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法制渗透 漠视生命 珍爱生命 一、渗透现状 中小学课程渗透法制教育刻不容缓。2004年,马加爵锤杀同学这个“建国以来最大通缉案”,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震惊、悲痛和惋惜,也再次引起我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出现一些让人非常难以接受的涉及学生的恶性案件、学生之间动不动就提刀相向等等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法制渗透 漠视生命 珍爱生命

一、渗透现状

中小学课程渗透法制教育刻不容缓。2004年,马加爵锤杀同学这个“建国以来最大通缉案”,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震惊、悲痛和惋惜,也再次引起我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出现一些让人非常难以接受的涉及学生的恶性案件、学生之间动不动就提刀相向等等,都集中的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法制意识淡漠,遇事不从法律、社会伦理的角度去处理,而是用暴力手段去解决,把很小的小事变成严重的伤人、杀人案件。在此背景之下,中小学课程渗透法制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认清根源

从所有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视他人生命的价值、肆意毁灭他人生命,且手段残忍。例如有一个中学生杀死自己母亲后放到地窖中若无其事的上街去玩耍,家人到处寻找他还装模作样的和大家一道出去寻找,后来因为尸体发臭才被发现。这些未成年人没有把生命当成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对待,根本没有珍爱生命的意识----我觉得所有这些不该发生的案件都有“漠视生命”这个隐形杀手在其中,漠视生命才是所有这些罪案的真正元凶,所以法制教育的开展不能脱离对这个元凶的声讨。

三、具体做法

“珍爱生命”意识的培养、法律法规教育和具体做法、细节的培养相结合,让事实成为最好的教材。

1.每学期开学用1课时进行“珍爱生命”专题教育。从2004年马加爵锤杀同学案开始,我坚持每学期开学用1课时进行“珍爱生命”专题教育,内容包括如何珍爱生命及法制教育。

一是选取古今中外各种典型案例作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例子说明了什么?例如,曾经讲到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惨无人道的、毁灭种族的暴行;讲过项羽活埋秦军至少二十多万俘虏、讲到近代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再到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一些案例(例如遵义四个青年“看他不顺眼”就把在路边休息的农村进城务工青年活活打死了)、影响极大的药家鑫案等,每个案例,无疑都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灵震撼,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反思,考虑“如果我在其时其事中”,“我应该怎么办?”等。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2.法律法规的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我把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作为我必然的责任。在社会、学校一度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的时候,我在自己担任的生物课教学中就常常和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己、预防紧急伤害等问题,提示学生重视对自身的保护。

例如,给学生讲清携带管制刀具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无论你是否伤人);例如,例如在实验室上实验课时,教育学生爱护集体财产――损坏集体或他人财物要赔偿,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等;随着近年来机动车急速增长,我还在课程中经常渗透交通法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还经常结合课程内容渗透环境保护、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水源保护等法制教育。

3.从细节、从具体事例入手,教育学生如何捍卫生命、合法**。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人产生纠纷,我就从这些小事上一件一件的分析给学生听,并在很多时候让学生自己讲出比“打一架”更好的解决办法来。例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放学回家路上,被四名外校的学生追打,因为我事先教过他们一个“绝招”:“跑,最快速度跑开并立即报告”,他采纳了这一招,尽快跑回来给老师讲了,当时几个老师过去抓住了那几个外校的学生,交到派出所,警察从那几个外校的学生身上都搜出了管制刀具。后来我在班上就让同学们反思,如果没有前面老师教的那一招,或者教了你你不那样行动,你和他们打起来,那天会是什么结果?事实让全班学生心服口服,这样事实就成为了最好的教材。

所有的教育最终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有效的成为学生思想意识、行为的一部分,不是随便讲几个法律条文就能办到的。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效果比空洞说教好多了。

4.防患于未然。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农村中常常因为田边地头产生纠纷甚至酿成惨案,这方面的案例我也注意收集,用来在渗透法制教育时使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并且要求学生回家也给家长多讲讲这些案例,从而起到预防恶性案件发生的作用。

5、体会。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两条:一是学生不仅仅需要一个法律意识的框架,还需要我们从许多细微的地方着手,教会他们一些应急的方法,才能使其在紧急时刻减少伤害发生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二是学生身边的成年人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决定学生是否容易违纪违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老师、家长多进行正面引导,如果学生身边这些成年人本身也比较守法,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守法榜样,那么学生违纪违法的机率会小很多。

