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范文第1篇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吴忠751100) 【摘要】文章初步探讨了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在查阅、浏览了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音乐教育概念、本质、特征及功能等内容做出了更深入的介绍,目的是使读者对现代音乐教育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对音乐教育在智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多学科共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能发展;多元智能

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范文第1篇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吴忠751100)

【摘要】文章初步探讨了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在查阅、浏览了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音乐教育概念、本质、特征及功能等内容做出了更深入的介绍,目的是使读者对现代音乐教育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对音乐教育在智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多学科共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能发展;多元智能

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型人才的更替、竞争对现代社会发展提出了急需应对的“发展性问题”。多元智能理论确认了音乐是人类智力的一种存在形式,对音乐和其他艺术学习,个体差异和智力发展特点等领域的涉及,使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艺术课程教育逐步形成以下共识:各种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是教育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和对象;以音乐为主的相关艺术能够承担实验测试的心理学课程研究,不但可以回应艺术教育、音乐教育中关于学习、兴趣以及儿童智能多方面发展的问题,同时还为姊妹学科探索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一、现代音乐教育在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长久以来被人们忽视、低估。在多数人看来,学习音乐所具有的能力对少部分将来需要从事音乐类工作的人们才是一定的、必要的,对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来说只是陪衬,音乐课程一贯被视为中小学的副课,在升学、成绩的杠杆下往往成为课时缩减的“强劲后盾”。但是随着各教育分支的发展与完善。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被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充分映证。近30年来,不但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实践教育领域里掀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个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引起了很多新的探索。加德纳概括的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智能八个领域。从多元的智能体系来看,音乐所具备的能力其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即“基础”的组成部分,音乐领域的活动对多元智能的一步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音乐协助人感受语言的不同节奏、不同音色和不同韵律,提高语言的智力水平;学会掌握音乐所具备的旋律的发展、节奏的变化、和声调式的关系和曲式结构等,无疑是可以提高对事物把握的逻辑能力;而且,作为时间艺术,音乐能够促进空间智能的发展;有些音乐教育活动需要集体参与,比如集体舞、合唱、合奏活动过程中,彼此之间的默契合作与和谐共处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过程性体验会增强人们对集体配合意识的认同,提高并促进人际智能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多元智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的不利因素

当前,现代音乐教育着有显著的智力开发功能的这一观点,人们大多能够达到共识。音乐教育的历史性地位不论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有显著提高。但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们并没有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偏激地认定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是“唯一不可逆的”,因此,导致了音乐教育方式方法的偏颇。有种观点认为孩子掌握的音乐技能越难越好。尤其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仿佛只有加大技术难度才可以“成才”,在此应该指出音乐教师们不要再去拔苗助长,迫使孩子被动练琴,不顾及他们情感智能的养成;更加不要以“**考级”作为主要目的,而驱向于只对分数的追求,致使音乐教育变成“应该教育”的“替代品”;琴童在压力重重的精神劫难中学习所谓的音乐技术性的难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潜能,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走出误区,找到不利因素所在,才能使孩子们正真愉悦地步人音乐艺术的美丽殿堂,获得在艺术领域的熏陶中身心、智能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的分歧

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两者又存在本质的差异。音乐教育主要是以审美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各方面发展的任务,它具有其特有的感性塑造以及情感沟通的特性,然而智能发展却是对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智能的发展研究,是一项极具理性的启发与培养活动。

感性、认知塑造是音乐教育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形成音乐的织体是变化、流动的音响,它们是具有一定音色、音高、力度和长度的音响材料,通过以节拍、节奏、旋律、音区、调性、调式、和声、曲式、复调、织体、配器等多种音乐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动人的艺术代表形象,用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因而,对于音响的感知认识是所有音乐活动——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的基础。强化感性认知的塑造,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否定了音乐教育所具备的理性指导作用。正好相反,合理的、理性的指导是确保音乐教育更加有效、更加深入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方法。所以,从感性认知人手与理性指导结合是一条非常基础、重要的音乐教学准则。它不但符合音乐教育的特点,而且符合青少年儿童们学习音乐的认知规律。

四、音乐教育的积极效果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表现艺术为媒介的一种审美艺术教育形式,属于美育范畴,它是我国当代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德育、美育的重要领域与途径。音乐教育包含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它具备教育的基本性质,并与学校教育中的智育、德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一致,都能够对受教育者施以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引导,它的目的在于启发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促使他们将来成为具有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其二,音乐艺术的教育,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目的、功能和规律,它是通过音乐美的载体和内容,去感染受教育者,影响他们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气质、高素质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帮助他们的智能发展的身体健康;强调个性特点和情感体验的特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活泼地、生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智能教育范文第2篇

