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传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体;新闻策划理念;差异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的差异
1、时效性差异
时效性是现代媒体行业博得受众眼球的法宝之一,国内外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新闻总量日渐增长,信息量空前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对于海量新闻信息的策划与捕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电视、报纸、广播三大传统媒体而言,在新闻传播内容的时效性上较之新媒体,明显滞后。传统媒体以报纸为例,无论是哪一类的新闻事件,都要经过新闻采编人员多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制作与,而真正到达受众手中的往往已经是“过去时”了,时效性无从谈起。报纸在新闻策划上就要避开自身短板,把理念运用到专刊、专栏等时效性不高的新闻题材上。电视与广播在传播内容的时效性方面仅仅具有相对优势,“现场直播”难以实现。传统媒体的发展壁垒是影响其赢得受众的关键,具有新意及特色的新闻报道才是新闻策划理念不断延展的目标。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新媒体的影响力,目前已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热点新闻的观察也不难发现,第一手新闻信息的信息源和第一手材料都来自新媒体。而且在短时期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媒体在传播内容的时效性方面优势显而易见,能够实现实时报道。以体育赛事为例,国际主要足球赛事集中在欧洲,通常是多场比赛同时进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能够很好地满足受众同时观看多场赛事的需求。
2、广泛性差异
媒体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媒体受众的范围,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报纸作为传统纸媒,到达受众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中途还将受到天气因素,地理因素的影响。电视和广播虽然能够克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需要技术支持,电视和收音机都要求架设光缆,信号塔接收信号。广播信号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偏远地区人群的收听需求。电视作为最为普遍的传统媒体,经过国内有线电视的推广,受众收看电视节目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节目,观看费用较高,无法满足广大受众的观看需求。这些特点使传统媒体更多地面对城镇受众。传统媒体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媒体,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与新型媒体行业进行着主动的融合,两大类型媒体具有各自鲜明的新闻策划理念。就传统媒体来说,新闻策划理念更加能够体现我国的社会主流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
同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在传播范围上也存在弊端。新媒体借助网络能够实现实时报道,但同样涉及到设备与费用的问题。铺设电缆,实现网络全覆盖也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然而随着手机用户的剧增,使手机逐渐成为了新媒体的最主要传播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新媒体在网络时代的新闻策划,更加注重对于手机媒介相关领域的开发和利用。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异
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是指受众最终接受到信息的媒介。传统纸媒,以文字的形式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通过报纸上的文字来了解国内外的新闻信息。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纸媒的种类也在逐年的细化,更为专业性的纸质刊物不断涌现,琳琅满目,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专业性需求。广播和电视则均是通过接受信号来完成信息传播的,不同的是,广播通过无线电信号传播,电视需要借助有线网络实现传播。在三大传统媒体当中,电视的传播方式更能够被受众所接受。纸媒通过文字进行传播,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传播,而电视是将二者合二为一,既有图像、文字,又有声音,使传播过程更为具象化。传统媒体的鞑シ绞缴羁逃跋熳牌湫挛挪呋理念,纸媒新闻注重文字力量,可谓“咬文嚼字”。广播注重声音力量,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较为严格。电视注重声音和图像,力求将声音和图像完美结合。
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电脑,与电视类似,通过有线网络进行传播。而手机与广播类似,通过接受信号实现无线传播。另外,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还体现在虚拟组织层面,互不相识的受众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通讯工具建立起了虚拟组织,并实现虚拟组织内的信息传播,在组织内信息,实现小范围内的共享。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效果上的差异
传播效果即媒体传播后对受众的影响。纸媒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依靠鲜明、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借助文学修辞来装饰内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行业对于纸质媒体版面的侵袭不断扩大,这一点让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播内容空间缩水,传播效果不佳。大部分受众对于纸媒上出现的广告嗤之以鼻,但纸媒又不得不以大篇幅的广告来维持其正常运营,矛盾突出。传统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在传播效果上体现最为重要的就是议程设置效果,通过舆论,传递正能量,使受众无不精神振奋,这也是传统媒体新闻策划最基本的特征要求。另外,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过程受到了时间、设备和技术的局限,是一对多的传播,受众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媒体所要表达和传递给受众的内容,受众无法选择传播内容,受众也无法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表个人见解,可见互动性就差了很多。所以传统媒体在新闻策划中需提高互动性,强化受众的参与程度,借助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反攻”。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以其时效性便占得了先机,率先抓住了受众。以国内几家大型门户网站为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办期间,对奥运会的各项比赛,尤其是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都进行了现场同步网络直播。各大网站每天的点击率突破一亿次,满足了国内众多的体育爱好者的观赛愿望,不出国门,也能收看到奥运赛事。当刘翔在本次奥运会上夺得一百一十米栏冠军的时候,在几小时内,通过网站对此消息进行评论的网友就达到了上百万,这样的传播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逾越的,也是新媒体与受众互动性的重要体现。新媒体使受众能够切身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增强了受众的体验感,并且实现了新闻的“二级传播”。
四、结束语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媒体也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冲击着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创新。传统媒体影响力的基础是客观、公正和理性的报道,而现在更多的要求传统媒体在此基础上能更有效的让网民参与,有效实现“人人皆记者”,更迅速、更公正、更客观也全面要求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多元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全媒体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完善,才是全媒体时代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佳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策划理念差异性比较[J].新闻窗,2016(04)45.