四、渗透反思

现在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当父母外出务工之后,子女的法制教育是明显滞后的,并且这些留守儿童在情感发展上也相对更容易出问题,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往往也就乘虚而入。我们教师、学校的力量在社会面前常常显得极其无奈,制度的完善才是最好的保障。

总体来说,中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有效的机制从根本上来加以保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我应尽的义务,只有学生都生活幸福了,我们才能安心的说一句:我们的教育确实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第2篇

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共分为: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法律责任及附则等8章,63条,将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到新的修订案通过之日,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

新的《义务教育法》有何突破?它将对今后我国义务教育的实践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记者走访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请他深入解析

进一步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

法律条文: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孙霄兵:《义务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按照原《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我国城乡的义务教育学校一直收取杂费,用以补充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总理在2006年向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提出:“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6年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考虑到全面免除杂费需要国务院的统一安排,《义务教育法》在附则中对免除杂费的时间和步骤专门做了授权性规定,明确:“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就将惠及我国城乡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

建立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机制

法律条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孙霄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在东中西部、城市与农村、不同学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因此,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法律修订中的重要原则。为缩小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差异,国家将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并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修订案特别强调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均衡。

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法律条文: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孙霄兵:修订案确立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障,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是此次修订的重大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模式。

为使此项原则具有可操作性,修订案又从不同角度完善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如:为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增长,确立了“三个增长”原则,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确立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法律条文: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孙霄兵:修订案根据近年来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确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义务教育管理的事权,增加了省级人民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职责。突出强调了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法律条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孙霄兵:修订案第一次在法律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对在义务教育阶段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修订案突出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关注,特别重视提高每一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重视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为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修订案还专门就鼓励城市教师、高水平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做了规定。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法律条文: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孙霄兵:这一规定将目前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了起来,将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小学任教,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修订案还明确了诸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地区补助津贴”等规定,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都会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上学难、上学贵”等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预防、管理与监督机制

法律条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孙霄兵:当前“上学难、上学贵”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着手加以解决。修订案根据近年来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做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规定。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第3篇

(一)全力做加法,不断丰富法制教育形式

为避免枯燥的说教式宣讲引发受教育对象产生抵触情绪,河东检察院根据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及发案原因,适当增加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频率,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一是“宣讲法律”强调“通俗易懂”。找准案件易发时段,在寒暑假前、开学之初及时深入学校,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年龄段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使其从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用心倾听。二是“法庭观摩”注重“深化认知”。针对发案率偏高的学校,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摩真实法庭庭审,使其在庄严国徽下真切感受检察官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法官依法判决惩处罪犯,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庄严性、权威性以及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三是“文艺活动”力求“喜闻乐见”。干警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剧本,排练演出,将情景剧《明天,我们重新起航》送进校园,以生动、直观,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二)认真做减法,建立“四位一体”帮教模式

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涉案问题,结合其家庭背景和身心特点,与学校做好对接,创设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跟踪监督、定期回访”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全力减少涉案学生再次犯案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涉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修复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效果。二是组织公益服务。组织未羁押未成年人前往养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并将之作为日后案件处理的参考因素记录在案,帮助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办案人与未成年涉案学生、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案件情况在审查前、作出判决后及判决期满后分别向涉案学生的法定人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涉案学生表现,对行为不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适时开展法制教育,进行训诫谈话,确保帮教工作覆盖整个案件流程。四是定期进行回访。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决定后,成立由学校老师、社区志愿者、团区委工作人员、辩护人以及检察干警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对涉案学生进行回访考察,并每季度出具一份《监督考察报告》,作为处理案件的参考。坚持每季度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人进行回访,做好相关记录,认真阅读涉案未成年人上交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正面干预,切实提高帮教成效。

(三)科学做乘法,整合力量强化教育实效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化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与学校、团委、街道社区合作,与常州道街、天津第54中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等单位会签承诺书,建立法制教育宣讲长效机制。将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作为检校共建的“连接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二是与区教育局建立“法制风险评估及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涉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总结梳理,对涉及罪名、发案学校、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科学评测校园案件易发“风险点”,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区教育局,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教育。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防线”。将学生家长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组织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干警深入辖区街道举办心理咨询会,围绕“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看待孩子的小个性”等主题与家长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加强对单亲、特困等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关爱和谐、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