构建未来学校形态,营造智能校园环境

升级优化基础设施。福田教科院附小大力推行教育管理数字化,构建具有附小特色的“掌上附小”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了附小特色数字中心机房,实现评价系统云处理,学生学业成绩大数据综合平台分析,优化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学科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基于5G技术,一方面完善校园安全管控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实施视频监控水平;另一方面,以“5G+互动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鼓励跨校区课程协同共享,“自动跟踪录播教室”“未来阅览室”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陆续启用。目前学校已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全覆盖。重构创新教学空间。重构后的福田教科院附小具有五种空间形式:一是“研学创中心”,是基于项目式学习、问题探究、满足高水平学习者(教师、学生)能力的学习研究创新的空间;二是“学科大观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学科教学情景空间、全学科班级图书角,在真实空间中感受学科魅力;三是“学校文化长廊”,利用此空间打造智慧图书馆、校园历史博物馆,凝聚、展现附小校园文化;四是“创意盒子”,这是一个创新型的孵化器,在此空间师生可以参与各种科技类创新项目,实现“让创意可见,让思维有型”;五是“云上学院”,搭建自选式创新学习超市,组建项目化学习网络社区空间。

引领规划整体设计,打造前沿智慧课程

两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了20多位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前沿的专家为全校教师量身定制项目化及学科融合课程培训计划,积极引导各学科探索开发“信息化特色课程”“AI+”特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智慧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并探索开发科技与五育融合课程。重塑年级组内各学科相对独立的形态,形成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程融合,是基于知识、经验、社会需求的融合。将其形成“学科+”的课程形态,即“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社会”“学科+活动”等课程形态。

AI赋能智慧教学,创设育人新生态

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深圳教育以教育部信息化“双区”建设为有力抓手,以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一直是刘锐娟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将使教与学变得多元化,并且可进行低成本、高效能的个性化定制,帮助学习者设计更有效的学习策略。2021年,福田教科院附小成功申报部级课题《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与区域教研的实践研究》。同时,福田教科院附小以青年教师“青蓝杯”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红烛杯”教学展示为契机,通过公开课、录像课、微课录制等活动,激发更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空间、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方面,学校积极普及人工智能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期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智能体育守护生命本色。深圳市福田区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综合改革实验区,福田教科院附小是全区首批参与中国教科院的重点课题《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研究》的学校,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致力于智慧体育探索研究,实施青少年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方案。2021年12月,刘锐娟亲自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项目子课题《“双减”背景下对智慧体育校园构建的研究》顺利开题。2022年1月,以学校为牵头单位的“智能体育学生数据分析与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荣耀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基于学校智能教学基础和理念,刘锐娟在体育科组率先尝试依托AI技术精准监测与评价学生的体能训练,利用运动数据采集装备+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佩戴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每位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及运动负荷情况等数据,对潜在的运动风险进行实时的评估与预警,把学生的体质数据形成电子成长档案,为教师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提供参考,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多样态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在线教学求质量,创新课堂新生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泛在学习普及的双重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提供全程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二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泛在化学习发展。项目化混合式研究团队结合学段特点、学校校情,以调查研究作为基础,以教师培训、课程实践、评价改革作为抓手,以项目化课程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在校内进行探索实验。

多元评价,看见动态成长

智能教育范文第3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体育教育的宗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和意志品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观发生转变,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在体育课程中发展共性,突出个性、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与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1.身体运动智能应用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因此培养学生身体运动智能非常重要。身体运动智能主要是指通过整个身体来达到操作物体的能力,或表达思想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喜欢户外活动,经常与人谈话时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对此老师可以发挥其长处,尽量让他们用肢体运动来学习,身心结合,使身体可以通过感官得以体现,如肢体游戏、速度跑、力量竞赛等,让其在学习时借助身体感觉来思考。

2.数学逻辑智能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对体育知识进行了解,而不是为了在体育课中刻意培养数学逻辑智能。数理能力强的学生喜欢找寻事物的规律,在学习时靠推理进行思考。对于这一类学生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分类、排序等方法来进行体育学习,并达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投实心球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什么角度投球会最远?思考什么会影响球的落地距离?从而针对学生的个人动作做出改进,提高成绩。

3.人际关系智能应用

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健康,体育教育目标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活动项目来对人际关系智能进行应用。如可以组织一场篮球赛、足球赛等团体项目活动,让学生自己配对,在运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配合,遇到问题互相帮助,教学中主要强调团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发展。

4.自然观察智能应用

有的学生喜欢自主探索,了解事物发展,善于观察鉴别,通过表象运用来进行理解思考。因此将自然观察智能运到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其今后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如体育课中运用器材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大多数老师认为如何摆放器材,教学用什么器材是自己的事,学生只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用、去做就行,但是忽略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器材的摆放位置;为何要这样摆放;所摆放的器材和体育活动有什么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器材全然不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思考,不仅会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并有效开发学生智能。

智能教育范文第4篇

通过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初步了解到了这一理论的精髓,那就是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意识到幼儿的潜在能力,因材施教。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单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幼儿。正像一句话所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也可以是资源。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幼儿的智力在横向结构上的不同,它不是说单纯水平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是有不同的结构差异的。

加德纳认为,智能或者智力是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的。所以,他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人类的智能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不是说绝对的这种解决或者这种智能就好,那种解决那种智能就不好,所以,多元是从这点引申出来的。