[2] 李建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09)171.
新媒体传播范文第2篇
一般来理解,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新媒介,新方法、新工具或者是新载体。所以,对新媒体的认知,首先是新旧的新,也就是新出现的媒体。电有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解读的,认为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所以,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广播、电子阅读终端、卫星电视、户外电子屏、互联网、IPTV等等,都被定义为新媒体。从传媒产业发展的角度讲,似乎也没什么异议,但是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发现,这些考虑都不经意间淡化了新媒体的本质。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新在何处?是新在媒介形式上,还是新在信息传播的方式上?答案毋庸置疑,媒介是为信息传播服务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传播,那么新媒体一定是在信息传播的关系、路径和方法上都实现了全新变革的新。
在这个逻辑体系下,重新审视一些所谓的新媒体,其传播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举例来说,模拟电视,模拟广播是单对多的广播式的传播,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也是如此,互联网形态下的PPS、PPTV等网络电视即使是有用户点播的功能,本质也是单对多的传播。电子阅读更是如此,将书本、杂志电子化,用户手持电子终端阅读,与捧着书本相比,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阅读的本质,只是改变了文字载体的外观形态。
不容置疑的是,在宽带技术、移动技术、大规模存储技术、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时效性和可能性,降低了信息消费的成本,这对于社会发展来讲是个巨大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但是,从传播关系来看,这仍然是一种有限的改变。
新媒体传播范文第3篇
当前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互动性差、传播单向。传统的电视媒体也往往只是线性传播,传播形式往往是由中心向四面传播,单向传播方式往往只能够是由观众被动接受信息,而不能做出反馈。电视媒体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样的特点会导致实际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终端个点的彼此孤立,没有联系。传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联系。
2)内容差,形式单一。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电视新闻类节目往往是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大多数节目都是模仿央视,内容来源也比较单一。从形式上来看也是比较单一的。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地话就必然会影响到实际工作质量。对于这些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2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将能够重新焕发生机,重新得到科学合理地应用。在新时期新闻媒体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把握住电视媒体技术同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要大胆创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创新应用。
1)增强传播透明度。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过去电视媒体的信息内容、生产以及传播方式。在新的形势下新闻媒体要想适应新形势就应该采用新的传播策略,要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民间话语、百姓话语来直面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增强传播透明度,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公众获得信息原以及话语权的机会。
2)逐步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以及沟通感。用电视媒体技术来传播新闻应该看到,它在互动性方面不敌微博,微信等媒体。但是电视媒体可以通过互动以及反馈等形式来多向进行。在应用电视媒体技术传播新闻的时候要逐步增强互动性,要鼓励观众利用微博、微信以及互联网等手段来发表观点、参与节目以及表达意见。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民间各类微信息源的整合力度,要让大众成为媒体人,民间记者的存在将能够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活力。
3)增强存量资源,利用网络储存。在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电视节目内容制作以及提供等方面将会更具优势,在今后应该继续提升新闻类节目在网站上的节目存储能力,电视新闻媒体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进而能够使得新闻品牌能够在其他媒体上被重复消费。这能够给新闻媒体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大力推广的一种形式。
新媒体传播范文第4篇
显示器不是新媒体
自从分众传媒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率先在电梯间安装了液晶电视放广告,并把公司整上了纳斯达克,跟进者们便依葫芦画瓢,纷纷抢占出租车、公交车、地铁、大卖场、大学、火车、医院、药店、银行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甚至连厕所里的小便池也不放过。
而投资界也给了这一新发现以足够的追捧,并把它与新兴的各种互联网传播平台统称为新媒体。
对投资者来说,只要是以前没有的机会,都可以称为“新”,但是对营销人来说,如果只是以时间出现的早晚来区分“新”与“旧”,则是缺乏专业视角的。
把电视搬到写字楼里,公共汽车上,就能被称为新媒体吗?难道这台电视与家里的电视有什么不同吗?就因为换了个地方,就麻雀变凤凰了?