(四)用心做除法,增强对特定对象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校内和校外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同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尽力消除涉及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隐患。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特别对象预防机制。会同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有效、及时地发现心理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帮教,指定老师开展日常辅导,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校外配合社区开展“蒲公英计划”,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法制教育。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设立“小苗圃”读书园地、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从心理疏导、德育培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帮扶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实现自我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其参与犯罪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当前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新情况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观当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模式,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综合性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际锻炼;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中甚至都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有的学校尽管已经开设,但是方式很单一,而且讲授的理论与实际没有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很丰富的法制教育转变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很多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的教育内容方面仅仅是注重义务、轻视权利,注重实体、轻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义务、权利、程序、实体之间的错位,这种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不过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力的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只是消极守法,难以自觉主动接受相关知识,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各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认识到了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各自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做到有机配合,从而制约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制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中小学深入推行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净化校园环境

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尝试现代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开辟网上宣传途径,将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送上互联网,开通法制热线电话和QQ群、微信群,建立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全方位网络平台。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全方位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教育、民政、司法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陷。

(六)落实依法治校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专两年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方面,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通过利用项目教学法,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项目教学中,重点在于学会参与实践活动,而不是重视结果,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属于学前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将培养幼儿教师且符合市场岗位要求作为目标,经过项目教学,培养幼儿教师的一系列能力,除了基本的课程知识内容,同时,通过实践体验,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方式等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幼师的综合素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前教育学生可以获取基本的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迅速、正确地获取相关的教育理论信息,能在一定的正确的教育观的指导下,依照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在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将目标转换成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价,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其目标。

一、项目教学法教学思路设计分析

由于生源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特点,且大多数学生过于偏重专业课而忽视文化基础课。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教法课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活动设计教学中可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中的应用关键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寻找并筛选出合理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是项目教学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项目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特点对项目展开研究,其设计思路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一是场景设置,即是模拟和教学实际情况比较相近的情景进行教学,通过分析知识点帮助教师解决现实问题。二是确定项目,可以通过调查,经过研究讨论确定要实行的项目。三是制定技术,根据项目结果制定项目方案。四是开展实施,教师在项目中发挥指导作用,是开展整个项目的关键人物,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实践。五是协作学习,每小组内组员要相互协作完成计划,明确分工和责任。六是对项目开展评价,针对评价这一块,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学习效果,有组内互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完成三部分评价。同时,针对活动主要是按照八个步骤完成,先是体验作品,接着教学观摩、深度对话并对要领进行梳理,完成方案设计,经实战训练,小组合作反思,最后深化要领。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项目案例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作为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系统的学习,可以将该课程用项目教学的理念分解成若干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与幼儿园活动过程中相对应的教学项目进行分类学习。

教学课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终极目标:大胆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并组织活动;促成目标:设计符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活动。

教学活动项目:

1.根据幼儿特点及年龄、设计活动目标;

2.根据已选内容、既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3.根据活动类型级方案,备好活动材料以及知识点;

4.使用自己的方案模拟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

教学准备:幼儿活动室,多媒体,教具

教学课时:2个学时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老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优秀案例,播放活动案例视频,让学生观看分析。

(二)讨论分析。教师通过活动介绍后,提问:“活动目标是什么?”“教育活动是怎样设计的?”等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小结此类型活动设计的思路与实施细则。

(三)开展项目。教师分派项目任务,任务主要有活动目标进行深化讨论,比如活动材料以及知识经验、活动环节的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方法的恰当使用等,每组分配有6人。然后,教师梳理示范,以其中的一个合理的活动设计作为案例,向学生展示整个活动设计流程。学生分组开展项目,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5-6人一小组,每组模拟一个幼儿班,其中一人扮演教师角色,余下学生扮演幼儿,开展活动方案。最后,进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及时做好修改和调整工作。

(四)提交作品。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方案并提交。

(五)项目评价。现场分组试教,展开评价。先由每组的教师介绍本组的活动设计方案,详细介绍遇到的难题,又是如何解决;接着由其他小组提问,然后开展互评模式,最后教师总结性评价,选出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作品。

(六)展示优秀作品。通过鼓励的方式,以便激发高职学生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热情。