孩子的智力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以习以为常的眼光来看,他可能是无用的,甚至是你觉得他不值得你去花费精力培养或发展,但是你换一种眼光去看,可能他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你换一种眼光去看,你就会换一种条件支持他,从而让他的潜能能够去展现,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按照加德纳的理论,人的智能有八个方面,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或者叫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者。在我们的学校当中,现在关注的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排在第三位的可能是身体——运动智能,而其他的智能是排在后边的。因为我们的学校关注更多的是他在学业当中是需要借助语言,需要借助逻辑数学的思考来去赢得考试,而对于其他可能不考试的东西关注的就不够。但是按照多元智能的观点,在幼儿身上,每一种智能都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对幼儿的差异扬长避短,认识到孩子的每种智能都是一种学习方式,把这个优势的智能引导到他的学习当中的时候,促进他这些智能的发展,从而达成更好的学业的进步,而不是限制他这些方面的发展。

所以我们说,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一些智慧的潜能,八个智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每个人的组合是不一样的。而另外一个不同,可能大家关注的并不是特别多,就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也是有差异的。认知风格的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解读方式。笔者作为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总结和提升自己已有经验的同时,有意识地深入研究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因材施教教育工作的探究,逐步摸索到每个孩子都得到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建立幼儿档案

教师在日常各项活动与教学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及智能特点并记录下来。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能根据个体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与内容对其进行教育活动。所以,了解幼儿是实施因材施教的第一步,这要求幼儿园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游戏、生活环境,从幼儿入园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进行跟踪、仔细观察,弄清幼儿各项技能达到的水平,了解孩子的真实心态、兴趣、经验、学习方式等。每个教师每天重点观察三到四名幼儿,观察结果都必须仔细记录到每个孩子的档案表格中,并依据观察结果制定接下来的课程及活动计划,这种观察活动应始终贯穿于幼儿在园的生活与各项活动中。

二、根据幼儿智能特点,制定具体的因材施教方案

(一)初步制定因材施教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幼儿的智能特点,因为幼儿的智能特点相对稳定,一般可以以半月至一月为时间单位制定此目标。又因为每个幼儿的智能特点不同,所以,每个幼儿的目标方案、实施目标的时间制定也不尽相同。

(二)初步制定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将较空的目标用具体的活动承载下来,而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否贴近幼儿水平、是否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是否符合目标要求是这一环节最重要的问题。

三、实施方案,调整方案,落实因材施教活动

这是一个“实施——调整——再实施”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并不只是要求教师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实施工作,还要在实施方案时对幼儿进行继续的关注与观察,一旦发现与原来观察结果不相符合的情况,就必须对幼儿原计划的个案目标与实施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再依据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活动。

四、方案实施总结

每个幼儿的阶段性方案实施结束后,教师都要进行评价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一个阶段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以上是因材施教方案实施的基本过程,在具体实施因材施教方案活动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方案应面向全体幼儿。首先制定活动方案时,考虑全体幼儿智力发展的需求,使每个幼儿的才能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切忌只为一小部分幼儿制定活动方案。其次,我国各地幼儿园大部分存在班容量大、教师不足的情况,在实施因材施教方案时,由于能力、经历有限,常常只关注少数幼儿,树几个典型,以点代面,这对其他幼儿是不公平的。

第二,因材施教方案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和谐平衡的发展,而不是创造某一方面的天才。每个幼儿在智能方面的组合、聪明点不同,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目标效果,特别注重发展幼儿的长项智能,而忽略其弱项智能的发展,导致幼儿多元智能的失衡。

智能教育范文第5篇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霍华德•加德纳认为,言语智能、观察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推理智能等是构成人的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个人在不同智能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因此,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既有个体内部之间的差异,也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好坏的差别。加德纳的这些理论对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启迪作用,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对孩子潜能的开发,促进孩子独特优势的发挥。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要想在音乐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不仅教学内容要突出学科特点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音乐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要突出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中融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新教法,根据学生智能强项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促进学生智能弱项领域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发现的与音乐相关的事物,通过联想和构思引入课堂教学中,以寻求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音乐素养提升,培养他们的音乐智能的目的。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在圣诞节前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述圣诞节的由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欣赏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还结合了音乐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地领略音乐的魅力和内涵。又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预留每节音乐课的最后一部分时间开展“艺术舞台”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表演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形式,如唱歌、音乐剧等。通过这种能够展现自我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音乐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从聆听音乐到系统性的欣赏音乐,在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教师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教学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音乐所传递的正能量,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日渐被人们重视,音乐形式也呈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为满足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PPT、视频、投影仪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在课前播放相关音乐。在课堂中可以根据音乐授课内容选择视听感强的音乐视频,如歌舞剧等,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双重影响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内涵。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入。

(五)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在不断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过程中发现并改进自身不足,积极地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并重视他人评价和建议,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来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只以学习结果评价学生优劣的方式。评价应贯穿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水平差异以及智能差异,充分地认知和肯定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结语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47
下一篇 2024-05-09 20:47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