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1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24小时共享书店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遥 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2篇
2015年山东高考时间及考试科目已经整理如下,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尽请关注!
时间科目6月7日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6月8日9:00—11:00综合15:00-17:00外语
语文、数学、综合三科自主命题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1(适用于文史方向)、外语、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2(适用于理工方向)、外语、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试题满分各为150分;综合1和综合2试题满分各为300分;各科累计总成绩满分为750分。语文、数学、综合1、综合2由山东省自行命题,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由教育部命题。命题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进行。报考外语或有外语口试要求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外语口试。外语口试工作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口试内容与时间由山东省各市自行确定。口试成绩须于7月3日前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主观试卷网上评阅高考评卷工作在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管理,各评卷点负责具体实施。评卷点设在山东大学[微博]和山东师范大学。所有科目的主观卷(卷Ⅱ)部分均采取网上评阅的方式。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于6月25日前公布。考生对成绩如有疑问,可于成绩公布之日起3日内,向考试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申请复核,逾期不再受理。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考理科综合 全国新课标卷 山东新课标卷
高考理科综合山东新课标卷与全国新课标卷都是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的指导思想之下命制的高考试题。试题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全国新课标卷(以下简称“全国卷”)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一套新课标高考试题,从2007年开始命题,称为宁夏卷,到2010年更名为全国卷,历时七年。山东新课标卷(以下简称“山东卷”)指自2007年开始的由山东省考试院自主命制的理科综合试卷,仅供山东省高考考生使用,至今也有七年的时间。从2007年开始各省(市)陆续由全国大纲高考卷进入新课标高考卷,截止到2013年的高考,全国只有广西一个省(市)仍沿用全国大纲卷。
以下分四个方面对山东卷和全国卷作比较分析。
1 使用省份
表1:使用理科综合全国卷的省份
使用全国卷的省份由2010年的6个,增加到2011年的10个,到2013年已达到18个。
2 试卷结构的比较
表2:理科综合试卷的分值比较
全国卷的满分为300分,山东卷的满分为240分。山东卷与和全国卷相比,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总分的占分比例上基本相当。与全国大纲卷的物理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相比,无论全国卷还是山东卷的三科分值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表3:物理、化学、生物的呈现顺序及题量的比较
从表3看出:①山东卷的总题量比全国卷少了2题。具体表现在物理学科上,第Ⅰ卷选择题少1题,第Ⅱ卷必做题少1题。②山东卷和全国卷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题目的呈现顺序上有所不同。两种卷的第Ⅰ卷选择题均按照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呈现;第Ⅱ卷必做题和选做题均有不同的呈现顺序。③山东卷的物理部分,第Ⅱ卷选做题由2007~2011年的“3选2”模式更改为2012和2013年的“3选1”模式,与全国卷保持一致。④山东卷的生物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由2007~2011年的8道题,减少到2012和2013年的6道题,第Ⅱ卷必做题由2道题增加为4道题。调整后的题量与全国卷的相同。
3 物理、化学、生物分学科的比较
表4:物理、化学、生物考查模块的比较
从表4看出:山东省自主命题的前五年内,必考模块及必考模块的数量均与全国卷一致,但选考模块有所不同,表现在物理学科的选考模块数量上,山东卷比全国卷多一个,即山东卷物理学科是“3选2”,全国卷是“3选1”。对于2012~2013年的山东卷,无论是必考模块还是选考模块及其数量均与全国卷一致。
表5:物理单科试卷结构的比较
表6:化学单科试卷结构的比较
表7:生物单科试卷结构的比较
从表5、6、7看出,2012~2013年的山东卷一改沿用了五年的试卷结构,在物理和生物学科上做了较大的调整:①物理:选考模块的模式由“3选2”改为 “3选1”,分值由16分减为8分,明显低于全国新课标卷的分值比例。山东卷共7道选择题,比全国卷少1题,每题的分值为5分,比2011年的山东卷增加了1分。山东卷第Ⅱ卷的实验题一般由两个实验组成,但以一道题的形式呈现;全国新课标卷的实验题也大多是由两个实验组成,但以两道题的形式呈现。所以从题目数量上看,全国卷的必做题比山东卷多了1题。②生物:第Ⅰ卷选择题由2007年~2011年的8道题,减少到2012~2013年的6道题,第Ⅱ卷必做题由2007年~2011年的2道题增加为2012~2013年的4道题。调整后与全国卷的选择题和必做题题量均相同。
4 选考模块的选做统计
表8:物理、化学、生物选考模块的考生选作比率
从表8近四年的统计数据看出:
物理学科:山东省自主命题前五年的“3选2”模式下,考生选做3-3模块的人数最多,其次是3-4模块,而且这两个模块的平均分也高,分别是4.94分和5.05分;选做3-5模块的人数最少,平均分最低,为3.35分。2012~2013年山东卷改为“3选1”的模式,无论是三个模块的选做人数,还是平均分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选做3-3模块的人数最多,平均分最低,为3.92分;选做3-4模块和3-5模块的人数相当,平均分也相当,为6.5分。全国卷的“3选1”模式下,选做3-4模块的人数远多于其他两个模块的人数,选做3-5模块的平均分要高于其他两个模块的平均分。
