花吟》的诗词,小作者带领我们在诗情中感受黛玉对美好的珍视和对爱情的珍惜,其才情和智慧便自然显露了。
林黛玉是蓝色的。她本是绛珠仙草,为报神瑛灌溉之恩,才下临凡界,注定要流尽一生的眼泪。蓝色虽是忧愁、敏感、孤傲的,却也是清新、叛逆、坚强的。黛玉始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她的一生大概可以用“冷月葬花魂”来概括。在月色晴朗的夜里,天空不是深蓝色的吗?那么深邃却那么无奈。
(选自时文《七彩红楼》)
【点评】黛玉的美是眼泪浸润而成的冷色,小作者巧妙地用忧郁的蓝色作为黛玉一生的底色,并将黛玉的脱俗和天空的深邃而无奈的蓝色联系在一起,让读者耳目一新。如果在名著的阅读中加入自己新奇的思考,作文也将在经典的古树上开出新花。
当年离恨天外的一株绛珠仙草,只为还那神瑛侍者一生的仙泪,一次又一次哭红了双眼,将潇湘馆外的斑竹,做痴心的明证。诗社中你是佼佼者,可谁又能懂那份寄居他家的无奈与彷徨?无望的爱情折磨着你的身心,怡红院里你的几滴轻泪,竟惊得夜鸟往冷月飞去。你说花是需埋的,若让它被人践踏了去,则花魂不还;若让它随浊水流了去,则花灵不全。于是你手把花锄,以一曲《葬花吟》,吟出花之无奈,吟出人之悲苦,吟得偶听者乃至读者潸然泪下。 (选自考场作文《温一壶月下红楼》)
【点评】一个如烟的女子,一生琥珀色的眼泪,在苦涩的泪水中感受黛玉的凄苦,聪明的作者抓住一个“泪”字,就像拿到了打开黛玉人生密码箱的钥匙,从人物素材的一个焦点透视,多向挖掘,自然能写出更深刻隽永的文字。
【拓展延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