实际上,“分众们”所创造的新媒体,不过是对电视媒体的细分。这种细分,在传统媒体里本来就司空见惯,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电视领域里有不同的频道,杂志领域有《新娘》、《钓鱼》这样相当专业的媒体,它们都是“面向特定受众人群”的细分媒体,只不过从来没有以新媒体的名义到风险投资商面前兜售过。
当然,不是说细分传统媒体就没有价值,它们的商业价值甚至要高于现在许多还处于尝试阶段的互联网媒体,毕竟,细分是朝着精准在迈进。
新媒体新在哪里
那么,什么是新媒体?
美国学者Vin Croshie为了定义新媒体,首先定义了两种媒体: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
人际媒体的基本形式是“一对一”的人际对话,比如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技术只是延展了它的速度和范围。
大众媒体最原始的形式则是部落酋长、国王、神父的讲话和演说,随着技术发展,发展出了书籍,报纸、布告板、杂志、电影院、广播、电视、互联网。
在人际媒体中,参与者对交流的内容有对等和相互的影响和控制,而且,交流内容可以针对每个参与者的特定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
大众媒体则是把完全相同的内容传达给所有接受者,发送者对内容有绝对的控制。
而数字化通讯技术衍生出的新媒体,比如博客、虚拟社区,则结合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能对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同时,每个参与者,不论是传播者还是接收者,对内容拥有对等和相互的控制。因为沟通与反馈的成本非常低,每个参与者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传播者,于是形成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
新媒体的力量
BBS、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的迅猛发展,似乎反衬出传统媒体的迟钝,呆滞,点对点的直接传播和沟通似乎让传统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显得不痛不痒。在新媒体中,只要你的东西有趣、实用,就立刻有一大堆用户做你的义务宣传员,帮你在一个月之内把产品,服务和品牌传播出去,形成你原来用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的口碑效应,
而你所要做的,可能只是搞好研发创新,或拍出一段妙趣横生的视频而已,
相比传统媒体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广告费,以及不可预知的效果和漫长的等待,新媒体简直就是个天使。
当年淘宝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彻底打败EBAY易趣网,就彰显了新媒体的力量。
当时,EBAY易趣占领着C2C网站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还和几乎所有的主流大型门户网站签署了排他性独家广告投放权,使淘宝网无法在任何门户上投放广告,传统主流的营销传播渠道被彻底堵住了。
无奈之下,淘宝网不得不以口碑和族群传播为主,发动各个论坛有影响的发言者,不断创造各种话题,引导网民注册。
但如果只是靠着一点一点的口碑积累和铁杆顾客的拥护,淘宝网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EBAY易趣的。因为这种以人气为主的集市式网站,本来就是靠一定顾客群基础上的正反馈,也就是说,人越多,人就越多,即所谓的集群效应。照这种模式,EBAY易趣一步领先,将步步领先。
EBAY易趣的先发优势压得淘宝网无法出头。这时,淘宝网推出了支付宝。这一极富中国特色的在线支付平台真正解决了中国网民的支付恐惧症,淘宝网的用产量和交易量就此雪崩式增长,这个过程中,基本上就是网络口碑在催化。
好口碑来自哪里?还是产品和服务本身。
于是我们发现,传播仿佛走了一个轮回:
在前工业经济时代,社会形态基本上属于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乡土社会”。那是一个流动性很低的熟人世界,不但以信息的共享为其特征,而且其成员基本上拥有同一种知识,受制于同一种生活逻辑。在这样的社会中,“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产品好,好口碑就能通过熟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迅速形成。
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加速的生活节奏逐渐切断了乡土社会中的邻里式的人际交流方式,熟人社会瓦解,以前的“远亲不如近邻”,演化成了现在的“远亲不亲,近邻不近”,人们依赖报纸,广播、电视这样的媒体来发表意见,寻找认同。但是,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能发表意见的毕竟是少数,于是这些媒体平台几乎成了少数人讲话多数人听的准单向传播渠道,大部分受众只是在被动地接收。
而今天的新媒体好像又走回了乡土社会。IT技术把日益冷漠的人际关系又拉回了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只不过这个社区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虚拟社区呈现出的特点,居然与“乡土社会”极为相似:熟人世界,信息共享,成员基本上拥有同一种知识,受制于同一种生活逻辑。当然,这里的熟人,只是相熟的一个个网名,现实世界里,他们走在对面可能都不认识。“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虚拟社区里,这个问题不存在。如果有,也是因为你的酒不够香。
新媒体命门
但新媒体低成本形成口碑的这个优点,恰恰也是它最大的命门。因为在新媒体中,企业并不会因为付出了费用,而取得传播的主导权。还记得吗?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传播的两头对内容有对等的权利。如果从“有可信度的信息量”角度看,企业方还处在弱势――你一张嘴怎么说得过顾客的千张万张?