化学学科:山东卷选做“有机化学基础”的人数最多,该模块的平均分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平均分相当。全国卷选做“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人数最多,该模块的平均分略低于“有机化学基础”的平均分。无论是山东卷还是全国卷,选做“化学与技术”的人数都是最少的,平均分也都是最低的,且与其他两个模块的平均分差距较大。
生物学科:山东卷和全国卷选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人数最多,该模块的平均分和“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平均分相当。
5 启示
5.1 2012~2013年山东卷的试卷结构较前五年做了较大的调整,无论是必考模块还是选考模块及其数量均与全国卷一致,表现出山东的理科综合试卷结构逐渐趋向于全国卷的试卷结构。尤其是物理学科减少了一个选考模块的作答,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掌握知识范围的要求,对大多数考生的减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2 从近四年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来看,更加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不过分强调试题的知识点覆盖面。山东卷多年不曾涉及的考点,在全国卷上有所体现,如:电源的效率,光电效应方程,气体压强的计算,波的相位、生态工程等知识点。
5.3 对选考模块的教学和复习,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高考考查一个模块,则学校给学生指定一个选考模块的学习和复习,有明显的应试痕迹,这与新课程的理念课程的选择性相背离。再从近些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题目来看,考生减少了选考模块的学习,对自主招生无疑是不利的,所以从考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最好的做法是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侧重的学习一个选考模块,其他的选考模块都适当的涉猎到,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完成。
参考文献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4篇
山东近代考古始于1928年章丘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如今经过七十余年的辛勤工作,山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已经基本建立,为深化这一区域的考古学研究创造了条件。伴随着山东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该地区的农业考古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山东地区的农业考古研究起步很早,但系统的研究则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吴诗池概述了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考古发展情况(2),随后又系统地分析了海岱文化区的史前农业状况(3)。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增多,吴诗池先生在九十年代初,对山东地区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4)。九十年代以后,关于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研究,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系统研究,如石敬东利用出土文物资料研究了枣庄地区的史前农业(5);房道国概述了济南地区古代农业考古发展情况(6)。同时,这一时期的单个文化的农业生产工具的研究得到了发展,有学者在系统梳理海岱龙山文化生产工具资料的基础上,对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生产工具进行了类型学的考察,并进而对区域间的生产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解释(7)。另外,还有学者综合研究了岳石文化的农具,认为岳石文化的农具较之龙山文化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不是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衰退(8)。至于其他的一些研究则散见于各类有关经济、环境等研究的文章中(9)。进入二十一世纪,山东地区的史前农业考古研究的文章鲜见于各类刊物之上,综合系统的研究略有述及(10),而区域性的个案研究成果则未见发表。
从以上山东地区史前农业研究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多限于综合整体叙述分析,而缺乏深入的个案研究,尤其是生产工具的个案研究。区域性的农业研究虽有所涉及,但是研究的领域还有待扩展。总之,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方法还急需改善,因此,其研究的紧迫性较之其他领域更为突出。
二
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这些问题既有资料方面的原因,也有研究方法方面的原因。
资料方面,目前山东地区史前考古发掘资料中,多数侧重于陶器的统计分析,对石器基本上是粗线条的描述,尤其是在考古调查资料中,鲜有对石器的全面系统描述(指文字、线图、尺寸描述齐全者)。资料的不足在发掘器物的数量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例如山东龙山文化发表的资料中陶器数以万计,而石器仅有几千件,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差距说明了学者们以往对石器的重视程度不够。当然,这可能是时代的原因造成的,因为过去学者们偏重于对文化分期的研究以及文化谱系的建立,而在这方面陶器比石器更具优越性。另外,山东地区史前考古资料还缺少植物、动物鉴定的资料,虽然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和简报中有些这方面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多是零散的、少量的,不利于综合系统的研究。
研究方法方面,山东史前农业考古研究过去多从生产工具入手来研究农业的发展状况。这种方法上的单一化,不利于揭示农业生产发展的本质。在一些具体的研究上则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偏重整体叙述分析,缺乏个案深入研究;侧重农业发展史的研究,缺乏农业发展动因的合理解释;农业起源研究略显不足。