三、项目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分析

高专两年制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主要根据教学的四个阶段开展:

首先,将项目设想提出,设置情景,明确项目任务。在最初阶段,可由老师提出几个有关的项目设想,与学生展开讨论,并确定项目的目标以及任务。项目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确定项目实践时,要考虑到整体因素,并根据项目的目标、内容和条件与实际相互联系,提高项目教学有效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连接。

其次,设置项目计划,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组员间分配要平衡,以便取长补短,同时模拟一个幼儿班,安排好角色。明确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各个小组完成自身任务,认真执行责任。

然后,进行项目评价,先开展自我评价,然后互评,最后教师评价。以此确定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提问考察学生对项目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

最后,成果展示。表扬优秀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以此激发他们的竞争力,增加对学习的热情。

总之,发展项目教学法在高专两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高专教学水平,此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今年,教育厅共收到政协委员提案23件,其中主办15件,协办8件。主办件分别是:1.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经费投入的提案;2.关于强化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努力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3.关于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提案;4.关于构建和谐吉林,对我省未成年人进行社会教育的提案;5.关于从制度法规的角度规范在校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的提案;6.关于在我国中小学学科建设中增加“国学”内容的提案;7.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8.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加快吉林省职教事业发展的提案;9.关于加强吉林省职业教育的提案;10.关于农村职业教育要抓紧抓实的提案;11.关于吉林省职业教育走特色化道路的提案;12.关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职业教育的提案;13.关于提高教师队伍道德修养的提案;14.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提案;15.关于加强体育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案。

上述15个主办件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尤其是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比重大,15个主办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就有5件,占三分之一。提案都很有质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充分反映了省政协和各位委员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为了通过提案办理更有效推动全省教育工作,我们在以往提案办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提案办理的特点,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完善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制度,用机制保证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加强和完善了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具体承办处室和专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制。严格按照签收、报批、分办、催办、审核、答复等程序办理委员提案答复工作。二是认真学习研究提案内容,科学部署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着重强调主办处室负责制,协办处室的调度、配合,由主办处室负责牵头,主办处室和相关厅长为提案办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4月12日,我厅召开了提案办理工作调度会,全面部署此项工作,专门制作下发了《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一览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发挥协办厅(局)的作用。需要增加协办厅(局)的,我们及时与政府议案处进行了沟通,得到了省政府议案处的大力支持。三是制定办理流程,严格办理时限,按时答复政协委员。将提案办理工作细化为征求意见、落实任务、初步完成书面答复、再次征求意见和正式书面答复等五个办理阶段。这些作法很受政协委员欢迎。许多委员在对教育厅工作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增进了对教育厅工作的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具体答复情况

下面,按照委员提案的内容,分门别类,逐项逐件地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汇报提案的答复内容和工作。

1.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方面。

李丽娜委员提出的《关于强化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努力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和邱安昌委员提出的《关于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提案》,涉及的都是重点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两个提案客观反映了我省农村办学条件亟需改善、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的现状,很有分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其核心是达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使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教师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条件,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0*年9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还明确提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表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根据委员提案,我省全力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资金的投入。自20*年开始,我省正式启动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将市、县农村中小学列入了调整和改造规划。20*年至20*年,全省共撤并中小学校36*所。撤并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地处偏僻、规模小、条件差的薄弱学校。全省共投入布局调整资金8.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2.*亿元,省级专项资金0.92亿元,地方自筹投入资金5.32亿元。20*—20*年,全省共改造危房2*万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14.7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危房改造专项资金2.94亿元,省级安排危房改造专项资金1.73亿元,地方自筹资金10.*亿元。20*年我省继续保证对这两项工程的投入资金,设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2000万元,国家将补助我省5000万元;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今年投入1.08亿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中央和省级各承担5400万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0万平方米。

二是保证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不减少。进一步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省和市州政府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统一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拨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专题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努力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逐年有所增加。我省已取消教育拨款渠道上的“乡镇环节”。

三是实施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都设立信息教育专项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20*年,国家安排我省专项资金172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00万元,在全省1889所中小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工程。20*年国家安排我省33*万元专项经费,省级配套1500万元,在近3000所学校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点。20*年,国家投入1146万元,省级投入859万元,地方投入1433万元,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84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92个,计算机室192个。目前,正在实施第四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涉及40个县(市),国家投资17*万元,省投资1100万元,地方筹资25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将达到100%。