因此,企业在做新媒体传播的时候,将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让顾客给自己盖棺定论,这在习惯了给顾客洗脑的企业界来说,简直就是卖身为奴,要知道,在传统的概念中,营销就是一种对潜在顾客群的干预――通过干预顾客的意识和行为,让他购买我们的产品,而在新媒体中,你想干预网民是很困难的。因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部分广告主都愿意听到用户对自己产品的意见与建议,但没有几个人愿意其中的不良信息被扩散出去,引起客户群的怀疑与震荡。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强制性的传统广告,因为在那个领地,只有他说话的份,顾客只能被迫地接收信息。
大部分厂家很清楚,如果把产品的评价权完全交给顾客,那么顾客很快就会发现,其实那些产品根本不像广告中吹嘘得那么好,与竞品之间的区别也根本没有厂家自说自话得那么大。
新媒体传播范文第5篇
由于科学门类的区别以及科学爱好者所处的社会群体或组织不同,科普传播在很多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人群圈层特点。通常来讲,不同圈层有各自的传播习惯,圈层之间的交流活跃度较低,圈层内部的交流活跃度非常高。SNS社交化网络媒体在圈层的建立与运行当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利用SNS社交化网络圈进行科学传播与普及,是传媒型科普基地在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层面开展新媒体科普传播的主要方式。“SNS网络社区群体圈”是新媒体群体传播的一种关系圈,它的特点在于成员自发、自由组织,成员的加入、退出和互动行为都比较随意。比如,微信朋友圈、腾讯校友网、兴趣类QQ群、百度贴吧等都属于SNS网络社区群体圈。传媒型科普基地组建SNS网络社区群体圈,能够广泛吸收某一圈层科学爱好者,集中传播科普信息,引发积极热烈的互动。《课堂内外》目前正在开发的青少年移动客户端“灵狐圈”就是将众多传统期刊读者引流到网络社区成为用户,并在“灵狐圈”内多种门类的科学圈中,引导青少年科普的社交化互动。“SNS网络社区组织圈”是新媒体组织传播的一种关系圈,与群体圈不同,这种网络圈子一般由社会组织来建立,圈子成员多为原组织成员,因此,圈内社交行为相对比较正式。《课堂内外》利用互联网为学校、班级建立的师生互动交流科普圈子就是这一类型。
二、人际传播层面
当前网络时代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自媒体的发展。自媒体的普及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知道若干年前的传统科普大多是信息的单向传播——由科普工作者、媒体向社会公众信息。而自媒体时代的科普传播,不仅仅是自上而下,更多是参与者的联动与互动。科普爱好者可以通过个人移动终端登录QQ群、贴吧、微博、微信等,科技信息和个人看法,与他人交流、讨论、互动。在SNS网络社区中,个人账号用户的传播行为就是典型的人际传播。传媒型科普基地不仅需要建立SNS网络平台,还要为平台上的用户建立个人身份账号,开发“人—人”传播功能,主要包括邮件系统、加(关注)好友功能、即时聊天工具、个人微博等。在运营以“人—人”传播为特色的SNS网络社区中,传媒型科普基地还应注重对科普榜样人物和科普意见领袖的塑造。榜样原是德育领域的重要概念,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榜样示范在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改变和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的模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传媒型科普基地在SNS网络社区中包装“科学少年”等榜样,施加同伴影响,能够激发青少年向科学人物学习的热情。
三、融合传播层面
由于媒介技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触媒介习惯的飞速变化与发展,人与媒介、人与群体(组织)、人与人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在某些环境中,我们很难单纯地界定其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传播层面,它表现出多种传播类型融合的特征,笔者在此定义为“融合传播层面”。在互联网上利用科普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开展科普工作,这一传播形态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传媒型科普基地如果将知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物搬上互联网,利用新媒体将他们与大众紧密联系起来,这些人物的影响力会产生巨大的科普传播效果。另外,这种做法对降低和消除青少年长期以来对科学家的消极刻板印象,提升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的亲近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打造的“重庆Q博士”专家科普微博就是此类科普传播的典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