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研究存在上述问题,资料丰富程度不足是一个原因,而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研究方法的改善才是关键。农业考古研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多种方法的整体运用是必然趋势。史前农业考古研究没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只能采用考古学资料进行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考古学的理论不断传入,为综合系统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今,考古学研究领域中正呈现"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趋势,农业考古研究亦是如此。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资料获取程度,同时也相应地扩展了研究的领域。农业考古学应该以此为契机,丰富自己的研究理论,改进技术方法。这其中民族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分析的方法尤为重要、民族学中有关原始民族以及现代晚进民族的资料是进行史前农业考古学研究的"活化石",这些资料可以为史前农业研究提供参考;经济学中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原理,对史前农业发展进程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数学中统计方法对史前农业进行量化研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正如上文所讲,过去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学研究注重整体叙述分析,缺乏个案深入研究,而个案深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式就是量化研究。整体叙述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史前农业的发展进程,但要想深入了解各个时期的农业状况则必须采取量化分析的方式,因为量化分析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各种因素的比例关系,发现隐藏于实物资料背后的深层次动因。例如,我们过去将目光过多地集中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上,从生产工具的变化角度寻找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春秋以前金属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并未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农具不是农业生产的唯一"指示器"(11)。如果从量化的角度来分析,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农业考古研究不仅要复原古代农业发展史,还要对此进行解释。既然农具不是农业生产的唯一"指示器",那么就应该找到另外的"指示器"。从山东地区史前遗址的发现情况能够大致看出这方面的因素。山东地区史前文化谱系比较清楚,从早到晚依次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目前已发现的遗址数量中,后李文化为10余处,北辛文化100余处,大汶口文化500余处,龙山文化1300余处,岳石文化近300处。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中打制石器还占一定比例,而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磨制石器已占绝大多数。在农业生产工具没有质的变化的情况下,社会如何支持大量增加的人口就值得深入分析了。山东龙山文化时期遗址达1300余处,表明此时人口已大量增加,要解释这一现象还需联系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龙山文化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城址大量增加、文字出现、等级分化加剧,这一切又不同于西方的文明模式,只能从中国的历史实际进行分析。从综合大型工程,如城址、祭坛的建筑可以获知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管理职能也会反映在农业生产的分工协作上,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农业生产。另外,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改善也会相应的增加产量,促进农业发展。因此可以说农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变量的原因。可见,只有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总之,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研究无论是从整体叙述上还是从个案分析上,都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并转换传统的研究视角,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多种因素综合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农业发展的规律,阐释中国文明的本质动因。 三
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研究虽然存在资料不足的现实情况,但是这并不妨碍农业考古学研究的深化,而且这种情况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得到改善。现在重要的是能够使广大考古工作者特别是发掘者在意识上形成主动收集农业考古学资料的观念,带着科研目标去从事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发掘是收集资料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是获得科学资料的关键。近年来,有关考古学分支学科的确立使得考古资料的信息量大增,这与发掘者的主观意识是分不开的。在农业考古学研究中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等分支学科的确立,让更多的考古工作者意识到了资料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因为研究的深入对考古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在传统考古学资料中有些是无法获得的。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学中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开展(12),为加强农业考古学资料的收集工作创造了条件。无疑新方法的应用扩大了研究的范围,也提高了农业考古学资料收集的精细化程度。