四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年,我省全部免除农村(含县镇、农垦、林场)义务教育阶段232万名中小学生学杂费,并提高农村公办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按照补助公用经费资金由中央和省、州、县(市)按比例分担,20*年我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需投入资金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5.2亿元,我省各级政府承担3.4亿元。在我省承担的资金中,省级承担2.3亿元,市县区承担1.1亿元。在承担的经费保障资金中,中央和省级承担比例合计为87%,县(市、区)承担的份额仅占13%。延边州享受西部政策,经费由中央和省、州、县(市)分担,比例为80:12:4.8:3.2;其他地区经费由中央、省、县(市)分担,比例为60:24:16。所需经费均到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五是以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新聘教师准入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城乡教师“对口支援”活动。进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等试点,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领导,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松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积极打造省级创新团队。

六是努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全面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投入1.3亿元,资助44万名农村贫困中小学生。调整省本级支出结构,支付高校贫困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金,5万名大学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学费收入的10%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确保占学生总数5%的特困生每月得到150元助学金。完善以奖、贷、补、助、免、社会捐助和“绿色通道”等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活动成效显著。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2.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

左斌等11位委员提出的《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案》反映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和省教育厅近年来高度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涉及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择业观念等自身问题,涉及高校专业设置与学生素质、技能,涉及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和国家政策,涉及国家产业结构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等。为此,省教育厅对近年我省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判,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实际,今年以来从两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提高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都曾不同程度上出现过“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从教育自身来说,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需要比经济发展适度超前,而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往往落后于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又由于专业教育的周期性和惯性易造成调整的滞后。这是一个两者由不匹配走向匹配、又由匹配再走向不匹配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尽可能有预见、适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促进高校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专业管理机制。目前,我省正围绕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高校急需专业的建设,重点支持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批针对性强的学科专业,为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调整和拓宽专业口径,改造一批学科专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布点情况,通过学科专业的综合水平评估,限制一批专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效益。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搭建就业平台,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我们制定了《20*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努力转变大学生就业观,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如东北师范大学决定对到部级贫困县工作的毕业生给予6000元奖励,授予“基层就业先锋”称号及证书,并享受适当代偿助学贷款和报销交通费等优惠政策;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税务学院等高校对到西部支边、支教的青年志愿者一次性奖励5000元。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全面实行了对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目前,18所高职院校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80%以上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今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124478人,其中研究生13710人,本科生73493人,高职高专生37275人。比去年增加了9240人,增幅达8%。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活动共召开大型洽谈会34场,其中,就业供需见面会31场,网络洽谈会3场,中小型校园招聘会共达1500余场。洽谈月期间参加我省洽谈会活动的用人单位达6000余家,其中省内用人单位占50%以上,共提供近15万个岗位需求,岗位供需比达1:1.2。截止到9月,我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78%,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65%。

3.关于职业教育方面。

车秀兰委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加快吉林省职教事业发展的提案》,邱安昌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吉林省职业教育的提案》和《关于吉林省职业教育走特色化道路的提案》,段维智委员提出了《关于农村职业教育要抓紧抓实的提案》,丛连彪委员提出了《关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职业教育的提案》,切入点虽各有不同,但都很有针对性,体现了政协委员对我省的职业教育关注和支持,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振兴我省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我们认真学习委员提案,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根据几位委员的提案,我们重点在五个方面加强了工作。

一是在专业建设方面。继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快重点专业建设的步伐,在办好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品牌专业上下功夫。“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建设150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30个高职教育品牌特色专业,覆盖我省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达到基本上满足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在职教培养模式方面。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我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已打破隶属关系和地域限制,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办学等多样化办学模式,办学活力得到增强。部分学校已在省内外设立了自己的招生和就业基地(中心),畅通了进、出口渠道,良性循环的局面正在形成。

三是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重点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能力建设。目前我省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已经全部列入国家支持骨干中等职业学校专项建设计划和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百强校”建设计划,分年度、分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同时省财政、地方财政给予配套支持。争取每个县(市)都能建成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使职教中心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创业孵化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已经完成1/3,到2008年将全部完成42个农村县市的职教中心建设项目。