在资料不断丰富的条件下,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学研究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农业生产工具的研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了解个别区域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生产工具的特点和具体的生产方式,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生产工具是不同的,这与土质以及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而只有深化个案研究,才能了解地区间的差异。其次是农业起源的研究,多种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分析,是其取得突破的保证。农业是如何起源的问题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山东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其区域的系统研究必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里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最后是农业与文明的关系研究,在其他研究不断深化的前题下,能够取得长足的进展。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保证,但农业的发展不一定就能导致文明的产生。这里任何单一的因素都无法解释文明的产生。因此,综合分析山东地区史前农业发展过程并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以为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合理的解释。
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研究的问题还相当多,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农业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的改进。国外的一些研究理论、方法、技术是在总结西方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还需中国实践的检验。因此,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学研究在应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的时候,对总结中国自己的农业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陈文华:《简论农业考古》,《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
(2)吴诗池:《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5年第1期。
(3)吴诗池:《海岱文化区的史前农业》,《农业考古》1985年第1期。
(4)吴诗池:《综述山东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考古》1990年第1期。
(5)石敬东:《从出土文物看枣庄地区的史前农业》,《农业考古》2000年第3期。
(6)房道国:《济南地区古代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96年第1期。
(7)陈淑卿:《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生产工具的类型学考察》,《辽海文物刊》1997年第2期。
(8)任相宏:《岳石文化的农具》,《考古》1995年第10期。
(9)这类文章很多,主要有:
何德亮:《论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养猪业》,《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
刘俊勇:《试论东夷史前经济》,《中原文物》1994年第4期。
何德亮:《山东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考古学观察》,《华夏考古》1996年第3期。
(10)佟佩华:《海岱地区原始农业初探》,《庆祝山东大学考古系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待刊)。
何德亮:《试论山东地区的原始农业》,《庆祝山东大学考古系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待刊)。
(11)白云翔:《我国青铜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考古发现及其考察》,《农业考古》2002年第3期。
(12)有关山东地区史前植物硅酸体及其相关研究的论文主要有:
王克林、吴加安:《尉迟寺遗址硅酸体分析-兼论尉迟寺遗址史前农业经济特点》,《考古》1998年第4期。
靳桂云:《山东临淄田旺龙山文化遗址植物硅酸体分析》,《考古》1999年第2期。
孔昭宸等:《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考古》1999年第7期。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5篇
通过分析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沉着审清题意,不要先入为主
现在是新材料作文大行其道的时代,而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写得再好的作文,如果文不对题也是枉然。
尤其是在考场上碰到出乎意料、毫无准备的题目时更要沉着应对,想到肯定不只是自己感到难,很可能大多数考生都难,这就“扯平”了,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碰到难题就懵了,一看材料不好理解就乱了阵脚,脑子一片空白,肯定不知作文该写什么。须知,每年高考作文题都“别出心裁”,有时甚至有点“怪”,但也别被吓住了。考场作文心理因素很重要,冷静分析才能抓住关键,才能理清思路。一旦思路打开,就能与平时的训练打通,作文便可迎刃而解,即便不能写成一类文,拿个基准分以上还是没问题的。
二、要注重读书积累,不要东拼西凑
不管是全国卷Ⅱ的“语文素养”,还是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还是近年的山东卷,无不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淀。要想写好这类作文,没有一定的思考,靠堆砌事例材料生拉硬套就太低劣了。现今的Z文教学还有普遍的“一弊”,就是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而对语文课文又讲得过于精细、琐碎,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特别是往课外阅读延伸,导致很多学生高中毕业了,也没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与习惯,甚至没学会如何完整地读一本书。
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较注重对学生读书情况的考查,无疑是在释放信号,同时也是在对语文课营造读书风气发挥正面“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这个时代提出的命题。
三、要彰显思辨品质,不要单一思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