四是在基地建设方面。在20*年实施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创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20*年我省有10所学校共得到国家奖励性支持1650万元。同时,建设好与我省产业布局相配套的与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企业参与建设50个省级以上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40个特色实训基地。到2*0年,争取较大幅度地改善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条件。

五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方面。认真落实并实施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政府下发的《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关于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从20*年下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学生和城市特困、低保家庭学生都将得到国家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两年。目前,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工作正在进行中。

六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立。逐渐探索一条职普对接、互相渗透、城乡联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灵活机制。从20*年开始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制度,招收高中毕业生实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制为一年或一年半,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形式,对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者,发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这些举措,受到学校、家长和高中毕业生的欢迎。

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我省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基础建设和设施还有待加强,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给予关注和改进。

4.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

刘燕委员提出的《关于从制度法规角度严格规范小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时间、作业量的提案》和王兴顺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体育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案》,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多年来,省教育厅十分重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早在20*年就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明确要求。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准设立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不准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次和分快慢班、重点班、实验班,不准按学生考试成绩安排和调整座位。二是严格执行各项作息制度,把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控制在规定要求之内。严禁以任何方式组织学生在节假日补课。三是是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息时间。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提倡中小学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目前的情况是:由于个别学校领导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和其他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些制度性要求在有的学校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甚至没有执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大督导力度。学生课业负担重,表面看是某些具体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其实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社会竞争压力等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的规定,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制度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素质教育的广泛宣传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中小学校确实存在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落后、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等现象。为此,根据委员建议,今年省教育厅专门部署了“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按照国家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的配置。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一是各类学校必须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中以上阶段学生必须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并列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明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二是进一步健全吉林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5.关于课改经费投入方面。

梁建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经费投入的提案》,表现出了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片热诚。课程改革实验,是目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也是省教育厅近年来抓的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省教育厅协调财政厅专项安排100万元启动经费,用于课程改革中老师的选任与培训。从20*年起,由每年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2002年始,省级财政每年设立信息教育专项经费,充实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我省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不断满足课程改革实验对课程资源的需求。今年,我省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由于我省是欠发达省份,课改经费与发达地区比明显欠缺,今后我们要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加大课程改革的投入力度。

6.关于师德修养和未成年人教育。

宣丽等6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提高教师队伍道德修养的提案》和高元财委员提出的《关于构建和谐吉林,对我省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提案》和张桂炎委员提出的《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案》,都是有关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教育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宣丽等6委员有关师德建设的提案,今后我们重点抓了4方面的工作:一是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完善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把师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作为必修课程。二是大力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分年度表彰全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师德标兵和中小学十佳教师及先进集体。组织教育系统师德报告团,到各地区作巡回报告。在全省开展向马宪华、李元昌等师德标兵学习活动。三是严格师德考核与管理。师德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培训、聘任及教师职务评定、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达标升级、评先选优等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师德举报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自觉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

高元财委员关于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提案,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工作重点。我们结合我省实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继续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吉林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力度,从办学方向、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奖励惩处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科学评价和指导。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体系,完善考试办法,改进考试内容和手段。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二是在德育课程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强与宣传、文化、公安、科技、体育、卫生、出版、民政、财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齐抓共管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四是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发挥社区人才资源优势,壮大校外辅导员队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五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对青少年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

张桂炎委员提出的《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案》,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子女(包含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视,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我省在20*年制定了《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不仅对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了规定,其中还专门提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年来,全省各地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作了大量工作。例如,延边州根据出国和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的实际,开展对“单亲”、“无亲”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通过政府筹集资金和捐资助学,为这些孩子提供“学生之家”,配备专职校长和辅导老师,还选派保安人员做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家庭式的教育,保证这些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依法保障留守儿童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明确管理职责,将留守儿童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二是督促城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对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和公办中小学作为接收入学的主渠道,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并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为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便利条件。简化学籍管理手续,采取入学建籍、转出跟踪等办法,防止学生辍学。四是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五是教育部门地加强与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教育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省共有农民工子女83321人,其中,小学51719人,初中31602人,全部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入学率为100%。进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占城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6.9%。入公办中小学校就读的8*34人,入民办中小学校就读的3587人,分别占农民工子女入学总数的96.4%和3.6%,体现了以城市公办中小学为主渠道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原则。

7.关于中小学学科增加“国学”内容方面。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56
下一篇 2024-05-09 20:5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399.html